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作風建設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
在這一章中,我們簡要回顧總結一下我們黨開展黨風建設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
大家都知道,我們黨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黨。那麼,如何使這樣一個老黨、大黨,在進入21世紀後,繼續充滿生機和活力,始終成爲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先進政黨?這就有一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既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又不斷有所發展、有所創造的問題。我們黨歷來重視作風建設,歷史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作風。我們黨的作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應有的作風,是具有中國文化底蘊和中國氣派的作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是加強和改進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的要求,是適應時代發展的現實需要。因此,學習和回顧黨的作風建設的歷史,分析其中的規律性的東西,對於加強黨風建設,對於推動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國共產黨加強作風建設的歷史進程
大家知道,在我們中國古代和近代的語言中沒有“作風”這個詞,但有“風格”、“風氣”、“風範”這些詞。應該說,“作風”與這幾個詞在意義上是相近的。斯大林在1924年寫的《論列寧主義基礎》這部著作中,提出了共產黨的作風問題。他說:列寧主義的作風是“俄國人的革命膽略和美國人的求實精神的結合”的作風,它“是黨的工作和國家工作中的列寧主義的實質”。毛澤東同志在1937年5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提出並論述了黨的作風。他指出:黨的“幹部和領袖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有政治遠見,有工作能力,富於犧牲精神,能獨立解決問題,在困難中不動搖,忠心耿耿爲民族、爲階級、爲黨而工作……他們是大公無私的民族的階級的英雄,這就是共產黨員、黨的幹部、黨的領袖應該有的性格和作風。”從這些論述看,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內在素質、品格在實踐中、工作中、處理與其對象的關係中的實際表現。作風一經成“風”,便成爲無形的巨大力量。
我們黨一貫重視加強作風建設,不僅因爲黨的作風本身重要,而且有着客觀的根據。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落後性與革命建設的後發性。當我們黨成立的時候,我國雖然經過了辛亥革命,又利用1914年到1918年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戰爭造成的縫隙發展了本國的民族經濟,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面目依舊,處在世界最落後國家的行列。屬於世畀社會主義革命一部分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後發的;中國革命在1949年獲得勝利,從而開始了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進程,同樣是後發的。後發者可以向先行者學習。對於中國來說,進行舊式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要向西方學習,完成新式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要向俄國學習,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則向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學習。學習,必須虛心;但虛心決不是一切照搬。這就產生了思想作風問題。
其次是我國國情的複雜性與革命建設事業的艱難性。我們的國情大不同於西方國家,因爲西方國家的社會結構是一元化的,而我國則是二元結構的社會:先進的生產力和傳統的生產力同時並存,現代生產方式和傳統生產方式同時並存,少數現代性的工商業都市同廣大的落後鄉村同時並存。我國的國情也大不同於東方許多國家,因爲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傳統深厚、土地廣大、人口衆多的國家,又是一個帝國主義列強爭奪的地方。這樣的特殊國情,要求我們黨建立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發揚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尋找到自己的前進道路;要求以幾百萬產業工人爲階級基礎的共產黨人同數以億計的農民和小資產者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要求共產黨人具有極大的耐心,進行持久不懈的艱苦奮鬥。
再次是歷史包袱的沉重性與反對消極文化影響的重要性。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極其深厚的文化積存,這裡有優點,也有缺點。缺點就是:傳統文化中的同現代社會生活異構的思想、作風,以其相對獨立性而滲透到現代生活之中,這些作風和中國革命建設所需要的作風是格格不入的。我們不難找到“子曰詩云”和“言必稱希臘”這兩種教條主義的聯繫;也不難看出在封建社會中以分散的小生產爲基礎的“帝王思想”、“官本位”意識、家長制作風同直到今天仍然嚴重存在的總稱爲“官僚主義”的腐敗作風的聯繫。另一方面,中國的傳統文化遇到從西方傳來的近代、現代文化時總是打敗仗。西方文化中的消極成分也對黨的肌體發生侵蝕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黨的作風建設正是一個批判地對待東西方文化、形成和創造中國的新文化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新風格的過程。
最後是我們黨的成分的複雜性和作風方面矛盾的尖銳性。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黨,又是具有廣大羣衆性的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大量的黨員是農民和小資產者。正如毛澤東同志當時所指出:“我們感覺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邊界各縣的黨,幾乎完全是農民成分的黨,若不給以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其趨向是會犯錯誤的。”同思想緊密聯繫的作風,情況也是如此。現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我們要從社會各階層、包括私營企業主階層中吸收先進分子入黨,這有利於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羣衆性,但也難免帶來作風上的矛盾,這就必須抓好作風建設。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進行活動的中國共產黨,必須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黨員隊伍的素質;黨的自身建設是全面的,從思想到組織,從理論到政策,無一不是在批判中建設、在實踐中提高的;所有的建設在行動的意義上集中地表現爲黨的優良作風的塑造和培育。
下面,我們以時間發展爲線索,對黨的歷代領導核心在黨風建設上的探索和實踐,作簡要的梳理:
(一)以毛澤東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加強黨風建設的探索和實踐
以毛澤東同志爲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中央領導集體,從1935年1月遵義會議開始一直工作到1976年毛澤東同志謝世,歷經41年。在遵義會議之後,黨開始了正確路線指引下的全面建設,提出了並大力地加強了作風的建設。
1.科學地概括、培育了作風建設的深厚根基。
中國共產黨應該具備什麼樣的作風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箇中國革命的實踐問題。20世紀30年代初,對蘇聯經驗搞教條主義的“左”傾思想,嚴重地危害了中國革命,這使全黨有了一次新的覺醒。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踐結合起來的主張,是引導革命走向勝利的主張;“左”傾指導思想是脫離實際的脫離羣衆的主張,是使革命遭受挫折的主張。在這一時期中,黨內不斷髮生意見分歧,“左”傾主張對待不同意見實行所謂“殘酷鬥爭、無情打擊”,而在遵義會議之後對待犯“左”傾錯誤的人則採取“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這就提出了黨正確開展自我批評這一重要問題。正是在總結這些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毛澤東同志先是在1937年5月8日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正式提出“作風”的概念;後在1938年9月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口號,要求黨的思想及其實踐“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到1942年,領導開展了“反對主觀主義(主要是教條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的整風運動;終於在1945年4月召開的黨的七大,概括出黨的“三大作風”。毛澤東同志1942年在《整頓黨的作風》的著名演說中曾經這樣說過,“我們要完成打倒敵人的任務,必須完成這個整頓黨內作風的任務”,“只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黨外有這種不良風氣的人,只要他們是善良的,就會跟我們學,改正他們的錯誤,這樣就會影響全民族。只要我們共產黨的隊伍是整齊的,步調是一致的,兵是精兵,武器是好武器,那麼,任何強大的敵人都是能被我們打倒的”。他在中共七大上總結指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羣衆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三大作風”的發揚,是黨在七大以後取得抗日戰爭、人民解放戰爭、鞏固新生人民政權並引導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歷史階段這三項歷史性勝利的根本性保證。
2.創造了執政黨作風建設的良好開端。
1949年3月,在中國共產黨即將進入中心城市並領導全國政權之時,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預見到黨在革命勝利和掌握政權之後遇到的挑戰,他認爲:對於這種挑戰,必須以黨的優良作風的發揚以應對之。這種挑戰,毛澤東同志名之爲“糖衣炮彈”,即社會上對共產黨員、黨的幹部的捧場、頌揚、侵蝕等軟性進攻;引出的問題主要是居功自傲,不願再繼續進取;貪圖物質享受,不願再艱苦奮鬥。毛澤東同志應對的方針是:“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應該看到,“兩個務必”同“三大作風”是一脈相承的。只有謙虛謹慎,方能實事求是;只有艱苦奮鬥,方能爲人民謀利益;兩條都要做到,就離不開黨內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同時也要看到,“兩個務必”是黨在執政條件下的新的作風要求。有此“正風”,必能抵禦各種“歪風”。我們也可以從黨的歷史中感受到,從50年代到60年代,黨的幹部隊伍真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跟人民羣衆同甘共苦,一起奮鬥,保持了同人民羣衆的緊密聯繫。
黨在執政以後要保持本色,既要拒腐防變,更要依靠科學理論和正確決策領導人民取得建設的成功。黨面臨着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全新課題。黨繼續發揚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艱難的而又有成效的探索。毛澤東同志寫作了《論十大關係》,創造了具有久遠意義的社會主義建設辯證法;發表了《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提出了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結合的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撰寫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建立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新理論。這些重要著作,是黨的實事求是作風所結出的碩果。
執政的共產黨更需要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建構民主政治體制,發揚民主的作風。在這方面,中共八大有着重要的貢獻。鄧小平同志在八大上代表中央作了《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用了很大篇幅講執政黨“面臨新的考驗”,講必須“發揚我們黨的優良作風”。特別有意義的是鄧小平同志代表黨中央提出發揚黨內民主,反對神化個人,禁止個人脫離領導集體決定重大問題;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來自人民羣衆和黨外人士對於黨的組織和黨員的監督。”這個報告,在作風建設方面發展了毛澤東同志關於“三大作風”的思想,突出了民主的重要性。後來的實踐證明,沒有民主,就沒有正確的集中,就不能獲得真理;沒有民主,就沒有人民羣衆的主人翁地位,就談不到羣衆路線;沒有民主,就談不上批評和監督。
3.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未能正確解決作風建設問題。
1957年夏季以後,“左”的指導思想在黨內逐步佔了上風。從1957年到1966年“**”之前,黨內在作風建設方面產生過尖銳的矛盾,走過了曲折的道路。1958年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給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造成了嚴重的後果。1961年,在嚴重困難面前,毛澤東同志借他30年代初所著《關於調查工作》(後稱《反對本本主義》)一文的發現,提出搞“調查研究年”,從而制定了較爲實事求是的農業、工業、商業、文教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文件。1962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擴大的工作會議,即“七千人大會”,總結“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教訓。毛澤東同志發表重要講話,作了自我批評;要求貫徹“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路線,逐步掌握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提倡發揚民主,走羣衆路線。但是,面對農民“包產到戶”的實踐,黨內要求平反歷次政治運動中錯案的呼聲,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上提出“階級鬥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錯誤主張,直到1966年極其錯誤地發動“**”。
從1957年夏季開始的10年,我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曲曲折折,反反覆覆,“**”則使黨的優良作風破壞殆盡,黨和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也給後人留下了黨的作風建設方面的許多教訓。其中,重要的教訓是黨在執政的時候,必須把傳統的羣衆路線發展成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黨內相應的民主制度,嚴格防止權力過分集中。表現在黨的作風上,必須強調民主的作風和依法治理的作風,堅決反對“一言堂”、“家長制”和個人專斷的惡劣作風。
(二)以鄧小平同志爲核心的第二代黨中央領導集體加強黨風建設的探索和實踐
以鄧小平同志爲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領導全黨實現了戰略性大轉變。鄧小平同志在這一階段黨的工作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來說,鄧小平同志是總設計師;對新時期黨的作風建設來說,鄧小平同志是堅定的開拓者。
1.重新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實現包括黨的作風建設的撥亂反正。
鄧小平同志重新登上政治舞臺後,率先提出“完整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原則,吹響了撥亂反正的號角。在成爲實際上的中央領導核心之後,他進一步提出:“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他支持和領導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在1978年12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原則,從而重新界定並確立了新時期黨的思想路線。有了這一條思想路線,黨中央雷厲風行地平反在“左”傾思想指導下歷次政治運動造成的冤假錯案,糾正了過去在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各方面所作的錯誤結論,實現了撥亂反正的歷史性轉變。
在黨的作風建設方面,鄧小平同志全面肯定毛澤東同志所倡導的“三大作風”以及其他各種優良作風。1977年8月18日,在中共十一大閉幕詞中,他提出五個“一定要”:一定要恢復和發揚毛主席爲我們黨樹立的“羣衆路線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鄧小平同志不但是這樣倡導的,而且也是帶頭這樣做的。在撥亂反正過程中,鄧小平同志是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模範。他堅決主張要深刻批評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是什麼錯誤就要批評什麼錯誤;他同時認爲批評應該是出於公心的,實事求是的,帶着歷史分析的,“對建國三十多年來歷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對於錯誤,包括毛澤東同志的錯誤,一定要毫不含糊地進行批評,但是一定要實事求是,分析各種不同的情況”;建國以後黨的錯誤,其中“有些問題我們確實也沒有反對過,因此也應該承擔一些責任。”
2.倡導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新作風。
鄧小平同志繼承和發展毛澤東同志開闢新民主主義革命獨特道路的精神和方法,在傳統社會主義模式在蘇聯、中國都經不起實踐的考驗而遭到失敗的情況下,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命題,爲中國人民創造社會主義新模式、新體制指明瞭方向。
鄧小平同志不但指明瞭方向,也提出了中國人民如何創造新制度、新體制的態度和方法。這種態度和方法同黨的“三大作風”是歷史地聯繫着的,是“三大作風”在社會主義新時期的體現和發展。一是創新風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現成的經驗,沒有既有的模式。一切要由人民羣衆去創造,而創造就需要有勇於實踐的崇高風格。他在南方談話中,鼓勵全黨同志“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就幹不出新的事業。”二是從客觀實際出發的科學態度。這是同創新風格辯證地統一的,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他指明,國際的客觀條件是和平與發展成爲新時代的主題;國內的客觀條件是我國正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這兩個條件出發,我們才能找到正確的方針、政策、體制。三是樹立人民羣衆利益要求的價值導向。密切聯繫羣衆的作風和爲人民謀利益爲價值準則是相統一的。鄧小平同志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歷史的規律、民族和國家之希望所在;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之所在。只有能夠實現社會主義本質的體制,纔是人民所需要的體制。四是選擇客觀條件允許、主體要求得到滿足的政策和制度的負責精神。從客觀實際出發的科學態度、滿足人民根本利益的價值觀念,一個作爲出發點,另一個作爲目標,共同地約束着我們的行動。也就是說,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密切地聯繫人民羣衆的作風,都要落實在負責任的政策、制度選擇上。五是不斷總結實踐經驗,檢驗各種選擇的利弊得失的自律意識。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它的可行性和價值性是未經證明的,也就是說它未必是正確的。因此,它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的改革開放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膽子要大,要堅決……但在具體事情上要小心,要及時總結經驗,……沒有這一條是不行的,不能蠻幹。”鄧小平同志這一整套人民羣衆創造歷史的思想,是實踐論的科學方法論,在落實的過程中則表現爲“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優良作風和崇高風格。由此不難看出,他把“三大作風”總體性地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
3.指明保持共產黨本色的作風建設道路。
當年毛澤東同志在進城之前,預見到黨在成爲執政黨時所受到的挑戰,要求以“兩個務必”的作風應對此種挑戰;改革開放之後,鄧小平同志進一步認識到,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受到的考驗,不僅是因爲執政,還因爲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執政,在對世界開放的情勢下執政。在鄧小平同志領導時期,對於逐漸滋生蔓延的腐敗現象極爲重視,視反腐敗爲關係到黨的命運的全局性問題:“這個黨該抓了,不抓不行了……常委會的同志要聚精會神抓黨的建設。”他特別強調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相應的優良作風;同時認爲必須發揚黨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提倡艱苦創業的精神,也有助於克服腐敗現象……艱苦樸素的教育今天要抓緊,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
(三)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加強黨風建設的探索和實踐
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第三代黨中央領導集體,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同時了也在黨的作風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與時代的新條件和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相適應,把黨的作風建設推進到了新的階段。
1.面對新時代,大力倡導創新的作風。
江澤民同志在他有關黨的作風建設的論述中,繼續強調發揚由毛澤東同志倡導的“三大作風”;同時,繼續提倡由鄧小平同志培育的新時期的新作風。他指出:“我們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要十分注意在各級領導幹部中大力發揚我們黨長期以來形成的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衆、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要“大力發揚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倡導的立足國情、緊跟時代,求真務實、銳意改革,發揚民主、依法辦事的精神。”在新的時代、新的任務面前,他又提出了黨的作風建設的新課題。這裡首先令人注目的是大力倡導“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使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有了全新的時代內涵。江澤民同志在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首次明確提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他從技術創新講到制度體制創新,又從制度體制創新講到政策和觀念的創新,再從政策和觀念的創新講到理論的創新。應該說,這既是對人類認識規律的一個總結,又是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對當今時代潮流的一種迴應,更是與時俱進地推進黨的作風建設的一次決斷。他提出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創新的理念,在實踐的具體性、效用性的基礎上,突出了實踐的創新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論的科學理論,也把黨的實事求是作風提高到新的時代水準。
2.強調和推進密切聯繫羣衆的作風建設核心問題。
黨的“三大作風”是一個整體。但是,隨着形勢和條件的改變,它的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會顯得更加突出。在我們黨的遵義會議的前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前後,主要的危險是教條主義,主要解決的問題是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作風。當鄧小平理論已經被確立爲黨的指導思想,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方針經過實踐的檢驗被證明並得到有效貫徹的時候,我們黨在作風建設方面主要應當解決什麼問題呢?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羣衆……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
歷史顯示,一個新興力量,當它爲奪取政權而奮鬥的時候,它同人民羣衆的關係總是比較密切的,而在奪取政權之後,這種關係就開始變化。執政時間越長,越容易脫離羣衆,最後被人民羣衆所拋棄。黨的現實狀況也證明,脫離羣衆
的危險這些年來並未減少,反在增加。在改革開放之中,傳統計劃經濟體制正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之時,權錢交易的發生更加深了脫離羣衆的危險程度。一旦黨內形成既得利益集團,脫離羣衆的危險就會獲得經濟基礎,變得難以改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有制、利益主體、價值觀念多樣化,貧富差距逐步擴大,這就產生了“黨究竟爲誰謀利益?”的問題。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江澤民同志突出地提出發揚密切聯繫羣衆的作風的問題顯然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
3.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和推進黨的作風建設。
2000年2月25日,江澤民同志在廣東考察工作時提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如何做到“三個代表”的問題;5月14日,他把“三個代表”認定爲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在慶祝建黨80週年的“七一”講話中,他又系統闡明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深刻意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意義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重新界定作爲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使命,回答了什麼是黨在現時代的先進性,從而爲整個黨的建設指明瞭方向。正如鄧小平同志的“社會主義本質論”在我們黨正在創造社會主義新制度、新體制的時候,從宗旨和使命方面界定這個新制度、新體制,藉以規範和引導改革、開放過程一樣,江澤民同志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則是在我們党進行自身創新的關鍵時刻,從宗旨和使命方面界定黨的自身創新,藉以規範和引導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我們黨的整個理論、制度、體制創新起到了導向作用。在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黨的自我創新與建設的時候,它也指導着黨的作風建設。我們黨的作風必須是積極推進先進生產力的作風,是與先進文化同質並引導其建設的作風,更是真正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作風。
(四)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加強黨風建設的探索和實踐
中共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黨風建設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把黨風建設推向更高的境界。如,提出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提出“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的羣衆觀;提出要弘揚廉政文化,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提出實行幹部問責制,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制約,等等。胡錦濤同志特別強調,要在各級領導幹部中大力倡導“勤奮好學、學以致用,心繫羣衆、服務人民,真抓實幹、務求實效,艱苦奮鬥、勤儉節約,顧全大局、令行禁止,發揚民主、團結共事,秉公用權、廉潔從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在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中,他在闡述切實改進黨的作風時指出,“優良的黨風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必須以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爲重點加強作風建設,“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
1.指明瞭從礪黨、憂黨到興黨的黨風廉政建設的新思路。
從十六大以來黨的建設實踐中,我們可以鮮明地看出胡錦濤同志從“礪黨”、“憂黨”到“興黨”的加強黨風建設的新思路。2008年“七一”前夕,中共中央召開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代表座談會。在這個座談會上,胡錦濤同志總結了抗震救災經驗,歸納了抗震救災精神,並深有感觸地指出:多難興邦、多難礪黨。
“礪黨說”是胡錦濤同志對我們黨建黨以來歷史經驗的精闢總結。苦難是一所大學校,我國自古就有“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訓導。自建黨以來,我們黨經歷了無數的艱難險阻,然而任何困難都壓不垮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困難面前,我們不畏艱險、頑強奮鬥、百折不撓、英勇不屈,歷經磨難而巍然屹立,千錘百煉而更加堅強。作爲一個擁有8000多萬名黨員的執政黨,我們黨用艱苦奮鬥的精神磨礪出不怕任何艱難險阻的可貴品格,也正因如此,我們黨成爲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核心,成爲全國人民的主心骨。
中共十六大以來,胡錦濤同志多次強調要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十六大剛剛結束,他就帶領中央書記處的同志到西柏坡學習考察,重溫毛澤東同志當年的重要論述,向全黨發出了牢記“兩個務必”的號召。他指出,不論我們黨取得什麼樣的成就,都必須長期艱苦奮鬥,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和宗旨,不斷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樣我們黨才能始終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始終得到廣大人民羣衆的擁護和支持,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憂黨說”指明瞭共產黨員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常懷憂黨之心”是每個共產黨員必備的優良品質。憂患意識是使命感、責任感的重要體現。一個民族有了憂患意識,才能自強不息;一個國家有了憂患意識,才能興旺發達;一支政黨有了憂患意識,才能不斷髮展壯大。在西柏坡講話中,胡錦濤同志引用了很多古語,包括“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等等,無一不顯示出濃厚的憂患意識。面對很不安寧的世界,面對艱鉅繁重的任務,全黨同志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帶來的嚴峻挑戰,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風險。
“興黨說”指明瞭黨風建設的目標。在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上,胡錦濤同志提出“加強執政能力建設”這個重大命題,並確定了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總體思路。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又從四個“着眼於”着手,要求全黨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爲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爲堅強的領導核心。
2.倡導爲民、務實、清廉的新作風。
胡錦濤同志在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十六屆四中全會上一再強調,全黨同志要真正做到爲民、務實、清廉。他指出:爲民,就是要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自己思考問題和開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忠實地貫徹執行黨的羣衆路線,當好人民的公僕,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胡錦濤同志“三爲民”思想的提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豐富和創新了黨的根本宗旨的內涵。他進一步指出:務實,就是要堅持勤奮工作,埋頭苦幹,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高度負責,堅持不懈地帶領羣衆艱苦創業,紮紮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清廉,就是要堅持嚴於律己、廉潔奉公,時刻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堅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切實做到拒腐敗、永不沾。這些新觀點、新思想,豐富了我們黨的黨風建設理論。
2004年1月12日,在中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胡錦濤同志全面闡釋了求真務實的深刻內涵。他指出:“在全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關鍵是要引導全黨同志不斷求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之真,務堅持長期艱苦奮鬥之實;求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之真,務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之實;求人民羣衆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務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實;求共產黨執政規律之真,務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之實。”這些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作風觀的堅持和發展,是新形勢下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新理念。
要做到爲民、務實、清廉,就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追求什麼樣的政績,是衡量一名黨員、尤其是黨的領導幹部能否正確對待羣衆,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自己的試金石。什麼是正確的政績觀?胡錦濤同志對此做過多次明確的闡述。他強調:“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說到底就是要忠實實踐黨的宗旨,真正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要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堅持講真話、辦實事、求實效,不盲目攀比;要深入實際,深入羣衆,腳踏實地,艱苦奮鬥,不搞花架子;要顧全大局、統籌兼顧,立足當前、着眼長遠,不急功近利。一切工作都要經得起實踐、羣衆和歷史的檢驗。”他提出要用全面的、實踐的、羣衆的觀點看待政績,最終要看人民滿意不滿意。
在2009年9月18日召開的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上,胡錦濤同志強調共產黨員要大興四個方面的作風:第一,大興密切聯繫羣衆之風。要認真貫徹黨的羣衆路線,堅定不移依靠羣衆,適應羣衆工作新特點新要求,深入做好組織羣衆、宣傳羣衆、教育羣衆工作,虛心向羣衆學習,熱心爲羣衆服務,誠心受羣衆監督。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作決策、定政策充分考慮羣衆利益和承受能力,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切實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第二,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把求真務實貫徹到治黨治國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真正做到真抓實幹、開拓創新。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營造求真務實良好氛圍,真正把心思用到幹事業上,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上,努力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不斷取得實效。第三,大興艱苦奮鬥之風。要始終與人民羣衆同甘共苦、爲人民利益不懈奮鬥,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黨政機關要帶頭厲行節約,進一步控制辦公經費,把有限資金和資源更多用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上。第四,大興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領導班子要開展嚴肅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要堅持原則、敢抓敢管,勇於揭露和糾正缺點錯誤,及時提出改進工作的要求和建議,反對和克服好人主義。保護堅持黨性原則的黨員,不準壓制批評,嚴禁打擊報復。
3.提出“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的新羣衆觀。
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以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爲核心,必須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人民羣衆的擁護和支持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與勝利之本。黨只有一心爲公,立黨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爲民,執政才能執得好。
胡錦濤同志要求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羣衆,傾聽羣衆呼聲,關心羣衆疾苦,時刻把人民羣衆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他指出:做到權爲民所用,就必須正確看待和運用手中的權力,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爲重,爲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用人民賦予的權力服務於人民、造福於人民,決不以權謀私。做到情爲民所繫,就必須堅持與人民羣衆心連心,始終把人民羣衆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傾聽羣衆呼聲,關心羣衆疾苦,切實幫助羣衆解決實際困難,決不脫離羣衆。利爲民所謀,就必須時刻把羣衆利益放在首位,始終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立志爲人民做實事、做好事,決不與民爭利。這三個方面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權爲民所用”是關鍵,是起決定作用的,作爲執政黨,只有“權爲民所用”,才能談得上“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情爲民所繫”是“權爲民所用”、“利爲民所謀”的思想前提和感情基礎,只有對人民羣衆充滿深厚的感情,才能爲人民掌好權、謀好利;“利爲民所謀”是“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最終目的是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其本質就是立黨爲公、執政爲民。
4.首倡廉政文化,加強反腐倡廉建設。
2005年1月3日,中共中央印發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第一次在黨的文獻中提出了“廉政文化”這一概念。這個“綱要”要求: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積極推動廉政文化進社區、家庭、學校、企業和農村。2005年1月10日,時任中紀委書記的吳官正同志在中紀委五次全會上作工作報告時強調:要倡導廉政文化,促進全社會形成以廉爲榮、以貪爲恥的良好風尚。這是中央紀委全會工作報告首先提到“廉政文化”這一概念。從此,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充分發揮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的優勢,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有聲勢、有特色、有規模、有影響的宣傳教育活動,從而形成廉政文化建設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
中共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進一步加大了反腐倡廉的工作力度,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每年都研究反腐倡廉工作,實施了強有力的領導,表明了黨中央反腐敗的決心。200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頒佈實施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這兩部黨內法規的頒佈實施,對於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胡錦濤同志在中紀委七次全會上強調,開展反腐倡廉工作要突出重點,要着重從建立健全制度建設來反腐敗。2005年1月黨中央制定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確立了今後較長時期內“體系反腐”的“綱”,黨要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新成效取信於民,爲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堅強保證。
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科學總結反腐倡廉的經驗,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戰略高度,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提出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這是我們黨對執政規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條件下深入開展黨風建設的新要求,是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根本舉措,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胡錦濤同志在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上指出,堅決反對腐敗,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必須充分認識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加大教育、監督、改革、制度創新力度,更有效地預防腐敗,不斷取得反腐敗鬥爭新成效。要加強廉潔從政教育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加大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創新。
5.開創幹部問責制的新局面,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制約。
2003年“非典”期間,個別政府官員因隱瞞疫情或防治不力而被查處,從而掀起了一場“行政問責”風暴。2004年4月,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黨政領導幹部辭職暫行規定》對“引咎辭職”和“責令辭職”作了規定:黨政領導幹部因工作嚴重失誤、失職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或者對重大事故負有重要領導責任不宜再擔任現職,本人應當引咎辭去現任領導職務。黨委、黨組及其組織人事部門根據黨政領導幹部任職期間的表現,認定其已不再適合擔任現職,可以通過一定程序責令其辭去現任領導職務。問責,使昏官、庸官不敢該作爲時不作爲、不該作爲時亂作爲。2006年3月5日,溫家寶同志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加快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健全行政問責制,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要確保權力的正確行使,必須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與監督。2006年,在加強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的監督,建立健全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伐。2006年8月29日,胡錦濤同志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黨員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等問題。這次會議指出,《關於黨員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將強調黨員領導幹部向黨組織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職責,明確需要報告的事項,確定受理報告的機關,完善報告程序,強化監督檢查,使這項制度更加切合實際,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通過後,《關於黨員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於2006年9月24日印發實施。
中共十六大以來,政務公開、廠務公開和村務公開深入推進,特別是政務公開邁出重大步伐。2007年1月17日,國務院第165次常務會議通過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並於2008年5月1日起施行。它對政府信息公開的範圍和主體、方式和程序、監督和保障等內容作出了具體規定。這部重要的行政法規的出臺,填補了我國沒有政府信息公開法律法規的空白,爲推進反腐倡廉建設提供了重要法規支持。公開是公平、公正的基礎,政務公開使政府和政府官員在陽光下行使權力,接受羣衆監督,無疑可以有效防治腐敗。
爲了加大對黨員幹部的監督力度,胡錦濤同志在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上進一步強調:以加強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監督爲重點,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推進權力運行程序化和公開透明。凡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都要向社會公開,接受羣衆監督。嚴格執行和不斷完善領導幹部述職述廉、誡勉談話、函詢、質詢、罷免或撤換等制度,地方黨委常委會要把廉政勤政、選人用人等方面工作作爲向全委會報告的重要內容。推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制、廉政承諾制、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健全巡視工作領導機制,選好配強巡視幹部,完善巡視程序和方式,提高巡視成效。完善紀檢監察機關派駐機構統一管理,健全對駐在部門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監督的制度。完善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加強對財政資金和重大投資項目審計。堅持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專門機關監督與羣衆監督相結合,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增強監督合力。
6.強調三個結合、一個重點,將黨風廉政建設理論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中共十六大以來,胡錦濤同志在不同的場合強調了三個結合、一個重點,將黨風廉政建設理論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第一個結合是:堅持廉政建設與勤政建設相結合。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屆中紀委二次全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將廉政建設與勤政建設結合起來,這是對反腐倡廉建設的新要求,是對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全黨同志提出的一個重要要求。廉政和勤政,是對幹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強反腐倡廉建設要達到的兩個相互聯繫的重要目標。廉政建設搞好了,有利於廣大幹部發揚優良作風,規範從政行爲,正確使用權力,爲勤政建設創造良好條件;勤政建設搞好了,有利於廣大幹部形成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恪盡職守,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充實精神生活,爲廉政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個結合是:堅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與加強制度建設相結合。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屆中紀委二次全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堅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與加強制度建設相結合,這是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設的戰略思路。這一論斷深刻闡明,防治腐敗既要通過教育引導使人自覺從善,又要通過制度約束使人不能爲惡,既要通過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恪守制度的自覺性,又要通過制度建設增強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性。必須把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特別是拒腐防變教育作爲第一道防線,通過教育使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打牢廉潔從政的思想基礎,把思想和行爲統一到黨章的要求和規定上來,自覺按黨章辦事。同時,必須通過深化改,加強制度建設,努力解決導致腐敗滋生的深層次問題。
第三個結合是:將嚴查大案與保障人民權益相結合。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屆中紀委二次全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將嚴肅查辦大案要案與切實解決損害羣衆切身利益的問題相結合,這是我們黨在反腐倡廉建設中得出的一條重要經驗。大案要案危害嚴重,影響惡劣,必須堅決查處,絕不姑息,絕不手軟。只有這樣,才能向人民表明我們黨反對腐敗的堅定決心,才能遏制住腐敗現象的滋生,也才能教育警醒幹部。損害羣衆切身利益的問題直接影響羣衆生產生活,人民羣衆關心,社會影響廣泛,必須切實解決。我們應牢固樹立羣衆觀點和公僕意識,把羣衆呼聲作爲第一信號,把羣衆需要作爲第一選擇,把羣衆滿意作爲第一標準,認真查處各種損害羣衆利益的行爲,切實保障人民權益。各級幹部要切實把以人爲本貫穿到各項工作中去,真心實意爲羣衆多做好事、多辦實事,着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特別是要千方百計幫助困難羣衆排憂解難,不斷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
一個重點是: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爲重點。胡錦濤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中明確提出,要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爲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提出反腐倡廉建設,並把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爲重點的反腐倡廉建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反腐倡廉理論與實踐的重大創新,是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理論與實踐的重大創新,也表明我們黨對反腐倡廉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在中共十七大以前的重要文獻中,一般都是把反腐敗工作方面的要求放在黨的作風建設中來論述;在紀律檢查機關的文件中,一般都是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或者“反腐倡廉工作”來表述,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則創造性地提出“反腐倡廉建設”這個科學概念,並把反腐倡廉建設同黨的思想
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並列起來,成爲黨的五大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凸顯了我們黨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要求。
從以上對我們黨加強作風建設歷程的簡要回顧中,我們可以看到,黨的作風建設是與時俱進的,什麼時候緊跟時代,我們黨的作風建設就有朝氣,有活力,就能取得輝煌的成就;什麼時候僵化了,停滯了,落後於時代了,黨風建設就會遇到挫折。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加強作風建設,要把黨的一切好傳統好作風繼承下來、堅持下去,並結合新的實踐,把它們豐富起來,發展起來,光大起來,使它們發揮更好更充分的作用。
二、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的基本經驗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獲得了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次歷史性勝利,使中國由一個衰敗的半封建社會變成一個已經實現小康的社會主義國家,並正在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堅毅地前進。黨之所以能夠建立如此卓越的歷史功績,黨的建設始終是一個法寶。而在黨的建設工程中,作風建設是黨的獨特創造。
回顧黨的作風建設的歷史過程,毛澤東同志解決了革命和革命戰爭時期的黨的作風建設問題,爲黨奠定了優良作風的根基,開啓了執政之後作風建設的良好開端;鄧小平同志解決了向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行根本性戰略轉變時期的黨的作風建設問題,爲黨在創造社會主義新模式的年代指明瞭既保持黨的本色,又實行開拓創新的作風建設方向;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解決了新時期黨的作風建設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保證黨既發揚自毛澤東同志爲黨所確定的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密切聯繫羣衆、堅定地爲人民謀利益的優良作風,又培育把中國的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相應的制度體制改革推向前進的創新精神;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把加強黨風建設作爲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切入點,不斷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開創了黨風建設的新局面。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黨有許多經驗值得總結。
比如,黨風建設必須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來進行。隨着黨在全國執政,黨風建設服從服務於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隨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推進,黨風建設服從服務於黨的基本路線,保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健康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黨風建設服從服務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再比如,黨風建設必須緊緊圍繞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來進行。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馬克思主義政黨奪取政權不容易,鞏固政權更加不容易,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這就要求馬克思主義政黨把黨風建設作爲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重要途徑,不斷純潔黨的隊伍,永遠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密切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
對黨風建設的基本經驗,這裡我們可以從“創新”和“堅持”兩個方面展開來談。也就是說,一要不斷創新,二要堅持不懈。
(一)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必須不斷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社會不斷前進的不竭動力。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也是如此。要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就必須不斷創新,銳意進取,與時俱進,常抓常新。黨中央強調,要在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基礎上,總結新的實踐經驗,積極探索黨的作風建設的新路子,努力培育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作風。這是我們黨在總結歷史經驗基礎上形成的規律性認識。
黨中央歷代領導集體從戰略的高度認識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性,爲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奠定了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基礎。毛澤東同志根據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開拓性地論述了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性。他明確提出,學風問題是第一個重要的問題。學風是黨的作風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強調學風問題是第一個重要的問題,也就是強調作風建設的重要性。鄧小平同志認爲,黨的作風的好壞將會影響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將會影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將會影響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在新的歷史時期,如果我們黨不注意、不堅決剎住各種不良作風,我們黨和國家確實要發生會不會“改變面貌”的問題。江澤民同志提出:“黨的作風,關係黨的形象,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命。”胡錦濤同志強調:“黨的作風建設關乎黨的事業全局。”因爲,人民心中有一杆秤,黨的形象在這桿秤面前得到準確的衡量。形象好,黨就會得到人民羣衆的認可和支持;形象不好,人民就會感到失望和不滿,黨在人民羣衆中的地位和分量就下降,所以,切不可小看了作風問題。黨的作風建設既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又是一項現實而緊迫的工作。
從作風問題是“第一重要的問題”,到“關乎黨的事業全局”,反映了我們黨對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至關重要。這是黨的歷代領導核心的共識,也是全黨的共識。這種共識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最重要的精神動力。
第一,黨的作風建設必須不斷進行理論創新。黨的歷代領導集體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性,科學總結黨的作風建設在各方面的經驗,並將其上升爲理論以指導黨加強作風建設的實踐。他們關於黨的作風建設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不僅對黨的作風建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大大地豐富和拓展了黨的作風建設的內涵,爲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作風建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這一重要思想,既規定了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指導方針,又明確了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根本任務,吸收了時代所賦予的加強作風建設的新內容,拓寬了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新思路。
第二,黨的作風建設必須不斷進行內容創新。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形成了自己一整套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優良作風,主要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羣衆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以及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階段,特別是進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後,鄧小平同志指出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核心是密切同人民羣衆的聯繫,並深刻地認識到各種不良作風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因此領導全黨花大力氣進行了反對黨內不正之風的鬥爭,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加強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江澤民同志提出,在繼承黨的優良作風的同時,要培育黨的新的作風,強調全面加強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建設。胡錦濤同志要求全黨必須堅持以黨的科學理論爲指導,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關心羣衆生產生活,努力維護社會穩定,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特別是幹部作風建設,堅定不移地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和各項任務。這些論述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表現出強烈的創新精神。
第三,黨的作風建設必須不斷地進行形式創新。隨着黨的作風建設內容的不斷創新,也需要實現黨的作風建設形式的創新。在民主革命時期,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創新主要表現在創造了以整風的形式來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中央審時度勢,實現了黨的作風建設上的撥亂反正,停止了以羣衆運動形式來解決黨內問題的做法。新時期新階段,黨中央相繼開展了“三講”教育、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創先爭優、學習實踐黨的羣衆路線等活動。與此同時,在開展這些活動中創造了許多新的形式和辦法,提高全黨加強作風建設的自覺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必須堅持不懈
黨的作風建設與黨的生命相始終。要始終保持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必須深刻認識抓黨的作風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任務,樹立持久作戰的思想,持之以恆地抓作風建設,常抓不懈。
第一,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始終不渝地加強學風建設。
學風問題,說到底就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問題。毛澤東同志認爲對待馬克思主義不能採取“本本主義”的態度,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鑑此,他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命題。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偉大理論成果。鄧小平同志在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基礎上,建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飛躍。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在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中,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不拘泥於經典作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結論和具體行動綱領,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而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邁出了新步伐。胡錦濤同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了重申“兩個務必”、弘揚求真務實的作風、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等一系列理論創新的新成果,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隨着實踐的深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將進一步前進,取得更多更新的成果。黨的歷史表明,理論聯繫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根本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學風,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要學習和運用好馬克思主義,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新世紀把黨建設成在全球化條件下領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必須堅持和弘揚理論聯繫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從根本上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
第二,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作指導,始終不渝地發揚密切聯繫人民羣衆的優良作風。
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注意處理好同人民羣衆的關係,在黨內提倡發揚密切聯繫人民羣衆的優良作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深入工人農民中間,做發動和組織工作,把廣大人民羣衆緊緊地團結在自己的周圍,最終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在開國之初,毛澤東同志告誡全黨必須始終堅持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必須始終把人民羣衆的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上。鄧小平同志在指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爲制定政策的出發點。江澤民同志站在新的時代高度,提出了把始終代表全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衡量黨的先進性的根本標誌之一。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羣衆等極其重要的觀點。胡錦濤同志堅持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着眼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立足於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提出要堅持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既體現了黨的歷史經驗,又體現了對執政規律的深刻認識。
第三,中國共產黨堅持加強自身建設,始終不渝地堅持和發揚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
1940年全黨開始的延安整風運動,是一場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思想教育運動,全黨通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認清了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的本質,提高了全黨克服不良作風的自覺性,增強了全黨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的團結。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後,我們黨又進行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在這個新的工程中,黨中央始終抓住作風建設不放鬆。1983年至1986年進行了全國整黨,1999年在全國縣處級以上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中開展了“三講”教育,2005年開展了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主要內容的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其後又相繼開展了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這些措施的共同特點就是以批評和自我批評爲武器,通過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收到克服不良作風的效果。
第四,作風建設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一是必須突出重點。不同時期,黨的作風建設的重點有所不同,需要從黨的作風建設的實際出發,正確確立黨的作風建設的重點。黨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作風建設要抓住重點,集中解決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並規定出主要的任務。這一方面要對歷史經驗進行科學總結;另一方面又爲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鋪平道路。
二是必須抓住黨的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作風建設這一關鍵。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中,黨的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是重點。黨的各級幹部特別是黨的中、高級幹部的作風好壞直接影響黨風、政風、民風。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衆的八項規定。習近平同志在這次會議上強調,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作風如何,對黨風政風乃至整個社會風氣具有重要影響。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以良好黨風帶動政風民風,真正贏得羣衆信任和擁護。要下大決心改進作風,切實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問題,始終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這次會議一致同意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衆的八項規定。規定要求,中央政治局全體同志要改進調查研究,到基層調研要深入瞭解真實情況,總結經驗、研究問題、解決困難、指導工作,向羣衆學習、向實踐學習,多同羣衆座談,多同幹部談心,多商量討論,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羣衆意見多的地方去,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不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安排羣衆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要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嚴格控制以中央名義召開的各類全國性會議和舉行的重大活動,不開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會,未經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類剪綵、奠基活動和慶祝會、紀念會、表彰會、博覽會、研討會及各類論壇;提高會議實效,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要精簡文件簡報,切實改進文風,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文件、簡報一律不發。要規範出訪活動,從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發合理安排出訪活動,嚴格控制出訪隨行人員,嚴格按照規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資機構、華僑華人、留學生代表等到機場迎送。要改進警衛工作,堅持有利於聯繫羣衆的原則,減少交通管制,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要改進新聞報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會議和活動應根據工作需要、新聞價值、社會效果決定是否報道,進一步壓縮報道的數量、字數、時長。要嚴格文稿發表,除中央統一安排外,個人不公開出版著作、講話單行本,不發賀信、賀電,不題詞、題字。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習近平同志強調,制定這方面的規定,指導思想就是從嚴要求,體現從嚴治黨。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衆,關係黨和人民事業成敗。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堅持以人爲本、執政爲民,帶頭改進工作作風,帶頭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帶頭密切聯繫羣衆,帶頭解決實際問題。各地區各部門要嚴格按照本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貫徹落實辦法,狠抓落實,切實抓出成效。事實也是如此,領導幹部的作風建設搞好了,就能在人民羣衆中產生積極的影響;領導幹部的作風沒有建設好,就會嚴重影響人民羣衆的積極性,就會使人民羣衆與黨產生巨大的離心力。因此,黨中央始終抓住幹部作風建設不放,提出抓領導幹部的作風建設,對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具有決定性意義;強調從領導機關的領導幹部做起,這是根據黨的作風建設歷史經驗作出的科學判斷。
三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核心是保持黨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根本的是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繫羣衆的優勢。黨的作風建設經驗證明,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羣衆。我們必須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人民羣衆的擁護和支持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黨只有一心爲公,立黨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爲民,執政才能執得好。要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牢記“兩個務必”,堅決懲治腐敗,堅持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羣衆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只要黨的領導幹部帶頭髮揚黨的優良作風,堅決糾正不正之風,就一定能影響和帶動全體黨員、全國人民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
總結我們黨關於作風建設的歷史經驗,在新時期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要注重學習。按照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要求,加強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和把握,牢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系統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和把握;加強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經驗,以及現代化建設所需各種知識的學習。積極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羣衆學習,不斷提高理論素養和學習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要以人爲本。始終堅持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終堅持把羣衆呼聲作爲第一信號,把羣衆需要作爲第一選擇,把羣衆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羣衆滿意作爲第一標準。要深入基層,深入羣衆,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以親民、爲民、愛民之風,大力推進各項民生工程,切實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
三要發揚民主。大力倡導黨內的民主風氣,通過建立完善各種有效的工作制度,鼓勵大家敢講話、講真話,營造民主討論、民主監督的氛圍。要大力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增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自覺性,突出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重點,注重開展批評的方式,發揮領導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努力提高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質量。
四要求真務實。加強對實際情況的調查研究,把握工作規律,科學制定和實施切實有效的工作措施。克服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浮躁心態,堅決制止追求表面文章,不講實際效果、效率、速度、質量、成本的形式主義,時時處處堅持重實際、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大興求真務實之風。
五要清正廉潔。加強廉政教育和反腐敗工作,加強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機制。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幹部必須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經得起改革開放和執政的考驗,經得起市場經濟的考驗,經得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自覺接受組織、羣衆和社會各方面的監督,始終保持清正廉潔,一身正氣。
六要加強教育。加強對黨員的黨性教育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保證,也是黨員幹部教育的重要內容。要把加強黨性鍛鍊、堅定理想信念、弘揚優良作風作爲黨員幹部教育培訓的重要任務,加強黨性、理想信念和世界觀價值觀教育,爲黨員幹部的作風建設提供內在的根本保證。
總之,中國共產黨及其黨員、幹部應該具備什麼樣的作風?這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奪取政權和鞏固執政地位,之所以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關鍵就在於,我們的黨始終保持了優良作風,贏得了廣大人民羣衆的衷心擁護和支持。在新世紀,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黨肩負的任務更加艱鉅,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更復雜、更嚴峻,黨的作風建設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爲繁重和緊迫。胡錦濤同志在慶祝建黨9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爲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紮根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要高度重視並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羣衆工作,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真誠傾聽羣衆呼聲,真實反映羣衆願望,真情關心羣衆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羣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只有我們把羣衆放在心上,羣衆纔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羣衆當親人,羣衆纔會把我們當親人。各級黨政機關和幹部要堅持工作重心下移,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羣衆,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要把基層一線作爲培養鍛鍊幹部的基礎陣地,引導幹部在同羣衆朝夕相處中增進對羣衆的思想感情、增強服務羣衆本領。要把服務羣衆、做羣衆工作作爲基層黨組織的核心任務和基層幹部的基本職責,使基層黨組織成爲推動發展、服務羣衆、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堅強戰鬥堡壘。”這段深情的話語,爲我們在新的形勢下加強作風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也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因此,當前,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周圍,努力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全面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