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臨近尾聲,于飛完成了人生中的另一件大事。
他在32歲生日那天,與未婚妻伊麗莎白·奧爾森舉行了婚禮。這一刻如同懸而未決多時的棋子,終於落定。
他們的戀情始於停擺期,隨後,奧爾森懷孕,進一步鞏固了二人的關係。于飛不久後向她求婚。然而,訂婚不等於必然成婚,因此外界一直有人猜測,于飛是否真能與奧爾森步入婚姻殿堂。
如今,這些猜測都煙消雲散了。
32歲的于飛終於選擇了他人生中的那棵“樹”,彷彿浪子經歷過風雨後,終究想要一個安穩的歸宿。
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于飛完成了婚禮,親吻妻子,抱起了三歲的兒子。對於當下的生活,他感到無比滿足。
然而,有人提出疑問:“幸福的家庭生活會讓弗萊失去進取心嗎?”
這種質疑在市場上頗具吸引力。2015年伊始,快船在薩克拉門託不敵國王隊,這無疑加劇了外界的猜測。
國王隊並非強隊,自從2000年代中期結束以克里斯·韋伯爲首的黃金時代後,他們一直處於重建狀態。
重建中的NBA小市場球隊,因缺乏吸引力,難以通過自由市場招募明星球員。通常情況下,這類球隊會選擇擺爛博取高位選秀權,寄望於通過狀元籤選到能改變球隊命運的天才球員。
然而,即便是狀元籤,也有選中誇梅·布朗或邁克爾·奧洛沃坎迪這樣的水貨的風險。而國王隊的選秀運一直不佳,自80年代末以來,他們從未獲得過狀元籤。
狀元籤往往能確保球隊的底線,但狀元之外的球員,往往或天賦不足或技術欠缺,選中他們風險極大。國王隊多年來承擔了許多選秀風險,卻始終未能選到能夠扭轉局面的天選之子。
去年,他們用三號籤選中了帶有傷病隱患的喬爾·恩比德,結果恩比德很快因傷賽季報銷,彷彿再次印證了外界對國王隊的質疑。
但正是這支備受嘲笑的球隊,在新年爲快船送上了賽季第四敗,外界也隨之開始質疑快船的實力。
這就是大城市媒體的魅力所在。
洛杉磯和西雅圖雖同爲大城市,但不同的是,洛杉磯擁有全球最龐大的媒體陣營。湖人隊長年佔據了當地媒體的支持,而快船則缺乏這樣的資源。在於飛加盟快船之前,這支隊伍一直被外界所輕視,即使他們賽季初表現優異,質疑聲也未曾消失,人們擔心這支“被詛咒”的球隊會再次遭遇不幸。
于飛婚禮後快船狀態不佳,似乎給了媒體諷刺他們的機會。
然而,于飛對此敗仗並不在意,他直言:“我們真的不在乎那些人的看法。”這番話徹底激怒了驕傲的媒體界。“當我們贏球時,他們就要把我們捧成王者;現在因爲一場小小的失誤,他們又開始老調重彈,談論詛咒,談論快船的歷史。如果他們真那麼關心歷史,就不會在意我們,因爲現在沒人關心湖人了。只有談論快船,才能讓他們上頭條!”
儘管于飛所言不無道理,但如此直言不諱,無疑是對媒體界的一次冒犯。
即便是GOAT,如此大膽地批評“第四權力”也難逃被口誅筆伐的命運。
《洛杉磯每日新聞》的專欄作家JD·羅騰隨即發文抨擊:“長期的勝利讓弗萊產生了幻覺。或許快船隊的最大敵人並非那虛無縹緲的詛咒,而是弗萊的傲慢。這位史上最成功的籃球運動員,也擁有史上最大的傲慢!”
緊接着,各種小報紛紛跟進。短短一場敗仗,引發了鋪天蓋地的負面報道。
于飛不禁聯想到前世庫裡或詹姆斯輸球后,網絡論壇上那些“懂球帝”瘋狂抨擊的場景。
在這個輿論放大鏡下的世界裡,媒體審視球員的每一個舉動與發言,並將他們的缺點無限放大。即便是偶爾的失誤,也會被社交媒體病毒般地傳播。幾十人轉發的吐槽帖,可能很快演變成一個席捲網絡的風暴,將一個小小的錯誤無限放大,掩蓋整個事件的真相。
職業球員就像活在鏡子裡的影子,他們的每個動作和決定在外界的審視下,都會被解讀出幾十種不同的含義,甚至被迫對這些解讀做出迴應。
然而,于飛知道如何讓這些聲音閉嘴。所有的質疑與負面輿論,都源於他們輸給了國王。只要開始贏球,那些嘲諷聲就會消失,取而代之的將是于飛的支持者們,他們會在網絡上爲他戰鬥,清算那些唱衰者。
這就是未來職業籃球的生態:失敗者成爲媒體吸引流量的工具,而成功者只需經歷一次挫敗,便會引來網絡上的羣嘲。
不過,于飛並不打算讓那些人得意太久。
兩天後,快船客場挑戰灰熊。于飛全場發力,即使進入垃圾時間也不下場,僅靠低位背打,28投20中,砍下53分、14個籃板、5次助攻和4次封蓋。灰熊隊不堪一擊,慘敗而歸。
賽後,于飛面對媒體,反問道:“那些說我們被詛咒的人,現在又怎麼說呢?”
“詛咒解除了?”
“怎麼可能?他們如何讓一個不存在的東西消失?”于飛笑道。“我敢肯定,等到我們再輸一場球,他們還會繼續談論詛咒。”
詛咒似乎成了一個新奇的話題。
美國體育史上有很多詛咒,最出名的莫過於波士頓紅襪隊的聖嬰詛咒,但隨着紅襪隊在世紀初奪冠,也不再有人提了。
最熱衷於炒作快船隊“詛咒”一說的人,是比爾·西蒙斯。
作爲21世紀以來互聯網最具影響力的籃球作家之一,他其實非常厭惡“聖嬰詛咒”。在他看來,這不過是外界給紅襪隊炒作的噱頭。他親歷了紅襪隊近幾十年幾乎所有重要比賽,深知那些關鍵時刻輸球的真正原因。
然而,當涉及到快船隊時,這位曾堅決反對詛咒論調的作家,卻斷言快船隊確實“中了詛咒”。而且,這個詛咒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候發作。
爲增強自己的說服力,西蒙斯以上賽季爲例:“如果布雷克·格里芬不受傷,我相信快船會贏下第六場,並在搶七中戰勝馬刺。我相信弗萊在‘贏球或回家’的比賽中能起到決定性作用!但上帝並沒有給他們機會。布雷克受傷了,且受傷的時機和後果直接導致快船失去了進一步創造歷史的機會。難道這還不是詛咒嗎?快船遭遇了連續三十年的厄運,除了詛咒還能怎麼解釋?”
于飛多年來一直不喜歡西蒙斯。
他認爲西蒙斯滿口歪理,還時常在討論中開過界的玩笑。這本身並非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他的雙重標準。例如,談到紅襪隊時,西蒙斯會用幾千字的專欄反駁“聖嬰詛咒”是商業噱頭。現在,他卻將快船隊的種種不幸歸因於所謂的“詛咒”。
這讓于飛更加不滿,雖然他暫時不打算正面反駁對方。
西蒙斯如今的文章產量已經大不如前,但他的播客做得相當出色,幾乎每天一期,而且每期都拋出一個引發爭議的話題,哪裡辯得過來?
對付這樣的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攻擊他所熱愛的東西。
於是,于飛查看了賽程。
快船將在1月14日對陣凱爾特人。
他在備忘錄上記下了這個日子。
快船的“詛咒”成了2015年職業籃球界的流量密碼。
儘管這並非快船隊所願,但媒體人可以拿幾十年的不幸作爲“證據”,球迷也買賬。甚至連快船隊自己都推出了“詛咒不存在”的紀念品,雖是爲了反擊詛咒論調,但終究還是蹭了一波熱度。
“詛咒”的話題從媒體轉到了電視節目上。
TNT特別製作了一期關於快船隊的專題,邀請了J博士、巴克利和奧尼爾這三位不同年代的籃球名宿,探討“詛咒”之說是否可信。
J博士表示,快船隊的前身布法羅勇敢者隊曾是不錯的球隊,但自搬遷後,似乎一切都出了問題。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儘管快船隊在常規賽前1/3僅輸掉了5場比賽,隊內化學反應良好,年輕球員迅速成長,老將也煥發了第二春,但外界依然有很多人認爲他們沒擺脫所謂的詛咒,隨時可能倒黴。
快船終於等來了凱爾特人。
雖然事情的起因和綠軍無關,但“詛咒”輿論是被西蒙斯帶起來的。
西蒙斯作爲世界上最著名的凱爾特人粉絲,讓凱爾特人爲他的行爲買單有什麼錯?
這幾年,凱爾特人一直在走背運。
安吉並不知道球隊怎麼了,自從2007年夏天組成三巨頭以來,他們就沒遇到過好事情。
屬於他們的氣運似乎都被某人吸走了。
巔峰時期的凱爾特人三巨頭被胚胎期的超音速帝國擊敗,從此再無爭霸機會。
安吉從去年開始重建,爲了得到新一代的防守達人拉里·桑德斯,他們把皮爾斯和裡弗斯送給了快船,一舉解決了後者當時既無實力派老將壓陣,又沒有主教練的問題。
當然,凱爾特人得到的回報是豐厚的。
桑德斯雖然進攻不行,但他擁有讓人垂涎的天賦,僅僅依靠天賦就有希望成爲2010年代的本·華萊士,不,他的上限比大本更高。
交易發生之前,桑德斯一切正常。
可是,從上賽季開始,桑德斯頻繁受傷,而他在受傷之前不知道受到什麼事情的蠱惑,突然開始把精力轉向他的其他愛好。
音樂、詩歌、書畫,籃球在他的生命中不再重要了。
本賽季開始前,桑德斯向安吉透露了一個讓他毛骨悚然的消息:“我對籃球已經失去了興趣。”
然後,新賽季開始不久,安吉用八號籤選擇的隆多接班人馬庫斯·斯瑪特賽季報銷
兩個有潛力的新人都不能打了,凱爾特人的比賽也就失去了所有盼頭,他們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輸球,獲得高順位,繼續抽獎。
因爲穿越者效應,綠軍失去的不只是2008年的總冠軍,還有直接幫助他們完成重建的臭名昭著的比利·金交易。
現在,加內特和皮爾斯都已經離開,但凱爾特人得到的僅僅是騎士隊的首輪籤和桑德斯的詩與遠方。
這都是什麼事呢?重建爲什麼會搞成這副模樣?
安吉不能理解,他不能理解的事情還有很多。
比如排名聯盟第一的快船隊對他們這支排名東部倒數第二的球隊下了死手。
第一節,快船隊領先16分。
半場結束,分差拉大到38分。
這只是個開始。第三節,快船隊的三分雨下得更猛烈,單節轟下42分,分差擴大至55分。
第四節,快船仍不手軟,最終以76分的巨大優勢結束比賽,徹底摧毀了凱爾特人的尊嚴。
“弗萊,你們今晚的比賽是否與比爾·西蒙斯有關?”
與安吉這種不太關注時事的老古董不同,波士頓媒體顯然知道最近的輿論風潮。
于飛輕鬆一笑:“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我們只是想通過這場比賽告訴比爾,如果真的有詛咒存在,那被詛咒的一定是他心愛的凱爾特人。”
“我承認,快船隊這幾十年確實不太順利。”于飛接着說,“但再不順,也不可能比1986年之後的凱爾特人更慘吧?”
于飛開始了他那充滿穿透力的大記憶恢復術。
“凱爾特人選秀夜挑了個吸獨猝死的榜眼秀,不久後,你們又親眼目睹了新任隊長因心臟問題猝死在賽場上。接下來,是我最喜歡的裡克·皮蒂諾時代。我至今記得DC的媒體報道皮蒂諾那句名言:‘拉里·伯德、凱文·麥克海爾和羅伯特·帕裡什再也不會從那扇門裡走出來。’還要我繼續嗎?你們以30%的概率錯過了蒂姆·鄧肯,保羅·皮爾斯差點在波士頓酒吧被刺死,三巨頭連2008年的超音速都打不過。拉里·桑德斯在幹嘛?他爲什麼不打球?馬庫斯·斯瑪特還沒展示他的天賦就賽季報銷了。你們還指望能再拿總冠軍嗎?什麼是詛咒?我想,這纔是真正的詛咒!”
詛咒的話題從此徹底反轉,媒體的焦點轉向了凱爾特人。
他們發現,于飛說的都是事實。
職業體育界有很多倒黴的球隊,但像凱爾特人這樣,輕則賽季報銷,重則致人命的倒黴隊伍,又能找到幾個呢?
當年的“聖嬰詛咒”爲什麼能流行?因爲詛咒背後有貝比·魯斯這個重量級人物的加持。
媒體的狂歡總是短暫的,但被名人點名的不幸會延續下去。
凱爾特人過去倒黴,現在倒黴,將來會不會繼續倒黴呢?
如果繼續,新的“聖嬰詛咒”就會誕生。
只不過,這一次,扮演“聖嬰”角色的,變成了于飛。
一天之後,輿論猛烈發酵,凱爾特人取代了快船,成了“詛咒”的焦點。
比爾·西蒙斯在播客中情緒失控,極力爲凱爾特人那一連串悲劇辯護。他呼籲球迷尊重逝者,不要被輿論帶偏,堅稱沒有詛咒,凱爾特人依然是NBA歷史上最成功的球隊。
“比爾,我得更正你一下,”西蒙斯曾經的同事馬克·斯坦因在推特上反駁,“凱爾特人是1984年以前最偉大的NBA球隊,但那和現代NBA無關。凱爾特人在現代NBA只拿了一座總冠軍,這樣看來,你們的歷史地位恐怕還不如底特律活塞,談何偉大?”
媒體人的尖銳質問讓西蒙斯更加瘋狂,但無論他怎麼辯解,輿論的潮流一旦被帶起來,是不會輕易平息的。
遊戲是按他想要的方式開始的,卻絕不會按他預料的方式結束。
這纔是真正的“詛咒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