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古家族譜

經過這件事以後,老古頭對我們的態度又有了明顯的變化,極度熱情,把我和大牙當成自家人一樣,有啥說啥,絲毫沒有了以前的那種戒備之心,我和大牙整天沒事就和老爺子坐炕上胡侃,從民國侃到解放,從臺灣侃到西藏,日子過得倒也是逍遙自在。

一天早上起來,吃過早飯,和古老爺子正在屋裡閒聊,開着電視,喝着茶水,你一根,我一根的開始噴雲吐霧,不大一會屋裡就煙氣繚繞,根本看不到人,只能聽見聲音,陽光映射下屋子裡像是罩了一層灰藍色的紗幕一樣。

電視里正演着古裝大戲,應該是康熙爺微服私訪的故事。古老爺子有一搭沒一搭地對我和大牙說:“嗨,你們不知道啊,其實我們這家子和老孟那家子也是有點來歷的,我們家的老祖宗都是旗人,侍候王爺貝勒的。要是在過去,那也是穿綢裹緞的人家,現在是不行了,土裡刨食,看天吃飯了。”

我和大牙一聽這個有點意思,沒想到這古老爺子還有點故事。閒着也是沒事,我就和大牙旁敲側擊的不停的打聽古老爺子家族的過去,古老爺子談性漸濃,雖然有些地方說的不太明白,不過我和大牙多少也聽得明白了一些,古老爺子一邊驕傲的說着祖宗的古功偉績,一邊不斷的感嘆着生不逢時,命薄相窮。

老爺子說他們家祖宗在大清早期時可是可是侍候大人物的,應該是個王爺什麼的,叫什麼“和碩貝勒”。後來那個王爺的一個女兒搬到了這個村子不遠處,當時這裡並沒有這麼多人家,就在這裡附近建了一處很氣派的宅院,據說能有這個村子這麼大。

旁邊不遠就是那娘娘廟,近水臨山,也是個風水寶地。他們家老祖宗也搬到了這裡,住着一個很大的院子,那也是十分的講究。他們老古家和老孟家的祖上都是跟過來的護衛佐領,算是個頭目,負責保護公主一家人的安全,平時也沒有什麼事,生活那也是衣食無憂。

很多事老爺子也說不太清,畢竟人老了,這些事也都是代代相傳,很多細節的東西根本就沒有。

見我們對這個挺感興趣,這老爺子倒是很開心,從箱子底翻出一個包袱,裡面抽出一本線裝的冊子來顯擺給我們看:“大侄子,你們也不是外人,這個是我家的族譜,一直在我這支的手裡相傳,據說當年的一些事在裡面都有些記載,只是我也不識啥字,也看不明白。你們要是感興趣,就拿着看看,不過這東西寶貴的很,千萬不要弄壞了。”

聽老爺子一說還有族譜,我這心裡驚喜異常。族譜也就是家譜,記載着以血緣關係爲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蹟,相當於記載家族子孫世系的傳承之書,可以區分家族成員血緣關係親疏遠近,裡面的內容不僅僅是血脈分支圖表,也會記一些大的事件。

只不過在“破四舊”運動中,家譜被當作四舊遭到清理,“成千上萬”的家譜被毀,很多人家不得不毀掉家族世代珍藏的家譜,而這老爺子現在能拿出自家的族譜,也能猜到當年也是冒着一定的風險才能保留下來這本東西,其珍貴程度可見一斑。

老爺子取出來的族譜有着很厚實的封皮,比上學時用的那種本夾子要厚實多了,也不知道裱糊了多少層。我翻開後,看了看裡面,紙有些發黃了,很脆。

族譜的第一頁應該是類似的序言,估計是開譜的老祖宗的個人簡歷一樣的東西。然後就是是世系圖,就是個樹型圖表,能看出世系所承,屬於何代、其父何人;緊接着就是家譜正文,是按世系圖中所列各人的先後次序編定的,分別介紹了每個人的字號、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諡號、姻配等。這些介紹性的文字,長的有五十多字,短的就幾個字,差不多就是人物小傳;最後是附錄,果然如古老爺子所言,記載了十數頁文字。

裡面記載的文字都是蠅頭小楷,寫得很是規整。我一邊對老古頭表示感謝,一邊讓大牙取相機來,翻拍下來,我們再看,因爲這本族譜太珍貴,這麼翻來翻去一不小心就得弄爛了。

老古頭見我們如此看重這族譜,心裡也很感動,客氣地說:“不用,不用,沒把你們當外人,要是當外人,也就不會拿出來了,這東西當年我埋在地下多少年,多少人來找我要,我都沒說,現在這村子裡有族譜的估計也就只有我們家纔有,只有我和小魚兒他爸才知道,別人都沒告訴。”

大牙這時已經取來了相機,調成微拍模式,開始把附錄和前言一頁一頁的仔細拍了下來。

然後我又鄭重的把這冊子用布包好,交給老古頭:“大爺,我知道您沒把我們當外人,這個的珍貴我也是知道,我們只是對歷史感些興趣,我們只拍了一下附錄裡的文字,回頭看看,或許有幫助,真的謝謝老爺子您了!”

大叔接過後又小心的放回了箱子裡,一邊放一邊不讓我們別再客氣了,也又不是啥寶貝,再客氣反爾顯得外道了。

晚上,我和大牙在電腦前一頁一頁的仔細看着,都看完後,才知道原來這古老爺子的祖上還真不簡單。

其實老古頭所說的那個王爺,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五子莽古爾泰。

清太祖努爾哈赤共有十六個妻子,十六個兒子八個女兒。其中三個兒子和一個侄子當時非常出色,授封爲“和碩貝勒”,由這四個人“共議國政,各置官屬”。這四人按年齡次序分別爲: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也就是當時鼎鼎大名的“四大貝勒”。

其中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之子,其餘三人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這四個人的權力地位並沒有因次序而有差別,就比如當時的皇太極排在最後,這並不表示他的地位就比其他三個人低。

滿清皇室爵位是這樣的: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多羅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共十二級。

“和碩貝勒”只是當時的爵位等級,不是一個人,而是相當於一個官差不多,就像今天的省長一樣。“和碩”是滿語“部落”之意,這裡是作爲榮銜加在貝勒之前。

“貝勒”是滿語,意爲“管理衆人”,亦即“旗之王”。起初貝勒是女真族中強有力的酋長的稱謂,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將此稱授予女真族中強有力者,而最強有力者則稱爲“和碩貝勒”。

對於這莽古爾泰是何許人也,我和大牙都不太瞭解。就在網上找了一些資料看了看,這才知道這人當年可是個響噹噹的人物。

努爾哈赤病逝在靉雞堡,臨終前到底有沒有明確選出汗位繼承人,也成了千古之謎,衆說紛紜。不到二十天,,皇太極力壓其它三位貝勒,登上了汗位,做了皇帝。

大牙在網上找了半天關於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登位的相關歷史,只不過網上關於這段歷史的資料少的實在可憐,基本上就是那麼幾條信息。

看的實在有點累了,大牙把鼠標一扔,回頭說:“其實要是說論資格繼承汗位,這四大貝勒都有可能啊,真是想不透啊,皇太極也沒看出有啥特殊的功績,相比起那三個貝勒多少差點,但最終這皇位卻得到了,真不簡單啊。”

我也搖了搖發木的脖子,聽大牙在那叨咕,就一邊和大牙討論分析着,自己也捋了捋思路。

首先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很明顯這皇位還輪不到他。

其次是大貝勒代善,好像是和努樂哈赤的其中一個媳婦有一腿,這事到底有沒有不好說,但是當時也是鬧的沸沸揚揚,這種傳言是要命的,皇位根本輪不到他。

接着再說那三貝勒莽古爾泰,別看他驍勇善戰,戰功顯赫,但那傢伙也太驢了,就因爲他媽行爲不端,就把他自己親媽給宰了,這種魯莽之人不可能當上皇帝。

還有那多爾袞,別看後來多牛叉,但當時還只是個毛頭小子,根本沒有可能鬥得過其他人,估計連政治是啥都不知道呢。

最後也只有這皇太極了,別看沒打完幾次硬仗,但好在也沒啥大過錯,要不說是人走時氣馬走驃呢,人家就是命好。

莽古爾泰儘管在戰場上驍勇善戰,無人能比,其它那些兄弟都是望塵莫及,在努爾哈赤還活着的時候就分得了正藍旗,是正藍旗旗主,但這哥們在皇太極登基後屢屢頂撞他的這個兄弟,最後也是一雙小鞋接着一雙小鞋,暴死於1632年,死時四十多歲。死後還被揭發有謀上之罪,被追奪其封爵,逐出了宗人譜,下場十分悲慘。

至於更多的情況,歷史並沒有記載,他的兒女也沒有史料可循。在老古頭家的族譜中卻記錄,在此地居住的公主就是莽古而泰的小女兒,而保護她的這一百多人的頭領就是老孟家和老古家的祖先。

族譜中倒是有記載,說是在崇德元年,應該是1636年,也就是莽古爾泰死後的第四年,不知道是因爲什麼,公主府宅突然起火,大火燒了一天一夜,水澆不熄,土掩不滅,直到燒得片瓦無存,公主一家也是生死未卜,不知道是已然逃走還是葬身火海。

我和大牙一邊看着族譜裡的記錄,一邊對照着歷史資料,最終才理出了一個頭緒。

也就是說偏臉子村應該是公主府的舊址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努爾哈赤第五子莽古而泰的小女兒的府第。因爲努爾哈赤的突然歸天,又沒有指定繼位之人。皇太極不知道使了什麼手段就登上了皇位,在新的一輪大刀闊斧的挺進中原之戰中,隨着版圖的不斷擴大,權力的不斷鞏固,也對自己的兄弟開始動刀,而這個莽古而泰就成了倒黴蛋,離奇死亡。死後的第四年,又是一場突發的大火,把這公主府燒得是片瓦無存,一大家子也都是人間蒸發,生死不知。

當年的那場大火到底是意外還是畜意人爲的也不得而知。孟、古兩家的祖上忠主之心很深,一直沒有遠走,後來分別改姓“孟”與“古”,說是取“莽古而泰”前兩字的諧音爲姓。就在宅院的五里之外定居生活下來,一直到現在。

努爾哈赤,又是關係到努爾哈赤,神鵲護法的出現,莽古爾泰的浮出,這件事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而娘娘廟村,看來又要多住一段日子了。

第67章 日本鬼子第43章 神鵲護法第9章 鬼瓷第32章 拼第25章 董喜第16章 百鬼夜行第13章 佛教七寶第98章 地宮狐媚Ⅰ跳大神第15章 瑿珀腰牌第34章 中心塔第31章 棺下有棺第19章 柳暗花明第17章 白玉魄珠第77章 陰兵第66章 重見天日第44章 神怒天誅第40章 變天第93章 尋穴第43章 天星脈氣第47章 鬼樓第34章 中心塔第54章 魂戒第68章 鬼上身第100章 血指印第81章 紫姑降壇第56章 失而復得第7章 起墳開棺第51章 紅斑第64章 抓閹第18章 鬼鴛鴦第27章 衣冠冢第18章 吉宅兇相Ⅰ跳大神第23章 瓦房店第28章 紅眼屍鼠第4章 瓷片第16章 託忒符文第80章 十三副鎧甲第89章 赤眼火狐第9章 鬼瓷Ⅰ跳大神第60章 二龍湖Ⅲ哭子傷親坑2第24章 知青下鄉第34章 中心塔第21章 古井第101章 九宮王陵第41章 神仙道姑第22章 非常之法第38章 風水寶地第24章 行地七公第81章 悶棍第99章 詭戒第76章 水銀沁第41章 鬼火第16章 託忒符文Ⅱ墳圈子裡的紅眼屍鼠2第82章 柳葉第44章 古家族譜第23章 神秘符號第43章 神鵲護法第8章 海眼第68章 金庫第66章 重見天日第18章 鬼鴛鴦第48章 燒紙錢第89章 赤眼火狐Ⅲ哭子傷親坑1Ⅳ地道里的鬼事3第47章 車轍第22章 風水眼第83章 分道揚鑣Ⅳ地道里的鬼事3第81章 悶棍第17章 白玉魄珠第38章 北斗七星完本感言免費第92章 黑印第43章 天星脈氣Ⅲ哭子傷親坑1第24章 東北大局Ⅱ墳圈子裡的紅眼屍鼠2第42章 殍蛛第61章 千年古城第44章 神怒天誅第71章 螴蜃第77章 拘魂第4章 瓷片第63章 管道井第10章 金鉤掛月第66章 泥俑第22章 風水眼第74章 衝陰第11章 青銅棺第46章 巫詛第41章 神仙道姑第54章 又見鬼相師第16章 骨相第84章 狐狸洞溝
第67章 日本鬼子第43章 神鵲護法第9章 鬼瓷第32章 拼第25章 董喜第16章 百鬼夜行第13章 佛教七寶第98章 地宮狐媚Ⅰ跳大神第15章 瑿珀腰牌第34章 中心塔第31章 棺下有棺第19章 柳暗花明第17章 白玉魄珠第77章 陰兵第66章 重見天日第44章 神怒天誅第40章 變天第93章 尋穴第43章 天星脈氣第47章 鬼樓第34章 中心塔第54章 魂戒第68章 鬼上身第100章 血指印第81章 紫姑降壇第56章 失而復得第7章 起墳開棺第51章 紅斑第64章 抓閹第18章 鬼鴛鴦第27章 衣冠冢第18章 吉宅兇相Ⅰ跳大神第23章 瓦房店第28章 紅眼屍鼠第4章 瓷片第16章 託忒符文第80章 十三副鎧甲第89章 赤眼火狐第9章 鬼瓷Ⅰ跳大神第60章 二龍湖Ⅲ哭子傷親坑2第24章 知青下鄉第34章 中心塔第21章 古井第101章 九宮王陵第41章 神仙道姑第22章 非常之法第38章 風水寶地第24章 行地七公第81章 悶棍第99章 詭戒第76章 水銀沁第41章 鬼火第16章 託忒符文Ⅱ墳圈子裡的紅眼屍鼠2第82章 柳葉第44章 古家族譜第23章 神秘符號第43章 神鵲護法第8章 海眼第68章 金庫第66章 重見天日第18章 鬼鴛鴦第48章 燒紙錢第89章 赤眼火狐Ⅲ哭子傷親坑1Ⅳ地道里的鬼事3第47章 車轍第22章 風水眼第83章 分道揚鑣Ⅳ地道里的鬼事3第81章 悶棍第17章 白玉魄珠第38章 北斗七星完本感言免費第92章 黑印第43章 天星脈氣Ⅲ哭子傷親坑1第24章 東北大局Ⅱ墳圈子裡的紅眼屍鼠2第42章 殍蛛第61章 千年古城第44章 神怒天誅第71章 螴蜃第77章 拘魂第4章 瓷片第63章 管道井第10章 金鉤掛月第66章 泥俑第22章 風水眼第74章 衝陰第11章 青銅棺第46章 巫詛第41章 神仙道姑第54章 又見鬼相師第16章 骨相第84章 狐狸洞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