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蔡京私和宋公明 天彪大破呼延灼

話說蔡京辭了聖駕,帶領二十萬雄兵,浩浩蕩蕩,殺奔梁山泊未。大軍渡過黃河,蔡京與衆謀士商議道:“梁山泊重兵都屯在嘉祥、濮州二處,我兵不如直攻梁山,由曹縣、定陶進兵。”一個謀士道:“呼延灼、林沖都最利害,我兵抵梁山,那兩路來接應,我兵豈不是三面受敵?晚生的意思,不如發前部兵馬先進,太師領大隊爲後應。”蔡京依了他的主意,便分前部驍將,帶領八萬人馬,先往梁山進發。蔡京自統大兵十二萬,駐紮定陶。那曹州府知府張-,系蔡京親戚,當時軍營參見畢,蔡京邀他進後帳私禮相見。張-道:“前日楊龜山在我處,曾說起,據他的見識,大兵不宜由定陶競取梁山,戰必不利。”蔡京大喜道:“原來楊龜山先生在你處,快請他來。”張-道:“他因探親來此,我故與他相見。他昨日已去了。”蔡京忙叫記室寫了書信,差一個從事齎了聘禮,同張-追上去,“務要請他轉來。說我蔡京軍務在身,不能親到。”那張-同那從事領命,飛奔追去。

卻說那楊龜山名時,字中立,劍南郡將樂縣人,性至孝,熙寧年間舉進士。是明道程夫子的門人,他與謝良佐、呂大臨、遊酢,稱爲“程門四先生”。後因見奸臣當道,政事不好,遂告休隱於龜山,人都稱他爲“龜山先生”。當日因探親在曹州,張-卻也認識他,親去見他,問及軍情之事。楊龜山但說道:“大軍若直出曹縣、定陶直攻梁山,必受其困。”那楊龜山也恐蔡京來逼請他,所以聞得蔡京來,早已走了,竟回龜山去。誰知蔡京差人兼程追上,務要他轉來。楊時起先也推有病,不肯就聘,怎奈蔡京連次書信追來,末後一信有幾句說道:“先生無意功名,獨不哀山東數十萬生靈之命乎?”楊時被他這一句也說得心軟了,又想了想,便當時應允。楊時有一門人隨在身邊,當時問道:“先生常說蔡京是個奸臣,爲避着他;隱在巖谷,今日卻爲何就他的聘?”楊龜山嘆道:“你不知道,老死巖谷,原非我的本心。蔡京雖是個奸臣,今日卻難得他這般謙下,天下沒有勸不轉的人。或者我的機緣,在此人身上,也未可定。蔡京不諳兵法,門下多是諂佞之輩,決非宋江、吳用的敵手。我若執意不去,那二十萬大兵性命不知何如。且去走遭,看他待我何如,合則留,不合則去,主意是我的,有什麼去不得!”

當時楊龜山便同張-及那個從事,齊轉到蔡京軍營。蔡京聞他來了,大喜,傳令開門迎接。相見敘禮畢,蔡京以上賓之禮待楊時。蔡京開言問道:“本閣久仰先生大德大才,如渴如飢,先生卻何故遠適山林?”楊龜山道:“實因晚生常有采薪之憂,不能侍奉左右,勿罪。”蔡京道:“本閣奉聖旨提大兵征剿梁山,宜先取何路,應如河進兵,求先生教我。”楊龜山道:“太師明鑑:宋江那廝,起先不過潛伏草澤,今擅敢割據州縣,倘使這廝兵力不足,何敢如此?所以此時賊勢的猖獗,較從前更甚。那廝不取別處,單據嘉祥、濮州者,明是恐官兵直取他巢袕,故把重兵立成犄角。若由定陶直攻梁山,正中他的機會。據晚生愚見,不如發精兵先攻嘉祥。嘉祥城小壕淺,呼延灼勇而無謀;更兼南旺營的百姓都是威勢脅逼,不得已而從賊,天兵到處,必然反戈,嘉祥唾手可得。得了嘉祥,林沖不來救則勢孤,必爲衆賊厭棄;來救,財濮州可圖。攻倒了這兩處,梁山還有什麼倚仗?今舍此兩處,先圖梁山,那水泊遼闊,正面山勢險惡,鄆城一帶港汊又多,急切攻打不下。那廝把嘉祥、濮州兩路精兵,抄襲後面。雖是我兵分做先後二隊,進去容易,退出卻難。萬一前路救不出,二十萬大兵先失陷一半了。所以意攻梁山之計,恐防不穩。”

蔡京聽這一席話,大喜道:“先生真是妙算。”遂傳令依計而行,把那先發的八萬人馬撤回,改攻嘉祥縣。楊龜山又道:“天津府總管鄧宗弼,開州統制張應雷,武定府總管辛從忠,廣平府總管陶震霆,四人都有大將之材,望太師重用。更有那景陽鎮總管雲天彪,晚生也認識他。此人之材,彷彿春秋時的。此人若在軍中,必能使上下一心,盜賊膽寒。”蔡京道:“雲天彪乃种師道最得意之人,諒必不差,我叫他獨當一面,攻梁山泊的後路。鄧宗弼、辛從忠二人,今年斬了楊烈,擒了施威,我也十分愛他。陶震霆、張應雷,也有人說起武藝甚好。”便傳檄文調鄧、辛、張、陶四將來軍前聽用。不日陸續都到,蔡京看了四個英雄,威風凜凜,大喜,便叫四人爲前部先鋒,領兵攻打嘉祥縣。四個英雄得令,帶了八萬人馬,旋風也似的殺奔嘉祥縣去了。楊時又勸蔡京調雲天彪亦到嘉祥,不必帶景陽鎮兵馬,蔡京也依了。

這裡蔡京將大軍屯紮定陶,只等濮州的動靜,便乘勢進兵。不到一二日,忽然接到河北天津府一角分文,上面插着雞毛,蔡京拆開觀看。不看萬事全休,一看把那蔡京嚇得魂飛天外,魄散九霄。看官也忙驚問道;什麼事?這事也不關緊要,不要着忙,且把那申文讀與衆位聽。上面寫着道:“河北天津府知府爲申報失陷命宮緊急軍務事:某月某日,有新任薊州知府樑世傑,挈官眷,由粵府所轄鹽山縣地方經過。行至伏虎同地面,遇一夥歹人,假扮鹽山縣知縣,帶領假扮人役,沿途殷勤迎接,酒內用蒙汗藥,將該知府樑世傑,並上下一切人等,盡行麻倒,用車載劫入鹽山。卑府半途聞知,急會同滄州兵馬都監何武,督兵剿救。不防有梁山之大盜朱仝、雷橫,伏兵兩路突發。官軍大戰不利,都監何武陣亡,卑府亦遭重傷,折兵無數。現在探聽鹽山羣賊,已將樑世傑等劫入梁山。卑府不敢隱瞞,除申報河北制置司外,合肅稟明憲臺,作主施行。”蔡京看罷,魂靈兒還不曾叫轉,忽又報梁山泊宋江差人下戰書。蔡京大驚,忙看那封皮上,寫着“蔡太師開拆”。蔡京拆開看時,上寫着:

“梁山泊天魁星義士宋江致書於蔡太師閣下;宋江因奸臣擅權,不容人進步,故啓請衆位豪傑,聚義山東,一同替天行道。上應天星而列位,下隨人志而抒誠。天既與之,人不能廢。初未嘗得罪於執政,不知閣下何故興此無名之師?夫佳兵不祥,戰者道德。宋江不喜戰鬥,只得邀請令坦薊州太守樑羣,暨令愛恭人,光降敝寨,與之商議。蒙慨發尺素,祈閣下暫息雷霆,怡情富貴。如不獲命,宋江不得已願借重令坦並令愛之尊首祭旗,尊血釁鼓,慢散兒郎,以與閣下相戲。閣下勿將官家作推,閣下調元贊化,秉國之鈞,有所指陳,官家焉有不允。今日戰與不戰,悉請尊裁。守候回玉,書不盡言。”

封套內又有樑太守並蔡夫人的親筆信一封,都是哀求老兒、丈人退兵救性命的話。

蔡京看了,驚得個一佛出世,二佛涅-,口裡只叫道:“這卻怎好?這卻怎好?”半日沒擺佈處,只得叫:“請楊先生來商議退兵。”楊龜山道:“太師差矣。天子親臨太廟,託付太師重權,非同小可。縣君與貴人失陷,固是失意事,太師獨不聞樂羊啜中山之羹,袁公箭射親兒。這兩個君子,豈真無骨肉之情哉?只爲迫於大義,不敢以私廢公。今太師爲一女婿、女兒,輕棄君命,二十萬大兵無故卷旗,豈不爲天下所笑?”蔡京道:“我也深知此是正論,怎奈本閣這個小女十分孝順,最可人意,不值便這般下得。”說着,吊下淚來。楊龜山道:“太師若要生全貴人、縣君,火速進兵,宋江必不敢就下手。晚生料鄧、辛、張、陶四將勇冠三軍,雲天彪持重多謀。這五員虎將,八萬雄師,取一嘉祥縣,如大炬之燎鴻毛。就着落五將身上,務要生擒有名賊將一二人,與宋江兌換縣君、貴人,看他如何!今一退兵,縣君、貴人必無生還之日矣。”蔡京未及回言,楊龜山又道:“即使萬有不幸,縣君、貴人遇害,捉住宋江時,碎割碎剮,報仇有日。並非晚生心狠,把他人骨肉不關自己疼癢。”

蔡京不做聲,搖着頭只是嘆氣。楊龜山情知勸不轉,便道:“如要退兵,須得有名,堂堂正正的,休吃天下人說太師怕強盜。”——看官須知:此言是楊中立深恐朝廷損威,並非爲蔡京畫策——“只是晚生夜來肺病大發,軍中醫藥不便,求給假回山將息。”蔡京道:“這個自然。但是先生如何便去?”楊龜山道:“委實有病。”再三告辭。蔡京也明知不投機,虛留了一回,便厚以金帛相贈。楊龜山初時分毫不受,因見蔡京有不悅之色,只得略受了些。當日辭了蔡京,竟回龜山。一路便將蔡京所贈的金帛,散給貧民。直到後來宣和元年冬十一月,徽宗徵他爲秘書郎,他方出仕。後來做到右諫議大夫,兼侍講、國子監祭酒。高麗國王都聞他的名,託中國的使臣路允迪問候。享壽八十餘歲,成了一代大儒,配享孔廟。人多有議論他不該就蔡京之聘,不知他實出於不得已也。

閒話休題,且說蔡京送了楊龜山去後,便同衆謀士商議。一個謀士道:“要救貴人、縣君,自然還是退兵。”一個謀士道:“也須要他還了人再退。”蔡京道:“只是班師無名,恐官家見責。”一個謀士道:“值什麼!現在天氣暑熱,軍馬多病,太師奏上一本,只說軍營瘟疫盛行,求降旨班師。官兵離鄉背井,聽說歸家,誰不願從!”蔡京道:“此計大妙。但我不便奏,童貫與本閣最好,我寫信去託他轉奏。”一面又發移文與河北制置使,教將薊州太守被劫一案,且從緩動本;一面飛檄雲天彪、鄧、辛、張、陶五將,且慢攻打嘉祥縣;一面寫回信與梁山泊,說:“只要放回樑太守、蔡夫人,本閣便退兵。”又差一員心腹官員,能言舌辯的,同了梁山的送信人去。不數日,宋江又有回信,差一個小嘍-,同差去的官員一齊來,說道:“太師如果班師,便送太守、恭人回營,決不食言。先將恭人的親隨一人發還。”書後又寫一行道:“太師如果願戰,望先示師期。”蔡京看罷,便叫那蔡夫人的親隨私問道:“縣君怎地苦,他病尚未全好?郡馬貴人好否?”那親隨道:“縣君與貴人被劫了去,衆頭領都佛眼相看,並且置酒壓驚。爭奈那玉麒麟盧俊義記得前仇,定要把貴人處死。衆頭領都勸阻不住,連宋江的號令都禁不得。幸虧楊志、索超二人抵死相救,再三哀求。盧俊義兀自怒氣不平,將貴人捆翻,打一百背花。打到四五十,卻得楊志覆在貴人身上哭求,索超奪去棍棒,衆好漢都勸,方纔放了。已是皮開肉綻,昏暈幾次。如今楊志、索超領去將息,卻也還轉了些。縣君雖是吃些驚恐,卻未曾受苦,病已好了。”蔡京聽罷,潸然淚下,便發回信,應許宋江,聖旨一下,即便退兵;又寫信與蔡夫人、樑太守,慰他二人寬心。

不數日,天子詔到,說道:“據樞密使童貫奏稱,蔡京軍中瘟疫盛行,人馬不安。如果屬實,着蔡京覈實奏聞,暫且班師,毋得俄延,以重朕愆。朕惟夙夜修省,祈攘天休。詔到,蔡京即使遵行,用示朕體恤將士之至意。”蔡京得詔大喜,便傳令各營遵旨班師,並飛檄雲天彪等即行收兵。各營軍將聽令,無不駭然,都說道:“養兵千日,用在一朝。我們都要建功報效,卻怎地不見半個賊兵,就無故班師?”不數日,宋江又有信到,說:“太師退兵過了黃河,即送樑太守並恭人回營。”蔡京大喜,傳令剋日班師,挑選幾員驍將斷後,拔寨竟退。過了黃河,屯紮了,一面覆奏天子,一面差人問梁山催討樑太守夫妻。宋江回報,必待攻嘉祥的兵馬都退盡,方肯送還。蔡京連忙飛檄催雲天彪等退兵。

卻說鄧、辛、張、陶四將,那日得令,帶領八萬兵,如飛也似殺奔嘉祥縣。呼延灼接戰不利,閉城堅守。四將圍住,八面攻打,一時難克。忽報景陽鎮總管雲天彪,奉檄前來助戰。四將大喜,出營迎接。原來雲天彪在景陽鎮上正打探大軍的消息,忽接到蔡京檄文,教他赴嘉祥節制四鎮,一同攻打,無須自己帶兵等語,便將兵符印信都交與都監護理,自己帶了隨身五百名砍刀手,星夜奔赴嘉祥縣來。鄧辛等四將接入,看那天彪生得面如重棗,鳳眼蠶眉,龍行虎步,美髯過腹,聲如洪鐘。四將十分驚喜,各行禮參見。天彪忙答禮道:“何故如此?”四將道:“小將奉太師鈞旨,受總管節制,應得如此。”雲天彪謙遜了一回,當時問起軍情。四將答道:“連日攻打不能得利。”天彪便乘馬出營,看了一回,入來說道:“此處城小壕淺,必爲吾等所破。但城裡錢糧充足,恐一時難拔。俄延時日,防那廝有救兵到。”鄧宗弼道:“防濮州林沖來救。但蔡太師現把大軍屯在定陶,那廝未必敢離巢袕。”天彪道:“林沖不來,也須防梁山來救。小弟愚見,攻打此城,不必用八萬人的全力,只須五萬人足矣。小弟願領三萬人去屯在城北,呃住他的咽喉,休吃那廝來救。南旺營的百姓皆有義氣,不得已從賊,若以大義招撫,必然歸降。降了南旺營,嘉祥勢孤矣。素來只道蔡太師無謀,今先攻此處,卻甚有見識。”鄧宗弼道:“他聘請楊時爲軍師,楊時與他定的主意。”天彪驚喜道:“怪得!龜山先生在軍中,我們不枉了一番氣力。”只見張應雷、陶震霆起身稟道:“雲將軍爲三軍司令,豈可輕離此地!小將不才,願領三萬人馬去守要害,誤事甘當軍令。”天彪大喜,就分三萬人與二將同去。

卻說那張應雷、陶震霆二人,都是河南郾城人。兩個是姑表弟兄。生得八尺以上身材,四十以內年紀。那張應雷使的是一柄赤銅劉,重五十斤;那陶震霆使兩柄棗瓜錘,每柄重三十斤。張應雷現爲河北開州統制;陶震霆現爲廣平府總管。兩個都是拔山舉鼎的英雄,當日得令,帶了三萬人馬,到城北要路去鎮守。

這裡雲天彪同鄧宗弼、辛從總一應驍將,率領五萬人馬,將嘉祥縣東南西三面固定,只留北門不圍。架飛樓,堅雲梯,弓弩槍炮,悉力攻打。呼延灼同彭-、韓滔百計守禦。連攻了數日,呼延灼等都有些睏乏,守城兵卒傷了許多,忽然蔡京的飛報到來,叫且休攻打,“靜候本閣軍令,毋得故違幹咎。”天彪與鄧辛二人都吃一驚,道:“怎地這般沒主意,忽起忽倒?不遵軍令,又是我們錯。”鄧宗弼、辛從忠道:“再是兩三日,此城必破。今無故退兵,真是可惜!”天彪道:“可不是麼,如今只好丟開。”遂把兵馬約退了。呼延灼見官兵忽然退了,也不知其故,只恐有計,不敢便出,只望南旺營來策應。雲天彪與鄧辛二人在中軍帳內說道:“凡是攻城,全仗一鼓銳氣。今牽延着,不許我們動手,養成敵人氣力,一旦那廝的救應人馬到來,卻怎生取得?”

正說間,轅門外來報道:“外面有一壯士,口稱是南旺營人,名喚楊騰蛟,斬了王定六、鬱保四,帶了百數人,前來投誠。”天彪大喜,傳今叫進來相見。那楊騰蛟提着王定六、鬱保四兩顆首級,直到中軍,伏地請罪。天彪忙叫請起,賜位坐了。小校上前接了那兩顆首級。衆人看那楊騰蛟,是個彪軀大漢,青黑色麪皮,眼有神光,果然英雄。天彪問道:“壯士何方人氏?怎生斬得這兩名賊將?願聞其詳。”楊騰蛟道:“小人姓楊,雙名騰蛟,祖貫南旺營人。小人父親砍柴爲業,年老做動不得,靠小人打鐵營生,養贍着他。小人有些膂力,生平最好槍棒武藝,也略識些文字。南旺營村前村後五七百家,都識得小人。叵耐去年梁山泊那夥鳥男女來煩惱南旺營,俺那裡寡不敵衆,吃那廝平吞了去。那廝是什麼單廷-、魏定國,霸佔住了,衆百姓都不怯氣。那廝見小人好武藝,要小人做親隨。小人看父親病在牀上,恐吃他害了性命,沒奈何忍口鳥氣,只得依了。那知小人的父親吃他一嚇,竟病重死了。小人一發恨那廝,屢次想殺他,只是沒個幫手。今見相公們領兵到來,那廝兩個正待要來救嘉祥縣,要小人同這王定六、鬱保四做前部。衆百姓攛掇小人爲頭,小人暗地裡集下四五千人,約定時候,是小人刺殺這兩賊,殺了他二千多人,餘黨都散。那單魏二賊吃他逃走了。特將首級來相公前請罪。”雲天彪道:“這是壯士的大功,怎說是罪!”衆人都大喜。天彪便叫辛從忠督兵前往南旺營,安撫百姓復業;一面備文申報蔡京,並將王鬱二首級解去,留楊騰蛟在軍中。

候了多日,不見蔡京教進兵。天彪與鄧辛二人十分焦躁,張應雷、陶震霆也等不過,只管來問信。忽蔡京有緊急公文到,衆皆大喜。忙接來看,卻是因瘟疫奉詔班師的話,衆皆大驚。鄧宗弼、辛從忠道:“費了若干錢糧,到得這裡,爲何不戰而退?”天彪道:“錢糧在其次,一路兵差徭役,百姓膏血都用盡了。”張陶二將也回中軍,說道:“有什麼瘟疫!暑熱天氣,數十萬人難保無人生病,這也算不得,此中必有別情。”便將來人細問,來人道:“聞知是太師的女婿樑世傑同女兒被梁山上擄去,太師恐他傷害,謊奏朝廷,只說有瘟疫退兵。”張應雷、陶震霆一齊大怒,道:“放他孃的屁!我等那個沒有老小,單是他爲一己之私,廢天下大事?我等便死,也要滅了梁山方回!”天彪喝道:“二位將軍休要胡說!詔書已下,豈可抗違。但是衆位不伏氣,小弟設一計,殺他一個落花流水,然後退兵。”衆人大喜,大小軍士都叫道:“如要廝殺,我等情願死戰!”天彪便吩咐四將如此如此;又給楊騰蛟提轄職銜,着他帶一枝精兵,埋伏在嘉祥縣東門外臥龍山內,吩咐道:“我一退兵,呼延灼必叫別將守城,親自來追。我須使人打着梁山旗號,假作兵敗逃回,賺他開門,卻又故意露出破綻,教他看出,誘他來趕殺。待他出了城,你只看號火四起,便併力攻打東門。軍前多用佛郎機,此城必破。倘或那廝竟被賺開門,你也看號火起,便來策應,也是你的功勞。不得有誤!”楊騰蛟領令去了。

天彪傳令軍馬一齊圍城,鼓譟攻打。呼延灼忙上城督兵守禦,不及一個時辰,官兵一齊退去,當時卷旗俱走。呼延灼已得梁山信,知蔡京講和退兵;又見單廷-、魏定國一齊奔入城來,知南旺營已失,王定六、鬱保四遇害,正忿怒之時,見天彪等一攻便走,愈怒,便叫:“開城追趕!”彭-道:“這廝恐有計。”呼延灼道:“非也。這廝定是得蔡京的號令退兵,恐我追趕,故先虛作攻打一番,以便退去。我想那王定六、鬱保四的仇,如何不報,追上去殺他一陣,也稍出口悶氣。”便提雙鞭上馬,叫單廷-、魏定國守城,同彭-、韓滔帶領兵馬開城追來。雲天彪拍馬舞刀轉身迎戰,不數合,拖刀便走。呼延灼驅兵追趕,只聽號炮響亮,鄧宗弼左邊殺來,辛從忠右邊殺來,三面夾攻。呼延灼望見本城火光沖天,無心戀戰,忙收兵回去。三路兵一齊迫轉來。

呼延灼到得城邊,只見吊橋拽起,一聲鼓響,滿城上都是官軍旗號。一位英雄立在敵樓護欄邊,正是楊騰蛟,指着城下罵道:“直娘賊,你來!”城上亂箭雨點般射下。呼延灼大驚,同彭-、韓滔奪路繞城而走,望正北投梁山去。追兵漸遠,走不上十里,忽然山鳴谷響,兩彪軍殺出來。正是張應雷、陶震霆,大叫:“賊子休走,我在此等候多時了!”呼延灼、彭-、韓滔一齊來迎,張陶二將各奮神威,酣戰三人,五十餘合不分勝敗。背後楊騰蛟也到。那楊騰蛟使一柄蘸金開山斧,十分利害。當時陶震霆敵住呼延灼,張應雷敵住韓滔,楊騰蛟敵住彭-,捉對兒廝殺,三軍大戰。只見張應雷賣個破綻,讓韓滔一刀砍入來,-到分際,張應雷右手倒提銅劉,左手伸開虎爪,揪住韓滔勒甲絲絛,生拖過來摜在地上。衆官軍上前按住,活捉了去。呼延灼、彭-情知不是頭,不敢戀戰,回馬便走,三位英雄一齊追趕。陶震霆趕呼延灼不上,便掛了雙錘,背上卸下那杆溜金火槍,火藥、鉛子已是裝好,當時扳起火機,上面自有瑪瑙石自來火。陶震霆雙手擎槍,鉤動火機,樸通一槍,對呼延灼打去。這回也是呼延灼命不該死,那一槍卻打在那匹馬的後跨上,一顆鉛子直穿入馬肚裡去。那馬倒了,把呼延灼掀下地來。陶震霆上前去搶,吃那邊救了去。可惜那匹御賜踢雪烏騅,竟死在陶震霆手裡。雲天彪擁大隊都到,追殺了一陣,一齊收兵回嘉祥縣。

呼延灼大敗虧輸,單魏二人也引敗殘兵馬奔來,會在一處,商議不如且回梁山。恰好大刀關勝領兵來救嘉祥縣,遇着呼延灼。知嘉祥縣已失,關勝道:“那廝大勝之際,銳氣甚盛。我卻素知那雲天彪用兵如神。我軍新敗,若再去攻打,戰必不利,不如且回大寨商議。”當時定了主意,一齊回梁山泊去了。

卻說雲天彪等五員大將,並南旺營的好漢楊騰蛟,收聚得勝兵,掌鼓回嘉祥縣。進了縣城,天彪傳令安撫軍民,將錢糧倉庫一齊查盤封好,申文飛報蔡京,說道:“小將等遵太師軍令退兵,叵耐呼延灼猖獗廝逼,小將等回兵大戰,呼延灼敗走,收復嘉祥縣,生擒賊將韓滔一名,斬首八千餘級,特此報捷。”一面將韓滔用囚車釘了,就差鄧、辛、張、陶四將解去,並請委文武官員來嘉祥治事,自己同楊騰蛟分兵在嘉祥縣權且鎮守。

卻說蔡京已把大軍退過黃河,只等梁山上放回樑知府、蔡夫人,忽接到雲天彪捷書,說義民楊騰蛟斬了王定六、鬱保四,恢復南旺營;接連又得捷報,雲天彪恢復嘉祥縣,生擒韓滔,押解前來。蔡京肚皮裡叫不迭那苦,口裡卻說不出,只得與幾個心腹謀士預先商議定了。不日鄧、辛、張、陶四將解到韓滔,來稟見蔡京。四將齊說道:“小將營內仗太師洪福,兵馬卻都不病。遵大令退兵,叵耐呼延灼追逼不捨。小將等情急,回兵迎戰,那廝敗走,棄了嘉祥縣而去。小將等捉了韓滔,斬首八千餘級。雲天彪恐嘉祥縣復失,在彼分兵鎮守,不敢擅離,請太師速委員弁下去。”蔡京怎敢說他們錯,只得做出大喜之狀,慰勞了四將,叫去各回本任,與雲天彪一併聽候號令。一面委心腹員弁二人,私下囑咐了,去嘉祥縣接印管事。只得買下一個頂替凶身,充作韓滔,趁黑夜綁出轅門,斬了號令。王鬱兩顆首級,早已換過。卻私地將韓滔藏入後帳,開了囚車,請出來,只得再三陪罪,說道:“並非蔡京背盟,實因路遠,號令呼應不及,以致衝犯了好漢。今暗地裡送好漢回梁山,小女、小婿望乞照拂。”韓滔謝了。蔡京便將王鬱兩顆首級,用香木匣兒裝好,只得差心腹數人齎了,護送韓滔,一同回梁山去了。

卻說宋江探得蔡京已奏準退兵,大喜,正要商議要留樑世傑夫妻爲質當,忽報大刀關勝領兵轉來,呼延灼等都敗上山來。宋江大驚,忙接進來。衆人齊稟道:“南旺營兵變,王定六、鬱保四被害,雲天彪用詭計破了嘉祥縣,韓滔遭擒,折兵一萬二千人。”宋江大怒,道:“這廝安敢反覆不常!”即吆喝:“速把樑世傑夫妻捉出去砍了,與我王鬱兩位兄弟報仇!”正是:蔡相已成平地虎,中書又作釜中魚。不知樑世傑夫妻二人性命何如,且看下回分解。

第一百二十一回 六六隊大攻水泊 三三陣迅掃頭關結子 牛渚山羣魔歸石褐 飛雲峰天女顯靈蹤第一百二十二回 吳用智御鄆城兵 宋江奔命泰安府第七十八回 蔡京私和宋公明 天彪大破呼延灼第一百二十六回 凌振捨身轟鄆縣 徐槐就計退頭關第一百三十四回 沉螺舟水底渡官軍 臥瓜錘關前激石子第七十五回 東京城英雄脫難 飛龍嶺強盜除蹤第一百十九回 徐虎林臨訓玉麒麟 顏務滋力斬霹靂火第一百三十回 麗卿夜戰扈三娘 希真晝逐林豹子第九十回 陳道子草創猿臂寨 雲天彪征討清真山第一百三十回 麗卿夜戰扈三娘 希真晝逐林豹子附錄一:清咸豐三年初刻本序跋第一百二十一回 六六隊大攻水泊 三三陣迅掃頭關第七十一回 猛都監興師剿寇 宋天子訓武觀兵第九十四回 司天臺蔡太師失寵 魏河渡宋公明折兵第一百十回 祝永清單入賣李谷 陳希真三打兗州城第七十二回 女飛衛發怒鋤奸 花太歲癡情中計第九十七回 陰秀蘭偷情釀禍 高世德縱僕貪贓第一百一回 猿臂寨報國興師 蒙陰縣合兵大戰第八十九回 陳麗卿力斬鐵背狼 祝永清智敗艾葉豹第七十八回 蔡京私和宋公明 天彪大破呼延灼第一百十一回 陳義士獻馘歸誠 宋天子誅奸斥佞第八十九回 陳麗卿力斬鐵背狼 祝永清智敗艾葉豹第九十回 陳道子草創猿臂寨 雲天彪征討清真山第一百一回 猿臂寨報國興師 蒙陰縣合兵大戰第九十一回 傅都監飛錘打關勝 雲公子萬弩射索超第一百三十七回 夜明渡漁人擒渠魁 東京城諸將奏凱捷第七十四回 希真智鬥孫推官 麗卿痛打高衙內第一百三十三回 衝頭陣王進罵林沖 守二關雙鞭敵四將第一百十六回 陳念義重取參仙血 劉慧娘大破奔雷車第一百八回 真大義獨赴甑山道 陳希真兩打兗州城第八十回 高平山騰蛟避仇 鄆城縣天錫折獄第一百六回 魏輔樑雙論飛虎寨 陳希真一打兗州城第九十五回 陳道子煉鍾擒巨盜 金成英避難去危邦第八十回 高平山騰蛟避仇 鄆城縣天錫折獄第一百九回 吳加亮器攻新柳寨 劉慧娘計窘智多星第九十三回 張鳴珂薦賢決疑獄 畢應元用計誘羣奸第八十回 高平山騰蛟避仇 鄆城縣天錫折獄第七十一回 猛都監興師剿寇 宋天子訓武觀兵第七十三回 北固橋郭英賣馬 辟邪巷希真論劍第七十六回 九松浦父女揚威 風雲莊祖孫納客第八十九回 陳麗卿力斬鐵背狼 祝永清智敗艾葉豹第七十九回 蔡太師班師媚賊 楊義士旅店除奸第七十七回 皂莢林雙英戰飛衛 梁山泊羣盜拒蔡京第一百十八回 陳總管兵敗汶河渡 吳軍師病因新泰城第一百二十回 徐青娘隨叔探親 汪恭人獻圖定策第一百六回 魏輔樑雙論飛虎寨 陳希真一打兗州城結子 牛渚山羣魔歸石褐 飛雲峰天女顯靈蹤第七十六回 九松浦父女揚威 風雲莊祖孫納客第一百三十八回 獻俘馘君臣宴太平 溯降生雷霆彰神化第一百十四日 宋江攻打二龍山 孔厚議取長生藥第一百十七回 雲天彪進攻蓼兒窪 宋公明襲取泰安府第一百三十一回 雲天彪旗分五色 呼延灼力殺四門第一百三十六回 宛子城副賊就擒 忠義堂經略勘盜第一百二十回 徐青娘隨叔探親 汪恭人獻圖定策第一百十八回 陳總管兵敗汶河渡 吳軍師病因新泰城第一百十八回 陳總管兵敗汶河渡 吳軍師病因新泰城第七十三回 北固橋郭英賣馬 辟邪巷希真論劍第一百二十二回 吳用智御鄆城兵 宋江奔命泰安府第一百二回 金成英議復曹府 韋揚隱力破董平第八十九回 陳麗卿力斬鐵背狼 祝永清智敗艾葉豹第一百三回 高平山叔夜訪賢 天王殿騰蛟誅逆第一百三十七回 夜明渡漁人擒渠魁 東京城諸將奏凱捷第一百二十四回 汶河渡三戰黑旋風 望蒙山連破及時雨第一百五回 雲天彪收降清真山 祝永清閒遊承恩嶺第一百二十一回 六六隊大攻水泊 三三陣迅掃頭關第一百二十回 徐青娘隨叔探親 汪恭人獻圖定策第九十七回 陰秀蘭偷情釀禍 高世德縱僕貪贓第七十五回 東京城英雄脫難 飛龍嶺強盜除蹤第七十四回 希真智鬥孫推官 麗卿痛打高衙內第七十六回 九松浦父女揚威 風雲莊祖孫納客第一百十四日 宋江攻打二龍山 孔厚議取長生藥第一百三十九回 雲天彪進春秋大論 陳希真修慧命真傳第八十二回 宋江焚掠安樂村 劉廣敗走龍門廠第八十八回 演武廳夫妻宵宴 猿臂寨兄弟歸心第一百七回 東方橫請玄黃吊掛 公孫勝破九陽神鍾第一百三十二回 徐虎林捐軀報國 張叔夜奉詔興師第一百十五回 高平山唐猛擒神獸 秦王洞成龍捉參仙第八十五回 雲總管大義討劉廣 高知府妖法敗麗卿第九十七回 陰秀蘭偷情釀禍 高世德縱僕貪贓第七十八回 蔡京私和宋公明 天彪大破呼延灼第九十回 陳道子草創猿臂寨 雲天彪征討清真山第七十一回 猛都監興師剿寇 宋天子訓武觀兵第一百二十一回 六六隊大攻水泊 三三陣迅掃頭關第一百五回 雲天彪收降清真山 祝永清閒遊承恩嶺第一百三十一回 雲天彪旗分五色 呼延灼力殺四門第七十七回 皂莢林雙英戰飛衛 梁山泊羣盜拒蔡京結水滸全傳第一百三十三回 衝頭陣王進罵林沖 守二關雙鞭敵四將第七十二回 女飛衛發怒鋤奸 花太歲癡情中計第一百十八回 陳總管兵敗汶河渡 吳軍師病因新泰城第一百三十三回 衝頭陣王進罵林沖 守二關雙鞭敵四將第九十三回 張鳴珂薦賢決疑獄 畢應元用計誘羣奸結水滸全傳第一百八回 真大義獨赴甑山道 陳希真兩打兗州城第七十六回 九松浦父女揚威 風雲莊祖孫納客
第一百二十一回 六六隊大攻水泊 三三陣迅掃頭關結子 牛渚山羣魔歸石褐 飛雲峰天女顯靈蹤第一百二十二回 吳用智御鄆城兵 宋江奔命泰安府第七十八回 蔡京私和宋公明 天彪大破呼延灼第一百二十六回 凌振捨身轟鄆縣 徐槐就計退頭關第一百三十四回 沉螺舟水底渡官軍 臥瓜錘關前激石子第七十五回 東京城英雄脫難 飛龍嶺強盜除蹤第一百十九回 徐虎林臨訓玉麒麟 顏務滋力斬霹靂火第一百三十回 麗卿夜戰扈三娘 希真晝逐林豹子第九十回 陳道子草創猿臂寨 雲天彪征討清真山第一百三十回 麗卿夜戰扈三娘 希真晝逐林豹子附錄一:清咸豐三年初刻本序跋第一百二十一回 六六隊大攻水泊 三三陣迅掃頭關第七十一回 猛都監興師剿寇 宋天子訓武觀兵第九十四回 司天臺蔡太師失寵 魏河渡宋公明折兵第一百十回 祝永清單入賣李谷 陳希真三打兗州城第七十二回 女飛衛發怒鋤奸 花太歲癡情中計第九十七回 陰秀蘭偷情釀禍 高世德縱僕貪贓第一百一回 猿臂寨報國興師 蒙陰縣合兵大戰第八十九回 陳麗卿力斬鐵背狼 祝永清智敗艾葉豹第七十八回 蔡京私和宋公明 天彪大破呼延灼第一百十一回 陳義士獻馘歸誠 宋天子誅奸斥佞第八十九回 陳麗卿力斬鐵背狼 祝永清智敗艾葉豹第九十回 陳道子草創猿臂寨 雲天彪征討清真山第一百一回 猿臂寨報國興師 蒙陰縣合兵大戰第九十一回 傅都監飛錘打關勝 雲公子萬弩射索超第一百三十七回 夜明渡漁人擒渠魁 東京城諸將奏凱捷第七十四回 希真智鬥孫推官 麗卿痛打高衙內第一百三十三回 衝頭陣王進罵林沖 守二關雙鞭敵四將第一百十六回 陳念義重取參仙血 劉慧娘大破奔雷車第一百八回 真大義獨赴甑山道 陳希真兩打兗州城第八十回 高平山騰蛟避仇 鄆城縣天錫折獄第一百六回 魏輔樑雙論飛虎寨 陳希真一打兗州城第九十五回 陳道子煉鍾擒巨盜 金成英避難去危邦第八十回 高平山騰蛟避仇 鄆城縣天錫折獄第一百九回 吳加亮器攻新柳寨 劉慧娘計窘智多星第九十三回 張鳴珂薦賢決疑獄 畢應元用計誘羣奸第八十回 高平山騰蛟避仇 鄆城縣天錫折獄第七十一回 猛都監興師剿寇 宋天子訓武觀兵第七十三回 北固橋郭英賣馬 辟邪巷希真論劍第七十六回 九松浦父女揚威 風雲莊祖孫納客第八十九回 陳麗卿力斬鐵背狼 祝永清智敗艾葉豹第七十九回 蔡太師班師媚賊 楊義士旅店除奸第七十七回 皂莢林雙英戰飛衛 梁山泊羣盜拒蔡京第一百十八回 陳總管兵敗汶河渡 吳軍師病因新泰城第一百二十回 徐青娘隨叔探親 汪恭人獻圖定策第一百六回 魏輔樑雙論飛虎寨 陳希真一打兗州城結子 牛渚山羣魔歸石褐 飛雲峰天女顯靈蹤第七十六回 九松浦父女揚威 風雲莊祖孫納客第一百三十八回 獻俘馘君臣宴太平 溯降生雷霆彰神化第一百十四日 宋江攻打二龍山 孔厚議取長生藥第一百十七回 雲天彪進攻蓼兒窪 宋公明襲取泰安府第一百三十一回 雲天彪旗分五色 呼延灼力殺四門第一百三十六回 宛子城副賊就擒 忠義堂經略勘盜第一百二十回 徐青娘隨叔探親 汪恭人獻圖定策第一百十八回 陳總管兵敗汶河渡 吳軍師病因新泰城第一百十八回 陳總管兵敗汶河渡 吳軍師病因新泰城第七十三回 北固橋郭英賣馬 辟邪巷希真論劍第一百二十二回 吳用智御鄆城兵 宋江奔命泰安府第一百二回 金成英議復曹府 韋揚隱力破董平第八十九回 陳麗卿力斬鐵背狼 祝永清智敗艾葉豹第一百三回 高平山叔夜訪賢 天王殿騰蛟誅逆第一百三十七回 夜明渡漁人擒渠魁 東京城諸將奏凱捷第一百二十四回 汶河渡三戰黑旋風 望蒙山連破及時雨第一百五回 雲天彪收降清真山 祝永清閒遊承恩嶺第一百二十一回 六六隊大攻水泊 三三陣迅掃頭關第一百二十回 徐青娘隨叔探親 汪恭人獻圖定策第九十七回 陰秀蘭偷情釀禍 高世德縱僕貪贓第七十五回 東京城英雄脫難 飛龍嶺強盜除蹤第七十四回 希真智鬥孫推官 麗卿痛打高衙內第七十六回 九松浦父女揚威 風雲莊祖孫納客第一百十四日 宋江攻打二龍山 孔厚議取長生藥第一百三十九回 雲天彪進春秋大論 陳希真修慧命真傳第八十二回 宋江焚掠安樂村 劉廣敗走龍門廠第八十八回 演武廳夫妻宵宴 猿臂寨兄弟歸心第一百七回 東方橫請玄黃吊掛 公孫勝破九陽神鍾第一百三十二回 徐虎林捐軀報國 張叔夜奉詔興師第一百十五回 高平山唐猛擒神獸 秦王洞成龍捉參仙第八十五回 雲總管大義討劉廣 高知府妖法敗麗卿第九十七回 陰秀蘭偷情釀禍 高世德縱僕貪贓第七十八回 蔡京私和宋公明 天彪大破呼延灼第九十回 陳道子草創猿臂寨 雲天彪征討清真山第七十一回 猛都監興師剿寇 宋天子訓武觀兵第一百二十一回 六六隊大攻水泊 三三陣迅掃頭關第一百五回 雲天彪收降清真山 祝永清閒遊承恩嶺第一百三十一回 雲天彪旗分五色 呼延灼力殺四門第七十七回 皂莢林雙英戰飛衛 梁山泊羣盜拒蔡京結水滸全傳第一百三十三回 衝頭陣王進罵林沖 守二關雙鞭敵四將第七十二回 女飛衛發怒鋤奸 花太歲癡情中計第一百十八回 陳總管兵敗汶河渡 吳軍師病因新泰城第一百三十三回 衝頭陣王進罵林沖 守二關雙鞭敵四將第九十三回 張鳴珂薦賢決疑獄 畢應元用計誘羣奸結水滸全傳第一百八回 真大義獨赴甑山道 陳希真兩打兗州城第七十六回 九松浦父女揚威 風雲莊祖孫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