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上)

ps:還債……

……………

“很好,李總,你就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座核電站吧……”文德嗣笑着說道。

“文總,我們面前這座反應堆是第四代反應堆,不過前兩代都只是存在於圖紙上,因爲根據我們的多次模擬試驗,發現它們的安全性很低,因此沒有進行實際建造。這必須感謝計算機所的同事,他們製造的計算機和編制的各種軟件,爲我們的研究工作帶來不可估量的巨大幫助。否則我們就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人力和物力去一件件的測試。”

李天夜沒有先提自己的本行,倒是先把計算機所讚美了一番。當然他說的也是實情,計算機對於科研的幫助怎麼誇獎都不爲過。別的不用說,單單是一個計算能力,就能爆了人力多少倍啊。在擁有強大的計算優勢下,設計、測試、修改設計、再測試等的系統發展循環速度要高的多,因此中國的技術發展速度要遠比歐美快的多。更不用說,還有那些後世的資料。

不過呢,現在計算機還是屬於黑科技,是高度保密的產品,除了軍隊、政府機關和研究機構中的少數人,絕大多數人都還不能接觸這種高科技產品,因此還不能向後世那樣家家戶戶都有,所以在很多領域還是不能直接利用這個計算機上的優勢。

不過,這也並不是沒有辦法,1922年中國就把電子管計算機拿出來了,還在新聞聯播上公佈了一條“我國成功研發了電子計算機”的消息,呃,誰敢說電子管計算機不是電子計算機?此外,還讓一羣專家在學術界造勢,拿出了一批涉及計算機原理的論文。

隨後,中國政府就抽調了一批計算機,在各個省會和大城市建立起了計算中心,統一對外提供計算服務。也就是說,具備使用資格的公司、學校等企事業單位先提出申請,然後給出公式、參數,流程等。然後由計算中心安排小組加以編程計算,再把計算結果交給申請者。

當然對外宣傳的是使用了“電子管計算機”,以此名號掩人耳目。因此申請者只知道計算中心有電子管計算機,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提供服務,但是並不知道背後的真實情況,其實爲他們服務的至少已經是第四代計算機了。

其實這種用計算中心向公衆服務的做法也不是很稀奇。在原時空中的60~80年代,pc還沒出現時,需要進行計算的人都是用這種方法來申請使用大型主機的。文德嗣不過把它提前了40年而已。

因爲計算機這種東西實在太有用了,要用的地方太多了,所以目前中國的計算機雖然並不算普及,但是使用的人數也不算算少,就算沒有十萬人,八萬人總是有的,所以肯定是不可能一點兒風聲都不漏出去。

既然如此,還不如索性選擇性的公開。要知道,最好的隱藏手段並不是完全保密一點兒不露,因爲這不現實,最好的辦法是選擇性透露一些東西,然後半真半假,用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誤導對手,讓他們心甘情願的,甚至非常積極的拐到另一條路上去,這纔是王道。

沒錯,和上次的飛艇致勝論一樣,這次中國公佈的關於計算機的那些東西,也是同樣的貫徹了“往溝裡帶人”的優良傳統。那些理論完全沒有問題,都是真的,如果誰要是真的按照那些理論研究下去,也確實可以製造出電子計算機,這些計算機也確實可以用,就是成本和性能非常的感人而已。呃,誰敢說電子管計算機不是電子計算機?

而且,文德嗣還不懷好意的讓專家們推出了幾篇“電子管小型化”的論文,用充足的論據表達除了“電子管小型化”的巨大作用,描述了一個非常美好的前景,當然這些理論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其實在這個時代,電子計算機的很多理論都已經是大路貨了。如果按照原時空的歷史,在1930年,美國科學家範內瓦?布什就會造出了世界上首臺模擬式計算機(大型微分分析儀)。所謂模擬式,指的是它利用齒輪轉動的角度來模擬計算結果,與萊布尼茨乘法器的原理類似,它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計算機。1944年誕生的那個eniac是第一代數字式電子計算機,也是後世電腦的祖先。

不過由於文德嗣造成的蝴蝶效應,本位面的科技發展比原時空更快了,計算機的發展如此。前面說了,早在還沒建國那會兒,全球頭號“自幹五馬克”就賣了一批計算射擊諸元的“電動機械計算機”給德國人,後來又賣了一批軍艦用的“電動機械計算機”。後來中國有“新型計算機”的事情也被美國人知道了,他們也買了一批迴去。

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從中受到了什麼啓發,反正在1922年美國人就把模擬式計算機搞出來了,比原時空提前了八年。而德國人也在進行類似的研究,成品也即將問世。

但是這次的發明者卻不是歷史上的那位布什同學,而是幾個名不見經傳的工程師。那位被稱爲“計算機之父”的布什同學已經成了“豬隊友計劃”的“犧牲品”,被某位好基友引到另一條路上去了,成了他本家的同行。目前他已經是美國小有名氣的石油商人,新興的百萬富豪,靠着在安哥拉找到的油田,賺得盆滿鉢滿,數錢數得手抽筋,比原時空的他有錢多了,身家起碼多了幾十倍。

美國人這次卻是白費力氣了,他們的模擬式計算機剛剛出來不到一個月,中國就公佈了發明了電子計算機的消息,這讓美國人萬分鬱悶之餘,又感到豁然開朗,喲,原來計算機還可以這麼玩啊!我怎麼沒想到。

當然他們不知道的是,文德嗣選擇這個時間點放出這條消息,也是有考慮的。因爲“往溝裡帶人”也是個技術活,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了變數太多,說不定人家就拐回正確道路上了。太晚了也不行,人家基礎太好的話,就不會被忽悠住了。而模擬式計算機正好是數字式計算機的前置科技,這個時間點剛剛好。

消息傳出後,不但學術界大譁,各大列強政府也眼紅了,只要智商正常的政府,都能看出計算機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別的不說,單單是一個政府的統計和預算工作就能省多少時間和人力啊。他們紛紛上門求購,卻都被拒絕了。

想買電子管計算機的實物?不好意思,這是我國的高級機密,最高科技成果,絕對是不賣的!好吧,真實原因是,中國一共就只造了四臺電子管計算機,都是用來展示和顯擺用的,漢京、武漢、上海和內江各一臺。至於計算中心裡面的那些電子管計算機,咳咳,都是隻有殼子的樣子貨而已。

不過對於各個列強來說,中國不賣也沒什麼,這種事情換了他們也同樣如此。不過中國人都搞得出來的東西,難道我冷豔高貴的大x國知道了原理還研究不出來嗎?不就是電子計算機嗎,相關理論在19世紀就有了,有啥了不起?

現在各國專家們都以飽滿的激情,一頭扎進了這兩個大坑裡,至於他們什麼時候能爬出來,就不好說了,因爲這些東西可不像“飛艇致勝論”那樣容易被揭破。反正原時空的蘇聯,就是在“電子管小型化”這個大坑裡蹲了幾十年也沒爬出來。

至於那些使用者漏出去的情報會不會讓列強們產生懷疑,這也完全不用擔心。首先國內的這些計算機平時都是鎖住了機箱,有專人負責維修保養,還有監控攝像頭和警衛。使用者們別說看不到裡面的結構和零部件,就算看到了,大多數人也搞不清楚裡面是些什麼東西,隔行如隔山啊。

再說,他們就算把零件的外形泄露了,外國也不可能明白這是啥東西,他們現在掌握的電子知識是不可能知道什麼叫大規模集成電路的,也沒有這個概念。

至於顯示屏、鍵盤、鼠標、打印機等等外設,以及軟件等等東西,那是更加不用擔心了。中國用來展示的那幾臺電子管計算機就全都是帶了外設的,雖然按照中國提供的那些理論,要開發出適合電子管計算機使用的這些外設也不是不可以,但這個要實現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光是那些信號轉換裝置就夠他們抓瞎了。

簡單點說就是按照中國給他們挖的坑,如果要做出這些外設的話,大概就需要和計算機主機差不多大的信號轉換裝置,計算機的體積會比歷史上的那臺eniac還要大一半。更不用說那些應用軟件了,就算他們真的搞出來了,只要一想到“在電子管計算機編應用軟件”,這畫面就美得不敢看了。

至於他們會不會幡然醒悟,這種問題文總從不不會考慮,反正這種事情是坑死一個算一個。

……………

在狠狠誇獎了計算機領域的同事之後,李天夜開始像文德嗣介紹起眼前的新型核電站。

“文總,我們真正投入實際驗證的是第三代反應堆,準確的說是,壓水式反應堆,第一個反應堆在1917年10月啓動,一直安全運行到現在,中間沒有出過任何一起事故,證明了第三代反應堆是非常安全的。如果不是有更好的第四代反應堆,其實第三代反應堆也完全可以投入商業化運營。”

“嗯,這是當然的。但是我們中國要做就做最好的,現在我們不缺燃料,也不缺能源,那麼就有足夠時間去完善他。裂變式核電站與傳統式電站有根本性的不同,所以要慎重再慎重,安全性越高越好。”文德嗣點點頭,說道。

“文總說得對。第三代反應堆雖然也可以投入商業化運營,但它還是有很多的缺點,其中最大的一點,就是您曾經提到過的,乏燃料處理問題。”李天夜的雙眼包含着崇敬。

作爲一個嚴謹的科學家,他以前雖然也覺得文德嗣是一位非常卓越的領袖,但也僅此而已,他是絕對不相信那幾個新教派和民間流傳的那些關於文總的“神話傳說”,但是自從進入了黑科技研究部門之後,他的三觀被顛覆了。

當他進入黑科技研究部門之後,就可以經常和文總近距離接觸了,這和以前只能在廣播、電視上的接觸完全不同。作爲一個大國領袖,文總居然會經常抽時間到這些黑科技研究部門視察和指導,期間也會和他們這些科研人員進行交流,座談會、交流會什麼的經常都在開。

然後李天夜同學就很驚訝的發現,原來那些歡迎詞上寫的那個“指導工作”,還真不是場面話。文總在科技領域有着驚人的造詣,有很多他們研究中遇到的問題,文總都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其中關鍵,有些還能給出詳細的解決方案,最起碼也能給他們指出方向,讓他們不至於走彎路。而且還能提出很多他們事先想不到的東西,就比如這個“乏燃料處理問題”,就是文總在一次核工業口的座談會上提出的,而在之前他們壓根兒就沒想過。

最讓李天夜吃驚的是,文總可不是僅僅精通核工業,到了他這個位置,能接觸到的機密信息比民間多得多。然後他就發現,被文總“指導工作”的項目多得數不勝數,涵蓋了包括生物、農業、機械、電子、化工等等各個領域,還全是那些高精尖的黑科技。

天啊,世界上怎麼會有這樣的天才呢?難道真的有五百年一出的聖人嗎?這個世界上果然是有那種讓人懷疑自己存在價值的妖孽。

想到這裡,他連忙想到自己還有給老大介紹工作,頓了頓就說道:“第三代反應堆是熱中子堆,或稱慢中子堆,主要利用鈾-235作爲裂變燃料,而鈾-235在天然鈾當中只佔的0。7%左右。對熱中子堆來說,燒一次只能燒掉核燃料的0。45%左右,剩下的99%都是燒不掉的乏燃料,其中主要是鈾-238。這不但是極大浪費,而且乏燃料具有很強的放射性和毒性,處理起來非常麻煩。”

第502章 “秘銀”做的飛機第180章 文總的動物園第495章 小鬍子上臺了!第437章 攪屎恆久遠,一根永流傳第133章 戰火再開第284章 神奇的意大利(上)第537章 我到河北省來-Ⅱ第374章 改變歷史進程的弄月號事件第709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大西洋第342章 爪哇海之戰(一)第496章 小鬍子的崛起第329章 俄國政變第133章 戰火再開第38章 風雲漸起第441章 40節的戰列艦你怕不怕?第409章 魔改愛莉第481章 小鬍子大臣的決斷第182章 巴爾幹戰爭第528章 人革聯衆生相(中)第584章 海軍間諜案(中)第240章 炮灰(上)第32章 1907年除夕第176章 我是自幹五馬克(中)第548章 不列顛的反擊第514章 蘇聯的總旗艦(上)第505章 星辰大海的第一步第547章 生意大好(下)第424章 看電影第242章 炮灰(下)第584章 海軍間諜案(中)第230章 熱鬧的十月第569章 猛禽之戰(下)第168章 外交扯皮第140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下)第675章 不好意思,狗鏈鬆了!(上)第391章 大西洋上的獵人第674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4)第121章 蘇皖魯戰役(下)第401章 非洲的大坑第291章 打個招呼第108章 魏總工的生意第437章 關東大地震(下)第424章 看電影第449章 革命前夜第636章 當前的世界局面第33章 紅旗漫卷華鎣山第301章 進擊的聯合艦隊第456章 四五計劃第37章 威鋼第119章 蘇皖魯戰役(上)第371章 紅色哥薩克的覆滅(中)第275章 本土艦隊的日落第329章 俄國政變第222章 不一樣的一戰第179章 中美馬尼拉協議第480章 當前的南美第98章 安排第509章 即將失效的華盛頓條約第30章 共同社第42章 第八鎮的慘敗(下)第120章 蘇皖魯戰役(中)第465章 和平爲什麼這麼難?第182章 巴爾幹戰爭第652章 治安戰(2)第270章 威力巨大之酸素魚雷(上)第72章 空軍發軔(上)第659章 歸化人(2)第381章 地中海風雲(三)第716章 根本停不下來(3)第123章 蘇皖魯戰役(五)第362章 趁火打劫爲快樂之本第169章 法國遠東艦隊覆滅(上)第114章 啊,海軍!(上)第464章 南美洲大混戰第323章 望向南洋的目光第507章 大德意志帝國第375章 中國參戰第141章 西北和外蒙第311章 新型軍艦第23章 擴充第389章 鹽政和鹽業第120章 蘇皖魯戰役(中)第704章 次大陸的未來格局第343章 爪哇海之戰(五)第363章 這些都是我們自古以來的(下)第137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第508章 環球訪問第585章 海軍間諜案(下)第106章 引刀成一快第555章 美日對峙(中)第437章 攪屎恆久遠,一根永流傳第63章 氣死老佛爺第232章 北京的一天第60章 革命雷管陳夔龍第701章 打擊(9)第627章 裝甲熊貓(上)第7章 大采購第99章 下馬威第672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2)
第502章 “秘銀”做的飛機第180章 文總的動物園第495章 小鬍子上臺了!第437章 攪屎恆久遠,一根永流傳第133章 戰火再開第284章 神奇的意大利(上)第537章 我到河北省來-Ⅱ第374章 改變歷史進程的弄月號事件第709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大西洋第342章 爪哇海之戰(一)第496章 小鬍子的崛起第329章 俄國政變第133章 戰火再開第38章 風雲漸起第441章 40節的戰列艦你怕不怕?第409章 魔改愛莉第481章 小鬍子大臣的決斷第182章 巴爾幹戰爭第528章 人革聯衆生相(中)第584章 海軍間諜案(中)第240章 炮灰(上)第32章 1907年除夕第176章 我是自幹五馬克(中)第548章 不列顛的反擊第514章 蘇聯的總旗艦(上)第505章 星辰大海的第一步第547章 生意大好(下)第424章 看電影第242章 炮灰(下)第584章 海軍間諜案(中)第230章 熱鬧的十月第569章 猛禽之戰(下)第168章 外交扯皮第140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下)第675章 不好意思,狗鏈鬆了!(上)第391章 大西洋上的獵人第674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4)第121章 蘇皖魯戰役(下)第401章 非洲的大坑第291章 打個招呼第108章 魏總工的生意第437章 關東大地震(下)第424章 看電影第449章 革命前夜第636章 當前的世界局面第33章 紅旗漫卷華鎣山第301章 進擊的聯合艦隊第456章 四五計劃第37章 威鋼第119章 蘇皖魯戰役(上)第371章 紅色哥薩克的覆滅(中)第275章 本土艦隊的日落第329章 俄國政變第222章 不一樣的一戰第179章 中美馬尼拉協議第480章 當前的南美第98章 安排第509章 即將失效的華盛頓條約第30章 共同社第42章 第八鎮的慘敗(下)第120章 蘇皖魯戰役(中)第465章 和平爲什麼這麼難?第182章 巴爾幹戰爭第652章 治安戰(2)第270章 威力巨大之酸素魚雷(上)第72章 空軍發軔(上)第659章 歸化人(2)第381章 地中海風雲(三)第716章 根本停不下來(3)第123章 蘇皖魯戰役(五)第362章 趁火打劫爲快樂之本第169章 法國遠東艦隊覆滅(上)第114章 啊,海軍!(上)第464章 南美洲大混戰第323章 望向南洋的目光第507章 大德意志帝國第375章 中國參戰第141章 西北和外蒙第311章 新型軍艦第23章 擴充第389章 鹽政和鹽業第120章 蘇皖魯戰役(中)第704章 次大陸的未來格局第343章 爪哇海之戰(五)第363章 這些都是我們自古以來的(下)第137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第508章 環球訪問第585章 海軍間諜案(下)第106章 引刀成一快第555章 美日對峙(中)第437章 攪屎恆久遠,一根永流傳第63章 氣死老佛爺第232章 北京的一天第60章 革命雷管陳夔龍第701章 打擊(9)第627章 裝甲熊貓(上)第7章 大采購第99章 下馬威第672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