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的一聲,原來剛纔門沒鎖,只是虛掩着,我一急,砸的力量大了一點,門被我一下砸開了,碰到了牆後放着的東西。我見門居然這麼開了,愣了一下,擡腿就進了屋。不大的小屋只有一箇中年婦女半坐在牀上在看着書,這婦女就是張樂瑤的母親,而張樂瑤卻不見人影,不知道跑那裡去了。看見我進來,她母親擡頭對我笑了笑,做了個姿勢讓我坐下,並做着手勢對我說:“張樂瑤不在家。”
怪不得,她不在家,而她母親是個啞巴,所以剛纔我敲門的聲音這麼大,裡邊卻一點動靜都沒有,我對她笑笑,放下了一包禮品,用從張樂瑤哪裡學來的啞語問候她新年快樂。
她衝着我一笑,雙手向牀上一按,準備起來,估計是要幫我倒茶之類的。我知道她身體不好,主動的制止了她,打着啞語問道:“張樂瑤呢?她去哪裡了?”
從她母親的手勢裡,我才明白,張樂瑤一早就去華亭路攤位了,要晚上才能回來。“暈,她還真是工作狂啊!過年都不好好休息,跑攤位去幹什麼?”
既然張樂瑤不在,我呆着也沒什麼意思,用着半生不熟的啞語和她母親聊了幾句後,就告訴她我有事先走了。再次向她表示新年快樂後,我離開了張樂瑤家,快步的向華亭路走去。
華亭路,估計很多朋友都知道上海這條短短的小路,它坐落在上海有名的淮海路口,穿過延慶路到長樂路,路的兩旁是解放前法租界的洋房,有着尖尖的屋頂和高大的院牆。小路不寬,只有十多米左右,前後也不長,如果站在路口的一端的話,可以輕易看到路的另一端。可就是這麼一條不起眼的小路,在八十年代中期這裡開始成了流動商販的聚集點。隨着時間的發展,漸漸的,這裡自發形成了一個服裝飾品市場,與一般的市場不同,它所代表的是最新的流行潮流,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歐美、港日同步的時尚。這裡成了追求美麗和時尚的年輕人天堂,是所有新潮一族所趨之若騖的服飾集散地,且名揚海外,每天都有各種不同膚色的購物者,在擁擠不堪的人流中擠來擠去,每個來華亭路的人,都會自樂其中,一逛就是整天的時間,歡樂的人羣使整條馬路流淌着驚喜和興奮,每天格籠子般的攤位前人來人往,熱鬧得彷彿整座城市都在休長假一般。
而新世紀後上海赫赫有名的襄陽路市場,就是現在的華亭路的後身,襄陽路市場就是把原來華亭路的攤位原封不動的搬到新的地址而建立起來的,可以說,沒有華亭路就沒有後來的襄陽路市場,也不會有以後聞名中外的上海服飾中心。
我穿過擁擠的人羣,短短的一百米左右的距離讓我走了近十分鐘纔到,好不容易纔找到張樂瑤的攤位,我抹了一把擠出來的汗水一看,只見到她正拿着一個計算機指着面前的幾件衣服和一個皮包,和兩個老外在討價還價呢。
見到我來了,她高興的笑着向我招招手,示意我等她一會,繼續在計算機上不停的按的數字,給一旁站着的老外看,一來二去,好半天達成了一致,老外笑嘻嘻的付錢後,帶着買到手的商品心滿意足的走了。
“你怎麼來了?怎麼知道我今天在這裡的?”張樂瑤笑着,一手遞過一個大口瓶,說道:“擠進來不容易吧?喝點,看你這麼冷的天頭上都冒汗了。”
這麼一路擠進來,早就滿頭大汗了,嘴也有些幹,我不客氣的接過瓶子,“咕咚咕咚”幾口就喝了一大半,抹去嘴邊淌下的茶水,搖頭晃腦笑道:“老夫能掐會算,我今天起來算了一卦,得知你在此擺攤,所以特意過來瞧瞧,嘿嘿!”
“李半仙!又裝神弄鬼!”她握着拳頭輕輕捶了我肩一下,瞪大眼問道:“哼!你一定是去過我家了,我媽告訴你吧?我就知道,昨天你在你爸媽那裡吃了虧,肯定會算到我頭上了,以我對你的認識,今天不敲我一頓飯是不會甘心的,怎麼樣?我沒猜錯吧?”自從我開始帶着張樂瑤從搞冒牌產品開始,手上有了些錢,加上她的家境也漸漸好轉,現在又開始在華亭路設立了攤位後,羞澀內向的她已經改變了很多。愁眉苦臉的樣子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燦爛的笑容,現在的張樂瑤既大方又直爽,簡直和以前判若兩人,時不時的還會和我開開玩笑。
“咦!奇怪!”我裝着驚異的樣子繞着她轉了一圈,問道:“你是我肚子裡的蟲?怎麼就知道我想什麼?”
“嘻嘻,你這點花樣還能騙得了我?這幾個月我早就領教多了。”張樂瑤笑着說道。
“唉!”我裝着垂頭喪氣的樣子長嘆一口氣,搖頭說道:“真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啊!老話說得一點都沒錯。”
“得了吧你!還徒弟師傅呢,不就打着算盤想我請你吃喝嗎?我請就是!”張樂瑤嘻嘻笑着說道:“反正快到吃飯時間了,這幾天過年,下午收得早,等會讓小菊看攤就行,你想吃什麼說吧!我請!”
“嗯,既然你這麼大方我就不客氣了,等會請我去紅房子吃西餐去,怎麼樣?捨得嗎?”我露着壞笑,歪着腦袋看着她。
“這有什麼不捨得的?不過我沒吃過西餐,不知道怎麼吃啊!要不你挑其它店,我請你吃中餐?”張樂瑤大大方方的問道。
我指了指自己,說道:“師傅在這裡呢,還怕沒人教你?聽我的!定了!紅房子,開路!我們就走吧!”
張樂瑤拿我這種無賴樣子沒有辦法,先對在攤位後面忙碌的一個二十左右的女孩吩咐了幾句,再從攤位下拿出她的揹包,轉身對我說道:“行了,走吧,你帶路。”
“沒問題!”我呵呵一笑,拉着她擠出人羣,向紅房子西餐館方向走去。
紅房子西餐館是上海最著名的西餐廳,歷史悠久,在三十年代就很有名了,解放後除了國賓館外,它是上海唯一一家對外營業的西餐廳,紅房子這個餐館的名字來源它坐落在一幢別緻的紅色小洋樓裡,整座樓就是餐廳,紅色的牆磚,尖尖的頂,低矮的圍牆,彷彿像丹麥童話中所描寫的森林小屋一般。整個餐廳裝飾本是以法國的格局進行裝飾的,但後來建國後又用俄羅斯的式樣改造了一番,所以坐在裡邊既感覺到濃郁的俄羅斯風格,也從房屋的結構和其它裝飾中看得到一絲法國特有的浪漫情調。
穿着筆挺制服的服務員先爲我們倒了兩杯涼水,再把兩本精緻的菜單遞給我們,恭敬的站在一邊,等着我們點菜。紅房子我以前在九五年左右去過,但當時因爲有一些老廚師已經退休了,沒能喝到最有味道的濃湯,心裡一直留着遺憾,所以今天特意要求來這裡,一是找個安靜的地方和張樂瑤聊聊,另外也有一種彌補我以前遺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