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治理韓地(一)

“王翦見過周大人!”王翦洪亮的聲音響起,向周衝施禮道:“多日不見,周大人爲國立下大功,王翦這裡向周大人賀喜了。”

他這人軍事才幹傑出,爲人正直無私,用周衝的話來說是一個值得爲友的人,乍見他很是高興,道:“謝王將軍。爲國立功,周衝所願,無奈周衝才疏學淺,哪及王將軍大功。”

沈青抱拳施禮道:“周大人可好?多時不見,周大人的本領見長啊,別的不說,就說這自謙的本事,我沈青可是比不了哦。”他這人喜歡奇巧之事,周衝的奇思妙想很多,多得讓他難以想象,用他的眼光來看件件都是匪夷所思,把周衝引爲知己,言談之中滿是玩笑。

周衝一邊回禮,一邊指着沈青,道:“好你個沈大人,大老遠從咸陽跑來,就拍我馬屁。”

沈青妙言趣解道:“周大人有所不知,我沈青是想拍你馬屁,可你不是馬呀!”

一齊大笑,內史騰上前向王翦施禮,道:“內史騰見過王將軍。多時不見,王將軍的身板比起以前可是大爲硬朗,這可羨煞內史騰了。王將軍,可否把你的養身秘訣教教內史騰?”

王翦回禮道:“將軍言重了。我又不是神仙方士,哪有養身秘訣,王翦是個喜動不喜靜的人,沒事就多動動。”拍拍大腿,道:“就這樣了!”

“王將軍,你可是秘技自珍了!”內史騰笑言,道:“都說王將軍無私,我看吶,有點懸。”

周衝湊趣,道:“人家那是秘技,當然是要自珍了嘛!”

王翦在周衝肩頭輕拍一下,道:“好你個周大人!”

周衝笑道:“王將軍,沈大人,裡面請。”四人相偕進了屋。

才一坐定,王翦直入正題,道:“周大人,王翦奉王上之命前來新鄭,聽候周大人調遣,周大人但有吩咐,王翦無不盡力。”

王翦是秦王手下最有才幹的將領,對周衝來說他對王翦這個人很是欽佩,要是王翦成爲自己的上司,周衝肯定是非常高興,沒想到自己居然成了王翦的上司,周衝乍聽此言,頭腦裡面亂哄哄的,道:“王將軍言重了,調遣不敢,周衝若有不到之處,還請王將軍多加指點。”

周衝很清楚秦王派王翦前來新鄭的用意,那是爲攻趙做準備。不要以爲秦強而趙弱,就認爲趙國不堪一擊,那樣認爲是大錯而特錯了。雖然趙國不及秦國強大,但是趙國的實力依然不容小視,正是因爲趙國整整阻擋了秦國東進數十年。

長平之戰後,秦昭襄王想滅了趙國,出動五十萬軍隊攻打邯鄲,歷時兩年,結果是大敗而歸,這一仗昭襄王引爲平生之憾。

可以這樣說:楚國是秦國統一道路上最大的障礙,那麼趙國是秦國統一路上僅次於楚國的障礙。雖然趙國有數十年的敗仗,但是秦國要滅掉趙國,一定要出盡全力。正是因爲秦國的實力還沒有強大到與天下諸侯爲敵的程度,秦國的歷代國君以破合縱爲第一重任,張儀的連橫、範睢的遠交近攻之策、李斯提出的各個擊破,都是針對於此。

正是基於這點考慮,周衝才建議秦王結楚,沒想到給周衝推動,竟然變成亂楚,楚國無憂了,那麼秦王統一道路上最大的攔路石就是趙國了。

趙國雖是屢敗於秦,卻始終屹立不倒,阻擋秦國的東進,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讓趙國變得強大的趙武靈王,此人雄材大略,生性剛毅,明於決斷。他認識到趙國積弱的現實,奮發圖強,下令全國百姓都要穿胡人的衣服,象胡人一樣騎馬射箭,這就是在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胡服騎射”。

這一國策不僅令趙國拓地千里,更重要的是把尚武的種子留下來了,趙國的百姓善長騎射,是以趙國能在長平大戰中一舉投放四十萬最精銳的軍隊,而在長平大戰後還能存在的重要原因。

單從單兵素質上來說,趙軍的兵士絕對不比秦國差,差就差在趙王無能,這纔是趙國節節敗退的原因所在。

王翦忙遜道:“周大人言重了。王翦臨出咸陽之時,王上一再吩咐王翦,要服從周大人的調度。王上還說周大人是一個識大局的人,末將只要協助周大人就行了。”

秦王之所以派王翦前來新鄭,說到底秦王知道周衝是一個善於謀劃,說到謀略,周衝不比別人差,可是要說到用兵方面,周衝就差遠了。這原因非常簡單,周衝沒有軍事生涯,更沒有指揮大軍作戰的經驗,要他爲攻趙做好軍事準備自然是有點不太放心。那麼,爲他安排一位得力的軍事助手,問題就好辦多了,這個助手自然是非最有軍事才幹的王翦莫屬了。

這一手,既有防範周衝犯錯的作用,同時也是對周衝的莫大信任,周衝很是感動,道:“王上如此信任周衝,周衝敢不盡力!”

王翦接着道:“周大人,王上要末將轉告周大人,周大人所奏之事全部可行,周大人放手去做。”

周衝打算把韓地做成一個樣板,爲未來改制打下基礎,奏章中不少東西是依據現代的經驗,結合當時條件提出來的,說得好聽點是新鮮新奇,說得難聽點就是標新立異了,能不能得到秦王的贊同真的很難說。周衝相信以秦王的精明,應該會贊同,即使秦王腰斬了他的建議,周衝做好趕回咸陽說服秦王的準備。

秦王能夠恩准其中一條兩條,都是很了不起的事,秦王卻全部同意了,無論怎樣讚譽都不爲過,周衝在心裡大呼快哉,很是興奮地道:“太好了!”

王翦很是理解周衝的心情,道:“周大人,王上還說了,連弩之事就拜託周大人了。”

沈青接下去,道:“這也是沈青帶領能工巧匠前來新鄭的原因,王上說了所有的能工巧匠聽憑周大人調度,連弩是越多越好了。”

王翦問道:“欲破趙,必先破趙之騎兵,王翦斗膽問一句:周大人,製做連弩可是爲了對付趙國的騎兵?

第32章 滅楚之戰(三)第28章 故人歸來(二)第3章 一點小發明(上)第10章 帝王之師(一)第23章 一網打盡(中)第6章 治理韓地(五)第13章 周衝論兵(四)第27章 伐楚之議(五)第11章 初識秦王(五)第1章 韓非出使(一)第12章 如此收穫(中)第8章 初識名臣(下)第8章 疲趙之計(三)第19章 大破李牧(八)第16章 伐趙(一)第2章 絕處逢生(下)第15章 大戰前夕(下)第32章 滅楚之戰(七)第4章 尋訪張良(三)第12章 胯下將軍(二)第1章 周衝議政(三)第8章 疲趙之計(五)第19章 大破李牧(八)第32章 滅楚之戰(二)第7章 不戰而獲(一)第30章 一箭雙鵰(六)第24章 滅三國(六)第12章 胯下將軍(七)第3章 名儒來訪(上)第10章 破擊匈奴(六)第3章 美人芳心(三)第3章 國士無雙(三)第17章 攻佔邯鄲(十一)第6章 治理韓地(三)第1章 韓非出使(五)第9章 滿載而歸(上)第30章 一箭雙鵰(四)第32章 滅楚之戰(九)第36章 冒頓弒父(四)第17章 攻戰邯鄲(十二)第13章 沛裡英豪(一)第13章 沛裡英豪(九)第2章 歷史罪人(中)第5章 狼煙四起(三)第12章 裡中趣聞(一)第31章 英雄歸來(二)第2章 君臣歡聚(上)第2章 匈奴使者(三)第35章 張良掛帥(二)第17章 攻佔邯鄲(四)第10章 破擊匈奴(一)第12章 迷惑敵人(二)第5章 狼煙四起(五)第1章 周衝議政(二)第18章 西線決戰(四)第10章 帝王之師(九)第17章 攻佔邯鄲(九)第14章 御駕親征(上)第1章 絕代劍客(中)第16章 伐趙(十二)第2章 匈奴使者(一)第4章 尋訪張良(三)第18章 西線決戰(九)第8章 初識名臣(上)第6章 官袍加身(七)第18章 西線決戰(五)第7章 不戰而獲(四)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六)第6章 河西走廊(二)第8章 亂楚奇計(三)第12章 胯下將軍(一)第5章 新政(中)第6章 河西走廊(五)第35章 張良掛帥(三)第14章 攻韓(下)第2章 歷史罪人(中)第10章 破擊匈奴(一)第3章 活捉韓王(下)第1章 韓非出使(一)第10章 帝王之師(三)第1章 絕代劍客(下)第3章 鬧分封(三)第24章 滅三國(八)第3章 美人芳心(三)第2章 隱居(下)第5章 新政(下)第6章 治理韓地(六)第13章 周衝論兵(二)第1章 周衝議政(四)第29章 張良間楚(四)第6章 治理韓地(三)第4章 不解迷局(中)第3章 鬧分封(四)第15章 大戰前夕(下)第1章 周衝議政(七)第10章 破擊匈奴(一)第11章 伐趙之謀(一)第10章 帝王之師(七)第8章 亂楚奇計(三)第8章 亂楚奇計(七)
第32章 滅楚之戰(三)第28章 故人歸來(二)第3章 一點小發明(上)第10章 帝王之師(一)第23章 一網打盡(中)第6章 治理韓地(五)第13章 周衝論兵(四)第27章 伐楚之議(五)第11章 初識秦王(五)第1章 韓非出使(一)第12章 如此收穫(中)第8章 初識名臣(下)第8章 疲趙之計(三)第19章 大破李牧(八)第16章 伐趙(一)第2章 絕處逢生(下)第15章 大戰前夕(下)第32章 滅楚之戰(七)第4章 尋訪張良(三)第12章 胯下將軍(二)第1章 周衝議政(三)第8章 疲趙之計(五)第19章 大破李牧(八)第32章 滅楚之戰(二)第7章 不戰而獲(一)第30章 一箭雙鵰(六)第24章 滅三國(六)第12章 胯下將軍(七)第3章 名儒來訪(上)第10章 破擊匈奴(六)第3章 美人芳心(三)第3章 國士無雙(三)第17章 攻佔邯鄲(十一)第6章 治理韓地(三)第1章 韓非出使(五)第9章 滿載而歸(上)第30章 一箭雙鵰(四)第32章 滅楚之戰(九)第36章 冒頓弒父(四)第17章 攻戰邯鄲(十二)第13章 沛裡英豪(一)第13章 沛裡英豪(九)第2章 歷史罪人(中)第5章 狼煙四起(三)第12章 裡中趣聞(一)第31章 英雄歸來(二)第2章 君臣歡聚(上)第2章 匈奴使者(三)第35章 張良掛帥(二)第17章 攻佔邯鄲(四)第10章 破擊匈奴(一)第12章 迷惑敵人(二)第5章 狼煙四起(五)第1章 周衝議政(二)第18章 西線決戰(四)第10章 帝王之師(九)第17章 攻佔邯鄲(九)第14章 御駕親征(上)第1章 絕代劍客(中)第16章 伐趙(十二)第2章 匈奴使者(一)第4章 尋訪張良(三)第18章 西線決戰(九)第8章 初識名臣(上)第6章 官袍加身(七)第18章 西線決戰(五)第7章 不戰而獲(四)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六)第6章 河西走廊(二)第8章 亂楚奇計(三)第12章 胯下將軍(一)第5章 新政(中)第6章 河西走廊(五)第35章 張良掛帥(三)第14章 攻韓(下)第2章 歷史罪人(中)第10章 破擊匈奴(一)第3章 活捉韓王(下)第1章 韓非出使(一)第10章 帝王之師(三)第1章 絕代劍客(下)第3章 鬧分封(三)第24章 滅三國(八)第3章 美人芳心(三)第2章 隱居(下)第5章 新政(下)第6章 治理韓地(六)第13章 周衝論兵(二)第1章 周衝議政(四)第29章 張良間楚(四)第6章 治理韓地(三)第4章 不解迷局(中)第3章 鬧分封(四)第15章 大戰前夕(下)第1章 周衝議政(七)第10章 破擊匈奴(一)第11章 伐趙之謀(一)第10章 帝王之師(七)第8章 亂楚奇計(三)第8章 亂楚奇計(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