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頭萬緒,千言萬語,下筆澀滯,一直想寫寫明朝的事,但有《明朝那些事》這座大山,思來想去還是另闢蹊徑。
史學界以南北分界,偏居江南的明政權,是爲南明。
這段歷史有顧城先生,司徒琳兩位大家。
顧先生那是高山仰止,該從何下手呢?
爲了寫這段,我特意開了直播,重溫那段波瀾壯闊,讓人扼腕嘆息的血淚,內鬥。
國人的劣根性,東林黨的無恥,誤國在這段民族矛盾尖銳爆發的時候,體現的是淋漓盡致,而且這種劣根性已經深植於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基因血液,餘脈沿襲,頑固至今日文明,科技昌盛的時代。
讓我們回到一六四四年吧,按照干支紀年這一年是甲申年,同時也是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
這一年,崇禎自縊了,紫禁城易手了!
那崇禎的自縊是否代表着明朝滅亡了呢?
我只能說明朝的北廷亡了,就如同元惠宗放棄大都,還有北元爲存續。
因爲在廣袤,富庶的南方,明帝國的統治仍在,各級機構和官吏仍在有效地行使統治權,大明的國祚至少又延續了20年。
明朝的另一個階段就從江淮以南開始了,是爲南明。
三種紀年,三個政權,在這片飽經苦難而又生生不息的土地上展開了近二十年的逐鹿。
咱們就拿一個至今仍然被供奉爲“民族英雄”的大人物開始這段故事吧!。
第一節:山河變色,乾坤顛倒
01 崇禎自縊
一六四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午夜,大順軍攻破廣安門,次日早進入紫禁城。
崇禎在煤山上吊自盡,死前留下遺言:朕登極十七年,致敵人內地四次,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這封遺書傳達的信息是多麼的豐富而沉重啊!
堂堂皇帝竟把死因歸結爲那些與自己朝夕相處,治國理政的朝廷大臣,那他對這些大臣痛恨到何種程度?
當天,李自成進入北京,統治了兩百七十六年的明朝(北廷)滅亡。
大順迅速接管了整個黃河流域和部分長江流域的大片國土,其管轄範圍涵蓋了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全境及湖北,江蘇,安徽部分地方。
關外的滿清也趁吳三桂入關投順的機會,派鄭親王濟爾哈朗佔領山海關外。
一六四四年的四月初,原來的三足鼎立,成爲關內大順政權與關外滿清政權的兩足並列。
夾在二者中間的吳三桂關寧集團則成爲決定雙方最終勝利的砝碼。
02 亡國,亡天下
爲什麼崇禎如此恨當朝的官員呢?
咱們看看在李自成出兵北京,這一路上他們醜態百出的表演就有答案了。
我在培訓的時候,總是告誡學員們,我們都是演員,本色只是遮蓋於厚厚的幕布之下,臺前的纔是你安身立命的本事,能演好一生不容易,而能成功地演好一生更是高手。
有明一代從來都不缺昂揚的“正人君子”,有不畏強權,痛罵皇帝的海筆架,有“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也有鐵骨錚錚,硬抗閹黨的左光斗。
但也不乏”嘴炮俠,鍵盤黨“,而他們往往能居高臨下佔領輿論陣地。
真正的考驗是在刺刀見紅的時候,明順,明清政權交替,那些大臣,士人的表演讓人看到了一出真實的“人間喜劇”。
原先那些滿嘴“仁義道德,正能量”的君子們,扯下畫皮,露出真面目。
”江山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呵呵,當時官員士紳,乃至於普通百姓皆持一個觀點:改朝換代關我鳥事?
一六四三年,明朝最後一位可以力挽狂瀾的孫傳庭戰死潼關之後,所有的人,從文武官員,中間士紳,到下層百姓對改朝換代都是一個心態-正常,就看它何時牆倒屋塌?
上層,中間一層或主動或被動以投靠大順政權爲出路,主動者希望能成爲定鼎功臣,被動者希望能夠安身立命。
關外“披髮左衽”的滿清政權則不在他們的選項之內,也就是說投順新興的大順政權是唯一選擇。
爲什麼會這樣?關外不是也有范文正公後代-遼東秀才范文程嗎?
區別在哪裡呢?顧炎武給了答案。
顧炎武說:”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變?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肉食者操心的是亡國,匹夫的責任是挽天下於既倒。
當時普遍的看法是明順易代那是天下互換的事,保不保那是上位者他們的家事,和咱們這些人沒啥關係!
但關外的那幫子可是野蠻人,他們剃頭留小辮,穿着騷哄哄的豬皮衣服,他們要砸的是老祖宗的缸,這是不能容忍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絕對起來和你幹,這是當時人們的普遍認知和想法。
從李自成打敗孫傳庭到西安建政,進軍北京,除了寧武,保定遇到抵抗外,一路上大明的文官武將望風歸順。
下面的兩種表現就是現實的反映,看到這個,你就明白一個封建政權是如何丟掉民心的!
WWW _tt kan _C〇
1)李自成是從陝西起兵入山西進北京這一路。
過兵往往對老百姓來說,兵來如梳篦,百姓苦遭殃,而李自成過兵則又是一番景象。
山西百姓流傳着一首歌謠:”吃他娘,喝他娘,打開城門迎闖王 “
凡是闖王大軍所過之處,百姓都說闖王的兵不濫殺,不隨便搶劫,不徵稅,大家都爭着打開城門,爭當嚮導。
2)北京百姓
咱再來說北京的老百姓,京師爲首善之地,朝廷中心,百姓們對義軍挺進北京,推翻朝廷又是什麼態度呢?
如果看日後,李自成們在北京的”追贓助餉“無差別地濫施無辜,京師百姓恨不得寢皮齧骨的盡頭,還真以爲他們是大明的良民呢?
在一六四四年四月份,得知順軍即將到達北京的消息後,大家的表現是幸災樂禍:”李公子進北京,對咱們老百姓每個人都給五兩銀子,以後是每年都有啊!“
李自成自從李巖加盟之後,宣傳鼓動工作做的尤其出色,每一攻城略地,先派情報人員進入,鼓動當地百姓,營造闖王的正義之師形象,貼近百姓所思所想,所欲所求,如此一來,城未下,人心已歸。
四月末進入北京,李自成的大順軍面對的是軍民一家親的和諧熱烈,黃土鋪地,淨水灑街,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這就是民心,民心所向,是好,是壞,老百姓心裡最清楚!
03 ”人人都知馮道好,爭相效仿忘不了“
哪些高層的”肉食者“,又是什麼表現呢?
1)大學士李建泰
來看看被崇禎寄予厚望,”代帝西征“的吏部右侍郎東閣大學士李建泰是怎麼做的?
在保定城裡的李建泰得知家鄉所有資產全被大順軍獲得,立即就想退回北京,不料大順軍及時趕到,包圍保定城,李建泰遂出城投降。
在辮子入關後,李建泰又歸順滿清成爲大學士,一六四八年追隨姜襄反正,次年被清軍圍困,李建泰再度投降,隨後被處死。
這張老臉吶!被打的是啪啪地!
2)北京諸文武
那些曾經信誓旦旦要與大明共存亡的在京的文武官員們,又是一個路數。
崇禎自縊後,在北京的文武官員尚有近四千人,真正承兌諾言,自盡殉難的不到三十人,其他的千把號人,都在不約而同的做着一件事-投順,爲新朝效力。
進入北京後,大順政權的吏政府負責舊朝官員選人工作,主事人是時任大順丞相牛金星。
史可法曾在奏疏中痛心疾首地說:“在北諸臣死節者寥寥,此千古未有之恥也!”
國子監生陳方策說:”我之文武諸僚及士庶人,恬於降附者,謂賊爲王者之師,且旦晚一統也。“
在北京的諸位同僚都以降附爲榮,都說他們是王師,早晚要統一的。
北京的各級官員爭先恐後地前往吏政府報到,請求錄用,爲新朝效力,那個急切的心情就如同人生第一次娶媳婦一樣,心急火燎,抓耳撓腮,就怕去晚了 趕不上爲朝廷服務。
少詹事項煜:”大丈夫名節不全,當立蓋世功名如管仲、魏徵可也“。
不要臉地,把自己當成管仲,魏徵了,這二位估計聽見了,得掀開棺材板吐他一臉。
還有急吼吼地想要去服務的兵科給事中時敏,他對大家說:”天下一統了!“趕緊走,不然來不及了。
但是由於去晚了,吏政府關門了,時敏擔心不能夠被新政權錄用,趕緊敲門大呼:“吾兵科時敏也。”裡面的大順官員聽見了纔將其放入。
考功司郎中劉廷瀾年紀已老,鬢須皆白,牛金星說:”你老了,鬍鬚都白了。”
劉廷瀾趕緊說:“太師用我則鬍鬚自然會變白的,我不老”。
時間:一年後
地點:紫禁城朝堂
在滿清紫禁城的朝堂上,多爾袞罕見地張嘴罵了當朝的一位漢族官員。
一八六五年八月一天,朝會上發生了爭吵,當事人是攝政睿親王多爾袞,內院大學士馮銓,都給事中龔鼎孳。
龔指責馮是前朝閹黨,馮反擊說,龔曾經是李闖的北城御史。
多爾袞在一邊津津有味的看着二狗爭鬥,就問龔此事屬實否?
龔說“有啊,不止我一人,今天在的各位哪個不曾歸順呢?魏徵也曾歸順唐太宗”
這貨,說漏嘴了,把李自成比喻成唐太宗了,多爾袞當時臉就耷拉下來了,張嘴就是一頓臭罵。
從這事就能看出來,在當時,留在北京的絕大多數文武官員都不是好鳥,哪方得勢就靠向哪方,如同血吸蟲一樣。
04 誰家朱子拜孝陵
時間:一六四四年四月二十九
地點:南京燕子磯
一個肥胖的年輕人由一位四十餘歲黑瘦矮的中年人攙扶着走下舟船,登上一頂大轎,在士兵的護衛下前往南京郊外的明孝陵。
走過長長的神道,兩側的將軍們低垂着頭,手裡拄着寶劍,默默地恭候着年輕人緩慢來到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陵寢前。
陪同的諸位南京六部大臣和士兵們呼啦一片跪倒,在祭禮完成後,年輕人又在黑瘦中年人的陪同下從朝陽門進入南京城,當晚就歇息在內守備府。
這個肥胖的年輕人是歷經千難萬險從洛陽來到南方的福王朱由崧,未來的南明弘光朝的皇帝。
一直陪在他身邊的則是南京留守政府的兵部尚書-史可法。
南明第一位被後世遵奉爲”民族英雄“的人正式出場了,諸君,下面咱們就拭目以待史英雄是如何成爲青史留名的”大英雄的?
而以我的看法,更願意把他比喻成一位忙於保媒拉縴的“老媒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