第007章 亡命之徒

bookmark

一大早,安肅縣城已經如臨大敵。衙役四出,鄉勇入城,甚至驚動了駐紮在安肅縣東郊不遠的保定前衛。在樑縣尊的要求下,保定前衛由衛指揮使親自出馬,來了約莫三百多兵丁前來安肅縣城臨時聽候差遣,協助搜查。

不惟如此,兩個時辰之後,還沒到中午,保定車營遊擊將軍鄭德宗便率本標一部約八百人風塵僕僕趕到安肅。

如此興師動衆,非因馬匪襲城,亦非民變生亂,而僅僅是因爲一起未遂的刺殺。

太子伴讀假侍讀學士高務實在回鄉備考途中,於是日夜間鄭家別院中遇刺!

刺客一行約九到十人,被高家家丁當場擊斃七人,重傷擒獲一人,另有一人或兩人趁亂逃竄。而根據分析推斷,安肅縣方面認爲刺客很大概率還有同黨。

一個無品無級的不入流小官遇刺,無論既遂還是未遂,按理說都萬萬達不到讓軍隊出動的層次,甚至現在不光衛所兵,連正經野戰部隊的車營遊擊將軍都來了。

這裡頭,也許有高務實官職中打頭的“太子”二字之關係,但歸根結底,當然還是因爲高拱。

高拱是帝師次輔,又掌銓務,聖眷之隆一時無兩,原本就權傾天下,而張居正這個分管兵部的閣老,在外界又一貫以高拱密友示人,別說區區保定前衛指揮使和保定車營遊擊將軍了,就算保定總兵親自趕來,恐怕也不算稀奇。

保定總兵沒來,也不是他拿捏身份端架子,只是實在沒法子——他此刻人在京師,正在兵部彙報今年秋操的相關事宜,還根本不知道高務實這檔子意外事件。

要不是因爲保定鎮守太監實際上不常駐保定而是常駐真定的話,可能此刻來的人裡頭還要加上這位中官貴人。

當然,保定巡撫雖然也駐真定,但他即便知情也不會親自來,畢竟文官的臉面比武將和宦官重要得多。

高務實得知事情鬧大之後,其實很有些不滿。原本高拱就因爲權力太大而請辭了三次吏部尚書,現在自己出了點事,立刻搞得地方上如臨大敵,這恐怕不是高拱希望看見的。

何況高務實自己也不希望如此。

他是想養望的人,又不是想養威,如果讓皇帝覺得“天下人但知有高閣老,不知有陛下”,那恐怕即便是隆慶,也要重新考慮一下對高拱的信重是不是已經太過了。

過猶不及,亢龍有悔。

所以高務實即便在遭遇刺殺之後有些後怕,還是親自與樑梧和鄭德宗等人見面。在親切而熱情地對他們的重視表示感謝之後,強烈要求不要把事態擴大,並表示:不過是有人對於一力堅持推動徽州人丁絲絹案的帥嘉謨不滿,想要殺人滅口而波及了自己,不值得如此大張旗鼓勞師動衆。

同樣後怕不已的樑梧和鄭德宗等人當然對高務實的態度表示歡迎,不過又有些擔心高閣老知道後會懷疑他們對其不夠尊重,因此又有些猶豫。

高務實再三勸解,表示自己會給三伯明確說明,並當場寫下家書作爲憑證,這才讓他們打消了“特事特辦”的念頭,淡化處理。

但實際上,高務實已經知道這此刺殺並非針對帥嘉謨而來,而是衝着他來的——對方一開始就是朝着自己所住的北房準備潛入,被高珗安排的暗哨發現之後,甚至對北房發動了強攻。

幸好,高家這批騎丁雖然不可能在鄭家別院裡頭搞騎戰,但他們的射術都是一流水平,刺客剛進院子,就被當場射死三人。

隨後的激戰中,一直保持警惕、和衣而睡的高珗奮勇當先,當場斬殺兩人、重傷一人,其餘家丁則收穫了剩下的戰果。

高務實的北房之中,前後只有兩名刺客衝了進去,其中一個剛進去就被早已聞聲而去守護高務實牀前的高珗當胸一刀結果了性命,另一人隨後也被高珗抵擋,然後被一擁而入的幾名家丁亂刀砍死。

整個刺殺從開始到結束,可能還不到一炷香的時間,而高務實從頭到尾沒下牀——不是因爲淡定,而是嚇的,再加上他知道自己跑也沒用,還不如鐵了心信任高珗。

刺殺發生之後有人逃跑,但高珗沒有允許家丁們緊追不捨,他只派了兩個家丁前去縣衙告知樑梧,其他人全部被留下守衛。

因爲在他看來,保護高務實的安全才是第一要務,事後查案反倒不在他的任務範疇之內。

高務實當時本來也很是緊張了一會兒,因爲他已經察覺這次刺殺的目標是他而不是帥嘉謨,但他不敢保證刺殺者會不會玩一手調虎離山,因此默認了高珗的做法,畢竟這是最穩重的處理方式。

但沒過多久,他就有些後悔了,因爲他們只拿到一個活口,而那個人不僅身中兩箭,還被砍了好幾刀,早已昏迷過去,能不能拿到口供完全看運氣。

天下間想高拱去死的人可能不少,畢竟他的門生雖多,政敵只怕更多。但高務實不認爲是高拱的政敵策劃了這次刺殺。

明朝的政爭固然激烈,但文官政爭上升到肉體消滅的實在很少,肉體消滅的手段下作到刺殺的,那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高務實基本排除了文官的嫌疑,畢竟一來不符合常理慣例,二來如果是政敵所爲,殺他高務實又管什麼用?

高務實認爲最有嫌疑的策劃者,只有馮保。

但有一點他想不明白,馮保貴爲東廠提督,地位固然是高,權力固然是大,可是他手底下都是東廠大璫和番子們,又沒有所謂的江湖人士,而這羣刺客按照高珗所言,卻實在不像公門中人。

歷史上馮保雖然陰險跋扈,但他的手段卻實在談不上高明。要知道,高拱被陰下臺之後,馮保還搞出一場“王大臣案”的鬧劇,試圖置高拱於死地,可即便這個王大臣案幼稚到讓人哭笑不得,但好歹也算是“規則內”的做法。

那個時候高拱已經去職,如果馮保手上真有好用的“江湖人士”,直接刺殺高拱不是更簡單,何苦搞那麼蠢一個案子出來?

這是爲何?

如果不是馮保,高務實又實在想不出還有誰非要將自己殺之而後快。

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28章 永定河患(下)第143章 新鄭新政(中)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212章 誤解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095章 破虜(下)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148章 謗君案(上)第115章 封爵?第048章 叛軍舊事(下)第221章 抵京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032章 連降三級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044章 心焦創收第225章 三策(下)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118章 鎮暹羅第005章 升官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027章 倒潘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073章 厚道人第208章 剿殺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21章 照高愛卿說的辦(5更,祝七夕快樂)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100章 忽悠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117章 銷售火爆(下)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096章 地雷陣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123章 大危機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090章 降服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128章 青黃接否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130章 立威第073章 厚道人
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28章 永定河患(下)第143章 新鄭新政(中)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212章 誤解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095章 破虜(下)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148章 謗君案(上)第115章 封爵?第048章 叛軍舊事(下)第221章 抵京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125章 重陽大會(上)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032章 連降三級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044章 心焦創收第225章 三策(下)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118章 鎮暹羅第005章 升官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027章 倒潘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073章 厚道人第208章 剿殺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21章 照高愛卿說的辦(5更,祝七夕快樂)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100章 忽悠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117章 銷售火爆(下)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119章 《黃芷汀條約》第096章 地雷陣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123章 大危機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090章 降服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128章 青黃接否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040章 紓驛路疏(中)第130章 立威第073章 厚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