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收復河套(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草低見牛羊。”一曲悠揚的歌聲飄蕩在草原上,一個身背長弓,騎着駿馬的匈奴男子手揮鞭驅趕着畜羣,引吭高歌。(按:《敕勒川》教科書上說是鮮卑民歌,我個人認爲有待商榷。因爲匈奴破滅之後,鮮卑趁勢崛起,肯定承繼了匈奴的文化,民歌也是其中之一。再加上秦漢時代對匈奴記載少,而到後來對鮮卑的記載多些,是以這首民歌就以鮮卑民歌的名義流傳下來。這僅是我個人看法,朋友們看看就算了。)

秋高馬肥,正是畜羣上膘的時節,馬壯牛肥羊長肉,看上去總是那麼喜人,男子看着自家的畜羣繁衍很是高興,喃喃道:“今冬不愁吃了,不用再去南朝騷擾了,可以過一個安穩冬天。”

匈奴對華夏騷擾不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生活困難進行轉嫁,比如草原上要是出現雪災,牲畜死傷甚多,來年的生計難以維持,那麼必然會發生戰爭,匈奴絕對會對華夏進行擄掠。相應的,只要草原上沒有雪災,牲畜沒有減少,生計無憂,匈奴一般是不會來騷擾。當然,也有匈奴貴族爲了自己的前程而率兵南下的事情發生,而且次數還不少。

一聲嘹亮的鷹啼響自空中,男子擡頭望去,只見一隻蒼鷹正斂翼朝一隻羊羔急速衝去。男子喝道:“你這畜牲,大膽!”反手取過背上的長弓,彎弓搭箭,對準蒼鷹就來個連珠箭發,三箭射過去。全部射中蒼鷹,蒼鷹悲鳴一聲,撲楞着翅膀摔在上,撲騰幾下就此氣絕。

男子策馬而來,手腕一振,鞭子好象毒蛇一樣飛了出去,纏着蒼鷹,好象活了一般掉頭向男子射去,男子伸手接住,打量一眼蒼鷹。冷笑道:“不知高低的畜牲,居然敢在我蘭支面前耍橫,找死!”拔下鷹身上的箭,把嘴脣湊了上去,吸吮着傷口上流出來的鷹血。

吸完鷹血,蘭支把蒼鷹放進皮囊裡,揮着馬鞭。繼續放牧畜羣。

“大單于有令:所有成年男人帶上你們弓,帶上你們的箭,穿上你們的盔甲,告別你心愛的女人,騎上駿馬,三日內到右賢王大營。”一個匈奴騎手飛馳而來,遠遠傳達着大單于的旨意。

蘭支手裡的鞭子發出一聲清脆的響聲,嘆息道:“這個冬天又不能睡個安穩覺了!今年好好的,爲什麼去打南朝呢?我們的牛羊畜羣比往年還多。這打的是哪門子仗?”

雖然有匈奴可以在馬背上過一生說法,但那是誇張的說法,根本不可能的事。匈奴百姓和華夏百姓都是一樣的心理,那就是能有一個安穩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就行了,只要不是遇到生計困難,不打仗是最好。

至於後來冒頓統一匈奴各部,大舉對西漢用兵,那已經不僅僅是不了擄掠,已經帶有政治野心,是想征服中原,讓漢人臣服,爲禍日烈,華夏遭受了有史以來最爲嚴重的外敵威脅。正是知道匈奴後來的威脅有多大。邊塞百姓遭遇有多麼慘烈,周衝才決定趁雄材大略的秦始皇在位把匈奴問題徹底解決,才引導秦王對匈奴用兵。

蘭支趕着畜羣回到營。只見與他一起放牧的族人都趕回來了,一個個都裝束整齊,準備去右賢王大營報到。

“蘭支,你快點,我們等你。”一個和蘭支要好的男人遠遠衝蘭支叫道。

蘭支應道:“哎,你們等我一會兒,我和我女人告個別,看看我的娃就走。”

“蘭支,我們是男人,是大漠上的雄鷹,哪能給女人纏住,你太沒有男人氣概了。”又一箇中年男子譏笑,道:“你乾脆趴到你女人的胸脯上不要下來!”

立即引來一片笑聲。

蘭支不僅沒有感到難堪,反而笑道:“你說得很好,我是想趴在我女人溫暖的胸脯上,可是大單于不讓啊,他要我們去打仗。”

“蘭支,你咋就這麼孬?打仗有什麼不好?去了南朝,我們就有金銀珠寶、絲綢、瓷器、茶葉,還有美麗的南朝女人。”又一個匈奴男子不懷好意笑道:“我給你說啊,南朝女人可比我們匈奴女人溫柔多了,小蠻腰細、臉蛋又白又嫩,胸脯又柔又軟,你躺在上面準不想起來。”說到後面,臉都潮紅一片。

蘭支嘆道:“你們吶,就知道女人是鄰居家好。大匈奴和南朝就好比鄰居,你們有了匈奴的女人就以爲南朝的女人比我們匈奴的女人好,其實不是那麼一回事,女人都一樣,南朝女人好,我們匈奴的女人也不差,我的女人最好!”

“你去不去呀?你不去我們就走了。你要去就趕緊收拾,老站着嗑嘮啥女人。”一個匈奴男子有點不耐煩了。

蘭支無奈搖搖頭道:“我不去能行嗎?你們等着啊,馬上就好。”轉身進了帳篷。

“別看蘭支說得山響,我就不信他見了南朝女人不動心。他要是不動心,老貓見了活魚還不嘴饞了。”幾個匈奴男子嘀咕起來。

沒過多久,蘭支在他女人陪同下從帳篷裡出來,道:“走咧。”飛身上馬。

幾個匈奴男子跨上戰馬,一拉馬繮就要飛馳而去,就在這時一陣驚天動的蹄聲響起,衆人很是驚奇,尋聲望去,只見聲音傳來處出現一道流暢的水線,正朝他們漫過來。

過了一會兒,水線漸漸清晰,原來是一隊騎兵正在飛馳,高頭大馬,人如虎,馬若龍,旌旗招展,氣勢不凡。

“騎兵,騎兵!”衆人齊聲驚呼。

蘭支打量一陣,道:“好雄壯的陣勢,跑起來象山一般堅實!”

“對呀,對呀,肯定是大單于本部人馬,要不然不會有如此氣勢。”中年匈奴男子歡呼道:“大單于本部人馬我可是見過的,就是這氣勢。哦,不,比這氣勢還差了點。”

“快,列隊,列隊,迎接大單于!”衆人興奮起來,排着整齊的隊伍,準備迎接對於他們來說具有神話色彩的大單于。

蘭支眼尖,看清了這隊騎兵的旗幟不是單于旗號,驚叫道:“準備戰鬥,這不是大單于本部人馬,是南朝人,是南朝人!”

“蘭支,你看花了吧?除了大單于本部人馬,不可能有如此雄壯氣勢。”衆人根本就不信。

就在他們驚疑之際,只見一片耀眼的光華射來,正是無數的馬刀出鞘,把陽光折射過來,好不壯觀。秦字大旗在陽光下格外耀眼,蒙恬統率下騎兵好象潮水一樣漫過了這片草原,留在他們身後的是鮮血、碎肉,殘破的匈奴營。他們好象刮過草原的狂風,席捲北去!

第17章 攻佔邯鄲(十三)第8章 疲趙之計(六)第17章 攻佔邯鄲(八)第4章 不速訪客第16章 伐趙(十二)第11章 燕太子丹(下)第2章 周衝裝病(上)第7章 折辯荊軻(三)第10章 帝王之師(一)第2章 絕處逢生(上)第3章 美人芳心(二)第24章 滅三國(四)第2章 滅韓之戰(中)第17章 攻佔邯鄲(四)第7章 不戰而獲(八)第7章 出使楚國(下)第8章 疲趙之計(八)第3章 驚世之技(下)第1章 羣英聚會(二)第13章 周衝論兵(三)第32章 滅楚之戰(二)第7章 不戰而獲(八)第8章 亂楚奇計(八)第16章 伐趙(十二)第11章 另類遊學(上)第3章 名儒到訪(中)第9章 李牧論兵(一)第16章 伐趙(三)第6章 廢分封(二)第5章 狼煙四起(四)第8章 疲趙之計(九)第13章 沛裡英豪(九)第1章 周衝議政(七)第27章 伐楚之議(七)第1章 羣英聚會(二)第8章 奇招斂財(上)第22章 再商大計(四)第18章 西線決戰(九)第10章 來者不善第13章 沛裡英豪(二)第6章 財運亨通(下)第3章 美人芳心(五)第9章 滿載而歸(上)第3章 鬧分封(六)第7章 不戰而獲(二)第5章 狼煙四起(四)第11章 燕太子丹(下)第3章 鬧分封(三)第1章 羣英聚會(二)第9章 李牧論兵(四)第6章 治理韓地(四)第14章 攻韓(上)第32章 滅楚之戰(八)第9章 李牧論兵(五)第13章 絕世美人(五)第2章 滅韓之戰(中)第20章 勸降李牧(上)第2章 周衝裝病(上)第21章 殺郭開(下)第4章 一語定乾坤(六)第3章 美人芳心(三)第16章 伐趙(十六)第14章 御駕親征(下)第4章 絕世兵法(上)第6章 治理韓地(五)第12章 胯下將軍(九)第3章 活捉韓王(下)第17章 攻佔邯鄲(二)第5章 狼煙四起(三)第18章 西線決戰(一)第12章 如此收穫(中)第2章 匈奴使者(二)第3章 鬧分封(二)第36章 冒頓弒父(四)第5章 諫秦王(三)第11章 伐趙之謀(二)第4章 問計(上)第2章 隱居(下)第14章 御駕親征(中)第1章 高人(上)第13章 遇刺(下)第10章 帝王之師(四)第17章 攻佔邯鄲(十一)第15章 大戰前夕(上)第17章 攻佔邯鄲(十四)第16章 伐趙(二)第35章 張良掛帥(三)第24章 滅三國(六)第33章 收復河套(三)第1章 片言迴天(三)第14章 御駕親征(中)第35章 張良掛帥(二)第11章 伐趙之謀(二)第3章 驚世之技(下)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四)第3章 鬧分封(三)第7章 不戰而獲(一)第8章 歸隱第2章 絕處逢生(上)
第17章 攻佔邯鄲(十三)第8章 疲趙之計(六)第17章 攻佔邯鄲(八)第4章 不速訪客第16章 伐趙(十二)第11章 燕太子丹(下)第2章 周衝裝病(上)第7章 折辯荊軻(三)第10章 帝王之師(一)第2章 絕處逢生(上)第3章 美人芳心(二)第24章 滅三國(四)第2章 滅韓之戰(中)第17章 攻佔邯鄲(四)第7章 不戰而獲(八)第7章 出使楚國(下)第8章 疲趙之計(八)第3章 驚世之技(下)第1章 羣英聚會(二)第13章 周衝論兵(三)第32章 滅楚之戰(二)第7章 不戰而獲(八)第8章 亂楚奇計(八)第16章 伐趙(十二)第11章 另類遊學(上)第3章 名儒到訪(中)第9章 李牧論兵(一)第16章 伐趙(三)第6章 廢分封(二)第5章 狼煙四起(四)第8章 疲趙之計(九)第13章 沛裡英豪(九)第1章 周衝議政(七)第27章 伐楚之議(七)第1章 羣英聚會(二)第8章 奇招斂財(上)第22章 再商大計(四)第18章 西線決戰(九)第10章 來者不善第13章 沛裡英豪(二)第6章 財運亨通(下)第3章 美人芳心(五)第9章 滿載而歸(上)第3章 鬧分封(六)第7章 不戰而獲(二)第5章 狼煙四起(四)第11章 燕太子丹(下)第3章 鬧分封(三)第1章 羣英聚會(二)第9章 李牧論兵(四)第6章 治理韓地(四)第14章 攻韓(上)第32章 滅楚之戰(八)第9章 李牧論兵(五)第13章 絕世美人(五)第2章 滅韓之戰(中)第20章 勸降李牧(上)第2章 周衝裝病(上)第21章 殺郭開(下)第4章 一語定乾坤(六)第3章 美人芳心(三)第16章 伐趙(十六)第14章 御駕親征(下)第4章 絕世兵法(上)第6章 治理韓地(五)第12章 胯下將軍(九)第3章 活捉韓王(下)第17章 攻佔邯鄲(二)第5章 狼煙四起(三)第18章 西線決戰(一)第12章 如此收穫(中)第2章 匈奴使者(二)第3章 鬧分封(二)第36章 冒頓弒父(四)第5章 諫秦王(三)第11章 伐趙之謀(二)第4章 問計(上)第2章 隱居(下)第14章 御駕親征(中)第1章 高人(上)第13章 遇刺(下)第10章 帝王之師(四)第17章 攻佔邯鄲(十一)第15章 大戰前夕(上)第17章 攻佔邯鄲(十四)第16章 伐趙(二)第35章 張良掛帥(三)第24章 滅三國(六)第33章 收復河套(三)第1章 片言迴天(三)第14章 御駕親征(中)第35章 張良掛帥(二)第11章 伐趙之謀(二)第3章 驚世之技(下)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四)第3章 鬧分封(三)第7章 不戰而獲(一)第8章 歸隱第2章 絕處逢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