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的核心和基本內容
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的核心是什麼?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的基本內容有哪些?這是我們將在本章中解決的問題。
加強和改進黨員幹部的作風建設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這是我們黨對黨的作風建設理論認識的深化。黨的作風是黨的性質、宗旨、綱領、路線的集中體現,而黨的性質、宗旨、綱領、路線都是黨圍繞人民羣衆這個社會主體而展開的,實質都是黨和人民羣衆的關係。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黨的綱領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直至實現共產主義,這樣的綱領從根本上說就是通過黨的領導實現人民羣衆自己解放自己、自己發展自己的歷史使命。黨的根本路線是羣衆路線。正因爲黨的性質、宗旨、綱領和路線的實質都是黨和人民羣衆的關係,所以,集中體現黨的性質、宗旨、綱領和路線的黨的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當然就是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
黨的作風建設的具體內容是由多個方面構成的一個體系,但其他一切方面,都是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而展開的。如,就黨的三大優良傳統和作風中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而言,這裡的“理論”是指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而實踐就是人民羣衆的社會實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與人民羣衆的社會實踐相結合。這種結合有其主要的要求和標準,體現在黨風建設的各個方面。
一、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的核心
胡錦濤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政治報告中明確指出,“推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我們黨的最大最持久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羣衆,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羣衆。黨離不開人民羣衆,人民羣衆是黨的力量源泉。黨能否保持和發展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直接關係到黨和國家的興衰存亡。因此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的核心就是密切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
(一)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必須走羣衆路線
黨中央強調:“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的羣衆路線。”羣衆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認識路線。走羣衆路線,就是堅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經常深入到羣衆中去,調查研究,爲羣衆答疑解難,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我們黨是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不管形勢和任務發生怎樣的變化,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線永遠不會變,也不能變。
我們黨在長期奮鬥中形成了“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羣衆路線,這是我們黨的根本的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作風。一切爲了羣衆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的要求和體現。因爲我們黨的一切奮鬥,都是爲了實現中國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離開了這個根本宗旨,我們黨的一切奮鬥和理想不但不能實現,而且變得毫無意義。我們黨成立以來,正是由於在實際行動中表明自己真正代表人民羣衆的利益而受到廣大人民羣衆的衷心擁護,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羣衆。執政爲我們提供了更多更好地爲人民服務的條件,但也容易使黨內一些人滋長脫離羣衆的傾向,甚至利用手中的權力爲自己牟取私利。因此,廣大黨員尤其是黨的各級幹部,都要時刻把人民羣衆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關心羣衆疾苦,努力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特別要關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遇到困難的羣衆,把他們的事情擺在重要議事日程,重點考慮,重點解決。一切依靠羣衆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只有把關心羣衆、服務羣衆的工作做好了,我們才能始終保持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才能無往而不勝。
“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是我們黨領導人民羣衆的根本方法。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實踐論,即正確的認識只能從實踐中來,又必須回到實踐中去,而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羣衆,因此我們的正確認識只能從羣衆的實踐中來,又必須回到羣衆的實踐中去。“從羣衆中來”就是集中羣衆的經驗和智慧,反映羣衆的利益、願望和要求,瞭解羣衆的實際問題。這是一個向羣衆學習的過程。“到羣衆中去”就是要認真聽取羣衆的呼聲,本着對羣衆負責的精神,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那種認爲一經形成領導意見就絕對正確、不需任何修正和發展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因爲那樣只能導致思想僵化、脫離羣衆、脫離實際,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危害。羣衆路線的工作方法,是被歷史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工作中的領導藝術和政治藝術。運用這種工作方法,就能體現出尊重羣衆、相信羣衆、依靠羣衆的精神,體現出認識論中的羣衆觀點,成爲黨的十分寶貴的財富。胡錦濤同志反覆強調,要“認真研究我國社會生活的新變化和羣衆工作的新特點,把加強和改進羣衆工作貫徹到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的各項工作中去”。歷史經驗也反覆證明,什麼時候羣衆路線執行得好,黨羣關係密切,黨的事業就順利發展;什麼時候羣衆路線執行得不好,黨羣關係受到損害,黨的事業就遭受挫折。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都體現了人民羣衆的利益和意願,集中人民羣衆的經驗和智慧,反映了人民羣衆的願望和要求,得到了人民羣衆的擁護和支持,實踐了黨的根本宗旨和羣衆路線。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令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時,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作爲執政黨,黨內脫離羣衆的現象,特別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比以前有所滋長。如,少數人藉助於改革中的偏差和失誤,別有用心地大做謀取私利的文章,使人民羣衆的利益和感情受到一定的傷害和損害。現實告訴我們,進一步轉變作風,切實密切聯繫羣衆,是新形勢下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幹部,務必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積極發揚密切聯繫羣衆的好作風,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
(二)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必須努力實踐黨的宗旨
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能否經得住執政、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關鍵就是能否把人民的利益放到首位,全心全意爲人民謀利益,努力實踐黨的宗旨,增強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所以,加強作風建設,要求廣大黨員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把實現人民羣衆的利益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共產黨人要有公僕意識。尤其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僕,一切工作都是爲了羣衆,一切工作也必須依靠羣衆才能做好。黨員、幹部都是人民的公僕,絕不能高居羣衆之上,而要始終置身於羣衆之中,時刻心繫羣衆,堅定地相信和依靠羣衆,傾聽羣衆的呼聲。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羣衆意見多、矛盾集中的地方,越要到那裡去。每一個黨員、每一個幹部,都必須牢固樹立公僕意識,終身做人民的合格的勤務員。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幹部和每個黨員,都是人民的公僕,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公僕”這個詞,是馬克思、恩格斯在總結巴黎公社經驗教訓時首先提出來的。馬克思、恩格斯稱“巴黎公社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在這萌芽形式的無產階級政權中,體現了“人民公僕”的精神,把與公僕相對立的統治階級官員稱爲“主人”。因此,馬克思、恩格斯主張把公社的權力“交給社會負責的公僕”,要防止國家工作人員“由社會公僕變成社會主人”。列寧稱巴黎公社是“蘇維埃的萌芽形式”,要求蘇維埃國家工作人員成爲“社會公僕”。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志把“公僕”中國化爲“人民公僕”、“人民的勤務員”,認爲所有共產黨員、黨的一切幹部,不論職務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人民服務的。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八大《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說:“同資產階級的政黨相反,工人階級的政黨不是把人民羣衆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羣衆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爲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羣衆,正因爲,而且僅僅因爲,它是人民羣衆的全心全意的服務者,它反映人民羣衆的利益和意志,並且努力幫助人民羣衆組織起來,爲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鬥爭。確認這個關於黨的觀念,就是確認黨沒有超乎人民羣衆之上的權力,就是確認黨沒有向人民羣衆實行恩賜、包辦、強迫命令的權力,就是確認黨沒有在人民羣衆頭上稱王稱霸的權力。”這就是說,黨的組織、黨的幹部、每一個黨員,都不是在羣衆之上,而是在羣衆之中;不是在黨之上,而是在黨之中。黨的幹部是人民的公僕的思想,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思想,是黨對黨的幹部和黨員的一項起碼的要求。正因爲這樣,黨員幹部牢固樹立並不斷增強公僕意識,勤勤懇懇做人民的勤務員,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增強公僕意識,做人民的勤務員,就必須樹立一切對人民負責的觀點,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觀點,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相一致的觀點,想問題、辦事情都從最廣大人民的最高利益出發的觀點。人民羣衆是最講實際的,用人民賦予的權力,爲人民辦實事、辦好事,也是符合邏輯的。黨取得執政地位以後,全心全意爲人民謀利益,是黨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但這種使命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落實到爲羣衆多辦實事的行動中。辦實事,力戒空談。要把重點放在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過上富裕美好的生活。要在政策上、在羣衆呼聲中、在貫徹落實中真正實現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切實保障和實現人民的利益。
第一,人民的利益要在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中得到體現。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是黨實現歷史使命和保障人民利益的最重要的途徑。各級組織認真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實質上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其實施的結果必然是密切黨羣關係、幹羣關係、政羣關係。但人民的利益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具有多樣性和層次性。因此,對待政策中的羣衆利益必須要有辯證的思維。歸結出一點就是要保障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江澤民同志在這一問題上有過精闢的論述,他強調,凡涉及廣大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政策問題,都必須十分審慎。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不同的階級和階層,也有不同的具體利益。我們在制定和執行政策時,一定要反覆調查、充分論證、統籌兼顧,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國家三者利益的關係,既體現長遠的、根本的利益,又照顧當前的、現實的利益;即考慮國家整體利益,也關心羣衆的現實要求。只有全局考慮,重點突出,用黨的政策體現人民的利益要求,才能使黨爲人民羣衆謀利益的目的得以實現,才能從整體上密切和人民羣衆的聯繫。
第二,人民的利益要在黨行使權力中得到體現。我們國家是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們的黨是國家生活中的執政黨。黨和政府中的各級幹部,大都掌握着一定的權力。這些權力從根本上說,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爲人民謀利益,決不能用來爲個人或少數人謀私利。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特別地要傾聽羣衆的呼聲,多爲羣衆辦好事、辦實事,讓人民羣衆獲得更多的實惠、更多的利益,幫助羣衆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熱點問題,比如具體的就業、上學、醫療、住房、養老以及米袋子、菜籃子等問題,把黨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真正體現黨羣的血肉聯繫。
第三,人民的利益要在對上級負責和對羣衆負責的統一中得到體現。人民的利益和黨與政府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對人民負責也就是對黨和政府負責。凡是對人民有益的事情,也就是黨和政府所要求的,必須努力做好;有損於人民的利益,也有損於黨和政府,必須堅決反對。如果把對上級負責和對羣衆負責截然分開,那是十分可怕的。僅從上級的意志出發,不從羣衆的實際出發,往往會失去羣衆信任,失去羣衆基礎,對上負責也就會變成對上不負責,最終的結論必然是對上不負責,對下也不負責。僅從人民羣衆的某些具體利益出發,不考慮全局,不考慮上級的全盤部署,只關注小團體、本部門、本地區的眼前利益,不顧羣衆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往往會變成藉口對羣衆負責,而最終只對自己負責。統一對上負責和對羣衆負責的關鍵,是把上級的精神、方針、政策同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纔是真正地對上級負責,也是真正地對羣衆負責。
(三)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要堅決反對和剷除腐敗
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是全黨的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必須剷除腐敗。腐敗現象令人深惡痛絕,它像病毒一樣,侵入黨和國家的健康肌體。如果掉以輕心,任其氾濫,就會嚴重影響着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嚴重危害着社會的健康發展,甚至葬送我們的黨、葬送我們的國家。
首先,要充分認識反腐敗對作風建設的重要性。黨的作風,就是共產黨人在堅持黨的指導思想和宗旨、執行黨的意志的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具有黨性特點的態度、方法、風格和精神。在革命實踐中形成的黨的優良作風,無不表現在黨的政治、思想、組織、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共產黨人獨有的具有自己特色的顯著標志。離開了優良的作風,離開與羣衆的血肉聯繫,甚至滋生出腐敗歪風,黨就會失去生存和發展的條件。當然,作風建設只是黨性修養的一部分,但從作風建設與黨的思想修養、政治修養等的關係看,作風建設既能爲其他修養創造良好的條件,又能夠保證其他修養的成果得到鞏固和發展。一般地說,各種具體的修養之間,都是相互滲透和相互促進的。而作風建設主要從黨組織和黨員的具體態度和行爲入手,其他的修養往往是通過黨員的具體態度和行爲表現出來。黨的作風直接面對着廣大人民羣衆,直接決定着人心向背。廣大人民羣衆總是根據黨員幹部的所作所爲,一舉一動,來判斷黨是否代表人民羣衆的利益,來決定自己是否擁護和支持這個黨。在羣衆的雪亮眼睛觀察下,如果不能剷除令人民羣衆深惡痛絕的腐敗現象,後果必將失去人民,最終會被人民所拋棄。所以,要從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認識腐敗現象對作風建設的極端危害,堅決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
習近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我們黨員幹部隊伍的主流始終是好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仍然易發多發,一些重大違紀違法案件影響惡劣,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人民羣衆還有許多不滿意的地方。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關鍵就在‘常’‘長’二字,一個是要經常抓,一個是要長期抓。我們要堅定決心,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斷剷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因此,習近平同志要求,要繼續全面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羣衆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執行改進工作作風相關規定,讓人民羣衆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
其次,要在反對腐敗的全過程中不懈地加強作風建設。作風建設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正如根除腐敗在短期內是不客觀的,反對腐敗將伴隨着作風建設的全過程,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我們必須看到,反腐敗鬥爭和黨風廉政建設要貫穿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雖然從本質上說腐敗現象是剝削制度的產物,社會主義作爲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爲從根本上消除腐敗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是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處於由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的轉變過程中,生產力發展水平、科技文化水平從整體上說不高,法制及各方面的具體制度不完善,外來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封建的殘餘也正在腐蝕着我們內部一些意志薄弱的幹部,特權思想、等級觀念、小生產者的散漫性、狹隘性、自私性在影響着他們,並且這一影響過程是長期的。因此,要特別強調,作風建設中反腐敗是一場複雜、艱鉅、持久的鬥爭,我們不僅要在戰術上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完成好階段性任務,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戰略上有總體考慮,樹立持久作戰的思想。那種認爲只要搞幾次整黨或靠制定若干準則、守則的辦法,就可以解決腐敗問題是很不切合實際的。
最後,要結合反腐敗的具體措施加強作風建設。共產黨人不是清教徒,也要生活在社會環境中,絕對地杜絕腐敗現象是很難做到的。但我們可以從思想堤防、滋生土壤、打擊力度及全社會的參與和預防等具體措施方面,築起反腐敗的圍牆,形成我們共產黨人良好的作風。
習近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談到改進工作作風問題時強調,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羣衆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抓改進工作作風,各項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堅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
在談到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時候,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各地區各部門要不折不扣執行改進工作作風相關規定,把要求落實到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之中。作風是否確實好轉,要以人民滿意爲標準。要廣泛聽取羣衆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羣衆評議和社會監督。羣衆不滿意的地方就要及時整改。中央紀委、監察部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大檢查監督力度,執好紀、問好責、把好關。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全黨全體人民來監督,讓人民羣衆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
當前,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共產黨員、尤其是黨的領導幹部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築起思想堤防。物腐然後蟲生,心變然後人變。一個黨員、一個幹部的腐化變質,也有一個過程。其往往是從思想開始,如果忽視思想作風建設,放棄積極的思想鬥爭,放棄慎獨,一開始的小毛病就會變成大問題,甚至走向違法犯罪,這些都有前車之鑑。因此,要構築思想堤防,抵制腐朽思想侵蝕。只有這樣,才能強化自身素質,嚴格要求自己,正確把握自己,防微杜漸,時時處處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經得住權力、地位、金錢、美色的考驗。
二要剷除滋生腐敗的土壤。要通過體制創新、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逐步剷除腐敗現象產生的土壤和條件。依靠體制創新抑制腐敗現象,是我們黨在實踐中取得的一條重要經驗。社會實踐證明,一個好的體制,有了監督,有了限制,就可以有效地預防和制止腐敗現象的發生。伸手必被捉。反之,一個不好的體制,權力過分集中,又缺少監督環節,則極易滋長蔓延腐敗現象。要針對容易腐敗的部門和環節進行體制創新,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儘量避免或減少行政審批,儘量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來解決問題,儘量達到信息對稱,目的是要建構一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相互制約的權力運行機制和監督機制,從體制上限制腐敗現象的發生。
三要加大打擊力度。在反腐敗鬥爭中,如果把築起思想堤防和剷除滋生土壤視爲治本的話,那麼加大對腐敗的打擊力度則是治標。治本與治標,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事實證明,只有嚴肅查處案件,特別是查處大案要案,才能充分顯示黨紀國法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嚴,才能極大地增加反腐敗鬥爭的聲勢,有力地震懾違法犯罪分子和違紀人員,纔能有效地教育廣大黨員幹部,鼓舞人民羣衆的信心,使人民羣衆從案件的查處結果中看到我們黨和政府懲治腐敗的決心和力量。
四要形成合力,及時預防。在反腐敗中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協調配合和共同努力。各級黨委政府,各地區各部門必須協調行動,形成社會的強大合力,及時預防腐敗現象的發生。大家都要從各自的職責範圍、工作特點出發,針對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的部位和環節,充分運用各種手段和方式,提高教育和懲治、管理和監督的效能。
二、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的基本內容
在新時期新階段,我們黨肩負着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重任,迫切需要通過改進作風來提高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保持黨和人民羣衆的密切聯繫,進一步樹立好黨的形象。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從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事關黨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提高對作風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把作風建設作爲加強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來抓。
那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員幹部應該具備哪些優良狂風呢?或者說,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的基本內容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分別從幾個主要方面來談:
(一)培養正確的思想作風
1.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反對因循守舊、不思進取。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保證我們黨永葆蓬勃生機的法寶。我們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程,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研究新情況,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開創新局面的偉大曆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認識新事物、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的根本思想武器。新的歷史時期,如果沒有全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不可能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搞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模式,能否成功,根本取決於我們能否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大膽探索,不斷創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保證。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堅定性和自覺性,把思想作風建設提高到新水平,確保建設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發展。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要一以貫之,這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最重要的啓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歷史一再證明,黨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重大發展,革命和建設上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結果。我們黨正是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理論與實踐、繼承與發展結合起來,才走出了一條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新階段。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既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內在要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需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幹過。沒有經驗可學,只能在幹中學,在實踐中摸索。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我們找到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篇大文章有了一個精彩的“開篇破題”。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處於世紀之初的重要歷史時期,也是改革攻堅階段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各條戰線都面臨着艱鉅的任務,經濟體制改革要繼續深入,政治體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精神文明建設要切實加強,經濟社會要和諧發展,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亟待我們去解決。我們現在確定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面對新機遇、新任務、新挑戰,那種認爲解放思想已經到頭了的想法,顯然是不對的。我們只有堅定不移、一如既往地高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大旗,把思想認識和精神狀態提高到時代所要求的水平和境界,始終堅持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發揚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深入實踐的求實精神,腳踏實地,銳意進取,才能不斷開創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最重要的是要堅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我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整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很長曆史過程中的初始階段。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正確分析國情作出的科學論斷。歷史實踐證明,不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不可能找到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這樣的事,馬克思、列寧的本本上找不出來;每個國家的基礎不同、歷史不同,別人經驗可以參考,但是不能照搬;離開自己國家的實際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在中國這樣一個佔世界人口1/5的經濟落後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是一項全新的事業,惟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堅持一切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在實踐中探索,不斷總結經驗,使我們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真正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要求,真正符合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堅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要堅持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勇於試驗、不斷創新,但也要反對超越初級階段的錯誤做法和背離社會主義原則的錯誤主張。在現階段,一切脫離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的認識都是錯誤的,我們必須堅決反對;一切符合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認識都是正確的,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是動態的發展過程,我們既不能做任何超越階段的蠢事,又必須始終注視着前進的方向和目標。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必須不斷認識和統一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點,沿着正確的道路,不斷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廣大黨員幹部必須深刻認識到,面對世界大勢變動和國內外情況的新發展,我們要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加快發展,就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正確認識和把握國際大局、世界大勢,正確分析和處理我們改革和發展中帶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以新的思路和創新精神去加以回答和解決。
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所謂正確的立場,就是人民的立場、黨的立場,就是要從人民的利益、黨的利益出發,爲了人民的利益、黨的利益而無私奉獻、英勇奮鬥,如此才能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才能夠從實際出發,才能堅持和追求真理。所謂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就是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有了這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才能在實踐中勇於並善於解放思想,勇於並善於實事求是。
其次,必須不斷提高文化科學知識水平。一個人的文化科學知識水平較大地制約着人的認識能力。從國際範圍來看,科技革命日新月異,知識經濟、信息社會正在到來,新技術、新知識層出不窮,更新換代日益加快。從國內來看,我國已由傳統計劃經濟體制轉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根本經濟體制的變革,而且隨着經濟全球化,對外開放的步伐也在日益加快。這都要求我們加強學習信息、金融、市場經濟等一系列新的科技文化知識。
再次,必須進行認真而系統的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其重要性表現在:一是達到主觀和客觀相統一的橋樑。要使主觀符合客觀實際,就要根據客觀實際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而調查研究則是我們黨深入實際、瞭解情況、制定正確方針政策的根本方法。要了解情況,惟一的方法就是向社會調查研究。二是理論聯繫實際的基本環節。理論要聯繫實際,就必須瞭解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而調查研究則是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和建設實際相結合的基本環節。三是反對和防止主觀主義的根本方法和根本措施。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的“左”“右”傾機會主義者,之所以不能做到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們不作調查研究,從而也就不瞭解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調查研究是反對和防止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的根本方法和根本措施。
2.把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同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
馬克思主義是隨着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髮展的科學,必須用科學的態度對待它。堅持馬克思主義,並不是把馬克思主義書本當教條,而是要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去研究當代本國和世界的實際問題,從而使馬克思主義適應不斷變化了的新情況而獲得新的發展。也只有在發展中,馬克思主義才能得到真正的堅持,才能真正成爲指導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的科學。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繼承和發展的歷程,就證明了這一點。
第一,要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觀察和處理社會現實矛盾問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也就是堅持無產階級的黨性,在當前就是堅定地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在工作中體現出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發揮共產黨員的應有作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從根本上說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共產黨人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和處理問題,當然不應該拘泥於馬克思主義的個別結論,更不能用馬克思主義的個別結論去否定社會現實中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東西。觀念陳舊,思想僵化,對有些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東西,或者不予承認,或者不敢肯定,對某些過時的結論或者抱着不放,或者不敢突破,這是教條式對待馬克思主義的一種表現。我們要努力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社會實踐中新出現的問題,這樣才能適應迅速發展的形勢的要求。
第二,要完整準確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思想體系。離開這一點,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都是空的。馬克思主義的個別原理可能因歷史條件的變化而失去其針對性,但是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並沒有超出馬克思主義所概括的基本規律。關於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關於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唯物史觀,關於資本主義社會的剩餘價值學說,關於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及其發展規律的理論,關於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關於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理論,關於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關於無產階級政黨的學說等等,都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至今仍需要我們掌握。當然,馬克思主義不可能對以後發生的所有問題都準備好現成的答案,它的某些個別結論有歷史侷限性,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否認馬克思主義的整個思想體系。
第三,從容應對馬克思主義在當代面臨的種種挑戰。一方面是來自各種意識形態的挑戰,另一方面是來自實踐活動的挑戰。尤其是在蘇聯解體和蘇共垮臺,以及東歐國家劇變以後,在一部分人中產生了馬克思主義還靈不靈的疑問。作爲執政黨的成員,我們要維護馬克思主義作爲黨的指導思想的地位,必須接受對馬克思主義的各種挑戰,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科學地回答在這一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問題。一是必須實事求是地對待馬克思主義。蘇聯和東歐執政黨的挫敗不表明馬克思主義的失敗,但卻向我們敲起了警鐘。它告訴我們,在進一步改革開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其首要和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要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結合起來,要把立足點放在如何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上。二是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就要剔除附加在馬克思主義上面的錯誤的成分,還馬克思主義以本來的科學麪目。三是把馬克思主義作爲黨的行動指南,就要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隨着實踐的發展,它本身也要求發展,否則便失去了生命力。
3.積極進行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爲指導,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形成新認識,開闢新境界,這是時代對中國共產黨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和作風的客觀要求。不斷地推進理論創新、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則是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根本要求。
第一,堅定不移地推進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是其他一切創新的思想基礎。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典範,在新的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我們應當學習黨的歷代領導人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把學習和運用科學理論、堅持和發展科學理論統一起來,在新實踐中以新的思想、觀點豐富和發展黨的理論。必須充分看到,我們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狀況、矛盾、演變及其規律的認識,在許多方面還有待深化,我們的許多方針政策還有待完善,也有許多新的領域需要我們去探索和開拓。因此,我們既不能把書本上的個別論斷當作教條,也不能把實踐中已見成效的東西看作完美模式。創新的理論來源於發展的實踐,也只有理論上的創新才能不斷地把實踐引向正確的軌道。
第二,堅定不移地推進體制創新。體制創新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體制創新的過程,就是通過體制創新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過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過30多年的努力,這個體制的基本框架已經初步形成,並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但是,舊體制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還沒有完全解決,各項配套措施還不健全,新舊體制的碰撞和摩擦還嚴重存在,新的歷史條件更會對改革發展提出新的要求。所以,改革發展的任務還很繁重。按照黨的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制度的要求,現在我國正處於改革的攻堅階段,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繼續努力發揚開拓創新精神,在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方面不斷邁出實質性的步伐,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動力作用,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沒有止境,體制的改革和完善也沒有止境。我們的改革發展是全面的改革發展,包括經濟體制改革發展,也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體制改革發展和相應的其他各個領域的改革發展,探索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新體制還任重而道遠。
第三,堅定不移地推進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在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進步對社會生產力發展越來越顯示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並對人類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發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創新能力的競爭。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歷史上原先落後的民族,經過自強不息、奮起直追而實現後來居上的例子很多;反過來,原先先進的民族,由於故步自封、失去創新精神而落伍的例子也不少。我們要趕上發達國家,首先要在科技方面趕上去;而要在科技方面趕上去,最重要的是堅持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
總之,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以理論創新爲思想基礎,以體制創新爲強大動力,以科技創新爲關鍵,全面推進創新型國家的進程,是黨的思想路線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向我們提出的新要求。廣大共產黨員要大力發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克服因循守舊的保守思想,克服各種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形式主義的思想作風,以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作風,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向前進。
(二)弘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
1.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反對照抄照搬的本本主義、教條主義。
始終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統一,這是共產黨人特有的傳統和作風,也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
第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是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根本要求,是黨搞好各項工作的行動準則。在我們黨多年的奮鬥歷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的思想路線,鄧小平同志將其概括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質上,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不僅是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在要求和最終目的,而且是其核心的內容,是黨的思想作風的集中體現。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堅持和發揚黨的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過程,也就是堅持貫徹黨的思想路線的過程。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是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
第二,理論和實踐相統一,是由我們黨的性質決定的。工人階級是同現代化大生產聯繫在一起的,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生產關係的代表,它的根本利益和它所擔負的歷史使命,要求它必須正確地認識世界,能動地改造世界。因此,共產黨作爲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只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這一科學的思想路線,才能正確地認識世界,才能領導人民科學地改造世界,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從而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它的先進性,必然決定我們的黨和廣大黨員具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實事求是、言行一致的先進作風。因此,共產黨在任何時候都是光明磊落的,敢於公開宣佈自己的政治主張、奮鬥目標、政治綱領以及所採取的路線和政策,並根據實踐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加以豐富和修正。
第三,理論和實踐相統一,是由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所決定的。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也就是堅持科學的唯物論和唯物史觀;堅持唯物論和唯物史觀,就必須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統一。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共產黨人要在實踐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根據不斷髮展變化的實際,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生機和活力,也纔是真正的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而唯心主義認爲人的主觀意識是第一位的,物質世界是第二位的,不可能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因此,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統一是科學世界觀的內在要求。從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來看,什麼時候黨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做得比較好,黨的事業就發展、進步;什麼時候背離了這一條原則,黨的事業就遭到挫折。
2.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
胡錦濤同志在主持第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學習問題,始終把學習作爲一項關係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戰略任務來抓。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都反覆強調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堅持和加強學習。領導幹部加強學習,首先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同志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關鍵是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本質,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分析和解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學習的表率,打牢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堅決糾正輕視理論、忽視學習、放鬆世界觀改造的傾向。
對共產黨員、尤其是黨的領導幹部的學習問題,習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大後也作了
多次論述和強調。2012年3月1日,在中共中央黨校建校80週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我們的幹部要上進,我們的黨要上進,我們的國家要上進,我們的民族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有加強學習的緊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強本領。”
縱觀我們黨的學習經驗,有兩方面的內容值得高度重視:一是高度重視加強全黨的學習;二是在此基礎上不斷強調提高全黨的學習水平。凡是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凡是提高了全黨思想理論素質的學習,凡是推動了事業大發展、大變化的學習,都與學習水平的提高密切相關。延安整風運動,就是一場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爲主要內容的高水平的學習運動。當時,毛澤東同志要求全黨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在這裡,毛澤東同志不僅強調了加強學習的重要性,而且對如何學習提出了明確要求,有針對性提出了提高學習水平的問題。按照毛澤東同志的要求,在延安整風中全黨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全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水平真正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迅速成熟起來,使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同志高度重視全黨的學習問題,要求全黨首先是領導幹部,要系統、深入地學習和熟悉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從而加強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在學習中,鄧小平同志一再強調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要避免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形式主義,要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有力地抑制了當時黨內盛行的教條主義、主觀主義、形而上學以及“兩個凡是”的影響,使全黨學習的面貌煥然一新,學習的水平大大提高。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黨才重新恢復和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成功地開闢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才形成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纔有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業績。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也十分重視學習和提高學習水平問題,多次號召全黨“學習、學習、再學習”,並反覆指出,不僅要加強學習,而且要改進學習,加強學習的全面性、系統性,進一步端正學風,努力把全黨的學習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進入新世紀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更加註重學習。胡錦濤同志強調:“爲了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爲了更好地承擔起黨和人民賦予的重任,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學習。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明白,現在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日新月異,人民羣衆的實踐創造豐富多彩,不學習、不堅持學習、不刻苦學習,勢必會落伍,勢必難以勝任我們所肩負的重大職責,要做合格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必須大力加強學習,努力用人類社會創造的豐富知識來充實自己。”中共十八大之後,以習近平同志爲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深刻地認識到,“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對我們的本領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全黨本領不斷增強了,‘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夢想成真。”因此強調,全黨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我國發展起來後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認識好、解決好各種問題,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強我們自己的本領。增強本領就要加強學習,既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踐,又在實踐中增長解決問題的新本領。同過去相比,我們今天學習的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領導幹部都擔負着黨和人民交付的職責,要不斷提高自己、豐富自己,兢兢業業做好工作,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和質量。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正在從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偉大而波瀾壯闊的,是前人沒有做過的。因此,我們的學習應該是全面的、系統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學習重點,也要注意拓展學習領域;既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實踐學習;既要向人民羣衆學習,向專家學者學習,也要向國外有益經驗學習。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也是領導幹部必須普遍掌握的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這是領導幹部開展工作要做的基本準備,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養。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社會、科技、軍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識,要結合工作需要來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化、專業化水平。要堅持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做好領導工作、履行崗位職責所必備的各種知識,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爲行家裡手、內行領導。
黨的中央領導集體號召全黨加強學習、提高學習水平,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需要我們深刻理解,提高認識。在當前國際國內新的複雜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只有不斷提高學習水平,才能真正達到學習的目的,切實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只有不斷提高學習水平,才能更好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把建設和諧社會和小康社會的事業全面推向前進;只有不斷提高學習水平,才能完善廣大黨員幹部的知識結構,全面提高黨員隊伍、幹部隊伍的素質,擔當起跨世紀的歷史重任;只有不斷提高學習水平,才能在國際風雲變幻的條件下,認清形勢,統攬全局,把握對策,提高識別和抵禦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能力;只有不斷提高學習水平,才能在掀起理論學習**的同時,真正端正學習的態度,保證學習的質量。總之,一句話,只有不斷提高學習水平,我們才能提高自己,堅定信念,辨別方向,心繫大局,改進工作,推動黨的事業不斷向前大發展。
學習的目的全在於應用。廣大黨員幹部要開動腦筋,以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爲中心,着眼於馬克思主義的運用,着眼於對現實問題的理論思考,着眼於新的實踐和發展,切實解決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本人存在的實際問題。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的工作部署,要堅決貫徹執行,結合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本人的具體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加深對中國國情的瞭解,努力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增強駕馭全局、應對風險的能力。要不斷提高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堅決反對照抄照搬、照本宣科的本本主義傾向。
3.努力學習先進的經濟、科技、文化知識。
全面提高黨員素質是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的基礎。黨員素質如何,直接影響到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影響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正確地貫徹執行,直接影響到黨的事業興衰成敗,對此每個黨員、每個幹部都要有清醒的認識。
全面提高黨員素質,就是要求全黨同志不但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質,而且必須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因此,必須在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同時,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每個黨員、每個幹部的政治素質、文化素質、科技素質、法律素質、管理素質等。
實踐證明,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是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思想的戰略決策,是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措施,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的必然選擇,也是中華民族振興的必由之路。當前世界上正在興起一場以信息技術爲先導的新科技革命,世界經濟正處在一個大規模調整的過程之中,這就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契機,我們要抓住新科技革命賦予我們的歷史機遇,使我們有可能跨越一些傳統發展的階段,迎頭趕上發達國家。
我們中華民族以歷史悠久而著稱於世。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一貫重視歷史經驗的借鑑和運用。廣大黨員幹部認真地讀一點歷史,首先要了解中國的歷史。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爲了適應擴大國際交往的需要,更好地學習借鑑世界各國的長處,還要了解世界的歷史。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作爲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如果不瞭解中國的歷史,特別是中國的近代史、現代史和我們黨的歷史,就不能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鬥爭中形成的光榮傳統,也就不能勝任領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職責。瞭解我們國家悠久的文明發展史、飽經憂患的辛酸史,瞭解我們的先輩爲國家的獨立富強而進行的可歌可泣的鬥爭,瞭解我們民族、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對於增強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精神極爲重要,對於堅定愛國主義、社會主義信念極爲重要,對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極爲重要,對於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的基本路線也極爲重要。
經濟建設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不懂得經濟學知識,不懂得實際經濟工作經驗,怎麼能做好經濟工作特別是經濟領導工作呢?不直接從事經濟工作的同志,同樣應加強這方面的學習,不然也不可能做好爲經濟建設服務的工作。共產黨員不僅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還要注意讀些西方經濟學著作,注意借鑑和利用對我們有益的東西,特別是學習市場經濟基本知識。通過學習,瞭解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工程;瞭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反映和體現市場與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同時要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和分配製度上是實行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爲主體的;瞭解建立完善的市場體系和建立完善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瞭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必須實行政企分開,各種經濟成分的企業都要走上市場,企業是市場的主體,而政府的職能是實施宏觀調控,要認識公有制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瞭解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要發展各種商品市場,而且要培育、健全各種生產要素市場,包括債券和股票等有價證券的金融市場、技術市場、勞務市場、信息市場、房地產市場等等,形成全國統一開放、有序的市場體系;瞭解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繼續提倡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通過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最終達到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金融知識對於黨員、尤其是黨的各級幹部的學習也是十分重要的。爲了有效地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必須在全黨、全社會廣泛深入地開展金融知識、金融法規政策和金融風險意識教育。各級地方黨委、政府和各部門領導幹部尤其要帶頭學習、牢固樹立金融法治和信用觀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幹部特別是主管經濟工作的領導幹部,不懂得金融知識和金融法規是很難領導好經濟工作的,必須加強學習,自覺按照經濟規律和金融規律辦事。爲了適應金融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必須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加快培養各種類型的金融人才。同時,還要對廣大幹部羣衆加強金融風險的宣傳教育,提高他們對各種非法集資和違法金融活動的識別和抵制能力。
學習法律也是極爲重要的。廣大黨員特別是黨的各級幹部要帶頭學好法律知識,這既是我們做好工作、提高工作能力、增強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帶領廣大人民羣衆學法、用法和自覺遵守法律的需要。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社會主義法制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們正在繼續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種新的經濟體制必然要求有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制。因此,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努力建立和健全能夠有效引導和規範經濟活動、維護經濟秩序、保障國家對經濟運行的宏觀調控和管理的法制體系。同時,必須熟練地掌握履行職責所必需的各種法律和法規的基本知識,特別是有關經濟法律和法規的基本知識,以便正確運用法律手段去保證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我們現在面臨的各項工作十分複雜,往往是一項系統工程。所以要綜合運用政治、經濟、哲學、科技、社會等各方面的知識。要做到工作科學化,不研究掌握科學的規律是不行的。比如,對於從事領導工作的黨員同志來說,應該認真學習一點領導科學、決策科學、管理科學。領導者既是服務者,又是管理者。學習管理,同樣是必要的。各行各業都有管理問題。改善管理工作,發展管理科學是興國之道。相對而言,現代管理西方起步較早,我們當然應當擇善而從,學習別國管理經驗。但我們不能也不應該以爲我們中國自己完全沒有管理思想和管理實踐,無論是管理也好、領導也好,我們都要注意研究、總結自己的經驗,並把它提高到科學的水平上來。
4.大力加強調查研究工作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提出:要大力加強調查研究工作。各級黨政領導機關要建立健全調查研究制度,制定和落實調研計劃。省部級領導幹部每年應至少抽出一個月時間,市、縣黨政領導幹部每年要有兩個月以上時間,深入基層調研,總結經驗,探索規律,指導工作,解決問題。調查研究要改進方法,提高質量,努力瞭解真實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縣以上黨政主要領導幹部要自己動手,撰寫有情況、有分析、有見解的調研報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央各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每年要向中央報送調研材料和決策建議。這些要求,表明黨中央是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的。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理論聯繫實際、指導和推動事業發展的一個基本方法。黨中央不僅把它作爲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而且把它作爲領導工作的一種根本方法。江澤民同志曾指出,調查研究是我們的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第一,調查研究是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的重要環節。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我們黨制定的改革開放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無一不是通過調查研究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改革開放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離開了調查研究,就無法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到實處。各級領導幹部只有通過調查研究,深入實際、深入基層,同時又努力做到胸懷大局看基層,立足基層想大局,既置身基層,又不困於一隅,這樣才能站得高,看得遠,增強洞察力,認清事物本質,抓住問題實質,正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正確認識當前的形勢和任務。在當今世界激烈競爭的時代,創新即生存,創新即發展。對於共產黨員尤其是黨的領導幹部來說,首要的是要解放思想,培育創新意識,而調查研究則有利於開拓創新意識的培育。通過調查研究,將上級精神、外地經驗與本地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形成科學的決策;同時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和推廣羣衆的創新經驗,以實現全局的開拓創新。
第二,調查研究是堅持黨的羣衆路線,密切聯繫羣衆的重要途徑。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我們要通過調查研究瞭解羣衆需要,感受羣衆疾苦,掌握羣衆願望,這樣纔可能把好事辦在羣衆的心坎上;要通過調查研究,真心誠意地向羣衆的實踐學習。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廣泛地聽取羣衆意見,詳細考察實際情況;另一方面又要結合實際,爲羣衆辦實事,幫助羣衆解決實際困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放下架子,老老實實,甘當小學生,善於啓發羣衆敞開心扉發表意見;必須善於針對實際情況,向羣衆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形勢和任務,宣傳典型經驗,分析本地的優勢,指出前進方向等等,以幫助羣衆澄清認識,理順情緒,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必須真心實意地爲羣衆排憂解難,使羣衆直接體會到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的感召力,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從而激發起奮力拼搏、戰勝困難、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熱情。這樣的調查研究,就會使我們與羣衆的心貼得更近,感情融通得更快,從而強化我們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提高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勇氣,錘鍊講正氣、辦實事、求實效的品格,使我們的精神世界得到淨化和提升。
第三,調查研究是提高統攬全局、駕馭局勢的能力的重要條件。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研究更沒有決策權。陳雲同志曾經指出,我們應該用百分之九十的時間去弄清情況,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來決定政策。這樣決定的政策,纔有基礎。進行認真、系統的調查研究,我們才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相關知識及經驗於實踐,才能發現問題、總結經驗、獲得新知、豐富認識、指導工作、解決矛盾、完善政策;這既需要真功夫,又能錘鍊真本領。通過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比較詳細地佔有影響局勢的各種因素的動向信息,就可以做到成竹在胸,全局在握,進而便於實現開局有力、佈局有章、馭局有道、收局有底,從長計議,穩操駕馭局勢的主動權。反之,如果離開了調查研究,情況不明,底數不清,就勢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信馬由繮的跟着感覺走,出現顧此失彼、左右搖擺、雜亂無序、打遭遇戰的被動局面,甚至是險象環生、陣腳混亂、局面動盪,導致不可收拾的敗局。
第四,搞好調查研究,必須掌握和運用一套過硬的基本功。黨員幹部要有知識理論功底。在調查研究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和錯綜複雜的矛盾,要對此作出正確的認識和說明,就必須具有相關的知識,尤其要具有馬列主義理論的功底。否則,即使滿懷成事的熱望,也難以擺脫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甚至會陷入主觀主義的泥潭。我們一定要以更加強烈的理論熱情,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切實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同志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同時還要廣泛學習經濟、政治、法律、科技、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學習國際政治和國際經濟方面的知識,並且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錘鍊過硬的理性思維能力。其次,要有求真務實作風。調查研究要把實際情況瞭解清楚,確非易事。本來客觀實際就不是一目瞭然的,再加上客觀和主觀因素的影響,就更增加了弄清事實的難度。要在實踐過程中正視社會現實,千方百計求實情,講實話,要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要力戒淺嘗輒止,做到深入紮實;要力戒偏聽偏信,做到全面準確;要力戒粗枝大葉,做到認真細緻;要力戒先入爲主,做到客觀公正;要力戒因循守舊,做到發展創新。再次,要有思考鑽研習慣。把客觀情況弄清楚已經不易,而要把已得到的調查材料和感性認識,經過鞭闢入理的分析、周密準確的綜合、細緻深入的研究,作出本質的、正確的判斷,形成深刻的、系統的理性認識就更難。正如陳雲同志所說:你們看到我整天忙於找人談話、開會、瞭解情況、處理一般文件與日常工作時,我並不累,因爲那只是在實踐中加深對事物的認識,還來不及對重大問題作全面、系統的分析;當你們看到我靜下來了,關起門來,總是走來走去的時候,纔是最累的時候,因爲那是在重大問題上集中精力對調查所得(包括集體研究的成果)作全面、系統的思考,是要花力氣、下功夫、全神貫注的,這是任何領導者的主要職責。陳雲的這段話,可謂把調查研究必須具有的思考鑽研的功夫談得淋漓盡致。我們一定要以老一輩革命家爲榜樣,既樂於躬身深入調查,也勤於潛心思考鑽研,養成不獲實情不罷休,不得真理不甘心的韌性和習慣。
調查研究出真知,出良策,出創造,出人才,出動力。調查研究之風大興,改革建設之業大進。縱觀黨的歷史,每當革命、建設和改革面臨重要轉折關頭、實施重大舉措的時候,我們黨都要發動全黨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在羣衆豐富多樣的實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這已成爲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和一項基本領導制度,成爲我們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法寶,也成爲衡量一個領導者是否成熟、是否合格的一個重要標誌。因此,作爲黨員、尤其是黨的幹部,一定要下功夫做好調查研究這篇大文章。
(三)倡導良好的工作作風
1.堅持密切聯繫羣衆,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
馬克思主義政黨一貫重視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尊重羣衆、依靠羣衆,堅持黨的羣衆路線,並把羣衆路線作爲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同人民羣衆建立了血肉般的聯繫,形成了密切聯繫羣衆的作風。密切聯繫羣衆的作風,指的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同人民羣衆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政治上代表人民羣衆的利益,從行動上維護人民羣衆的利益,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人民羣衆,用正確的方法領導人民羣衆。隨着革命的勝利,馬克思主義政黨成了執政黨,人民羣衆成了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密切聯繫羣衆的作風也增添了新的內容。其中最本質的東西就是組織和支持人民羣衆當家作主,處理好領導與服務的關係,當好人民的勤務員。所以,密切聯繫羣衆的作風是黨同羣衆關係的直接體現,反映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對待羣衆的科學態度。
密切聯繫羣衆的作風作爲對待人民羣衆的科學態度,給馬克思主義政黨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首先,必須樹立羣衆是真正的英雄的觀點。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政黨只有認識到人民羣衆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自覺地尊重羣衆、依靠羣衆,確立對待人民羣衆的科學態度。其次,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只有樹立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才能真正地熱愛人民、關心人民,同人民站在一起,自覺地做人民羣衆的勤務員。最後,必須堅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工作方法。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工作方法,就是將羣衆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爲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羣衆中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羣衆的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羣衆中集中起來,再到羣衆中堅持下去。如此循環往復,使黨的認識和主張更正確、更豐富。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是無產階級政黨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有堅持這一方法,才能保持黨同人民羣衆最直接、最親密的關係。在實際工作中密切聯繫羣衆,有效地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一項艱鉅、複雜而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通過多種途徑,採用多種手段,特別是通過黨性世界觀教育,配合制度上、體制上和法制上的改革,多管齊下,才能取得明顯的效果。
第一,從堅持密切聯繫羣衆,加深幹部與羣衆的感情着手。一是密切聯繫羣衆,轉變幹部作風。一些地方黨羣幹羣關係緊張,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幹部特別是少數領導幹部滋長了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服務意識、奉獻意識、責任意識和宗旨觀念淡薄,當官做老爺,高高在上,作風不正,對羣衆態度生硬,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因此,轉變幹部作風,必須對黨員特別是黨員幹部加強黨的宗旨教育,使他們牢固樹立和自覺實踐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真正以忠實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必須以關心羣衆的實際生活爲出發點。必須看到,現在黨內確實存在着一些同黨的性質、宗旨不相符合的突出問題,領導幹部中確實有一些對人民缺乏感情、對羣衆疾苦麻木不仁的人。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存在嚴重破壞了黨的政策的執行,損害了黨的形象。我們一定要高度警覺起來,堅決剷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忠實地履行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認真貫徹黨的羣衆路線,時刻把羣衆利益放在心上,始終不渝地以代表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爲最大光榮。三是各級幹部要經常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當前,隨着改革的深入、經濟結構的調整,各地區經濟發展仍很不平衡,部分羣衆生活水平提高較慢,部分下崗職工生活非常困難,大學生就業困難;“三農”問題沒有徹底改變;各類社會保障體系亟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深入實際、深入羣衆,瞭解羣衆有哪些思想認識和實際問題,瞭解羣衆有哪些喜怒哀樂,切實把羣衆的呼聲和情緒作爲做好黨的羣衆工作的第一信號,從而根據羣衆的實際困難和需要,千方百計地出主意、想辦法,從羣衆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抓起,腳踏實地地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
第二,密切幹羣關係,消除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歸根結底還得從制度着手。一是要完善和健全黨內各項監督制度。這是加強黨內民主、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必須防止單純追求規章制度的數量,說在嘴上、寫在紙上、貼在牆上,然而卻忽視制度的執行的做法。堅決糾正責任不明確,措施不落實,監督不到位的現象,使黨內規章制度對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二是要加強民主和法制建設。要徹底消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根本的辦法仍然是真正加強民主與法制。什麼時候老百姓可以真正表達自己意願的時候,官僚主義纔會有所收斂。老百姓希望我們的黨員幹部應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同時,社會發展了,“從羣衆中來”也應有新的變革,近年來進行的公務員考試、實施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等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只要我們繼續大膽探索,不斷向前邁進,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最終定會壽終正寢。
2.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能否自覺地代表和保護人民羣衆的利益,全心全意地爲人民服務,是區分工人階級政黨同任何其他政黨的根本標誌。忠實地代表人民羣衆的利益,全心全意地爲人民服務,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基本出發點,是我們建黨理論的突出特點,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基本理論的實踐。全心全意地爲人民服務也是我們黨區別與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正因爲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中國共產黨得到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擁護,使黨同人民羣衆形成了生死與共的血肉聯繫,因而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徹底勝利,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在新的歷史的條件下,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的最集中體現,還是堅持黨的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密切聯繫有更加重要的現實基礎。
立黨爲公,保證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爲絕大多數人謀利益,是共產黨的顯著特點。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堅持爲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就是在改革開放中首先讓大多數人得到實際利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爲人民謀利益,如果不能夠使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在現代化過程中首先獲得實際利益,爲人民服務就成爲空話。因此,黨在制定政策時必須牢牢把握住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首先保證廣大人民羣衆得到實際利益,保證他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保證他們共同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這是黨的政策能夠得到人民擁護和貫徹執行的前提。因此,新時期堅持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共產黨員、黨的各級幹部必須要在各自的崗位上保持和發展黨員先進性。
在新的形勢下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堅持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要特別強調黨是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要特別強調黨是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代表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必須首先考慮並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爲最廣大羣衆謀福祉。我們黨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應認真考慮和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羣衆的利益。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是隻憑主觀願望,不是隻要一般的艱苦奮鬥;而是需要通過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先進的制度、有效的機制,將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集中起來,將人民羣衆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來,動員和組織人民羣衆爲自己的根本利益進行有效的工作。一切爲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代表和實現人民根本利益不可分割的兩個重要方面。這就要求我們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我們的全部工作,符合科學規律和客觀實際,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我們所經受的坎坷曲折,從正反兩方面證明,能否以科學理論爲指導、以客觀實際爲根據,努力把握時代發展潮流、不斷提高黨的政策理論水平和駕馭全局的能力,對於我們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改革發展的目的在於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但是,改革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利益調整過程。因此,改革發展的力度、速度、廣度和深度必須要適應人民羣衆的心理和實際承受能力,本着人民羣衆總體受益的原則,有領導、有步驟地穩步深化。這就要求黨的政策制定和執行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要始終堅持總體受益的原則和總體承受能力的原則,改革政策出臺要使大多數人都可以承受。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和保持人民羣衆的改革熱情,保持社會穩定,促進改革和發展,才能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社會也纔可能出現安定的局面。
3.改進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
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不僅是工作方法問題,也是思想方法和世界觀問題,是對人民羣衆的立場和態度問題。根據不同時期的任務,及時轉變自己的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不斷創造新的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是我們黨一貫的做法。當前的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國家之間的經濟、科技和軍事等方面的競爭與合作呈現錯綜複雜的局面。國內正在經歷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刻變化。這些變化既給我們黨的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帶來了挑戰,也爲我們大力改進和創新黨的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帶來了機遇。進一步改進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實現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的創新,是當前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一個重要課題。
第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給黨的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的改進和創新提出了新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經濟運行主要受市場力量的推動,政府在計劃經濟時代那種通過行政命令、指令直接管理經濟和社會的方式要向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和宏觀調控的方式轉變。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多樣化日趨明顯。這就要求黨的決策機制、協調各種利益和矛盾的工作機制適應這些變化,探索通過法律和制度來調節城市與農村、東部與西部、高收入羣體與失業、下崗等低收入羣體之間的利益和矛盾,保證社會的安定團結和協調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探索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已經成爲改進和創新黨的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刻不容緩的任務。這就要求各級黨員幹部更加註重的組織領導經濟建設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更注重於市場經濟的立法和政策研究,制定長期宏觀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更注重於領導政府實現管理經濟和社會的方式和方法的轉變,使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
第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給黨的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的改進和創新開闢了廣闊的舞臺。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使黨的領導職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黨組織支持人民當家作主的責任更重大了。如何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實踐中教育、引導人民羣衆提高民主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把堅持黨的領導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有機結合起來,防止極端民主化和個人專斷的錯誤傾向等等,這都是要認真研究解決的問題。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過程中,黨的領導活動更着重於進一步完善民主的具體形式和制度,開拓民主的渠道等等。比如,黨的注意力會更多地轉向黨政領導幹部的選舉制、限任制、監督罷免制、考試製和聘任制等制度的完善,會更着重於開展培養熟悉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規律的領導幹部的工作。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求黨的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法制化。法治國家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黨領導人民制定了憲法和法律,更應該模範地遵守憲法和法律。因此,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中進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求制定黨的領導法規,使黨的主張經過法定程序上升爲國家的法律和法規;使黨的重大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黨推薦的幹部也必須經過法定程序,才能進入國家機關;黨對國家機關工作的監督,也要通過法律程序進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還要求我們黨着重於協調立法、行政、司法機關的關係,使他們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
第三,隨着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給黨的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的改進和創新提出了新課題。當前,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大批農民進城後的就業、居住問題日益突出。城市黨組織的重要任務就是如何教育引導進城農民從觀念、習慣、心理等方面轉爲城市居民,使他們與老城市居民相融合,以解決新老城市居民的矛盾,保證城市的安定團結。而且,隨着城市居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他們的民主意識、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會提高。如何適應這種要求,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各級黨組織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社區的功能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它是城市居民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陣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陣地,還是搞好城市穩定的重要陣地。黨如何通過加強社區黨的建設,改進城市社區工作,促進城市化進程良性發展,這是一個新的嚴峻的課題。
第四,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在目前形勢下,要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先要提高黨的政治思想理論水平。黨的政治思想理論水平、治黨治國能力如何,直接影響着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我們黨要擔負起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重任,就要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理論素養,提高我們黨的執政本領、建設本領和治黨本領。要增強政治敏銳性,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在繁重的經濟建設中,有的黨組織和領導幹部,出現了忽視政治而埋頭經濟、埋頭業務的現象。但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迫切要求黨的領導幹部必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敏感,在處理政治問題時具有較高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顯得尤爲重要和迫切。提高政治水平,重要的是學會看形勢,學會把握時局。當今世界的局勢並不太平,形勢變化很快,經常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因此,要善於應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制定和實行正確的政策,善於把革命的原則性同靈活性結合起來,始終做一個清醒的馬克思主義者。領導幹部還要善於從全局、大局上考慮問題,胸無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無論負責哪一級、哪一個部門的領導工作,都要時刻胸懷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堅持以大局爲重。黨的各級主管領導幹部責任重大,在提高領導水平中要堅持原則,把握全局,團結同志,加強作風建設。
第五,要創造性地做好工作。在工作上要有創造性,這是樹立良好工作作風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一個重要原因是全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於進取,善於開拓,敢於創新;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廣大幹部勇於負責,把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領導工作中照抄照轉必然沒有創造性,必然使領導工作沒有生氣,沒有活力,長此以往,黨就會失去戰鬥力。我們要提倡解放思想,發揚民主,敢於和善於把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同各地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把中央文件的精神同幹部羣衆的思想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我們黨一貫注重領導方法和領導作風的改進,領導藝術的提高,形成了實事求是、羣衆路線的領導作風和方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由於環境和領導成分的變化,我們更要注重對對領導作風和領導方法的創新,創造性的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不斷增進黨羣關係。
(四)樹立科學的領導作風
1.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在黨風建設中起表率作用。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把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作爲從嚴治黨的首要對象,正是由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在黨的各級組織中的關鍵地位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領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核心力量。黨的領導,又是通過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來實現的。我們說當今中國的事情辦得怎麼樣,關鍵取決於我們黨,取決於黨的思想、作風、紀律、組織狀況和戰鬥能力、領導水平,取決於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只有把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治理好,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才能不折不扣地得到貫徹落實,各個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才能進行得安定有序、紮實有效,建設和諧社會的大局才能不斷地得到鞏固和發展。我們說端正黨風是端正社會風氣的關鍵,而端正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作風又是端正黨風的關鍵。人民羣衆對我們黨主要是通過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來認識的,對我們黨的態度主要是由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表現來決定的。只有把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治理好,才能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才能在基層和廣大羣衆中具有說服力和號召力,才能爲建設和諧社會和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羣衆基礎和不竭的力量源泉。總之,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堅強有力,就能一振而羣綱舉;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軟弱渙散,就會百補而千穴敗。抓住了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就抓住了從嚴治黨的關鍵;抓緊了這個關鍵,從嚴治黨就有了力度;抓好了這個關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就必定興旺發達。
我們黨一再重申從嚴治黨的方針,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提出了新的更高更嚴的要求,這是由我們黨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決定的。從總體上說,我們的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是好的,是能夠擔當起實現跨世紀發展的領導重任的。但是,在形形色色的誘惑、考驗面前,一些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甚至還相當嚴重,嚴重褻瀆了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損害了我們黨在人民羣衆中的形象,干擾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對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與挑戰。沉痛的事實告訴我們,越是改革開放、越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就越要從嚴要求、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從嚴監督。那麼,如何才能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管理使之充分發揮表率作用和示範效應。
對於領導班子來說,要形成一種積極的相互監督制約的關係。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領導幹部的情況,上級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級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而同級的領導成員之間彼此是最熟悉的。所以,強化領導班子內部的監督制約是從嚴治黨的重要環節和有效方式。要切實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開展積極的思想鬥爭。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實行內部監督、進行正確決策的制度保證。必須注意充分發揚民主,凡屬重大事項,都必須經過集體討論,堅決防止個人或少數人專斷;必須實行民主基礎上的高度集中,一經形成決議,任何成員都必須執行,不能各彈其調、各行其是。必須實行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相結合。出了問題要分清責任,不能拿“經過集體討論決定”等理由來搪塞應付責任。對領導幹部的監督是我們多年來監督工作的薄弱環節,再加上現在的社會情況和人際關係的複雜程度
,要有效地監督領導幹部確實有難度。但越是有難度,越要加大這方面工作的力度,越要下功夫改進和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工作,把這項事關民心向背、事關黨和國家興衰的重要工作搞好。
根據鄧小平同志關於黨內監督的思想,在新形勢下搞好對領導幹部的監督,關鍵要抓好以下環節:
一要提高領導幹部接受監督的自覺性。建立在黨性基礎上的嚴格自律,對每個黨員幹部的進步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黨中央反覆強調,領導幹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經受住考驗,保持革命氣節,必須把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放在首位,在改造主觀世界上下功夫,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無論職位多高,手中的權力多大,都要做到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羣衆,正確對待組織。要認識到自己是人民羣衆的一分子,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爲人民服務,而絕不能以權謀私;自己的工作成績和進步是黨培養教育的結果,只能遵守黨的紀律,而不允許把自己凌駕於黨組織之上。只有這樣,才能自覺接受黨組織和羣衆的監督,經常打掃頭腦中的灰塵,做到警鐘長鳴。
二要加強制度建設。加強制度建設是搞好對領導幹部監督的根本保證。鄧小平同志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係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他強調要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沒有制度保障的監督是軟弱無力的,黨內監督特別是對領導幹部的監督,必須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作保障。爲了加強民主集中制,把黨的民主生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鄧小平同志曾經提出,要進行一項根本的改革,就是把黨的全國的、省一級的和縣一級的代表大會,都改作常任制,多少類似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那樣。他認爲,代表大會常任制的最大好處,是使代表大會可以成爲黨的充分有效的最高決策機關和最高監督機關;常任的代表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也可以按照適當的方式,監督黨的機關的工作。鄧小平同志這一設想,對我們今後加強黨的監督工作,改進黨的監督制度具有重要啓示,已經引起黨的領導的重視。
三要鐵面無私的監督檢查。要使紀檢監察機構人員責權統一,有權威,能夠做到領導幹部的權力行使到哪裡,領導活動延伸到哪裡,黨組織的監督就實行到哪裡。對領導幹部工作時間以內的表現要監督,工作時間以外的活動也要注意。對領導幹部中發生的違紀違法行爲一定要嚴肅懲處。要堅決改變對幹部違紀違法處理失之於寬、失之於輕的現象,做到越是高級幹部,越是關鍵崗位、重要崗位上的領導幹部他們中發生的違紀違法事件,越要嚴肅查處,這樣才能以儆效尤,保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四要強化對主要負責幹部的監督。鄧小平同志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強調,黨的監察制度的監督,主要是監察幹部,包括比較負責的幹部,即使不是同級的主要幹部,至少也是一些負責幹部。江澤民同志進一步提出,黨政“一把手”,既是班子中平等的一員,又在班子中處於關鍵地位,負有特別重大的責任。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方面的工作做得如何,班子狀況怎樣。同“一把手”關係很大,因而必須對各級領導班子的“一把手”提出更高更嚴格的要求。要搞好對領導幹部特別是對“一把手”的監督,除了要抓好領導幹部的思想教育,把好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的選拔配備和使用的關口以外,上級黨委要重視對下級主要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的經常性監督工作。各級紀檢監察部門都要把對主要領導幹部特別是對“一把手”的監督工作,作爲作風建設的重點工作內容。只有抓好了對領導幹部特別是高中級領導幹部中的“一把手”的監督,我們黨的作風建設工作纔算真正抓住了關鍵,才能抓出實效。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們黨執政的條件下,如果黨內監督不與其他形式的監督有機配合,也不可能收到實效。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樣,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要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把黨內監督同法律監督、行政監督、羣衆監督、輿論監督、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監督結合起來,把黨的組織紀律約束同法律、法規和政紀約束結合起來,把自上而下的監督同自下而上的監督結合起來,逐步形成強有力的監督體系,這樣纔能有效地管理好黨的幹部隊伍,使之更好的擔負起領導人民羣衆搞好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
2.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反對獨斷專行、軟弱渙散。
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原則。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是根據自己的綱領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統一整體……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黨章同時對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則作了概括的說明。
在民主集中制這個統一體中,民主的原則與集中的原則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黨員和黨組織的意願、主張的充分表達和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黨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動的一致。實行民主集中制,就是要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只講集中,不講民主,就抹殺了民主集中制同專制主義的界限,必然導致在黨內實行封建家長式的統治;反過來,不講集中,片面追求民主,就必然導致黨內無組織無紀律的渙散狀態。因此,我們在黨內政治生活中,必須反對違反黨內民主原則和違反黨內集中原則這兩種錯誤傾向。
第一,充分認識民主集中制是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它貫徹得好不好關係到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我們黨之所以有力量,保持思想上、行動上的高度一致,領導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取得勝利,一條基本經驗就是在組織上堅持實行民主集中制。黨在歷史上曾經發生的重大失誤,無不同民主集中制遭到削弱和破壞有直接關係。從國際上看,原蘇聯和東歐共產黨的悲劇,儘管原因很複雜,但從黨的建設上說就是因爲在組織上長期背離和最終放棄民主集中制。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作爲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民主集中制是關係到黨和國家命運的根本制度,永遠不能丟。
第二,充分認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民主集中制不僅不能削弱,而且必須完善和發展。我國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它在建立和實行的過程中一定要有黨和國家按照民主集中制實行的正確領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揮全國人民的主動性和創造力;需要統籌規劃、協調配套,有秩序有步驟地進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和運用客觀規律;需要以完備的法制來規範和保障。這一切都離不開黨和國家按照民主集中制實行的正確領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以廣大人民的共同利益、以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和長遠利益爲根本的。這種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是由黨教育黨員帶領人民來維護。因此,沒有一個按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統一的黨來代表和維護這種利益,就搞不好、搞不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換句話說,民主集中制在科學地合理地調節各種利益關係中的作用,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條件下,尤其需要更好地予以發揮。
第三,正確認識堅持民主集中制和實行首長負責制的關係。隨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在行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越來越多地實行了首長負責制。實行首長負責制並不意味着否定或取消民主集中制,因爲這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民主集中制是黨和國家的根本領導制度,而首長負責制則屬於行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具體的領導體制,作爲根本領導制度的民主集中制,是可以和應當包容首長負責制的,不應當把二者對立起來。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基本精神,同樣適用於實行首長負責制的單位,只是它的運行機制和操作程序有所區別。行政首長既要獨立負責地工作,依法行使職權,又要自覺維護黨組織的領導或政治核心作用。在作出重大決策時要堅持走羣衆路線,充分發揚民主,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有些重大問題還要經有關組織集體討論,提高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水平。行政首長負責制並不意味着可以個人獨斷專行,可以不受監督和制約,恰恰相反,爲了防止權力過分集中於個人而產生的弊端,更要加強各方面的監督。
第四,黨的民主集中制要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主要還是得通過制度建設。黨的制度建設具有廣泛的內容,但它的實質和核心是把民主集中制原則切實運用到黨的活動的各個領域中去,使之具體化、制度化。黨的領導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原則在黨的領導工作中的運用和具體化。黨內生活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原則在黨內生活中、在處理黨內關係中的運用和具體化。當然還有其他制度,但是可以說,黨的制度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制度,包括黨的代表大會制度、黨內選舉制度、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制度、黨的集體領導制度和黨內監督制度等。
3.堅持黨的紀律,反對自由主義。
在現代社會中,隨着政黨政治的出現,政黨紀律是迄今爲止發展得最爲嚴密的紀律。共產黨的紀律是鐵的紀律,它具有強大的威懾力和約束力。黨的紀律的基本功能主要體現爲:一是作爲保障機制的調適功能。規範和協調黨的各級組織及每個黨員幹部的權利和義務關係,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證全黨行動上一致。二是作爲預警機制的警戒功能。黨的紀律規範能使人警醒,不犯過錯,黨內成員在黨的紀律面前一律平等,黨內絕不容許有不受紀律約束的特殊黨員存在。三是作爲整肅機制的懲處功能。對於嚴重違犯黨章和各項準則的組織和個人,都要實行黨的紀律的處分,以嚴肅黨紀,純潔隊伍,增強黨的團結和戰鬥力。正因爲紀律的這些功能,才使得紀律成爲我們黨的真正優勢,是克敵制勝的有力武器和戰勝困難的偉大法寶。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革命是如此,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也是如此。鄧小平同志在總結歷史經驗時強調,一靠理想,二靠紀律,革命和建設才能成功。
第一,黨的紀律關係着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和命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紀律建設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它直接關係到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的提高,關係到黨和國家是否變質的大問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蘇東劇變之後,世界社會主義發展處於低潮之中,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面臨着嚴峻的挑戰。我們黨的領導集體,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同時,還有一種強烈的政治憂患意識。當前,有的同志嚴重缺乏政治警惕性,對國內還存在和平演變的條件和土壤缺乏正確認識,往往埋頭業務,對於黨的建設問題不重視,不關心,也不研究;與此同時,某些幹部的違法亂紀現象影響極壞,危害極大,如果我們認識不到黨內違紀違法現象將會造成的嚴重政治後果,不狠下決心標本兼治、從嚴治黨,不能大張旗鼓地抓黨的紀律建設,那麼我們黨就很難經受住長期執政以及經濟全球化的考驗。
第二,黨的紀律建設維繫着十六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東方大國,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底子薄、基礎差、人口多,要在新世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必須繼續發揮黨的紀律優勢,依靠黨的嚴密的組織性和紀律性。鄧小平同志指出:要搞四個現代化,使中國發展起來,就要有紀律、有秩序地進行建設。中國要發展起來,要實現四化,政治局面不穩定,沒有紀律,沒有秩序,什麼事情都搞不成功。鐵的紀律和良好的秩序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保障。
第三,黨的紀律能夠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順暢發展。中國共產黨作爲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領導核心,要領導中國人民實現現代化,必須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就要求黨必須具有嚴密的組織性和鐵的紀律。在確定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就市場經濟的效應而言,既有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正面效應,又有某些自發性、盲目性、投機性等負面效應。黨的紀律建設的重要任務就是通過黨紀黨規的形式,教育黨的幹部要充分認識市場經濟消極的一面,嚴密警戒,牢固設防。如果沒有嚴密的組織性和鐵的紀律,如果不以黨的紀律、黨規國法警戒和嚴懲一些幹部的違法和亂紀行爲,不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不起來,甚至會把整個社會主義事業都給葬送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是規範化的有秩序的法制經濟,它同黨的紀律建設有着密切的關係。我黨領導人民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際過程,是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不變的前提下,對經濟管理體制進行整體性改革和自我完善。這一改革決策的實施過程,往往體現爲立法立紀和遵紀守法的實施過程,並以此來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序建構。當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體制改革已經初步建立了基本框架,黨的紀律建設擔負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基本秩序和規範的重大使命。我們必須圍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從把握髮展、改革、穩定的大局出發,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科學而有效地發揮黨的紀律優勢,確保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
4.堅持幹部工作原則,反對用人不正之風。
人才是一個國家發展最重要的資源。當今世界,爭奪人才的競爭異常激烈。我們要有政治遠見,真正把培養和使用好各類人才作爲黨和人民事業興旺發達的大事來看待、來落實。要下定決心,加大力度,促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進一步展開和深化,把黨管幹部的原則同改進管理幹部的方法結合好,努力形成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健康成長的機制和一整套辦法。因此,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幹部隊伍,我們的黨才能真正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要求。歷史也已經證明,正因爲有了一支在經受各種考驗中不斷得到鍛鍊提高的幹部隊伍,帶領廣大人民羣衆,堅決貫徹執行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正確路線,我們黨才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始終保持着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按照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的原則選拔任用好乾部,是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的重要環節,中央關於新時期選拔任用幹部的方針、政策和標準是明確的。我們要在工作實踐中,認真執行幹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正確執行黨的幹部政策,堅持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堅持公道正派和實事求是地對待幹部,防止和糾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風。
第一,堅持德才兼備原則,按“四化”方針建設高素質的幹部隊伍。選人用人要以革命化爲前提。我們黨制定的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針,是一個有科學涵義的、相互聯繫的完整方針,是德才兼備原則在新條件下的具體體現。江澤民同志強調,我們選人用人首先要以革命化爲前提,我們講的革命化,最主要的就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立場。他認爲,只有勤於學習、努力實踐、真正堅信馬克思主義的人,才能確立起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理解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堅定社會主義方向;才能在複雜的環境中把握形勢,站穩立場,臨難不退,臨危不懼,勇往直前。要實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歸根到底取決於廣大青年一代及年輕幹部的健康成長。年輕人不但思維敏捷,精力旺盛,而且對知識、經驗的積累和掌握也最爲快捷,又最少包袱,敢想敢幹,再加上其他有利條件,所以新的發現、新的創造出在青年時期居多。一定要大力培養和任用年輕人,這應成爲我們推動科技創新、知識創新和其他各個方面的創新工作的重要選拔作用原則。
第二,堅持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堅持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要任人唯賢,就要按照黨的幹部條件和政策,真正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出發,把堅持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堅持黨的宗旨、有好的黨性和作風、在從事領導和管理工作中有真本領的人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選賢任能,歷來不容易。根據我們黨多年的經驗,在選賢任能問題上,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必須打破論資排輩、求全責備、遷就照顧和憑個人好惡等陳舊觀念的束縛。要真正做到任人唯賢,而不是任人唯親,就必須注意克服憑表象選拔幹部、眼光狹窄、氣量小、思想保守、求全責備、把資歷和文憑絕對化和私心重的錯誤傾向,真正做到任人唯賢。
第三,要堅決反對用人上的不正之風。應該看到,當前在選人用人方面,各級黨組織執行幹部政策的情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比如,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任免幹部不按規定程序辦事,搞臨時動議的;不講原則,封官許願的;黨委討論人事問題跑風漏氣的;利用管理幹部的權力爲個人牟取私利,授意送禮甚至公開勒索的,仍然時有發生。跑官要官的人還不少,買官賣官的也有,甚至還有騙官的。這反映出有的部門和單位的領導喪失了政治警惕性,還有的同志明知有問題也採取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讓有的騙子一路打通關節,暢行無阻。用人方面存在的這些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在黨內外的影響極壞,危害極大。必須嚴格整治、堅決煞住這股歪風,堅決懲治這種腐敗現象。
(五)保持樸實的生活作風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黨要集中解決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來看,這五個方面的作風同樣是以黨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爲核心而展開的。就生活作風而言,黨員幹部的生活作風好壞直接影響黨的形象,影響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領導幹部的生活作風建設對其所處位置來說有着特殊的意義。日常生活是最容易“失守”的地方,各種舊風惡習無孔不入,無不利用日常生活這個領域侵蝕人們的靈魂。特別是個別別有用心的人,總是千方百計地從這裡尋找突破口,腐蝕拉攏黨員幹部下水,正可謂“卻曰平流無險處,時時聞說有沉淪”。日常生活特別是工餘時間是疏於監督的環節,黨員幹部這時接觸的大都是親朋好友,處理的多是私事,很少有監督,容易放縱自己。生活領域還有一些不健康的東西,有的在潛移默化中毒害社會風氣和人們的思想,日久年深,不加警惕,難免由失態發展到失足。事實一再證明,在一些由“人民公僕”淪爲腐敗分子的黨員幹部中,大多數是從生活不檢點開始,逐漸導致思想道德防線全線崩潰的。
不良的生活作風影響黨員幹部在羣衆中的形象。黨的形象是衆多黨員的形象構成的,每個黨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與黨的整體形象密切相關,羣衆總是把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的模範行動視爲觀察黨的形象的“窗口”。因此,作爲黨員幹部,不僅在工作上要率先垂範,在生活作風上也要爲人師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羣衆,倡導新風。廉潔從政的領導幹部範匡夫有句常說的話:“領導幹部清正廉潔了,羣衆就擁護黨、熱愛黨、跟黨走,領導幹部在羣衆中就有地位;領導幹部不廉潔,羣衆就議論黨、埋怨黨。”這句話用在生活作風問題上同樣合適。生活的辯證法告訴我們,政治立場與生活情趣是很難分開的。有些領導幹部爲黨的事業幹工作,有功勞、有苦勞,但因爲生活小節不夠檢點,把交往庸俗、生活奢侈、吃喝玩樂當成生活小事而放縱自己,結果自毀前程。小節不慎,大節難守,過好“政治關”離不開過好“生活關”。所以,黨員領導幹部的生活作風建設是人生必修的課題,必須持之以恆地修好這門課。
1.堅持清正廉潔,反對以權謀私。
能否正確認識和對待手中的權力不僅是衡量一個黨員領導幹部合格與否的基本尺度,也是檢驗其是否樹立了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重要標準。黨員幹部一定要解決好爲什麼當官、爲誰掌權的問題。共產黨員只有真正把爲最大多數人謀取最大利益,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作爲人生追求的目標、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才能真正爲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纔是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不良的生活作風不僅使領導幹部喪失理想信念,而且侵蝕黨的肌體。有些領導幹部面對腐朽思想文化侵蝕和燈紅酒綠的影響,立場不穩、信念動搖,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在生活作風上首先出現缺口、逐漸蔓延而形成的。
第一,首先要解決權力主體問題。我們的權力觀決定了行使權力的目的和對待權力的態度。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對權力擁有毋庸置疑的法定所有權。中國共產黨作爲執政黨,是代表人民掌握領導權的。黨的領導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服務。我們所從事的一切事業,都是人民羣衆自己的事業。可見,人民是權力的主體,是權力的委託者,黨員、幹部是權力的被委託者。所以這個權力的使用必須迴歸於人民。如果把人民的權力歸爲己有,用人民給予的權力去損害人民的利益,人民完全可以取消他使用人民權力的資格。
第二,要解決權力目的問題。爲人民謀利益是共產黨人行使權力的目的。爲公奉獻還是爲私索取,是兩種根本不同的使用權力的目的。剝削階級權力觀認爲權力是謀私的工具,利用手中權力搜刮民脂民膏是剝削階級官吏的貪婪本性。相反,共產黨人掌權的目的是借用權力這個工具,完成解放全人類的歷史使命。黨的幹部是人民的公僕,爲民造福是行使權力的根本目的。表現在實踐中,一要重責。權力是一種責任。作爲黨員領導幹部,人民給予他一定的權力,意味着他對人民擔負了一定的責任,人民對他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權力越多,職務越高,責任越大。幹部爲人民辦事是自己應盡的義務,而不是對人民的恩賜。二要慎權。即正確地、謹慎地行使權力,要以一個勤務員的姿態,鞠躬盡瘁,恪盡職守,千方百計爲人民辦好事。正確行使權力的標誌是讓人民滿意。
第三,要解決對待權力的態度問題。服從人民的選擇和黨組織的安排,是共產黨人對權力的基本態度。剝削階級權力觀表現爲極度的權勢欲和升官欲。對於執政的共產黨黨員幹部來說,剝削階級的權勢欲、升官欲是十分危險的腐蝕劑,它誘發以權謀私,助長個人野心,會造成極大危害。黨的幹部尤其是剛剛走上領導崗位的中青年幹部,必須堅決予以抵制。共產黨人在權力面前應有的態度是:共產黨人要從黨和人民的需要來決定個人對權力的取捨,能上能下,能進能退,一切服從黨和人民的安排。能夠正確對待和運用權力,具有公僕意識的領導幹部,在爲政清廉的同時都會自覺地防止和克服各種不作爲的行爲,盡職盡責,敢負責任,使手中的權力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取得滿意的效果。
2.加強對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黨的思想作風建設是解決黨的思想路線和黨員的理論水平、世界觀和思想方法問題,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基礎。其中黨員的世界觀問題又是思想作風建設要解決的一個極爲重要的問題。在新形勢下,黨的執政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對我們的黨員幹部的世界觀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如何對廣大黨員幹部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使我們的黨員幹部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永葆黨的先進性,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理想與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它激勵着每一個人爲了一定的社會理想和生活目標而不斷努力追求。正確的科學的崇高的進步的理想和信念,能推動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能淨化和純潔人的靈魂,能改善和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錯誤的非科學的卑下的迷信的“理想”和“信念”,必然會腐蝕和誘惑人們,使人們陷入頹廢的、墮落的泥坑和陷阱,扭曲人的靈魂,敗壞人的道德,疏遠以致惡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是建立在對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基礎之上的合乎時代進步的理想和信念。樹立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能夠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堅定人們對共產主義的信念,激勵人們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奮鬥的勇氣和力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西方敵對勢力的分化、西化的影響下,各種思潮大量涌向社會,資產階級和封建階級的腐朽思想也在這一浪潮下沉渣泛起。西方的敵對勢力,正或明或暗地採用各種形式、手段和途徑,對我國進行思想和文化的滲透,極力鼓吹西方的政治觀、價值觀和腐朽沒落的意識形態,妄圖腐蝕人們的思想,使人們喪失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走上資本主義的邪路。正因爲如此,我們在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堅持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我們既要正視人民羣衆的物質利益,不斷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又要進行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充實自身的精神生活。一個有遠大理想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就能夠有堅定的信心和強大的力量,就能夠克服前進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種挫折和困難。一個有遠大理想的人,就能夠在極大的程度上,激勵自己的意志、奮發自己的精神,就能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夠艱苦奮鬥、不怕犧牲,爲追求和達到自己的理想去英勇奮鬥。總之,理想信念教育,是一切黨員幹部和人民羣衆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指路明燈,是團結全國廣大人民羣衆的旗幟,它是我們一切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不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不能忘記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共產黨人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說到底就是要有共產黨人的使命意識。當前,增強使命意識,需要把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同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同人民羣衆對物質文化生活的新要求、同黨員和幹部隊伍狀況發生的新變化緊密結合,使之具有時代特點。增強使命意識,緊密圍繞着如何構建好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來進行。要使每個黨員都懂得,共產黨人要以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爲共產主義奮鬥終生作爲自己的奮鬥目標。
3.堅持艱苦奮鬥,反對享樂主義。
艱苦奮鬥的作風,指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奮發圖強、不畏艱險的革命鬥志和勤儉節約、艱苦樸素,與人民羣衆同甘共苦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它集中反映了共產黨人對待黨的事業、對待困難、對待物質生活的根本態度。歷史證明,這一作風在戰爭年代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人只有發揚艱苦奮鬥的生活作風,才能使我們黨的黨員培養高尚的情操、加強黨同人民羣衆的聯繫,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爲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努力奮鬥。
第一,艱苦奮鬥的作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生存和發展的內在要求。艱苦奮鬥的作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克敵制勝的法寶。馬克思主義政黨大都誕生於危難之時,成長於艱苦之中。不僅敵人強大,環境惡劣,而且物質生活也十分菲薄。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要想戰勝敵人,奪取勝利,固然需要科學的理論,正確的路線,但還必須具有艱苦奮鬥的作風。艱苦奮鬥是一種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只有樹立這種精神,才能不被兇惡的敵人和巨大的困難所嚇倒,越是困難,越是英勇頑強;艱苦奮鬥是一種勇於獻身的精神,具備了這種精神,才能正確處理黨和人民利益的關係,將個人的利益置之度外,自覺地與困難作鬥爭;艱苦奮鬥是一種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具備了這種精神,才能經得起困難和挫折的考驗,失敗面前不灰心,遇到挫折不退卻,始終保持百折不撓的革命鬥志,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都能堅決地戰鬥下去;艱苦奮鬥作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拒腐防變的武器,在爲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的進程中,如何使黨永葆無產階級的政治本色,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根本之點就是堅持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艱苦奮鬥的作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斷進取的動力,艱苦奮鬥的作風可以激勵黨的組織和黨員永不停息、永遠前進的革命鬥志,自覺做到生命不息,戰鬥不止,始終爲共產主義事業而努力奮鬥;艱苦奮鬥的作風可以引導黨組織和黨員在艱苦的革命鬥爭中不斷鍛鍊意志,增長才幹。
艱苦奮鬥的作風對於戰勝困難、奪取勝利具有重要作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克敵制勝的法寶。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政黨一貫注重用艱苦奮鬥的作風同腐朽思想、不良作風進行鬥爭。馬克思主義政黨有了艱苦奮鬥的作風,就會在同困難的鬥爭中,學得鬥爭藝術,增長革命和建設的本領。通過這些鬥爭,使黨組織和黨員始終爲人民利益而獻身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得以弘揚。
第二,艱苦奮鬥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要求。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艱苦奮鬥史。在中國共產黨艱苦創業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長征精神、南泥灣精神、延安精神、鐵人精神等,就是不同歷史時期艱苦奮鬥的具體概括。可以說,沒有艱苦奮鬥,就不可能贏得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和解放;沒有艱苦奮鬥,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舉世矚目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巨大成就。今天,我們所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嶄新而偉大的事業,是在我們底子薄、人口多這一特殊國情的基礎上,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國際背景下進行的。因此,前途光明,但道路將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繼續保持和發揚我們黨在過去革命戰爭年代所形成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另一方面,艱苦奮鬥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性質上說是社會主義的;從發展程度上看,屬於初級階段。現代化建設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艱苦奮鬥的過程,特別是在我國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的條件下進行現代化建設,更是這樣。即使到全國實現了小康目標,在世界上也還是較低生活水平,也只是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目標的第二步,要實現第三步目標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還需進行半個多世紀的奮鬥。所以,只有高舉艱苦奮鬥的旗幟,才能永遠保持昂揚的鬥志和堅韌的作風,才能矢志不渝地朝着黨既定的目標奮進。
第三,艱苦奮鬥是中國共產黨羣衆路線的內在要求。中國共產黨的艱苦奮鬥和羣衆路線,從本質上講是一致的。也就是說,艱苦奮鬥是羣衆路線的內在要求,羣衆路線是艱苦奮鬥的本質屬性之一。要艱苦奮鬥,就必須牢記黨的羣衆路線,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相信羣衆,依靠羣衆,尊重羣衆,瞭解羣衆,關心羣衆,學習羣衆,和羣衆打成一片,深入羣衆,滿足羣衆的需要,關心羣衆的痛癢,並最終實現組織羣衆、領導羣衆。堅持羣衆路線,也就要求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羣衆同甘苦,共命運,一同艱苦奮鬥。如果對羣衆指手畫腳,高高在上,當官做老爺,搞命令主義、主觀主義,丟掉的不僅僅是黨的羣衆路線同時也丟掉了黨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在新時期新階段,從某種意義上說,共產黨人所面臨的考驗與戰爭年代相比更爲嚴峻。這種考驗不是來自刀光劍影的戰場,而是來自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要使我們黨經受住新的考驗,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在人民羣衆心目中保持良好的形象和崇高的威望,就必須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生活作風。堅持艱苦奮鬥、反對享樂主義,更重要的是一個制度建設問題。要通過制度建設,建立起無形的“防火牆”,把享樂主義拒之門外,保持黨員領導幹部的一身正氣,一塵不染。
4.堅決克服消極腐敗現象。
黨中央多次指出,反對腐敗是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鬥爭。我們黨是任何敵人都壓不倒、摧不垮的。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絕不能自己毀掉自己。如果腐敗得不到有效懲治,黨就會喪失人民羣衆的信任和支持。這個論斷是我們黨對新時期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作了全面系統的分析後得出的科學結論,是對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實與未來走向作了整體考察和宏觀把握之後得出的科學結論。這個論斷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闡明瞭反腐敗鬥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
目前,我們正處於爲把我國建設成爲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鬥的關鍵歷史時期。實現這個歷史任務無疑充滿了艱難險阻。它要求我們黨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努力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列,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爲積極因素,同心同德,開拓前進。然而嚴重的腐敗問題是實現黨的宏偉目標的巨大障礙。它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破壞了黨和政府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敗壞了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如果任其蔓延,後果不堪設想。鄧小平同志曾經告誡我們:要整好我們的黨,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不懲治腐敗,特別是黨內的高層的腐敗現象,確有失敗的危險。因此,嚴厲懲治腐敗是實現黨的宏偉目標的內在要求。現在,黨所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面臨着執政、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我們黨能不能經受這些嚴峻考驗,闖過這些難關,保持黨的性質和執政地位不變,保持對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權,從根本上說取決於我們黨自身。如果黨不注意加強自身建設,不努力增強拒腐防變能力,不着力克服黨內存在的各種消極腐敗現象,黨就有可能改變顏色。
我們的國家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我們正在建立和發展的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告訴我們,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只能是死路一條,而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則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惟一道路。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它能夠克服資本主義和其他一切剝削階級的痼疾,消除剝削,消滅兩極分化,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進步。嚴重的腐敗現象同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根本不相容的。它是生產力發展的巨大障礙,嚴重地挫傷了廣大人民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腐蝕着社會主義大廈的根基。如果聽任腐敗現象滋生蔓延,必然走向嚴重的兩極分化。深入持久地開展反腐敗鬥爭,對於保證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是深深紮根於人民羣衆之中的。總的說來,黨和政府同人民羣衆的聯繫是密切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深得人心的。但是也不能不看到,由於種種主客觀條件的變化,在一些地區、部門和單位,在少數黨員和領導幹部身上,脫離羣衆、對羣衆疾苦不聞不問的傾向有所滋長,有的甚至發展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近些年來查處的一批大案要案表明,腐敗現象對我們黨政機關和幹部隊伍的侵蝕是嚴重的,使黨和政府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受到損害。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覺和注意。只有順應民心,順乎時代潮流,在搞好經濟建設的同時,深入持久地開展反腐敗鬥爭,我們的事業才能繁榮昌盛。反之,我們就可能重蹈前蘇聯、東歐劇變的覆轍,被人民所拋棄。因此,反對腐敗確實是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鬥爭。所以,要進一步加大反腐敗鬥爭的治本力度,應當着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入開展黨風廉政教育。黨風廉政教育是反腐敗鬥爭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反腐敗進程中,對絕大多數黨員幹部要立足於教育,着眼於防範,這是一條必須始終堅持的原則。
第二,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切實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要發揚民主,健全法制,充分開展黨內監督、法律監督、羣衆監督、輿論監督等各種形式的監督。特別是要進一步加強黨內監督,發揮羣衆監督的作用。黨內監督是各種監督的核心,這是由我們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所決定的。當前,加強黨內監督的關鍵是要充分發揚黨內民主。要切實保障黨組織和黨員的民主權利,更好地實現下級組織和個人對上級組織和個人的監督;要完善黨的各項組織制度,進一步發揮黨的代表大會和黨委全委會對黨委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監督作用。加強監督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加強主動監督檢查。長期以來,違紀違法案件的查處,大多是通過羣衆舉報或查辦其他案件獲得的線索。這說明,我們監督工作的主動性還不夠,監督渠道和手段還不多。當前,要繼續完善和實行巡視制度、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領導幹部述職評議制度等行之有效的監督制度。要善於發揮黨的紀律檢查和行政監察兩項職能,積極開展執法監察、效能監察、專項檢查等活動,深入到腐敗易發多發的領域和環節,主動發現和揭露問題。
第三,加強反腐敗法規制度建設,提高反腐敗法制化水平。針對當前存在的一些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情況,特別要加強執法檢查工作,切實保證已經制定的各項法律法規的執行,充分發揮已有的法律法規懲治腐敗的重大作用。要加強預防和懲治腐敗的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設,不斷提高反腐敗工作的法制化水平,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據和有力的法律武器。加強反腐敗法規制度建設,要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適應反腐敗鬥爭形勢發展的要求,既不能滯後於反腐敗實踐,也不能過於超前而脫離實際。黨內法規和制度建設的一個重點,是健全黨員領導幹部的從政道德行爲規範。要充分發揮黨內法規及時、靈活的優勢,針對黨風廉政方面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把黨員領導幹部的從政道德準則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則要求結合起來,及時完善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
第四,從改革體制、機制、制度入手,進一步深化反腐敗治本工作。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核心內容,就是要通過對體制、機制、制度的改革,逐步減少和消除滋生腐敗的條件和土壤,這是進一步推進反腐敗鬥爭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從目前情況看,由於一些行政審批權較爲集中,財政管理體制、幹部人事制度方面滋生腐敗的因素相對突出。因此,有必要首先從改革體制、機制、制度入手,解決管權、管錢、管人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5.甘於奉獻,樹立人民公僕的良好形象。
甘於奉獻,是共產黨人區別於普通羣衆的顯著標志,是考驗黨員是否忠實於黨和人民的鮮明標準,也是艱苦奮鬥精神的內化。甘於奉獻就是要求廣大黨員幹部以人民的利益爲重,爲了黨和人民的利益勇於犧牲個人和小團體的利益,自覺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踐行對國家、社會和人民羣衆的責任和使命。這是共產黨員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是共產黨員應有的崇高思想境界。我們的黨員幹部,一定要把人爲什麼而活着這個問題弄清楚,如果只是爲自己、爲家族而活着,那個意義是很有限的,只有爲國家爲社會爲民族爲集體的利益,奮不顧身地工作着,毫無保留地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這樣的人生纔有真正的意義,纔是光榮的人生、閃光的人生。爲了人民的利益而甘於奉獻,就必須深入到羣衆中去,與羣衆憂患與共、奮鬥與共、歡樂與共,紮紮實實地進行調查研究,切實摸準羣衆的思想動態、心中的困惑,瞭解羣衆的情緒和意見,傾聽羣衆的呼聲,從羣衆中汲取營養,並將經過集中而系統的意見向羣衆宣傳,統一羣衆的思想和行動,把羣衆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黨和國家所賦予的任務上來,形成強大的內聚力和團結奮鬥的良好氛圍,激發和調動羣衆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對羣衆提出和反映的問題,要以極端負責的精神和滿腔熱情的態度進行處理,該採納的要採納,該解決的要解決,絕不能漠然視之,更不能粗暴地對待羣衆,激化矛盾。作爲黨員幹部既要關心羣衆長遠的、根本的利益,又要關心羣衆眼前的切身的利益,努力幫助羣衆解決實際困難。只有如此,才能在人民羣衆心目中真正樹立起共產黨人的良好作風形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