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7劍非萬人敵2

章17 劍非萬人敵 2

瞧見那一行詩句,蕭幹沉默了片刻,低聲念道:“有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後被人遺忘了,又有多少人在稱頌別人的威名之後亦與世長辭了。”這句話他下意識地用大食語說出,看了一眼那書房中的僕人,然後才用漢語說的。

晁補之臉色微變,不禁回想起當初在夏國學士府的歲月,夏國和宋國一樣,國內通行漢語,因爲多取關中秦聲,胡人又稱爲秦語,以示和關東洛音不同。但在敦煌、長安與成都的三處學士府中,來自中原、波斯、大食、盧眉、天竺等地的文物典籍汗牛充棟,天下典籍只有最爲精要部分翻譯成了漢字,學者若要追本溯源,廣採博收,往往非得兼通數門文字不可。三五同窗辯駁爭論,往往夾雜着諸多語言的旁徵博引。

一種凝重的氣氛濃罩着書房,俄而,蕭幹方纔嘆了口氣,低聲道:“子瞻先生辭世了。”

“什麼?”晁補之失聲道,手中的茶盞咣噹一聲翻到在桌上,茶水四溢,浸溼了那欽賜字本。

“三日前,先生與佛印長老談及河北大捷,放聲長笑,熟料樂極生悲,就此闔然長辭,享年八十五。”

若是尋常人物辭世,消息從蜀中傳到汴京,至少也要月餘。但蜀國當時便以緊要軍機專用迅鴿日夜兼程,將這喪聞傳遞夏國皇室及三大學士府,各處得訊的地方官吏,亦不約而同地仿照皇帝駕崩的慣例,在幾乎所有的軍機訊息之後都綴上一句“子瞻先生辭世。”有的還有些詳細的敘述。比如死後極盡哀榮,成都府滿城素白,蜀中王室,丞相,將軍,兩府重臣,都親自弔喪。因此,短短三日間,蕭並便得到了消息,比和蘇家有姻親關係的晁家還早。

晁補之恍然若失了,良久之後,方纔嘆道:“恩師力倡忠厚刑賞,疑罪從無之論,放生無辜,勝造浮屠無數,必往生極樂淨土。”

夏國的刑名律學分爲秦蜀河中三大流派,不完全以籍貫而定,執行同樣的律條,秦吏嚴苛,蜀吏寬簡,河中吏因循。國家草創時,律法粗疏,倒還沒有什麼,到得後來,法網漸密,便有越來越多的無辜之人,因爲並無確鑿證據的嫌隙而下獄入罪。子瞻先生一生力倡忠厚刑賞,疑罪從無之說,先在蜀中流傳,漸漸地影響越來越大,在二十年前被兩府及皇帝定爲判案的準則,不知使多少人免於冤屈,又救了多少無辜者的性命。

蕭乾和晁補之一起沉默了半晌,緩緩道:“子瞻先生辭世,無咎兄若欲往蜀中弔唁......”

晁補之看了他一眼,低聲道:“不勞蕭兄費心,恩師向來不拘小節,在宅中設靈位遙祭便可。”他心痛如絞,端起茶來,卻渾然不注意那茶碗已經空了。

蕭幹見主人無心待客,便告辭離去,臨去時回頭看了晁補之一眼,他竟未起身相送,只呆呆地端着茶碗坐在原處。

鞏樓三層的雅閣內,理學社士子正置酒爲趙行德接風洗塵。雅閣的影壁上有潑墨題詩:“美人歌舞少年遊,夜深扶醉上鞏樓。東方已白歡未盡,醇酒如刀斷離愁。”據傳前科舉子四十七人再在此歡宴,竟然有十八人高中進士,這十八進士故地重遊,欣然提筆寫就此詩,店家小心的用繡紗裝裱在牆上。理學社特意挑這個閣樓作爲宴飲之所,也是爲八月秋闈尋個好彩頭。

此時的理學社除了陳東、張炳、鄧素等舊人外,又多了不少新進京來趕考的舉子加入,聲勢大漲,入社的士子居然達到了八百多人,猶以荊湖南路舉子曹良史,福建路舉子敖陶孫、溫循直,廣南東路舉子許汝弼、吳興宗,京東東路舉子王穎叔,淮南東路舉子陳公舉、張延齡,江南東路舉子侯雄飛等人最爲箇中翹楚。這些人早就聽說趙行德的大名,心中計較,能得國子監楊夫子與御史臺秦中丞聯名上奏,盛傳官家親自囑咐樞密院,特意從河北軍前調回參加秋闈的人物,通過省試殿試,得個進士正途出身還不是走個過場一般容易。羨慕之餘,不禁着意與趙行德結交。

聽趙行德講述到河北大營一夕崩潰,十萬大軍瓦解,此後遼軍四處劫掠百姓,燒燬村莊,又遇大河氾濫,往日田園化爲澤國,洪水退去遍野斷壁殘垣,數百里一片劫後荒蕪,大家齊聲嘆息。

江南東路的侯雄飛嘆道:“只聞王師恢復河北,熟料其中曲折,令人頓斷肝腸。”

淮南東路的家園的陳公舉卻道搖了搖頭,卻道:“莫說河北,便是在東南城鎮,原本相稱富庶,百業興盛,間架,競地兩道惡法出來後,官吏橫加催逼,弱小商鋪紛紛倒閉,最慘不過的是單身的織戶,獨院小家,也要繳納賦稅,不得不賣身爲織奴,依附有勢力的大戶。去年天災,朝廷亦不減賦稅,貧戶或有迫於催逼,家園失卻,妻離子散,往往哀告於道。甚至由或有逃鄉淪爲流民,或有自縊於室的,其狀之慘,不下於遼人入寇。”

淮南的張延齡接道:“朝廷若守黃老之道,以無爲治天下尚好。如今法令每變一道,地方上便巧立名目,多了一道盤剝百姓的法子,莫說是升斗小民,就算是安分的大戶鄉紳,也快吃受不起了。”

這夥舉子平常都是議論慣了時政的,嘆息了一陣之後,又聽趙行德接着講述河北之事,趙行德講到數萬殘兵擁堵在黃河碼頭,韓世忠等將反身殺退遼兵,復守河間時,紛紛擊節讚賞,高呼酣飲,講到童貫拋棄大軍,乘夜上海船,從此避敵於海上時,衆人紛紛怒罵。

“此等奸賊,當真萬死不足以辭其罪!”陳東拍案道,怒目圓睜,“元直你不知曉,京師的說法卻有所不同,那劉延慶與童貫都上表謝過,卻將大軍崩潰的罪責都推到太子身上,國難當頭,這夥人卻妄圖藉此動搖東宮,簡直天理難容!”

雖然太子趙柯也上表自辯,怎奈有口說不清,丞相蔡京暗中推波助瀾,東宮易儲看似已成大勢所趨,像陳東這等消息靈通的都隱約知道,三皇子趙杞將匿名參加八月的秋闈,只待他大魁天下,便是東宮易主之時。衆多進京趕考的士子,議論此事的倒是多些,試想那各州的舉子,那個不是眼高於頂的人物,今科眼看無人能中狀元,十個倒有九個不能服氣,卻又無可奈何。

一時間,理學社中衆士子都紛紛拍案怒罵起來,就連平素最爲老成持重的朱森,也皺着眉頭,嘆道:“荒唐,荒唐。”他乃是武康軍節度使朱伯納之子,雖然爲人低調,但知道不少宮中動向,陛下是個念舊的人,性又多疑,眼看大局穩定,童貫又日日上表陳情,竟然打動了上意,有意將他調回京中,擔任侍衛馬都軍指揮使。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陛下行賞罰如此徇私,豈能讓天下人心服。”心中突然掠過一個離經叛道的念頭,朱森臉色微變,舉起酒杯喝了一口。

陳東卻沉聲道:“那奸賊日日上書陳情,吾聽聞官家似有意動,樞密院也在傳言,童賊不日將調回三衙重掌禁軍。”

“真豈有此理!”張炳拍案道,“拋棄大軍,喪師失地,不加懲處,國法蕩然無存,何以治天下!”

鄧素陰沉着臉,座師秦檜最近夙夜憂嘆,奸賊們藉此動搖國本,東宮之爭乃是黨爭的最要害之處,若陛下當真易儲,副相趙質夫,連同趙黨諸人,不是自動隱退,就是被貶斥,恩師雖然簡在帝心,但正所謂衆口銷骨,人若無黨,勢難獨立於朝堂之上,這個道理,恩師已經反覆點播於他了。

“陛下不過是被奸邪所矇蔽,”陳東沉吟了良久,喝了一口酒,悶聲道。衆人心知肚明,這不過是自欺欺人之語,都沉默下來。置酒的小廝,彈歌的娼妓不明所以,面面相覷,也不敢出聲。滿樓歡歌笑語,頓成一片死寂,氣氛陡然變得壓抑而凝重。

良久,荊湖南路的曹良史忽然拍案嘆道:“范文正公曾道,士大夫者,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如今國事若此,我等卻宴飲高樓,坐而論道,真是愧煞先人。”說完將酒杯擲於地上,站起身形,看着衆士子厲聲喝道:“所謂冰炭不能同爐,難道諸位安心準備省試登第,與童賊這般奸佞共處一朝麼?”

他說話雖然帶着濃厚的口音,但卻字字鏗鏘有力,衆舉子面面相視,鄧素沉聲道:“聽說朝中清流重臣屢次上奏彈劾童貫奸賊,都被蔡公相壓下來了。”

“奸賊!”不知誰人又罵了一聲。

張炳沉聲道:“奸賊氣焰囂張,黨羽滿朝,趁着今科秋闈,天下士子齊集汴京,大家四處奔走聯絡,聯名上書陛下,請斬這拋棄大軍,喪師失地的童貫,讓天下人知曉,我大宋並非無人。諸位以爲如何?”

陳東原是個衝動的性格,當即拍案讚道:“好!”

“這個,似乎過於激烈了吧?”鄧素沉吟道。

張炳卻道:“本朝不禁士人上書言事,不以言罪人,乃是祖宗家法成例,我等赴科考,出仕爲官,所爲何來?聯名上書言有何不可?朝綱敗壞,百萬軍民淪陷於水火之中,首惡之人卻毫無懲處,國法何在?公道何在?怎可畏懼奸黨氣焰?我是不能爲了明哲保身,甘心做這個睜眼的瞎子,塞耳的聾子!拼了前程不要,一世做個白身,也與奸賊勢不兩立!”

“對,國法何在!”“公道何在!”

鄧素被問得語塞,想起本朝倒也有過不少士人上書言事的,言辭十分激烈的也不鮮見,於是便不再做聲。士子中間就算有像他一樣覺得不妥之人,也在形勢格禁之下,不好出言反對。

衆人計議停當,這酒也不喝了,分頭回去找尋平識相熟的舉子一起準備聯名上書之事,務必要讓童貫得到重懲,即便不斬首,也要貶官流放,至少也不能比去年被貶斥瓊州的黃舟山先生所受懲處更輕了。

章99辭官不受賞6章129羅衣舞春風1章45樂毅倘再生3章158旌旆夾兩山4章20五噫出西京5章75開門納兇渠3章12將期軒冕榮1章43無人貴駿骨2章57醉舞紛綺席4章119曠然散我愁2章65炎涼幾度改1章53徵樂昌樂館5章84軍師擁熊虎5章147五色雲間鵲1章150卻放夜郎回3章135逸興橫素襟1章115川橫三峽流5章59歡娛未終朝1章91門開九江轉5章149傳聞赦書至5章79兩京成丘墟3章136無時不招尋4章24標舉冠羣英5章81帝子許專征3章151暖氣變寒谷2章107良牧稱神明3章137朱門擁虎士4章60秩滿歸咸陽2章156中夜四五嘆5章4結髮受長生3章20五噫出西京1章83節制非桓文4章147五色雲間鵲3章38卻欲棲蓬瀛6章110三登黃鶴樓2章58清歌繞飛樑4章97徒賜五百金3章5誤逐世間樂1章114江帶峨眉雪6章96迫脅上樓船4章16爲文竟何成4章75開門納兇渠5章33君王棄北海2章134天然去雕飾2章119曠然散我愁4章48驅馬還貴鄉6章35呼吸走百川2章152君登鳳池去8章41攬涕黃金臺3章64榮枯異炎涼2章29歌鐘不盡意6章92枕下五湖連1章12將期軒冕榮1章58清歌繞飛樑7章21臨當欲去時4章130賓跪請休息2章122窺日畏銜山5章65炎涼幾度改2章47蹉跎不得意1章150卻放夜郎回1章72函關壯帝居3章11試涉霸王略3章112虛對鸚鵡洲4章128對客小垂手2章51百里獨太古4章155匈奴笑千秋6章26慰此遠徂徵3章138列戟何森森5章82秉旄控強楚5章31十月到幽州5章158連雞不得進5章23嘆君倜儻才2章51百里獨太古1章25開筵引祖帳3章145謂我不愧君4章35呼吸走百川4章138列戟何森森3章53徵樂昌樂館2章102西上令人老3章48驅馬還貴鄉1章139縈流漲清深5章3仙人撫我頂1章140登臺坐水閣5章151暖氣變寒谷3章66九土中橫潰1章65炎涼幾度改3關於夏國經濟規模的設定及參考資料章59歡悅未終朝9章126呼來上雲梯2章151炎煙生死灰7章118送此萬里目2章27鞍馬若浮雲2章69草木搖殺氣4章26慰此遠徂徵2章35呼吸走百川1章101夜郎萬里道14章15學劍翻自哂5章66九土中橫潰4章106何由訴蒼昊3章33君王棄北海4
章99辭官不受賞6章129羅衣舞春風1章45樂毅倘再生3章158旌旆夾兩山4章20五噫出西京5章75開門納兇渠3章12將期軒冕榮1章43無人貴駿骨2章57醉舞紛綺席4章119曠然散我愁2章65炎涼幾度改1章53徵樂昌樂館5章84軍師擁熊虎5章147五色雲間鵲1章150卻放夜郎回3章135逸興橫素襟1章115川橫三峽流5章59歡娛未終朝1章91門開九江轉5章149傳聞赦書至5章79兩京成丘墟3章136無時不招尋4章24標舉冠羣英5章81帝子許專征3章151暖氣變寒谷2章107良牧稱神明3章137朱門擁虎士4章60秩滿歸咸陽2章156中夜四五嘆5章4結髮受長生3章20五噫出西京1章83節制非桓文4章147五色雲間鵲3章38卻欲棲蓬瀛6章110三登黃鶴樓2章58清歌繞飛樑4章97徒賜五百金3章5誤逐世間樂1章114江帶峨眉雪6章96迫脅上樓船4章16爲文竟何成4章75開門納兇渠5章33君王棄北海2章134天然去雕飾2章119曠然散我愁4章48驅馬還貴鄉6章35呼吸走百川2章152君登鳳池去8章41攬涕黃金臺3章64榮枯異炎涼2章29歌鐘不盡意6章92枕下五湖連1章12將期軒冕榮1章58清歌繞飛樑7章21臨當欲去時4章130賓跪請休息2章122窺日畏銜山5章65炎涼幾度改2章47蹉跎不得意1章150卻放夜郎回1章72函關壯帝居3章11試涉霸王略3章112虛對鸚鵡洲4章128對客小垂手2章51百里獨太古4章155匈奴笑千秋6章26慰此遠徂徵3章138列戟何森森5章82秉旄控強楚5章31十月到幽州5章158連雞不得進5章23嘆君倜儻才2章51百里獨太古1章25開筵引祖帳3章145謂我不愧君4章35呼吸走百川4章138列戟何森森3章53徵樂昌樂館2章102西上令人老3章48驅馬還貴鄉1章139縈流漲清深5章3仙人撫我頂1章140登臺坐水閣5章151暖氣變寒谷3章66九土中橫潰1章65炎涼幾度改3關於夏國經濟規模的設定及參考資料章59歡悅未終朝9章126呼來上雲梯2章151炎煙生死灰7章118送此萬里目2章27鞍馬若浮雲2章69草木搖殺氣4章26慰此遠徂徵2章35呼吸走百川1章101夜郎萬里道14章15學劍翻自哂5章66九土中橫潰4章106何由訴蒼昊3章33君王棄北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