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閩變

馬宏逵在等,馬步芳在等,楊虎城也在等,他們在等待一個最佳機會的出現,因爲除掉孫興華,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孫興華駐守甘肅,代表的是國民政府,只要有他在,這些軍閥就不敢鬧出什麼動靜來,因爲孫興華的黨軍部隊,給他們一種如芒在背的感覺。

這是他們想要除掉孫興華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孫興華的甘肅,甘肅在孫興華的發展下,一躍成爲中國最發達的省份。

這裡有無數的工廠、商場,這裡能夠生產出各種的武器彈藥,這樣的一個誘餌,早就讓各地軍閥羨慕不已了。如果沒有黨軍的強大,如果沒有中央的後臺,孫興華早就讓這些軍閥吃的連渣都不會剩下了。

1933年十一月二十日,在福州的“生產人民黨”及“中國第三黨”舉行“中國全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決議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更改國旗爲上紅下藍,中嵌黃色五角星,同時廢國民黨,並推李濟深、陳銘樞、陳友仁、蔣光鼐、蔡廷鍇及黃琪翔等爲政府委員。

閩變的意義非同尋常,因爲這一次的兵變,不只是推翻蔣校長對國民政府的領導,他們已經改變了國號,改變了國旗,這等於在中國的土地上面,再次樹立另外一個政府。

李濟深等人的做法,無疑是等於讓混亂不堪的中國,再次的混亂下去。國民政府不過是名義上面統一了中國,實際上面不但要面對。。。,還要面對各地軍閥的威脅。而閩變的爆發,等於讓中國擁有了三個政府。

十一月二十二日,22日,“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宣佈成立,以李濟深爲政府主席,陳友仁爲外交部長,改年號爲“中華共和國”元年。

閩變的爆發,對於蔣校長來說,無異於是在傷口上撒鹽。

內憂外患,是最好的形容。在日本人的強大外壓下,各地軍閥想的不是聯合抗日,而是趁着日本人的外壓,來滿足自己的私慾。

抗日成爲他們兵變的最好遮掩,實際上面他們不過是藉着抗日的名義,來遮掩自己真實的目的。

福建事變,對於國民政府來說,是赤裸裸的背叛,這已經不是單純的軍閥爭鬥了,而是背叛了國家。

在閩變之後,蔣校長急調八個陸軍師,迅速前往福建平叛,同時調動了一部分的海軍和空軍參加作戰之中。

在甘肅的孫興華,也接到了調令,蔣校長想要抽調黨軍第一師參加平叛的作戰,而孫興華得到福建事變之後,就意識到了自己目前的處境。

各地軍閥不敢動他的主要原因,就是國民政府的撐腰,而現在國民政府和福建的叛軍在作戰,那麼軍閥就沒有任何畏懼的了。

1933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在福建事變的第三天,青海馬步芳、寧夏馬宏逵、山西閻錫山,流寇軍閥孫殿英,紛紛派遣親信秘密趕往陝西,商討對甘肅孫興華的攻擊,閩變的消息,對於他們來說,無異於是一支有效的強心劑。

四大軍閥派遣的親信,在陝西受到了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的熱情招待,五方軍閥匯聚在一起。楊虎城、孫殿英、馬宏逵、馬步芳的主要想法就是除掉孫興華,因爲他們不想甘肅是掌握在中央手上的。

而閻錫山則是典型的山西人,有便宜的事情,他是一定要參與其中的,閻錫山的要求不高,在除掉孫興華之後,甘肅的空軍要有一部分歸屬他。

山西有自己的兵工廠,在武器方面不是很缺乏,但是飛機對於閻錫山來說,卻是稀罕物,所以閻錫山的打算很簡單,就是要孫興華的飛機。

兩日後,五方軍閥商討出了具體作戰計劃,由馬宏逵的十五路軍,配合孫殿英的部隊,圍殲黨軍部隊進入到寧夏作戰的部隊。

楊虎城的十七路軍,閻錫山部徐永昌的33軍,從陝西方面攻入甘肅。

馬步芳的新編第九師,從青海方面攻入甘肅。

各部在十一月二十六日前完成集結,十一月二十七日由馬宏逵、孫殿英對進入寧夏的黨軍部隊展開總攻,十一月二十八日,楊虎城部,徐永昌部,馬步芳部,則對甘肅展開攻擊,一舉殲滅甘肅黨軍部隊。

他們抓住了閩變的機會,自然是不會錯過這次的機會。

在經過衆人的推選之後,西安綏靖主任楊虎城爲各部總指揮,負責統一指揮各部的作戰,同時五方軍閥分別在陝西派遣親信,成立甘肅善後委員會,這個善後委員會,主要就是分配從甘肅繳獲的所有戰利品。

1933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黨軍第一師中將師長範漢傑,率領黨軍第一旅,黨軍第二旅,炮兵第三團,從甘肅省進入到寧夏省,準備配合寧夏馬宏逵部隊作戰。

二十七日上午十點,黨軍第一旅在嚮導的帶領下趕到固原縣,在黨軍第一旅準備進城的時候,遭到了事先埋伏在固原縣孫殿英部的打擊。

在固原縣,孫殿英埋伏了兩萬餘人,目的就是圍殲黨軍部隊。

而範漢傑帶領的黨軍第二旅,炮兵第三團,剛剛趕到距離固原縣三十五公里的彭陽縣,無法對黨軍第一旅進行有效的支援。

黨軍第一旅的旅長孫立人少將,根據當下的情況,隨即命令部隊撤離固原縣,在十幾個村落裡面,建立防禦陣地,等待援軍到來。

黨軍第一旅下屬的三個團,交替掩護,漸漸撤離了固原縣,在旅部的指揮下,分別進入到附近的村落裡面,利用十幾個村落,建立了防禦陣地。

炮兵營的十二門105MM榴彈炮,則是在旅部所在地後方的高地上面,成立了炮兵陣地,協助各個步兵團作戰。

孫殿英沒有想到自己兩萬多人的部隊,竟然沒有取得任何的進展,反而讓黨軍從容的撤退,建立了防禦陣地,氣氛之下的孫殿英,迅速的下達了攻擊的命令。

孫軍部隊開始如同潮水一般,朝着黨軍第一旅展開了一次次的襲擊。

到了上午十二點的時候,黨軍第一旅處於孫殿英部的合圍之中,而在彭陽縣準備支援黨軍第二旅部隊,也遭到了孫殿英一萬餘人部隊的阻擊,一時間無法對黨軍部隊進行阻擊。

這次的作戰,孫殿英投入了三萬多人的部隊,並且主動承擔下了主攻的任務,因爲孫殿英清楚,如果自己不賣力的話,馬宏逵是不會盡全力的。

甘肅蘭州,黨軍第一軍軍部。

孫興華得到範漢傑的報告之後,眉頭緊緊的皺了起來,自己這邊還沒有動手,馬宏逵卻先對黨軍部隊展開了行動,馬宏逵的做法,讓孫興華異常的憤怒。

“軍座,馬步芳發來電文,馬宏逵與孫殿英勾結到了一起,馬步芳增援寧夏的部隊已經在青海和甘肅的邊境停止了下來。”一個參謀快步從外面走了過去,將電文交給了孫興華。

孫興華直接把電文扔到了一旁,他可不會相信,馬步芳會事先不知道這件事情。

“葉參謀長,命令黨軍第一師直屬部隊,黨軍第三旅,裝甲第一團,迅速增援範漢傑部,航空隊混編大隊支援他們的作戰。另外通知李翔,戰鬥機大隊,轟炸機大隊,隨時準備投入到作戰之中。”孫興華迅速的下達了作戰命令。

參謀長葉正清急忙答應了一句,朝着外面快步走了出去。

在二十三路軍整編爲第一軍的時候,航空隊也進行了整編,現在的航空隊擁有三個飛機大隊,第一大隊是戰鬥機大隊,下屬三十六架戰鬥機。第二大隊是轟炸機大隊,下屬三十六架轟炸機,第三大隊是混編大隊,下屬十二架戰鬥機,二十四架戰鬥機。

另外航空隊直屬四架戰鬥機,四架轟炸機。黨軍航空隊的實力,已經擴充到了一百一十六架飛機了。

“命令黨軍第四旅,迅速向青海甘肅邊境靠攏,對馬步芳部隊進行警戒。各縣保安部隊進入警戒狀態,隨時投入作戰之中,蘭州黃埔分校師生全部配發武器,成立混成旅,以教育長蔣百里兼任混成旅旅長。”孫興華迅速的下達了命令。

在上次蔣百里將軍拜訪孫興華的時候,孫興華就把蔣百里留了下來,擔任黨軍部隊總顧問,同時兼任黃埔蘭州分校的教育長。

孫興華打算先收拾寧夏的馬宏逵和孫殿英部隊,至於馬步芳那裡,只要他不招惹孫興華,孫興華暫時沒有興趣搭理他,如果他想要採取任何的行動,孫興華可是要給他一個狠狠的教訓。

只不過,孫興華可不知道,在閩變的同時,以閻錫山,楊虎城,孫殿英,馬步芳,馬宏逵五人爲首的聯軍部隊,已經打算除掉孫興華,圍殲在甘肅的黨軍部隊。

這五個人,每個人都有着強大的實力,但是他們的聯盟,卻不是不可攻破的。有時候,戰爭並不一定是在戰場上面決出勝負。

第228章 九一八事變(二)第243章 九一八事變(十七)第338章 陝西第20章 攻擊東莞(上)第119章 一番混戰第249章 報國疆場上(三)第30章 孤軍奮戰(中)第338章 陝西第123章 伏擊騎兵第44章 棉湖大戰(三)第372章 軍事會議第378章 刺刀見紅第97章 重返黃埔第216章 中原大戰(十五)第241章 九一八事變(十五)第329章 攻堅第50章 棉湖大戰(九)第160章 初戰日寇(一)第384章 大同會戰1第41章 淡水之戰(五)第172章 各有打算第345章 密商第352章 奔赴前線第210章 中原大戰(九)第137章 平定福建(二)第251章 報國疆場上(五)第107章 誓師北伐第206章 中原大戰(五)第352章 奔赴前線第297章 參謀副總長第348章 事變第374章 陣亡通知書第360章 突變第93章 開辦工廠第311章 行動第183章 黃埔分校第323章 夾擊第195章 三家聯盟(二)第40章 淡水之戰(四)第87章 股份公司第238章 九一八事變(十二)第34章 一座空城第367章 誘而殲之第392章 打援1第98章 北伐作戰第360章 突變第249章 報國疆場上(三)第95章 突發事件第18章 潰兵來襲第238章 九一八事變(十二)第201章 射日飛機第165章 撤職查辦第318章 迷局第208章 中原大戰(七)第235章 九一八事變(九)第301章 求婚第53章 晉升團長第168章 濟南司令第390章 大同會戰7第163章 初戰日寇(四)第233章 九一八事變(七)第193章 換裝德械第23章 兩個方案(上)第258章 長城抗戰2第391章 打援第217章 中原大戰(十六)第242章 九一八事變(十六)第34章 一座空城第340章 局面第212章 中原大戰(十一)第374章 陣亡通知書第46章 棉湖大戰(五)第337章 西北第216章 中原大戰(十五)第356章 龍虎臺失守第65章 黨軍一團(上)第11章 特別官佐第257章 長城抗戰1第36章 團長照顧第375章 南口鎮失守第363章 苦戰第324章 騎兵第20章 攻擊東莞(上)第299章 委員長來電第370章 黨軍第一軍團第310章 復仇第380章 刺刀旅第240章 九一八事變(十四)第384章 大同會戰1第303章 成婚第9章 初見總理第286章 反攻2第298章 救人第319章 銀彈第353章 浴血南口第4章 英雄救美第296章 反攻12第66章 黨軍一團(下)第143章 龍潭大戰第323章 夾擊
第228章 九一八事變(二)第243章 九一八事變(十七)第338章 陝西第20章 攻擊東莞(上)第119章 一番混戰第249章 報國疆場上(三)第30章 孤軍奮戰(中)第338章 陝西第123章 伏擊騎兵第44章 棉湖大戰(三)第372章 軍事會議第378章 刺刀見紅第97章 重返黃埔第216章 中原大戰(十五)第241章 九一八事變(十五)第329章 攻堅第50章 棉湖大戰(九)第160章 初戰日寇(一)第384章 大同會戰1第41章 淡水之戰(五)第172章 各有打算第345章 密商第352章 奔赴前線第210章 中原大戰(九)第137章 平定福建(二)第251章 報國疆場上(五)第107章 誓師北伐第206章 中原大戰(五)第352章 奔赴前線第297章 參謀副總長第348章 事變第374章 陣亡通知書第360章 突變第93章 開辦工廠第311章 行動第183章 黃埔分校第323章 夾擊第195章 三家聯盟(二)第40章 淡水之戰(四)第87章 股份公司第238章 九一八事變(十二)第34章 一座空城第367章 誘而殲之第392章 打援1第98章 北伐作戰第360章 突變第249章 報國疆場上(三)第95章 突發事件第18章 潰兵來襲第238章 九一八事變(十二)第201章 射日飛機第165章 撤職查辦第318章 迷局第208章 中原大戰(七)第235章 九一八事變(九)第301章 求婚第53章 晉升團長第168章 濟南司令第390章 大同會戰7第163章 初戰日寇(四)第233章 九一八事變(七)第193章 換裝德械第23章 兩個方案(上)第258章 長城抗戰2第391章 打援第217章 中原大戰(十六)第242章 九一八事變(十六)第34章 一座空城第340章 局面第212章 中原大戰(十一)第374章 陣亡通知書第46章 棉湖大戰(五)第337章 西北第216章 中原大戰(十五)第356章 龍虎臺失守第65章 黨軍一團(上)第11章 特別官佐第257章 長城抗戰1第36章 團長照顧第375章 南口鎮失守第363章 苦戰第324章 騎兵第20章 攻擊東莞(上)第299章 委員長來電第370章 黨軍第一軍團第310章 復仇第380章 刺刀旅第240章 九一八事變(十四)第384章 大同會戰1第303章 成婚第9章 初見總理第286章 反攻2第298章 救人第319章 銀彈第353章 浴血南口第4章 英雄救美第296章 反攻12第66章 黨軍一團(下)第143章 龍潭大戰第323章 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