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的作戰會議開得十分的簡單。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瓦圖京他們只是和總參謀長沙彼什尼科夫幾個人做了簡單的彙報和修改之後就通過了蘇軍的整個龐大的戰術。他們之所以搞得那麼的簡單,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在於之前他們該做的都已經做好了。剩下的只是對於戰術進行一系列的小修補。所以他們甚至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甚至還沒有進行所謂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在二戰中,凡是進行大規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會戰之前,俄國的布爾什維克都要召開所謂的擴大化會議對於戰爭進行最後的討論。當然,這個也成爲了希特勒嘲笑俄國人的理由之一。畢竟戰術方面的事情不是依靠那些絲毫不懂的人開個會說說就能夠決定的)。一切都顯得那麼的迅速。彷彿蘇聯人已經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一般。
和朱可夫他們開會討論反攻的同時。曼施泰因和莫德爾也來到了拉騰斯堡參加了戰役的彙報工作。而和俄國人完全不同的是。德國這邊卻完全相反。參與這次戰役的南方集團軍羣和中央集團軍羣的一幫子司令官正緊張的站在那裡。他們正等待着新元首關於庫爾斯克戰役的最後德軍集團軍羣命運的討論。其實當曼施坦因的坦克不斷衝擊普羅霍羅夫卡和奧博揚時,本來應該從北面衝下來配合他的莫德爾卻在6月12日終止了進攻。而也正式由於莫德爾的這個莫名其妙的舉動,使得德軍從南北兩側切斷庫爾斯克突出部蘇軍後路地企圖已經徹底失敗:因爲。從現在來看。如果曼施坦因地獨自進攻的話是包圍不了誰的。而魯道夫赫斯特別關注的他兒子麾下的武裝黨衛軍的精銳裝甲部隊也沒有取得令他滿意的勝利,那些倍受元首寵愛的黨衛隊高級軍官向詢問戰況的元首的私人副官抱怨蘇軍地陣地深不可測。難以突破。
而且。此次戰役德軍的損失相當慘重。特別是在普羅霍夫卡的戰役中。很多德軍的裝甲師被打殘。雖然德軍的損失情況並不如同蘇聯人在他們的對外宣傳一般吹噓說擊擊毀了400輛德軍戰車。但是他們的損失也不如德軍對外宣稱地那樣極其輕微。比較嚴謹的蘇軍的將領在私下中認爲:“參加普羅霍羅夫卡戰鬥的德軍坦克,約一半喪失了戰鬥力”。
不過。德國軍方本身對此次戰鬥的損失沒有準確統計,由於戰場極爲混亂。使得這項統計過程變得異常的艱難。因此德國的後勤部門只能夠根據其裝備的損失情況來進行具體的推算。現有資料記載,從6月11日到13日,第2黨衛軍裝甲軍可用坦克強擊火炮從293輛下降爲251輛。而參加普羅霍夫卡戰役的各個師地戰車增減情況這有自己的一本帳。比如:參加主攻的“維京”師的四號坦克減少了16輛,而主力的“虎”這減少1輛,犀角重型坦克殲擊車和其他強擊火炮增加10輛。而“帝國”師的四號坦克增加9輛,虎式重型坦克增加2輛,犀角坦克殲擊車和增加3輛,指揮坦克增加1輛。但是強擊火炮減少3輛;“骷髏”師的四號坦克減少22輛,二號噴火坦克和灰熊坦克一共減少13輛,指揮坦克減少2輛,他們的“虎”減少10輛。由以上數據可知,6月12-13日遭遇戰期間,德軍在賬面上減少戰車67輛(包括11輛“虎”)。但損失數字無疑要高得多。因爲這一時期還有大量修復戰車返回一線,這一點從統計上增加了25輛戰車就可以得到證實。以希特勒師爲例。該師在6月12日損失約30-40輛。包括4輛“虎”。而統計上只減少了1輛(1輛“虎”)。
從種種情況分析,德軍的總損失,按照保守的估計約爲80-90輛坦克強擊火炮。其中”維京”師約30-40輛,“骷髏”師47輛,“帝國”師至少3輛。從所以。綜合上述地材料,蘇聯方面所謂“德軍參戰坦克一半喪失戰鬥力”的說法還比較準確。而在人員方面,第2黨衛軍裝甲軍在6月12-13日死傷1389人。其中黨衛軍第2裝甲軍人員在6月12日的損失包括,戰死149人,受傷660人,失蹤33人。總損失842人。而6月13日這戰死105人,受傷440人,失蹤2人,總損失547人
雖然無法確定德軍的準確損失,但蘇聯人一舉打垮第2黨衛裝甲軍的企圖顯然是落空了,而且還爲此付出了極其慘重地代價。但蘇聯人並非一無所獲。他們地裝甲洪流粉碎了德國人奪取普羅霍羅夫卡的企圖,並得以奪回該地西面地據點作爲防禦屏障。而德第2黨衛裝甲軍經過此次打擊,卻暫時喪失了攻佔普羅霍羅夫卡的機會,不過是不是永遠那還要看戰役的進程。
除了普羅霍夫卡的戰役德軍沒有撈到絲毫的好處。而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的損失也相當的巨大。特別是他們的裝甲部隊。雖然德軍一般公佈的都是徹底損失。一些部隊報告會列舉某個具體時間點的在修戰車數量。和蘇聯相比,德軍徹底損失的戰車比率較低。以141年11月爲例子。德軍失去戰鬥力的戰車有2591輛,其中徹底損失只有787輛。空戰中常常出現飛行員在擊中敵機後失去目標,就將其算作戰果的事情,而實際上對方卻得以帶傷返航。坦克戰鬥中此類情況更常見。在蘇聯資料中,常常有一次戰鬥下來就擊毀德軍幾十輛坦克的記載。從德軍的可用戰車數量統計來看。卻也未必是吹牛。只是這些被算作戰果的坦克,往往幾個小時內就修復了。
另外。戰車損失統計還會受到戰場態勢的影響。很多受損戰車會被丟棄在失地。有些被炸燬,有些則被敵方繳獲,但也有收復失地後重新奪回的情況。1942年春季戰役發起前,蘇聯人就在東線中部收復地區回收了大量坦克。而庫爾斯克戰役期間,蘇軍丟失的陣地在短時間內收復,同時也收回了一些受損戰車,其中也有可以修復的。這也是蘇軍一些野戰報告和戰後的總結數據差異巨大的原因之
但在此次戰役中德軍重型戰車損失卻也最爲嚴重,徹底損失數爲107-108輛。包括14-15輛“虎”式坦克,58輛“犀角”重型坦克殲擊車,35輛“灰熊”重型突擊炮,其損失率達17%;而四號中型坦克徹底損失率只有,三號坦克和強擊火炮僅有6%;除了3輛噴火坦克外,德軍沒有損失輕型坦克的記錄(也可能是沒有上報)。顯然,中輕型戰車因爲得到重型戰車的掩護,損失率較低。
在德軍重型戰車中,“虎”式坦克因爲防護全面、火力強大、可靠性相對較高,而且往往由最好的坦克手操作,發揮的作用最爲明顯,損失率也較低。而沒有車體機槍掩護的“菲迪南德”由於被投入陣地攻堅戰,損失嚴重。但這種坦克殲擊車對蘇聯坦克壓倒性的火力裝甲優勢也得到了證實:“菲迪南德”顯然更適應反坦克機動防禦,而不是進攻。
而“犀角”的表現比較有爭議。儘管在第48裝甲軍全部595輛坦克強擊火炮(含15輛“虎”)中,“犀角”坦克僅佔200輛(34%)。但該軍截止到7月15日擊毀或俘獲的559輛蘇聯坦克中,被“犀角”擊毀的卻有269輛(48%)!大批蘇聯坦克被“犀角”在1500-2000米距離上擊穿,1輛KV重型坦克甚至在3000米距離上被摧毀。而T-3只有在600米距離才能擊穿“犀角”的側面。
但另一方面,和四周裝甲都很雄厚的“虎”相比,“犀角”雖然在前方顯得堅固無比的側後還是顯得相對薄弱,給冒死攻擊的蘇聯坦克手提供了相當多的機會。而且作爲一種應急作用的戰車,“犀角”的可靠性也不高。截止7月12日,徹底損失的31輛“犀角”中,被紅軍炮火擊毀22輛,航空炸彈擊毀1輛,地雷炸燬3輛,掉進反坦克壕溝輛,因爲機械故障丟失4輛。月20日,徹底損失的58輛“犀角”坦克中,56輛燃起大火,其中49輛完全燒燬,7輛車體比較完整,在7月19日被紅軍俘獲;輛由於發動機起火而報廢。修理的“犀角”坦克中,85輛可以在前線修理,16輛需要送回德國大修。
在損失原因方面,根據德軍中央集團軍羣報告,損壞坦克69%是被穿甲彈和炮彈摧毀,3%毀於地雷,11%由於機械原因或者履帶被毀,13%陷入泥潭或者掉進了反坦克溝,2%其他原因;蘇軍則有超過70%的戰車是被炮彈擊毀,被飛機擊毀的也佔到了
從上述數據看,蘇聯人通過佈雷、構築障礙物和溝壑、攻擊德軍坦克履帶和發動機艙蓋等辦法,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坦克性能劣勢造成的困境。另一方面,德軍空軍的反坦克能力明顯要比蘇聯強。總之,上述的數字都表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德軍在庫爾斯克遭到了相當大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