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第446章 再加一把火,商稅

第446章 再加一把火,商稅

一系列政策頒佈之後,立即引起了士紳、地主階層的動盪。

懾於陸續進入各省的軍隊,士紳地主不敢正面抵抗,只得想出各種辦法抵制,比如賣田。

幹清宮中,朱慈烺啪的一拍龍案:“早不賣晚不賣,偏偏這個時候賣起田來了,這一個個士紳都該殺!”

按照朝廷的制度,田地在買賣期間是不用交稅的,必須等交易完了才能從田主那追稅。

各省之地在新政下達後,立時掀起了一陣賣田潮,數日之內各州府賣田的,衙門前每天都排着長長的隊伍,就好比後世某手機出新系列,很多人連夜排隊購買。

辦理土地買賣的手續本就繁雜,加上當地衙門官吏不多,那麼多交易肯定無法在段時間內處理掉,士紳、地主們就是鑽了這個空子,也是向朝廷表明抵制新政的決心。

朱慈烺對戶部尚書張國維道:“以南京戶部的名義向江南各省發出通告,爲防止有人惡意頻繁交易土地,即日起,畝價超過三兩銀子的土地,徵收三倍交易稅!”

朝廷的制度不能說改就改,但是可以新增啊,一畝地的交易稅是五分三釐,你有錢儘快來回買賣交易。

張國維道:“殿下,一畝地三兩銀子的底線會不會太少了?有些地方良田的價格已經達到了十幾兩了”

朱慈烺擺手道:“話不能這麼說,常州府無錫縣的土地不過一二兩,這還是地處江南太湖邊的良田,本宮以三兩爲線已經很良心了。”

良心?無錫這兩年是遭了天災啊!往日年景怎麼也得賣個十兩銀子一畝。

張國維一陣無語,只聽皇太子又道:“即日起,各地主和富農可以向官府出售土地,免交易稅,土地價格就以每畝二兩吧。”

張國維不知道皇太子爲什麼要花錢收地,現在各地受災的情況很嚴重,產量不足的農戶早就想賣地了,地主們都不想買,官府花錢去收?再說哪來這麼多銀子?

現在大明的軍屯和官田數量大概佔全國耕地的四成,這些土地都是朝廷的,只是大多已經被官紳勾結侵佔了,日後想收回來也不難。

只是那些私田不好處置,朱慈烺想想土地國有化,除了抄家犯事的士紳、地主,其他地也不能明搶,只能靠官府低價購買。

現在正值天災嚴重之時,灌溉能力不足的田地很容易造成產量不足,大多百姓只得放棄耕地。

長江以北的地好收,經過多年戰亂,土地價格更是低的可怕,許多土地都無人耕種荒廢了,加上天災,百姓地主逃跑,大片土地成了無主之地。

朱慈烺計劃將土地回收,以政府名義組織百姓進行統一開墾灌溉,再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配土地,讓大明渡過小冰河時期帶來的天災。

不過這項工程浩大,起碼需要數年乃至十幾年才能真正完成,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至於購買土地的銀錢,則是慢慢從各項收稅上填補,大明有耕地數億畝,加上士紳地主們大量的隱田,按照攤丁入畝進行收稅,只要完成的好,每年可以收幾千萬兩銀子。

加上往後徵稅的商稅、鹽稅、開放沿海貿易的關稅,以及抄家所得的銀錢,想要完成不是不可能的。

總之朱慈烺現在很缺錢,還需要加大撈錢的力度,現在邁出的僅僅是第一步,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就此罷手的,因爲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在私有制的土地買賣下,土地兼併是不可避免的,土地兼併嚴重就意味着改朝換代。

當然了,國有制的土地模式,以承包、租用形式授予使用權,不算是解決了土地兼併問題,本質是從很多個地主變成了一個地主,行成絕對壟斷。

但這種壟斷目前來說肯定比目前嚴重的土地兼併好處大的多,但凡一個皇帝能給百姓一口維持生存的基本食物,給他們更好生活的一線希望,都不會有造反的,哪怕有,也是野心家小範圍的煽動蠱惑,無法形成燎原之勢。

攤丁入畝的政策還需要時間去完成,朱慈烺思考良久,決定邁出第二步,收取商稅!

在宋朝和晚清時期,商稅一直佔據着國家財政收入的七成以上,而明朝自宣德到萬曆年間,商稅比例只佔了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五,崇禎年間直接不收了。

宋代天禧年間的專賣和商稅總額爲兩千一百萬兩,而明朝宣德年間的總和爲二百萬兩,其中還包括了一百二十五萬兩的鹽稅,單論商稅差距更大。

無論是鹽、酒、茶的專賣,還是商稅,兩個朝代都存在巨大的差距,當然了,並非是明朝商業不如宋朝,而是稅率太低,也不重視商稅。

宋朝的酒價遠高於明朝,酒價一斤20文,而明朝只有一斤5文,這還只是兩者前期的酒價,差異還不明顯。到了中後期,宋朝的酒價超過100文/斤,是明朝的10倍。(宋、明兩朝“斤”的差異較小)

宋朝酒業是國家專賣,酒業利潤全歸國家,而酒的利潤率非常高,20文酒錢中,12文的利潤給了國家,相當於60%的隱含稅率,而明朝徵收三十稅一的商稅,因此差了18倍。

宋朝每斤酒要交12文的稅錢,而明朝只需繳納0.17文,兩者差了72倍,加上明朝的酒稅歸地方徵收,存在大量貪污受賄、逃稅漏稅的情況,這樣導致了宋朝的酒稅一年能收一千萬兩,明朝只收了五萬兩。

大明在國土面積、人口、耕地三方面都是宋朝時的兩倍以上,商業方面絲毫不弱於宋朝,然而商稅差距卻差了幾十倍。

鹽、酒、茶都是特殊商品,宋、明兩個朝代執行不同的徵稅政策,造成了巨大差距,其實說明不了什麼,三種商品的利益都在民間,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把利益收到朝廷手中罷了。

大明的稅率是宋朝的八分之一,卻仍然遭百官痛罵,真是厚顏無恥啊!

唐、宋、元、清四個朝代的農業稅率大約都在百分之七左右,而明朝的農業稅率卻始終保持在百分之四以下,明末時甚至低於百分之二,如洪武初年的農業稅爲每畝交兩鬥到四鬥,後又減少至每畝交一斗,也就是十公斤左右,可謂在歷朝歷代鬥是非常之低了。

即便是如此低的稅賦,朝廷也常常不能保質保量完成,隨着明朝中後期,以皇族、王公、勳戚、官員爲代表的大地主階層大肆兼併農民土地,大量農民從土地流失,而大地主階層又利用手中特權,千方百計少交稅甚至不交稅。

隨着人口和田地的增加,朝廷的稅收收入竟然不增反降,而國家的財政支出卻在不斷攀升,朝廷很快就陷入了入不敷出的財政困局。

大明幾代皇帝不願通過增加農民負擔增加稅賦,就只好在商業稅上有所作爲,結果招來了文官們的大肆攻擊,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商稅更是三十稅一,然而真正收上來的卻是越來越少。

文官集團大多是地主兼任工商業者,他們逐漸淪爲了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代言人,正是在他們的極力“建議”之下,萬曆皇帝只得將商業稅率降低至了百分之一點五,即便這樣依然遭到大規模的抗稅抵制。

朱慈烺既然決定重收商稅,便打算一剛到底,索性直接按十抽一的稅率來收。

第二日,朱慈烺下令:自十月十八日起,每年四十兩營業額以上的商貿進行十抽一,大小商賈一個月內主動報稅,逾期不報者,罰款三倍!罰款由各地駐軍強行徵收!”

朱慈烺將崇禎當初送來的四個太監任命爲鎮守太監,分派到江南商業最繁榮的幾個地方收取商稅。

朱慈烺一直不信任這四個小太監,此時用他們去收稅,一是考驗,二是讓他們拉仇恨。

萬曆皇帝曾經派過鎮守太監在江南收商稅,結果被當地人暴力抗稅給乾死了。

朱慈烺眼下很缺錢,若是再遇到暴力抗稅打死稅監這種情況,最好不過了,直接來個武裝討稅就完事了。

萬曆皇帝和天啓皇帝不敢幹的事,他朱慈烺頭鐵,就是敢幹,儘管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本章完)

636.第633章 埋伏120.第120章 城下激戰870.第866章 尼德蘭使團542.第540章 水淹開封458.第456章 商人聯合會46.第46章 城下挑釁827.第824章 太上皇再度砍人1235.第1229章 上面有人492.第490章 鄭家的實力267.第265章 無奈的盧象升1131.第1125章 五國合縱,共同伐明45.第45章 勇衛營出兵394.第392章 進京 封爵840.第836章 大明英雄朱有能214.第213章 老回回之死(爲舵主飛踢狸貓加984.第979章 登陸下關764.第761章 夜襲明軍大營726.第723章 皇后有喜210.第209章 天武軍闖營(爲舵主看書太貴丶34.第34章 干擾訓練178.第178章 衛所 土地687.第684章 太狂妄了!(爲盟主Cz丶加更)89.第89章 百官議論134.第134章 封賞 慶功55.第55章 斬盡殺絕1288.第1282章 惡毒計策510.第508章 勝利 威懾535.第533章 突發狀況51.第51章 夜不收出戰487.第485章 迎接世界大潮1146.第1140章 老兵1015.第1009章 日幣18.第18章 錦衣衛抄家518.第516章 東印度公司746.第743章 艱苦的道路(第四更)475.第473章 燒燬東林書院1068.第1062章 通天神像628.第625章 西征蒙古1224.第1218章 太子調兵634.第631章 密謀1297.第1291章 活捉沙皇408.第406章 午門清場745.第742章 進京告御狀1273.第1267章 命格427.第425章 強行清查 抄家分田1015.第1009章 日幣1275.第1269章 討逆57.第57章 聖意難測470.第468章 血染長江水321.第319章 會當官的洪承疇1130.第1124章 名利雙收1143.第1137章 毀炮1287.第1281章 反明同盟361.第359章 有來無回987.第982章 敵襲1360.第1354章 天武修道292.第290章 暴躁的多鐸71.第71章 傳召回京944.第939章 內閣會議(補更)1207.第1201章 告白630.第627章 滑鏟東北虎499.第497章 與烏番兵的遭遇戰556.第554章 諸臣誤朕1069.第1063章 罵娘勳貴228.第227章 封賞447.第445章 軍隊大調整273.第271章 無情絞殺429.第427章 皇太子微服私訪記1027.第1021章 幕府爭端791.第788章 最後通牒1275.第1269章 討逆772.第769章 廷議善後902.第897章 錦衣衛現身說法933.第928章 狗孃養的貪官!964.第959章 獻俘1325.第1319章 駙馬回京506.第504章 艦隊奇襲207.第206章 想要文斗的流寇1000.章節感言,求訂閱!661.第658章 地方革新121.第121章 新城攻防戰254.第252章 佯攻1171.第1165章 準噶爾人的幸福生活596.第594章 出關90.第90章 懵逼的御史1091.第1085章 散婚飯99.第99章 慘遭打臉的韃子1282.第1276章 給起義部隊發獎金422.第420章 忠魂祠1268.第1262章 劇變800.第797章 聯軍1118.第1112章 緬甸善後1283.第1277章 駙馬陣前罵三桂290.第288章 互相套路1125.第1119章 毛子急眼了595.第593章 代天執法18.第18章 錦衣衛抄家1067.第1061章 聖旨來了549.第547章 人心928.第923章 歐洲的小洋馬
636.第633章 埋伏120.第120章 城下激戰870.第866章 尼德蘭使團542.第540章 水淹開封458.第456章 商人聯合會46.第46章 城下挑釁827.第824章 太上皇再度砍人1235.第1229章 上面有人492.第490章 鄭家的實力267.第265章 無奈的盧象升1131.第1125章 五國合縱,共同伐明45.第45章 勇衛營出兵394.第392章 進京 封爵840.第836章 大明英雄朱有能214.第213章 老回回之死(爲舵主飛踢狸貓加984.第979章 登陸下關764.第761章 夜襲明軍大營726.第723章 皇后有喜210.第209章 天武軍闖營(爲舵主看書太貴丶34.第34章 干擾訓練178.第178章 衛所 土地687.第684章 太狂妄了!(爲盟主Cz丶加更)89.第89章 百官議論134.第134章 封賞 慶功55.第55章 斬盡殺絕1288.第1282章 惡毒計策510.第508章 勝利 威懾535.第533章 突發狀況51.第51章 夜不收出戰487.第485章 迎接世界大潮1146.第1140章 老兵1015.第1009章 日幣18.第18章 錦衣衛抄家518.第516章 東印度公司746.第743章 艱苦的道路(第四更)475.第473章 燒燬東林書院1068.第1062章 通天神像628.第625章 西征蒙古1224.第1218章 太子調兵634.第631章 密謀1297.第1291章 活捉沙皇408.第406章 午門清場745.第742章 進京告御狀1273.第1267章 命格427.第425章 強行清查 抄家分田1015.第1009章 日幣1275.第1269章 討逆57.第57章 聖意難測470.第468章 血染長江水321.第319章 會當官的洪承疇1130.第1124章 名利雙收1143.第1137章 毀炮1287.第1281章 反明同盟361.第359章 有來無回987.第982章 敵襲1360.第1354章 天武修道292.第290章 暴躁的多鐸71.第71章 傳召回京944.第939章 內閣會議(補更)1207.第1201章 告白630.第627章 滑鏟東北虎499.第497章 與烏番兵的遭遇戰556.第554章 諸臣誤朕1069.第1063章 罵娘勳貴228.第227章 封賞447.第445章 軍隊大調整273.第271章 無情絞殺429.第427章 皇太子微服私訪記1027.第1021章 幕府爭端791.第788章 最後通牒1275.第1269章 討逆772.第769章 廷議善後902.第897章 錦衣衛現身說法933.第928章 狗孃養的貪官!964.第959章 獻俘1325.第1319章 駙馬回京506.第504章 艦隊奇襲207.第206章 想要文斗的流寇1000.章節感言,求訂閱!661.第658章 地方革新121.第121章 新城攻防戰254.第252章 佯攻1171.第1165章 準噶爾人的幸福生活596.第594章 出關90.第90章 懵逼的御史1091.第1085章 散婚飯99.第99章 慘遭打臉的韃子1282.第1276章 給起義部隊發獎金422.第420章 忠魂祠1268.第1262章 劇變800.第797章 聯軍1118.第1112章 緬甸善後1283.第1277章 駙馬陣前罵三桂290.第288章 互相套路1125.第1119章 毛子急眼了595.第593章 代天執法18.第18章 錦衣衛抄家1067.第1061章 聖旨來了549.第547章 人心928.第923章 歐洲的小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