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會師谷城,大戰降臨

襄陽谷城縣衙,獨孤彥雲臉上充滿悲痛之色,在他下首是一羣北鎮軍將領,當日武川衛和突屈蓋發生內亂,大打出手,獨孤澄藉機傳訊,讓他們擇一地方立足,並說只要他們在,城中的人就會安全,獨孤彥雲依令奪谷城,然而今天,襄陽細作卻傳來了各家被滅族的情報。

他擡起手中書信,悲憤的說道:“諸位,告訴大家一個很不幸的消息。奸王李元吉奉狗皇帝李淵之命,昨天將獨孤氏、於氏、趙氏等三十多家關隴貴族滅了門,男女老少盡喪奸王之手,一個都沒剩下。”

大堂之上響起了一片哀鴻聲,雖說大家一直爲此擔憂,甚至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但事到臨頭,依舊接受不了,畢竟被誅殺的,都是他們至親的親人啊。

望着這些將領,獨孤彥雲似嫌不夠勁暴似的說道:“另外,李元吉今日已經入蜀,也就是說,益州的親族很快就會步襄陽族人的後塵。”

衆將領嚎啕大哭,一些人承受這個打擊,甚至口吐鮮血的昏了過去。

‘砰!’等到諸將發泄得差不多了,獨孤彥雲才一拳擊在案几之上,發出轟然巨響。

諸將的哭聲嘎然而止,紛紛擡頭,茫然的望着獨孤彥雲。

“我也想哭,可哪怕我們哭死,慘遭李元吉殺害的親人也不能復生。”獨孤彥雲雙目蘊滿濃重的煞氣,鷹隼一般盯着大家,一字一句說道:“我們的親人是死了,可我們還在,我們還有三萬多名將士,我們還有能力爲逝去的親人報仇……”

“不錯,我們要報仇雪恨……”於欽明抹去臉上的淚水,恨恨的高聲道:“谷城是座小城,久守必失,一旦我們都死了,誰爲我們的族人報仇雪恨?所以當務之急是議事,是決定北鎮軍下一步戰略,就算要哭也要等到脫困和復仇之後再哭。”

“請將軍下令。”

“請將軍吩咐。”

這一刻,諸將爲了逝去的親人,也爲了自己,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

獨孤彥雲大大的鬆了口氣,他最擔心的是有人失去理智,帶着麾下士兵,如撲火飛蛾一般前去襄陽送死,目前來看,大家悲憤歸悲憤,但沒有朝自己擔心的方向發展。

他緩緩的說道:“我說的或許難聽一些,但請大家不要多想。我們之前因爲襄陽城中族人束手束腳,處處被動,但現在,我們已經沒有後顧之憂了,可以放手一搏。”

衆將紛紛點頭。

“擺在我們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是放棄谷城,不顧死活的衝破層層包圍,殺向益州,解救益州族人。但是李元吉這狗賊無後顧之憂,等我們到益州的時候,族人們的屍體恐怕都腐爛了,就算族人們還活着,剩不了幾個人的我們也做不了任何事情,所以,這條自取滅亡之路不可取。

這是事實,無人能夠反對,紛紛問道:“第二條路是什麼?”

“第二條路是降隋,要是我們將漢水防線撕開一道口子,隋軍便能源源不斷入境,若是隋軍兵臨襄陽城下,那李元吉只能調頭回援,我們在益州的族人便安全了。”獨孤彥雲緩緩的說道。

於欽明說道:“我們奉命兵諫的最終目的是反唐降隋,目前也只有隋軍才能助我們達成圍魏救趙的目的,迫使李元吉調頭回襄陽。我贊成降隋。”

“我也贊成。”

“我也贊成。”

“……”

獨孤卿雲、賀蘭師仁等人緩緩表態。

‘降隋’這個方案瞬間得到了統一,但還有很多問題需要他們解決,只聽獨孤彥雲沉聲說道:“在我們北方是劉弘基,統合張士貴派來的軍隊之後,劉弘基擁兵四萬;東南方則是由竇琮負責,兵力也有四萬之衆,顯然是防止我軍與隋軍聯爲一體;而據我接到的情報稱,李世民很快就會到來,他應該會圍困谷城之南,從唐軍的佈局來看,是想逼我們往西方撤離。谷城乃是武當山餘脈,地勢比較平緩,縣城以西除了築水,還有大小河流數十條,一旦我們陷入其中,定被唐軍殲滅。從目前的局勢來來,我們這三萬大軍,需要和十多萬唐軍作戰,只有擊潰了他們,才能跳出重圍,退往隋朝掌控的南陽。”

“將軍,谷城對岸有官道直達南陽,只要我們擊潰竇琮軍,即可渡過漢水,進入南陽穰縣,何須跟十多萬唐軍作戰?”說話的是名將達奚長儒孫子達奚安,他擔任虎賁將軍一職,率領北鎮軍第二師的五千士兵。

“不錯,竇琮雖有四萬將士,可他的士兵由各族私軍拼湊而成,我們三萬人打他四萬,根本不是問題。”副帥、第一師主將獨孤卿雲亦是說到。

“要是我們和竇琮決一死戰,李世民和劉弘基不會坐視不管。”獨孤彥雲沉聲說道:“關鍵是我們沒有騎兵,而對方有。要是我們失去城池,定被人多勢衆的唐軍團團圍困,然後被他們的騎兵殲滅於曠野之上。另外,谷城雖小,卻是唐朝漢水防線一個關鍵的節點,我不希望它再次落入唐軍之手。”

於欽明恍然道:“將軍要把谷城獻給隋軍嗎?”

獨孤彥雲點頭道:“谷城位於漢水西岸,武當山脈東南麓。南依荊山,西偎武當,東臨漢水,南北二河夾縣城東流匯入漢水,漢水上游的陰城、均陽唐軍皆由下游襄陽城補給,只要谷城不失守,上游唐軍得不到任何補給,不用多久便會因爲斷糧而人心惶惶。”

“那將軍的意思是……”

“遣使入南陽,向大隋右僕射表示稱臣,請他派遣隋軍和我們前後夾攻竇琮,並全面接管谷城。”說到這裡,獨孤彥雲冷冷一笑:“李淵所謂的漢水防線根本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這也是我們這支‘叛軍’佔領谷城,李淵沒有足夠重視,要是換成隋軍,襄陽早就亂成一團了。”

不得不說,獨孤澄這個獨孤派領袖當得不稱職,但他看重的獨孤彥雲確實是一個目光深遠的人物,將李唐王朝外強中乾的本質看得一清二楚。

“何人可以爲使?”於欽明問道。

獨孤彥雲想了一想,有些爲難的說道:“我和四哥有隋朝的爵位,任何一人都是最佳人選,可大戰在即,我們二人都走不開。我想讓司馬去一趟,如何?”

“我倒是無妨,但我沒什麼分量,恐怕楊善會不會信我,要是貽誤戰機,我軍就糟糕了。”於欽明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還是那我去吧。”獨孤卿雲起身道。

獨孤彥雲猶豫了一會兒,點頭道:“也罷!”

“啓稟將軍。”這時,一名傳令兵匆匆忙忙的奔來,氣息不定的行禮道:“有支隋軍精騎自漢水東岸乘船而來,爲首大將自稱是隋朝左領軍大將軍、申國公蘇定方,請將軍一敘。”

“啊?”

廳中,正爲聯繫隋軍、取信楊善會頭疼的大小將領聞言,又驚又喜的站了起來。

“人呢?”獨孤彥雲急問。

傳令兵忙道:“他們在東城門外,沒有將令,巡邏士兵不敢擅自開門。”

“快請……不,我們一起前去迎接。”獨孤彥雲話音未落,便一馬當先的走了出去,衆人紛紛跟隨。

“這……”空蕩蕩的官衙內,傳令兵一臉茫然。

當獨孤彥雲等人到了東城頭,只見城外滾滾煙塵漸漸散去,一支人數兩千左右精騎在城外集結,冷森森兵戈匯聚成一片金戈森林,驍果軍特有的鎧甲在陽光閃閃發光,冰冷的氣味漫過虛空,在城關上空無盡地瀰漫開來。

他們人數雖少,但都帶着一股濃郁的殺伐之氣,氣勢如虹。

在那兩千餘名騎兵的最前面,兩員大將一字排開,他們腰桿依然筆挺,氣勢銳利不凡,如兩柄出鞘的利刃一般,直插雲霄。

獨孤彥雲感嘆道:“真不愧是百戰之兵啊。”

北鎮軍雖也不錯,但和眼前這羣從屍山血海中爬出來士兵就差得太遠,光是這股子氣勢就遠遠不如。

江風烈烈,陽光似血,一騎如飛,奔至城下,大聲道:“大隋左領軍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請河西郡公獨孤彥雲將軍一敘。”

城上衆將聞言,莫不倒吸了一口寒氣,他們想不到除了蘇定方,羅士信竟然也來了。相對比較沒有名氣的蘇定方,取得一系列輝煌戰績的羅士信無疑更令人震撼。

“我就是獨孤彥雲。”獨孤彥雲深吸一口氣,宏聲道:“事關北鎮軍三萬將士安危,請貴軍出示讓我等信服的憑證。”

“憑證在此。”城下隋軍士兵摘下弓箭,抽出一支箭矢,張弓搭箭,城頭士兵紛紛用盾護衛住獨孤彥雲,那名士兵弓箭向上一擡,箭矢脫弦而出,到了城頭上空,輕飄飄的落到了地上。

“將軍,有封信。”一名士兵拾起地上竹箭,取下書信,呈遞給了獨孤彥雲。

獨孤彥雲打開一看,不由一怔,這竟是獨孤澄寫給他的信件,讓他帶領北鎮軍降隋,遵從隋軍將領命令,不僅有暗號,還有於筠等多位家主的簽名。

“如何?”獨孤卿雲上前問道。

“信是家主書的,筆跡、紙張和暗號都對得上,這沒錯,但我不太敢相信。”

“你是擔心書信落到唐軍之手,並以此來詐城?”

“不錯。”

“信假得了,但人假不了。”獨孤卿雲說道:“你忘了嗎?我們當年去鄴城神武宮接受聖武帝冊封的時候,羅士信就在一旁。”

獨孤彥雲恍然,蘇定方他確實不認識,可羅士信確實認識,由於對方名揚天下,他還多看了幾眼,連忙大聲道:“請羅將軍上前一敘。”

羅士信催馬上前,擡頭道:“我是羅士信,獨孤將軍有何話說?”

獨孤彥雲仔細一看,發現對方確實是羅士信,又見兄長也向自己點頭,便說道:“末將懷疑書信來歷,擔心你們是唐軍所扮……”

羅士信眉頭一皺:“要怎樣,你才相信?”

“末將認識大將軍,這就足夠了。”獨孤彥雲回頭喝道:“打開城門。”

羅士信不復多言,退到蘇定方身邊。

不一會兒,高懸的吊橋緩緩放下,前後不過半盞茶功夫,城門打開,吊橋也降到底下,北鎮軍一干將領魚貫出城。

走在前方的獨孤彥雲神色恭敬的抱拳道:“末將獨孤彥雲,拜見羅將軍、蘇將軍。”

“獨孤將軍,不必多禮。”羅士信和蘇定方縱身下馬,虛手一扶,笑着說道:“蘇將軍爲主,我是副將。”

獨孤彥雲連忙說道:“末將不知,請蘇將軍恕罪。”

“不知者無罪。”蘇定方淡淡一笑:“獨孤將軍,獨孤家主的信看到了吧。”

“稟告蘇將軍,末將已經看了,全軍上下誓死效忠大隋。只須大將軍一聲令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獨孤彥雲雙手高舉兵符。

“沒這麼嚴重。”蘇定方對眼前這位沉穩的大將甚是欣賞,又見一干將領赤手空拳而來,心知對方已經展示出了最大的誠意,接過了兵符。

獨孤彥雲後退幾步,猶豫了一下,說道:“蘇將軍、羅將軍和諸位弟兄一路辛苦了,還請入城休息。”

“好,進城。”

蘇定方大手一揮,和羅士信一道,在百名親衛護衛下,隨獨孤彥雲一行人進入谷城,兩千名驍果軍在程咬金、高衍、闞棱的率領下跟在後面。

。。。。。。

蘇定方、羅士信帶兵前來谷城,這對迷茫的北鎮軍將領而言,無疑是定心丸。望着高坐上首的蘇定方,一雙雙眸子裡充滿了狂熱的神采,還有隱隱的畏懼,是的,就是畏懼!

蘇定方名聲不顯,有何本事他們不知道,但有羅士信這個副帥當墊腳石,地位自然水漲船高,僅只一會兒功夫,衆將對他的信服和崇敬,就遠比勞心費神了很久的獨孤彥雲高。

所謂人的名、樹的影,莫過於此。

按道理說,大權旁落的獨孤彥雲應該是最不高興的,但他反而是最高興的人。

他們兄弟接受楊侗冊封一刻開始,其實就跟隋朝分不開了,他們爲免父親和叔父美名受損,誓不仕唐,這一決定使他們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悄然以隋朝忠臣自居。所以現在有一種找到‘組織’的驚喜,還有如釋重負的輕鬆。

蘇定方雖不知何故,但是對大家的態度相當滿意,問道:“獨孤將軍,糧食能堅持多久?”

“回大將軍。”獨孤彥雲恭敬道:“三四個月不在話下,要是省吃儉用,半年都不成問題。”

“呃……”蘇定方吃了一驚,奇怪的問道:“據我所知,北鎮軍是一支沒有後勤的軍隊,哪來這麼多糧食?”

“谷城是供應陰城和均陽的後勤重地,我們奪了此城,便是看重這裡的糧食。隋魏大戰結束以後,李淵生怕隋唐大戰暴發,更怕大隋斷了陰城和均陽守軍的糧道,所以日夜搬運,否則的話,谷城之糧更多。除了糧食,還有很多箭矢。總之,不用爲後勤擔憂就是了。”獨孤彥雲說道。

蘇定方臉頰抽搐了幾下,從獨孤彥雲看出,他們這夥北鎮軍混得相當不錯,而李淵,居然放任北鎮軍在襄陽郡內瀟灑快樂生活,這得是何等的無能?

獨孤彥雲見蘇定方默不作聲,憂心忡忡的說道:“大將軍,李淵爲了殲滅北鎮軍,十二萬大軍兵分三路,分別從陰城、安養、襄陽方面出兵,可謂是來勢洶洶。我們雖然是精銳之師,可如果真的一一交鋒,以這三萬士兵,想要擊潰四倍之敵,相當困難。”

“十二萬大軍若是一起來犯,自然難敵,不過李淵兵分三路,卻給了我們可趁之機。”蘇定方笑道。

“大將軍是逐個擊破?”

“不錯,就是打他們一個時間差。”

獨孤彥雲怔了怔,思索了一下‘時間差’的含義,隨即會意道:“大將軍所言不差,李世民兵出襄陽,劉弘基自陰城而來,竇琮又兵出安養,此三路兵馬分散三處,到谷城的時間也大不相同,我軍足以一一應對!”

“我有點擔心北鎮軍的戰力,到底能不能打硬仗?”蘇定方實話實說。

獨孤彥雲卻是一笑:“大將軍大可放心,北鎮軍雖由各族私軍組成,但裝備和訓練都是比照先帝的驍果軍,而且這些年一直在益州各地和流寇匪徒作戰,或許不如身經百戰的大隋將士,但戰力、作戰意志,絕非士氣不濟的唐軍可及。”

蘇定方沉吟半晌,又說道:“我們在聖上帶領下,先後與契丹、奚族、東/突厥、西突厥作戰,每一次,我大隋都能少以勝多,你們可知是何緣故?”

“我大隋軍隊驍勇善戰。”

“異族不堪一戰。”

“……”

諸將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蘇定方不置可否,見到獨孤彥雲默不作聲、若有所思,笑問道:“獨孤將軍有何想法?”

“末將也不知對不對。”獨孤彥雲拱手道:“據末將所知,契丹、奚族、東/突厥、西突厥都是由各個部落組成,士兵平時散居各處,只有到了戰時,纔會集結在統大可汗麾下,他們的軍隊由幾十上百個部落糾合而成,人再多也很難形成強大一個同心協力、同心同德的強大的團體,每到硬仗發生之時,由於各部酋長皆有保全本部兵士的私心,所以他們不耐久戰,很容易出現有人作戰、有人退縮的亂象,從而給大隋軍隊各個擊破的機會。”

“不錯。”蘇定方點頭道:“我大隋軍隊驍勇善戰,異族其實也不差,單個部落士兵相當強悍,但糾合在一起就是出現號令不統、私心重的問題。”

獨孤彥雲、獨孤卿雲、於欽明、賀蘭師仁、達奚安等人,明白蘇定方是以異族暗喻由幾十個家族糾合而成的北鎮軍。

“大將軍,我們在上庸就考慮過這個問題,如今的北鎮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存在各自爲戰的問題,另外,北鎮軍依照大隋軍制,設有六個五千人師、三十個千人衛,每師將士戰力相當,差距不大。”獨孤彥雲笑着說道。

蘇定方笑道:“那我就放心了。”

“報。”

便在此時,一名士兵衝了進來,雖是不知主將爲何換了個人,但見到獨孤彥雲諸將俱在,便躬身道:“啓稟將軍,谷城以北出現敵綜,劉弘基統率四萬大軍殺奪谷城而來。”

“哦?”蘇定方問道:“敵軍據此還有多遠?”

“這……”士兵看向一旁的獨孤彥雲。

獨孤彥雲說道:“有什麼話就直說,北鎮軍以後以蘇大將軍爲主。”

士兵這才說道:“啓稟蘇大將軍,據斥侯來報,敵軍還在四十里外,天黑前可達谷城。”

“兵貴神速,不錯。”

“大將軍,這仗怎麼打?是守城還是出城跟唐軍打野戰?”獨孤彥雲問道。

“守城?野戰?”蘇定方擺了擺手,說道:“不,我們出去劫營。”

他這邊說得雲淡風輕,官衙內卻已經是一片譁然。

“啊?”

“大白天劫營??”

“大白天怎麼劫營??”

獨孤彥雲可憐兮兮的看向比較靠譜的羅士信:“羅大將軍,這…大白天怎麼劫營?”

羅士信暗暗好笑,解釋道:“按照現在的天色,以及正常行軍速度來看,劉弘基在十里外扎完營,天色剛好黑下來,這是白天劫營嗎?”

“兩萬即可。”蘇定方說罷,又向獨孤卿雲說道:“卿雲將軍,你第五、第六師將士,儘快收擾城中糧食,將其運進西北方的深山老林中密藏,城內只需保留將士們三天口糧即可!記住,此事要在暗中進行,尤其不能讓人知道糧食的藏匿地點,絕不能出現任何紕漏。”

“喏!”儘管這道令諭有些沒頭沒尾,獨孤卿雲卻沒有流露出絲毫猶豫之色,朝蘇定方恭恭敬敬地一揖,轉身去了。

第129章:中原有變第667章:揣摩敵意,世績設局第601章:獨孤整的後手第155章:再見江鳳儀(求收藏推薦)第222章:李淵厚黑第482章:楊侗猜不透的疏漏第725章:將軍太能打,亦非好事第669章:大勢浩蕩,順昌逆亡第280章:起兵伐隋第179章:仁慈不好(求收藏推薦)第622章:我決定反唐第199章:出售四郡第865章:除夕夜話第615章:憤怒的蕭瑀第635章:上陣父子兵第392章:無意破陰謀第162章:六個條件(求收藏推薦)第199章:出售四郡第045章:李靖的震驚第722章:禪位之以退爲進第093章:河東遇阻第942章:患難夫婦第127章:奸商第362章:關隴世家的底蘊第455章:好心辦壞事第378章:裴矩思退第318章:玄齡獻策建嘉峪第737章:啓用虎弟第283章:沈光,又見沈光第237章:金榜題名(求月票)第432章:再布一局鄭重提示第734章:吐谷渾有變第472章:南陽之變第539章:迂迴戰略第308章:吃人魔王人人愛第326章:老程的猥瑣解讀第564章:花重金,破楊侗毒計第630章:凌敬在行動第903章:誰算計了誰第763章:鬥將,還得萬人敵第922章:李淵謝幕是必然的第378章:裴矩思退第100章:演技出衆第968章:蕭瑀登門,國丈教子第320章:戰前吉兆第291章:親戚親,好坑第720章:一夜風雲涌第134章:風陵渡下蠱(求收藏推薦)第881章:相國示警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278章:可怕的習慣第495章:正統王朝雷霆之怒第560章:戰前勞軍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329章:再戰野馬川第715章:國公之爵,擦肩而過第248章:人算不如天算(求月票全訂)第800章:神鬼不出,誰與爭鋒第578章:二代班子第544章:以退爲進,弟高一籌第312章:發小隔空博弈第443章:隋魏密約第257章:毒龍匕(2/4求全訂月票)第421章:死亡遊戲第341章:耀眼的和親公主第802章:進退兩難的俘虜第532章:驍果出擊第956章:促成李氏父子肉搏第751章:邀請沈光殺李淵第020章:論竇建德第985章:怎麼證明你是李淵第676章:雪中送炭,李淵交底(月底求票)第063章:皇姑來了第797章:大將之飭第532章:驍果出擊第294章:向殿下報喜第943章:建成出山,暗夜殺戮第937章:飛天神舟墜毀第378章:裴矩思退第993章:斬將奪軍第940章:緊急應對(求票)第984章:忠奸難辯第793章:一丘之貉,狼狽爲奸第106章:大將和小卒第220章:論勢第019章:王世充發威第865章:除夕夜話第309章:一鳴驚人第353章:皇甫無逸第940章:緊急應對(求票)第453章:李淵決策第984章:忠奸難辯第486章:將帥之差距第864章:年終大清剿第615章:憤怒的蕭瑀第075章:突厥來犯第428章:王世惲第125章:外國來使第096章:不想當皇帝
第129章:中原有變第667章:揣摩敵意,世績設局第601章:獨孤整的後手第155章:再見江鳳儀(求收藏推薦)第222章:李淵厚黑第482章:楊侗猜不透的疏漏第725章:將軍太能打,亦非好事第669章:大勢浩蕩,順昌逆亡第280章:起兵伐隋第179章:仁慈不好(求收藏推薦)第622章:我決定反唐第199章:出售四郡第865章:除夕夜話第615章:憤怒的蕭瑀第635章:上陣父子兵第392章:無意破陰謀第162章:六個條件(求收藏推薦)第199章:出售四郡第045章:李靖的震驚第722章:禪位之以退爲進第093章:河東遇阻第942章:患難夫婦第127章:奸商第362章:關隴世家的底蘊第455章:好心辦壞事第378章:裴矩思退第318章:玄齡獻策建嘉峪第737章:啓用虎弟第283章:沈光,又見沈光第237章:金榜題名(求月票)第432章:再布一局鄭重提示第734章:吐谷渾有變第472章:南陽之變第539章:迂迴戰略第308章:吃人魔王人人愛第326章:老程的猥瑣解讀第564章:花重金,破楊侗毒計第630章:凌敬在行動第903章:誰算計了誰第763章:鬥將,還得萬人敵第922章:李淵謝幕是必然的第378章:裴矩思退第100章:演技出衆第968章:蕭瑀登門,國丈教子第320章:戰前吉兆第291章:親戚親,好坑第720章:一夜風雲涌第134章:風陵渡下蠱(求收藏推薦)第881章:相國示警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278章:可怕的習慣第495章:正統王朝雷霆之怒第560章:戰前勞軍第758章:女兒,讓我掐指算算攻擊方位。第329章:再戰野馬川第715章:國公之爵,擦肩而過第248章:人算不如天算(求月票全訂)第800章:神鬼不出,誰與爭鋒第578章:二代班子第544章:以退爲進,弟高一籌第312章:發小隔空博弈第443章:隋魏密約第257章:毒龍匕(2/4求全訂月票)第421章:死亡遊戲第341章:耀眼的和親公主第802章:進退兩難的俘虜第532章:驍果出擊第956章:促成李氏父子肉搏第751章:邀請沈光殺李淵第020章:論竇建德第985章:怎麼證明你是李淵第676章:雪中送炭,李淵交底(月底求票)第063章:皇姑來了第797章:大將之飭第532章:驍果出擊第294章:向殿下報喜第943章:建成出山,暗夜殺戮第937章:飛天神舟墜毀第378章:裴矩思退第993章:斬將奪軍第940章:緊急應對(求票)第984章:忠奸難辯第793章:一丘之貉,狼狽爲奸第106章:大將和小卒第220章:論勢第019章:王世充發威第865章:除夕夜話第309章:一鳴驚人第353章:皇甫無逸第940章:緊急應對(求票)第453章:李淵決策第984章:忠奸難辯第486章:將帥之差距第864章:年終大清剿第615章:憤怒的蕭瑀第075章:突厥來犯第428章:王世惲第125章:外國來使第096章:不想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