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勢力

剛過了春分,一場細雨便澆了下來。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對於靠天地吃飯的農夫而言,這一場春雨,真的可謂是貴如油了。

春雨連下了兩日,將整個長安外的土地澆得鬆鬆綿綿,溼溼潤潤的,彷彿真的是被油澆過一般。這國家安定了,年景也好了,剛剛經歷過戰亂的人們也需要休養生息了。

春雨剛一停下來,按捺了一個冬季的激情在此射出來了。再加上這次對李世民壓迫性打擊,在他看來,如今的秦王府已經翻不起什麼浪花了。所以,浪蕩慣了的李元吉決定趁着冬雪融化,動物甦醒之際,到長安城外來上一場狩獵活動。

於是,一票齊王府的人馬縱馬出了長安城。

看着這些人喧囂的騎馬飛馳過鬧市,兩旁行人避之不及,一名坐在二樓窗戶邊往下望的青衣人不由暗自搖了搖頭。

這青衣人不過三十多歲的樣子,然而舉手投足之間,一股子不怒而威的氣勢卻是流露出來,加上他那壯碩的身體,隱隱散發出來的殺氣,讓人一看便知此人乃是一名戰場宿將。

在他的對面,坐着一名中年人,一身灰白色衣衫,打扮樸素,不過比起青衣人來,此人氣勢更加凌厲。最吸引人的是他是的一雙眼睛,無論是低頭沉思,還是高聲歡笑,那眼睛總是如此的平靜,充滿了睿智。

齊王府的人馬一過,中年人不由開口道:“王爺,看這齊王的威風,恐怕秦王的日子不好過啊!”

青衣人皺皺眉頭,對中年人道:“藥師啊,你說他們相爭,我們又該如何啊?”

這兩人,便是趙郡王李孝恭和李靖二人。

李靖雙手輕輕地搓着手中的酒杯,滾燙的燒酒讓他一雙微冷的手感到絲絲溫暖。沒有回答李孝恭的話,而是反問道:“依王爺看來我們該如何是好?”

李孝恭頓時默默不語,好半天才說道:“若是他們都能讓讓,那就好了!”

聽到這話,李靖不由翻個白眼:“這是不可能的!”

李孝恭“呵呵”笑道:“這我知道!其實若是老實說起來,我覺得世民比建成要好得多!”

李靖“哦”了一聲,不置可否。

李孝恭站起身來,望着窗外的熙熙人流,對李靖道:“藥師,若論軍事作戰,我不及你,可是論起識人來。你可就差了一些!這世民啊,若成君主,定會是一代明君,將會帶領大唐走向輝煌。而你看看建成,現今不過是太子,就和後宮嬪妃有染,若是以後爲一國之君,豈不是更加驕奢淫逸!”

李靖低着頭,一言不發。

李孝恭轉過身來,看着李靖的樣子,“呵呵”笑道:“藥師你也不必想這麼多,如今他們鬥他們的,反正一時半刻還分不出勝負來!我們旁觀便是!”

李靖點點頭,腦海中忽然想起了李世民,當初自己第一見他面時,他還如此的年輕,但是,一股子旁人不及的歧視已經初現在他身上了。

李世民坐在大廳之中,身邊就只有長孫無忌、高士廉、侯君集、尉遲恭和張允文等寥寥幾人。

“殿下,若是不下定決心,你瞧瞧這整個王府,瞧瞧這些跟隨你的部將,他們將如何自處?”長孫無忌一臉誠懇的說道。

而在座的其他幾人也紛紛應和。

張允文有些無聊的看着李世民的表情,見他一會兒皺眉,一會兒微笑,目光中卻露出一股決絕,便知道他早已下定決心了。也跟着這些人一起應和。

看到李世民推卻了半天,張允文終於忍不住起來說道:“嗯,殿下,誅殺東宮與齊王,說大了,是國家的事;而說小了,則是宗室的事。而如今,在整個皇室宗親裡,大致分成六股勢力。第一便是皇帝陛下。他帶領着文武百官,勢力實爲第一。第二嘛,便是東宮齊王勢力。這二人朋比爲奸,然而勢力弱小,依附於皇帝陛下。第三便是殿下你的勢力了。天策府的一干人馬衆多,使得殿下成爲了第二大的勢力,主要對抗東宮齊王勢力。第四便是趙郡王李孝恭的勢力。趙郡王手下有李靖,此人乃是一代帥才,萬金難求。第五嘛,是永康王李神通。其手下的李績,也是一代帥才。最後嘛便是像道玄道宗之類的王爺,他們領過兵,乃是將才,合在一起,也是一股大勢力!”

“而這些,不過是宗室勢力。若論外部勢力,則更加多了。像嶺南馮盎,江淮輔公佑都屬於外部勢力。對於殿下舉事,他們有影響,但是影響不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勢力,如突厥、吐谷渾之類,難保他們不趁着殿下舉事,中樞混之時佔我大唐便宜!”

這“勢力論”一出,李世民和場中衆人紛紛露出感興趣的神色。

“嗯,允文,你接着說!”

“先說皇帝陛下和東宮齊王勢力。殿下和東宮的對抗,其實就是殿下與陛下的對抗。從前面的幾樁事來看,陛下無疑在偏袒東宮,若是殿下要一舉發動,定要迅雷不及掩耳的除去二人,控制住陛下,這樣纔算完成。而趙郡王和永康王的勢力,從他們一貫的表現來看,若是殿下發動,那這二人絕對會袖手旁觀。至於那些年輕王爺們,和趙郡***王一樣,不會參與到這鬥爭中來的!而那些外部勢力和國家勢力,只要殿下動作迅速,則考不考慮他們,都無足掛齒!”

張允文說罷,只見大廳中一片沉默。半天之後,李世民才問道:“那照允文的說法,我要如何才能知曉趙郡王和永康王的意思呢?”

“很簡單!”張允文慢慢說道,“只要殿下給李靖李績二人送上一封書信,說明殿下如今的情況,最後向他們問計,便可知曉兩位王爺的意思!”

李世民聞言,點點頭,表示知曉。

於是,李世民連夜手書兩封書信,讓人送到李靖和李績處。

等待了一日,李靖首先回信,說是才疏學淺,想不出什麼辦法來,直接推辭了李世民的問計。

不久之後,李績也回信推辭了。

李世民收到二人的回信,心間的念頭更加堅決了。

(明日小半要回趟老家,早上用定時發佈更新一章!如果下午回來,則二更!)

第432章 歸來第183章 朝堂第51章 封爵第82章 房杜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403章 儲位之爭第492章 旱災與爭水第19章 還關第224章 歸程第491章 洛陽商稅第89章 除根第187章 太原王氏第452章 皇宮拎人第91章 臨國第160章 退敵第159章 南遷第504章 出征龜茲第104章 戡亂第384章 困獸猶鬥第489章 丹藥比試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284章 伏誅第231章 商論第495章 前程第470章 返回洛陽第432章 歸來第383章 定襄大戰第257章 生了第207章 投誠第291章 引誘第151章 奉旨成親第326章 胡姬酒肆第274章 收杆第370章 薛仁貴第464章 糧倉弊案第462章 接風洗塵第99章 燕雲十八騎第129章 自相殘殺第176章 大漠第95章 論功第131章 午餐第167章 判決第75章 留在長安第128章 突利使者第94章 渭水之盟第85章 挾持第248章 王玄策第445章 清河世家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166章 風波第278章 西進第481章 親人第468章 殺雞儆猴第329章 殺出重圍第444章 班師回國第290章 盜竊第23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467章 兵發鞏縣第287章 客棧第474章 商業行會第503章 悠悠歲月第89章 除根第425章 奔襲平壤第258章 賜名第226章 獻舞第283章 追擊第47章 潛入定州第58章 東宮動作第293章 許諾第460章 城南茶攤第446章 清河見聞第167章 判決第181章 剿匪第153章 再次出塞第101章 盡滅第457章 商稅危機第311章 庭爭第410章 戰前動員第396章 舉旗謀反第163章 趙毅家人第476章 族長來訪第276章 馳援第278章 西進第441章 薛延陀覆亡第78章 開門揖刺第342章 和親之論第14章 新兵到來第77章 尉遲恭第447章 清河見聞(二)第355章 上書求情第471章 營業許可第417章 強渡遼水第335章 請尚公主第310章 軍改第448章 清河見聞(三)第124章 塞外第99章 燕雲十八騎第88章 威逼第248章 王玄策第196章 僵持
第432章 歸來第183章 朝堂第51章 封爵第82章 房杜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403章 儲位之爭第492章 旱災與爭水第19章 還關第224章 歸程第491章 洛陽商稅第89章 除根第187章 太原王氏第452章 皇宮拎人第91章 臨國第160章 退敵第159章 南遷第504章 出征龜茲第104章 戡亂第384章 困獸猶鬥第489章 丹藥比試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284章 伏誅第231章 商論第495章 前程第470章 返回洛陽第432章 歸來第383章 定襄大戰第257章 生了第207章 投誠第291章 引誘第151章 奉旨成親第326章 胡姬酒肆第274章 收杆第370章 薛仁貴第464章 糧倉弊案第462章 接風洗塵第99章 燕雲十八騎第129章 自相殘殺第176章 大漠第95章 論功第131章 午餐第167章 判決第75章 留在長安第128章 突利使者第94章 渭水之盟第85章 挾持第248章 王玄策第445章 清河世家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166章 風波第278章 西進第481章 親人第468章 殺雞儆猴第329章 殺出重圍第444章 班師回國第290章 盜竊第23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467章 兵發鞏縣第287章 客棧第474章 商業行會第503章 悠悠歲月第89章 除根第425章 奔襲平壤第258章 賜名第226章 獻舞第283章 追擊第47章 潛入定州第58章 東宮動作第293章 許諾第460章 城南茶攤第446章 清河見聞第167章 判決第181章 剿匪第153章 再次出塞第101章 盡滅第457章 商稅危機第311章 庭爭第410章 戰前動員第396章 舉旗謀反第163章 趙毅家人第476章 族長來訪第276章 馳援第278章 西進第441章 薛延陀覆亡第78章 開門揖刺第342章 和親之論第14章 新兵到來第77章 尉遲恭第447章 清河見聞(二)第355章 上書求情第471章 營業許可第417章 強渡遼水第335章 請尚公主第310章 軍改第448章 清河見聞(三)第124章 塞外第99章 燕雲十八騎第88章 威逼第248章 王玄策第196章 僵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