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大道浩然,鬼泣神驚。(七)

一瞬間的極至,東文鼎的周身再無威壓放出,便如正常人一般。

“這纔是正道極至,自然大法。”東文鼎的面色忽然空明起來,雖然人依舊站在那裡,但任誰見了,都會覺得她這天地融爲一體,再難有分。也便在這時朝遠處一角望去,微微點了點頭,隨即盤膝坐下,再無聲息。

“果然,我這份修爲,怎瞞的過東前輩。”東文鼎方纔放眼之處,一道人影閃出,卻是德皇的唯一弟子,明非先生。

明非先生於唐逸在劍竹島外一別,隨即遠離中原,以至恩師身死,亦是不知。不過早些時日,終是有人尋到自己,將這江湖變化盡述,明非先生並不知這人是誰,又是如何尋到的自己,如今這隱世之處,乃是自己幼年的家鄉,江湖之中,又有誰能知曉?除非是師父,實則師父當年也不過是路過而已。但是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恩師死了!

便算明非先生與德皇對正道的看法不同,可恩師便是恩師,明非先生乃是忠孝之人,恩師因爲與那胡人一戰而死,明非先生若是不知道還則罷了,一等知道,立刻便要起身,直殺到西域天山!

不過明非先生終究沒去,因爲那來人還交與自己一個小小錦囊,裡面還記述了另外一件秘辛,卻原來自己的師父出身武當!

明非先生雖然是德皇唯一的弟子,可這數十年來,從不知自己的師門來歷,年少之時問過,師父都是笑着迴避,等到明非先生年長之後,卻也知曉自家師父定有苦衷,也自然不會再問。

如此匆匆歲月過去,師父死了,師門真相卻也同時顯現出來。出身武當,既是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就連魂級高手,十有八九都是出自名門,更不說化形級的高手。通天高手再如何也自自幼一步一步修煉而來,若非這等名門中的名門,又有哪裡能培養的出?

至於爲何師父從來不提武當師承,武當也好似不知道有如此一個門人,這便不是明非先生所知的了。

等明非先生再入江湖,嵩山決戰的消息傳來,明非先生立刻醒悟,自己師父在臨終之際,將師門出身告訴自己,言下之意爲何。

“嵩山決戰,武當重創,以至中原武林,風雨飄搖之際,武當毫無自保之力,師父這是暗示於我,要我前去保護武當啊。”雖然師徒二人分歧不小,可明非先生對於恩師的敬重,卻是毫無疑問。

至於德皇爲什麼在嵩山決戰之前便似知了結果,明非先生倒不覺得意外,這等規模的決戰,越是強大的門派,反越危險,更不說武當還是西盟的副盟主。

當然,信上並沒有明令明非先生前去武當,不過明非先生知道,那是師父尊重自己,可正因此,明非先生的心頭更覺酸楚。是啊,一直以爲,都是令江湖爲自己意志而動的德皇,卻並沒有強求自己這個徒弟與他的觀念一至,自己當年憤而離開,師父也未說什麼,更不追究,等到如今,有心迴護武當,卻依舊沒有強令。

“師父壽誕,我未能在膝前,師父身殞,我未能盡弟子之孝,師父這臨終所託,我若再不能做的完滿,還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

明非先生接到這信後,只用了三天,便趕到了武當,只不過他沒有露面,師父並沒有與自己提及是否公開這個秘密,明非先生只是隱於暗處相護。如今武當廣天,精銳又失,房舍空蕩,更沒有高手坐鎮,又有誰能發現的了明非先生?所以全派上下,無一人知道,自己身後竟然還有個化形級的高手在暗裡相護,以至四十九院上上之後,心下悽惶。

因爲明非先生來的早,早早便上了武當,所以江湖上盛傳四十九院,他卻是一無所知,直到四十九院硯齋率人強上武當相逼,他才察覺到,原來中原武林的外侮,竟來的如此之快!

對於四十九院的這些精銳高手,明非先生自忖除了領頭的四十九院硯齋自己並無勝算外,其他人並不算什麼,不過畢竟敵人衆多,自己一人怕是難敵。當然,明非先生卻並沒有一絲的怯意,中原之內的邪惡之事,他尚且看不過眼,更不說如四十九院這般的外侮。

可也就在明非先生即將現身之際,東文鼎來了。

東文鼎遠在武當山下,便能氣機感應,將四十九院硯齋牽扯的轉過身來,明非先生又怎會全無所覺?先是一驚,暗凜來人的聲威,隨後卻又是鬆了口氣,因爲明非先生對這氣機頗是熟悉,畢竟劍竹島上,他可是住了三十年還多。

當然,對於東文鼎竟然強橫至此,明非先生的心下也是震撼,那威壓就似水漫金山一般的自下洶涌而上,將這個山峰俱都遮掩了住,這要如何的修爲纔可做到?最少,明非先生知道師父生前還沒有這份修爲。

隨後東文鼎現身武當之上,舉手投足之間,一個化形級的高手,五個魂級高手,另外六十餘不下劍罡級的精銳,竟然轉瞬便就敗了,這等強橫,若非自己親眼見到,實在難以相信。

不過四十九院敗的徹底,這終究是好事,就算明非先生有些不明白東文鼎爲什麼要留他們一條生路,不過就算四十九院今日逃過一劫,等閒怕也再不敢踏足中原了。

既然東文鼎這前輩出了手,自己也無需再做什麼,此刻現身,怕反還有與人爭功的嫌疑。更何況東文鼎這一出說,不幾日,必然傳遍江湖,有這等我誒里名在,將算東文鼎轉身離開武當,也定不會有人敢來冒險,武當憑此便可安享太平。

如此,明非先生便有意轉身而去,武當無礙,自己便可騰出手來,遠赴大漠天山,去尋那武帝,殺他爲師報仇!至於自己如今能否殺的了武帝,卻並不在明非先生的考慮之內,爲人弟子,殺師之仇,不共戴天!

可也就在這時,他聽到了東文鼎的來意!

“那便是師父的神劍!那木匣裡所盛,便是師父的遺骸!”明非先生看着東文叮將師父的遺物遺骸埋葬下去,心下大呼!只不過東文鼎眼下的威壓,比之方纔出手時,還要強上許多,明非先生雖然不明人道合一的究竟,可念起東文鼎所言,顯然,這位與自己師父並稱於世的飄渺天宮主人,也要走到生命的盡頭。

一來如今威壓過盛,自己怕也難近到身前,二來明非先生敬重東文鼎,這位看似與師父十分不合,六十年裡,從爲有過笑容的飄渺天宮之主,如今竟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攜師父的遺骸來到武當!自己纔不過剛剛知道師門來歷,顯然,東文鼎也必是得了師父的託付。

能爲師父做到如此地步,明非先生又怎能不敬?一時也只有等在一旁。

未讓明非先生等上太久,那本就越來越是強大的威壓猛然向四面八方一放,其威勢之強,就連明非先生都有些站立不住,只有拼命催動真氣相抗!不過這無匹的威壓也僅僅只是一瞬,隨即便猛然朝內一縮,自東文鼎山改善之後,便無所不在的威壓,終於消散了個乾淨。

身上一鬆,明非先生忙是將奔騰的真氣壓下,隨即擡頭望去,卻發現自己在這一刻竟然有些看不清楚那位飄渺天宮之主。人與天地無分,空明自然,這一刻,一股玄妙的感覺涌上明非先生的心頭。

也便在這時,東文鼎的言語隨風傳來:“這纔是正道極至,自然大法。”

那聲音,可卻無以明狀的在自己的心底響起。明非先生登時一震!武功到了他這般的地步,百丈之內,要令聽者耳旁響起自己的聲音,不徐不急,這並不難做到,可明明東文化鼎只是隨口一嘆,明非先生卻是用心底聽了到,這可就不只是功力深淺的緣故了。

更何況東文鼎言罷,朝自己這片一瞥,分明是有意說與自己來聽。

“也是,東前輩的修爲如此之高,他來武當,又怎會察覺不到我的存在?只不過就如我熟悉東前輩的威壓一般,氣機感應之下,東前輩怕也察覺出了我的身份,這纔沒有點破。以東前輩的修爲,趕走四十九院,也無須我來插手。”

可既然東文鼎早知道自己來了,但直到此刻才做示意,明非先生的心念電閃,登時明白過來,這可是在點撥自己!

“多謝前輩指點!”

大道正法乃是自己師父所學,不過自己卻是沒有習得,誰知今日,竟受飄渺天宮之主的指點?

東文鼎聞聽明非先生的感激,也不多加理會,這一刻他人道合一,點撥故友唯一的徒弟,是他最後一縷俗念,隨即便就這麼肆意的朝地上一倒,再無聲息。

明非先生等了足有半個時辰,感覺不出東文鼎的一絲生機,這才謹慎的靠將上去,去見這一代絕世高手早故。

明非先生知道飄渺天宮必然會有安排,這是方纔東文鼎親口是所說,所以他也不去妄動屍身,便就愛一旁,恭敬的跪下,朝他行過大禮,以謝這位高手千里葬友,援手師門,以及點撥自己之恩德。

等再起身,明非先生來到方纔埋下自己師父遺骨之處,又再跪下叩首,一時無言,只是淚如泉涌。

第406章 雲臺靈骨寄神兵。(五)第502章 秋色橫空太平年,紅羅襖,西子妝慢。(三)第119章 歷數青城舊事,三載歲蹉跎。(四)第187章 鵬翅展萬里,直上扶搖。(一)第015章 檐矮人高需低首,且忍讓。(三)第299章 終與舊人再聚,僅識半面。(四)第009章 蒼顏笑對身生暖,恩不忘。(二)第092章 低眉細聞,滿把溫香軟,嚶口稱恩。(三)第458章 真值得?且思錯對。(四)第248章 重臨唐門外。第254章 盡獻才與智,爲裙釵。第388章 舉火燒個透天煞。(七)第373章 除塵待我執帚把。(六)第370章 除塵待我執帚把。(三)第344章 挽弓向月滿鋒華。(二)第010章 總有小人推君子,只道口蜜肚中髒。(一)第256章 談笑巧安排。(一)第340章 來去縱橫劍揮灑。(二)第135章 橫劍瀝血,五年恥,龍躋飛騰。(二)第291章 忽聞錦衣飛至,疑竇叢生。(一)第168章 野寺孤僧啓疑竇。第442章 驚變兩載間。(三)第192章 往事徐道。(一)第215章 輕舟霧中偶遇,明辨非常。(三)第146章 實情訴,枝節橫。第445章 又聞巨擎故去,任重吾輩。(三)第386章 舉火燒個透天煞。(五)第341章 挽弓向月滿鋒華。(一)第241章 權財非吾願,唯盼能傳百年芳。(五)第001章 秋風漸過平涼城,雛鷹初現蹤。第263章 心思各懷。(一)第327章 外侮伺、善惡分。(四)第127章 白衣素顏,遠似仙子近妖魔。(二)第101章 談笑自若,垂北斗,智比海深。(三)第327章 外侮伺、善惡分。(四)第302章 終與舊人再聚,僅識半面。(七)第054章 暗月疏影,低聲輕喚,才覺處處性情。第459章 真值得?且思錯對。(五)第049章 聞世間高手,俏語同君輕談。(二)第365章 臥榻。(一)第103章 自悟上下指輪。第088章 忙中玉掌緊握,震骨傳聲。(二)第194章 往事徐道。(三)第127章 白衣素顏,遠似仙子近妖魔。(二)第414章 身後一諾,人謹守、東言九鼎。(三)第097章 靜蟄藏,被欺不憤。(一)第043章 絞起腥血蓬蓬,遍天灑。第012章 總有小人推君子,只道口蜜肚中髒。(三)第187章 鵬翅展萬里,直上扶搖。(一)第098章 靜蟄藏,被欺不憤。(二)第112章 舟頭晨問計,點指爍千波。(一)第264章 心思各懷。(二)第369章 除塵待我執帚把。(二)第037章 赤目奮起衝冠怒。(二)第498章 齊力誅惡除患,雲心鶴眼。(一)第211章 千里賀安康。第046章 察神觀色覺危難。(一)第357章 雲霧斂盡映赤霞。(九)第287章 目眥裂,猛頓首,恩情重念。(二)第141章 不敢忘,被擒之辱,今朝還奉。(六)第320章 渣滓難免。第182章 指狼食湯,乃敢與虎弈謀。(二)第172章 安坐垂釣鉤。(四)第397章 養劍二十載,藉此驅前庭。(二)第254章 盡獻才與智,爲裙釵。第098章 靜蟄藏,被欺不憤。(二)第113章 舟頭晨問計,點指爍千波。(二)第285章 罡氣沖霄塵成山,竟然威勢無邊。(二)第388章 舉火燒個透天煞。(七)第217章 護中原、本我所望。(一)第292章 忽聞錦衣飛至,疑竇叢生。(二)第339章 來去縱橫劍揮灑。(一)第047章 察神觀色覺危難。(二)第331章 銘記此恨。(四)第156章 風雲似起潮洶涌。(二)第001章 秋風漸過平涼城,雛鷹初現蹤。第348章 少頃。(二)第213章 輕舟霧中偶遇,明辨非常。(一)第115章 舟頭晨問計,點指爍千波。(四)第307章 須臾過、妖孽重來,道秘辛、溯源根本。(一)第010章 總有小人推君子,只道口蜜肚中髒。(一)第254章 盡獻才與智,爲裙釵。第415章 身後一諾,人謹守、東言九鼎。(四)第231章 兩頭狼。(一)第290章 目眥裂,猛頓首,恩情重念。(五)第123章 臺前偶相遇,狂言不藏拙。(二)第197章 一縷芳魂渺。(三)第279章 設身卜劍。(二)第159章 萬馬揚塵。(一)第056章 夫妻比翼雙飛鳥。(一)第122章 臺前偶相遇,狂言不藏拙。(一)第116章 歷數青城舊事,三載歲蹉跎。(一)第077章 閉目暗歎路險,環陣固穴失聰。(六)第007章 健康的不得了!第344章 挽弓向月滿鋒華。(二)第424章 大道浩然,鬼泣神驚。(九)第164章 相依雪山東。(一)第027章 人行千里望歸途。第452章 又聞巨擎故去,任重吾輩。(十)第243章 蝗雨似蓮開。
第406章 雲臺靈骨寄神兵。(五)第502章 秋色橫空太平年,紅羅襖,西子妝慢。(三)第119章 歷數青城舊事,三載歲蹉跎。(四)第187章 鵬翅展萬里,直上扶搖。(一)第015章 檐矮人高需低首,且忍讓。(三)第299章 終與舊人再聚,僅識半面。(四)第009章 蒼顏笑對身生暖,恩不忘。(二)第092章 低眉細聞,滿把溫香軟,嚶口稱恩。(三)第458章 真值得?且思錯對。(四)第248章 重臨唐門外。第254章 盡獻才與智,爲裙釵。第388章 舉火燒個透天煞。(七)第373章 除塵待我執帚把。(六)第370章 除塵待我執帚把。(三)第344章 挽弓向月滿鋒華。(二)第010章 總有小人推君子,只道口蜜肚中髒。(一)第256章 談笑巧安排。(一)第340章 來去縱橫劍揮灑。(二)第135章 橫劍瀝血,五年恥,龍躋飛騰。(二)第291章 忽聞錦衣飛至,疑竇叢生。(一)第168章 野寺孤僧啓疑竇。第442章 驚變兩載間。(三)第192章 往事徐道。(一)第215章 輕舟霧中偶遇,明辨非常。(三)第146章 實情訴,枝節橫。第445章 又聞巨擎故去,任重吾輩。(三)第386章 舉火燒個透天煞。(五)第341章 挽弓向月滿鋒華。(一)第241章 權財非吾願,唯盼能傳百年芳。(五)第001章 秋風漸過平涼城,雛鷹初現蹤。第263章 心思各懷。(一)第327章 外侮伺、善惡分。(四)第127章 白衣素顏,遠似仙子近妖魔。(二)第101章 談笑自若,垂北斗,智比海深。(三)第327章 外侮伺、善惡分。(四)第302章 終與舊人再聚,僅識半面。(七)第054章 暗月疏影,低聲輕喚,才覺處處性情。第459章 真值得?且思錯對。(五)第049章 聞世間高手,俏語同君輕談。(二)第365章 臥榻。(一)第103章 自悟上下指輪。第088章 忙中玉掌緊握,震骨傳聲。(二)第194章 往事徐道。(三)第127章 白衣素顏,遠似仙子近妖魔。(二)第414章 身後一諾,人謹守、東言九鼎。(三)第097章 靜蟄藏,被欺不憤。(一)第043章 絞起腥血蓬蓬,遍天灑。第012章 總有小人推君子,只道口蜜肚中髒。(三)第187章 鵬翅展萬里,直上扶搖。(一)第098章 靜蟄藏,被欺不憤。(二)第112章 舟頭晨問計,點指爍千波。(一)第264章 心思各懷。(二)第369章 除塵待我執帚把。(二)第037章 赤目奮起衝冠怒。(二)第498章 齊力誅惡除患,雲心鶴眼。(一)第211章 千里賀安康。第046章 察神觀色覺危難。(一)第357章 雲霧斂盡映赤霞。(九)第287章 目眥裂,猛頓首,恩情重念。(二)第141章 不敢忘,被擒之辱,今朝還奉。(六)第320章 渣滓難免。第182章 指狼食湯,乃敢與虎弈謀。(二)第172章 安坐垂釣鉤。(四)第397章 養劍二十載,藉此驅前庭。(二)第254章 盡獻才與智,爲裙釵。第098章 靜蟄藏,被欺不憤。(二)第113章 舟頭晨問計,點指爍千波。(二)第285章 罡氣沖霄塵成山,竟然威勢無邊。(二)第388章 舉火燒個透天煞。(七)第217章 護中原、本我所望。(一)第292章 忽聞錦衣飛至,疑竇叢生。(二)第339章 來去縱橫劍揮灑。(一)第047章 察神觀色覺危難。(二)第331章 銘記此恨。(四)第156章 風雲似起潮洶涌。(二)第001章 秋風漸過平涼城,雛鷹初現蹤。第348章 少頃。(二)第213章 輕舟霧中偶遇,明辨非常。(一)第115章 舟頭晨問計,點指爍千波。(四)第307章 須臾過、妖孽重來,道秘辛、溯源根本。(一)第010章 總有小人推君子,只道口蜜肚中髒。(一)第254章 盡獻才與智,爲裙釵。第415章 身後一諾,人謹守、東言九鼎。(四)第231章 兩頭狼。(一)第290章 目眥裂,猛頓首,恩情重念。(五)第123章 臺前偶相遇,狂言不藏拙。(二)第197章 一縷芳魂渺。(三)第279章 設身卜劍。(二)第159章 萬馬揚塵。(一)第056章 夫妻比翼雙飛鳥。(一)第122章 臺前偶相遇,狂言不藏拙。(一)第116章 歷數青城舊事,三載歲蹉跎。(一)第077章 閉目暗歎路險,環陣固穴失聰。(六)第007章 健康的不得了!第344章 挽弓向月滿鋒華。(二)第424章 大道浩然,鬼泣神驚。(九)第164章 相依雪山東。(一)第027章 人行千里望歸途。第452章 又聞巨擎故去,任重吾輩。(十)第243章 蝗雨似蓮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