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成功返回

就在李仁愛謀算他老爹的同時,興慶府城內忽地響起震天的喊殺聲。

李仁忠在聽說皇帝下旨關閉城門的時候就感覺到事情要壞,於是立刻命他的兄弟李仁禮提前出城聯絡人馬。而自己則坐鎮府中,這樣兩兄弟一在城裡、一在城外,想來皇帝就是知道什麼,也不會輕舉妄動,畢竟他們手中也握有軍隊。

兩兄弟同樣也想不到李乾順此舉不但打亂了他們的部署,也逼得李仁愛不得不提前發動。

但是李仁忠還是低估了李仁愛的狠毒,這恐怕就是人常說的算人者、人亦算之吧!

李仁愛的近衛軍衝入李仁忠府中,不問青紅皁白直接砍了李仁忠的腦袋,然後將李仁忠全家滿門抄斬。

李仁愛得知李仁禮漏網後,立刻假傳聖旨,宣讀李家兄弟的罪行,調集軍隊消滅李家的部落軍。同時傳令邊關攔住拿梁山人馬,另派一萬擒生軍前去助戰。

對梁山人馬,李仁愛只有一點要求,那就是斬盡殺絕,其中自然也包括他的妹妹。老爹都弄死了,妹妹算什麼?

朱武他們因爲是輕裝簡行,一路奔行甚快。但再快也快不過鷹信,所以在他們未到前,通往麟州的唯一關口已經被關閉了。

李雪兒早感覺出不對,於是燕青就把她哥哥李仁愛要加害梁山衆人的事說了一遍。

李雪兒冰雪聰明,立刻就覺出其中的問題,是她哥要害梁山人,可她父皇卻沒這個意思啊!那燕青他們還要跑什麼?

燕青眼見瞞不過去,不得不把她哥要加害她爹的事又告訴了她。

李雪兒怎麼也不信她哥會害她爹,立刻就要回去看個究竟。不過這個時候燕青當然不能讓她回去了。

趕出衆人,小兩口也不知在帳中說了些什麼,總算是讓李雪兒暫時打消了回去的念頭,不過卻再也不肯同燕青說話了。

現在不是鬧脾氣的時候,還是趕快離開西夏境內纔是。不過斥候很快就傳來邊關封閉的消息。

如此一來,朱武也犯難了,自己身邊只有三千人馬,攻城都嫌不夠,萬一追兵再上來,他們恐怕都得交代在這了。

其實朱武早已經派人通知岳飛,要岳飛準備接應自己,可如今邊關落鎖,自己出不去不說,梁山和西夏也沒有開戰,總不能讓岳飛率兵攻城吧?

沉吟良久,朱武命令紮營,同時派出幾路斥候尋找有無可通行的小路。

朱武不知道,早在他給宋清去信徵求是否可挑動西夏內亂的時候,宋清就已經預感到要出事。

如果梁山在河北站住腳,並強大到可以主動出擊的時候,宋清一定會考慮要不要挑動這些臨國的內亂,但首選顯然是金國,而不是西夏。

要說朱武、燕青這哥倆都有點被勝利充昏腦袋了,也不想想燕青即將成爲西夏駙馬,姑爺和別人合夥算計自己的老丈人,將來讓燕青如何面對自己的老婆?

思來想去,宋清傳令給岳飛,要他增兵給麟州的楊沂中,做好接應朱武的準備。即便是開戰,也要保證朱武他們安全返回。

因爲父親和兄弟的關係,楊沂中主動請求駐守麟州。在接到命令後,他立刻調動人馬,同時向西夏方面廣佈斥候,密切注意那方面的動向。

直到聽說西夏封關了,楊沂中知道恐怕是真出事了。立刻飛報代州岳飛,同時率所部以及岳飛增調的兩萬人馬陳兵在西夏關外。

一旦確定軍師被困在關外,就立刻打下這座關口。

正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梁山增兵,西夏當然也不肯示弱,向興慶府稟報的同時,也做好應對梁山進攻的準備。

不過因爲梁山人馬屬於不告而來,所以西夏關口的準備並不充分,守軍也只有七千。這點兵力出戰肯定是不行的,但守關卻也問題不大。

而此時處於西夏境內的朱武大營,也終於被追兵趕上,並團團包圍住,隨時都有可能向梁山大營發動衝擊了。

李雪兒本想憑着她公主的身份命追兵退走,卻差點中了冷箭,若不是燕青手疾眼快,她恐怕就要香消玉隕了。

至此李雪兒終於相信燕青說的都是真的了。

看着營外裡三層外三層的西夏人馬,蕭顯都有些後悔了,自己找梁山結盟沒關係,怎麼偏偏趕在這時候?恐怕這次是要交代在這了。

朱武等梁山中人屬於那種越到關鍵時刻越沉的住氣的人,而且朱武之所以敢在這裡紮下營盤,是因爲他早已派人在周圍埋下地雷。

對這種東西,朱武還是相當有信心的,就象他對蕭顯說的那樣,能戰勝梁山的軍隊恐怕還沒出生呢!

朱武帶着燕青、李逵等人站在營內臨時搭建的一座木臺上,看着營外遠處正在啃食乾糧的西夏兵。

忽地笑道:“連營寨都不扎,看來是想一口吃下我們了”

燕青沒有見識過地雷的威力,不無擔心地道:“軍師,若事不可爲,我和黑斯保護你先走吧!”

朱武搖頭道:“我若自己走了,樑王即便不殺我,我還有何面目再做梁山的軍師?此事就不要再提了,再說,你怎麼就知道我們一定會敗呢?”

蕭顯憂心忡忡地插嘴道:“西夏的援兵可能還在後面,我們這回恐怕是在劫難逃了”

關於這個問題,朱武已經不想在解釋。現在他心裡想的是另外一件事。

在中原的時候,他可以說無往不利,可出了關之後卻完全變了樣子。是自己遇到的事太離奇還是自己過於自大了?

看來是該好好反省了。

“軍師,他們要進攻了”

一聲呼喝打斷了朱武的思緒,凝目望去,果然見西夏兵將已經紛紛跨上馬背,前隊已經開始向梁山大營移動。

朱武扭頭對蕭顯一笑道:“讓你見識見識我們梁山的神器”

朱武的話音剛落,西夏騎兵已經嚎叫着摧馬衝了過來。

“盾”

隨着一聲高喊,無數面盾牌擋在第一排士兵的身前,以防西夏騎兵的拋射。

接着又是一聲大喝“火”就見一支火箭從營中飛出,落點正是攔在梁山大營外的一排鹿角上。

鹿角上顯然已經被塗抹了易燃之物,隨着火箭落下,就聽“嘭”地一聲燃燒起來。接着就見無數條細小的火花向四面蔓延開去。

真正見識過地雷這種新興產物的,不是已經被炸成了碎片,就是在金國。西夏騎兵從前雖沒那麼幸運,但今天卻是有幸嚐到了梁山的神兵利器。

緊隨火花蔓延而來的則是此起彼伏的爆炸聲,再看西夏騎兵已經被完全籠罩在一片黑煙中。戰馬的嘶鳴,士兵的哀嚎聲在黑煙中不時地傳來。卻再沒有一匹戰馬衝破黑煙殺過來。

此時兩千梁山鐵騎已經整裝待發,只等爆炸聲停止就去衝殺西夏人馬。

對這種爆炸,梁山不論士兵還是戰馬,早習以爲常。卻看傻了蕭顯,他做夢都沒想到梁山居然有這麼厲害的武器,難怪強大無比的大金鐵騎都要倒在梁山的腳下了。

過了好一會,爆炸聲終於完全停了下來,隨着濃煙的漸漸稀薄,但見地上到處都是人和馬的殘碎肢體,還有無數在地上翻滾哀嚎的士兵。

朱武擺了擺手,身邊的中軍立刻打出衝擊的信號。只見兩千梁山鐵騎有如泄閘的洪水,呼嘯着殺向已經被嚇呆的殘存西夏軍中。

這是一場沒有任何懸念的廝殺,三千梁山騎兵本就是經過挑選的精銳,面對的又是完全被嚇傻的西夏騎兵,所以此戰下來,梁山騎兵的損失微乎其微,反觀西夏的一萬騎兵,卻幾乎全軍覆沒,能逃走的也是在後面見機快的。

朱武沒有下令追趕殘敵,召回人馬後,立刻拔營起寨,趕奔關口。

這場戰役可謂來得快,去的也快,只有滿地的屍體彷彿在述說着剛纔戰役的慘烈。

關口守將也早知道這支梁山人馬的行蹤,而且也明白關外的人馬是來接應他們的。所以當已方軍隊追剿不成,反全軍盡沒的消息傳來後,守將也爲難了。

梁山人馬若裡應外合的話,他這個關口根本守不住。可職責所在,他又不能放這支梁山人馬過關。

就在守將左右爲難之際,關內的梁山士兵送來一封據說是公主寫的親筆信。

守將接到的封關命令是從都城傳來的,但他卻並不知道都城發生的事。他知道梁山人馬是來賀親的,本來他們這麼狼狽而逃就夠讓人懷疑的,現在公主又出現在這裡。頓時讓他感覺事情怕是沒那麼簡單。

雖說他不認識公主的筆跡,但當看過信的內容後,他還是嚇出一身冷汗,原來都城竟然出了這麼大事,難怪公主都要出逃了,如果信中所說是真的,皇帝應該已經換人了。

直覺告訴他,這件事是真的。怎麼辦?是忠於先皇,還是攔住公主等人,以邀新帝之寵?

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一個手下給他出了個主意,就是派人請梁山人馬假意攻城,然後他開關放他們過去。這樣既不得罪公主,將來新皇帝問起來,他也可以說是梁山人馬自行闖過去的。

這個主意不錯。守將立刻派人聯繫了關裡關外的梁山人馬,然後當天深夜,在一片喊殺聲中,打開城門把朱武他們放了出去。

第一百二十四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五十一章 風雲乍起第一百五十三章 以彼之道第六十章 楊氏百年第一百九十章 成功返回第二百二十一章 蜀中急報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生裁縫第五十章 院裡院外第二百零九章 戰雲密佈第七十九章 敗家皇帝第二百七十六章 絕妙好計第六章 你謀我算第一百七十一章 建議遷都第二百二十九章 入主蜀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守得雲開第一百零一章 趁夜而來第一百四十二章 濟南烽火第二百零八章 塞外風雲第一章 惱人的穿越第四十六章 議論造反第三章 殺人的動機第七十八章 新春夜話第二百四十三章 幽州戰備第六十八章 艱難抉擇第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八十五章 軟硬兼施第二百六十六章 家家有賊第三十二章 波瀾在起第一百八十二章 廉政行動第一百零八章 禍起蕭牆第一百一十一章 貫用技倆第一百四十五章 收點利息第四十五章 天子腳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救方臘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是大非第一百三十一章 居安思危第二百四十九章 不是時候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安軼事第七章 遲到的提醒第六十四章 皇帝有請第一百九十七章 東成西就第二百六十四章 縱談佛政第一百六十二章 反覆無常第二章 涌動的暗流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買人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守得雲開第一百四十三章 應對自如第三十四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零四章 忠誠背後第一百一十七章 陰謀陽謀第二百一十四章 洛陽新春第六十三章 朝廷野望第八十章 國事家事第八十五章 軟硬兼施第五十二章 明修暗度第二百三十八章 官心民意第二百八十五章 水師之殤第七十九章 敗家皇帝第二十六章 虎口狼窩第一百一十九章 伊人遠去第二百零一章 層層堵截第二百三十九章 這個冬天第二百八十五章 水師之殤第一百二十六章 再下一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敗壞名聲第四十一章 民族利益第一百七十三章 請徵河北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子門生第二百八十六章 親臨前線第一百五十三章 以彼之道第四十九章 誰是羔羊第九十五章 會師登州第一百九十四章 團團圓圓第一百二十九章 新的一年第二百八十九章 另闢戰場第五十章 院裡院外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生裁縫第一百零五章 家的感覺第六十四章 皇帝有請第二十三章 孤帆遠影第六十四章 皇帝有請第二百二十八章 會盟康巴第一百八十一章 燕青消息第一百二十六章 再下一州第七十一章 梁山改制第二百零七章 捕獲漢奸第八十二章 兵出梁山第九十八章 海上消息第一百四十六章 水淹七軍第二百一十八章 初露端倪第一百零三章 體察民情第一百五十章 各逞心機第十三章 就事論事第八十章 國事家事第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九十四章 老友重逢第六十五章 道義爲先
第一百二十四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五十一章 風雲乍起第一百五十三章 以彼之道第六十章 楊氏百年第一百九十章 成功返回第二百二十一章 蜀中急報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生裁縫第五十章 院裡院外第二百零九章 戰雲密佈第七十九章 敗家皇帝第二百七十六章 絕妙好計第六章 你謀我算第一百七十一章 建議遷都第二百二十九章 入主蜀中第二百五十八章 守得雲開第一百零一章 趁夜而來第一百四十二章 濟南烽火第二百零八章 塞外風雲第一章 惱人的穿越第四十六章 議論造反第三章 殺人的動機第七十八章 新春夜話第二百四十三章 幽州戰備第六十八章 艱難抉擇第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八十五章 軟硬兼施第二百六十六章 家家有賊第三十二章 波瀾在起第一百八十二章 廉政行動第一百零八章 禍起蕭牆第一百一十一章 貫用技倆第一百四十五章 收點利息第四十五章 天子腳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救方臘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是大非第一百三十一章 居安思危第二百四十九章 不是時候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安軼事第七章 遲到的提醒第六十四章 皇帝有請第一百九十七章 東成西就第二百六十四章 縱談佛政第一百六十二章 反覆無常第二章 涌動的暗流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買人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守得雲開第一百四十三章 應對自如第三十四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零四章 忠誠背後第一百一十七章 陰謀陽謀第二百一十四章 洛陽新春第六十三章 朝廷野望第八十章 國事家事第八十五章 軟硬兼施第五十二章 明修暗度第二百三十八章 官心民意第二百八十五章 水師之殤第七十九章 敗家皇帝第二十六章 虎口狼窩第一百一十九章 伊人遠去第二百零一章 層層堵截第二百三十九章 這個冬天第二百八十五章 水師之殤第一百二十六章 再下一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敗壞名聲第四十一章 民族利益第一百七十三章 請徵河北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子門生第二百八十六章 親臨前線第一百五十三章 以彼之道第四十九章 誰是羔羊第九十五章 會師登州第一百九十四章 團團圓圓第一百二十九章 新的一年第二百八十九章 另闢戰場第五十章 院裡院外第二百三十五章 天生裁縫第一百零五章 家的感覺第六十四章 皇帝有請第二十三章 孤帆遠影第六十四章 皇帝有請第二百二十八章 會盟康巴第一百八十一章 燕青消息第一百二十六章 再下一州第七十一章 梁山改制第二百零七章 捕獲漢奸第八十二章 兵出梁山第九十八章 海上消息第一百四十六章 水淹七軍第二百一十八章 初露端倪第一百零三章 體察民情第一百五十章 各逞心機第十三章 就事論事第八十章 國事家事第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九十四章 老友重逢第六十五章 道義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