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異常,全球範圍內出現大範圍的極寒詭異天氣?”
“可能會持續幾十年,甚至於上百年的時間,時間跨度極大?”
“危害極其嚴重,可能會導致連年的災荒,乾旱、寒冷、瘟疫等多種災害大範圍的出現?”
弘治皇帝仔細的看着劉晉遞交上來的奏疏。
雖然同樣是講現在大明的寒冷天氣,然而劉晉卻是早已經看向了全球,從全球範圍內去看這件事情。
提到了黑土省、黃金週、非洲、澳洲等地區的情況,氣候異常,處於冬季的北半球普遍寒冷無比,而處於夏季的南半球則是普遍遭遇了異常乾旱的天氣。
這種氣候是非常的不尋常的,也是非常詭異的氣候。
“小冰河期?”
“歷史上商周更替,東漢末年,唐末、五代十國宋初三次都出現了類似的詭異極端極寒的時期,都相應的造成了大範圍內的動亂以及朝代的更迭?”
“詭異的極寒氣候不僅僅是冬季的時候天氣寒冷無比,寒冷時間持續的時間更長,同時在夏季的時候也會出現詭異的霜凍天氣,對農業影響極其的重大。”
“並且還會出現持續性的連續多年的乾旱氣候,同時極端的天氣之下必然會伴隨着着極端的洪澇、乾旱、鼠疫、瘟疫、蝗災等等多種災害。”
弘治皇帝越看眉頭就越是深深的皺起,劉晉是不會胡亂說話的,一直以來劉晉所說的每一件事情都得到了印證,高人子弟的名頭可不是亂吹的。
“來人~”
看到這裡,弘治皇帝也是喊道。
“陛下~”
立即有小黃門趕緊過來聽候指示。
“傳朕旨意令翰林院以及各地官府查閱各種史料記載以及地方誌,查閱東漢末年、唐朝末年、五代十國、宋初這些時期關於天氣氣候以及農耕的相關記載!”
弘治皇帝還是決定命人去好好的查閱下相關的史料以及地方誌,看看是否和劉晉所說的一樣,能否從歷史之中找到相同的一些地方出來。
這事情如果真的像劉晉所說的這樣,那就非常嚴重。
一處兩次的極寒天氣,大旱什麼的,以大明現在的情況來說是完全可以遊刃有餘的應對,並不會造成什麼太大的影響,也不可能說出現什麼動亂。
可是如此真的像劉晉所說的是處在什麼小冰河期的話,要持續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整個長時間的範圍內都是如此反覆無常、詭異多變的話。
那對於大明來說影響就非常巨大了。
一兩年糧食大幅度減產,甚至於絕收都沒有什麼關係。
可是如此聯繫三四年出現這樣的情況,再接着又給你來鼠疫、洪澇、旱災等等輪番上陣,又幾年隔着幾年的來。
這大明縱然是現在有着深厚的家底也極有可能會吃不消的。
真要是出現了東漢末年、五代十國時期的混亂場面的話,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大明朝極有可能就會改天換日了。
這是弘治皇帝絕對不允許出現的事情。
自己勵精圖治了一輩子,不就是爲了大明的繁榮昌盛,爲了大明能夠傳承千秋萬代嘛。
“是~”
小黃門一聽,也是趕緊去處理此事。
可以看得出來,弘治皇帝對此事極其的重視,也不知道劉晉在奏疏裡面到底寫了一些什麼事情,竟然讓弘治皇帝的臉色都大變。
“廣積糧,在大明各省府建立起國家儲備糧倉,糧倉內至少要囤積足夠當地五年左右食用的糧食,不要怕浪費,要做好應付可能出現的連續性多年的糧食大幅度減產、絕收的情況。”
“大力推廣機械化耕種,在黃金洲、遼東、黑土省以及重點的南洋地區多開墾土地、多種植糧食,同時朝廷每年拿出一筆預算資金出來,大規模的收購糧食,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刺激百姓多種糧食,以此來增加糧食的產量,爲可能出現的極端詭異氣候做好充足的準備。”
“大力支持農業相關機械、農業基礎設施的發展和建設,興修水庫,防洪蓄水。”
“建立天氣預警、預報制度,成立相關的氣象衙門,在大明乃至全球各地建立起氣象觀察站,對各地的氣候進行詳細的記錄,不斷總結規律,建立起預警和預報的制度,可以對臺風、寒潮、降雨等氣候進行預警、預報,提前做好準備,減少損失。”
“大力推廣醫學院的發展,建立更多的醫學院和醫院,發展醫療科技技術,防範瘟疫和鼠疫等可怕的傳播性疾病,並且制定出相應的防控、防治制度,城市構建完善的供水、排水、排污系統,減少污染,防止瘟疫和鼠疫等傳染性疾病的出現。”
弘治皇帝仔仔細細的將劉晉的奏疏給看完。
很難得,一向懶得要死的劉晉竟然會寫幾千字的奏疏上來,詳細的講清楚了目前的情況以及自己的推斷和相應的一些措施、制度。
“還是劉晉會辦事啊!”
弘治皇帝長長的感嘆一聲,沒有對比就看不出高下。
看看劉晉寫給自己的奏疏,總是能夠從大局以及長遠的角度去看問題,所制定的諸多政策制度也是能夠全局去考慮問題。
一般人看到的僅僅只是京城這邊的天氣比往年似乎要冷很多,朝中的大臣們因爲各地官府的奏疏,所以也是知道現在大明各地都遭遇了極寒的天氣影響,所以朝廷這邊要去賑災,做好相關的一些準備。
少數一些大臣則是能夠看到伴隨着極寒天氣可能出現的大旱以及農作物絕收的情況,可能出現的瘟疫、鼠疫等等。
只有劉晉能夠從全球範圍內去看如今的情況,依靠電報知曉全球現在都在遭遇極其詭異的天氣。
同時又能夠從歷史上尋找相似的一些時期,從這些時期之中看到大明極有可能會出現的一些情況以及相應的從長遠的角度來制定預防、預警、控制的機制制度出來。
這就是劉晉,也是弘治皇帝一直以來都信任無比和欣賞佩服的劉晉。
或許劉晉不會像一般的大臣一般去賣弄自己的文學才華,寫的奏疏都非常的直白簡單,而其他大臣都是儘可能的去賣弄自己的才華學識,往往很多時候都要引經據典、拐彎抹角的,看起來就很累,讓人覺得很有才華的樣子。
事實上在弘治皇帝看來,劉晉纔是最有才華的,給天子寫奏疏不需要賣弄才華,只需要說明事情就可以了。
劉晉真的沒有才華嗎?
肯定不是,劉晉能夠當狀元,才華是不用說的,而且劉晉極少數一些所寫的詩詞都是極爲的驚豔,只是劉晉比較低調,不喜歡去顯擺自己的才華學識而已。
當然,這是弘治皇帝以及衆多瞭解劉晉的人對劉晉的看法。
事實上劉晉是真的沒什麼才華,作爲穿越者,只會抄襲和說寫平白話的內容,寫文言文、引經據典什麼根本就不會,也太傷腦筋了。
制定的諸多制度、政策什麼的,那也都是照搬、照抄後世的一些制度,之所以知道很多,能夠從長遠的角度看問題,那也是因爲是穿越者的緣故啊。
所以劉晉是能夠偷懶就偷懶,儘量少寫奏疏,惜字如金。
沒辦法,穿越者想要混得好,總歸是要有一些人設的,劉晉的人設就做的很成功,美其名曰給天子減負,加快辦事效率,實則是自己沒才華懶得寫奏疏就要求大家也跟着自己來,不要跟爛婆娘的裹腳一般又臭又長。
偶爾又抄襲一兩首經典的詩詞什麼,以此來表示自己確實是有才華的,總歸來說,才華肯定是要表現出來的,但又不能露餡了,所以詩詞歌會什麼的,能不去就不去,老老實實窩在家裡面抱着媳婦不香嗎?
劉晉也不和一般的大臣一般,恨不得天天就圍在自己的身邊,總是想要在自己的面前去表現一二。
這劉晉要是讓他閒在家裡面的話,他可以半年、一年的時間內都不給自己寫一份奏疏,也從來不給自己問安什麼的。
完全可以消失的乾乾淨淨,彷彿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的,這有時候也是讓弘治皇帝覺得自己是不是對劉晉太過生疏了一些,關心不夠什麼的。
這回家丁憂守孝一年多的時間了,這還是因爲極寒天氣的出現,劉晉這才寫了份奏疏過來,詳細的談論這件事情。
如果沒有什麼事情的話,弘治皇帝估計着劉晉可以三年的時間都不給自己寫奏疏,也不會向自己問安什麼的。
你要說劉晉不關心自己這個天子嘛,似乎好像也是可以這樣說的,但那些關心自己的大臣們,一封接一封的奏疏寫過來,都是問安啊、請上貢一些地方特產啊或者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什麼的。
看起來好像是關心天子,但事實上這些奏疏極大的浪費了弘治皇帝的時間和精力,這變相的其實又是在害了弘治皇帝。
反倒是劉晉這種懶人,從不浪費天子的時間和精力,這又是有利於天子休息和有時間精力去真正思索國家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