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不戰而降

第258章 不戰而降

俘了楚王佔了壽春之後秦軍就稍停了一段時間。

其實也沒有稍停,秦軍忙着以壽春爲基礎沿淮河而下佔領河岸城邑。

這與一開始制定的方略是相符的,佔領並控制淮河,那麼楚國在淮河以北的地區就不戰而降了。

這或許是戰國時期唯一出現的最大範圍的包圍。

淮河以北一直到齊國,這塊區域的北邊是齊國,西邊是秦國攻佔的魏國及楚國地域,東邊是大海,南邊是淮河……

其中整片區域被秦軍封鎖得死死的,這範圍內的楚軍有以下幾個選擇:

降齊。

降秦。

自生自滅。

跳海。

選項看起來挺多的,但就是沒有一個活路。

沈兵說秦軍“稍停”,是因爲佔領淮河沿岸基本沒遇到反抗。

這主要是因爲項燕知道隨着壽春失守其下游地區也守不住,於是就主動放棄。

另一方面楚王負芻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項燕離開後當地還是有些私兵,這些私兵大多是鄉紳或商人召募……這是楚國的特色,楚國在私兵的限制上十分寬鬆,而秦國則是要爵至大夫纔有權力有私兵有自己的門客,否則就是結黨營私。

這些私兵當然無法與秦軍對抗。

事實上也無需對抗,秦軍拿出楚王負芻的王令一宣,那些私兵就第一時間放下武器降了……也不知道他們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楚王已降秦。

沈兵猜他們是知道的,只不過王令一下就給他們一個臺階:他們不是投降,而是遵從王令。

接着,秦軍就四處派兵前去接收淮北的城邑。

不只是壽春淮河一線,更多的是大梁、陳城一線的秦軍往東走。

他們同樣帶着楚王負芻的王令……其實楚王負芻的王令沒那麼快送到大梁,但這時王令是真是假已經無所謂了。

重要的就是趕在項燕宣佈立新王之前去宣讀,同時告訴他們楚王已降。

楚王投降的消息倒是傳得很快。

因爲這就不是快馬加鞭那樣傳了,而是一傳十十傳百,連夜由軍民傳播到各地。

淮北楚兵聽了這消息後哪裡還有繼續反抗的心思,於是紛紛棄械投降。

由於淮北地域廣闊城邑衆多,而秦軍數量卻不多,以至於出現幾名秦軍帶着幾百楚降軍又去接收另一座城邑的情況……

沈兵與楊端和就在壽春經營淮河防線。

這道防線就是秦楚的最新邊界。

穩定下來後,沈兵最先想到的就是昌平君會做何選擇。

不過沈兵也不着急,因爲他知道應該給昌平君一點時間。

更何況就算要降也不會剛任了楚王就降秦,若是這樣只怕連項燕都說服不了。

沈兵認爲昌平君有一個多月的時間。

因爲秦軍會在淮北休整一個多月,然後再南下進攻淮南。

楊端和甚至都想直接揮師南下……他原本是穩重型的,只是這段時間突如其來的各種大起大落打亂了他固有的想法或者也可以說作戰經驗,於是變得有些急燥起來:

“楚王已降正是楚國各部羣龍無首之時。”

“老夫以爲我等應乘此時機繼續南進,副將以爲如何?”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道:

“屬下以爲不可。”

“一者我軍兵力不足且長年征戰疲憊不堪。”

“二者是楚國各族雖說羣龍無首,但此時卻有項燕立昌平君爲新王。”

“其內部應是各有矛盾或是面和心不和。”

“此時我等若是繼續南下,反而是幫了昌平君統籌各部。”

楊端和想了想覺得也對。

項燕雖是楚國上將軍卻並非楚國大族,他立昌平君爲新王一是昌平君無法使各貴族心服的問題,另一個則是各貴族嫉妒項燕的心理……

楚王啓爲項燕所立,將來若是復國成功那是不是說項燕便爲首功?

於是表面上答應但未必會心服。

如果此時秦軍南下攻貴族封地……那幾乎就是秦軍幫楚王啓將他們打服了,因爲這些貴族只能依靠楚王啓並希望他能統合楚軍抗秦。

所以此時更應該緩一緩。

淮河防線就不需要沈兵過多擔心了,此時的楚軍已是人人自危,秦軍不去進攻他們就算好了,他們當然不敢先攻秦軍。

另一方面,秦軍主要將防禦力量佈設在淮河北面。

這與楚軍的防禦方向不同。

比如壽春城就是座落在淮河南面,在淮河南面就意味着沒有淮河作爲緩衝區或護城河,甚至若是遭到進攻這淮河還會絕了秦軍的退路。

解決的方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在淮河上多架設幾道浮橋,以城池爲依託將主力放在淮北……

秦軍是肯定不會將主力置於城內的。

原因是秦軍擅長野戰,雖然依託城池防禦更佔地利,但敵人只需要用弓弩手及投石機封鎖城門,秦軍出城就是個麻煩。

城內的兵力更多是爲了維持治安以及防備城池爲敵所佔之用。

因此沈兵的大梁軍及神武軍就佈設在城內,而楊端和的秦軍則在城外紮營。

楊端和還交待沈兵道:

“小心城內百姓作亂。”

“副將在邯鄲有平亂經驗,此時由大梁軍來守城便再好不過。”

楊端和所說的“平亂經驗”,指的是沈兵在邯鄲喊“狼來了”那招先把反賊和姦細引出來。

沈兵原以爲也要故技重施,但進駐壽春之後才發現根本沒必要。

楚民與趙民那是兩回事:

趙民看到秦軍,那眼裡除了害怕之外還有怨恨及不屈。

而楚民看秦軍的眼神……除了害怕還是害怕。

因爲害怕,他們還十分聽從使喚各種馴服。

沈兵認爲,這一方面是因爲趙國與秦國之間有刻骨的仇恨而楚國卻沒有。

另一方面則是楚民原本就習慣了勢力割據。

比如楚國各貴族的封地,在其封地內就對百姓有絕對的權力,這些百姓就應更聽貴族的而不是楚王的。

於是對王權乃至“國”的概念都不強。

因爲對“國”的概念不強,那麼秦軍來了也就是換一個大王而已,他們該怎麼生活就繼續怎麼生活,與這些紛爭就沒多大關係。

(本章完)

第454章 大將軍第467章 龍城第536章 龜茲王第148章 辦法第285章 議和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100章 由頭第73章 榨醬面第346章 騎軍第8章 公士第409章 火炮第464章 練兵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543章 楊婷第104章 好奇心第387章 山地部隊第541章 姑師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75章 樂趣第326章 命令第364章 偷師第427章 矛盾第546章 水源第172章 製法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292章 涅石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307章 索箭第431章 利益第124章 水攻第72章 麪粉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286章 難題第303章 獵鷹第277章 結果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66章 凳子第515章 羅馬的心思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331章 補給第183章 水戰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271章 敵人第494章 藍氏第530章 茲陽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91章 代田法第311章 工業區第483章 汗血馬第387章 山地部隊第198章 求降第64章 選擇第194章 副將第458章 夜襲第103章 逆鱗第357章 勇氣第58章 錦囊妙計第45章 恩威並施第385章 保命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22章 一雪前恥第440章 希望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209章 權力第183章 水戰第209章 權力第454章 大將軍第365章 原料第483章 汗血馬第139章 出戰第387章 山地部隊第285章 議和第402章 勸降第124章 水攻第7章 除非……第338章 人才第154章 謠言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85章 水車第539章 嚀泉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46章 不世功勳第418章 援兵第37章 借刀殺人第40章 阻敵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415章 引信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287章 分別第336章 配方第473章 分裂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481章 試探第252章 消息第167章 良商第29章 兒女私情
第454章 大將軍第467章 龍城第536章 龜茲王第148章 辦法第285章 議和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100章 由頭第73章 榨醬面第346章 騎軍第8章 公士第409章 火炮第464章 練兵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543章 楊婷第104章 好奇心第387章 山地部隊第541章 姑師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75章 樂趣第326章 命令第364章 偷師第427章 矛盾第546章 水源第172章 製法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292章 涅石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307章 索箭第431章 利益第124章 水攻第72章 麪粉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286章 難題第303章 獵鷹第277章 結果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66章 凳子第515章 羅馬的心思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331章 補給第183章 水戰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271章 敵人第494章 藍氏第530章 茲陽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91章 代田法第311章 工業區第483章 汗血馬第387章 山地部隊第198章 求降第64章 選擇第194章 副將第458章 夜襲第103章 逆鱗第357章 勇氣第58章 錦囊妙計第45章 恩威並施第385章 保命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22章 一雪前恥第440章 希望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209章 權力第183章 水戰第209章 權力第454章 大將軍第365章 原料第483章 汗血馬第139章 出戰第387章 山地部隊第285章 議和第402章 勸降第124章 水攻第7章 除非……第338章 人才第154章 謠言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85章 水車第539章 嚀泉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46章 不世功勳第418章 援兵第37章 借刀殺人第40章 阻敵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415章 引信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287章 分別第336章 配方第473章 分裂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481章 試探第252章 消息第167章 良商第29章 兒女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