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飛艇、火箭、鈾礦

E:今天第二更。月底求票啊啊啊啊……

德英法之間的這場規模空前的巴黎大空戰,並沒有戳破中國編造的“飛艇制勝論”大坑,反而讓各大列強越發認可了飛艇的作用。大夥都覺得這種在空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的武器,是脆弱的飛機不能比的。

就算是這場空戰的失敗者,英法兩國也不例外,他們並不認爲這場空戰是飛艇不行,而是飛機太渣沒有起到掩護的作用。就好像兩支艦隊主力對轟前,其中一方的輕型艦艇慘敗,被對方的驅逐艦雷擊打亂了陣型,這樣一來當然打不贏。

不過他們的想法也不能算錯,這場戰役的過程也卻是如此。英法的飛機被打敗後,就成了純飛艇部隊面對德國的飛艇飛機聯合攻擊,這樣打起來不輸纔怪。

於是此戰之後,各國對飛艇尤其是巨型武裝飛艇這種“空中巡洋艦”的投入更加狂熱,其力度已經不比主力艦差多少了。另外對於飛機這種空戰“輔助”武器的投入,也是大力加強了。

中國作爲空戰理論和航空技術的領頭羊自然不會坐着等對手追上來,這幾年在中國大陸上空,出現越來越多大型飛艇和巨型飛艇的影子。飛艇雖然有種種缺點,比如容易受天氣影響,風大時容易受損等等,不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文德嗣還是認爲飛艇的價值相當大。因爲中國的特殊國情,使得文德嗣越用越覺得飛艇好用,於是繼續投資發展,飛艇越造越多,越造越大。到現在爲止,中國的軍隊和各個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已經擁有了330多艘大型以上的飛艇。

按照中國的劃分標準,有效載重量一噸指海拔156米,溫度15攝氏度的標準條件下的有效載重量)以下的,是超小型飛艇;有效載重量6噸以下的,是小型飛艇;有效載重量6--0噸的,是中型飛艇;3-/0噸的,是大型飛艇。有效載重量8~150噸的,就是巨型飛艇。有效載重量150噸以上,就是超巨型飛艇。

中國現在最大的飛艇是翔鯨級,這是一種半硬式飛艇,長達20米,寬6米,全高55米(含尾翼和吊艙),內有3萬立方米氣囊,空重100噸,氣囊提供的總浮力達到30噸,可用有效運載能力達到0噸的超巨型飛艇。

比原時空那個不幸掛掉的興登堡號還大一半。不過,這款被稱爲翔鯨級的飛艇速度沒有後來的興登堡號那麼快,因爲這時的引擎出力還不足,所以它只有100公里的時速,不過這已經很夠用了。

這款翔鯨級飛艇最初是以軍用運輸飛艇的標準建造,又是半硬式飛艇,比興登堡那種硬式飛艇的自重更輕,又不像興登堡號那樣有豪華的內部裝修和各種功能設施,因此貨艙空間與載重量就比同級的硬式飛艇更大。如果拿來載人的話,一條一次最多可以運載一個標準步兵營的步兵及其裝備,約3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不過後來出現的豪華客運版翔鯨級,同樣也有了各種奢華的內部裝修和各種功能設施,也因此有效載重量降低到了180噸,可以一次運載80名旅客進行越洋飛行。

文德嗣會覺得飛艇好用的原因,主要是國內的鐵路基礎太差。如果是在歐洲這樣鐵路網密佈的地方,大運量用鐵路比較好,要求快速小運量的話可以用飛機運,但此時的運輸機並沒有比飛艇快多少,航程也短得多,載重量更是沒得比。而中國的情況讓他毫無選擇,鐵路網的密度嚴重不足,飛機的運載量和航程也不足,成本還高。所以文德嗣覺得,對這個時代的中國而言,實在沒有比飛艇更好的運輸工具了。

舉例來說,比如目前配置在藏南地區的2部,其平時物資消耗估計約每天噸,一個月就要20噸,戰時估計會到30噸左右。從川藏公路的起點雅安到部隊所在地藏南,公路里程有大約2100公里,以目前的6噸載重卡車跑這段路平均時速約只有3公里,總共需要6小時車程,假設每天跑2小時,需要6天,算上裝貨卸貨、檢修保養,跑一趟來回需要2天,一臺車一個月只能跑兩趟。20噸的物資那就需要至少2輛卡車,144名司機,中間還要設立多個補給點。

而換成飛艇的話,就大不一樣。因爲空中航線基本上是直線,雅安到藏南的直線距離只有106公里左右,鯤鵬級只要飛行10個小時,夜間用來裝卸貨,晝間用來飛行,一個來回也只需要兩天。鯤鵬級在66米高度飛行時,有效載重爲20噸貨物(60米以下低空可以達到20噸)。因此只要用一艘飛艇加6名機組成員,一個月跑上六趟就行了,且運量還有上調的潛力(前述任務一個月可出動15次,極限運量186噸)。除非內地通到藏南的鐵路完成,否則還真沒有其他東西能和飛艇競爭。

有人可能認爲氫氣飛艇不安全,但是實際上氫氣飛艇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危險。

比如“齊柏林伯爵”號飛艇,它在192年-1937年的B年間,作了590次飛行,其中包括144次越洋飛行(14-次飛越大西洋,l次飛越太平洋),總計170萬公里,安全運送旅客三萬四千多人次,直到1937年6月B日完成最後一次飛行。在1937年6月6日的興登堡飛艇慘案後不久,所有的飛艇都停止了商業飛行。“齊柏林伯爵”號飛艇從此就被默默地禁錮在巨大的飛艇庫中,再也沒有重上藍天。1940年-月,在當時德國空軍元帥戈林的一紙命令下,“齊柏林伯爵”號被拆毀,構成其艇身骨架的鋁材被轉用在飛機生產上。

其實文德嗣一直覺得,興登堡號慘案一發生就全面停止飛艇,其中如果不是有什麼內幕,就是當權者腦子進水了。因爲這完全是一種因噎廢食的,極爲愚蠢的行爲,完全不符合邏輯。只要仔細想想就知道,泰坦尼克號也是遇難了,但怎麼不全面停止客輪經營呢?還有後世那麼多的空難,那麼多的車禍,怎麼沒有全面停止飛機和車輛呢?這些災禍死的人,比飛艇失事死的人多了不知多少倍。

文德嗣認爲就算是此事沒有內幕,興登堡號也只是比較倒黴而已,畢竟“齊柏林伯爵”號飛艇安全運營了B年。而且就算是興登堡號在100米的空中失事,艇上3多人也只是死了3幾個,可要是換成飛機,能活下來10個就謝天謝地了。

這麼強大的運力,不拿來好好利用實在是太可惜了。當然文德嗣也儘量着手改善飛艇的運作環境和安全性能。比如說飛艇受氣候影響較大,他就讓人在全國各地建立氣象站,每天以電報回報各地氣象給中央氣象局,以進行天氣預測。此外,內陸特別是西北,氣候情況比沿海穩定的多,就把飛艇的主要使用放在這裡。不過這個年代的飛機遇上風暴,其表現也不會比飛艇好多少。

至於安全性,中國的設計師儘量加強了防火措施,如將氣囊材質加上石棉布,將結構支架上防火漆之類,設置自動滅火器等等。針對硬式飛艇容易被大風吹折,破壞外殼的缺點,就從前年開始淘汰了這種構型,全面轉爲半硬式飛艇和軟式飛艇。

另外就是把氫氣飛艇拿來運貨而不運人,這樣就算人品實在不好爆炸了,也就沒有太多人命顧慮了。跑客運的都是氦氣飛艇,其安全性當然就更不用說了,絕對超過飛機。因爲氦氣飛艇就算出事,只要不是氣囊損壞一半以上,它都是慢慢降下去。而飛機一旦出事,你懂的……

更有一點讓文德嗣無法放棄的優點,就是這些巨型飛艇對於國民士氣有着極大的鼓舞效果。另外對於那些新領土的人民也有極大的震懾和安撫作用,當巨型飛艇從他們頭上飛過是,那種驚人的龐大和壓迫感會讓他們感到敬畏。

總統府。

“沒有衛星真是不方便,我們的無人礦產勘測器只有6臺,它們最大高度只有-萬米,如果要監視全球根本不夠用”文德嗣說道。“我們的運載火箭計劃進行到什麼程度了?”

顧曉綠翻了翻掌上電腦,說道:“330l所箭研究所)的最新成果是把火箭打到了20公里高度,載荷20公斤

“衛星採用的低軌道都要400公里高,差得也太多了,就算作間諜衛星,也低了些……”文德嗣敲了敲桌子,說道:“讓他們繼續加油,爭取在明年能做到160公里高度,400公斤載荷,因爲按照34所(衛星研究所)的說法,以現有技術水平,要做出功能滿意的間諜衛星,400公斤是下限。”

衛星這種東西實在太有用了,所以中國的運載火箭計劃這個項目是從19ll年2月就開始了。以中國現在掌握的技術和資料,小型火箭如火箭彈等都沒什麼難度,只有成本高低的問題。最困難的就是大型運載火箭,雖然這種東西在2世紀已經不算什麼高科技了,各種資料都很齊全,但以現在的技術還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出來。

在文德嗣來的那個年代,除了在一些特殊場合,運載火箭這種性價比極低的東西已經很少使用了。在進行大氣層外運輸的時候,比較常用的除了反重力裝置之外,還有一種東西就是“質量投射器”。反重力裝置這種東西的科技樹實在太高,估計沒有了百八十年是攀不上去的。也就是說,除了運載火箭之外,就只有“質量投射器”比較現實。所謂“質量投射器”,其原理就是和電磁炮差不多,不過它發射的不是炮彈而是衛星、飛船等等東西。現在當然造不出來,不過也和火箭計劃一樣,開始搞預研了。雖然短期內搞不出來,但這個項目的研究會延伸出許多有用的副產品,比如電磁炮、超導、能量、材料等方面的東西。

作爲穿越者,除了火箭衛星之外,另外一項重要的國防黑科技——核武器,文德嗣當然更不可能忘了這項大殺器

從1909年開始,星科集團就自己出生或者通過各個馬甲公司,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尼日爾、馬拉維(尼亞薩蘭)等地大肆收購圈佔鈾礦石產地,只是佔地,沒有立即開發。到了1910年,隴海鐵路通車後,文德嗣就下令在西北的幾個沒有人煙的荒涼地方修建巨型礦石倉庫。

19ll年,中國就通過各種渠道開始囤積鈾礦石了。從這一年開始,中國從美國、俄國、南非、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每年購買大量鈾礦石,屯積在國內。這個時代的鈾礦石價格非常便宜,平均每噸只要26美元(同期鐵礦石每噸6美元)。因爲他又不要那些鈾礦工人進行提煉的工序,只要求他們挖出礦石,敲碎,簡易篩選後就裝船運到中國。在文德嗣的規劃中,製取提煉黃餅的工序應該全部在國內完成,以保證技術不會外流。另外也可以順便培養國內的提煉工藝。

正是因爲如此,所以那些鈾礦石才賣得如此便宜。那些地方政府、礦場主和工人都不知道這東西有什麼用處,平時除了某些科學家偶爾會來買上幾噸,其餘時候根本沒人要,丟地上都沒人撿的,自然便宜得很。而且文總在收購的時候,也只是要求他們敲碎之後進行一下簡單選礦就可以交貨,實在是方便得很,因此也就沒有特別提高價格。另外像是瀝青鈾礦這種較難開採的東西,價格就低不下來,他也就沒買了,留到把其他結晶鈾礦買完了以後再說。就算沒買完留給歐美國家,也可以提高他們的採購成本。

文德嗣在買礦石的同時還要求美國、俄國、澳洲、南非、加拿大等地的礦場主擴大產量,希望能達到每年各10萬噸的的採購數量。那些礦場主雖不知道這東西有什麼用,但既然有人肯出錢買,自然也樂得照辦,誰會嫌錢多?便開始四處搜尋礦源,大量擴產,於是大量鈾礦石開始源源不絕流向中國。至於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這兩個重要產地,文德嗣沒碰,因爲他已經把這兩塊地方算成自己的了。

鈾礦石的天然丰度平均是02%,那麼平均每萬噸就可以得到2噸純鈾。每年花100萬美元買個40萬噸(當然能不能實現是另一回事),累積10年就有400萬噸鈾礦,就是26萬噸的鈾了。先不說造原子彈,光拿來當發電燃料就值不少錢了。雖不能完全壟斷,但如果努力一點,把世界上大部分的鈾礦搜刮到手還是有機會的。

來自後世的文德嗣很清楚鈾礦的價值,無論美元、華元還是什麼元,所有的貨幣都會貶值,到了2世紀就連黃金都貶值了。但只要造出了原子彈和核電廠,鈾就絕對不會貶值的。到了2l世紀,這東西價格飆升,早就比黃金還貴了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個貧油國,也是個貧鈾國,本國自產的那點兒鈾礦只夠用來做一點點大殺器,連核電站都沒法多開。國際上被人卡脖子,鈾礦炒作得坑爹的貴,這是很讓人鬱悶的事情。現在不趁着大夥不瞭解這東西,因而價格便宜的時候使勁搜刮,以後就追悔莫及了。

另外,文德嗣在運作鈾礦的時候,也和其他礦產一樣,無論是開採還是收購,大都是通過國外馬甲公司進行。在這個年代可沒有後世那種慎密的物流監測手段,只要讓多個馬甲公司多倒幾次手,就是神仙也不知道這些礦石最終流向哪裡。再說這個時候也沒有那個國家回去注意鈾礦石的流向。

到了現在,文德嗣連採帶買,已經從世界各地搜刮了將近2萬噸鈾礦石,這些礦石全部存儲在西北沙漠裡的鈾礦倉庫羣裡。你問文總爲什麼要想壟斷世界上的鈾礦?呃,這當然是爲了世界人類的和平幸福着想,讓他們免於核戰陰影啊。這麼偉大、高尚的事情,也只有文總這樣節操滿滿的人才做得出來。

“給那些馬甲公司說一下,鈾礦的開採要繼續擴大,下半年下水的幾艘鈾礦專用運輸船要儘快投入使用,這也是爲了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啊……”文德嗣笑着說道。

“是,我馬上安排……”顧曉綠忍着笑把這些命令記錄下來。

這時,顧曉青敲門進來,她對文德嗣說道:“文總,德國駐華大使豪森請求與您會面……”

“豪森?他是準備於什麼?從現在的局面看,德國是大佔優勢啊……”文德嗣有些詫異。

第700章 打擊(8)第699章 打擊(7)第612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上)第415章 琉球的秋收(上)第375章 中國參戰第636章 當前的世界局面第179章 中美馬尼拉協議第629章 裝甲熊貓(下)第544章 血花,盛開在斯卡帕灣(下)第140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下)第255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下)第21章 留學計劃第488章 國內國外的人才第444章 新飛機第214章 新地圖,新忽悠第491章 “假日”中的中國海軍(下)第90章 席捲天南(中)第477章 個人電腦和遊戲機第296章 國內的情況第487章 抄底進行時第564章 埃塞俄比亞皇位繼承戰爭第105章 搶救第437章 攪屎恆久遠,一根永流傳第295章 趁火打劫第410章 燃氣輪機和高能電池第677章 不好意思,狗鏈鬆了!(下)第142章 官兵家事第98章 安排第109章 跨國婚姻第189章 中日癸丑戰爭(一)第59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下)第61章 春宮行動第174章 漁業(下)第658章 歸化人(1)第712章 嫦娥奔月第120章 蘇皖魯戰役(中)第32章 1907年除夕第488章 國內國外的人才第243章 隔岸觀火好種田第53章 救災問題第241章 炮灰(中)第238章 倒黴的約翰牛(下)第425章 文化輸出第498章 新領土第270章 威力巨大之酸素魚雷(上)第291章 打個招呼第564章 埃塞俄比亞皇位繼承戰爭第230章 熱鬧的十月第405章 閱艦式第39章 第八鎮的進攻第231章 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第617章 天罰(中)第431章 紅白歌會暫停了第459章 南美起風波第250章 西亞風雲(中)第603章 今夜,我們都是美國人第532章 “動物園禁運”事件第362章 這些都是我們自古以來的(中)第405章 跳反的日本,樂極生悲的德國第633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完)第358章 把尼二那家子撈出來(上)第603章 今夜,我們都是美國人第503章 超級烏龜殼第538章 與小鬍子的會晤第118章 清廷末日,吸金收網第29章 生物研究所第445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上)第195章 舟山海戰(二)第44章 燒烤大頭第490章 “假日”中的中國海軍(中)第479章 牛牛,你爲什麼那麼牛?!第63章 氣死老佛爺第55章 王啓年的春天第334章 美國佬的“非裔迴歸行動”第171章 《中法順化和平條約》第436章 關東大地震(上)第44章 燒烤大頭第711章 你們好好玩,我種田去(2)第223章 買飛機第422章 律法之道第209章 日本求和第189章 中日癸丑戰爭(一)第539章 戰爭,總是在不經意中到來第438章 逼出來的大西洋公約組織第188章 宣戰第278章 日落日德蘭(上)第210章 《中日上海條約》第325章 西門縣長第673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3)第193章 中日癸丑戰爭(五)第4章 寶石第537章 我到河北省來-Ⅱ第298章 倫敦陷落第50章 建黨第619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第18章 人生贏家第331章 下場前的準備第250章 西亞風雲(中)第726章 中國參戰,滅國艦隊
第700章 打擊(8)第699章 打擊(7)第612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上)第415章 琉球的秋收(上)第375章 中國參戰第636章 當前的世界局面第179章 中美馬尼拉協議第629章 裝甲熊貓(下)第544章 血花,盛開在斯卡帕灣(下)第140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下)第255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下)第21章 留學計劃第488章 國內國外的人才第444章 新飛機第214章 新地圖,新忽悠第491章 “假日”中的中國海軍(下)第90章 席捲天南(中)第477章 個人電腦和遊戲機第296章 國內的情況第487章 抄底進行時第564章 埃塞俄比亞皇位繼承戰爭第105章 搶救第437章 攪屎恆久遠,一根永流傳第295章 趁火打劫第410章 燃氣輪機和高能電池第677章 不好意思,狗鏈鬆了!(下)第142章 官兵家事第98章 安排第109章 跨國婚姻第189章 中日癸丑戰爭(一)第59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下)第61章 春宮行動第174章 漁業(下)第658章 歸化人(1)第712章 嫦娥奔月第120章 蘇皖魯戰役(中)第32章 1907年除夕第488章 國內國外的人才第243章 隔岸觀火好種田第53章 救災問題第241章 炮灰(中)第238章 倒黴的約翰牛(下)第425章 文化輸出第498章 新領土第270章 威力巨大之酸素魚雷(上)第291章 打個招呼第564章 埃塞俄比亞皇位繼承戰爭第230章 熱鬧的十月第405章 閱艦式第39章 第八鎮的進攻第231章 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第617章 天罰(中)第431章 紅白歌會暫停了第459章 南美起風波第250章 西亞風雲(中)第603章 今夜,我們都是美國人第532章 “動物園禁運”事件第362章 這些都是我們自古以來的(中)第405章 跳反的日本,樂極生悲的德國第633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完)第358章 把尼二那家子撈出來(上)第603章 今夜,我們都是美國人第503章 超級烏龜殼第538章 與小鬍子的會晤第118章 清廷末日,吸金收網第29章 生物研究所第445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上)第195章 舟山海戰(二)第44章 燒烤大頭第490章 “假日”中的中國海軍(中)第479章 牛牛,你爲什麼那麼牛?!第63章 氣死老佛爺第55章 王啓年的春天第334章 美國佬的“非裔迴歸行動”第171章 《中法順化和平條約》第436章 關東大地震(上)第44章 燒烤大頭第711章 你們好好玩,我種田去(2)第223章 買飛機第422章 律法之道第209章 日本求和第189章 中日癸丑戰爭(一)第539章 戰爭,總是在不經意中到來第438章 逼出來的大西洋公約組織第188章 宣戰第278章 日落日德蘭(上)第210章 《中日上海條約》第325章 西門縣長第673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3)第193章 中日癸丑戰爭(五)第4章 寶石第537章 我到河北省來-Ⅱ第298章 倫敦陷落第50章 建黨第619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第18章 人生贏家第331章 下場前的準備第250章 西亞風雲(中)第726章 中國參戰,滅國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