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三十二 看起來,程昱打算做一個孤臣

樂進沒想到的事情有很多。

他本來也不是什麼擁有政治智慧的人。

所以當郭嘉要對他喊打喊殺的時候,他那麼的意外也是理所當然的。

郭嘉覺得樂進不守規矩,犯了人臣之大忌,務必要嚴懲,殺雞儆猴,讓所有人以後都不敢再這樣做,最大限度的保證皇帝的安全。

這是有必要的。

樂進更加詫異的看着郭嘉,卻意外的發現郭嘉正在用看殺父仇人一樣的表情看着他,似乎對他恨的咬牙切齒,恨不能生吞活剝了他一樣。

我哪裡得罪你了郭奉孝?

你居然要這樣對付我?

居然要置我於死地?

樂進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

刑部尚書郭議之前都被懟了,不敢發表意見。

御史大夫郭鴻實在是看不下去,仗着自己年紀大了,出言反駁。

“爲此事殺一名大將,至於嗎?這是謀逆大罪證據確鑿之後才能下的結論,程仲德,你那麼早下這個結論,是不是不妥?你的殺心爲何如此之重?”

“至於嗎?當然至於!事關大將,事關兵權,就沒有小事!今日敢寫信求情,明日就敢寫信聯通內賊裡應外合攻打洛陽造反!”

程昱開口就是非常恐怖的話,嚇得郭鴻瞪圓了眼睛。

郭嘉更是被嚇得一哆嗦看向程昱。

一封求情信就能讓你引申到造反這件事情上?

程仲德,你這見微知著的腦回路和咱們的是不是不太一樣?

樂進被污衊到了這個地步,也是怒火中燒,恨不能把程昱生吞活剝了。

“程仲德!你不要血口噴人!樂某追隨陛下二十二年,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二心!豈容你這老賊在這裡污衊於我!陛下!臣對陛下一片忠心!一片忠心啊!!!”

樂進被反縛雙手,不能正常下拜,乾脆就一頭磕在地上,發出咚的一聲響,令人動容。

“哼,忠心?樂文謙,忠心兩個字,誰不會講?你找來一個學語幼兒,你教他說一天,他就會了,可他真的忠心嗎?所以我從來不看一個人說了什麼,我只看他做了什麼!”

程昱惡狠狠地指着樂進:“你,樂文謙,身爲統兵大將,在外征戰,居然私自給皇帝近臣寫信,私相聯絡,謀取私利,今日能求情,明日就能求更大的東西,這,就是我看到的東西!”

程昱雖然咄咄逼人,但是話粗理不粗。

樂進這樣的做法,實在是太有失考量了。

面對皇帝調查,再怎麼恐懼,也不能幹出這樣的事情吧?

私自寫信和郭嘉聯繫,這要不是郭嘉主動把信交給皇帝,估計郭嘉現在也很危險。

樂進這一手實在是太臭,不僅把自己給賠了進去,還平白無故多了幾個要命的敵人。

程昱說的話的確有道理,所以郭鴻不知道該怎麼反駁,樂進也被震懾住,張着嘴,不知道該怎麼維護自己。

他是個打仗的,不是磨嘴皮子的。

論朝堂辯論,十個樂進也不是一個程昱的對手。

難道就要這樣認罪伏誅?

不行啊!

樂進反應過來,立刻大聲的向可以決定他的生死的皇帝求饒。

“陛下!臣冤枉!臣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二心啊!陛下!臣冤枉啊!陛下!”

一直坐在上首一言不發的郭鵬不知道怎麼了,看着這一幕,忽然想起了當年他率軍打敗呂布之後,決定斬殺呂布之前的那一幕。

那個時候,呂布也是這樣求饒的。

要是他沒記錯的話,呂布的妻子現在還是樂進的妾侍之一,貌似還給樂進生了一個女兒。

有趣的緊啊。

郭鵬扭過頭,看向了站在身邊陪同的皇太子,郭瑾。

“太子,你怎麼看這件事情?”

郭鵬主動出言詢問郭瑾,於是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轉移到了郭瑾身上。

郭瑾近年來不斷協助郭鵬處理政務,陪同郭鵬巡查了不少官衙、地區,正在不斷強化穩固自己作爲繼承人的地位。

之前郭鵬北伐,還有郭鵬南巡,都是郭瑾留守洛陽代替皇帝監國,幫助皇帝分擔政務,而且做得還算不錯,得到了不少人的讚許。

大家幾乎都已經確認郭鵬之後,就是郭瑾繼承皇位,並且對於這樣的模式沒有任何存疑,以及不適應。

郭瑾的辦事手法非常老練,一看就是接受過皇帝郭某人的精心教育,處事風格和郭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當然,也有不少不同的地方。

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郭瑾相對於郭鵬更加寬仁,處事風格更有長者之風,遇到違規的人,他更多傾向於批評指正,而不是怒斥之後嚴懲不貸。

相對於郭鵬那樣逮到敵人就趕盡殺絕,誅連家人、族人,風格滿是肅殺,郭瑾就更加寬容,沒有那種肅殺之風。

所以大家都認爲在處置官員的事情上,郭瑾的風格遠遠比郭鵬的風格更符合他們的心意。

他們很期待郭瑾對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

“陛下,兒臣以爲樂將軍的確犯錯了,錯很大,不嚴懲,不足以震懾人心,不足以挽救那些即將犯錯的人,避免未來更多的人犯錯,所以陛下嚴懲樂將軍是有必要的,但是……”

郭瑾看了看樂進,幾步上前,轉過身子,跪在了郭鵬面前:“樂將軍的確沒有惡意,沒有反意,事情做得不對,也不能說他就要造反,爲了這種子虛烏有的事情,就要處斬爲國立功的大將,過了。”

郭鵬盯着郭瑾,沒說話。

整個場合頓時顯得有些緊張,甚至有種劍拔弩張的感覺。

然後皇帝開口了。

“太子,寬仁,不是一件壞事,寬仁的人,是可以得到人們的擁護的,但是不合時宜的寬仁,就是錯。”

衆人心中一凜。

樂進呼吸一滯,不可置信的顫抖起來。

“陛下,兒臣不認爲自己犯了錯,這並不是寬仁,而是正確的做法,也是對國家而言最有利的。”

郭瑾沒有選擇退縮,而是當着那麼多人的面,直接勇敢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身爲父親的皇帝正面對撞。

羣臣啞然失色者不少,紛紛震驚的看着郭瑾。

郭鵬深吸一口氣。

“你是說,我錯了?”

“兒臣不敢,父親沒錯,而是程校尉量刑過重,還請父親三思。”

郭瑾調轉槍頭直指程昱,避開了郭鵬,避免和郭鵬發生衝突。

場面頓時一鬆。

但是程昱的臉色就不好看了。

他開口了。

“陛下,臣秉公執法,沒有私心,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魏國,爲了陛下,臣不知道爲什麼太子殿下會認爲臣量刑過重。

對於這種私通內臣心懷不軌之行爲,就該嚴加懲處,不使有人敢成爲後繼者,否則必將遺禍後世,臣難道做錯了嗎?”

程昱來到郭鵬面前跪下。

“程校尉是否量刑過重,自己應當清楚,程校尉須知,公道自在人心,把這種事情無限引申到造反的地步,程校尉見微知著的本領也是日漸成熟。”

郭瑾面色不佳,也不正眼看程昱,開口就是滿滿的嘲諷。

程昱似乎有些慌亂。

“陛下,臣不知道自己竟然做錯了事情,竟然誤判了公道!臣有罪!臣請辭職,以解太子殿下之擔憂!以全太子殿下之公道!”

好傢伙,程昱這是……

正面硬懟皇太子啊!

在皇太子明顯表露出對他的不滿的時候,他不僅不想方設法挽回自己的形象分,居然還和太子正面對着幹了。

這老傢伙是打定主意要做一個徹頭徹尾的孤臣了是嗎?

郭鵬之後郭瑾做皇帝已經是板上釘釘十拿九穩的事情,你就那麼迫不及待地要把下一代皇帝給得罪死?

還是你認爲郭瑾不可能成爲下一任皇帝?

你這做法未免也太乾脆了吧?

羣臣爲此感到震驚不已。

郭瑾更像是完全沒想到一樣,對程昱的表態十分惱火。

“公道不在我處,而在天下人心裡!程校尉,你所做的事情,有多少是符合公道的,你自己心裡清楚。”

郭瑾再明顯不過的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我很討厭你!

可程昱居然完全不擔心。

“臣所作所爲,無愧於天地,無愧於陛下,無愧於自己!臣無悔!公道不在臣這裡,也不在人心,人心險惡,怎麼配談論公道?公道自在天地之間!”

程昱巧妙地進行詭辯,一通操作猛如虎,把郭瑾懟的說不出話來,惱怒不已。

這給大家夥兒氣的。

你程某人乾的那些破事兒,那些喪盡天良的事情,真的以爲咱們都不知道是吧?

可惡!可惡!真是可惡!

程昱基本上是作爲官員公敵的身份出現在這裡的,不知多少官員在他手上家破人亡命喪黃泉,結果這傢伙居然……

一千二百九十 王威入羅馬一百四十三 蔡邕很高興一百三十四 丘力居想要止損三百四十 郭某人滿臉都是森寒的殺意一千一百六十六 于闐國與疏勒國的覆亡一千一百三十七 選賢任能乃千古難題六百七十九 一直都在奮戰的馬超終於死了一千零八十九 突然結束的反腐行動六十 爆發一百八十 宦官們決定進行最後一次極限操作一千四百六十二 千錯萬錯都是安息人的錯三百八十 士族的選擇絕非唯一四百五十六 所以,賈詡堅決的反對了一千二百三十六 來,現在這個皇帝就來讓你做三百二十三 攻克河內六百一十四 何苦來這裡做這勞什子的漢中王!九百二十八 他們不該受教育七百四十七 魏延生擒孫權八十五 平定河北四百五十四 無法控制的慾望一千四百五十 曹衝之眼中所見到的六百一十一 孫策死了一千二百七十九 郭鵬東巡五百二十四 張濟是真的要投降一千一百八十一 簡直就像個守財奴八百八十八 畫面太美,田豫不敢想一百六十三 郭某人的名士風範三百一十八 繁陽縣城的城門轟然洞開一千五百二十六 郭承志的後勤見習七十八 董卓的邀請九百六十六 咱們要的是他們的全部一千二百九十七 郭鵬需要羅馬,就像羅馬同樣需要他一樣六百七十一 被欺負的韓遂九百七十一 郭某人的確在努力的改變這個時代五百三十六 魏延送信一百六十六 霸道府君郭子鳳八 悲慘世界一千一百四十六 收買人心的極致,莫過於此七百九十七 攻伐荊州,平滅劉表二百九十六 呂布的家眷八百七十八 萬一這真的是魏人的陰謀一千四百六十 所以皇帝辦事哪能手軟呢?一千零七十二 仲達,你這樣的人我是很欣賞的三百四十七 主動去世的袁紹一百九十九 新官上任一百四十二 郭鵬要休假八百二十五 樂進平荊南一千四百四十九 時過境遷,換了人間一千四百七十四 司馬氏算是在魏帝國站穩了腳跟一千五百四十四 郭瑾的貨幣改革一百二十五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一千四百 失敗的行刺二百九十三 已經有人不打算坐以待斃了一千三百六十五 沒人比他更在意他的兄弟能否站穩腳跟了二百零三 董卓的大禮二百一十二 袁術感覺自己的內心被滋潤了六百一十六 讓他自己帶兵過來漢中拿九百九十八 程田黨爭三百八十六 閻象到底也沒有得出最終的答案一千五百三十六 他失去這個兒子了四百二十七 最幸福的事情一千一百三十 郭瑾正在期待着那一天的到來一千五百零一 劉健病了八百七十四 我有雄兵數萬與遼澤天險,何懼之有?二百七十三 驅虎吞狼二百九十八 忠誠比天大三百五十 這並不能實現他的夢想六百七十八 關羽圍攻襄武縣一千五百四十七 太子妃的人選五百七十八 我就叫他把江東兵的血在合肥流乾一千二百三十 程昱快速激動起來,又快速的冷靜下來一百零八 郭郎爲何會選擇我糜氏一千二百零七 廢察舉,立科舉一千四百七十四 司馬氏算是在魏帝國站穩了腳跟九百七十三 我的孩子,不該平庸一千三百二十七 真是好生的慷慨!好生的大方!一千一百七十一 不滅大宛,誓不歸國二 臥冰求鯉2.0(下)一千二百六十四 犁庭掃穴政策一千二百四十四 郭某人很欣慰一千一百九十八 沒人比爲父更懂造反了一千二百一十八 南書房七百四十七 魏延生擒孫權一千三百零六 辛毗並不喜歡一擲千金六百三十九 郭鵬的前進,也是他們的前進一千一百三十二 他知道他對魏帝國有絕對控股權一千零九十二 郭鵬還會繼續折騰下去一千一百三十六 七步詩應該沒機會了六百五十九 內閣一千四百六十七 抗壓大師司馬懿二十七 身份微妙的『外人』一千三百五十六 最後一個時辰一千四百八十 對錯之間八百零八 郭嘉訪黃忠一千一百一十一 將士還在餓着肚子拼命,我怎麼能先於他們吃飯?一千二百三十八 兜兜轉轉二十年一千五百五十七 淮河上凍了九百六十九 重設西域都護府一百四十六 蔡公爲學生做了太多了一千一百五十三 蔡邕頓時感覺到自己身上的擔子重達千斤
一千二百九十 王威入羅馬一百四十三 蔡邕很高興一百三十四 丘力居想要止損三百四十 郭某人滿臉都是森寒的殺意一千一百六十六 于闐國與疏勒國的覆亡一千一百三十七 選賢任能乃千古難題六百七十九 一直都在奮戰的馬超終於死了一千零八十九 突然結束的反腐行動六十 爆發一百八十 宦官們決定進行最後一次極限操作一千四百六十二 千錯萬錯都是安息人的錯三百八十 士族的選擇絕非唯一四百五十六 所以,賈詡堅決的反對了一千二百三十六 來,現在這個皇帝就來讓你做三百二十三 攻克河內六百一十四 何苦來這裡做這勞什子的漢中王!九百二十八 他們不該受教育七百四十七 魏延生擒孫權八十五 平定河北四百五十四 無法控制的慾望一千四百五十 曹衝之眼中所見到的六百一十一 孫策死了一千二百七十九 郭鵬東巡五百二十四 張濟是真的要投降一千一百八十一 簡直就像個守財奴八百八十八 畫面太美,田豫不敢想一百六十三 郭某人的名士風範三百一十八 繁陽縣城的城門轟然洞開一千五百二十六 郭承志的後勤見習七十八 董卓的邀請九百六十六 咱們要的是他們的全部一千二百九十七 郭鵬需要羅馬,就像羅馬同樣需要他一樣六百七十一 被欺負的韓遂九百七十一 郭某人的確在努力的改變這個時代五百三十六 魏延送信一百六十六 霸道府君郭子鳳八 悲慘世界一千一百四十六 收買人心的極致,莫過於此七百九十七 攻伐荊州,平滅劉表二百九十六 呂布的家眷八百七十八 萬一這真的是魏人的陰謀一千四百六十 所以皇帝辦事哪能手軟呢?一千零七十二 仲達,你這樣的人我是很欣賞的三百四十七 主動去世的袁紹一百九十九 新官上任一百四十二 郭鵬要休假八百二十五 樂進平荊南一千四百四十九 時過境遷,換了人間一千四百七十四 司馬氏算是在魏帝國站穩了腳跟一千五百四十四 郭瑾的貨幣改革一百二十五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一千四百 失敗的行刺二百九十三 已經有人不打算坐以待斃了一千三百六十五 沒人比他更在意他的兄弟能否站穩腳跟了二百零三 董卓的大禮二百一十二 袁術感覺自己的內心被滋潤了六百一十六 讓他自己帶兵過來漢中拿九百九十八 程田黨爭三百八十六 閻象到底也沒有得出最終的答案一千五百三十六 他失去這個兒子了四百二十七 最幸福的事情一千一百三十 郭瑾正在期待着那一天的到來一千五百零一 劉健病了八百七十四 我有雄兵數萬與遼澤天險,何懼之有?二百七十三 驅虎吞狼二百九十八 忠誠比天大三百五十 這並不能實現他的夢想六百七十八 關羽圍攻襄武縣一千五百四十七 太子妃的人選五百七十八 我就叫他把江東兵的血在合肥流乾一千二百三十 程昱快速激動起來,又快速的冷靜下來一百零八 郭郎爲何會選擇我糜氏一千二百零七 廢察舉,立科舉一千四百七十四 司馬氏算是在魏帝國站穩了腳跟九百七十三 我的孩子,不該平庸一千三百二十七 真是好生的慷慨!好生的大方!一千一百七十一 不滅大宛,誓不歸國二 臥冰求鯉2.0(下)一千二百六十四 犁庭掃穴政策一千二百四十四 郭某人很欣慰一千一百九十八 沒人比爲父更懂造反了一千二百一十八 南書房七百四十七 魏延生擒孫權一千三百零六 辛毗並不喜歡一擲千金六百三十九 郭鵬的前進,也是他們的前進一千一百三十二 他知道他對魏帝國有絕對控股權一千零九十二 郭鵬還會繼續折騰下去一千一百三十六 七步詩應該沒機會了六百五十九 內閣一千四百六十七 抗壓大師司馬懿二十七 身份微妙的『外人』一千三百五十六 最後一個時辰一千四百八十 對錯之間八百零八 郭嘉訪黃忠一千一百一十一 將士還在餓着肚子拼命,我怎麼能先於他們吃飯?一千二百三十八 兜兜轉轉二十年一千五百五十七 淮河上凍了九百六十九 重設西域都護府一百四十六 蔡公爲學生做了太多了一千一百五十三 蔡邕頓時感覺到自己身上的擔子重達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