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定襄大戰

“大捷,大捷啊大人!”陳全康興奮的揮舞着手中的紙條,走到張允文面前,滿是激動的說道。

張允文聞言也,滿是激動的站起來,迎向陳全康:“快給我瞧瞧!”

陳全康將情報遞上去,口中說道:“前日發生的大戰,昨天晚上便將這軍報送到了,可真是夠快啊!”

張允文自得的一笑:“那當然,天上飛的總比地上跑的要快!”

這份情報才用的是軍報的格式,甚至本身便是一份軍報。上面概括的記載了戰鬥的經過,往往是四五個字便概說完畢,如什麼“進於定襄,敵潰,追之”,什麼“戰於真諾水,大捷”。而在說主將功績的時候,則是多用筆墨,如什麼“甘冒矢石,奮勇爭先”之類的話語。最後在敘述戰果的時候,也是先拍了一通李世民的馬匹,然後再來敘述。

看到這軍報,張允文不由遙遙頭,自動忽略了其中一下東西。

此次真諾水之戰,薛萬徹領一千五百精騎,衝入薛延陀馬陣之中,用刀槍手雷,殺死、驅散了大半的馬匹。失去了馬匹的鐵勒大軍頓時不知所措,面對李績帶領的洶洶殺來的騎兵,竟然四散奔逃,軍陣亦崩潰。李績會同薛萬徹領軍在薛延陀大軍之中一陣窮追猛打,斬首兩千,俘敵一萬。其餘殘軍隨大度設倉皇北竄。

於是,這大唐與薛延陀的第一戰便以大唐的大捷而告終。

當張允文將這份軍報送給李世民看的時候,李世民頓時哈哈大笑:“當初世勣說他破薛延陀此種戰法,朕當時就考慮這薛延陀人所恃者,惟弓馬二物,欲破之,也唯有破這弓馬。然而薛延陀人下馬結陣,如何破得了弓,只有以奇兵破其馬匹,使其軍心不穩,陣腳大亂如此破薛延陀軍,易矣!”

張允文連忙笑着附和道:“陛下與李尚書這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李世民聽了張允文拍的馬屁,臉上不由露出得意之色來。

此時已經是貞觀十五年十一月了,長安的天空中開始飄起了洋洋灑灑的雪花。而更北方的定襄城和整個漠南草原,第一場大雪已經將漸漸枯黃的牧草壓實了。

押送着一萬俘虜,回到定襄城的時候,阿史那思摩領着各位突厥俟斤出城相迎。

當這些突厥俟斤看到那長長的俘虜隊伍的時候,不由目瞪口呆了。他們清楚的記得,當初李績衝進突厥營地,只調走了六千突厥騎兵,會同一千唐騎銜尾追向那三萬薛延陀騎兵。對此,大部分的俟斤認爲這簡直是羊入虎口。然而,如今這斬首三千,俘虜一萬的戰績擺在眼前時,突厥衆俟斤看向唐軍的眼神充滿了畏懼。

“如今大度設已往北遁逃,不知所蹤。然而進逼定襄城的夷男主力,卻仍未受損。六萬大軍正緩緩逼來,其間,更有其餘各地鐵勒軍隊不斷加入其中。看着陣勢,這夷男分明就是想同老夫來場決戰!”李績冷笑着指着地圖說道。

在他下首位置,坐着的卻是阿史那思摩這位懷化郡王。聽了李績的話,這位懷化郡王不無擔心的說道:“敵軍勢大,我等不一定能擋得住啊!”

李績卻是哈哈一笑,說道:“懷化郡王,你可知臨行之前陛下是如何打算的?”

“唔?”

“陛下想要一舉那些前來進攻漠南之鐵勒大軍全部收入囊中,徹底打壓薛延陀勢力,還北疆一個安定!我等身爲臣子,自是要按照陛下之言,將這薛延陀人,一網打盡!”

說道最後,李績的話語之中,已經帶着絲絲冷意。

阿史那思摩微微一怔,隨即抱拳道:“謹遵陛下旨意!”

隨着時間的推移,天氣越來越冷地面上厚厚的積雪已經可以沒過腳背。?而薛延陀那邊,軍隊人數也有原來的六萬漲到了八萬。

面對着八萬大軍,李績卻是冷冷一笑,目光望向了那些蓋着厚厚枯草的天威大將軍。爲了能一舉吃下這些薛延陀大軍,李世民特地調撥了二十門大炮和百門小炮給李績。因爲當初李績馳援定襄,星夜兼程,所以是輕騎先行,步卒隨後。至於這炮兵和輜重,則是拋在了後面。如今,這些火炮一到達定襄城,李績便感覺底氣更足了。

看着這雪花漸漸飄落,沒過腳背。李績知道,這決戰時刻快要到來了。

此次薛延陀興師動衆,遠道而來。如今大雪紛飛,比起往年來,要冷上不少,也不知會凍死多少牲畜。所以,薛延陀必須速戰速決,儘快解決完大唐軍隊,然後在漠南這邊大肆掠奪一番,以補漠北之損失。拖得越久,損失越大。

終於,在十一月中旬的時候,那駐紮在定襄城北面的鐵勒大營開始南移了。

夷男有些苦惱的望着南方。此時,他恨不得將那個傳出李世民將要封禪泰山的使臣給砍了。

李世民是想封禪泰山,可是最後不是停止封禪了麼?這人爲什麼不早些將情報傳來,非得等到自己兵出大漠,直指漠南的時候,才送上情報來,說是李世民停止封禪泰山,改爲東狩洛陽了。

然而這東狩洛陽和封禪泰山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屬於帝王巡察治下民生狀況,有帝王做主。後者則是祭拜天地,只要一出了長安,就非得等到封禪完畢之後才能回來。

所以,當他出兵之後,收到李世民停止封禪泰山,而東狩洛陽的時候,心頭已經生出淡淡的悔意。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只有一路走到黑了。別的不說,萬一真的打敗了唐軍,那漠南漠北恐怕都將有他薛延陀做主了。

雪地之中,穿着厚厚裘衣的薛延陀士卒縱馬狂奔。

三萬薛延陀騎兵作爲先鋒,快速的往南推進。而在他們後面,五萬薛延陀步卒也是飛快的在雪地中行軍,爭取早日到達定襄城。

而李績早已經在定襄城張網以待了。先是在定襄城外,依據兩種火炮的射程不同而構建了兩塊炮兵陣地。迫擊炮陣地在前面,火炮陣地在後面。

當然,這兩塊陣地,都用重兵把守。

至於其餘步騎,則是按照他以前的習慣紮下營來。

當偵察兵報告薛延陀大軍到達定襄城北三十里處是,李績眼中精光一閃,對着帳下諸將說道:“諸位,這薛延陀大軍壓境,氣勢如虹,當迎頭加以痛擊,打擊其士氣!唔,你等何人願意攜一萬騎兵對薛延陀予以迎頭痛擊?”

此言一落,下面的諸位將領紛紛自告奮勇,要予以薛延陀迎頭痛擊。

李績目光在諸將身上掃過,終於說道:“薛萬徹聽令!”

薛萬徹頓時大喜,連忙出列道:“末將在!”

“令你帶本部兵馬,領騎兵一萬,北上迎擊薛延陀。只許勝,不許敗!另外,此戰沒有炮火支援,將是一場苦戰,望薛將軍做好準備!”

薛萬徹沉聲道:“末將遵命!”

然後李績又派了兩位中郎將擔任薛萬徹的副手。

當即,薛萬徹便與兩位中郎將領着四千唐騎和六千突厥騎兵北上迎敵去了。

當初李績帶來的騎兵僅僅有一萬五千人,到達定襄城之後,阿史那思摩拿出了五千匹戰馬交給了李績,使得李績的騎兵人數平添了五千人,達到了六千五百人。

一萬名騎兵,在薛萬徹的帶領之下,來到了三十里處的薛延陀大營之外。

甫一到達此處,離薛延陀大營還有近千步的時候,大營之中便是一陣喧譁,接着一支估計在一萬五千至兩萬的薛延陀騎兵衝出了大營。

薛萬徹見薛延陀騎兵衝出營地,不由冷冷一笑,大聲喝道:“衝啊——”

一萬騎兵浩浩蕩蕩的往那薛延陀騎兵衝殺而去。之所以這樣衝殺,卻是薛萬徹擔心那些薛延陀人在使出那招騎兵下馬的招式來,所以先行衝鋒,儘量縮短兩軍距離。

薛萬徹這一招果然起了作用,由於兩軍相距過近,恐怕薛延陀人下馬之後,射了兩輪箭,對面的騎兵便已經衝到了面前。所以薛延陀將領微微一怔之後,便大吼一聲,讓大軍也開始衝鋒!

兩支全由騎兵構成的大軍以飛快的速度向對方衝擊而去。

衝鋒過程中,中路漸漸突出,而兩翼則是漸漸的落在後面。兩軍的中軍最先碰撞在一起。

巨大的慣性幾乎騎士們根本就勒不住馬匹,敵我兩名騎士飛快的錯身而過。就在那電光火石之間,兩柄刀先後劈出,往對方身上砍去。

這裡就看出了士卒的精銳程度了。唐軍士卒先半分出手,一刀便砍斷了薛延陀士卒的喉嚨。接着又一仰身,避過了一把迎面劈來的彎刀。

從中軍到兩翼,兩支騎兵終於完全撞在了一起。

戰馬飛快的向前奔馳着,薛萬徹手提馬槊,不斷的刺出。槊頭下面的那截紅纓上,已是鮮血直往下滴。每一次揮動,血珠子四下飛濺。

也不知殺了多久,前面猛的一空,卻是再無人影。原來薛萬徹和身邊親兵已經將這薛延陀大軍鑿穿了一次。

越來越多的騎士衝了出來,看到薛萬徹時,緊緊靠了上去重新結成陣勢。

終於,交鋒完畢,兩軍再次拉出來五六百步的距離出來。在眼前的空地之上,數不清的屍首躺在地上或是掛在馬上。一匹匹駿馬站立在自家主人身旁,不時用大嘴去碰一下自家主人的屍首。

薛萬徹深吸了一口氣,望着地面的薛延陀騎兵,手中馬槊一揮,一聲暴喝:“殺——“

馬匹飛快的奔跑起來,以最快的速度,往對方衝擊而去。

這場戰鬥一直持續了一個半時辰。薛延陀大營之外,流血漂櫓,屍首遍積。

終於,眼看薛延陀大軍即將潰退的時候,薛延陀大營之中再殺出一支一萬人的騎兵,使得薛萬徹不得不做出了南撤的決定。

當薛萬徹領着大軍返回定襄城大營時,只剩下一半的騎兵了。其中,唐軍三千人,突厥軍兩千人。

“好!”李績聽完薛萬均的報告之後,猛地一拍几案,“薛將軍親領大軍,奮勇殺敵,身受刀傷兩處,箭傷一處,當記首功!此戰之後,薛延陀大軍定當大舉前來。所以諸位同袍,勿要放鬆警惕,全心迎敵!”

“喏!”衆將領齊齊躬身說道。

李績說的不錯。就在第二日,薛延陀大軍便全線開進,往定襄城壓了過來。

步兵緩緩前進,騎兵守在兩翼,一來防止唐軍騎兵繞道偷襲兩翼,二來則是在戰勝唐軍之後做追擊之用。

鐵勒軍中,以薛延陀軍裝備最爲精良。然而也只有騎兵和三分之一的步卒裝備有弓箭,其餘步卒只有一柄彎刀,好一些的會加上一面木盾。至於身上甲冑,只有軍官能穿上皮甲,普通士卒穿個皮裘就已經算是不錯了。

如此裝備,又怎能和裝備精良 大唐士卒相媲美?所以李績雖然看到面前這黑壓壓的大軍緩緩過來,心頭卻頗是不以爲然,況且他還有炮兵支持。

眼看薛延陀大軍就要進入到天威大將軍的最大射程了,李績卻是讓他們不要急着開火,讓他調近一點射程,最好是和迫擊炮的火力重疊。

後面操縱火炮的士卒當即調低了射擊角度,將那火藥裝得少些的炮彈搬上來。

薛延陀大軍一面慢慢前進,一面將背上弓箭拿出來。終於到達弓箭射程的時候,他們停了下來,一張張弓箭對着唐軍軍陣,舉向天際。

李績冷冷一笑,示意己方士卒防禦。霎時間,一張張巨大的鐵盾豎起,形成一個斜面,完全可以迎擊沖天上落下的羽箭。

接着士卒閃開,一張張弩車被推了出來。

這是將作監庫存的最後一批弩車了。自從開始生產迫擊炮和火炮之後,這些弩車已經停產了,面前這三四十輛弩車還是以前存下的。

一架架弩車推出來的時候,對面薛延陀軍中頓時一陣騷動。他們認得這東西,對於這種殺傷力極其恐怖的東西心頭十分畏懼。只見嬰孩手臂粗細的弩箭在陽光之下閃爍着寒光。

如此近的距離,這些穿透力極強的弩箭恐怕會串上五六個人之後,纔會停下來。

一見到這些弩車,夷男便當機立斷:“放箭,將那些操作弩車的人全部射死!”

頃刻間,羽箭如雨。

幾乎同時,幾十根弩箭飛射而出。

箭雨下來,雙方損失卻是天壤之別。有鐵盾的保護,再加上唐軍幾乎人人穿有甲冑,這羽箭的威力被削弱得只剩下兩三成。雖說是萬箭齊發,但是,殺傷殺死的唐軍並不多。而薛延陀這邊則是相反,幾十根弩箭激射而出,每根弩箭從最前面的一名士卒開始穿透,一直串了人才停了下來。

一見到這“人肉串”,薛延陀士卒無不心驚膽戰。

“停!”夷男皺着眉頭看了一下雙方損失,心頭知道以前對付漠北遊牧民族的方法在唐軍面前根本行不通。爲今之計,只有硬拼一場。

當下傳令道:“前進!鐵勒的勇士們,用你們手中的彎刀,割破漢人的喉嚨吧!”

於是這五萬步卒一個個如同打了雞血,興奮的吼叫着往唐軍陣營衝了過來。

弩車繼續發射,然而效果卻沒與上一次那般理想。這些鐵勒人之間的間距已經比剛纔大多了,有足夠的空間閃避。

此時,隨着薛延陀士卒的前進,大部分薛延陀士卒已經進入到了迫擊炮的射程之內。

“開炮!”李績輕輕的向身邊的傳令兵說道。

早就按捺不住的炮兵見到帥旗揮動,當下興奮的將炮彈放進炮管。後面的天威大將軍炮也吐着火焰,噴出一枚枚炮彈來。

霎時間,炮彈呼嘯聲響起,幾乎連成一聲。一顆顆炮彈接連落下,在這片區域內不斷的炸開。一朵朵肉眼可見的火花,一圈圈衝擊波,一個個被炸飛上天的士卒,一切一切在夷男眼前交錯,他驀地想到了當年大唐征伐東突厥,不正是用的這種武器麼?

不用夷男下達命令,這些士卒齊齊往後奔逃而去。這時候,炮兵們趕緊調整射擊角度,再次發射處一枚枚炮彈來。

一直到薛延陀士卒奔跑出了火炮的射擊範圍,沒有再受到炮擊,夷男和士卒這才鬆了一口氣。一股後怕的情緒在心間蔓延。

就在這時候,只聽見後面傳來了整齊的腳步聲。

夷男面色大變,回頭一看,只見漸漸消散的硝煙之中,唐軍邁着整齊的步伐往這邊走了過來。

第248章 王玄策第494章 張家來人第27章 林然第148章 軍備第141章 赴宴第453章 加官進爵第374章 稱心撞人第387章 香消玉殞第3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第245章 送禮第78章 開門揖刺第485章 履行職能第13章 送信第271章 軍議第310章 軍改第304章 玩具第71章 張亮第75章 留在長安第308章 野炊第228章 廷論第42章 秦王回來了第255章 蜀王李恪第456章 大勢第306章 夏令營第311章 庭爭第359章 承天門外第495章 前程第426章 白袍小將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402章 事情敗露第238章 驛站內第314章 高陽第253章 支柔有喜了第90章 餘聲第213章 白道之戰第375章 稱心之死第459章 蒐羅人才第137章 汝南公主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461章 洛陽女兒行第377章 于志寧第348章 留居長安第243章 威懾第129章 自相殘殺第7章 組建偵察部隊第348章 留居長安第275章 反殺第273章 釣魚第293章 許諾第277章 赤水第10章 青城宮軍議第69章 退兵第243章 威懾第390章 東西疆域第376章 不安分的薛延陀第271章 軍議第147章 冠禮第331章 千帆競渡第487章 往事第498章 焉耆攻防第471章 營業許可第191章 偶遇第80章 勢力第504章 出征龜茲第512章 結局·歲月第165章 構陷第147章 冠禮第272章 張網第188章 妍姐第166章 風波第69章 退兵第512章 結局·歲月第218章 遲滯第242章 狩獵第199章 漠北第285章 餘波第404章 李治出馬第407章 新羅使臣第112章 新兵第298章 李泰第419章 遼東城下第321章 滿月之慶第211章 兵鋒第391章 蒐集情報第160章 退敵第178章 篝火晚會第418章 林間鬼魅第124章 塞外第410章 戰前動員第308章 野炊第487章 往事第96章 流水線計劃第89章 除根第40章 三棱軍刺與六五式軍刀第416章 破壞水壩第407章 新羅使臣第264章 出征第442章 百萬骸骨第214章 求和第38章 遊俠兒
第248章 王玄策第494章 張家來人第27章 林然第148章 軍備第141章 赴宴第453章 加官進爵第374章 稱心撞人第387章 香消玉殞第3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第245章 送禮第78章 開門揖刺第485章 履行職能第13章 送信第271章 軍議第310章 軍改第304章 玩具第71章 張亮第75章 留在長安第308章 野炊第228章 廷論第42章 秦王回來了第255章 蜀王李恪第456章 大勢第306章 夏令營第311章 庭爭第359章 承天門外第495章 前程第426章 白袍小將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402章 事情敗露第238章 驛站內第314章 高陽第253章 支柔有喜了第90章 餘聲第213章 白道之戰第375章 稱心之死第459章 蒐羅人才第137章 汝南公主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461章 洛陽女兒行第377章 于志寧第348章 留居長安第243章 威懾第129章 自相殘殺第7章 組建偵察部隊第348章 留居長安第275章 反殺第273章 釣魚第293章 許諾第277章 赤水第10章 青城宮軍議第69章 退兵第243章 威懾第390章 東西疆域第376章 不安分的薛延陀第271章 軍議第147章 冠禮第331章 千帆競渡第487章 往事第498章 焉耆攻防第471章 營業許可第191章 偶遇第80章 勢力第504章 出征龜茲第512章 結局·歲月第165章 構陷第147章 冠禮第272章 張網第188章 妍姐第166章 風波第69章 退兵第512章 結局·歲月第218章 遲滯第242章 狩獵第199章 漠北第285章 餘波第404章 李治出馬第407章 新羅使臣第112章 新兵第298章 李泰第419章 遼東城下第321章 滿月之慶第211章 兵鋒第391章 蒐集情報第160章 退敵第178章 篝火晚會第418章 林間鬼魅第124章 塞外第410章 戰前動員第308章 野炊第487章 往事第96章 流水線計劃第89章 除根第40章 三棱軍刺與六五式軍刀第416章 破壞水壩第407章 新羅使臣第264章 出征第442章 百萬骸骨第214章 求和第38章 遊俠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