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原本是要殺了你的。”昂首站立在大殿上方的嬴政目光緊盯鮮于仲文,目光冷厲而又堅定,似乎想從鮮于仲文身上看出什麼來。
依然叩拜在大殿中央的鮮于仲文面色淡然,巋然不動,一副仿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捨生取義的慷慨赴死的神情,實際上,在想出計策的同時,鮮于仲文便早就做好了身死的準備,自己準備的一系列設計全都圓滿完成,也足可以死而瞑目了。
“你算計朕、算計大秦,於情於理,你的下場只有一死。”嬴政冰冷的話語傳到大殿上所有人的耳中。
“但是朕敬佩你捨生的魄力,欣賞你爲國鞠躬盡瘁的忠誠!”嬴政的語氣隨之一轉,繼續說道:“朕決定免你一死。”
聽到嬴政的話,在場的大臣們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皇帝陛下的決定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因爲他們也是持與嬴政一樣的觀點。
大臣們入朝爲官,既是爲了一展平生所學、爲了功名利祿,又何嘗不是爲大秦而奉獻自己的能力,鮮于仲文的此番舉動可謂是深深地打動了大臣們的心,不由而然地產生了惺惺相惜之感。
從鬼門關前走了一遭的鮮于仲文聽到嬴政的話心裡鬆了口氣,在想出這一計策之時早已報了必死的決心,如今聽到自己可以免於一死,內心有些抑制不住的激動,原本古井無波的臉上浮現出絲絲的欣喜之意。
"不過朕有一個條件。"嬴政繼續說道。
嬴政觀望着鮮于仲文的神情變化,大殿上的局勢一波三折,大臣們紛紛屏氣凝神,等待着局勢的發展。
嬴政在鮮于仲文疑惑的表情下緩緩說出了自己的條件:“朕要你在大秦入仕,爲大秦出謀劃策,你可願意?”
聽到嬴政的條件,衆位大臣和鮮于仲文皆是一愣,居然要求一國國王的親弟弟在大秦爲官,這是什麼條件?
大殿衆人中李斯最先反應過來,瞬間領會到了嬴政的真實意圖,李斯臉上的表情變得耐人尋味起來。
鮮于仲文也從驚愕中恢復清醒,略加思考也明白了嬴政此舉的用途,讚歎大秦皇帝的心思和權謀可謂登峰造極。
要求自己在大秦爲官,既是愛惜人才,想要讓自己爲大秦所用,輔助大秦治理國家、獻計獻策,同時也是以自己爲質。
大月氏奉大秦爲宗主國一事,雖然可以簽訂契約,以國書作爲證明,但終究不及有人質在大秦來得更穩妥,就算兩國關係有變,大月氏也要投鼠忌器,爲自己在大秦的安危考慮。
況且兩國共同討伐匈奴,也需有人居中聯絡,協調各方事宜,自己身爲國王的親弟弟,在大月氏的地位僅次於國王,由自己來做這樣的事再適合不過了。
此舉一石多鳥,從大局上來講,找不出任何拒絕的理由,況且如今是大月氏求着大秦出兵,自己更是毫無討價還價的餘地,一旦自己拒絕這個條件,大秦便完全有理由拒絕討伐匈奴,並且將原因全部歸咎於沒有接受大秦的條件。
鮮于仲文爲了大月氏都能以身爲餌,甘願以死爲代價換取大秦出兵,現如今不需用自己的性命爲代價就可實現謀劃,何樂而不爲呢,作爲人質終究比失去性命更能讓人接受。
"大月氏能夠明白我的良苦用心的。"鮮于仲文如此想到。
“下臣願意在大秦爲官,只是此事需奏請我王批准,況且下臣的家眷仍在我國都城,下臣懇請皇帝陛下準我率使團回國面奏我王,並將家眷遷至咸陽,免除臣的後顧之憂,望陛下恩准。”鮮于仲文言辭懇切地說道。
嬴政思忖片刻,認爲鮮于仲文所說也是人之常情和臣子的本分,點頭說道:“朕準了,鮮于愛卿速去速回,莫要讓朕等着急了。”
得到嬴政批准的鮮于仲文恭敬地行了個禮,帶着使團衆人先行告退,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返程事宜,此次出使不辱使命,終於爲大月氏尋得了強援,可以回國覆命了。
宴會的重頭戲已經結束,大臣們也紛紛告退,大月氏使團出使一事終於告一段落,折磨摧殘了衆位大臣許久的問題也都有了答案,終於可以各自回府好生歇息了。
只是大臣們也明白,清閒的生活也只是暫時的,新的戰爭已經漸漸拉開了序幕,戰爭的機器開始運轉,大秦朝堂上下又要爲一場新的戰爭、爲大秦一統六國後第一次對外戰爭開始謀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