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節 秦王莊茶禮

果真,一但別人認爲是你是好人,你無論作什麼,他們會都把你往好處想。

因爲七女是未來的秦王妃,所以她們並不認爲秦王這是失了貴族的體統,反倒是認爲秦王殿下爲國事操勞而沒有時間享受美餐。

蛋糕卻是極美味的,有沒有奶油都不會影響到蛋糕的美味。

而且秦王莊製作的蛋糕用的還不是最簡單的全蛋,用的還是很有技術性的分蛋蛋糕,光是那糖粉一項,廚子初見之時驚爲神物。

七女真正下手去吃蛋糕之後,她們的臉上並不比武曌的好看。

到底還是小孩子,竟然會去搶最後一塊蛋糕,在發現李元興注視着她們之時,卻又強裝成端莊的樣子,笑容有些尷尬。李元興沒有笑,爲何要把一些還是孩子的丫頭非要強逼着變成一個要時時注意自己言行的貴婦。

早餐很輕鬆,自己動手吃飯,也有自己動手的樂趣。

在李元興吃過早餐,來到大會客廳之時,客人們都已經到了。

李淵穿着一身便裝禮服!

禮服!李元興愣了一下,他萬萬沒有想到李淵竟然會穿禮服,爲什麼要穿禮服呢?

再觀察其他人,李元興當真是嚇了一跳。

受有資格坐進這廳內的每個人都穿的是禮服,王及善、崔君肅、劉政會,還有一個知名的大儒姚思廉都穿的是儒家禮服,這禮服的樣式絕對是正宗的漢服。大儒們,只有一人例外,那就是虞士南,虞士南身上穿的是一套學士服。

這種學士服與儒家禮服最大的區別就是,這衣服更象是春秋時的服裝。

用李元興的說法就是,那袖子可以裝下一個人,而且絕對還讓那個人帶上行李。

見到李元興進來,虞士南直起身體一禮,然後雙手很瀟灑的一甩寬大的袖子,那兩片袖子竟然在他身後鋪開足有五尺長,光是這袖子給窮人家做一身衣服都還有餘。

與大儒們一一見禮之後,再下來就是道家。

以袁天罡爲首的六名有身份的道士穿着完全相同的道袍,袁天罡明顯是富道士,他的道觀完全是絲綢的,而孫老道的卻是麻布的,只是樣式相同罷了。

接下來,還有朝中一些有身份的官員。

再然後,纔是茶商這個階層,那怕茶商再富,在這裡也是最下層的人物。

崔壹葉一直跟在李元興身旁,李元興回自己座位的時候,崔壹葉小聲說道:“殿下,長安幾大著名的佛寺的主持也來了,但是他們沒有接到邀請還在外面不得入內。他們請求也參與這茶道大會!”

李元興愣了一下,和尚們來了。

要說茶這個東西,和尚們玩的還真是不錯,他們講什麼禪禮倒很有水平。而且歷史記載,許多名茶都是最初由和尚們種植,並且炒制的。

李元興沒有立即回答,示意崔壹葉先準備讓茶會開始,過會再說和尚的事情。

“本王今日不是主角,道在人心,心中有道。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道,本王認爲守住本心纔是大道,不要將自己的道強加與其他人身上,這是正道。茶本就是修心之道,不是鬥心之道。今日,可爭、可辯、可品、可鑑、可賞。以禮、以德、以心問茶道。”

忽悠,李元興都有些自豪了,自己忽悠的本事又高了一層。

說完,李元興很滿意自己這一段發言。

袁天罡自然是第一個支持李元興,因爲李元興講的是道家的道,而且那幾個和尚還在門外呢,就衝這一點,袁天罡心情也是十分好的。

“今日,一鑑茶。”李元興一指那一排長條桌:“每盒都有所不同,每個盒下有紙條一張寫着本王對些茶的認知,先鑑賞,打開紙條不晚。”

有侍女捧起木盒,然後又拿起紙條給大家看。

李元興接着說道:“二論藝!自然茶道有茶藝,有茶禮。本王剛纔說了,道心自然,本王相信在座各位也有自己的茶禮。”

衆人皆稱是,大呼秦王英明。

“三論器!說到茶具,什麼纔是最好的,本王認爲本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者是個人最喜歡的,也可能是最適合的。”李元興說完微微點了點頭,崔壹葉起身高呼:“將茶器擡上來!”

擡!崔壹葉用了一個擡字,倒是讓衆人倍感意外。

事實上,就是擡。

十幾個高大的木架先由僕役擡了進來,然後就是一個個擡着箱子的僕役。最後侍女進來打開箱子,將好幾百套不同的壺、杯、盞、碗等擺在架子上。

這些茶具可以說,許多都是從長安城街市買到的。只有幾套是李元興從現代帶來,而更多的卻是依照李元興的要求,由秦王莊的瓷器匠師燒製的。

在侍女們擺的時候李元興從其中拿起了一個:“這隻壺本王很是喜歡。”李元興緩緩的舉高了手讓衆人看到,這隻壺是竹節壺,紫砂竹節壺,李元興繼續說道:“喜歡的原因,一是這紫砂,卻是茶具之中的極品。”

風來笑有聲,雨過淨如洗。

有時明月來,弄影高窗裡。

李元興又盜版一首後世的詩,挑這一段主要的原因是短,只有二十個字,好背呀。

“竹,竹有傲骨。”李元興笑着將壺放下。“茶中有道,道萬千,萬道歸一。請!”

說完,李元興退後幾步,回到李淵身旁站着。

無論李元興的詩好,還是詩壞,都不會有稱讚或者是評價。只因爲李元興身爲大唐秦王,而且李元興是出了名的不喜歡聽那些虛的奉承話。好與不好,自然會有風評。大儒們不會評價,茶商們那裡有半點資格。

李元興已經示意開始,衆人卻坐着沒有動。

李元興面帶微笑的站在李淵身旁,心中卻是奇怪李淵爲何今天穿的這麼正式。而且態度這樣的嚴肅。

“父皇,這個很有趣嗎?”李元興想來,如果無趣,李淵應該不會來。

李淵小聲回答:“五郎,皇家就應該有皇家氣勢。昨日朕向你學了一個高明,刀兵有刀兵的威勢,這是怒之威。可你這茶,卻有另一種威,勢之威。皇家想讓萬民敬仰,這勢之威卻是好東西!”

李元興很是吃驚呀。

這纔是真正作過皇帝的人,好一句皇家的勢之威。

皇家就應該有皇家的風采,光是擺出那幾里長的儀仗那只是外表,李淵已經看到了內涵。而茶道就是內涵的一種,所以李淵才這樣的鄭重。

想一想,普通的小民大碗喝水,怎麼能夠與皇家這種氣度十足的飲茶相比。

李淵與李元興說話的當口,下面卻是你推我讓。袁天罡、王及善、虞士南、姚思廉都有資格出來先展示他們心中的茶道。如果再往下推,身份足夠的人至少有十幾人,而這四人,卻是分別代表着不同的圈子。

道門、士族、賢士、儒家。

昨天是武曌泡的茶,崔孰禮有過描述,四人聽後都驚爲天人,可惜今日總不能要求明月公再爲大家泡一次茶。

推讓到最後,卻是選擇了崔孰禮,由他按照昨天武曌的方式作第一人。

上有六人,自然是推讓的四位,還有太上皇李淵。在這裡,茶商自然是沒有資格了,而這第六位的名額,卻已經暗中有了一些爭執,雖然各官員在推讓,但心中卻都想坐在這第六位上。

李淵終於開口,點了蕭禹。

畢竟是老臣,而且也是大學者,大儒,也精通其他學派。

李淵既然選擇了,其他人自然無話可說。可就這入座的也是禮,從左入,還是右入。是先禮後座,還是先座後禮。是先向茶者施禮,還是先向尊者施禮。是應該坐這種桌椅,還是應該用矮几軟墊。這座位按古禮,方向應該怎麼擺,那裡是上座,那裡是次座。

這還沒有坐下,就已經開始引經據典不溫不火的辯論開來。

李元興退後幾步,打手勢將崔壹葉招了過來:“繼續說,佛家是不請而來,那就是惡客上門。這請柬是誰訂下的,原因爲何?”

“回殿下,崔長史制訂。”

李元興明白了,這是因爲耀州的事情,崔敦禮怕李元興看到和尚不高興。

“等一會,你問下崔長史,本王想要讓佛門明天再來茶會,今天還是要擋下他們的。如何處理,應對。理由一定要充分,不讓佛門有什麼多餘的想法。明白嗎?”

“下臣明白?”崔壹葉點了點頭,然後又說道:“剛纔就在殿下說話的時候,後堂來報。李將軍從靈州回來,求見殿下。秦瓊將軍派來信使,他有些公務要處理,今日午後纔可趕到秦王莊。”

聽崔壹葉報告完,李元興微微的點了點頭:“照看好這裡,不要亂。”

李元興悄然離去,卻沒有人注意他離開,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一桌的辯禮上。其他人也在辯,有資格入大廳的茶商們,有的非常認真的在聽,有的竟然在記錄。也有幾個學識的不錯的,偶爾提幾句自己的想法與意見來。

沒資格入大廳,外面的茶商與小吏,都儘可能的靠近廳門處,希望可以多看到一些,聽到一些。(未完待續。,!)

第130節 秦王金冠第362節 國與家的倉庫第493節 唐軍第一任品德教官第430節 武(二)第794節 忠誠與背叛第54節 秦王府中那看不見的戰爭第6節 哥們富了,亮子更呆了第591節 回長安第597節 又要準備新年慶典了第295節 箭神第338節 悲慘之夜第760節 秦王玩政治第190節 文明(一)第511節 大唐第一女醫第552節 長安、長安!第389節 一份禮物第712節 李元興的股市與期貨(二)第356節 長安城的騷動第789節 唐人第606節 先頭部隊第193節 秦王莊的奇蹟(二)第298節 巨獸第247節 納徵第40節 李元興與魏黑子的雙簧第649節 渤海寶藏第125節 葉秋霜的夢第262節 大婚的最後倒計時第333節 軍神要出征第13節 被震驚的貴婦們第137節 秦王特權第486節 本王還有霜糖第164節 秦王儀仗第274節 先結婚後戀愛第136節 臣弟有錯第70節 大唐戰略計劃(四)第902節 大唐錢幣第852節 先祖之地第410節 蓋棺定論第586節 大唐第一件鎮國之寶第818節 櫃爺貪財?第790節 唐軍英武第524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三)第530節 打龍袍之戲第666節 李元興挖寶第472節 神奇的火第209節 涼州血夜第501節 大唐子民第145節 水力絲機第765節 櫃爺點將第328節 什麼叫統籌安排第671節 如核彈一般的威力第145節 水力絲機第681節 李元興的人口賬本第35節 大唐的第一個僞工業流水線第791節 租地百年第509節 債第383節 秦王府的刀第798節 身份的進階第106節 火計(四)第250節 以身飼虎的和尚第555節 大唐的明星(一)第582節 誤差十公里第264節 小小一坑第19節 暴露的危險第434節 李元興入獄第119節 秦王討逆第496節 是誰不安份第48節 掙他一個億(下)第894節 傳承的使命第624節 壓歲錢第583節 一丈長的骨頭第105節 火計(三)第20節 就是錢多燒的第426節 國事家事天下事第506節 傳票第879節 摩洛哥的財富第295節 箭神第197節 重騎碾壓第453節 極限第216節 失算呀第417節 長安城的新小吃第164節 秦王儀仗第404節 神奇的中醫第784節 大唐沒有殖民地第812節 豬仔計劃第380節 戰黃河(二)第883節 藍天白雲第769節 春耕與戰爭第488節 軍魂第838節 鋪天蓋地第410節 蓋棺定論第270節 秦王醉了第598節 制裁第482節 金融改革(二)第619節 新年慶典第275節 圓房的壓力第212節 各種痛快第894節 傳承的使命第750節 算是陰謀吧第879節 摩洛哥的財富
第130節 秦王金冠第362節 國與家的倉庫第493節 唐軍第一任品德教官第430節 武(二)第794節 忠誠與背叛第54節 秦王府中那看不見的戰爭第6節 哥們富了,亮子更呆了第591節 回長安第597節 又要準備新年慶典了第295節 箭神第338節 悲慘之夜第760節 秦王玩政治第190節 文明(一)第511節 大唐第一女醫第552節 長安、長安!第389節 一份禮物第712節 李元興的股市與期貨(二)第356節 長安城的騷動第789節 唐人第606節 先頭部隊第193節 秦王莊的奇蹟(二)第298節 巨獸第247節 納徵第40節 李元興與魏黑子的雙簧第649節 渤海寶藏第125節 葉秋霜的夢第262節 大婚的最後倒計時第333節 軍神要出征第13節 被震驚的貴婦們第137節 秦王特權第486節 本王還有霜糖第164節 秦王儀仗第274節 先結婚後戀愛第136節 臣弟有錯第70節 大唐戰略計劃(四)第902節 大唐錢幣第852節 先祖之地第410節 蓋棺定論第586節 大唐第一件鎮國之寶第818節 櫃爺貪財?第790節 唐軍英武第524節 夜宴天策上將府(三)第530節 打龍袍之戲第666節 李元興挖寶第472節 神奇的火第209節 涼州血夜第501節 大唐子民第145節 水力絲機第765節 櫃爺點將第328節 什麼叫統籌安排第671節 如核彈一般的威力第145節 水力絲機第681節 李元興的人口賬本第35節 大唐的第一個僞工業流水線第791節 租地百年第509節 債第383節 秦王府的刀第798節 身份的進階第106節 火計(四)第250節 以身飼虎的和尚第555節 大唐的明星(一)第582節 誤差十公里第264節 小小一坑第19節 暴露的危險第434節 李元興入獄第119節 秦王討逆第496節 是誰不安份第48節 掙他一個億(下)第894節 傳承的使命第624節 壓歲錢第583節 一丈長的骨頭第105節 火計(三)第20節 就是錢多燒的第426節 國事家事天下事第506節 傳票第879節 摩洛哥的財富第295節 箭神第197節 重騎碾壓第453節 極限第216節 失算呀第417節 長安城的新小吃第164節 秦王儀仗第404節 神奇的中醫第784節 大唐沒有殖民地第812節 豬仔計劃第380節 戰黃河(二)第883節 藍天白雲第769節 春耕與戰爭第488節 軍魂第838節 鋪天蓋地第410節 蓋棺定論第270節 秦王醉了第598節 制裁第482節 金融改革(二)第619節 新年慶典第275節 圓房的壓力第212節 各種痛快第894節 傳承的使命第750節 算是陰謀吧第879節 摩洛哥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