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伐楚之議(七)

王興味正酣,周衝知道機會來了,抓住這個機會建議功倍的效果,接着道:“王上,周衝以爲光有路還不夠,要是沒有足夠的貨物運輸,那麼我們費盡力氣修起來的路不過是一件擺設,一點用處也沒有。”

這是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秦王很是贊同,道:“周先生所言看似平常,其實含有大道理,沒有多少東西供老百姓使用,這纔是六國滅亡的真正原因。周先生,你說說看要如何才能使得貨運暢通,大秦有使不完用不盡的貨物。”

周衝不慌不忙說出自己的想法,道:“周衝以爲列國各成一體,各有各的制度,關卡林立,道路寬窄不一樣,導致交通不便,不便貨通南北,周衝請王上把那些不利於百姓的關卡拆除,把全國所有的道路全部統一起來。”

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周衝一提,衆人齊皆贊同,道:“對呀!”

秦王走來走去,道:“周先生所言可是說到要害上了,各國各成一體,各有各的道路,各有各的車輛,各有各的文字,這些問題應該徹底統一起來,那纔是真正的統一。僅僅統一了疆域,沒有把這麼東西統一起來,不算真正的統一。

“自周室東遷以來,天子失政,諸侯坐大,各自爲政,爲害之烈自盤古開天以來所未有也。車不同軌,書不同文,權不同衡,十里尚不同風,寡人決定了,要把全國真正的統一起來。就要做到車要同軌,書要同文,權要同衡,從咸陽發出一輛車一定要通行無阻,北要到大漠,東要到大海之濱。

“李斯,你精通文字,你說說各的文字情況。”

李斯應一聲,道:“王上,據臣所知。各國有各國的文字不說,各國之內還有不同的文字,馬字就有八種寫法,敢字有九十多種寫法,交流起來極爲不便。王上統一文字,實是利國利民大事,臣衷心欽佩。”

韓非結巴着道:“王上。李斯所言極是,應該統一文字。”

秦王踱了兩步,道:“李斯,你牽頭,韓非趙高參與,制訂出大秦的文字,通告天下。你要記住,文字一定要方便實用,省時省力。等你文字造成。其他的文字一律廢除,若有不遵者,殺!”

文字是一個民族文明的結晶,秦始皇這一政策有利於中國歷史的發展。然而在當時卻遭到了六國讀書人的大力反對,原因很簡單,那些讀書人誰也不願意輕易拋棄本國的文字,他們寧願死也不願接受新文字。秦始皇的手段非常簡單,你不接受就死,殺了不少讀書人,由讀書人寫成的史書裡把秦始皇這一條對中國歷史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政策列入了暴政,實在是可笑。

我們都知道,秦朝很快就滅亡了,然而秦始皇開創統一格局卻統傳了下來。直到今天中國仍然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原因就在於,秦始皇的統一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不是僅僅停留在征服土上面。而是上升到了文化上,形成了統一的文明,這纔是中國曆經多次分裂最終還是要統一的真正原因,因爲中華民族形成了一個整體。

周衝深知這些統一措施的重要性,才抓住機會提醒秦王採取行動。至於那些讀書人反對,秦王的手段是有點血腥,但那也是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少了這些攔路石,中國的統一進程會更快,是以周衝並不反對。

“王上,周衝以爲要百姓有飯吃,有衣穿,還要推行牛耕和鐵製農具。”周衝接着往下引導,道:“以周衝所見,趙齊的農耕技術比起大秦還有很大差距,百姓用的具青銅耕具都不多,有些還是用的石制耕具,效率低下,糧食產量很低。這樣粗放的農作,百姓哪裡能夠吃得飽。”

戰國後期,牛耕和鐵製農具已在使用,主要是秦國最爲普遍,其餘六國比起秦國就落後太多了。順便說一句,不要小瞧牛耕技術,在當時可是具有劃時代意義,就好象我們今天的機械化農業差不多。要是在全國推行牛耕鐵製農具,可以預見得到糧食產量會有一個飛躍,老百姓吃上飽飯也就不難了。

秦王雙手互擊一下,道:“對,這話可是說到寡人心裡去了。寡人到處去看了看,發現各的農耕比起我大秦實在是差得太遠了,一定要把大秦的農耕技術推廣出去,寡人把話撂到這裡,不出三年,全國必然是物產豐饒,老百姓有飯吃,不用再餓肚子了。”

商鞅變法後秦國奉行的兩大國策就是耕和戰,是以秦國農業在當時屬於高度發達。據歷史學家估算,秦始皇統一中國出動了一百萬軍隊,而秦國的總人口才五百萬,平均每五個人就要供應一個兵士的糧食,不要說在秦代,就是在中國前些年都難以做到,而秦國硬是做到這一點。原因在於秦國有一套完善的農業保障體系,這套體系就是放到現代仍然很先進,這點六國沒有,要是把秦國的農業推廣到全國,全國要是不富就沒道理了。

想到這種美妙的後果,周衝眼裡都冒星星了,來個錦上添花,道:“王上,周衝以爲大秦的農業之所以取得成功,和大秦的水利有關。都江堰使得蜀中成天府之國,關中本有凶歲,有了鄭國渠關中旱澇皆足……”

秦王揮手打斷周衝說下來,道:“周先生提醒得對,光有了農耕技術,要是沒有水利來保障,要是遇到凶歲也沒有好收成。嗯,就這麼辦,寡人決定要在全國範圍內興修水利,保證百姓耕種,這事就讓鄭國帶領水工去勘測,哪裡需要修、哪裡適合修,就在哪裡修。”

“王上聖明!”衆人心悅誠服。

秦王接着道:“至於用鐵農具一事,寡人看可行。鐵雖好,但不如青銅成熟,大秦的青銅優於天下,大秦的兵器都是用青銅做成,足以應付局勢的需要,沒有必要佔用這寶貴的鐵。只是,寡人以及應該加大在冶鐵上投入,以便產出更多的精鐵,周先生可有妙法?”

第16章 伐趙(一)第12章 胯下將軍(六)第10章 破擊匈奴(六)第10章 帝王之師(五)第9章 西羌降服(上)第1章 周衝議政(四)第8章 初識名臣(上)第8章 疲趙之計(八)第4章 尋訪張良(二)第6章 河西走廊(二)第18章 西線決戰(四)第1章 周衝議政(一)第6章 治理韓地(四)第1章 周衝議政(三)第6章 河西走廊(二)第31章 英雄歸來(一)第3章 鬧分封(六)第32章 滅楚之戰(一)第7章 出使楚國(下)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六)第11章 初識秦王(一)第18章 西線決戰(五)第9章 聲名鵲起第8章 亂楚奇計(二)第12章 迷惑敵人(三)第12章 裡中趣聞(五)第12章 胯下將軍(八)第6章 河西走廊(一)第7章 不戰而獲(八)第14章 攻韓(上)第7章 不戰而獲(七)第8章 進軍西域(一)第8章 亂楚奇計(六)第16章 伐趙(五)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六)第8章 亂楚奇計(二)第13章 遇刺(下)第8章 亂楚奇計(五)第7章 不戰而獲(九)第10章 絕世神醫(中)第4章 不速訪客第37章 平定百越(一)第2章 隱居(上)第14章 攻韓(上)第17章 攻佔邯鄲(二)第30章 一箭雙鵰(四)第34章 收復河套(四)第24章 滅三國(十一)第27章 伐楚之議(三)第10章 來者不善第13章 周衝論兵(一)第22章 再商大計(二)第16章 伐趙(十一)第1章 羣英聚會(五)第5章 一語點醒(上)第3章 活捉韓王(下)第4章 不解迷局(中)第11章 另類遊學(下)第5章 一語點醒(下)第27章 伐楚之議(七)第32章 滅楚之戰(九)第29章 張良間楚(六)第1章 周衝議政(一)第8章 亂楚奇計(七)第1章 周衝議政(五)第7章 不富不行(下)第3章 一點小發明(上)第2章 周衝裝病(下)第22章 再商大計(三)第26章 打造海軍(二)第31章 英雄歸來(二)第7章 出使楚國(中)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4章 絕世兵法(上)第3章 活捉韓王(上)第16 伐趙(十三)第37章 平定百越(五)第3章 美人芳心(四)第13章 周衝論兵(四)第1章 羣英聚會(五)第3章 鬧分封(五)第32章 滅楚之戰(七)第8章 進軍西域(四)第13章 絕世美人(六)第38章 天下歸一第2章 滅韓之戰(上)第27章 伐楚之議(四)第13章 沛裡英豪(十)第13章 沛裡英豪(十一)第24章 滅三國(九)第6章 官袍加身(七)第24章 滅三國(十一)第9章 西羌降服(下)第1章 絕代劍客(上)第15章 大戰前夕(下)第6章 官袍加身(三)第6章 美人如玉第18章 西線決戰(八)第9章 西羌降服(下)第36章 冒頓弒父(四)
第16章 伐趙(一)第12章 胯下將軍(六)第10章 破擊匈奴(六)第10章 帝王之師(五)第9章 西羌降服(上)第1章 周衝議政(四)第8章 初識名臣(上)第8章 疲趙之計(八)第4章 尋訪張良(二)第6章 河西走廊(二)第18章 西線決戰(四)第1章 周衝議政(一)第6章 治理韓地(四)第1章 周衝議政(三)第6章 河西走廊(二)第31章 英雄歸來(一)第3章 鬧分封(六)第32章 滅楚之戰(一)第7章 出使楚國(下)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六)第11章 初識秦王(一)第18章 西線決戰(五)第9章 聲名鵲起第8章 亂楚奇計(二)第12章 迷惑敵人(三)第12章 裡中趣聞(五)第12章 胯下將軍(八)第6章 河西走廊(一)第7章 不戰而獲(八)第14章 攻韓(上)第7章 不戰而獲(七)第8章 進軍西域(一)第8章 亂楚奇計(六)第16章 伐趙(五)第18章 西線決戰(十六)第8章 亂楚奇計(二)第13章 遇刺(下)第8章 亂楚奇計(五)第7章 不戰而獲(九)第10章 絕世神醫(中)第4章 不速訪客第37章 平定百越(一)第2章 隱居(上)第14章 攻韓(上)第17章 攻佔邯鄲(二)第30章 一箭雙鵰(四)第34章 收復河套(四)第24章 滅三國(十一)第27章 伐楚之議(三)第10章 來者不善第13章 周衝論兵(一)第22章 再商大計(二)第16章 伐趙(十一)第1章 羣英聚會(五)第5章 一語點醒(上)第3章 活捉韓王(下)第4章 不解迷局(中)第11章 另類遊學(下)第5章 一語點醒(下)第27章 伐楚之議(七)第32章 滅楚之戰(九)第29章 張良間楚(六)第1章 周衝議政(一)第8章 亂楚奇計(七)第1章 周衝議政(五)第7章 不富不行(下)第3章 一點小發明(上)第2章 周衝裝病(下)第22章 再商大計(三)第26章 打造海軍(二)第31章 英雄歸來(二)第7章 出使楚國(中)第5章 少年宰相(下)第4章 絕世兵法(上)第3章 活捉韓王(上)第16 伐趙(十三)第37章 平定百越(五)第3章 美人芳心(四)第13章 周衝論兵(四)第1章 羣英聚會(五)第3章 鬧分封(五)第32章 滅楚之戰(七)第8章 進軍西域(四)第13章 絕世美人(六)第38章 天下歸一第2章 滅韓之戰(上)第27章 伐楚之議(四)第13章 沛裡英豪(十)第13章 沛裡英豪(十一)第24章 滅三國(九)第6章 官袍加身(七)第24章 滅三國(十一)第9章 西羌降服(下)第1章 絕代劍客(上)第15章 大戰前夕(下)第6章 官袍加身(三)第6章 美人如玉第18章 西線決戰(八)第9章 西羌降服(下)第36章 冒頓弒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