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並不想出城迎戰,畢竟,敵軍士氣此刻看上去,正是高昂之時,兵者,最爲重要的就是避其鋒芒,所以,靜觀其變纔是最爲重要的。
也是如此,一旁的高順退到一邊,即刻開始了城牆上的防護,各類擡槍瞬間架起,還有虎尊炮,也紛紛放置在了城頭的炮眼上頭。
這兩個武器,是大明軍隊最爲先進的武器,擡槍的射擊距離,還有虎尊炮能夠提供的火力壓制,完全可以剋制敵方的攻城部隊逼近,也是如此,守城萬無一失。
至於另外一邊,作爲統帥的趙匡胤並不着急,而是住在了三裡外,他們也和薛仁貴一般,通過望遠鏡,觀察着慶陽府的守備情況,值得一提的是,之後得到的消息,並非是好消息。
“敵軍應該有不下千門虎尊炮,這等數量的陣仗,聞所未聞。”
“的確,怪不得當時的大順軍能夠被打的如此體無完膚,想必,這些火器,貢獻了不少的功勞。”
趙普後續和趙匡胤進入營帳,也是密切會談了起來,他們顯然也發現了這一場戰鬥的不容易之處,貿然進攻,自己這邊的士卒,必定損失慘重。
他們冒不起這個風險,也是如此,最後他們選擇了駐紮,而非是繼續進軍。
“之前傳遞出去的信息如何了?”
“想必不日便可抵達延安府,如果李世民聰明點兒的話,他們必然會增派援軍過來。”
“嗯,那麼就等待好了,誰也不知道接下去會發生什麼。”
大順和大明,誰都沒有打算進攻,也是如此,在慶陽府這邊,也開始了對峙,當然,薛仁貴在這等情勢爆發的那一刻,也是迅速傳遞了信息出去。
他希望能夠將慶陽府這邊發生的戰況,彙報給遠在京師的朱慈烺來。
而這關於送信的小卒,後續途徑延安府的時候,顯然也是命殞黃泉,李世民最終的決定,還是和大明撕破臉,故此,也打斷了大明與慶陽府的聯繫。
在前幾日,偏頭關這邊,滿清部隊已經順利的越過,他們正在朝着太原府行軍。
當然,居庸關的軍隊戰報,早在二月底,也傳遞到了皇宮之中,朱慈烺當時還在批閱奏摺,關於祭祀的事情,剛剛過去不久。
“退兵了?”
朱慈烺在看到居庸關守城將士唐通送過來的密保,心裡頭顯然是有些不安寧,畢竟,大清如此陣勢浩蕩的入主居庸關,忽然就消失了,這難免讓人想入非非。
而最爲重要的是,當時王景略已經去了一個月半左右的時間,他們深入滿清腹地,進攻滿清盛京,難道說,這兩者事情之中有所聯繫?
王景略自然是無法傳遞戰場信息過來的,過平壤那邊到京師,路途遙遠,多有不便,也是這般,朱慈烺不敢擅自行動,至於居庸關的守城將士唐通,也萬萬沒想到對方撤軍的目的在那。
故此,在對方退兵之際,根本不敢率衆出居庸關進行有效打擊。
也是如此一晃眼的時間,一個月有這般過去了,滿清政權並沒有出現任何異動,也沒有任何消息傳回來。
朱慈烺每天都在想王景略的事情,甚至有的時候,還吃不下飯來。
【平壤】
王景略通過海運進入朝鮮的時候,並不順利。
要知道崇禎十年,正月二十八日,朝鮮接受了清朝提出的斷絕對明關係、向清朝稱臣納貢的盟約。
也是如此,早在七年前,這朝鮮,就已經不是大明的藩屬國了。
但有一點兒絲毫的,朝鮮國,他還是效忠大明的,當年因爲壬辰衛國戰爭,朝鮮對大明,一直都是效忠的不能效忠的關係,故此,在得知大明軍隊進入平壤的那一刻,也是辦置了宴會,隨後招待王景略等人。
特別是此刻的朝鮮皇帝,仁祖,他親自從漢城出發,來到了平壤。
“你是大明過來的將士麼?”
“是的,我是大明首輔,王景略。”
“崇禎帝還好麼?”
“抱歉,崇禎帝在十七年便駕崩了。”
仁祖在這段時間,並不相信大明皇帝駕崩的事情,因爲女真政權的建立,他們和大陸的聯繫顯然少了許多。
而也是如此,對崇禎十七年發生的事情,更是知之甚少,他們現在使用的日曆,顯然也不是昭武二年,而是崇禎十八年。
說起來,李氏朝鮮這個國家,他們真的不是現代那個樣子,他們當時在大明朝時期,一直尊稱我國爲天國上朝,而崇禎年號,更是一直用到了兩百六十五年。
說起這個,還真的難以讓人相信、
“是麼,天朝皇帝駕崩了,那麼,天朝還在麼?”
“在,現在是昭武二年,在位的皇帝是朱慈烺,是崇禎帝的太子。”
“哦,昭武二年....”
仁祖聽完認真的點了點頭,隨後,也是頓了頓,這才繼續往下說下去。
“那個,不知道這一次,作爲天朝的使臣,你來到平壤,是爲了什麼?”
“爲了進攻盛京。”
“這....這是真的麼?”
“是的,李氏朝鮮一直都是大明的朋友,從來都是,當年大明國家動亂,未能保衛爾等國家,明朝心中也有愧疚,但是,你放心,這一次,鄙人率領的軍隊,一定能夠奪回眼前的榮光!”
“不勝感激!”
李氏朝鮮對大明的愛意,超脫了一切,他們從來都將大明當做是自己的君,而自己是臣子,這種地位的認同感,不是虛假。
也是如此,在王景略說出這話的時候,知天命的老人,也是潸然淚下,隨之,跪伏在了地上。
至於王景略,也是頗爲感動,那麼多年,這個朝鮮,還是那麼的信任天朝,這等信念,着實讓他爲之動容,這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可從來沒有大明和朝鮮這般牢靠的。
而大明,說實話,也早早的認同了自己的這個小老弟,在大明的眼裡頭,他更覺得自己和朝鮮,乃是一個朋友的關係,一個大哥,和小弟的關係!
“起來吧,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