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二)

爭議與疑點

關於太平公主是否真正計劃過謀反這一點,一直以來存在疑問。一部分人認爲,她驕橫跋扈,與李隆基已經達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不可能沒有謀反之心。但另一部分人則認爲,以太平公主在朝中完全佔據上風的局勢和她多次成功政變的經驗,她若當真謀反,不可能如此輕易就被李隆基平定。

一、太平公主的家族

介紹太平公主之前,應該先談談她的家族。因爲唐代正處於貴族社會向官僚社會的過渡階段,

貴族的勢力在唐代特別是在唐前期的政治中還發揮着重要作用。各地域各層次貴族之間的分化重組是唐前期政治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這種大的社會環境下,出身和家族對一個人生活經歷的影響非常大,特別是對於處在政治漩渦中心的人物比如太平公主來說,更是如此。太平公主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李氏家族雖是皇族,但在當時並不是第一等的高門大族。從唐高祖建立唐朝以後,幾代皇帝都對傳統的一等大族特別是山東士族採取了又拉又打的政策,而以抑制爲主。就在唐高宗顯慶四年(659)還下詔禁止太原王氏、滎陽鄭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等“自爲婚姻”(《資治通鑑》卷200),以削弱山東士族的勢力。當時皇族也多與當世名臣或關中、代北貴族聯姻,而基本不與山東士族通好。這一政策直接影響了太平公主的婚姻。

太平公主的母親是武則天。武氏家族是一個地道的小族。武則天的父親可能是一個木材商人,她的母親楊氏則來歷不明。武則天當皇后前後,曾編造她母親是隋宗室遂寧郡公楊達的女兒,但她的心中其實是沒有底的。因此當有人瞧不起她的家族時,她還會十分生氣。當時的人也清楚這一點,一直拿武氏當小族看。駱賓王在那篇著名的討伐武則天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中就直斥武則天“地實寒微”。這個小小的武氏家族與山東士族相比,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不守禮法”。比如我們看到: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可以和外孫子賀蘭敏之私通;武則天的姐姐韓國夫人在丈夫死後和妹夫(即唐高宗)私通,並把她的女兒也送進宮,侍奉姨父(即唐高宗);武則天養有許多男寵爲衆所周知;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與表嫂(或表弟妹)韋皇后私通;武則天的外甥賀蘭敏之姦污了表嫂(或表弟妹)楊氏(即太子妃)等。太平公主從小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家族裡,她不可能不受到這種風氣的很大影響。

二、太平公主的生活

太平公主姓李名令月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認爲她的本名是李令月,加上太平公主的八哥李旦原名李旭輪,正好與李令月一名日月相對,所以仍有不少人認爲李令月纔是太平公主的真名而太平只是封號。唐代許多公主包括皇后都沒有名字留下。比如唐太宗的皇后長孫氏,歷來是“皇后”的典範,但她也沒有名字。武則天如果不當皇帝,也沒有名字,當了皇帝之後,纔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武曌”。順便說一句,現在稱“武曌”爲“武則天”其實是不倫不類的。因爲“則天”只是武氏的尊號,可以叫“則天皇帝”“則天皇后”,但不能叫“武則天”。這就好像一般不稱唐太宗皇后爲“長孫文德”一樣。不過約定俗成,現在叫“武則天”關係也不大就是了。

陳紅飾演的太平公主生活照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小女兒,上面有四個哥哥,其中三哥李顯即後來的唐中宗、四哥李旦即後來的唐睿宗。太平公主的出生年月我們不知道。由於她最小的哥哥李旦(睿宗)生於龍朔二年(662年),所以她最早出生於龍朔三年(663年)。又由於她很可能死於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因此她最多活了50歲。

關於太平公主的長相,史書說是“豐碩,方額廣頤”(《舊唐書•太平公主傳》,以下出自舊、新唐書《太平公主傳》者,不再出注),也就是方額頭寬下巴,體態豐滿。武則天曾說太平公主“類己”。這可能有兩種意義,一是說女兒長的像自己,另外就是說女兒的性格愛好與自己類似。太平公主“多權略”,喜參政,這與武則天相似;她在武則天晚年將張昌宗推薦給母親作男寵,這種情趣與武則天也是一致的。電視劇製造出的許多武則天和太平公主母女間的矛盾,基本上沒有根據。

太平公主幼時常到姥姥楊氏家去。當時表哥賀蘭敏之因和楊氏私通,也常在姥姥家。在太平公主來往於姥姥家的日子裡,她可能遭到過表哥的強姦。《舊唐書•賀蘭敏之傳》說:“時太平公主尚幼,往來榮國(指武則天母親楊氏)之家,宮人侍行,又嘗爲(賀蘭)敏之所逼。俄而姦污事發,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馬繮自縊而死”。武則天可以容忍外甥與自己的母親私通,但不能容忍他姦污自己鍾愛的小女兒,因此這件事一出,就堅決把賀蘭敏之除掉了。這件事發生時太平公主最大不超過8歲,它對太平公主的影響可想而知。在以後的歲月中,太平公主私生活上的混亂既與家族和社會風氣的影響有關,也與她幼時的經歷不無關係。從史書記載看,與太平公主私通的起碼有三人。一個是“胡僧惠範,家富於財寶,善事權貴,公主與之私,奏爲聖善寺主,加三品,封公,殖貨流於江、劍”。這個惠範和尚倚仗太平公主,做了許多壞事。另一個是宰相崔湜。崔長得很漂亮,但品性不好。他曾把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都送去侍候太子,自己也“私侍太平公主”(《資治通鑑》卷210)。還有一個是司禮丞高戩。關於高戩,我們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太平公主之所愛也”(《資治通鑑》卷207)。電視劇寫太平公主,只寫她的情不寫她的欲,這就從大的方面不符合當時的社會風尚、太平公主的家族*,以及她的個人經歷。

太平公主有過兩次婚姻。第一次是與薛紹。大約在太平公主14、5歲時,有一次她穿上武官的服飾在父母(唐高宗和武則天)面前跳舞。父母笑着問她:“你又做不了武官,爲何要這樣?”她回答說:“將它賜給駙馬可以嗎?”這件事或可看作太平公主“青春期”的騷動。唐高宗看出了她的這種要求,用史書的話說就是“帝識其意,擇薛紹尚之”。爲什麼要選擇薛紹呢?前面講過,作爲皇族的李氏家族在唐前期基本只和非山東士族的家族聯姻,薛氏正是這樣的大族。因此薛氏是李唐家族的傳統姻親。薛紹的父親就是駙馬,母親也是公主(城陽公主)。武則天后來的男寵薛懷義本不姓薛,只是武則天想讓他冒充大族,才令他改姓薛,並“令與太平公主婿薛紹合族,令(薛)紹以季父事之”(《舊唐書•薛懷義傳》),可見薛氏家族在唐皇室中的地位。至於爲什麼選擇薛紹,恐怕是唐高宗的意思。武則天似乎對薛紹並不十分滿意,不滿意的原因仍然是因爲薛紹兄弟的妻子不是貴族。武則天說:“我女豈可使與田舍女爲妯娌邪!”(《資治通鑑》卷202)武則天既然對薛紹不大滿意,爲什麼同意了這樁婚事呢?這其中可能有個外在的原因。原來在這一時期吐蕃開始強大,唐蕃幾次戰爭都以唐軍的失敗而告終。到調露元年(679)吐蕃前來求和親,並點名要太平公主。武則天只有這一個女兒,自然不願讓她嫁走,但又不願得罪吐蕃,以至想出了將太平公主變爲道士“以拒和親”的主意。太平公主不願爲道士,吐蕃的要求又沒有收回,唯一的辦法就只有儘快爲太平公主找一個駙馬了。永隆二年(681)公主與薛紹結婚。婚禮非常隆重。太平公主與薛紹的婚姻持續了7年,育有兩男兩女。到武則天執政的垂拱四年(688),薛紹被誣告與唐宗室琅琊王李衝通謀反對武則天,“杖一百,餓死於獄”(《資治通鑑》卷204)。薛紹之死或許與武則天當年就對他兄弟不滿有關。另一個原因是武則天就要改“唐”爲“周”,她需要爲女兒找一個武家的女婿了。

武則天一開始爲太平公主挑選的女婿是侄子武承嗣。後來由於武承嗣有病,就沒有成婚。武承嗣看來身體是不太好,在這次議婚的三、四年後就病故了。於是武則天又選擇了她的一個堂侄武攸暨做她的女婿。武攸暨此時已有妻室,武則天暗地使人殺掉他的妻子,強行將他配給太平公主做丈夫。武則天爲什麼一定要選擇武攸暨我們已經不得而知,推測可能是因爲武攸暨“沉謹和厚,於時無忤”(《新唐書•武攸暨傳》),是個比較可靠、可以和太平公主長久生活的人。至於爲什麼那麼着急讓武攸暨配太平公主甚至不惜採用殺妻的手段,可能是因爲武則天想在她稱帝前將女兒的婚事即與武氏聯姻的事情安排好。載初元年(690)七月,太平公主嫁給了武攸暨。兩個月後的九月,武則天稱帝,改“唐”爲“周”,封武氏子十四人爲王,武攸暨被封爲千乘郡王。太平公主與武氏聯姻,使她被武則天很好地保護起來,避免了李氏子弟可能遭到的不測。武攸暨與太平公主育有兩男二女,延和元年(712)即太平公主死的前一年病故,與太平公主一起生活了22年。

太平公主的兩次婚姻都是父母安排的政治聯姻,只是由於形勢的變化,才先後選擇了薛氏家族和武氏家族。電視劇對太平公主婚姻的描寫不僅不同於史書的記載,而且違背了當時的歷史大氛圍。太平公主的生活非常奢侈。她在沒有勢力時就已經“崇飾邸第”,有了勢力後更是“田園遍於近甸膏腴”,家中的男女僕人有千人之多,“外州供狗馬玩好滋味,不可紀極”。她“食”的實封,曾達到過1萬戶。唐前期制度,食實封就是享受戶丁交納的租稅。太平公主“食”的戶都按大戶計算,一戶七丁。若一丁交絹二匹,太平公主一年僅得絹就有十四萬匹,而當時國家年收入絹多則百萬,少只有七、八十萬匹,則太平公主的收入敵上了國家收入的百分之十幾到百分之二十!太平公主的這種聚財在這裡就不僅僅是貪慾和奢侈,更是國家經濟的一大禍害了。這無疑會引來正直之士的反對。太平公主後來在政治.鬥爭中的失敗,與她這種在經濟上的橫徵暴斂實在有着很大的關係。

三、太平公主與政治

太平公主是作爲一個政治人物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的。她一生參與了三次大的政治.鬥爭,並且捲入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起的作用也一次比一次大。

早在武則天執政時期,太平公主就常常“預謀議”,但武則天沒有允許她公開從政。武則天晚期,爲了除掉給她製造了很多麻煩的男寵薛懷義,曾讓太平公主幫過忙。《舊唐書•薛懷義傳》說武則天“令太平公主擇膂力婦人數十,密防慮之。人有發其陰謀者,太平公主乳母張夫人令壯士縛而縊殺之,以輦車載屍送白馬寺”。但是《資治通鑑》卷205則說武則天“使建昌王武攸寧帥壯士毆殺之,送屍白馬寺”,似乎太平公主沒有參預此事。再查《新唐書•則天武后傳》,說是武則天“密詔太平公主擇健婦縛之殿中,命建昌王武攸寧、將作大匠宗晉卿率壯士擊殺之,以畚車載屍還白馬寺”。事情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我們已經不能詳知,合理的推論應該是:太平公主參與了這件事,但出現在公開場合的是其他人,所以公開的記錄(比如《實錄》)記的也是其他人。《資治通鑑》依據的就是《實錄》。這件事可以看作太平公主在武則天執政期與政治關係的縮影,即她只是在幕後參與謀議,而基本沒有公開出面參政。從此事還可看出,太平公主的處事態度與武則天是高度一致的。

太平公主參與的第一次政治.鬥爭是張柬之等起兵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武則天晚年,張易之兄弟倚仗武則天的寵愛,權勢沖天。他們利令智昏,大有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勢頭。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張氏兄弟將私自議論他們的邵王李重潤、其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下獄逼死。這就不僅得罪了李氏,也得罪了武氏,迫使他們聯合起來反對二張。神龍元年(705),張柬之等聯合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起兵誅二張,迫武則天傳位於中宗,並改“周”爲“唐”。太平公主參與了這次鬥爭,但似乎只是“預誅張易之謀”,並沒有什麼實際行動。鬥爭勝利後,她因功被封爲“鎮國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參與此事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她作爲李氏女、武氏媳,不能容忍張氏兄弟掌權。再一個可能是私人原因,即張昌宗誣陷她所愛的情人高戩,把高戩投入了監獄。李重潤兄妹都是唐中宗的子女,後來李重潤被追封爲懿德太子、永泰郡主被追封爲永泰公主。他們的墓規模宏大,現在經文物部門發掘整理後已成爲陝西著名的旅遊勝地了。

太平公主參與的第二次政治.鬥爭是李隆基起兵誅殺韋后。太平公主的三哥唐中宗即位後,皇后韋氏想效仿武則天,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同時太平公主也從*走到前臺,神龍二年(706)開始開府置官屬,並建立自己的勢力集團,以至發展到與唐中宗的女兒安樂公主“各樹朋黨,更相譖毀”(《資治通鑑》卷209)的地步。由此,太平公主及其四哥相王(即後來的唐睿宗)、相王之子李隆基(即後來的唐玄宗)都成了韋后和安樂公主圖謀掌權的最大障礙。景龍四年(710),皇后韋氏與女兒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了唐中宗。韋氏立溫王李重茂爲皇帝,自己臨朝攝政,並密謀害死小皇帝,革唐命,除掉相王和太平公主。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聯合萬騎果毅陳玄禮等起兵,殺死了韋后和安樂公主,迎唐睿宗(即相王)即位。太平公主對這次鬥爭態度積極,不僅參與了事先的謀議,而且派兒子薛崇簡直接參加了行動。這其中的道理也很簡單,即太平公主可以讓李氏掌權,也可以讓武氏掌權,就是不能允許韋氏佔有天下。太平公主在這次鬥爭中還起了一個重要作用,即在處理小皇帝的問題上,是她出面將小皇帝從“御座”上提下來,讓四哥李旦坐上了帝位。

太平公主參加的第三次政治.鬥爭是與太子李隆基之間的鬥爭。唐睿宗朝政治的焦點,是唐睿宗聯合太平公主要保皇位,而太子李隆基要爭皇位。唐睿宗、太平公主要保皇位,必須抑制太子李隆基的勢力。爲此,太平公主極想選一個弱小者爲太子。這就需要製造種種事端廢掉李隆基。在幾年的時間裡,她不僅造輿論說李隆基不是長子,不當立爲太子,甚至召集宰相要求將太子換掉。在這些行動中,唐睿宗是站在太平公主一邊的。例如一次唐睿宗召宰相韋安石,說他擔心大臣都心向太子,韋安石說“此必太平之計”。當時“太平於簾中竊聽之”,大怒,立即想將韋安石下獄(《舊唐書•韋安石傳》)。這件事說明太平公主經常在唐睿宗處密謀關於太子的事情。到睿宗朝末期,“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門”,“在外只聞有太平公主,不聞有太子”(《舊唐書•王琚傳》),左、右羽林將軍也都投靠了公主。先天二年(713),太平公主準備以羽林兵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起兵廢掉李隆基。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先發制人,首先誘殺左、右羽林將軍,然後迅速除掉了參與陰謀的宰相。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賜死於第”。

唐睿宗在位的三年中,太平公主參與政治最深。這時的她大規模培植個人勢力,試圖效仿母親武則天,干預政治。她的企圖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很多,但起碼有這麼幾點:一,太平公主在經濟上暴斂財物,在生活上驕奢淫佚,並縱容手下奪民財產、與民爭利,不能得到民心。二,太平公主擴充她的勢力,主要靠金錢收買,“謂儒者多窶狹,厚持金帛謝之”,以至在他手下的士人大多品性不正。這些人不是以如何將國家治理好爲宗旨,而只熱衷於權力,熱衷於維護太平公主的私利。就品德和能力而言,他們遠不如李隆基手下的宋璟、姚崇、張說等臣僚。三,太平公主在政治上也是毫無建樹。她的政策只是想掌握權力,實現干預政治的願望。可舉一例。唐中宗時,安樂公主、長寧公主、上官婕妤、尚宮柴氏等一批女人干預政治,制定了“斜封”授官的政策。就是說,如果按正常程序授官,是由皇帝下詔封好交中書省辦理,而這些女人則納賄授官,只要交錢三十萬,那怕你是商賈屠夫,也可以授你官。這時的授官爲了區別正常方式,就另寫詔書“斜封”後交中書省辦理。這種官叫“斜封官”。當時以這種方式得官的“凡數千員。內外盈濫,無廳事以居”(《新唐書•選舉志》)。“斜封官”是女人干預政治的一個標誌。睿宗初即位,姚崇、宋王景將這數千“斜封官”全部停罷,但四個月後,在太平公主幹預下,“斜封官”又全部恢復了。在太平公主看來,“斜封官”存在與否,是女人能不能幹政的一個象徵,但對民衆來說,它卻是一種腐敗政治的體現,所以當時人說“姚、宋爲相,邪不如正;太平用事,正不如邪”(《舊唐書•柳澤傳》)。四,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即自從武則天稱帝,將唐朝改姓“武”以後,朝野上下對女人干預政治有一種本能的警惕。在這種大的社會*下,任何“女人干政”的企圖都是註定要失敗的。韋后、安樂公主如此,太平公主也不例外。

唐朝自武則天以後,陸續出現了韋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一批干政的女人。這樣一種現象的出現,自有它社會的、種族文化的,以及個人的因素,值得很好研究。隨着社會的發展變化,唐朝到太平公主以後,這種“女人干政”的現象再也沒有出現過。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太平公主的死,結束了唐朝的“女人干政”時代。

當然,所謂“女人干政”只是封建政治家、史學家的觀念和語言。對今天的人們來說,男女都可以執政,關鍵要看你的政策是否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你的政治是否爲人民帶來了好處。雖然我們不能預知如果太平公主勝利後唐朝社會將如何發展,但我們肯定知道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勝利,以及此後的政策結束了自武則天晚年以來十餘年的政局混亂和社會不穩定,爲唐朝的鼎盛奠定了一個比較堅實的基礎。從這一點上,我們肯定唐玄宗的勝利並對太平公主的作爲給出了否定的評價。

第一百一十章 分析,判斷武則天年譜第二十四章 畸戀的雛形(第一更)第四十一章 初見老夫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司馬睿第八十九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巔峰對決(第三更)第一百七十七章 有女靜宜第一百一十四章 至尊級的對話第一百五十五章 揭開底牌的開始第三十三章 底牌出現(第一更)第二十一章 如箭在弦(第三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及時趕到第一百七十五章 山東張家第一百六十章 李治的王牌第一百五十五章 揭開底牌的開始第十八章 上官婉兒的迴歸(第三更)第一百二十六章 武將的智慧第四十九章 廢材李治第十章 初涉朝堂第五十八章 驚天之秘第九十九章 那一閃的靈光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芳設計第五十六章 太平的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皇登基第七十章 突發事件(第二更)第十八章 上官婉兒的迴歸(第三更)第八十六章 隆空之怒第七十八章 薛家的產業第二十五章 武后離長安(第二更)第五十九章 迷之賀蘭第九十九章 那一閃的靈光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皇登基第五十三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二章 嬌美的雪蓮名將薛仁貴第一百三十二章 風動,心動?第二章 嬌美的雪蓮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顯論棋第八十六章 隆空之怒第一百三十六章 熱情的李治第四十八章 人死恩仇消(二)第五十章 李治出手第十章 初涉朝堂第七十六章 爭風吃醋第九十六章 混混攔路第十八章 上官婉兒的迴歸(第三更)第五十二章 落鳳宮歌舞生第一百二十八章 嘯傲江湖之——傲第五十七章 迷茫的無助第一百八十一章 依秀靜宜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袍激賀蘭第十六章 剌客駕到(第一更)第一章 夜宴第十九章 母女相見(第一更)第七十九章 絕影!第八十三章 臨淄王之怒第一百一十三章 玄武門的血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心思第一百一十四章 至尊級的對話第七章 皇帝召見第四十二章 睿智的薛老夫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慘殺?第一百四十九章 及時趕到第十九章 母女相見(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九章 終結之戰(二)第七十一章 十年藏劍終出鞘(第一更)第六十一章 三收三不收第七十六章 爭風吃醋第十五章 思想轉變第二十六章 城衛軍事變(第一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三敗俱傷第九十章 絕影的心思上官婉兒第三十五章 英王殷王(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三十章 大將軍王孝傑(第二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終結之戰的開始第八十三章 臨淄王之怒第一百八十二章 打開突破口第十章 初涉朝堂第九十六章 混混攔路第九十三章 瘋狂的李隆屹第八十九章第一百七十一章 出長安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治的罪孽第一百六十章 李治的王牌第五十五章 敗露?第一百零七章 帝皇之說第一百五十四章 賀蘭死?第一百三十二章 風動,心動?第一百四十九章 及時趕到第一百章 白衣、白髮、白劍第三十一章 報恩放人(第一更)第一百六十八章 改變第二十九章 埋伏(第一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琅琊王李衝名將薛仁貴第一百零一章 大槍、重盾第一百四十九章 及時趕到
第一百一十章 分析,判斷武則天年譜第二十四章 畸戀的雛形(第一更)第四十一章 初見老夫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司馬睿第八十九章第一百三十三章 巔峰對決(第三更)第一百七十七章 有女靜宜第一百一十四章 至尊級的對話第一百五十五章 揭開底牌的開始第三十三章 底牌出現(第一更)第二十一章 如箭在弦(第三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及時趕到第一百七十五章 山東張家第一百六十章 李治的王牌第一百五十五章 揭開底牌的開始第十八章 上官婉兒的迴歸(第三更)第一百二十六章 武將的智慧第四十九章 廢材李治第十章 初涉朝堂第五十八章 驚天之秘第九十九章 那一閃的靈光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芳設計第五十六章 太平的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皇登基第七十章 突發事件(第二更)第十八章 上官婉兒的迴歸(第三更)第八十六章 隆空之怒第七十八章 薛家的產業第二十五章 武后離長安(第二更)第五十九章 迷之賀蘭第九十九章 那一閃的靈光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皇登基第五十三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二章 嬌美的雪蓮名將薛仁貴第一百三十二章 風動,心動?第二章 嬌美的雪蓮第一百一十八章 李顯論棋第八十六章 隆空之怒第一百三十六章 熱情的李治第四十八章 人死恩仇消(二)第五十章 李治出手第十章 初涉朝堂第七十六章 爭風吃醋第九十六章 混混攔路第十八章 上官婉兒的迴歸(第三更)第五十二章 落鳳宮歌舞生第一百二十八章 嘯傲江湖之——傲第五十七章 迷茫的無助第一百八十一章 依秀靜宜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袍激賀蘭第十六章 剌客駕到(第一更)第一章 夜宴第十九章 母女相見(第一更)第七十九章 絕影!第八十三章 臨淄王之怒第一百一十三章 玄武門的血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心思第一百一十四章 至尊級的對話第七章 皇帝召見第四十二章 睿智的薛老夫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慘殺?第一百四十九章 及時趕到第十九章 母女相見(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九章 終結之戰(二)第七十一章 十年藏劍終出鞘(第一更)第六十一章 三收三不收第七十六章 爭風吃醋第十五章 思想轉變第二十六章 城衛軍事變(第一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三敗俱傷第九十章 絕影的心思上官婉兒第三十五章 英王殷王(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三十章 大將軍王孝傑(第二更)第一百五十八章 終結之戰的開始第八十三章 臨淄王之怒第一百八十二章 打開突破口第十章 初涉朝堂第九十六章 混混攔路第九十三章 瘋狂的李隆屹第八十九章第一百七十一章 出長安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治的罪孽第一百六十章 李治的王牌第五十五章 敗露?第一百零七章 帝皇之說第一百五十四章 賀蘭死?第一百三十二章 風動,心動?第一百四十九章 及時趕到第一百章 白衣、白髮、白劍第三十一章 報恩放人(第一更)第一百六十八章 改變第二十九章 埋伏(第一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琅琊王李衝名將薛仁貴第一百零一章 大槍、重盾第一百四十九章 及時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