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王賁

第207章 王賁

此戰楚軍足足折損了三萬餘人,超過楚軍參戰人數的三分之一。

會有如此慘重傷亡,主要是項梁輕敵誤判敵我形式,以爲楚軍這場戰鬥對秦軍擁有壓倒性優勢。

於是在發現勢頭不對時依舊指揮楚軍強攻而不是撤退或轉攻爲守。

不過這其實也正常。

誰又知道像大梁軍這樣既沒盔甲又是魏國降兵還被包圍竟然能打成這樣?

項梁想不到,項燕也想不到。

項燕在收到項梁送來的情報知道楚軍又折損了三萬時差點沒吐血而亡……此時正是楚軍用兵的時候,他可調用的全部大軍不過三十萬,不想項梁一個自作主張就損失了三萬。

同時項燕也暗自心驚。

這項梁的能力他是知道的,楚軍戰力也不至於如此不堪,怎麼會九萬裝備精良的甲士進攻七萬無甲降兵居然會折損三萬餘人?

這沈兵到底是何方神聖居然有此本事?

不過項燕卻對此毫不懷疑。

若是在此之前,項燕只怕說什麼也不信,但想想牽城水軍一戰……沈兵只領三千黑甲軍便打得他一萬水軍不敢出戰。

此時項梁這一戰不就是牽城水戰的翻版嗎?

這一來項燕就頭疼了:

三十萬大軍只剩二十七萬,與秦軍的二十七萬不相上下。

而楚軍二十七萬還要防守汝陰至城父一線,到時定要更多兵力才成。

雖然到時各貴族或許會出兵相助……這也是項燕的打算,因爲汝陰要是守不住壽春也就完了,壽春完了接下來就是各貴族的封地。

到時貴族們有了緊迫感,自然就會往汝陰送糧送兵,不管多少都得意思下,否則在楚王及其它貴族面前又哪過得去?

問題就是要逼貴族出兵也需要時間。

若汝陰只守個三、五天就崩潰,那貴族就算出兵都來不及。

而此時兵力又略顯不足……這該如何是好?

想了想,項燕就對項伯下令道:

“馬上去江東一趟,說服族長將江東子弟兵及水軍都帶來!”

項伯愣了下,說道:

“父親……”

項燕打斷了項伯的話:

“快去!”

項伯應了聲就帶上幾名親衛去了。

也難怪項伯會遲疑,那些江東子弟兵和水軍可是江東項氏的老本。

說難聽點,現在的形勢是就算楚國亡了江東也不一定會亡。

因爲江東有聞名世界的八千子弟兵及精銳水軍。

正如之前所言,項氏一族自從被流放到江東之後就崇武尚勇積極備戰,因爲他們認爲項族只有如此才能保平安。

事實上其它貴族甚至戰國所有貴族大多如此,也就是努力培養私兵。

這其實很容易理解,私兵是自己的心腹、是自己擁有完全控制權的兵,國家或城邑駐軍卻並非如此。

所以私兵的訓練、裝備、伙食等都普遍高於軍隊,戰力自然也更高。

只不過項氏更爲特殊,那八千子弟兵全是項氏一族的族兵,而且還經過實戰考驗……之前平定莊𫏋之亂,項燕就是帶着這些子弟兵在密林中追殺了莊𫏋一行幾年,最終纔將平定叛亂將莊𫏋的首級送到楚王面前。

於是這八千子弟兵也同項燕一般名噪一時。

楚國只要一談起精銳,開口說的便是“那江東八千子弟”。

項氏水軍就更不用說了,項氏一族都是在江東以打漁爲生的,水戰自是熟悉。

因此,這八千子弟兵及項氏水軍就是項氏一族的保命之兵。

若楚國被滅,項燕只需帶着幾個兒子返回江東,憑着這些善長水戰和林戰的兵就可保項氏不失。

而項燕此時卻將這些兵調來守汝陰……那就是傾其所有斷了自己的退路。

不過正所謂薑還是老的辣,項燕卻不是這麼想的。

шшш.TTKΛN.¢ o

首先,項燕考慮到一點:若這沈兵厲害如斯,訓練的黑甲水軍無敵於天下,他項氏水軍又豈是其對手?

若項氏水軍不是對手,江東又如何偏安一隅?

難道他項族真要躲進密林與百越爲伍?

要知道百越可是一直被項族鎮壓早就心存憤恨,項族落難他們不落井下石就好了,又豈會鼎力相助?

這麼一想,項燕就明白了:

若楚國亡,項族也要跟着亡。

既是如此,保存項氏的那點私兵又能有什麼用?

另一點,就是項燕知道楚國那些貴族的一雙雙眼睛都盯着自己呢。

若是項族都不願意將私兵貢獻出來,那些貴族又怎會願意?

於是思來想去,怎麼着都要把江東子弟兵調來。

項燕這做法是正確的。

史上的他這麼做了後,楚國貴族才空前的團結願意出兵出糧。

由此,楚國在擊敗李信之後,項燕也奠定了他在楚國的地位無人能動搖。

只不過好景不長,沒過多久他就被王翦打敗自刎而死。

沈兵這邊不知道這些情況。

他只知道大梁軍因爲這場大勝士氣空前高漲。

其實在此之前大梁軍兵士對自己的戰力甚至沈兵的陣法都是有所懷疑的。

畢竟之前從沒人用過,沒人用過的東西就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經此一役,所有人都清楚了自己的實力同時也知道這陣法有用,自信和士氣也就由此而來。

相形之下,另一邊蒙武所領的秦軍反而黯然失色。

因爲他們昨晚整軍備戰卻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明顯是中了楚軍的虛張聲勢之計。

就算一路下來楚軍對他們的沿途騷擾且還打過幾場小仗,但斬殺楚軍合計不過千餘人。

可大梁軍只一夜便殺敵三萬……

原本秦軍還看不起這些魏國降兵,不想只這一夜就翻身了。

沈兵關注的倒不是這些,他們愛怎麼想就怎麼想,或是暗自較勁也好,都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沈兵關注的倒是一名新加入大梁軍的小將。

原本沈兵也沒當一回事,畢竟大梁軍名氣大了,有秦軍將領加入也屬正常。

但沈兵一看那名冊……乖乖不得了,王賁!

居然是王賁?

難道就是那個王賁?

或者只是同名?

否則王翦的兒子爲什麼不呆在王翦身邊卻要加入大梁軍跟他沈兵?!

(本章完)

第384章 烏氏倮第365章 原料第113章 軍糧第338章 人才第352章 心態第221章 回師第287章 分別第217章 項絡第396章 陷馬坑第162章 鋸子第434章 將計就計第398章 肅州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266章 喜訊第127章 魏獒第469章 心理壓力第298章 戰法第311章 工業區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165章 騎射第166章 錢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416章 方略第433章 復國第80章 薄禮第336章 配方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25章 心在滴血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46章 不世功勳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515章 羅馬的心思第201章 鴛鴦陣第536章 龜茲王第358章 潛力第548章 書信第92章 家書第491章 大宛第360章 西域第59章 工師第373章 農業第6章 眼見爲實第311章 工業區第461章 改革第501章 炮戰第62章 舉薦第98章 梟首示衆第416章 方略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101章 荊軻第4章 工丞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495章 嫁衣第337章 發展第452章 英明第378章 交集第21章 火力封鎖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281章 稅率第114章 首級第126章 水網第328章 戰車第517章 文明第69章 一己私慾第542章 補給第96章 宵禁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197章 活路第59章 工師第35章 馬頭山第269章 狼 鹿 花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307章 索箭第186章 仙人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386章 屬國第358章 潛力第365章 原料第358章 潛力第84章 桔槔第421章 巫術第195章 力量第121章 蒙良第329章 訓練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280章 變法第363章 基塘農業第463章 馬鐙第5章 底牌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375章 野人第123章 探子第127章 魏獒第382章 獵人第322章 招工
第384章 烏氏倮第365章 原料第113章 軍糧第338章 人才第352章 心態第221章 回師第287章 分別第217章 項絡第396章 陷馬坑第162章 鋸子第434章 將計就計第398章 肅州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266章 喜訊第127章 魏獒第469章 心理壓力第298章 戰法第311章 工業區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165章 騎射第166章 錢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416章 方略第433章 復國第80章 薄禮第336章 配方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25章 心在滴血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46章 不世功勳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515章 羅馬的心思第201章 鴛鴦陣第536章 龜茲王第358章 潛力第548章 書信第92章 家書第491章 大宛第360章 西域第59章 工師第373章 農業第6章 眼見爲實第311章 工業區第461章 改革第501章 炮戰第62章 舉薦第98章 梟首示衆第416章 方略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101章 荊軻第4章 工丞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495章 嫁衣第337章 發展第452章 英明第378章 交集第21章 火力封鎖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281章 稅率第114章 首級第126章 水網第328章 戰車第517章 文明第69章 一己私慾第542章 補給第96章 宵禁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197章 活路第59章 工師第35章 馬頭山第269章 狼 鹿 花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307章 索箭第186章 仙人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386章 屬國第358章 潛力第365章 原料第358章 潛力第84章 桔槔第421章 巫術第195章 力量第121章 蒙良第329章 訓練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280章 變法第363章 基塘農業第463章 馬鐙第5章 底牌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375章 野人第123章 探子第127章 魏獒第382章 獵人第322章 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