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軍馬

片片的雪花,緩緩地乘風而下,陰暗的穹蒼沒有黃昏的晚霞,厚厚的雲朵,密密的堆在一起,陰沉沉的好像壓在人心上似的。

落在大地的片片雪花,謐靜而平坦的鋪在一起,好似鵝毛編成的地毯似的。一望無垠的雪景,此刻看不見任何景物,大地已被白色掩埋……

呼呼吹過天際的寒風,仍然像那沒有止境的雪花,沒有想到要休息一下,肆虐地狂吹着,狂吹着……

雪原上有着數點黑影,飛快地移動着,四匹高大的駿馬,乘風飛馳而來。那馬與朝鮮常用的低矮粗壯的蒙古馬不同,身形修長且遠較一般馬高大,這是典型的西洋馬,在朝鮮最初西洋馬僅見仁川特區,用於牽引馬車,而從今年十月起,特區的數千匹西洋馬,便被分派至各警察局下屬的馬政科,以改良朝鮮馬。

這是根據美國育馬專家實施的《馬匹改良十年計劃》,根據這一計劃,朝鮮八道設立八個馬政管區,直屬地地方事務廳警察處,由警察處馬政局直接負責管區內產馬事業的指導和監督,馬匹改良的監督。各縣警察局均設立馬政科,各地馬政科種馬所配備1500匹特區淘汰的府中有種公馬,免費於民間繁殖用雌馬交配。同時還於朝鮮設立一個種馬牧場,進行國有種馬的國產化生產。

而這片位於北方的牧場,便是警察部馬政局的牧場,近了,那當先的一個滿面風雪的青年,吆喝一聲。四匹座騎一齊停住。

領頭的青年穿着一身滿是雪花的警服,在這冬日裡,僅只在頸上圍着條圍巾,任憑寒風掀動他的衣袂,而他卻不覺察到冷。彷彿他不是處身在雪地裡一樣。

“這平壤馬場,未免也太小了一點,包括山上的林地一共才30多萬畝!”

舉起手中的馬鞭,崔步青含着笑說道:

“黎起,過了鴨綠江,在關東牧場豈只億萬畝。如若能於那裡馴養軍馬,我敢說,不出十年,必將有所成!”

那左首一匹慄紅色馬上坐着的警官聞言笑說道:

“可惜,那地方是滿清的地界。他們又豈會容咱們到那裡開辦馬場?”

“哎,那可真沒辦法了,朝鮮土地狹窄,就是幾十畝山地,還是大人好不容易爭取過來的,若是這馬政不展,只恐怕回頭新軍還是得用洋馬啊!”

過去沒有學習育馬之前,崔步青並不知道中國馬與歐洲馬相比。有什麼差別,除去個頭外,似乎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地方。但於馬場通過美國育馬師進行的對比試驗,使得他和同學們都深知縱橫中國千年的蒙古馬自身的不足。

“雖說國內用的蒙古馬耐粗飼,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行生存,但是相比於歐洲馬體格小,氣力弱,很難勝任艱辛的重負荷勞作。尤其是不能牽引火炮,以克虜伯行營炮爲例。連炮車洋馬只需四乘,而換蒙古馬六乘尚且吃力。甚至就是用作騎兵,亦有所不足,按咱們測量平均值看,蒙古馬與歐洲軍馬體高相差22釐米,體重相差70公斤,歐美軍馬奔跑時速27.8公里、蒙古馬時速只有19.8公里……”

崔步青的這話未說完,身邊慄紅色馬上宋雲勤卻哈哈笑道:

“那你說說,你覺得這蒙古馬應該怎麼改良?”

“我考慮過,新軍需要建立的是西洋式的騎兵部隊,因此要求軍馬的體型外貌與盎格魯阿拉伯種相近;我認爲應該以阿拉伯純種公馬與國內的蒙古母馬或伊犁母馬,不過因爲伊犁馬來源不足,應該以關東以及朝鮮多有的蒙古馬爲主,雜交至第五代後再與英純血種公馬交配,將其後代橫交固定,即可產生與盎格魯阿拉伯種相似的新型軍馬……其實,也就是頓河馬的培育方式。”

儘管剛剛畢業,但於獸醫班中崔步青卻對養馬學頗有研究,而且又與美國育馬專家身邊學習,對於軍馬改良自然有他的一番見解,相比於西方國內千百年來育馬學從未形成系統科學,而反觀西方各國卻早於數百年前,便形成系統化的育馬學,能夠根據不同需要選育馬種。而在對蒙古馬的改良上,崔步青則選擇借鑑俄羅斯的頓河馬,其正是通過對蒙古馬的改良選育而出的優良馬種。

“頓河馬?福裡特教授不是認爲頓河馬在體型結構上有很多缺點,例如動作受到限制、不自然嗎……”

宋雲勤略皺下眉頭,在軍馬改良上,府中更多的是聽從福裡特教授的意見,畢竟,育馬學於中國根本就是一片空白,至於馬種改良雖存於史書中,可至於如何改良卻又無從得知。

“若是按福裡特教授的意見,這軍馬沒有三十年的時間,根本選育不出來,更何況頓河馬是吃苦耐勞的馬,易於飼養,它是有些問題,但是很少有馬能夠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有效地工作,也就是保留的蒙古馬最大的優點,如此才能更適當民間保育……”

崔步青口中的民間保育,其實就是各級馬政科的任務,通過對種馬所提供免費配種的方式,混血改良朝鮮民間的馬匹,從而獲得大量的混血馬,以供軍隊將來的購買或者徵發,而相應的是還將推廣民間公馬去勢法,以避免血統混雜。但因爲去勢技術員養成制度設立和培訓需要時間,所以暫時僅只侷限於官馬去勢。

“而且我個人以爲,未來駐朝軍團騎兵需要的軍馬更要求速度和持久力,而不是體格,而且從生產性和實用性考慮,更多的是要求生產中型馬,而頓河馬正是可挽、可乘的中型馬,而頓河馬母系方面有大量蒙古馬血統,這也是我們所面對的問題,當然最重要的是,在育馬場你也看到了,相比於盎格魯、純血之類的西洋馬,頓河馬能吃得很次,能經常以乾草充飢,而其它馬,卻做不到,所以,相比之下,頓河系育馬道路更適合中國,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西洋軍馬的體格、形態!”

“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

騎在慄紅色阿拉伯馬上的宋雲勤於一旁替好友總結了一句,馬政瞧着不眼,可實際上卻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命脈,尤其對於軍隊而言更是如此,一鎮新軍僅軍馬就需數千匹,戰時還要翻倍,軍馬的質量甚至直接決定戰爭的勝利。

軍隊不僅需要騎兵,同樣還需要軍馬去挽炮、挽車。即便是民間,亦需要大量的馬匹用於運輸、耕地。正因如此,統監府纔會制定涵蓋整個朝鮮半島官民的旨在改良馬匹的《十年計劃》,而唯一的遺憾就是朝鮮太小了。

“民間存馬不過十五萬,母馬不過五萬,依照這個改良速度啊……”

感嘆之餘,崔步青手拿着馬鞭指向北方,笑說道:

“如若我是統監大人,就直接揮師越過鴨綠江,把關東之地盡納入統監府,不,應該是總督府,到那時,若大的關東馬匹又豈只千百萬,數年改良後,府中新軍又豈會有軍馬不足之憂!”

軍馬不足,這是駐朝新軍成立後面對的一個現狀——甚至導致其進行演習時因沒有足夠的軍馬運輸物資,導致演習失利,挽力有限的蒙古馬拉不動西式的大馬車,甚至在雨雪天時拖挽火炮亦碰到問題。

“所以,府中才會要求咱們儘快培育出適合挽車、炮的挽馬。”

見宋雲勤提及上次於馬政局開會時接受的任務,崔步青卻笑了起來。

“我的頓河系中型馬,能不能成功,就看這個機會了,藉着這個機會正好驗正一下咱們的先前定下的思路,至於那個引進重挽馬改良……哼哼,我敢說,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正因如此纔會提出另一構想的宋雲勤點頭說道:

“重挽馬無非就是看着漂亮,既不適宜我國農業用,也不適于軍隊挽用,耗草料多,經濟效益低。引進重挽馬並不適合中國。而以蒙古馬爲主的本地馬之不足是體格小、工作能力差,所以應該先用輕型馬加大本地馬的體力,然後用重挽馬加大本地馬的挽力的先輕後重的育種方法,”

宋雲勤侃侃而談時,崔步青則不時的點着頭,這是他們兩人在回來的路上討論幾日得出來的答案,其實就是以本地母馬爲基礎,選用挽型或中型種與之雜交,再與進口的緊湊重挽馬雜交,最後所產的雜種後代,也就是第二代進行橫交固定,從而獲得一種挽力稍遜的緊湊重挽馬,但其食量卻遠遜於緊湊重挽馬。

“兩代……即便是兩代,至少也需要六七年的時間啊!”

突然崔步青長嘆一口氣,那眉宇閃過絲許憂色,心底亦生出了對滿清的不滿,從半個多世紀前國門爲西洋洞開,至今全不思進取、改良,若非如此,現在府中又豈會許多工作、事務皆是從零展開,這滿清啊,開國幾十年又做了什麼事?辦了什麼事?

像這樣不思進取的國家……非得打倒不可!

(崔步青是中國現代育馬學的創始人,可惜這一切起步的終歸太晚了。待其開始育馬時,已經到了摩托化的時代,不過雖是如此其依然育成了鐵嶺重挽馬。再就是,所謂的蒙古馬,從來不是一種優良的軍馬,至少在近現代,蒙古馬完全不適合軍用,無論是建國前亦是建國後,軍隊騎兵用馬首推三河馬、再次伊犁馬,至於蒙古馬則侷限於邊防騎兵連(有就地徵用的便利),而無論是三河馬亦或是伊犁馬都有西方馬種的血統,尤其是三河馬。)()

第272章第39章 求援第17章 藉機第26章 猶商第30章 明治的希望第112章 秋山的選擇第22章 馬前卒第27章 投機第52章 基礎第313章 故宮新皇第86章 見聞第320章 去北國第346章 變革第379章 絕不妥協第237章 全面展開第170章 海軍的大腦第351章 大白來訪第157章 潛伏第194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124章 要塞第8章 撈一把第35章 騙亦有道第66章 佈局第191章 犧牲第337章 面對未來的選擇第272章第175章 最終決定第120章 紛亂第134章 學習之道第151章 尼古拉灣第353章 豐年第13章 連環套第168章 珍珠港第14章 請教第180章 絕系第341章 停戰日第4章 同文館(上)第91章 藍天第6章 眼光第108章 北洋之憂第105章 我是誰?第179章 軍法無情第89章 謀略第371章 新聞事件第42章 老孃們(上)第354章 應對第212章 末日(上)第28章 投機者(下)第83章 謀變第231章 觀察員第87章 聽天由命第31章 特區爲何第44章 拓業第11章 四策(上)第143章 行軍第9章 仁川第138章 內憂之因第136章 鐵路第281章 勒梅爾大海戰(四)第6章 將欲行第290章 屠場第268章 極光第140章 由他們去吧第36章 常熟第71章 經驗第228章 北洋無男兒?第17章 紛亂第343章 投機者第47章 流亡者第336章 別無選擇第24章 合作第350章 東瀛的春天第24章 盛氏之憂第228章 北洋無男兒?第190章 俘補第278章 勒梅爾大海戰(一)第3章 募勇第159章 盡人事第209章 氣數第181章 重創第344章 紛亂起第248章 憂慮第32章 查禁第214章 末日(下)第77章 不下第96章 革命者第187章 潰敗第195章 亮牌第88章 “偷雞”第334章 條件第62章 警察第41章 面聖(下)第82章 根基(下)第16章 善後第176章 心生異第212章 末日(上)第280章 勒梅爾大海戰(三)第3章 壬辰之夏(下)第200章 奉天第199章 簞食壺漿
第272章第39章 求援第17章 藉機第26章 猶商第30章 明治的希望第112章 秋山的選擇第22章 馬前卒第27章 投機第52章 基礎第313章 故宮新皇第86章 見聞第320章 去北國第346章 變革第379章 絕不妥協第237章 全面展開第170章 海軍的大腦第351章 大白來訪第157章 潛伏第194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124章 要塞第8章 撈一把第35章 騙亦有道第66章 佈局第191章 犧牲第337章 面對未來的選擇第272章第175章 最終決定第120章 紛亂第134章 學習之道第151章 尼古拉灣第353章 豐年第13章 連環套第168章 珍珠港第14章 請教第180章 絕系第341章 停戰日第4章 同文館(上)第91章 藍天第6章 眼光第108章 北洋之憂第105章 我是誰?第179章 軍法無情第89章 謀略第371章 新聞事件第42章 老孃們(上)第354章 應對第212章 末日(上)第28章 投機者(下)第83章 謀變第231章 觀察員第87章 聽天由命第31章 特區爲何第44章 拓業第11章 四策(上)第143章 行軍第9章 仁川第138章 內憂之因第136章 鐵路第281章 勒梅爾大海戰(四)第6章 將欲行第290章 屠場第268章 極光第140章 由他們去吧第36章 常熟第71章 經驗第228章 北洋無男兒?第17章 紛亂第343章 投機者第47章 流亡者第336章 別無選擇第24章 合作第350章 東瀛的春天第24章 盛氏之憂第228章 北洋無男兒?第190章 俘補第278章 勒梅爾大海戰(一)第3章 募勇第159章 盡人事第209章 氣數第181章 重創第344章 紛亂起第248章 憂慮第32章 查禁第214章 末日(下)第77章 不下第96章 革命者第187章 潰敗第195章 亮牌第88章 “偷雞”第334章 條件第62章 警察第41章 面聖(下)第82章 根基(下)第16章 善後第176章 心生異第212章 末日(上)第280章 勒梅爾大海戰(三)第3章 壬辰之夏(下)第200章 奉天第199章 簞食壺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