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後蜀投降

王全斌一聲令下,數萬宋軍向綿州城發起了強攻。--

先前行軍中被雨水淋溼的炸‘藥’包徹底報廢,戰鬥回覆到最原始的攻城戰。沒有試探,沒有佯攻,宋軍一上來就是全軍突擊。無視蜀軍城頭密集的箭失,無視巨石檑木,瘋了般的衝向城頭。

或許沒有炸‘藥’包對他們來說反而更是一場期盼已久的發泄,將韓元帥戰死的怒火全都發泄到綿州的城頭上。

強弩,弓箭不斷地朝着城頭髮‘射’,對蜀軍膽敢冒頭的弓箭手進行瘋狂的壓制。

拉弓……鬆手……一輪接一輪,即便手指因拉弓弦而冒出血珠,宋軍弓箭手的‘射’擊速度也未有絲毫的減緩。

雲梯架上了城頭,口中咬着鋼刀的宋軍,一個接一個的攀爬而上。前面的倒下了,後面的接上去,前赴後繼。一副雲梯數人同時攀爬,從下到上就幾乎沒有間隙。

雲梯無數次的被推倒,又無數次的被架上城頭。

面對宋軍毫不畏死的瘋狂攻擊,綿州城頭的蜀軍心膽俱裂,嚇得手足直顫,就連‘射’出的箭失都大失準頭。論經歷,蜀軍幾十年未經戰事,原本就比久經戰爭的宋軍差了好幾個等級,更何況他們何成見識過如此蠻不講理的攻城。

汪顏良手持長刀,來回的奔‘波’在城牆上,宋軍哪裡衝了上來,他就帶着親衛往哪裡填。半個時辰的時間,身後的數十名親衛僅僅剩下兩個,而且還帶着傷。說實話,他也很害怕。這倒不是怕宋軍的攻城,而是宋軍那毫不畏死的戰法。這些扎着孝帶的宋軍那以身殉國的氣勢,即便身體被長矛刺穿,手中的長刀也要砍下去。他手下的親衛幾乎都是被宋軍這種同歸於盡的打法給斬殺的。

“殺啊……”

劉光義終於攀上城頭,一聲咆哮,刀起刀落,數名蜀軍立馬成爲刀下亡魂。

劉光義身材高大,即便在中原大漢中也算是份外雄壯之輩。手持大刀,光着膀子,**的‘胸’膛還‘插’着兩隻顫巍巍的羽箭。如此傷勢,他竟沒有絲毫的退卻,猶如戰神下凡,帶着宋軍一頭扎向蜀軍人羣之中。

身材矮小的蜀軍在劉光義的面前,就是像未成年的孩子,完全阻擋不住劉光義猛烈的衝擊。

隨着劉光義在城頭站穩腳跟,宋軍越來越多的將士登上了城頭,整個綿州城牆被宋軍突破點不下數十個。

天空愈發的昏暗,雨越下越大,綿州城頭的廝殺持續着。

“將軍,投降吧。”

面對越來越多的宋軍,親衛朝着汪顏良顫抖的說道。

汪顏良大手抹去臉上的雨水,眼睛卻反而被手上的血水給糊住。蜀軍能堅持到現在已經算很不錯了,至少他們也算對得起蜀主孟昶。於是,汪顏良嘆道:“城守大人呢?”

“城守大人已戰死!”聞聽此言,汪顏良哈哈大笑,可笑聲卻是無比的淒涼。

“將軍,大都督王昭遠躲在城守府不出,而弟兄們卻在這賣命,不能再讓弟兄們白白送死了啊!”

“夠了,要投降你們去投降,本將軍不攔着你們,但你們也別勸本將軍投降,本將軍早已決定跟隨城守大人以死殉國。”汪顏良大喝道。城守對他有知遇之恩,汪顏良是鐵了心的‘欲’更隨城守的腳步殉國。然而,身後這些弟兄也是跟隨他多年,人各有志,至少他也不忍心看着這些人全都戰死。

正在此時,不知是誰喊了一聲:“我們投降。”

緊接着,城頭的蜀軍一個接一個的放下了手中的兵器,跪地而降。

整個城頭站着的,就只剩下汪顏良和他的兩名親衛。兩名親衛相視一眼,同時放下了兵器,跪了下去。

大勢已去。

汪顏良仰天長嘆,手中長刀緩緩架上了自己的脖子,準備已死殉國追隨綿州城守而去。

然而,正在此時,不可思議,或者說是讓蜀軍無比憤怒的一幕出現了。

蜀軍已經放下了兵器,而宋軍卻絲毫沒有放過他們的意思。宋軍手中的長矛、大刀、弓箭,依舊朝着這些跪地投降,手無寸鐵的蜀軍身上砍去。

殺俘?

“啊……”汪顏良滿目通紅,眼角滲出一絲血淚,瘋了般的朝着劉光義衝去。

同時,原本跪地的蜀軍也意識到了宋軍根本沒有接受他們投降的意思,再次拿起身邊的兵器,反抗起來。

蜀軍決死的反擊,打了宋軍一個措手不及。

可此時,城頭上的宋軍人數遠遠超過蜀軍。論氣勢,一心‘欲’爲韓旭報仇的宋軍也不比蜀軍臨死一搏的氣勢弱。

汪顏良的臨死一搏,可還未衝到劉光義面前,就被劉光義身後的宋軍弓箭手‘射’成了刺蝟,不甘的倒在地上。

劉光義上前,泄憤般的一刀砍下汪顏良的腦袋,伸出大手提起汪顏良的頭顱,一把從城頭扔了下去。隨即咆哮道:“殺,一個不留。”

隨着汪顏良的戰死,城頭的屠殺開始了,到處都是屍體。由於屍體的阻擋,雨水‘混’合着血水,越積越深,直至淹沒腳踝。

宋軍最終佔據了城頭,攻入綿州城。

在城守府邸,劉光義將喝得醉醺醺的王昭遠和趙崇韜死狗般的拖了出來,扔到院裡。

被雨水一‘激’,王昭遠清醒了幾分,擡頭只見滿院子的宋軍,一個個持刀怒目而視的樣子,頓時再次嚇暈過去。

若不是韓旭告訴王全斌,之前在劍‘門’關真真出謀劃策擊敗他的是慕容龍城,而不是王昭遠。否則,王全斌見到如此一副熊包樣的王昭遠還不得羞憤死。

“啪啪啪……”

一連三個巴掌,王昭遠再次被劉光義給喚醒。隨即,雙膝跪地而行,抱着王全斌的‘腿’,哭求道:“王將軍,放小的一馬,小的今生給你做牛做馬!”說到這,王昭遠不虧爲後蜀第一讒臣,靈機一動道:“王將軍,你們不是要進成都府嗎?小的給你們帶路。小的在朝中還有幾分薄面,小的可以勸說我主投降。”

“你怎麼知道本元帥會派你去勸說孟昶?”王全斌冷言道。

王昭遠聞言,立馬欣喜道:“小的猜的!”

就怕王全斌不說話,這一說話,王昭遠立馬感覺有戲。

王全斌微微一笑,笑得急劇諷刺意味,說道:“可惜,你猜錯了。”不待王昭遠反應過來,接着一字一頓道:“將他們兩個綁起來,凌……遲……處死。”

“啊……”王昭遠,趙崇韜第二次暈了過去。

雨又下了三天,王昭遠被活剮三天,享受着自五代末形成的歷史上最嚴酷的刑罰。

然而,大雨並未澆滅宋軍報復的怒火。

在王昭遠受刑的同時,整個綿州城在宋軍的圍困下,除老幼‘婦’孺,其餘全部處死。整個綿州城在血雨中哭泣。

……

宋軍屠城的消息傳到了成都府,一片人心惶惶。

蜀主孟昶急招大臣入殿議事。

高坐龍椅的孟昶突然發現,殿內的文武大臣竟然少了大半,慌忙問道:“李愛卿,這是爲何?”

宰相李昊聞言,搖了搖頭,嘆道:“啓稟皇上,綿州一戰,宋軍王全斌師屠城,此消息已傳至成都。如今成都府朝堂……不止是朝堂,就連城內的百姓也已有逃亡之勢。”

李昊吞吞吐吐,說得極其含蓄。事實上,成都府的百姓不是有逃亡之勢,而是已經開始大量的逃亡。成都府貴族商賈不計其數,凡富裕之戶無不逃離,即便家主實在走不了,也必定會派部分家族之人帶着財富離開成都府。有能力的,繼續向西前往眉州、雅州;沒能力的也會下鄉、入山,躲上一時半會。李昊最後不得已,下令城‘門’關閉,許進不許出。

一句話,他們害怕,害怕王全斌入成都會繼續屠城。

“這可如何是好?”

孟昶大駭,若成都府的百姓都跑了,他豈不是成了光桿司令,誰來給他守城?

殿內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文武官員的目光集中在兩人身上,一位真是李昊,而另一位則是蜀軍大都督孟玄喆。

李昊看了眼一臉茫然的太子孟玄喆,暗自搖了搖頭,拱手道:“皇上,宋軍兩路入蜀,我軍一敗再敗,諒成都亦難保守,不如見機納土,尚可自保。”

李昊一提投降,殿內開始議論開來,紛紛贊同。

宋軍最初入蜀之時,李昊就已經提出過宋軍兵鋒所向必不可當,唯有納土投降。若不是王昭遠,趙崇韜等主戰派力主迎戰的話,孟昶早已開城投降了。

此時孟昶頓時發現,還是李昊老臣謀國,言之有理。是以,心下也不禁微微心動。正待開口之際,卻下面有人猶豫嘀咕道:“倘若王全斌入得成都府還是屠城呢?”

殿內大臣如今對“屠城”這兩個字特別的敏感,即便這人說的聲音不大,可還是被所有人聽見了。他說得沒錯,若是投降了,宋軍還是進行屠殺的話,這豈不是洗乾淨脖子自動將腦袋送上‘門’去?

能保國保國,不能保國至少也要保家,不能保家也要保命,保命是孟昶的最後底線,若是連命都不能保,那不如放手一搏了!

“皇上此事也不是沒辦法,朝廷不一定非得向王全斌投降吶!”李昊略一沉‘吟’,拱手道:“如今宋軍東路軍在監軍曹彬的率領下已至簡州,王全斌軍在綿州,論距離簡州近在咫尺,朝廷又何必捨近求遠呢?而且,老臣聽聞曹監軍治軍嚴謹,所過之處對百姓絲毫無犯,不如命快馬入簡州,遞上降表,先行迎曹彬軍入成都府!”

孟昶一聲嘆息,雙目垂淚:“我父子推衣解食,養士之四十年,及大敵當前,不能爲我殺一將士……”一番討論後,孟昶最終任命李昊寫下降表,由其親自前往簡州向曹彬投降。--520xsaahhh+26091342--

第17章 那一碗胡辣湯的風情第283章 跑路(中)第146章 前往江都第381章 馬車內的談話第427章 江湖恩怨戰場了第186章 賞劍大會(五)第304章 人生無趣不如去編書第148章 夜深人靜,寡婦敲門第97章 知己,知己,兩個半吊...第296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167章 霓裳羽衣曲第468章 三方撤兵第47章 百花樓,柳青青第21章 朱夫子拜師第77章 御前帶刀侍衛(上)第117章 粗泥碗,女兒紅第156章 鴛鴦那個戲水第178章 魔女楊月蟬(上)第56章 霸氣側漏四分之三第335章 午夜時分,西山之巔(下)第201章 平叛,宋軍南下第225章 招安楊繼業第452章 一兩銀子的天價第428章 大丈夫立世當馬革裹屍第403章 攤牌第214章 最終之戰(下)第115章 天變,黃袍加身時第38章 天下三分,各有各的謀...第159章 水淹江心島(上)第290章 陌上花開,緩緩歸第132章 偷跑的趙芸第333章 慕容延釗之死第344章 大宋第一良將第458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324章 主帥離營第190章 天子劍到手第68章 尉遲雄入獄第95章 以身犯險第61章 殺雞刀第365章 雲深不知處第205章 到達宋營(下)第12章 大唐功勳之後第439章 咆哮!狙擊弩!第106章 顯得六年,冬第422章 盟友,鎮州之戰(一)第437章 遼帳夜話第111章 大唐玄甲第343章 出兵抗宋第308章 一封密函第18章 又見陳小娘第64章 逼婚?上門推銷女兒第466章 京城異動第346章 大戰渝州城(上)第140章 奇怪的府邸(下)第177章 劉長山的末日(下)第323章 陰謀第259章 來文的,你們不行第13章 大唐最神秘的傳說第243章 山頂脫險第137章 鹽幫往事(上)第320章 三江口水戰(下)第170章 面見李重進(上)第56章 霸氣側漏四分之三第186章 賞劍大會(五)第400章 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第54章 混亂一夜,瓦幫末日第12章 大唐功勳之後第235章 白衣渡江(下)第220章 一縷青煙萬事休第392章 一件蟒袍第88章 再入百花樓(上)第201章 平叛,宋軍南下第59章 趙匡胤的小算盤第281章 摩尼聖女(下)第243章 城頭,鎮州之戰(二)第93章 背後之人(下)第184章 賞劍大會(三)第371章 大戰慕容龍城(下)第412章 天下大勢(下)第185章 賞劍大會(四)第474章 叛賊進京第393章 同僚們,早晨(上)第394章 同僚們,早晨(下)第93章 背後之人(下)第289章 揚州大練兵第257章 蘭桂坊詩詞賽(上)第110章 領兵出征第38章 天下三分,各有各的謀...第247章 車內閒話第435章 大遼耶律休哥(下)第125章 不以言論罪第444章 說到做到第9章 乞丐對地痞第449章 雲淡風輕的一指第432章 一箭之威第379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第449章 雲淡風輕的一指第8章 關於人的取向問題第427章 江湖恩怨戰場了第128章 李筠叛亂
第17章 那一碗胡辣湯的風情第283章 跑路(中)第146章 前往江都第381章 馬車內的談話第427章 江湖恩怨戰場了第186章 賞劍大會(五)第304章 人生無趣不如去編書第148章 夜深人靜,寡婦敲門第97章 知己,知己,兩個半吊...第296章 杯酒釋兵權(中)第167章 霓裳羽衣曲第468章 三方撤兵第47章 百花樓,柳青青第21章 朱夫子拜師第77章 御前帶刀侍衛(上)第117章 粗泥碗,女兒紅第156章 鴛鴦那個戲水第178章 魔女楊月蟬(上)第56章 霸氣側漏四分之三第335章 午夜時分,西山之巔(下)第201章 平叛,宋軍南下第225章 招安楊繼業第452章 一兩銀子的天價第428章 大丈夫立世當馬革裹屍第403章 攤牌第214章 最終之戰(下)第115章 天變,黃袍加身時第38章 天下三分,各有各的謀...第159章 水淹江心島(上)第290章 陌上花開,緩緩歸第132章 偷跑的趙芸第333章 慕容延釗之死第344章 大宋第一良將第458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324章 主帥離營第190章 天子劍到手第68章 尉遲雄入獄第95章 以身犯險第61章 殺雞刀第365章 雲深不知處第205章 到達宋營(下)第12章 大唐功勳之後第439章 咆哮!狙擊弩!第106章 顯得六年,冬第422章 盟友,鎮州之戰(一)第437章 遼帳夜話第111章 大唐玄甲第343章 出兵抗宋第308章 一封密函第18章 又見陳小娘第64章 逼婚?上門推銷女兒第466章 京城異動第346章 大戰渝州城(上)第140章 奇怪的府邸(下)第177章 劉長山的末日(下)第323章 陰謀第259章 來文的,你們不行第13章 大唐最神秘的傳說第243章 山頂脫險第137章 鹽幫往事(上)第320章 三江口水戰(下)第170章 面見李重進(上)第56章 霸氣側漏四分之三第186章 賞劍大會(五)第400章 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第54章 混亂一夜,瓦幫末日第12章 大唐功勳之後第235章 白衣渡江(下)第220章 一縷青煙萬事休第392章 一件蟒袍第88章 再入百花樓(上)第201章 平叛,宋軍南下第59章 趙匡胤的小算盤第281章 摩尼聖女(下)第243章 城頭,鎮州之戰(二)第93章 背後之人(下)第184章 賞劍大會(三)第371章 大戰慕容龍城(下)第412章 天下大勢(下)第185章 賞劍大會(四)第474章 叛賊進京第393章 同僚們,早晨(上)第394章 同僚們,早晨(下)第93章 背後之人(下)第289章 揚州大練兵第257章 蘭桂坊詩詞賽(上)第110章 領兵出征第38章 天下三分,各有各的謀...第247章 車內閒話第435章 大遼耶律休哥(下)第125章 不以言論罪第444章 說到做到第9章 乞丐對地痞第449章 雲淡風輕的一指第432章 一箭之威第379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第449章 雲淡風輕的一指第8章 關於人的取向問題第427章 江湖恩怨戰場了第128章 李筠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