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區別

雖然是皇宮之中的事情,但是朝廷的百官對於宮中的關注也是時時刻刻的,宮中的事情雖然沒有擺在明面上,但是私底下的動靜,多多少少也能探聽到一些,這幾天很明顯朝堂上的氣氛十分壓抑,李二陛下表面上不動聲色,但是越是不動聲色,底下的人心裡越是惶惶不安。

晉陽郡公從台州回來也不過數日的功夫,以往都是住在莊子上,這一回來,倒是沒住在莊子上的大宅子,直接住在長安了,從情理上來說,這位晉陽郡公現在不應該住在長安城啊,現在人家住在長安城了,若說這當中沒有什麼事情,他們是不相信的,再加上宮中如今的氣氛,令人遐想。

不知道的人諸多猜測,知道內情的人卻是不知道心中如何想的。

最近這幾天雖然宮中在清理一些不乾淨的東西,長安城中玄世璟帶回來的幾個護衛也一直在外頭晃悠,但是朝堂上仍舊是與以往,該怎麼做怎麼做,沒有人提起這回事,看李二陛下現在的態度,也沒有人敢去觸這個黴頭。

朝中百官百僚多多少少也算知道一點兒,但是即便是私底下,和沒敢開口討論,心照不宣罷了,還不是陛下折騰着服食“仙丹”鬧騰的。

長安城有這麼一股子風氣,但是大家都是在心裡知道就成了,沒人拿出來宣揚,更何況陛下是天子。

照往常一樣,玄世璟在退朝之後準備去找德義,走在半路,卻是被太子李承乾給攔了下來。

“小璟。”李承乾疾步從後面走到玄世璟身旁。

“太子殿下。”玄世璟回過神來,見到李承乾,微微拱手一禮。

“小璟最近這幾日怎地這般勤快?”李承乾看着玄世璟笑問道。

“台州雖然事了,但是畢竟是新定之地,我估摸着,想要徹底安穩下來,還要一段時間,畢竟這台州是我與劉將軍親自率領水師的將士拿下來的地方,自然要多關心一些,總的來說,對於台州,有些不一樣吧。”玄世璟笑道。

“如今的熊津,當年不也是小璟拿下來的嗎?怎地,看小璟對熊津那邊可沒像對待台州那邊這般上心啊。”李承乾笑着打趣道。

“熊津不同啊,如今的胸徑,也就是原本的高句麗,那是從前隋開始就是中原的心腹之患,在那片地方,埋了太多的中原的大好青年了,非我之功勞。”玄世璟說道:“但是台州不同啊,若非要說台州不同在何處,到還真是有一點。”

“哦?有什麼不同?”李承乾好奇的問道。

玄世璟停下了腳步,看着李承乾說道:“因爲水師的緣故,從台州帶回來的,是真真切切的利益,台州有真金白金,而熊津呢?苦寒之地,這麼多年過去了,只有薛仁貴鎮守在那裡,朝廷不往熊津補貼錢糧已經是不錯了,想要熊津反哺朝廷,猴年馬月的事兒,因此,熊津與台州是不同的。”

因爲台州有動人心的利益,所以盯着台州那邊的人多,因爲熊津那邊沒多大油水,所以將目光放在熊津的人少。

其實說來遼東與熊津還真不是什麼苦寒之地,只是有些東西,玄世璟不想在百官面前點破而已,悶聲發大財纔是正道,到現在朝廷也不疑惑,遼東與熊津那邊駐紮了將近六萬大軍,僅僅是軍餉由朝廷撥調,其餘的,都是那邊的軍隊在自給自足。

這說明什麼,薛仁貴在熊津帶兵,是有辦法滿足軍隊需求的。

遼東的土地不比關中差,那可是鼎鼎大名的黑土地,養活區區六萬大軍,綽綽有餘。

玄世璟與李承乾說這些,也不過是要將話題扯遠了而已,現在他要查的這件事情,或許宮中有些風聲,但是不能從玄世璟的口中說出去,在德義沒有查出明確的結果來,玄世璟的嘴巴就要閉得緊緊的。

“原來如此,這麼說來,說到底,還是財帛動人心吶。”李承乾笑道,之後,李承乾湊到玄世璟身邊,聲音也低沉了下來:“小璟可知,最近宮中的氣氛有些不尋常?”

玄世璟眉毛一挑,說道:“雖然這兩天每天都到含元殿上早朝,但是畢竟我是外臣,宮中的事情並不瞭解,怎麼,宮中出了什麼事兒了嗎?”

李承乾聞言,搖了搖頭:“沒有,可能是最近天氣太過悶熱,本宮一直在宮裡,心情有些壓抑了吧。”

玄世璟皺了皺眉頭,隨後笑道:“總是壓抑着也不是回事兒,得了空多出宮走走散散心也挺好的。”

李承乾點了點頭,之後又與玄世璟聊了兩句,然後兩人便在宮中分道揚鑣,李承乾回了自己的寢宮,而玄世璟則是繞回了宮中,去找了德義。

但是在他心中,方纔李承乾的表現有點兒可疑,方纔明擺着是想從他這裡探聽點兒什麼消息,只是被自己悄無聲息的擋了回去。

李承乾是東宮太子,宮中發生了什麼事他不可能不知道,即便德義隱藏的再好,也瞞不過太子,而且李二陛下的這件事情,李承乾更是知根知底,在李二陛下臥牀養病期間,可是李承乾代替李二陛下在含元殿坐朝理政的。

如此的話,那李承乾方纔在自己面前試探,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玄世璟現在有些弄不明白李承乾了。

難不成這件事情與李承乾有關係?

玄世璟的心中出現了這樣一個可怕的猜測。

可是若真是與李承乾有關,那李承乾這麼做的目的又是什麼?

衝着自己?自己也沒得罪他,而且,若是衝着自己來,李承乾又能得到什麼好處?若不是衝着自己.......玄世璟突然想起來自己前些天在東宮書房見李承乾的事情,那個時候的李承乾給玄世璟的感覺就有些不對勁,但是不對勁在哪兒,玄世璟不知道,現如今仔細想想,或許還真能想的通。

大唐已經立國三十多年了,李二陛下坐上皇帝的位子也已經二十多年了,如今的李承乾已經三十多歲了,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怎麼看都是要等不及的現象。

第七十七章:審問(下)第二百七十章:爲難第四百五十七章:鄭家與鄭安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來宣政殿的人第二百二十五章:再提秦嶺第九百四十五章:一天第十四章:侯爺的長史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半路遇刺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徐正卿受重傷第六百八十三章:少年意氣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亡了就亡了吧第一百三十二章:進宮看長孫第一案三百二十六章:人選第五百九十九章:島上的勢力第一千零九十二章:李義府的推舉第二百四十四章:合法出軌?第六十四章:分豬肉第五百九十一章:假斥候第九百八十三章:背後暗藏着的危險第四百零六章:人情第二十五章:客棧雜談第一千二百零九章:下有蘇杭第三百四十三章:錦衣衛的謀劃第六十八章:操碎心的李承乾第一千零一十八章:戰與和第四百五十五章:廢太子第二百三十六章:湊錢第二百五十六章:遼東戰事再起?第四十七章:圈子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防患於未然第六百一十章:李二陛下的探訪第八十五章:上朝前第九百五十八章:似曾相識第一百五十五章:到潁川第一千零五十章:院長的新人選第二十一章:所謂的幫助第一百二十七章:鄭安的仇恨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李厥的請求第四百八十四章:張亮的“貴人”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大動靜第七十二章:瑞雪兆豐年第五百七十三章:復仇!爲了死去的袍澤第六百七十三章:兩人一起糾結第九十四章:動手第六百章:換將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探望狄仁傑第九十一章:春日朝局第二百七十六章:信物第一百三十三章:心意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波瀾第二百七十三章:眼饞第四百四十九章:凜冬至第二百零四章:來啊,互相傷害第七百七十一章:國子監內的傳言第六百一十九章:戰與和第十四章:風波起第五百六十二章:令人震驚第八百九十章:好消息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大動靜第五百四十八章:形勢第一百四十三章:習俗第六百一十一章:調虎離山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亡了就亡了吧第三百零六章:戲做足第八百七十五章:同情歸同情第三百一十九章:功虧一簣第一千零六章:圍城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混進來第一百六十六章:家宴(下)第七十二章:瑞雪兆豐年第三百零七章:論成敗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後悔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誰也勸不回來了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帝他叔第八十九章:一計驚人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反其道而行第一千四百零六章:大張旗鼓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定論第十章:逼供第一百四十七章:反應第一千一百八十章:懷疑百騎司第四百九十九章:解圍第一百一十八章:李治夜會武媚第四百四十八章:靜觀其變第三十九章:唐朝合夥人第三百八十八章:平壤城的宵禁第一百三十章:背了個鍋第四百六十一章:方士與道士第九百六十一章:關於活字印刷第一千零三十章:銀山到手第二百零四章:萬人空巷第二百一十四章:忽悠第一千二百零六章:倒大黴的王家第二百五十二章:任他起高樓第七百零六章:東宮書房第六百六十三章:第六百六十三章:分析帝:李二第五百四十四章:資料損毀第七十八章:證據到手第五百七十章:甕中捉鱉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婚事提前
第七十七章:審問(下)第二百七十章:爲難第四百五十七章:鄭家與鄭安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來宣政殿的人第二百二十五章:再提秦嶺第九百四十五章:一天第十四章:侯爺的長史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半路遇刺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徐正卿受重傷第六百八十三章:少年意氣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亡了就亡了吧第一百三十二章:進宮看長孫第一案三百二十六章:人選第五百九十九章:島上的勢力第一千零九十二章:李義府的推舉第二百四十四章:合法出軌?第六十四章:分豬肉第五百九十一章:假斥候第九百八十三章:背後暗藏着的危險第四百零六章:人情第二十五章:客棧雜談第一千二百零九章:下有蘇杭第三百四十三章:錦衣衛的謀劃第六十八章:操碎心的李承乾第一千零一十八章:戰與和第四百五十五章:廢太子第二百三十六章:湊錢第二百五十六章:遼東戰事再起?第四十七章:圈子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防患於未然第六百一十章:李二陛下的探訪第八十五章:上朝前第九百五十八章:似曾相識第一百五十五章:到潁川第一千零五十章:院長的新人選第二十一章:所謂的幫助第一百二十七章:鄭安的仇恨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李厥的請求第四百八十四章:張亮的“貴人”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大動靜第七十二章:瑞雪兆豐年第五百七十三章:復仇!爲了死去的袍澤第六百七十三章:兩人一起糾結第九十四章:動手第六百章:換將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探望狄仁傑第九十一章:春日朝局第二百七十六章:信物第一百三十三章:心意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波瀾第二百七十三章:眼饞第四百四十九章:凜冬至第二百零四章:來啊,互相傷害第七百七十一章:國子監內的傳言第六百一十九章:戰與和第十四章:風波起第五百六十二章:令人震驚第八百九十章:好消息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大動靜第五百四十八章:形勢第一百四十三章:習俗第六百一十一章:調虎離山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亡了就亡了吧第三百零六章:戲做足第八百七十五章:同情歸同情第三百一十九章:功虧一簣第一千零六章:圍城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混進來第一百六十六章:家宴(下)第七十二章:瑞雪兆豐年第三百零七章:論成敗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後悔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誰也勸不回來了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帝他叔第八十九章:一計驚人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反其道而行第一千四百零六章:大張旗鼓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定論第十章:逼供第一百四十七章:反應第一千一百八十章:懷疑百騎司第四百九十九章:解圍第一百一十八章:李治夜會武媚第四百四十八章:靜觀其變第三十九章:唐朝合夥人第三百八十八章:平壤城的宵禁第一百三十章:背了個鍋第四百六十一章:方士與道士第九百六十一章:關於活字印刷第一千零三十章:銀山到手第二百零四章:萬人空巷第二百一十四章:忽悠第一千二百零六章:倒大黴的王家第二百五十二章:任他起高樓第七百零六章:東宮書房第六百六十三章:第六百六十三章:分析帝:李二第五百四十四章:資料損毀第七十八章:證據到手第五百七十章:甕中捉鱉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婚事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