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大唐的‘忠臣’們

獨孤府軟禁着數十名關隴貴族家主一家老小,日常物資都由武川司供應。經過好幾天的擔驚受怕,大家恐懼之感漸去,各位家主每天聚在一起閒聊,竟然覺得這種大爺一般的日子,似乎也相當不錯。

韓志奉李淵之命,每天都來和這些家主談判,這些家主抱團取暖、共同進退,形成一個點滴不漏的團體,他們除了答應捐獻三成田地以外,別的什麼都不答應。而在李淵最看重的私人部曲方面,他們卻是堅決不肯讓步。

只因關隴貴族乃是一個軍事起家的龐大團體,放棄了私人部曲就等於放棄了他們的傳承,而且事態演變至今,大家已經和李淵反目成仇,他們唯一能夠制約李淵的手段,便是散佈益州的私人部曲,交給李淵就等於是自廢武功,一旦‘棄戒投降’,一家老小的生死皆在李淵一念之間。關鍵是李淵明目張膽的把大家軟禁於此,足以說明他已經有了殺心,有如此認識的各位家主哪會答應李淵條件?所以任憑韓志怎麼威逼利誘,始終沒人願意妥協讓步。

重要是從各個方面來看,唐朝都不是隋朝的對手,就算李淵得到大家的私人部曲之後不殺人,可李淵也終究被楊侗消滅,也就是說,交出私軍就是與必勝的隋朝爲敵,大家不至於蠢到與隋朝爲敵的地步;而不交的話,楊侗還會覺得他們真的忠誠於隋朝,還會給大家生路,所以,大家都認爲只要拖到隋唐大戰,就安全了。

這天正午,就在獨孤澄正和於筠、趙原在後園商議的時候,一名侍女慌慌張張的跑了過來,將手中一封信遞給獨孤澄,“家主,您看這個。”

“你從哪裡得來的書信?”武川衛把獨孤府團團圍困,百步之內,不準任何人踏入,府中侍女也都出不去。所以獨孤澄對這突然出現的信函感覺十分意外。

侍女連忙說道:“是廚娘從一尾大魚肚子裡得到的。”

獨孤澄、於筠和趙原明白了,是有人把信件塞進魚嘴,然後傳到了府中。

獨孤澄接過信函,上面果真沾滿了血跡,還有刀痕,想必是廚娘破魚時,不小心劃到,不過並沒有影響閱讀,他打開信函匆匆看了一遍,臉色頓時一片慘白。

趙原見狀,連忙問道:“兄長,發生何事?”

“這且不管。”不等兩人再作詢問,獨孤澄便大步走向了中堂,召集各位家主議事。

衆位家主平時雖然散居獨孤府,可白天都在中堂附近徘徊,以便能夠隨時集中,所以不一會兒功夫,大家便聚在了中堂。

隨着最後一名家主匆匆入座,獨孤澄這纔對衆人說道:“剛纔有人通過魚腹,給我送來一封信。說是我們的人集結了三萬多名將士,正向襄陽方向殺來,明天即可兵臨城下,哪怕最遲也是明天晚上……”

獨孤澄話沒說完,大堂之內卻已是一片譁然。

私人部曲是各家保命的不死金牌,只要不交出去,只要部曲不暴露,李淵就不敢以大唐動亂的代價對大家狠下毒手,這樣就能僵持到隋軍大舉來犯之時。

然而獨孤澄竟然說這支軍隊不但暴露了,還往襄陽這邊殺來,這意味着關隴貴族和李淵的僵持事件,上升到關隴貴族聯合造反的高度。

而造反,自古以來都是誅滅九族的大罪,關隴貴族無論在律法還是道義上,都不容於世;李淵此時此刻怎麼處置他們都不過分。

雖然諸位家主一直嚷嚷着罵李淵,都巴不得李淵早一點完蛋,但是全都知道私人部曲根本不是名正言順的朝廷的對手。

李淵之所以沒有武力消滅,而是威逼利誘、好言相勸,不是說滅不了這幾萬私軍,而是不想作鷸蚌相爭,白白便宜了楊侗這個漁翁,真要是不管內部混亂,狠下心來幹關隴貴族,關隴貴族那幾萬軍隊根本不夠看,根本不是朝廷的對手。現在光明正大的暗中走到陽光之下,正好給了李淵一鍋端走的天賜良機。

更讓諸位家主鬱悶的是,他們的根基在益州,這幾萬私軍在荊州就是一支四面臨敵的孤軍,失去供養之後,立即就被唐軍殲滅乾淨。而關隴貴族現在已經揹負了謀反之名,一旦這支軍隊全軍覆沒,李淵就可以名正言順、輕鬆瀟灑的收拾他們,所有罪名、惡名都等由他們來扛。

想到李淵的屠刀即將來臨,這怎能不引起譁然?

“我們現在全在襄陽,這不是授人以柄嗎?”

“到底是誰在集結軍隊?”

“到底是誰自作主張的殺向襄陽?這不是要把我們給害死嗎?”

“……”

大難臨頭,諸位家主個個是又怒又怕。

“統統給我閉嘴。”於筠怒吼道:“事已至此,現在說這些還有屁用,越到這時候,越需要團結和冷靜,大家聽獨孤家主繼續說下去。”

在座的畢竟都是世家門閥的家主,大都經歷無數風浪,經這最初的驚恐,再經於筠怒吼提醒,知道自亂陣腳只有死路一條,剎那間,都紛紛的閉上了嘴巴。

大堂之內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獨孤澄這才說道:“各家的私軍家主能調動、各家長老能調動、懷有家主之令的人也能調動…就拿獨孤氏和於氏來說,出事之前,我和於家氏已將令牌給了獨孤彥雲、獨孤卿雲;你們全在這裡,但是你們的兵卻都來了。這說明你們要麼是讓族中長老集結本族之兵,要麼就和我一樣,將令牌給了親信之將,除此以外,再無第三種人能調兵。”

“我趙氏便是由長老調動兵力的。”

“我是把令牌給了侄子。”

“……”

“既然大家心中有數,就不必驚訝了。”聽到大家的話,與自己猜測於異,獨孤澄便接着說道:“軍隊之所以殺向襄陽,我認爲是我等被囚禁的消息傳了出去,各家長老、家將擔心我等安全,但是又別無他法,索性就起兵,企圖以武力迫使聖上放人。”

“獨孤兄言之有理,出兵已是無法更改的事實,再糾結此事已毫無意義。若我料得不錯的話,軍隊很快就到。我們應該儘快想到一個比較穩妥之策,而不是把時間白白浪費在無謂的爭議之中。”說話的是趙原,在關隴貴族頗有聲望,他和於筠屬於獨孤澄的左膀右臂。

獨孤澄雖然存在經驗不足的缺陷,但能夠被老謀深算的獨孤整選入繼承人,本身就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物,經過這一番變故,似乎也成熟了不少,他深吸了一口氣,迫使自己冷靜下來,不疾不徐的說道:“我們的軍隊這些年一直訓練,一直在益州和各種叛亂分子,以及企圖圖謀我等田產的益州豪強作戰,皆是精銳中精銳,雖不是什麼萬夫莫及的猛士,卻不是窩囊的唐軍能夠滅的了的,李淵不付出六萬人的代價,根本滅不了我們這三萬大軍。”

“李淵的軍隊不但不如隋軍善戰,連數量也不如隋軍,面對能征善戰、數目龐大的隋軍,他只能拆東牆補西牆,導致他處處要防禦,處處防禦不了。他不可能把六萬大軍犧牲在內戰之中,因爲李淵承受這個慘痛代價。所以只要我們這三萬名銳士還在,李淵就不敢對我們下毒手。大家不必過度驚惶。”

衆人深以爲然,砰砰狂跳的心,稍微安定了下來。有人問道:“獨孤兄,你認爲李淵下一步會怎樣對付我們呢?”

見到大家趨於冷靜,獨孤澄稍稍鬆了口氣,接着分析道:“他現在面臨的難題是想打,又不敢打。唯一的辦法就是以我們生命安全來要挾軍隊,迫使各傢俬軍妥協,迫使各傢俬軍投降,與此同時,他有可能以高官重利蠱惑我們,以各種陰險的手段來分化、離間我們,只要我們出現內訌,然後便會各個擊破。一旦某個家族上了他的當,我敢肯定的是,這個家族離覆滅不遠了。”

“獨孤家主言之有理。”一名年約七旬、鬚髮俱白的老人顫微微的站了起來,他是侯莫陳氏的家主,名叫侯莫陳仁,只聽他說道:“老朽是看着李淵長大的人,一直覺得他是表裡不一的人。獨孤老家主在世之時,也說李淵外表忠厚,內裡陰險毒辣、薄情寡恩;看似膽小懦弱,實際野心勃勃。暗殺獨孤老家主就是陰險毒辣和薄情寡恩最好證據,一個連功勳卓著的親舅舅和表弟都殺的人物,怎麼容得下我們這些揹負謀反罪名的人呢?”

“獨孤老家主固然有些過了,可多方下注乃是世家門閥千古不變的規則,若不是我們多方下注,哪有他李淵的今天啊?”

獨孤澄爲了團結內部,以免獨孤氏被李淵孤立起來,經過於筠勸說,幾天前便選擇性的把獨孤整通風報信之事說了出來,侯莫陳仁這才知道獨孤整的一些作爲。只不過正如侯莫陳仁現在說的這般,每一個家主都不覺得獨孤整有錯,說到底,還是李淵的窩囊讓人生氣、讓人痛恨。

侯莫陳仁亦是一個見多識廣的老狐狸,當獨孤澄提到分化離間的時候,便料到有一些家主與李淵獨處時,極有可能被蠱惑,中了李淵各個擊破之計,是以拿獨孤整、獨孤懷恩父子之死來說事。

而一些左右搖擺的家主聽了侯莫陳仁這番話,一股寒意自腳底直衝腦門,與李淵抗爭的念頭都堅定了下來。

只聽侯莫陳仁又說道:“我們全心全意的支持,是希望他統一天下,但他卻連關中都打不出去,怎不讓人不失望?他除了能在樑師都、朱粲、蕭銑這種軟柿子撈到一點點好處之外,連薛舉都打不過,若非突厥臨陣倒戈,關中早就是人家薛舉的了。至於和隋軍作戰,幾乎每次都是慘敗賠償。所以歸根到底還是李淵不爭氣,他除了會賣弄權謀,除了會算計他的兒子、朝中大臣,他什麼都不行,也難怪老家主大失所望。”

“侯莫陳家主言之不錯,千萬不能上了李淵的當。”衆人紛紛點頭,都覺得侯莫陳仁萬分有理。

他們這夥人就像是一羣資本家,早在晉陽起兵之前,便拿出鉅額錢糧資助李淵,讓他在幷州秘密養兵,但隨着唐軍屢戰屢敗,使關隴貴族對李淵的信心動搖了起來。他們在李淵身下下了血本,目的是希望他能夠爲自己的家族帶來豐厚利潤,結果一點利潤沒到手,還害得他們到了破產邊緣,他們這些投資人當然不高興,不過因爲楊侗以前始終不願和世家門閥和解,他們只有麻木的繼續投投投。要是楊侗早向世家門閥拋出善意,早就與隋朝和好了,哪會等到現在?所以獨孤整沒錯、大家沒錯,一切錯在無能的李淵。

獨孤澄對這父輩級的人物佩服不已,覺得自己的道行還差得太多,也幸好有此老在,三言兩語便將大家的心定了下來。不然的話,這個鬆散聯盟一定被李淵破解。

“家主、諸位家主!”這時,一名侍女匆匆忙忙的跑了來,獨孤府內的家僕已經被移去他處,獨孤澄只能讓侍女負責傳訊示警之事,這名侍女滿頭大汗,顯是跑了很長的跑,她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軍,軍軍隊來了。”

雖然早已料到,可是當消息到來時,衆人忍不住臉色微變了起來。

獨孤澄急忙交待:“大家千萬千萬要穩住,我們的軍隊只要還在,李淵就不敢對我們下毒手,所以在軍隊的問題上絕不能讓步,更不能去城上勸說,否則大家都得死。”

“我明白的。”衆人紛紛表態。

話音未落,一大羣軍隊涌了進來,讓衆人詫異的是來的不是武川衛,而是正規的唐軍士兵。

不一會兒,屈突蓋在一隊親衛護衛下快步而來,他向衆人一拱手,“諸位家主,武川衛擅自作主將大家囚禁於此。聖上對於武川衛的無法無天之舉,極爲震怒,令我前來負責大家的生命安全,請諸位配合。”

“哈哈哈哈……”衆多家主大笑了出來,彷彿是聽到了天大的笑話一般。照屈突蓋這話理解,一切是武川衛搞的鬼,身在太極宮的李淵到現在都不知道他們被囚禁於此,這不是笑話是什麼?

“我們這些囚徒,人人有爵位在身,國公就有好二十多個。將軍捫覺得敢武川衛擅自作主嗎?二十多名國公在堂堂國都,被囚禁了數天,聖上居然才知道?聖上居然才震驚震怒?”獨孤澄揶揄的說道。

要是在他們得到消息之前,屈突蓋早一步到來,並說他們軍隊謀反一事,衆家主肯定被嚇得六神無主,但現在怎麼可能?

“哈哈…我們這二十多名國公,生死盡在將軍一念之間,又何來配合之說?”於筠笑着說道。

屈突蓋冷然道:“我就實話告訴你們了吧。你們的軍隊造反了,即將攻到襄陽城下,聖上不願濫殺無辜,也不希望你的軍隊塗炭生靈,所以要求你們出面約束軍隊。”

侯莫陳仁淡淡的說道:“將軍莫要說笑了,自聖上起兵以來,我們關隴貴族捐獻無數錢糧、無數家丁奴僕,早已淪爲楊侗必殺之人,與大唐王朝是榮辱與共的關係,大唐內亂對我們有何好處?我們再傻也不可能造反。”

“侯莫陳家主言之有理。”

“誣衊,這是赤裸裸的誣衊。”

“屈突將軍的誣衊,我表示強烈憤慨。”

“……”

這些關隴貴族家主羣情洶洶,一個個慷慨激昂,一個個說得是義正辭嚴,化身爲大唐忠臣,正義的代表,恨不得現在就將‘散佈流言’的‘兩面三刀小人’押赴刑場砍腦袋!

“想必是隋軍細作散佈的謠言,目的是讓我大唐不戰自亂,我大唐怎能容忍這種兩面三刀的小人?不嚴懲不足以正國法;不嚴懲不足以安天下!”趙原亦是說道。

“趙兄所言極是。我們關隴貴族,乃是堂堂正正的大唐臣子,哪怕是死,也不會投降。”於筠似笑非笑的看着屈突蓋,重重的一拍桌子,大聲道:“我們關隴貴族乃是有血性的軍武世家,最痛恨的就是兩面三刀的背主之人。”

屈突蓋的臉色一片青紅皁白,精彩之極。

他原是隋臣,在唐軍入主關中之前,還被楊侑任命爲大興京兆尹,負責抓捕與李淵有關的一切親眷,當他抓到這些人之後,一概被衛玄、陰世師、骨儀砍了個乾淨。可謂是深得大隋信重大人物。

然而……

更過分的是屈突蓋剛剛投降,便穿着楊侑賞賜的鎧甲、騎着楊侑賞賜的寶馬,神采飛揚去勸說堯君素,希望在新主李淵面前立下一場功勞。在城下讓堯君素早早投降唐朝來求取富貴,結果被堯君素一通大罵,羞愧的卸甲棄馬,落荒而逃……一度成爲唐朝兵部尚書的屈突通一番意氣風發之後,然後在關中大戰中被堯君素砍了。

所以,於筠等人嘴裡的‘兩面三刀的背主之人’自然是指桑罵槐。

跟着屈突蓋來的士兵面面相覷,默不作聲,不知如何是好。

“老子不畏權貴,給老子打,專門往臉上打。”被那麼多人冷嘲熱諷,屈突蓋的心情能好的了麼?

第417章:黑冰臺在行動第699章:楊侗謀北鎮軍第827章:黯然退出第609章:扭出真兇,百官發難第003章:單挑第312章:發小隔空博弈第420章:多叫叫,就會習慣第634章:投其所好納賢良第692章:鬧出人命第116章:全力西進第970章:無賴賴楊廣第894章:玄齡議設諜中諜第117章:喜訊傳來第191章:杜先生第844章:一語驚醒夢中人第061章:關隴之謀第124章:有計劃花錢第003章:單挑第199章:出售四郡第836章:蝗災,蝗蟲的災難第674章:積石關,陰險之作第038章:凌敬論商第010章:不升反降第868章:戰略大轉移第225章:激化矛盾第725章:將軍太能打,亦非好事第833章:父皇,你爲何要色眯眯第828章:年產百萬行不行(月底求票)第656章:烈女逆襲單雄信第322章:天下雄傑皆反響第943章:建成出山,暗夜殺戮第357章:可憐的頡利可汗第785章:熱血沸騰,不殺不行第705章:招攬失敗第249章:半島格局(求月票全訂)第541章:裴愔入京見女兒第542章:‘萬’國朝隋第520章:當朕的皇妃很丟人嗎第949章:夜襲隋營第644章:李世民解惑,意圖援魏第212章:背主第410章:教學第502章:帝都定洛陽第168章:論馬(求收藏推薦)第442章:李密特使第628章:鄴城諜影第701章:裂士科舉,文帝之遠見第214章:說客第017章:王世充第061章:關隴之謀第240章:百家(求月票訂閱)第602章:指塔贈金,楊廣再出徵第379章:問策裴矩第244章:煬帝(求月票全訂)第740章:人心各異第398章:構建絲路聯合體第206章:決不退縮(求月票)第899章:千年世家之威第310章:李密西進第965章:被迫當軍師第143章:內亂再現(求收藏推薦)第278章:可怕的習慣第490章:有死無生攻防戰第355章:你的心上人不要,我要第548章:蕭銑帶來的麻煩第397章:選將臺前的衝突第408章:行爲詭異的道觀第137章:送刀子(求收藏推薦)第112章:活捉楊侗第959章:自作聰明,過尤不及第241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求月票)第698章:李元吉職權擴大第412章:又當爹了第552章:夫君!有人呢第497章:當冤大頭遇到冤大頭第704章:隋唐陰謀第405章:武士爭鋒第429章:誰佔了誰的便宜?第185章:反客爲主(求首訂)第773章:食鹽大業第072章:確定謀反第947章:意外獲勝第114章:性格決定命運第561章:分而食之第735章:戰後第901章:蕭後傳道,破僵局第078章:強吃鐵勒第387章:鑄寶刀贈名將第312章:發小隔空博弈第481章:獨孤決議第510章:怨念第179章:仁慈不好(求收藏推薦)第735章:戰後第068章:長孫無忌第472章:南陽之變第893章:一半靠努力,一半靠天意第715章:國公之爵,擦肩而過第196章:獨孤澄的震撼第755章:李元吉神助攻第927章:倒黴的楊廣
第417章:黑冰臺在行動第699章:楊侗謀北鎮軍第827章:黯然退出第609章:扭出真兇,百官發難第003章:單挑第312章:發小隔空博弈第420章:多叫叫,就會習慣第634章:投其所好納賢良第692章:鬧出人命第116章:全力西進第970章:無賴賴楊廣第894章:玄齡議設諜中諜第117章:喜訊傳來第191章:杜先生第844章:一語驚醒夢中人第061章:關隴之謀第124章:有計劃花錢第003章:單挑第199章:出售四郡第836章:蝗災,蝗蟲的災難第674章:積石關,陰險之作第038章:凌敬論商第010章:不升反降第868章:戰略大轉移第225章:激化矛盾第725章:將軍太能打,亦非好事第833章:父皇,你爲何要色眯眯第828章:年產百萬行不行(月底求票)第656章:烈女逆襲單雄信第322章:天下雄傑皆反響第943章:建成出山,暗夜殺戮第357章:可憐的頡利可汗第785章:熱血沸騰,不殺不行第705章:招攬失敗第249章:半島格局(求月票全訂)第541章:裴愔入京見女兒第542章:‘萬’國朝隋第520章:當朕的皇妃很丟人嗎第949章:夜襲隋營第644章:李世民解惑,意圖援魏第212章:背主第410章:教學第502章:帝都定洛陽第168章:論馬(求收藏推薦)第442章:李密特使第628章:鄴城諜影第701章:裂士科舉,文帝之遠見第214章:說客第017章:王世充第061章:關隴之謀第240章:百家(求月票訂閱)第602章:指塔贈金,楊廣再出徵第379章:問策裴矩第244章:煬帝(求月票全訂)第740章:人心各異第398章:構建絲路聯合體第206章:決不退縮(求月票)第899章:千年世家之威第310章:李密西進第965章:被迫當軍師第143章:內亂再現(求收藏推薦)第278章:可怕的習慣第490章:有死無生攻防戰第355章:你的心上人不要,我要第548章:蕭銑帶來的麻煩第397章:選將臺前的衝突第408章:行爲詭異的道觀第137章:送刀子(求收藏推薦)第112章:活捉楊侗第959章:自作聰明,過尤不及第241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求月票)第698章:李元吉職權擴大第412章:又當爹了第552章:夫君!有人呢第497章:當冤大頭遇到冤大頭第704章:隋唐陰謀第405章:武士爭鋒第429章:誰佔了誰的便宜?第185章:反客爲主(求首訂)第773章:食鹽大業第072章:確定謀反第947章:意外獲勝第114章:性格決定命運第561章:分而食之第735章:戰後第901章:蕭後傳道,破僵局第078章:強吃鐵勒第387章:鑄寶刀贈名將第312章:發小隔空博弈第481章:獨孤決議第510章:怨念第179章:仁慈不好(求收藏推薦)第735章:戰後第068章:長孫無忌第472章:南陽之變第893章:一半靠努力,一半靠天意第715章:國公之爵,擦肩而過第196章:獨孤澄的震撼第755章:李元吉神助攻第927章:倒黴的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