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君臣奏對,擬立十軍

這時房玄齡起身道:“聖上,皇者威嚴不容侵犯,詔令肯定要下,態度必須要擺出來。但徵西之戰纔剛剛結束,且新年將至,即使我軍不發兵,百姓也能理解!若是南方諸侯真是結盟,我大隋亦有兩個選擇:一是如西征那樣閉關鎖國,不予理睬;二是先發制人,盯着某路諸侯窮追猛打,反正他們也打不過來,最後吃虧的還是他們自己!”

“房尚書說的好,奴隸現在有點多了,大不了讓薛天殺去中原再擺一道人梯!”聽到這話,楊師道立刻讚賞道。

薛天殺!

是薛萬均得到天殺刀以後的新綽號,那貨不以爲恥反以爲榮,沾沾自喜。

楊侗向魏徵問道:“魏愛卿,你以爲呢?”

“大家都說好,那就好。”魏徵很奇怪,自己動不動就說滅了突厥一族,怎麼個個都覺得我是妥協派呢,真是怪哉了,難道非要我學那個薛天殺,擺出一個‘人梯陣’才行?

“好!那就詔令天下,表個態度,讓天下百姓知道我大隋重新一統河山的決心。”楊侗點了點頭,道:“下詔將李淵、王世充、蕭銑、沈法興列爲亂臣,正式削掉他們以前所擁有的一切官職爵位;將李密、竇建德、杜伏威、李子通、杜士弘列爲反賊草冠!對了,太傅文采斐然,我等都拍馬難敵,讓他老人家引經據典罵個痛快。”

“喏!”衆人失笑應道。

“聖上!”這時,吏部尚書房玄齡說道:“高雅賢將軍聽說軍改,便向吏部遞交了辭呈,打算辭去渤海郡守一職,決定棄筆從戎。吏部決定由劉旻接手,請聖上批准。”

“高雅賢曾經多次上遞辭呈,辭職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想當一名將軍,以功績冠名一座城、一個郡。既然如今有人接手,那也算是圓了他從軍夢,朕批准了。”楊侗哈哈大笑道:“還有沒有要棄筆從戎的郡守?”

“真有!”房玄齡笑着說道:“河東太守堯君素、旅順太守鄧暠、襄平太守周紹範、玄菟太守薛萬淑聽說兵部大改,於是向吏部遞交了辭呈,理由和高雅賢將軍一樣。”

“全部批准了。”

治理地方是以穩定爲主,官員只需按步就班的執行朝廷政策,地方就不會出亂子,不需要多大的才華;至於軍隊,則是玩命的地方,需要十分稀缺的將才、帥纔來統御,堯君素、鄧暠、周紹範、薛萬淑恰恰有這方面的才華,他們自願從軍那是再好不過了。

這種爭勝的尚武精神,也是楊侗一直喜歡的精神,以前讓這些文武雙全的人才郡守也是無奈之舉,一是手頭沒有合適的人選;二是高句麗尚未平定,需要這類熟知兵事的人坐鎮邊郡,以應突以戰爭。如今文臣漸漸寬裕,且邊境安寧,是該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了。

“雖說近期和異族不會有戰爭,但忘戰必危,所以我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以後的邊郡主官一律特殊對待。邊境郡守、通守、郡丞不僅要通過吏部考覈,還要接受兵部考覈。不說具有開疆拓土的軍事才華,但必須在突發戰爭到來時,有守禦本土幾個月的能力。尚書省必須把好這道關口。”楊侗嚴肅的說道。

“喏!”楊恭仁、韋雲起、楊善會起身應命,雖說條件苛刻了一些,但大隋邊境有新長城,且向西邊慢慢延伸,如果邊郡官員連幾個月都守不住,那這些官員真不適合當官。

“雖說朕也認爲李淵、李密、王世充不敢攻打我大隋,卻也不能大意,如果戰事來臨,則需要精銳大軍迅速出擊。李卿,登基前說的軍團制度,你可有想法?”楊侗向李靖問道。

李靖說道:“啓稟聖上,軍團制已經搭建完畢了,讓克明來爲您仔細講解。”

“好啊!”楊侗看向了杜如晦,後者如今是兵部侍郎,李靖的助手。

“喏!”杜如晦行了一禮,說道:“聖上,大隋常備軍總兵力共有六十一萬七千三百六十人,依照聖上指令,決定分爲八個軍團。”

如今有了信鷹,傳遞信息的速度極快。不到半個月就把全軍的數目統計了上來。

“第一軍由羅士信、麥孟才、薛萬備三位將軍爲正副統帥,轄玄甲軍等五軍,人數六萬,駐守鄴城,護衛聖上;

第二軍、由秦瓊、王辯、左天成三位將軍爲正副統帥,轄汲郡、武陽二軍鎮守汲郡臨河與黎陽之交,一是拱衛京畿、二是守護黎陽倉、三是防禦對岸的李密軍,同時爲將來南渡做好準備,人數六萬;

第三軍,由裴行儼、賈務本、高雅賢三位將軍爲正副統帥,所轄清河、渤海等冀州境內常備軍,鎮守渤海郡,一是防止竇建德北竄,二是爲將來收復青州做準備。”

杜如晦接着說道:“第四軍的使命是防禦遼東一帶,兵部本打算讓牛進達將軍爲主將的,然則鄧暠、薛萬淑、周紹範三將軍棄筆從戎,臣以爲他們三人都比牛將軍適合,畢竟三位將軍坐鎮遼東多年,對那裡相當熟悉。”

“克明言之極是!”楊侗點頭道:“遼東是多民族、多國家存在的地方,形勢相當複雜,但好在沒什麼大勢力,所以即使發生戰爭,也只是小規模的衝突。依朕之見,就讓薛萬淑、周紹範、麥仲才爲正副統帥!他們臨敵經驗是差了些,但完全應付得了,讓他們駐軍於襄平四平城,南下、北下、西進都很便捷,遼東和幽州的安全就交給他們了。”

說完之後,楊侗示意杜如晦繼續。

杜如晦記錄好了之後,接着說道:“第五軍由鄧暠、謝映登、何潘仁爲正副統帥,轄河東、河內、絳郡軍,駐軍於絳郡垣城,以拒中原王世充。”

“第六軍尤薛萬均、堯君素、黃君漢率領關中軍鎮守上洛,爲將來收復荊州做準備。”

“第七軍由尉遲恭、程咬金、錢傑率領漢中軍鎮守漢川。”

“第八軍由蘇定方、向善志、丘師利率軍軍鎮守明月郡。”

“海軍繼續由張鎮周統領,第一艦隊鎮守渤海,巡視黃河;第二艦隊駐軍於長山羣島,保障商道往來,威懾高句麗、百濟。”

楊侗點了點頭,只是照杜如晦這麼一一分派,八個軍團遠遠不夠啊!這年頭交通不便,如果某個地方出現大戰,其他地方的軍隊到達之時,黃花菜都涼了,所以該有的必須要有。

見楊侗皺眉不語,杜如晦苦笑道:“這麼安排,最關鍵的雍州出現了極大漏洞,但其他地方的駐軍又是必須的。”

“那就再設兩個,湊足十大軍團。”楊侗想了一想,道:“如此安排下來,王伏寶的涼州都督沒必要存在了,那就撤掉他這個臨時職務,由他和由牛進達、樊則爲正副統帥,駐守漢陽;第十軍團由薛萬徹、段德操、蘇烏爲主,坐鎮臨洮,此二軍分別防禦李唐和吐谷渾;至於北方的突厥就交給地方守軍來防禦吧。”

“各軍團的兵力,依任務輕重、敵軍強弱來定,別給我鬧出這邊五萬防二十萬,那邊五萬防五千之荒唐事。”

“殿下,如今你應當稱朕而不是我了。”孔穎達鄭重提醒。

衆人:“……”

楊侗大笑:“朕錯了,一定改一定改!”

魏徵見軍事說得差不多了,拱手說道:“聖上,收復雍州、涼州土地只是第一步,臣以爲重在治理。而雍涼二州相當複雜,有漢人、有、有羌人、有吐谷渾人,各族信仰不同、風俗不同,強制改革只會適得其反,韓術的科考文章的核心價值是律法也要因地制宜,臣以爲這個觀點相當好,朝廷是不是應該以此爲例,制訂一套制度來試行呢?”

楊侗點頭道:“各族民俗不同、信仰不同,若是強求他們改,只會天下大亂,但是我們可以因其勢而利導之,允許各族保留其先進文明的民情風俗,野蠻的、不人道的信仰則要慢慢摒棄。至於怎麼摒棄呢?就是制訂與我們同步的制度!”

“不同地域風俗不同,人的思想思維也不同,在治理的時候,地方官員除了要依法治國,還要顧忌人情,這裡的人情不是說人脈關係,而是風土人情,這些東西一定因地制宜,卻又不能太過偏離。所以,一個國家並不是有一本法律就能完美治國,還要從根本之法衍生出無數子法,而這些都要逐一完善起來,只有在律法上做到求同存異,各族才能和平相處。”

“從刑部、御部、大理寺抽取精通律法的官吏,聯合成立修法司,對現行律法進行完善,並制訂與各族關係的法典。”

楊侗自然不是萬事皆通的妖孽,他的長處是多了千多年的見識,知道什麼合理、什麼不合理,可以爲麾下文武提供一個大方向,至於怎麼做,則是羣策羣力的一一完善。

“聖上,請爲新法賜名。”魏徵道。

其實大隋的律法體系現在相當完善,在《國法》以下有:

關於國家、邊境安全的《大隋國安法》

關於國家領土主權、定位與懲治賣國賊、弘揚民族氣節的《鋤奸法》;

關於嚴懲剋扣軍餉、欺壓士兵、抓捕逃兵現象和擁軍戴屬、戰後撫卹、復員再就業的《軍法》;

關於官員設置、任免、職能及懲治貪官枉法的《職製法》

關於飼養牲畜、庫藏管理,保護公有資財不受侵犯的《國家財產安全法》

關於戶籍、婚姻、家庭等民事《民法》;

關於土地、賦稅的《資源法》;

關於育人爲本、維繫師德的《教育法》;

關於治安的《治安法》

關於商業的《商法》……

共計十五部相當完善的子法法典!這些都是楊侗等人這些年來努力的成果。

“名字就叫《民族關係法》。”說到這裡,楊侗笑着說道:“可以邀請有威望有見識,爲人開明的各族代表參與制訂這部《民族關係法》,這類人知道自己民族的風俗習慣,在他們的協助下,一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聖上深謀遠慮,微臣佩服。有各族代表參與,什麼合理、什麼不合理就變得一目瞭然了起來,在制訂的時候,可以敞開交談、敞開制訂,省去很多麻煩。”

楊恭仁由衷的感嘆道,自追隨楊侗至今,楊恭仁最佩服的不是楊侗打仗水平,也不是高強的武力,而是楊侗對許多事物的獨到見解,這些見解看似離經叛道,但仔細的究其根源,卻始終不離大道、人道,很多問題都一針見血的直指人心。就拿這個《民族關係法》來說,這本是朝廷的事情,可楊侗卻要一些民間人士參與進來,如果按照楊侗的要求邀請各族代表來了,不僅速度變快,還很實用,在執行時能夠少去不必要的麻煩和衝突。

楊恭仁真的很好奇,楊侗怎會有是之多的奇思妙想。

第531章:將軍傲氣第392章:無意破陰謀第584章:楊廣之心第831章:很多妃嬪第405章:武士爭鋒第592章:和親,又見和親第820章:李世民逆襲鄭重提示第952章:將星隕落(月初求票)第128章:工部改制第422章:滅門慘案第182章:傳位(求收藏推薦)第748章:恩威並重第491章:撤兵盧氏第693章:可憐的關隴聯軍第328章:老程搗亂第792章:匯兵隋朝官員的俸祿第692章:鬧出人命第769章:奪旗斬將第968章:蕭瑀登門,國丈教子第119章:水師良將第633章:書聖後裔第615章:憤怒的蕭瑀第512章:蛇與農夫第635章:上陣父子兵第679章:圖窮匕現第890章:混蛋縣令很不對勁第360章:狂飆演技第644章:李世民解惑,意圖援魏第954章:殺使奪將,危機四起第948章:隋失二將第250章:歸來者(求月票全訂)第033章:房謀小露鋒芒第434章:第310章:李密西進第876章:異常年景,所用非人第252章:四大優勢(求月票全訂)第681章:任用降臣第141章:時間寶貴(求收藏推薦)第188章:老謀深算(第五更求首訂月票)第045章:李靖的震驚第747章:見龍卸甲第292章:雙雄會第848章:遨遊九天第794章:一條大魚第845章:飛天神舟,初步告捷第009章:戰而後定第387章:鑄寶刀贈名將第134章:風陵渡下蠱(求收藏推薦)第307章:君王氣度第793章:一丘之貉,狼狽爲奸第049章:失信很可怕第306章:李淵長大了第396章:騎戰帶來的總結第028章:民團第408章:行爲詭異的道觀第034章:三館一閣第704章:隋唐陰謀第701章:裂士科舉,文帝之遠見第875章:此時不努力,今後沒機會(新年好)第856章:大興兒童漏天機第559章:賞罰不明第540章:內鬥資格都沒有第682章:部署隋唐之戰第563章:玄藻佈設八門金鎖陣第249章:半島格局(求月票全訂)第149章:合作(求收藏推薦)第756章:卯時放火,不得有誤第604章:敗亡前的瘋狂第211章:首戰第636章:邴元真失權謀退第149章:合作(求收藏推薦)第232章:賣蕭銑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410章:教學第939章:驚聞李建成第475章:‘人鏡’消失,好事多磨第766章:無名小卒裴行儼第493章:去其首尾、攔腰斬斷第589章:當各國面,定敵寇第563章:玄藻佈設八門金鎖陣第894章:玄齡議設諜中諜第026章:戰後清算第022章:誘敵深入第623章:非同一般的女子第868章:戰略大轉移第752章:一路追趕第952章:將星隕落(月初求票)第592章:和親,又見和親第741章:相國示警第593章:居安思危,統一思想第216章:經驗誤人第439章:出爾反爾第197章:蕭瑀碰釘第682章:部署隋唐之戰第163章:國士李景(求收藏推薦)第699章:楊侗謀北鎮軍第227章:污點大儒第912章:李淵被死,決戰契機
第531章:將軍傲氣第392章:無意破陰謀第584章:楊廣之心第831章:很多妃嬪第405章:武士爭鋒第592章:和親,又見和親第820章:李世民逆襲鄭重提示第952章:將星隕落(月初求票)第128章:工部改制第422章:滅門慘案第182章:傳位(求收藏推薦)第748章:恩威並重第491章:撤兵盧氏第693章:可憐的關隴聯軍第328章:老程搗亂第792章:匯兵隋朝官員的俸祿第692章:鬧出人命第769章:奪旗斬將第968章:蕭瑀登門,國丈教子第119章:水師良將第633章:書聖後裔第615章:憤怒的蕭瑀第512章:蛇與農夫第635章:上陣父子兵第679章:圖窮匕現第890章:混蛋縣令很不對勁第360章:狂飆演技第644章:李世民解惑,意圖援魏第954章:殺使奪將,危機四起第948章:隋失二將第250章:歸來者(求月票全訂)第033章:房謀小露鋒芒第434章:第310章:李密西進第876章:異常年景,所用非人第252章:四大優勢(求月票全訂)第681章:任用降臣第141章:時間寶貴(求收藏推薦)第188章:老謀深算(第五更求首訂月票)第045章:李靖的震驚第747章:見龍卸甲第292章:雙雄會第848章:遨遊九天第794章:一條大魚第845章:飛天神舟,初步告捷第009章:戰而後定第387章:鑄寶刀贈名將第134章:風陵渡下蠱(求收藏推薦)第307章:君王氣度第793章:一丘之貉,狼狽爲奸第049章:失信很可怕第306章:李淵長大了第396章:騎戰帶來的總結第028章:民團第408章:行爲詭異的道觀第034章:三館一閣第704章:隋唐陰謀第701章:裂士科舉,文帝之遠見第875章:此時不努力,今後沒機會(新年好)第856章:大興兒童漏天機第559章:賞罰不明第540章:內鬥資格都沒有第682章:部署隋唐之戰第563章:玄藻佈設八門金鎖陣第249章:半島格局(求月票全訂)第149章:合作(求收藏推薦)第756章:卯時放火,不得有誤第604章:敗亡前的瘋狂第211章:首戰第636章:邴元真失權謀退第149章:合作(求收藏推薦)第232章:賣蕭銑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410章:教學第939章:驚聞李建成第475章:‘人鏡’消失,好事多磨第766章:無名小卒裴行儼第493章:去其首尾、攔腰斬斷第589章:當各國面,定敵寇第563章:玄藻佈設八門金鎖陣第894章:玄齡議設諜中諜第026章:戰後清算第022章:誘敵深入第623章:非同一般的女子第868章:戰略大轉移第752章:一路追趕第952章:將星隕落(月初求票)第592章:和親,又見和親第741章:相國示警第593章:居安思危,統一思想第216章:經驗誤人第439章:出爾反爾第197章:蕭瑀碰釘第682章:部署隋唐之戰第163章:國士李景(求收藏推薦)第699章:楊侗謀北鎮軍第227章:污點大儒第912章:李淵被死,決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