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敏銳的資本

關於紐芬蘭林區開採計劃的實踐,艾倫威爾遜是躲不過去的,來的華工大部分都沒有用過油鋸,畢竟中國的煤油燈都在洛克菲勒家族手裡。

以中國的發電量,甚至很多人都沒有見過電燈,解放戰爭時期,一些戰士頭一次見到電燈,忍不住叼着菸頭把腦袋伸過去點菸。

艾倫威爾遜儘量從兩年多來到達馬來亞的華人羣體當中,挑選識字或者是聰明伶俐者,一切油鋸的使用和電力運用,都要從頭講起。

英屬馬來亞固然也不是什麼多先進的地方,但至少讓華人沒吃過豬肉也見到了豬跑。

亨伯河河口有本地人的定居點,作爲紐芬蘭的第二大定居點,這裡也有電力設施。不過自從他到了這裡之後,本地居民的電力使用就被剝奪了。寶貴的電力必須用來木材粗加工。

第二步就是連同攜帶來的漁網,連同亨伯河口居民的漁網全部被收繳,重新編成攔截網,設置在險要之地,用來攔截上流到時候隨波逐流而下的原木。

艾倫威爾遜到達這裡之後,才知道這處定居點叫科納布魯克鎮,出面和鎮長以及小鎮德高望重者,解釋來到這裡的目的。

取得了諒解之後,才正式開始工作,不過幾天之後發生的一件事情,讓科納布魯克鎮的居民嚇了一跳,這件事有些哭笑不得。

伐木畢竟是一個具有危險性的工作,因爲還沒有正式開始,但華工也開始漸漸適應,嘗試和自己的新朋友油鋸先生建立牢不可破的密切關係,林業生產當中戴安全帽並不過分吧。

但是艾倫威爾遜本次來到英屬紐芬蘭的簡易生活物資,是海爾曼家族提供的。簡易行軍牀倒也可以理解,最讓科納布魯克居民不能理解的是,怎麼這些華工都帶着德式鋼盔。

“那不是爲了物盡其用麼,在說質量過硬,比安全帽安全多了。”艾倫威爾遜也頭頂德式M35鋼盔,其邊緣是圓滑的弧線卷邊,內襯更有利於保護頭部。

德式鋼盔的形狀和大多數國家的鋼盔有明顯區別,紐芬蘭有入伍參加過二戰的退伍兵,一下子就發現,這不是德**隊的裝備麼。

“一旦秋季到來,我還在蘇聯訂購了冬裝,大家到時候千萬不要驚訝。”

在科納布魯克居民的面前解釋完了德國鋼盔的事情,艾倫威爾遜還不忘記開玩笑。

隨着分批抵達的華工數量日漸增多,科納布魯克居民肯定是有些不適的,艾倫威爾遜表示如果有溝通上的問題就找自己,自己懂華語,發現問題一定解決,儘量不會打擾科納布魯克居民的生活。

至於用電問題,希望科納布魯克居民以整個紐芬蘭的大局爲重,一旦有了收益,到時候一定會對本地居民生活的不便給予補償。

對於科納布魯克的未來,艾倫威爾遜則表示考慮進行食品加工,主打純天然的口號。

這也就是他恢復過來了纔開始大放厥詞,剛到科納布魯克的有幾天,可給他累屁了,是被一羣華工擡回來的,完全是挺長時間沒幹體力活,爲了裝我還行,結果累脫力了。

但人作爲芸芸自然界的一員,能夠成爲地球的主宰,自然是有道理的。

早期人類就進化出了適合長距離跑動的長腿、長跟腱、相對其他動物很短的腳趾、發達的臀部肌肉等等,這些特徵對步行而言沒有太大必要,卻十分適合長距離跑動。

更重要的是,人類有着比其他動物強大很多的散熱系統。人類全身佈滿汗腺,只要水分足夠,就能在長時間運動中體溫保持恆定。這就是爲什麼會出汗的馬從一干走獸中脫穎而出,成爲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

而人能跑死馬,蘇俄內戰中,蘇聯紅軍把哥薩克攆的雞飛狗跳,步行創造當時的長行軍記錄,一直把帝俄的騎兵攆到西伯利亞。

在長距離運動中人類的耐力是無敵的,一般來說人類在一日以內的長跑中不如馬,但三日以內就可以超過馬,一旦時間超過十天地球上沒有任何動物是人類的對手。

兩天後,艾倫威爾遜的身體就重新適應了這種體力工作,而且睡得更香。

每天拎着油鋸一起工作,傳授一些在高緯度地區生活的經驗,並且修建房屋,隨着華工一批一批的到達,以及採伐區和科納布魯克的距離,華工是肯定要直接住在採伐區的。

其實除了剛開始幾天的不適之外,身體年齡並不大,甚至正在巔峰的艾倫威爾遜,現在每什麼疲勞感,都是一晚上睡覺就能解決的問題。

在他處在深山老林當中的時候,除了帕梅拉蒙巴頓拿到了澳大利亞的礦產勘探權之外。歐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英法主導的煤鐵共同體計劃。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在接受了馬歇爾計劃之後,就開始謀劃三國共同市場的想法。這也是歷史上煤鐵共同體的第一個雛形,德法加入進去已經是五十年代的事情了。

這一次英國主動和法國建立煤鐵共同體,只要有這麼幾個原因。第一點,英國已經答應了美國,要在歐洲共同市場的事情上出一份力,這是在巴黎會議上用英鎊管制換來的條件。

英國用英鎊管制交換了幫助建立歐洲共同市場,就必須履行義務出力。不然的話,馬歇爾計劃隨時可以停止,畢竟給不給錢還是美國人說的算的。

現在畢竟是敵強我弱,英國既然認爲英鎊的價值更重要,就必須響應美國的需求。

於是不管心裡是不是願意,英國都必須要進行一番努力。和歷史上不同的是,英國一直佔着英佔區作爲補充國力的一翼,現在美國已經開始試探口風,是不是可以合併英美兩個佔領區。

因爲兩翼齊飛的計劃效果非常好,英國心裡當然是不願意,馬歇爾計劃對英國來首是錦上添花遠不是歷史上的雪中送炭,到手的利益輸送,倫敦當然不希望吐出來。

對美國合併的試探口風裝聾作啞,另外一個方面用煤鐵共同體作爲應付美國的牌。

自然這張牌要打好了才行,還有一個原因,英國希望通過煤鐵共同體的框架,趁着德國目前還處在分區佔領狀態沒有政府,先合法剝奪德國的一部分利益。

這樣的話,就算是以後德國有了政府,在這種既成事實面前,也只能接受英國佔便宜的事實,這件事英國自己做有些困難,自然聯合法國一起做當然是有必要的。

此番想法,在艾倫威爾遜給艾德禮首相報告當中兩翼齊飛歐洲篇有所描述。

不過英國是個島國,英國的利益與歐洲大陸不說天然對立的,對立的時候越比較多。

四分五裂內耗嚴重的歐陸是英國所喜聞樂見的,當年英國就是憑此充當歐洲攪屎棍,運用大陸均勢政策把歐陸攪得烽煙四起漁翁得利,成就了日不落帝國。

現在美蘇在旁形勢比人強,因爲英鎊的管制和匯率問題,倫敦不得不答應美國的要求促進歐洲共同市場,但和法國迫切的心理也不是完全一致,英國只是先把口號喊出去,圍繞煤鐵共同體的談判先談個一年半載,就可能的延後美國提出的合併計劃,把時間拖過去。

而法國則明顯上心多了,雖然英國似乎熱心程度不夠,但和幾百年來的自己相比,英國能夠真的促進歐洲共同市場,在法國人眼中,都可以算是浪子回頭金不換。

法國人不知道,倫敦甚至都想到了拖時間的說辭,法國政局不穩定總是換政府。

現在倫敦特別希望巴黎換政府,自己好趁機觀望,然後重新從頭談判。

如果巴黎不換政府的,倫敦就爲此制定半年的談判計劃,在這一任部長會議主席上任半年之後,通過煤鐵共同體的框架。

不過不同於歷史上的共同體,這一次英國主動願意發揮作用的共同體,更加具有強權色彩,肯定不會出現後世歐盟當中任何成員國反對,就難以做出決議的事。

畢竟現在德國意大利還沒有擺脫戰敗國桎梏,英法妥妥兩個常任理事國,弄出來的煤鐵共同體,肯定在互相扯皮程度上,比不上後世的歐盟。

至於深山老林中的艾倫威爾遜,還在做勤奮的伐木工,和華工們吹牛打屁。

“中堂大人,英國本土一個島國,如何走到今天的。”提着油鋸的蘇陽學着艾倫威爾遜的樣子,走着鵝步,準備對着一根起腰粗的書大開殺戒。

“英國從十五世紀的農業革命之後,生活水平就已經冠絕歐洲了。”因爲伐木的噪音,艾倫威爾遜的嗓門見長,大聲道,“那時候應該比其他文明的生活水平都好的多。畢竟本土只有五百萬人,生活壓力比人口多的文明小許多。”

在行政長官做快樂的伐木工時候,首府聖約翰出現了一些外地人,資本從來都是最敏銳的,哪怕紐芬蘭避稅天堂的轉變並沒有大肆宣揚,人家還是聞着味自己找上門了。

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誼第一百九十四章 接待工作很重要第六百八十七章 對印尼的謀劃第一千章 學院高材生第1673章 英法有共識第一千零二十章 不歡而散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授機宜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離開白宮第二百零三章 安達曼分離計劃第1722章 聲援立陶宛第1626章 文化沙皇的期待第一百八十一章 災害不會連續兩年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第二百五十七章 美國客人第四百六十章 懵逼的共和黨第1750章 直面問題第七百七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九百二十三章 自由世界我守護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爲和平奔走第五百四十二章 產業發展計劃第1584章 悲憤的首相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一百八十五章 我對錢沒興趣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熟悉的皇家海軍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1674章 人民的奧迪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召集舊部第1570章 勃列日涅夫病故第八百二十三章 也有美國的責任第二十三章 安達曼羣島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歐洲投降了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水門事件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六十二章 花花公子第二百五十章 兩封電報第七百五十二章 全都是演員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五百六十四章 換鈔令第一百八十二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我一點都不意外第五百零一章 炮轟好萊塢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二百六十六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儲備糧改革第五百一十九章 開羅會議召開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年願望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開端第1732章 殺狗過年第1746章 黃雀在後第1707章 迴歸正軌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三百零五章 要親民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軍援以色列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慫恿印度第六百八十章 我比上帝管用第八十二章 解職令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歐洲的拉美戰略第八百八十五章 亞丁會議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什麼蘇德同盟第八百八十一章 上帝叫我上帝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誼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還得是法國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三章 世界首富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八百三十六章 前衛號的未來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1709章 歐美貿易戰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彗星去東方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美國這大舔狗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四百五十九章 從勝利走向勝利第五百三十五章 蘇丹聯名抗議第1576章 專訪和大選第三百九十一章 互相拆臺的會議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輕裝上陣第二百五十五章 德雷克想進步第六百六十四章 否決東非聯邦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決定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1666章 克格勃副主席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馬丁路德金遇刺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二百四十四章 凱瑟琳赫本第1670章 甚至三國協約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暴風雨之前的寧靜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假裝不知情第五百三十六章 盡力恐怕是不夠!第八百五十二章 再苦一苦法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裡外不是人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領導權第1722章 聲援立陶宛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八百三十一章 二胎計劃
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誼第一百九十四章 接待工作很重要第六百八十七章 對印尼的謀劃第一千章 學院高材生第1673章 英法有共識第一千零二十章 不歡而散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授機宜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離開白宮第二百零三章 安達曼分離計劃第1722章 聲援立陶宛第1626章 文化沙皇的期待第一百八十一章 災害不會連續兩年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第二百五十七章 美國客人第四百六十章 懵逼的共和黨第1750章 直面問題第七百七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九百二十三章 自由世界我守護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爲和平奔走第五百四十二章 產業發展計劃第1584章 悲憤的首相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一百八十五章 我對錢沒興趣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熟悉的皇家海軍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1674章 人民的奧迪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召集舊部第1570章 勃列日涅夫病故第八百二十三章 也有美國的責任第二十三章 安達曼羣島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歐洲投降了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水門事件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六十二章 花花公子第二百五十章 兩封電報第七百五十二章 全都是演員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五百六十四章 換鈔令第一百八十二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我一點都不意外第五百零一章 炮轟好萊塢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二百六十六章 最後通牒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儲備糧改革第五百一十九章 開羅會議召開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年願望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開端第1732章 殺狗過年第1746章 黃雀在後第1707章 迴歸正軌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三百零五章 要親民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軍援以色列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慫恿印度第六百八十章 我比上帝管用第八十二章 解職令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歐洲的拉美戰略第八百八十五章 亞丁會議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什麼蘇德同盟第八百八十一章 上帝叫我上帝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誼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還得是法國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三章 世界首富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八百三十六章 前衛號的未來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1709章 歐美貿易戰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彗星去東方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美國這大舔狗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四百五十九章 從勝利走向勝利第五百三十五章 蘇丹聯名抗議第1576章 專訪和大選第三百九十一章 互相拆臺的會議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輕裝上陣第二百五十五章 德雷克想進步第六百六十四章 否決東非聯邦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決定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1666章 克格勃副主席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馬丁路德金遇刺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二百四十四章 凱瑟琳赫本第1670章 甚至三國協約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暴風雨之前的寧靜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假裝不知情第五百三十六章 盡力恐怕是不夠!第八百五十二章 再苦一苦法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裡外不是人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領導權第1722章 聲援立陶宛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八百三十一章 二胎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