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東漢末年呈亂象

話表齊天道人得了第三座由無生送來的吞龍碑,又讓那五鬼火速將她拜垮了雕像重新修好。

齊天道人心中暗道:“看來師姐還沒有突破造物主的境界,不然的話,直接一手神通便能復原了。那天照聖王說她是法則境,也不知道這等境界要再進一步,又是如何困難呢?”

齊天道人本是悟空的第二身,與本體思想無異,除了性子稍微陰沉,基本就是第二個孫悟空了,悟空與如來過招,在八卦爐裡熬煉了許久,悟通了許多道理,已經觸摸到了這大羅金仙二重天的境界了。

其實,也差不多隻要臨門一腳就可以跨進去了,那第三身悟道一邊在花果山內修煉肉身和元神,一邊吃蟠桃積聚真炁,要將真炁三分,那需要的蟠桃就實在是太多了,一顆接一顆吃下去,不過還好,他的蟠桃夠多,一個蟠桃園的蟠桃都被他席捲而來,只是可惜那王母未把母樹種植在桃園裡,不然一併捲去,那才快活了。

齊天道人心中暗道:“這又是一年,不曉得桃夭過得如何,得空了,卻是要去看她了。”

桃夭於他有大恩情,這小妖精實在太夠朋友了,差點爲他丟了性命,必然是要對她有所報答的。

“便在這一段時間內好好修煉我的舍利好了,楊戩閉關前說了,真君廟裡的香火供我使用。這香火還真是好東西,難怪佛門的菩薩和佛陀一個個都爭奪香火,在西牛賀洲裡扶持起來一個又一個的小國。”齊天道人見修好了神像,便讓那五個小鬼退下,將廟門打開,跳進神像裡繼續修持。

日頭自東邊起來,一道道陽光落下,來真君廟上香的人逐漸多了起來。

一道道香火願力送入那神像當中,其中雜念頗多,這些人求平安、求財富、求姻緣、求官職,基本上是沒有那種虔誠的教徒,不像佛教吠陀洲,整個吠陀洲都是崇拜如來的,每天給如來上香已經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每天吃飯前都要感謝佛祖賜給他們糧食和幸福。這樣的香火願力最是純淨,效果也最強大。

齊天道人清除這些香火願力中的一絲絲雜念,然後才注入舍利當中進行祭煉,好在《彼岸經》頗爲神妙,他清除這些雜念的速度極快,比那些佛門的佛陀都要快了許多。當然,他也會偶爾出手幫這些人完成他們的願望,這讓大家覺得真君顯聖,香火也就越來越多。

楊戩要領悟地煞七十二變的完全法門,也並非是容易的事情,玉鼎真人太不負責,傳了這麼一個殘缺的法門給他,使他從上古末期到而今修爲都難以進步多少,若非悟空在八卦世界裡得了伏羲傳承,將這法門告訴了楊戩,他怕是一輩子都要卡在這裡了。

八九,一偶一奇,按照道家道理來說,八九相合,是爲無窮無盡,非止於七十二變爾。

這邊楊戩閉關,齊天道人享受香火煉化舍利,悟空正被壓於五行山下,悟道則在水簾洞中苦修,說來都是乾燥無味。表過不題。

轉說通天教主一劍斷送了漢王朝最後的氣運,漢明帝劉莊的身體每況愈下,卒於永平十八年,享年四十八歲,諡號孝明皇帝。

劉莊既死,由其五子劉炟繼承帝位,劉炟即位,稱漢章帝,開創盛世,他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與民休息,使漢王朝延續了漢明帝時期的輝煌。不過,劉炟此人短命,於章和二年去世,時年三十一歲爾,諡號爲孝章皇帝。

劉炟龍御歸天后,則由其四子劉肇繼承皇位,曰漢和帝,當其時劉肇尚且年幼,便有竇皇后執政,直到永元四年,劉肇才聯合宦官,將竇氏一脈一網打盡,奪回皇權,這也爲日後漢王朝的宦官亂政埋下了伏筆。竇太后乃是剛愎自用之人,又是一介女流,如何懂得執掌社稷,怕是比那漢高祖的老婆呂雉都不足了,她使得三代先帝的努力都付之一炬,朝綱混亂,劉肇重新把持社稷後才得以恢復清明,但比之從前已是大有不如了。

漢和帝劉肇此人許是也受到氣運影響,不過二十七歲,便生了重病歸天,卒於元興元年。

而那下一任皇帝劉隆更是讓人哭笑不得,生來不滿百日便繼承大統,一年後卻又夭折了,只能追了個諡號爲漢殤帝。

劉肇再無子嗣,只能由前太子劉慶之子,劉炟之孫劉祜來繼承社稷,劉祜即位時候,漢王朝已是千瘡百孔,宦官勢大、內宮紛亂、太后干政,而且連年都在鬧地龍翻身,四處發洪災,下大冰雹,大漢子民可謂是過得苦不堪言。在位約十九年,也不過三十二歲而已。

其子漢順帝劉寶即位,卒於三十歲,其皇位乃是靠一干宦官幫助得來,所以對於一干宦官頗爲縱容,使得宦官與外戚梁氏勾結,將本就千瘡百孔的漢王朝更是再捅了個大漏子。

寶死後,又由漢衝帝劉炳繼位,劉炳僅有兩歲便夭折了,卒於永熹元年,可見大漢王朝氣運已經衰敗到了如何地步。

皇帝年幼,宦官把持朝政,而且一代代皇帝在位時間都不長,大漢王朝也是越來越亂,簡直民不聊生,一代王朝,不復昔日盛景。

後有劉纘繼承大統,不過這劉纘的年歲卻也不大,年僅七歲,時有劉寶時候宦官勾結的外戚樑冀,於大殿之上受劉纘譏諷,劉纘諷樑冀曰:“此乃跋扈將軍也。”樑冀惱恨,便使宦官下毒於食物中,將劉纘毒死。劉纘卒於本初元年,不過九歲爾。

纘既卒,則有漢桓帝劉志即位,此人名爲劉志,實則胸無大志,爲人奢靡,崇拜佛教,信任宦官,使得佛教在他在位時間得以快速發展,而宦官權力更加壯大起來,甚至賣官鬻爵,由一干草包來把持社稷,至此,東漢王朝的氣運也將走到盡頭了。

後人有詩爲證,詩曰:

能嫌跋扈斬樑王,寧便榮枯信段張。

襄楷忠言誰佞惑,忍教奸禍起蕭牆

漢桓帝駕崩,便由漢靈帝即位。

此時,漢靈帝也是年幼,便由兩位棟樑之臣輔佐,乃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兩人慾除宦官,卻反被害去了性命,那宦官更是無人可以遏制,聲勢更大。

時至建寧二年,四月望日。

洛陽城的龍眼之中爬出一條青色巨蟒,此蛇乃是龍眼之中剩下不多的龍氣所化的靈物,它遊入皇宮之中,到了大殿之上,正是早朝時候。

“若是這些人識得我的來歷,不拿劍來斬我,或許還可保存些許氣運,若他們想要殺我,卻也是氣運將盡了!”巨蟒心中暗忖道,遊入大殿,盤踞到了大梁之上,噴吐信子,看着下方百官和年幼的漢靈帝。

忽然外邊吹來大風,巨蟒便順勢從樑上遊了下來,盤踞到了椅上。

漢靈帝大驚,臉色慘白,呼道:“快來護駕!快來護駕!”

鎮殿將軍急拔寶劍上來,揮劍就望巨蟒斬去,那百官見這巨蟒恐怖,競相奔走,亂作一團。

鎮殿將軍寶劍正要斬下,卻見那巨蟒忽然不見了,化作一團清氣飄出了大殿去,不由心中暗暗吃驚,心想:“這巨蟒怕不是修成了精怪,竟然突然就不見了,委實恐怖嚇人得很了!”

欽天監心中暗道:“龍蛇龍蛇,而今大漢氣運崩壞,忽然現出青蟒來……怕是我大漢將毀於一旦了!”

漢靈帝道:“真是嚇殺我也!”

那巨蟒又游回了龍脈之中,藏於龍脈之中的百家聖賢相互對視一眼,徑出洛陽,望長安而去了。

自漢明帝駕崩以來,都城洛陽的龍氣就一直在朝着長安轉移,他們這些聖賢藏於龍眼之中,才得以矇蔽天機,而且能夠鎮壓住東土氣運,使得東土氣運不像西牛賀洲那般一下崩碎,到頭來分列出無數小國。

走了青蟒蛇,是夜雷雨交加,巨大的冰雹夾雜其中,落到了半夜才止住,打壞了無數房屋。

復得二年,洛陽鬧了地龍翻身,死傷無數,損失頗大。

又有海邊起了海嘯,沿海居民,亦是死傷慘重,逃荒者不計其數。

光和元年,各種不祥徵兆紛紛降下,靈帝登臺祭祀禱告,一干先帝神像卻都裂開了,便連祭壇也在第二日被一種不知名的螞蟻給啃殘了,這些螞蟻個個大如拇指,生一對獠牙,夾住人手就能扯下一塊肉來,唾液還可腐蝕金屬。

朝政不安,民不聊生,已屬亂世,亂世當中,自然人心思亂,便有無數人起了造反的心思。

孔夫子起於高塔之上瞭望洛陽城,感嘆道:“興亡,百姓苦也!這一次大漢將亡,不知多少人要流離失所。”

一旁現出孟軻身影,躬身下去,作揖道:“老師憂國憂民,實乃我被楷模,不過,這人道皇朝更替,實屬天道使然,靈寶天尊一劍斷送大漢氣運,自然有他道理。苦一時,卻也比苦一世要好。”

孔丘聽了學生之言,不由苦嘆一聲,然後點了點頭,道:“孟軻你所說不錯,這天下亂了,也不知道何時能夠安定了!”

孟軻看了一眼那城外的流民,不由心中痠痛,對孔丘道:“老師,另外諸子已動身前往長安了,我們也過去吧。”

孔子道:“我看長安也非龍脈長久安居之地,到時候怕是又要遷回洛陽來了。”

孟軻道:“此一時,彼一時,到了那個時候再說吧,我等百家聖賢,鎮壓龍脈,也好教氣運不崩散,使西牛賀洲那一干野心家無法得逞。”

孔丘點了點頭,與孟軻一同離去了。

那黑棺,自是早到了長安龍眼之中,反正而今是亂世,龍脈都不長久,怎麼吸都不怕。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第48章 觀音出面和稀泥第17章 悟空北海遇無生第242章 三清設局殺如來第234章 五行山心猿脫困第271章 但以我心印天心第156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267章 面厚心黑唯老君第311章 去僞存真斬如來第220章 氣運五分亂中原第2章 真假猴王亂乾坤第63章 錦繡文章敗菩薩第66章 天師道一眉剪徑第17章 悟空北海遇無生第271章 但以我心印天心第284章 不動明王伸援手第306章 上古大能盡出世第201章 求得菩提候佳緣第109章 驅神搶功險送命第121章 菩薩下山會莊子第87章 六聖大敗天庭軍第163章 劍引飛仙滅九嬰第95章 三清相議兜率宮第196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88章 觀音赴會問原因第94章 一切當作如是觀第102章 孫大聖搦戰瑤池第251章 老君出手收坐騎第290章 願我來世得菩提第186章 齊天道人入桃園第189章 師徒相聚解疑惑第198章 斯人已逝成心魔第183章 七星壇諸葛借風第122章 老君定計助張角第125章 大聖小聖齊出關第71章 儒有夫子定乾坤第217章 助司馬齊天暴怒第59章 佛法道術孰稱王第128章 陳摶純陽皆相助第61章 龍馬香象顯精神第185章 蟠桃園桃夭遭難第87章 六聖大敗天庭軍第78章 桃園底藏吞龍碑第75章 詔猴王金星叫苦第230章 兩世西遊一世人第177章 入雷海洗練元神第98章 東漢末年分三國第171章 妖皇太一會如來第195章 結下因果待來日第165章 蛟魔王北海取寶第200章 莊生曉夢迷蝴蝶第249章 金兜山逢兕大王第126章 羣雄將起誰稱王第14章 打神鞭大破金身第56章 天王搶功遣哪吒第225章 齊天點名戰天龍第167章 大威大德天龍觀第39章 元始下旨召玉帝第188章 忽聞道經知菩提第73章 我佛造經曰化胡第84章 反天宮諸神捉怪第311章 去僞存真斬如來第60章 舌綻蓮花壓佛門第170章 妖師一劍傷明王第311章 去僞存真斬如來第148章 修羅出世助黃巾第266章 火雲洞三皇顯聖第172章 混沌大鐘誰爭鋒第296章 天皇伏羲論大劫第230章 兩世西遊一世人第206章 趕赴蜀山解危機第228章 平下一場見好收第202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第176章 感之於劍動於心第296章 孫大聖密謀孔宣第230章 兩世西遊一世人第241章 道德五千大神通第42章 參水猿尋仇上門第154章 玉虛宮元始講道第98章 東漢末年分三國第80章 糊塗醒來糊塗睡第128章 陳摶純陽皆相助第178章 不滅境得第五碑第224章 上兵伐謀重攻心第228章 平下一場見好收第184章 施法寶鐵扇洶洶第83章 悟空三星洞求助第206章 趕赴蜀山解危機第134章 羣劍無首請七星第54章 反猴王李靖捉妖第157章 瀛洲島八歧大蛇第289章 行蹤敗露起衝突第297章 高人匯聚五莊觀第124章 東漢末年呈亂象第99章 美猴王大鬧天宮第4章 生死之間有智慧第81章 孫悟空監守自盜第173章 安然脫困出靈山第3章 寶盒往生五百歲第17章 悟空北海遇無生第175章 燭龍之眼弒廣澤
第48章 觀音出面和稀泥第17章 悟空北海遇無生第242章 三清設局殺如來第234章 五行山心猿脫困第271章 但以我心印天心第156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267章 面厚心黑唯老君第311章 去僞存真斬如來第220章 氣運五分亂中原第2章 真假猴王亂乾坤第63章 錦繡文章敗菩薩第66章 天師道一眉剪徑第17章 悟空北海遇無生第271章 但以我心印天心第284章 不動明王伸援手第306章 上古大能盡出世第201章 求得菩提候佳緣第109章 驅神搶功險送命第121章 菩薩下山會莊子第87章 六聖大敗天庭軍第163章 劍引飛仙滅九嬰第95章 三清相議兜率宮第196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88章 觀音赴會問原因第94章 一切當作如是觀第102章 孫大聖搦戰瑤池第251章 老君出手收坐騎第290章 願我來世得菩提第186章 齊天道人入桃園第189章 師徒相聚解疑惑第198章 斯人已逝成心魔第183章 七星壇諸葛借風第122章 老君定計助張角第125章 大聖小聖齊出關第71章 儒有夫子定乾坤第217章 助司馬齊天暴怒第59章 佛法道術孰稱王第128章 陳摶純陽皆相助第61章 龍馬香象顯精神第185章 蟠桃園桃夭遭難第87章 六聖大敗天庭軍第78章 桃園底藏吞龍碑第75章 詔猴王金星叫苦第230章 兩世西遊一世人第177章 入雷海洗練元神第98章 東漢末年分三國第171章 妖皇太一會如來第195章 結下因果待來日第165章 蛟魔王北海取寶第200章 莊生曉夢迷蝴蝶第249章 金兜山逢兕大王第126章 羣雄將起誰稱王第14章 打神鞭大破金身第56章 天王搶功遣哪吒第225章 齊天點名戰天龍第167章 大威大德天龍觀第39章 元始下旨召玉帝第188章 忽聞道經知菩提第73章 我佛造經曰化胡第84章 反天宮諸神捉怪第311章 去僞存真斬如來第60章 舌綻蓮花壓佛門第170章 妖師一劍傷明王第311章 去僞存真斬如來第148章 修羅出世助黃巾第266章 火雲洞三皇顯聖第172章 混沌大鐘誰爭鋒第296章 天皇伏羲論大劫第230章 兩世西遊一世人第206章 趕赴蜀山解危機第228章 平下一場見好收第202章 此情可待成追憶第176章 感之於劍動於心第296章 孫大聖密謀孔宣第230章 兩世西遊一世人第241章 道德五千大神通第42章 參水猿尋仇上門第154章 玉虛宮元始講道第98章 東漢末年分三國第80章 糊塗醒來糊塗睡第128章 陳摶純陽皆相助第178章 不滅境得第五碑第224章 上兵伐謀重攻心第228章 平下一場見好收第184章 施法寶鐵扇洶洶第83章 悟空三星洞求助第206章 趕赴蜀山解危機第134章 羣劍無首請七星第54章 反猴王李靖捉妖第157章 瀛洲島八歧大蛇第289章 行蹤敗露起衝突第297章 高人匯聚五莊觀第124章 東漢末年呈亂象第99章 美猴王大鬧天宮第4章 生死之間有智慧第81章 孫悟空監守自盜第173章 安然脫困出靈山第3章 寶盒往生五百歲第17章 悟空北海遇無生第175章 燭龍之眼弒廣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