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弟並不是說這等詛咒的話,而是這一戰,並不簡單,陛下如果御駕親征,臣弟擔心有個萬一。”
“啊哈哈哈,臣弟無需擔心,朕自然有辦法,想當年朕御駕親征,這石家莊等地守軍,不也是敗與朕手,故此,這大順雖然大軍突進,但也只不過是羣烏合之衆,在朕的手中,想來根本不值得一提。”
“陛下,臣弟還是有些擔憂,雖然臣弟年僅十二,但是,這周身的力道,卻不是旁人能夠企及的,現如今,更是能開三石弓箭,想來陷陣殺敵這事情,臣弟還是能做好的。”
定王朱慈烔依舊和朱慈烺喋喋不休的說着自己的想法, 而他心裡頭的好意,朱慈烺顯然是感受到了,但是,這一場戰鬥,他還是要飛去不可的。
再者說了,朱慈烺可比朱慈烔現在厲害多了,朱慈烔雖然說有那之前系統的模板加持,但這裡頭的屬性,顯然還沒有到達最高的程度,故此,遠遠比不上朱慈烺來。
“朕能夠理解到慈烔你心裡的想法,但是,這一場戰鬥,還是讓朕去吧,你年紀尚輕,等在長大一些,之後的戰鬥,朕就讓你過去如何?”
“你說的可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不然還能夠騙你的不成?大家都是自家兄弟,不需要說那麼多的客氣話、”
“這,那好吧,但是這是陛下最後一次任性,之後,可不能在這般魯莽行事了。”
“哎喲,知道了知道了,你也真的是囉嗦,話說,你就那麼不相信朕這個做哥哥的不成?”
“當然不是,陛下英明神武,臣弟萬萬不能與之相比,所以,如果陛下真的御駕親征,想來,這一場大戰,也能夠必勝而歸,只是,臣弟和大臣心裡想的都是一樣的,就是擔憂陛下的身體罷了。”
朱慈烔說的,倒也是不讓朱慈烺感覺厭煩,而也是聽到他說完以後,這朱慈烺也是擺了擺手,隨之,往外頭走了了幾步。
“這話你就別說了,最近時間還早,朕和親王也許就沒去見長平公主了,今日不如去見一刻?”
“臣弟願意聽從陛下的安排。”
這兩人,顯然是許久都沒有見過面了,畢竟,這帝王家,尋常能夠見一次面,還要讓親王進宮,沒有多少大事情,顯然,朱慈烺也不會輕易的去看自己的弟弟。
也是如此,這兩人也是此刻說完這話,就去了後宮,見了見長平公主,赫然現在這個時間,長平公主也到了該出嫁的年歲,所以,這朱慈烺,其實也在想找個比較好的夫家,讓自己的妹妹能夠好好度過餘生。
所以,等他們到了長平公主的寢宮以後,微微說了幾句家長裡短的話以後,這朱慈烺也是插入正題,直接詢問了一番長平公主的心裡想法。
“皇妹,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心上人,或者是意中人,現在皇妹的歲數,顯然已經到了該出嫁的年紀,如果在獨守閨中,怕受到旁人的指點。”
“皇兄不會拿皇妹尋開心吧?現在在皇妹這殘缺之身,怕是喜歡皇妹的,也寥寥無幾了來,出嫁一事,怕是不妥當。”
長平公主因爲之前那闖軍攻陷京城的時候,遭到了自己父親,也就是崇禎帝的殺害,雖然說最後留下了一條性命,但這手臂,卻是斷了一條。
也是如此,這般想來,這古人能夠迎娶這長平公主的,怕是寥寥無幾,而且,最爲重要的是,這個時局,看着大明蒸蒸日上,小人,歹人,也是層出不窮。
怕就是有心之人,最後假借這長平公主之手,妄想貪圖那所謂的榮華富貴,這顯然不能不提防。
要知道,現在的昭武皇帝,不就是特別在意親情的人麼?
也是如此,長平公主雖然是在用打趣的方式將這話說出來,但實際上,心頭卻是想了許多,而旁邊的朱慈烺,顯然也是有這方面的顧忌,畢竟,他一個現代人,也是知道婚姻的重要性。
古代公主,差不多都是政治的犧牲品,要不是大明當時說了不和親,想來,這歷代的皇妹,哪一個能夠躲過這樣的劫數來。
也是如此,他看了一眼自己旁邊的妹妹,隨之,也是把目光注視在了朱微娖的獨臂上頭。
古代,和現代,顯然沒有多少區別,顯然作爲一個男的,並不喜歡自己的妻子是那種身體殘疾的。
“皇姐,臣弟覺得,這個獨臂殘缺,想來並不是什麼大事情,有陛下,還有臣弟在一旁幫助你,想來也沒有人會拿這個事情來欺負你,而且,臣弟的眼光也不差,等屆時幫你物色物色,有個好夫君,臣弟便做箇中間人如何?”
“慈烔,你就別說這樣的話來搪塞與我了,你年紀尚幼,現在也是冠禮年紀,所以,還不如讓皇兄,幫你物色一個女子,可好?”
這兄妹三人乃是一母同胞的姐弟,此刻,說話顯然也沒有多少忌諱的地方,而旁邊的朱慈烔聽見這話,也是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作答,隨之,看向了朱慈烺來。
“啊哈哈哈,也是不錯的,朕覺得你們二人,都到了該結婚的年紀,如果可以同時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或者如意新娘,朕覺得雙喜臨門,又何嘗不可?”
“陛下,這事情萬萬不可,慈烔覺得自己還年幼,再者說,現在生逢亂世,我這等親王,更應該以江山社稷爲先,怎可兒女情長。”
“你這人,倒是說了一些讓朕都欽佩的話,不過,結婚生子也很重要,朕現在在這個世上,就只剩下了你們兩位手足同胞,先皇母后,將你們託付給我,而且,我又是你們長兄,應當爲你們盡心盡力纔可。”
朱慈烺說的,顯然也是認真的,所以,說完這話,也是擡起頭來,看向了遠方。
“不過,結婚這等事情,還要等朕平定了延安那邊的禍患再說。”
“皇兄要打仗去了?”
“是的,朕要去一趟延安府,幫助之前過來議和的使臣李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