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秘法(一)

第一章 緣 起

特爲《民間中醫》微明道觀、氣功導引、心理診室收集整理的第一部分。

第二章 道和德的辯證關係

古人說:“無私才能無畏。“這真是一句非常恰切的至理名言。簡單的說,你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就感到心安理得、性情舒暢;相反的,如果你今天做了一件壞事,傷害了別人,就感到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終日。這就是你的良知對你自己的召喚。古人還說:“善惡之報,隨影隨形。”也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所以你今天修道了,能否輕鬆愉快,湛然入靜,就看你內心的污染有多少,是不是真正的做到正直無私了。進而言之,有形的物質是有壞的,無形的精神是永存的。物質看的太重了,精神便壓上沉重的負擔。可比一個拖泥帶水的人,邁步是何等的艱難。所以我認爲:重德就是如何減輕自己的負擔;修道,就是如何增添自己的能量。能量充足了,負擔消除到0,還能不騰飛嗎!修道煉功朋友,可以體會一下,是否有這個道理。有人把道比成鳥的身體,德比成鳥的翅膀。只有身體沒有翅膀,鳥便不能騰飛,其道理是一樣的。

一部〈〈道德經〉〉,不但道德並提,並且德篇(44篇)多於道(37篇),充分說明修德比修道更重要。他強調地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孔子只說的更絕:“如果沒有至高的德、至高的道是不會凝結的。”進而又說:“有道無德的人,是道中的盜賊”

我們只要分析一下這些語言的內在含義,足可徵修德之重要與含義之廣博。道生萬物,無爲而無不爲。德爲純一無染之心,內含先天真一之氣,此氣佈滿宇宙而無處不在,所謂“天地姻媼,萬物化醇”是也。因此萬物得到畜養,生出了千姿百態的形狀,隨着時間的變化,而成其萬物生、長、收、藏的演化,與人的少壯衰老的變態。但一切都是自自然然,從未存有生長畜養求成之心。故生而不認爲是一己專利所有,做過的好事也不自誇其功而存求報之心,長成之後亦不自存把持主宰之心。這種深不可測的德行,纔不愧爲不德之德的上德啊!

所以德字的總含義就是真善美。從字形的結構來分解:左邊的雙人旁表明爲人上之人。右邊爲十下加四字再加一心兩字,每字都一語雙關,既包含丹道的修持訣法,也包含做人上人的行爲準則。從丹道說,十字的一橫一堅,表明氣的本質,氣是瀰漫無際橫通四方豎貫三界的。十中的交叉點,就是太極陰陽的眼目,是河圖洛書的正中和起點,是萬有之源頭,故爲“守一”之妙鍵也。古人說:“得其一,萬事畢。”所以能: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靈,候王得一以爲天下正。故一本散爲萬殊,萬殊終歸一本,散時遍周沙界,凝時不如一粟。故古人有“十字街上原人度,水火既濟煉真金”之說。下連的“四”字,是說明心(火)肝(木)肺(金)腎(水)之四象煉復爲一體。下連之一與心,即表明一德一心,是即用志不分乃凝於神之意。此凝之神,即身外生身,人上之人也。

若從做人上人的準則說,則十爲十善,四爲四項行爲。一心就是心不散亂,沒有絲毫私心雜念。只有這樣,才能全心全意爲全人類的公益事業服務,成爲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人。

十善者,即十種之善心也。

1、 忠孝心:愛國孝親,乃立身處世之大節,世間萬善之根本,仙班中豈能容奸佞小人欺親滅祖,不忠不孝之人乎?臣不忠則國無寧日,江山難保,子不孝則家道違和,倫常顛倒,故大忠大孝是善心之首也。

2 廉潔心:古人云:“儉以養廉。”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不能不看到,上樑不正下樑偏,大吃大喝,貪污賄賂,貪贓枉法,未有如今日者。上行下效,都往銅錢眼裡鑽,腐敗極了。可曾看到有些小夥子小姑娘,白麪包子,咬上一口就丟了。這是多殘忍的行爲、不良的風氣;欲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碗中全是剩飯,鍋中飯未盛完就洗掉,這種暴殄天物的行爲,比比皆是,見之能不痛心。實際上這都是不廉不潔,貪官污吏的苗子,是社會渣子的起點。故廉潔之風,不能不急加提倡。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3 博愛心:以寬大的胸襟,廣愛世人,普及萬物,尊老愛幼,恤孤憐貧,見人之急則扶持幫助,見物之危則救活解脫,或買命放生,或勸人釋放,務盡己力而爲之。不以善小而不爲,不以惡少而爲之。無是非之心,去好惡之心,是謂博愛。

4 慈悲心:莊子齊物之論,佛氏大慈平等,皆平等心之體現也。要知道宇宙萬類皆有佛性,禽獸草木昆蟲,莫不同此性也。故富貴貧賤,矜寡孤獨,都應一視同仁,飛禽走獸,花草樹木,皆宜平等待之。嘗聞古之聖王。都能恩庇草木,澤及蟲蟻。心地平和,自然濁氣全消,和氣周流,推己及物,平等待之,慈悲之心,豈可忽哉。

5 誠信心:大學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中庸〉〉說:“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故君子誠之爲貴。”這誠字的重要是無以復加的。誠即誠實無欺。誠便靈光朗照。故至誠之道,可以儘性,可以前知。至誠無息,可以博厚,可以高明,達到悠久無疆。信是誠的姐妹,人無信不立,將與禽獸等同,撲在地上爬行,真是一針見血。處世無誠信不行,煉功無誠信,永遠不能成功。不誠無物,豈虛語哉。

6 忠恕心:盡己之心之謂忠,推己之心之謂恕。故忠字中在心上,心在中中,謂不偏不倚,忠心耿耿,大中至正之心也。恕字心在如下,視己之心如人之心也。所以孔子說:忠恕之心,違離大道不遠,自己不歡喜的東西,也不要施捨給別人。進而言之,別人喜愛的東西,也不要強求。簡單的說,就是推己及人,視人如己。

7 和藹心:和爲平和和氣;藹爲慈祥微笑,和藹心者,和顏悅色,歡樂明朗,親切待人也。不孤高自傲,不盛氣凌人,勿因富貴貧賤,而另眼相看,親疏遠近者要一視同仁,和藹親近。即使五洲百族,亦應視同兄弟姐妹,像一家人一樣。如此熙熙攘攘,不就一片大同氣氛?

8 敦化心:教功治病,化莠爲良,濟困扶貧,勸惡從善,是當代氣功師的天職,也是大家的共同願望。所以必須形成一種風氣,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古人云: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非無香也,大家都香把香掩蓋了。故凡遇一善人,行一善事,便極力宣揚;見人做錯一事,便苦口婆心,諄諄告戒,務使改之而後己。平時多講因果報應,以便知所警惕,避免貪圖口腹,殺生害命。

9 決恆心:不管修道與積德,決心和恆心是決不可少的。功和德都須經長時間的積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十暴九寒,忽勤忽怠,功夫一定練不好,所以如沒有決心恆心的人,是一定不會有出息的。

10 勇猛心:決恆是前進的原動力,勇猛是精進的摧熟劑。救人之難,濟人之厄,除暴安良,懲惡衛善,都是見義勇爲之事。事出突然,有如急風暴雨,豈可慢條斯理,釀成災禍。故宜當機立斷,勇往直前,猛撲而進,制此**,達到排憂解難,濟困扶危的目的,謂之勇猛心。研究氣功科學,鍛鍊氣功項目,如飢如渴,不遺餘力,亦謂之勇猛心。通過不斷努力,功能、智慧、知識等勢必不斷昇華,大幅度增長,是謂精進。

能行此十善之心,待人處世自修,無不得心應手。修道修德朋友,不可不知。十下之四者,儒家之四勿。佛家之四相,道家之四象也。四勿維何:“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行。”四相維何:“無人相,無我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四象維何:“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簡稱“木金水火”。試想一個人果能十善俱全,又能常持四勿,無去四相,使四象歸中,五行合一,凝成原先一點,成爲一心,即先天真一之心也。亦即本性之原神也。非即人上之人,身外之身乎?具此厚德之基者,成道必矣。

即如因果報應,信息致病的種種惡報,具此厚德,亦可漸漸化解,化敵爲友,祛病強身也。故老子又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如初生嬰兒,禁止(禁止),純白無疵),毒蟲不螯(螯音釋,蜂蠆蛇虺等毒蟲以毒刺刺人叫螯),猛獸不據(豺狼虎豹等猛獸不敢用其據人之利爪),獲鳥不搏(獲音決,利爪抓人之鳥不抓人了)。赤子不害於物,物亦不害人),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酸作(酸讀作最,酸作喻(禁止)之勃舉),精之至也。”〈〈道德經〉〉。

人生於世,已爲血肉之軀,莫不以五穀爲食,生存鬥爭激烈。說一個人沒有一點錯誤或惡事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比如說請客送禮,殺(又鳥)宰羊,成爲家常便飯,又誰知道滿桌珍饈有幾多冤魂在啼哭呢?金錢至上,權勢至上,私心滔滔,只知有我,不知有人,爭權奪利,結黨菅私,唯利是圖,成爲風氣,又誰能做到會一塵不染呢?

願修士猛醒,願志士回頭,往者不可鑑,來者猶可追,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未來種種譬如今日生,悔過遷善,從現在開始,從頭做起。茲摘錄部分悔過遷善法口令詞於後,以資警醒。

在人的一生中,總有這樣那樣的過失。而這些過失,正是壓迫在每一個人身上沉重的負擔,渡過對自己來說漫長的一生,何其痛苦。而追求解脫,求得真正心靈的自由,正是古往今來許許多多有識之士的心願。在永恆面前,我們的這一生,僅僅是剖面間短暫的一瞬,把握住這一瞬間,愛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身體,乃至去追求,體悟真理,體悟“道”這一永恆,是何等的幸運,何等的幸福。

仔細回想一下你的過去,在你的一生中,有沒有傷害、殺害過有靈性的生命,想一想它們臨死掙扎的痛苦……而這些很可能就是你現在疾病的孽根。想一想在你這一生中,有沒有一些真誠的朋友,能不能得到你們真誠的相待,是不是你今生乃至往生的善果。想一想,你是否懷疑欺騙過他們,你是否愧對他們的真誠。想一想,你的一生是否光明磊落,坦蕩無私……。想一想你是否曾經偷竊過別人的物品,那怕是一針一線,想一想你是否以不光明的手段陷害過別人,以權勢金錢藐視過別人……,想一想你是否有口是心非,以怨報德的行爲……,想一想你是否有自驕自貴,任性自用,泄人隱私,幸災樂禍行爲……,想一想你是否存有見利忘義,把別人的功勞據爲己有……,想一想你是否是一個以富驕人,以貴輕人的人……,欺弱懼強,以力勝人的人……,以貧妒富、以賤訕貧、讒人求媚、沒有骨氣的人……羨慕富貴,貪圖安逸享樂的人……薄賤殘廢、老人、病人的人……,想一想你是否評論過別人的美醜胖瘦高矮是非……,想一想你是否在譏笑別人的愚笨,諷刺別人的過失……,你是否害怕你的缺點過失的暴露,而只願聽別人對你的讚美聲……,你是否有勇氣面對現實、面對歷史、面對你的錯誤和造成的悲哀……,你是否能忍人所不能忍……,斷人所不能斷……,容人所不能容……,你是否貪戀聲色,虛耗身心……,貪嗔疾妒、惡口妄言……殺盜淫邪、恣情縱欲……,你是否不孝不悌、逆辱長輩、悖負師友……,你是否訕笑顛狂人、醜言惡語……,你是否輕慢老少,惡態醜對……。

以上諸等,爲一切惡、一切障,爲靈性的遺失和墮入輪迴的根源……往事在回溯,時光在倒流,件件過往事,點滴纖塵垢,呈現在腦際,迴盪於心田!懺悔吧!靈臺要空明,修真好登程。

德的範圍非常廣博,單憑一篇論文是講不完的。他牽及到每個人的細行,即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問題。所以孔子在教學時,不但因人施教,並從灑掃應對進退等小事小方法小禮節教起,說到灑水掃地……也要教,也許有人認爲開玩笑。其實做到做好並不容易,這也牽及到勤儉節約問題,公德衛生問題,不是有這麼一些人,洗面只洗鼻頭樑,掃地只掃地中央嗎?有些人對滿地垃圾視而不見,甚至隨地吐痰,亂丟果皮紙屑嗎?古時候的朱熹先生還說:“黎明即起,灑掃庭遲,要內外清潔。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都是教人從日常生活做起的範例。不見現在有些青年,晚上玩到大半夜,早上睡到八九點,公共衛生不講,借別人東西毫不愛惜,甚至不還。有些學生走到老師房間裡,書籍亂翻,抽斗亂開,弄得亂七八糟,庇股一拍就走等等!等等!真是一言難盡。不提醒一下,不補上這一課能行嗎?孔子所以稱得上大聖人,也許就是因他從“極廣大而盡精微,粗細兼顧,面面俱到的緣故吧!許多事,看起來極微細、極平常。可柔枝從小扳,長大扳不直。而一個人之後來所以行爲惡劣、道德敗壞,就是從平常的這些點點滴滴中積累起來的。

由此也足以說明悔故懺善法的重要,以及經常敲警鐘的重要。曾參(孔子學生)每天要做三次反省,檢查那些是做對的,那些是做錯的。商湯王則在“盤”上寫警語說:“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以求取不斷的刷新,洗完污點。文昌帝君的逐日功過格,阿彌陀佛的48願,都是檢查自己鼓勵自己提高的方法。他們的行爲準則,值得我們模仿與學習。

天樂詩斷:

其 一

道德宛如體與翅,有身無翼不飛之。勸君學道先尊德,作個修真好樣兒。

其 二

佛仙也是普通人,則異良知一片心。只爲菱花無點垢,自然妖孽現原形。

其 三

全息之人百罪除,舉心動念鬼神知。善心一發妖魔避,豈不周身百體舒。

其 四

都說道高龍虎伏,豈非德重鬼神欽。靈臺清淨便爲佛,雖未修持也會成。

其 五

德是前修第一課,自微至著滿全球。先從灑掃應酬始,再上摩天萬仞樓。

第三章 大江西派的標識

這個標幟圖,實際上是天人通道的結構圖(由於人天相通之地,故張三丰稱爲“通天竅”,《內經》稱謂“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是人身卦象 乾( )坤()兩卦之真中(中醫因之明定爲人中穴),它是有與無的突破口,是兩重天地四個陰陽的中轉站。我院所以採取此圖作爲西派的標幟,並定爲丹道院的院旗,也正是表明它並非一教一派所獨有,是各教各派的共性,它符合丹訣的神秘要旨,是各教派丹訣的總體精神。它不但內蘊虛無真旨,也是掃除門戶偏見的象徵。故改名無派後,用此標幟旗,尤爲得體。

再說“西”本庚申之地,白虎首經盤結之所,有水中生金之像,金丹非它不凝。月出庚方,一輪獨露,正是金丹吐露之象—○。標幟圖中間之小○,即鼻孔外虛無之地,名爲“玄關”,別號“通天竅”。虛無即無極也。簡稱“無”或“虛”,它通幽達明,通天徹地,爲進入活玄關真玄關的大門口與敲門磚。也是神氣交抱,攝情歸性的主要能量。因他是通玄之地,故以玄關稱之,由於不着色身,又不遠離色身,虛懸在外面,故稱懸胎鼎或叫外玄關。詳細精義,全編和簡編都繪有《玄關直指圖》,已作過深入細緻的介紹,以後還將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與探索。

看了前面的兩段話,便可明白,呂祖之所以爲李祖,改名西月,字涵虛,一字團陽的道理了。法身成就號爲真人,其象如丹,究極其體,仍爲一虛,宛如滿月“○”。虛即無也。虛無兩字肩聯並用,爲無極之本體。“我身本自虛空來,我身還向虛空去。”不涵虛,便不能團陽,更不成其爲西月。月出庚方,從初三至十五,從微至著。誠如《悟真》所云:“偃月爐中玉蕊生,硃砂鼎內水銀平。只因火力調勻後,種得黃牙漸長成。”可見李祖之姓名字號,功、理、法、象全備,此即西派改名無派之理也,亦即西派標幟圖之出處與來源也。去其外衣,剝盡皮毛,園陀陀的、赤灑灑的,一輪獨露,即成真“○”(讀音靈)。○即靈也,靈即無也,嬰兒之本象,真空之本來面目也。〈〈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相之相,方爲實相)。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故養其無象,象故常存,守其無體,體故全真,無象無體,非真虛無乎?從此○之本體與天地虛空同,與天地虛空通,已與天地虛空合爲一體,○之本體從此朗耀矣,能不照遍三千大千世界乎?能不如一月之印千江乎!此李祖之所以名西月,字涵虛也。此西派之所以可以改名無派而以 與○爲標幟也。真空朗耀,一○(靈)獨露,願世人共賞之。

天樂詩斷:

其 一

無派功旗高舉起,虛靈妙體貫天人。融通萬國拴三教,九九都歸一與○。

其 二

無密光輝包宇宙,通天徹地放光明,須從有我歸無我,萬象包羅唯此○。

第四章 無派的真義與源流

第一節 有與無的辨證關係

無是有的對待,有是無的顯像。世間的人都認爲有是存在的,是物質性的;無是不存在的,是非物質性的;因此有與無便成爲對立面。實際上,這種看法是偏面的。無的本身含有有的成份;有的本身也含有無的成份;也就是說,精神必須寄託於物質之中,方能顯示威力;物質也必須倚賴精神的推動,方能發揮功能。只有協調兩者的辯證關係,方可避免前者的飄忽無際和後者的死肉一團的偏枯之患。這就說明一個問題,人是精神和物質的結合體,即無與有的結合體。無是肉眼看不到的物質,有是肉眼能看到的物質,究極而言,它們都具物質基礎。只是元素的成份不同而已。

現在我就把宇宙的一切生命活動現象分成兩大類:1、凡有形象可見的物質,都把它歸屬於有的範疇;它包括: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人物牲畜、星辰日月、冰雪雨露……等等。2、凡無形象可見的物質,都把它歸於無的範疇:它包括仙、佛、神、鬼、魂、魄、虛、空、風……等等。唯物主義者說:“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惟心主義就把這兩句話倒過來說。看了我第一段的話,自然已可得出正確的答案。毛主席說:“精神可以變爲物質,物質可以變爲精神。”譚子說:“當空團塊,見塊而不見空,粉塊爲空,見空而不見塊。”這又說明有無還有互相轉化的屬性。唯心唯物都是偏面的論斷。請再看一下道祖的定評吧!“有形之物雖然是器具,而無(空)纔是真正用以藏物處。”又說:“有與無是相互生長髮展的。“這都足以說明無與有的辯證關係。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便是一部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發展史,宇宙萬物都一樣。試想一個人到哇哇墜地時方纔見到人的全形。在中陰身進入身體後,纔開始人的活動,人形的有與中陰身的無配合後纔有生命。但最初在母腹時,在男女媾精的伊始時,仍然是無形的,或且是有形無質的。及至結成胞胎,日積月累,十月胎園,形成完整的結構,以至生而爲人。到百歲數滿,中間由幼童少壯到老死,唯餘一堆臭穢骨肉,日久腐朽,又復變成灰土。這不是一個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的演變過程嗎?雖然這是僅指有形物質的單方面說的,但還有一個生之而來死之而去的無形物質呢?而他到反是永恆不滅的,所以就稱他爲無中之真有。從而也說明一個真理,“無本不無,有非真有。”所以說,精神和物質是相互襯托,互相依存的。從一個人說如此,從社會、宇宙或萬物說也一樣,都有這樣一個演變過程。

試想天地未開闢以前,鴻蒙混漠,物質何存。及到粵稽盤古生太荒,用板斧劈開混沌而有天地。方始從一片空漠無朕,靈寂無聲的虛界,逐漸步入草昧叢生,人物旺盛,以至達到今文明鼎盛的時代。古人有言,天地以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爲一終始。從元會上說,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自開天闢地延續到今天,已經六萬餘年了。我認爲這個推算曆史的方法是最精確的。從草昧到上古、中古,現在都有歷史考據,從結繩、到八卦至文字都有文物可證。不同於某些考古家,把歷史推算到幾百萬年幾千萬年幾億光年的沒有實據的憑空設想,幾條煤炭,幾塊化石,幾具骸骨,就能作爲遠古歷史記載,這隻能自欺欺人,永遠得到不驗證。

從上述這個有史記載的歷史來推算,現在便是午未兩個元會交接之期,有人稱它是三期末劫,是三會龍華紅陽白陽交替之期,存在着一個劫數的轉折點。此話雖然荒唐,但也可以作爲一個假像的推算方法o若再過六萬餘年以後,又將恢復成一個鴻蒙混沌,零寂無聲的無的世界了。可無形的宇宙真宰,以及每個人或物的虛靈本性,不但在寄託於有形時主宰着大小天地生生化化的演化過程,即使在離開軀殼的無形時,也仍然是一靈獨照,孕育着下一元會新的胚胎。可見“團空爲塊,粉塊爲空”,確乎是萬古不變的輪迴定律。

我們是修煉丹道的人,如果不明白生滅有無的定律,就走不出因果報應六道輪迴的死衚衕的迷宮。貪嗔癡愛、喜怒哀樂、悲傷苦惱也便會永遠跟隨,並束縛着我們。如果我們要求獲得真正的解脫,就必須深入於有無之中,解透“有無”這個相反又相通的奧秘真諦,便能完成有無的統一。逐步解脫有形的束縛,求出一個真無中的真有——無形的物質,纔不失爲一個真正的超生了死的人,成爲能飛越劫運超乎物外的真宰。

丹訣中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就是完成一個從有到無,再從無到有的轉化全過程,煉去色身的幻質,孕成法身的真體。如果你已真正明白了有非真有,無本不無的真理,就不會誤認色身是真,把這一百多斤重的枷鎖—死屍抱住不放,永遠揹着這個沉重的包袱,艱難的邁步;法身是假,輕率視之,一任天然真氣,飄忽逃逸了。修道煉功的目的,就是要把有形之物煉爲無形,無形之物煉出精英而轉化成有形。經歷煉精化氣,化形爲仙的長久苦煉的過程,肉身也會變成氣體,虛體也會變成實體的。一旦法身煉成功了,聚則成形,散則成風,如心所欲,隱顯莫測,能長能短,可園可方的傾刻萬變之物,你能說它是有呢是無呢!有相呢無相呢!是色呢是空呢!觀音菩薩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決不是如便說的。所以佛告須菩提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又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金剛經》。”我人果能了脫諸相非相,則袈裟一脫,假面具卸落,心死神話,便自然把一個活靈活現的真菩薩捧出來。摔掉包袱,輕裝上陣,還怕不能遨遊三界嗎。古人脫殼飛昇,化形爲仙,非如此乎!

孔子說:“食色性也,人之大欲存焉!”世間之人見美色而起淫心,是天生的屬性,是最大的慾望。所以花香鳥語,沁人心脾,粉白黛綠,奪人堅志。是故情動則精搖,心惑則神喪。念滅則精化,精化則形固。心死則神活,志一則神凝。一念之差,千里之距,生死有無,真假立辨。轉化之機,存於一毫端頃,真是變化莫測,世間的人,又怎麼能知道呢!天樂子詩斷:

色即是空空即色,無爲有處有還無。一毫端處陰陽判,透出先天無極圖。

第二節 無派的真義

無派分二解:

(1)無去一切黨派、教派、宗派、幫派、族派等派別,無去拉黨結派的不良風氣,掃除門戶偏見,削平一切山頭,全人類混而爲一,臻於大同,同於一家也。

(2)無即虛無,標識圖解也已說了。一派虛無,爲大道之本體,亦大道之源頭,爲修煉家迴歸的共同目標。一、空、中、道、虛皆無之別名。無之形象即爲○,故無極、太極、太陽、月亮、金丹都可以○象之。混沌鴻蒙,虛實融通,復還虛無之本體。非如此—“○”乎!以此圖爲標幟,真是旗幟顯明。萬法必然歸宗,無可非議。

○(無)既高懸晴空,園陀陀地、赤灑灑地;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包羅萬象,蓄庇萬類;晶瑩朗徹,通天徹也;至無而含至有,極廣大而盡精微;周流不息,悠久無疆;斯可以謂無派乎!天樂詩斷:

其 一

只爲人間幫派多,山頭林立各稱大(讀陀音)。至教天下無寧日,寸士寸權爭不休。

其 二

本是一個太極圖,鴻蒙來判號虛無。清光一片泯人我,虛實融通混佛魔。

其 三

至大至剛亦至柔,小難容發漫球宙。大同世界先天道,物阜民康一事無。

第三節 無派之源流

無派源於西派,西派師承道派,始祖就是老子。老祖共傳二大派:其一,老傳陳希夷,夷傳火龍真人,龍傳張三丰,豐傳沈萬三,邱元靖、李夫人、汪國通等,傳人甚多,爲文始派,又稱隱仙派。其二,老傳王玄甫(名東華,字少陽),甫傳鍾離權,權傳呂岩(字洞賓,號純陽),呂祖門下,又分五派:1、全真教祖王重陽,是陝西咸陽大魏村人,教行北方,故稱北派。其傳七個徒弟,馬丹陽、孫不二、邱處機、劉處玄、譚處端、郝大通、王處一。世稱北七真。(餘略詳簡編)。2、東派陸西星,字潛虛,明嘉靖間淮海人,道傳東方,故稱東派。3、劉海蟾是後梁燕山人,曾遠遊秦川,遁跡終南山下,其名不顯;張紫陽,浙江天台山人,繼劉之後,道傳南方,故稱南派。4、李道純,號清庵,道號瑩蟾子,湖南都樑人,爲南派白玉蟾再傳弟子,其功法融匯三教,主張中和,且道傳中原,故稱中派。5、本派祖師李涵虛,四川嘉定府,李家河長乙山人,生於前清嘉慶丙寅年八月初四日寅時;母夢一道人懷抱一函金書入門,夢醒即生李祖。他初名元植,字平泉,後至四川峨眉山,遇呂祖洞賓,豐祖張三丰於禪院。呂祖爲改名西月,字涵虛,一字團陽。呂李二祖密付本音,潛修數載而金丹成。以其生長西蜀,道傳西方,故稱西派。此呂祖嫡傳五大派之大略也。天樂詩斷:

五派都從呂祖傳,上從黃老下鍾三。數流溯源無分別,都匯真空無有間。注:鍾三一即指漢鍾離權與張三丰。

第一百一十二章 救贖第三十四章 杜太澤第二一一章 陰磷重水第三一二章 皇甫坤第一百二十六章 神秘殿堂第二九八章 風雨飄搖寒山寺第二二九章 三脈輪第三十四章 杜太澤第一百二十四章 扯平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抗拒脈輪第二五五章 青魔鼎第二零七章 第二條尾巴第八十九章 滄海疊浪拳第三五四章 突變第二八二章 慈雲寺第一百九十四章 青龍現第二一四章 被冰封的告白第五十三章 誅心第三五六章 鎮壓第二十一章 凝脈大成第五十三章 誅心第十三章 魚肉第二六八章 攻心之術第四十七章 丹雅驚豔第二六五章 嶽獨隕第四十二章 煉丹趣話第一百二十八章 液態的法力第二六五章 嶽獨隕第三五八章 我飛不起來了第六十四章 星光投影第三百章 屍山血海第一百二十六章 神秘殿堂第二三一章 有時快樂,有時悲傷煉精化氣秘法(一)第三三零章 小偉吝嗇第九十九章 無上雷法第八章 院生之爭第二九八章 風雨飄搖寒山寺第五十七章 衚衕狗血第三十七章 神秘女郎第九章 昇華第二二四章 賤嘴的徐階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逃亡第六十九章 心的煎熬第二十一章 凝脈大成第一百九十七章 攝拿龍印第四十一章 九尾天狐第一百八十七章 慘烈的廝殺(二)第三五五章 靈血一族的姑娘第九章 昇華第三零二章 戰火燃燒第三十二章 月下歡笑第二一六章 太澤隕落第二一四章 被冰封的告白第五十章 一曲海闊天空第二八四章 無奈的激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反轉第九十三章 雷陽花第二十四章 獨戰羣狼第八十五章 精神攻擊第二五八章 寶相莊嚴第四十三章 胡吃海塞第五十六章 爭風第三十八章 月下激戰第二六四章 鵬鯤遊第一百四十章 人禽大戰第二八二章 慈雲寺第八十三章 地火聖蓮煉精化氣秘法(一)第二七一章 樸素上人第九十六章 海市蜃樓第二四零章 大崩流第三零四章 火山爆發第三二九章 再遇小胖第二五八章 寶相莊嚴第三四五章 想象力過於豐富第三十一章 煉丹師第九十二章 流轉的時光第三章 三年二班第一百六十章 驚變第七章 炎龍第一百五十九章 黃宗元第一百二十八章 液態的法力第一百零一章 龍鳳飛天遁地第一百九十六章 妖神降世第二六六章 大日佛火禁制第三二三章 真的勇士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河畫卷第一百九十五章 太澤復活第六十一章 碾碎蛋蛋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獸大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託孤第一百六十九章 嘉軒降臨第三三九章 學院內部第二七零章 雷神符籙第二十四章 獨戰羣狼第二五九章 馬元的攻擊第三一零章 玄黃城第七章 炎龍
第一百一十二章 救贖第三十四章 杜太澤第二一一章 陰磷重水第三一二章 皇甫坤第一百二十六章 神秘殿堂第二九八章 風雨飄搖寒山寺第二二九章 三脈輪第三十四章 杜太澤第一百二十四章 扯平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抗拒脈輪第二五五章 青魔鼎第二零七章 第二條尾巴第八十九章 滄海疊浪拳第三五四章 突變第二八二章 慈雲寺第一百九十四章 青龍現第二一四章 被冰封的告白第五十三章 誅心第三五六章 鎮壓第二十一章 凝脈大成第五十三章 誅心第十三章 魚肉第二六八章 攻心之術第四十七章 丹雅驚豔第二六五章 嶽獨隕第四十二章 煉丹趣話第一百二十八章 液態的法力第二六五章 嶽獨隕第三五八章 我飛不起來了第六十四章 星光投影第三百章 屍山血海第一百二十六章 神秘殿堂第二三一章 有時快樂,有時悲傷煉精化氣秘法(一)第三三零章 小偉吝嗇第九十九章 無上雷法第八章 院生之爭第二九八章 風雨飄搖寒山寺第五十七章 衚衕狗血第三十七章 神秘女郎第九章 昇華第二二四章 賤嘴的徐階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逃亡第六十九章 心的煎熬第二十一章 凝脈大成第一百九十七章 攝拿龍印第四十一章 九尾天狐第一百八十七章 慘烈的廝殺(二)第三五五章 靈血一族的姑娘第九章 昇華第三零二章 戰火燃燒第三十二章 月下歡笑第二一六章 太澤隕落第二一四章 被冰封的告白第五十章 一曲海闊天空第二八四章 無奈的激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反轉第九十三章 雷陽花第二十四章 獨戰羣狼第八十五章 精神攻擊第二五八章 寶相莊嚴第四十三章 胡吃海塞第五十六章 爭風第三十八章 月下激戰第二六四章 鵬鯤遊第一百四十章 人禽大戰第二八二章 慈雲寺第八十三章 地火聖蓮煉精化氣秘法(一)第二七一章 樸素上人第九十六章 海市蜃樓第二四零章 大崩流第三零四章 火山爆發第三二九章 再遇小胖第二五八章 寶相莊嚴第三四五章 想象力過於豐富第三十一章 煉丹師第九十二章 流轉的時光第三章 三年二班第一百六十章 驚變第七章 炎龍第一百五十九章 黃宗元第一百二十八章 液態的法力第一百零一章 龍鳳飛天遁地第一百九十六章 妖神降世第二六六章 大日佛火禁制第三二三章 真的勇士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河畫卷第一百九十五章 太澤復活第六十一章 碾碎蛋蛋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獸大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託孤第一百六十九章 嘉軒降臨第三三九章 學院內部第二七零章 雷神符籙第二十四章 獨戰羣狼第二五九章 馬元的攻擊第三一零章 玄黃城第七章 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