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王綰走來,林楓用毛巾擦了擦汗,隨口問道:“你來幹嘛?”
王綰臉上帶着苦笑,看了一眼扶蘇和鮮于靈,有些不好啓齒。
扶蘇是儒家的忠實擁泵。
這件事情,以後必然會被扶蘇知道,但最起碼不是現在。
至於鮮于靈,畢竟是大月氏的公主。
有些事情,還是不好讓外族人知道的。
鮮于仲文雖然說是嬴政指派的高官,但也沒有上朝。
今天朝堂上發生的事情當然瞞不住。
但還是能瞞一天是一天。
林楓見他如此作態,只能說道:“去樓上吧,小凌去上茶,小趙準備工作。”
其他人雖然沒有得到林楓的吩咐,但也全都去做自己的工作去了。
樓上雅間,王綰還有些坐立難安。
他不知道今天來找林楓討論儒家的問題是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但他現在確實是沒有別的辦法了。
林楓倒是沒有追問,而是先準備吃早飯。
雖然王綰已經在外面等了許久。
但此時其實才不過早上八點左右。
林楓還是很注重養生的。
他的生活習慣輕易不會被改變。
所以,林楓也不管一旁的王綰,自顧自的吃着早飯。
王綰看着看着,居然也感覺餓了。
他連忙走出去,讓人再上一份早飯。
鮮于靈走進來,有些爲難:“我們這邊是不提供早飯服務的。”
王綰不由得有些傻眼。
他從早上上朝開始到現在,都已經快兩個時辰了,還沒來得及吃飯。
看林楓吃得那麼香,早就餓了。
“你們給我做一份不就行了?我又不是不給你們錢。”
王綰哭笑不得。
鮮于靈倒是沒什麼意見,不過這種事情,還是要老闆決定。
林楓擺擺手:“給他弄一份吧,雙倍價錢。”
王綰更加無奈:“你這人,怎麼這麼貪啊。”
他是真有些看不懂林楓這人。
說他貪財吧,他跟嬴政合作,到現在也沒跟嬴政要過錢。
但是你要說他不貪財吧,這一份早餐還得要雙倍價錢。
真是很矛盾的一個人。
很快,給王綰做出來的早餐就送來了。
王綰看着面前的早餐,感覺有些納悶。
“這是啥?”
林楓依然吃着自己的早餐,含糊不清的說道:“八寶粥。”
他就好這一口。
而且他還專門弄出了糖,就是爲了讓這八寶粥能夠更加正宗。
除了八寶粥之外,林楓還弄出了包子。
Wшw◆TтkΛ n◆¢O
可以說,曾經自己吃過的早餐。
只要是他能做出來的,他全都弄出來了。
就是爲了不委屈自己。
好不容易穿越一次。
他總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委屈自己吧?
除了那些早餐之外。
午餐和晚餐也全都弄出來了。
原本大秦人的習慣是一日兩餐。
但林楓實在是扛不住飢餓。
非要讓所有人加一餐。
太陽出來的時候叫做早餐。
中午吃的叫做午餐。
晚上睡覺之前吃的叫做晚餐。
不過這種吃法,目前也只存在於天上白玉京之內。
哪怕是在皇宮之內。
現在也沒有這樣的吃法。
王綰心中雖然好奇,但還是跟着林楓的樣子,有樣學樣。
吃了兩口,王綰的眉頭就舒展開來。
畢竟,這種東西是真的好吃。
即使是習慣了林楓這邊美味的飯菜之後。
他還是覺得這早餐更加美味。
雖然說味道沒有那麼的鮮美。
但勝在新鮮。
吃完早餐之後。
王綰非常不雅觀的打了個嗝,忍不住臉紅。
林楓將碗筷放在一旁,問道:“你來找我,到底有啥事?”
王綰又遲疑起來。
他小心翼翼的問道:“林兄弟,你對儒家是怎麼看的?”
林楓挑了挑眉,說道:“怎麼看?當然是用眼睛看啊。”
王綰哭笑不得。
他真沒有跟林楓開玩笑的心思。
“我是說,你對儒家有什麼看法?”
林楓這一次很認真的考慮起來。
“你問我這個問題,我就忍不住要考慮一下你的成分了。”
“你算是什麼家的?儒家?法家?墨家?農家?”
林楓不太想說心裡話。
因爲這心裡話,只怕是不太好聽。
王綰遲疑了片刻,搖搖頭:“我什麼家都不算。”
他確實不算。
因爲他的立場非常堅定。
他就是堅定地保皇派。
至於那些學術,全都是用來維護皇家的權柄和工具。
身爲大臣,可以鑽研這些學術,但不能深入進去。
不然的話,那就是立場有問題了。
帝王最忌諱這些東西了。
林楓搖頭晃腦,笑着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可以隨便說了。”
他清了清嗓子。
王綰側耳傾聽。
他突然有些後悔。
生怕自己等會兒會聽到什麼驚世駭俗的言論。
這種時候,還是要有嬴政在場比較好。
省的以後這些言論傳出去,就變成了他王綰的意思。
不過林楓也不給他後悔的機會。
“儒家嘛,從根本上來說,肯定是好的。”
“諸子百家能夠傳承下去,就註定了這些學說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有問題的,都是那些傳承這些學說的人。”
“當然,也不是說這些學說就是完美的。”
“這個世界,不存在絕對完美的學說。”
“儒家也是如此。”
“儒家不但有問題,而且有非常大的問題。”
聽着林峰所說的話,王綰心中忍不住震驚。
這個傢伙,還真是敢說啊。
不過這一番話,倒是把王綰的心思提起來了。
他忍不住問道:“儒家有什麼問題?”
他當然知道儒家是有問題的。
但是讓他說儒家有什麼問題,他還真說不出來。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侷限性了。
儒家到現在誕生纔不過百年,他們受限於這個時代,能看到多少?
林楓笑了笑,說道:“儒家的侷限性,就在於他們太過於紙上談兵。”
王綰愣了一下,問道:“紙上談兵?什麼意思?”
林楓忍不住拍了拍腦袋。
雖然說紙上談兵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但這個成語出現,還是在後世的史書上。
“所謂紙上談兵,就是說的趙括,只會在紙上寫寫畫畫,沒有與之相匹配的真本事。”
一聽是趙括的事情,王綰就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