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粗暴

“對於大明的所有軍隊,將進行嚴厲的考覈,優勝劣汰,精兵簡政……”

孫承宗聲音大了一點,以轉移在座的將領們的念頭。

建奴威脅了遼東近百年,明朝是勝少敗多。自當今皇帝登基以來,大明從未有敗績,聲名正盛,一干武將自然好戰之心蓬勃。

孫承宗是難得的冷靜之人,聲音越發的大。

朱栩對黃太吉這個動作嗤之以鼻,遼東正是最冷的時候,也就是示威,如何能戰?更何況,拿不下沈.陽,他連根基都沒有,以建奴現在的人口,哪怕加上科爾沁,那也根基淺薄,每一戰都是損耗,補充卻會異常的緩慢。聰明的話,只能在蒙.古草原上征戰,吞併,不斷壯大。

秦良玉臉上多少有些欲言又止,朱栩能猜到她的心思,在她看來,哪怕無法一戰消滅建奴,也要逐步壓制,找到適合的戰機一舉滅之,不能這樣放縱。

朱栩沒有解釋,今年纔是真正災情的開始,會越來越嚴重,還要延續十幾年,大明的日子會非常的不好過,相對的,草原上會更難過!沒有大明的輸出,他們會痛入骨髓!

那個時候,大明的騎兵,應該可堪入草原一戰了吧?!

朱栩眯着眼,突然打斷了孫承宗的話,道:“戰區分的太多了,就劃分爲五個,東南西北中,依照地理位置來,另外,海上也要劃定安全區,海軍定期巡邏,保護漁民,商船的安全,有合適的機會,海外也可以建立海軍基地……”

孫承宗一怔,稍作思忖道:“皇上說的是,臣等再議,另外,臣建議將每省常備軍擴充到五萬,同時招募新兵,老兵三年退役,如此輪換不休。”

朱栩嘴角微翹,這就是預備役了,退伍的這些人經過嚴格訓練,一旦發生戰事,兵力不足,只要召集回來,稍加訓練就能派上戰場。

其他人也都覺得這個辦法非常不錯,不過,這個是‘題外話’,屬於孫承宗的臨時發揮。

他這話音落向,曹文詔連忙接着道“皇上,臣還有個建議,在各軍駐處,專門設立一個小隊,只負責教導兵卒識字,讀書,學習兵法,其他的不管,最好是秀才舉人……”

曹文詔的提議讓衆人都是雙眼一亮,藏將於兵,這可是好辦法!

朱栩笑而不語,這個是他以前一次與曹文詔閒聊時說過的,沒想到他倒是記住了。

曹文詔一開口,秦良玉也道:“皇上,臣認爲,屯田法,現在也當適用,各地常備軍當有一塊地用來耕作,兩百頃,足以給滿足三萬大軍一年糧草所需。”

楊嗣昌默默的聽着,作爲執掌軍情處的兵部侍郎,他要推算他們所說的每一個細節。

其他將領也開始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起來。

秦良玉的這個提法並不罕見,甚至可以說正常,朝廷本來就有軍田,孫承宗在遼東也開墾了數千頃的田畝,原因是朝廷的糧餉不足,只能自籌。

當然,秦良玉現在的說法與過去不同,她是實實在在的爲提出合理性的建議,這個也不是‘自籌’。

朱栩微微點頭,同時心裡感慨,兩百頃就能養活三萬大軍,一個親王往往都坐擁數萬頃,還天天嚷着吃喝不夠,向朝廷伸手。

曹文詔見朱栩沒有說話,心裡一動,開口道:“這裡有人記錄,諸位大人可以暢所欲言,只要對朝廷有益,皇上都會採納的。”

曹文詔話音落下,盧象升忍不住的就直接道:“皇上,臣認爲,當明確戰死的武將士兵的撫卹,而不是要朝廷廷議才能發放。”

朱栩剛要點頭,深知自己不得滿朝文武喜歡的毛文龍終於抓到機會,向朱栩道:“皇上,臣認爲當爲戰死沙場的武將功勳建立陵墓,以弘揚將士爲國之心!”

朱栩雙眼一亮,這確實是個好辦法。

“皇上,”趙率教也大聲道:“唐有凌煙閣名傳後世,還請皇上重立凌煙閣!”

朱栩向着趙率教讚許的頜首,這個主意,非常不錯。

隨着幾人的相繼開口,尤其是皇帝的一臉滿意,一羣武將都爭先恐後的開始諫言,將孫承宗苦苦安排的局面弄的支離破碎,近乎失控。

朱栩倒是很喜歡這樣的場面,這纔是該有的討論事務的氛圍。

孫承宗暗感頭疼,他就怕這些人不懂分寸,說出一些看似合理,實則危險的要求來。大明的文武百官,高層近乎都在這裡,真要是提出來了,皇帝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好在這些‘莽夫’都還有分寸,並沒有說什麼過分的要求來,孫承宗命人記錄,這裡討論好,他與兵部之後還要再行商議,之後呈報給皇帝。

這場討論來的頗爲意外,衆將從士兵的撫卹,談到將領的功勳,然後又討論戰區規劃,作戰範圍,方式,甚至包括如何協同,都很是‘激烈’的爭論。其中最爲‘霸道’的就是秦良玉,她提出了不少‘戰術’,盧象升,曹文詔,甚至楊嗣昌等人都進行了反駁,儼然將這場大會變成了‘戰術茶話會’。

孫承宗,申用懋兩人對視,都暗自搖頭苦笑,他們早該想到的,只是皇帝似在有意在讓這些人開口,他們想攔都攔不住。

朱栩坐,微笑不語,靜靜的聽着。

開誠佈公的討論,往往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通過今天,相信在座的都會有所得。

朱由檢等‘文官一系’的人都沒有開口,他們之前就被要求只能‘旁聽’,不能‘涉入’。朝臣勾連手握重兵的在外將領本就很敏感,在皇帝眼皮下,自然沒有人敢隨意插口。

這場會議足足進行了近三個時辰,也還只是前半場,隨着這些總兵們開口,之前已經訂好的事情也被多有提及,他們都想要進行‘補充’與‘完善’。

朱栩一直都在靜靜的聽着,眼見衆人都有倦色,站起來笑着道“好,都說的不錯,先休息半個時辰,就在宮裡用餐,曹化淳,讓御膳房準備。”

衆人這才恍然醒悟過來,紛紛站起來,擡手道“謝皇上。”

朱栩出了武成閣,悄悄鬆了口氣,這還只是上半場。

曹化淳,劉時敏跟在朱栩身後,神色有些異樣。

以往的廷議,都是朝臣之間的相互指責,攻擊,甚至有時候恨不得當場殺了對方。像這樣不冷靜的‘就事論事’,曹化淳還從未見過。

孫承宗與申用懋追了出來,孫承宗沉着眉宇,道:“皇上,不能繼續下去了,否則會失控的。”

申用懋也道:“皇上,還是讓我孫閣老私下與諸位總兵溝通,然後彙集起來,呈報給皇上。”

朱栩能理解兩人的擔憂,大明的武將向來地位低,外加這些年的黨爭盛行,每個人都活的小心翼翼,如今皇帝重軍功,他們自然想獲得更‘公平’的身份與地位,要是這樣的要求公然宣之於口,將會把朝廷,皇帝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朱栩擺了擺手,笑道“沒那麼多擔心,這樣吧,讓信王帶着文官都回去吧,下午的會議,改成以戰區先論,讓他們選個小組長,將討論的結果奏報上來,你們再找組長討論,哪些列爲議題,不再列的就不要討論……”

孫承宗,申用懋聞言雙眼一亮,道:“是,臣等這就去辦。”

朱栩出了會極門,笑道:“不着急,你們也先吃點東西,這會兒今天結束不了。”

孫承宗兩人也看出來了,這些將領有的是話要說。

朱栩回了御書房,一邊吃飯,一邊將遼東的情報都給調了出來。

雖然他在羣臣面前對黃太吉,科爾沁的異動表現的非常冷靜,不屑一顧,心底還是異常的警惕。

他與黃太吉的交手,是建立在先知先覺,早有準備,外加出其不意才能步步制勝走到今天,可現在時局變異,他要打起一萬個小心!

黃太吉,非一般人!

曹化淳拿出記錄的情報小冊子,翻好頁面遞給朱栩,恭敬的是侍立在一旁。

朱栩靜靜的翻着,哪怕他已經看過一遍,還是小心翼翼的一個一個字的推敲,想從裡面找到不尋常的信息,以推斷黃太吉這一次突然行動的目的。

半晌之後,朱栩微微皺眉,他沒有找到任何蛛絲馬跡,也看不出黃太吉這次興兵的理由與目的。

“難道,只是乘朕將邊將都召回京,來一次示威?炫耀兵力?”朱栩眯着眼,輕聲低語。警惕不代表害怕,現在大勢在他,黃太吉想要翻盤,只有一句話:癡心妄想!

“皇上,用膳吧。”劉時敏走進來,低聲喚道。

朱栩擡頭看了他一眼,然後便看見劉時敏身後一個宮娥端着盤子進來,曲身行禮。

朱栩頓時就感覺肚子咕咕叫,合上小冊子道“好,對了,派人去看看那些大人們,不要怠慢了,飯菜不要好,中規中矩,知道嗎?”

劉時敏知道皇帝向來不喜歡奢華,崇尚節儉,這也對京城風氣有了極大的影響,文武百官,甚少奢華炫富的。

“是。”劉時敏應聲,讓宮女將飯菜放到桌上,他這才轉身去武成閣。

劉時敏一走,朱栩看向曹化淳,道“將遼東的情報送入軍情處,讓他們好好分析,給朕回奏、”

曹化淳側身,道:“是。”

包括秦良玉在內,一干將領們也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粗暴’的就事論事,不涉及個人,不相互攻擊,心情都有些格外的振奮。

曹文詔在吃飯的空隙,瞅了幾個機會,湊近毛文龍身側,低聲道“毛侍郎,我聽說,六部聯合建立的後勤基地,又要擴大了?”

毛文龍雖然在兵殿,可兵殿初立,外加他在夾着尾巴做人,倒是知道的消息不多,可眼前這位他是萬萬得罪不起,認真想了想後瞥了眼四周,低聲道:“不瞞曹大人,是有擴建的打算,不過……現在各位總兵希望屯田,那計劃就要改變了。”

曹文詔若有所思的點頭,他自然是想爲他的虎賁軍多要些好處,笑着道:“多謝毛侍郎,晚上咱們一起喝酒!”

毛文龍自是巴不得能與皇帝頭號心腹交好,連聲應下。

不止是曹文詔,其他人也都在走動關係,希望能在這場軍制改革中有利於他們的軍隊,這樣才能打造強軍,有了強軍那軍功就不遠了,哪個將軍不渴望馳騁疆場,戰功赫赫,而後名揚四海,封侯拜相?

這場註定要震驚後世的軍改會議,持續了兩天,在這羣守護大明天下的總兵們離京之前,經過內閣擬奏的詔書也陸續頒佈天下。

與此同時,朝報在十八個省同時發出了這個消息。

軍改有大致三個內容:

一個是確立景正朝以及以後的大明軍制。二是人事調動以及戰區的劃分。第三,明確了大明軍隊的訓練、發展以及戰爭方向。

雖然看似簡單,可裡面涉及的極其複雜,朱栩也是準備了很久才完成這一系列佈置。

城南,驛站。

朱栩與秦良玉漫步的走着,同時在說一些話。

朱栩走在前面,沒有端什麼架子,笑着道:“老將軍年事已高,還要你來回奔波,朕心裡着實過意不去。”

秦良玉慢了朱栩半步,聽着他的話,擡手道:“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此乃爲臣本分。”

朱栩望着不遠處的驛站,心裡輕嘆。他倒是希望留秦良玉在京城,私心,他對這位老將軍有着崇敬之情,公心,京城也確實需要她這樣的久經戰場的軍事大家出謀劃策。

不過,西南更需要她,她不在,朱栩不放心!

孫承宗等人認爲秦良玉在四.川待了幾十年,近年威望越隆,不是好事,希望將她調離,不過被朱栩阻止了。

朱栩聽着秦良玉的話,笑了笑,俄爾又沉色道:“朕對西南還是不放心,近來賊寇雖然剛起就被撲滅,沒有形成燎原之勢,可這也說不清是賊寇學聰明瞭還是當地官員用心。朕授你尚方寶劍,密旨,必要時候,你可以調動陝.西,貴.州,四.川,青.海,寧.夏,甘.肅六省兵馬,切記不論任何時候,朕都要這六省安穩!”

這六省是西方戰區,毗鄰東面的是中原戰區,包括湖.廣,河,南,江.西等,這裡也是多亂之地,朱栩不允許西南之亂滲入中原!而西方戰區南面的就是南方戰區,包括了雲.南,廣.西,廣.東,都不是太平之地。

秦良玉知曉皇帝的擔憂,沉色道:“皇上放心,臣在一日,定然保西南安穩,賊寇流匪,絕不會再起!”

朱栩頜首,道:“嗯,朕信得過老將軍,六省六軍,近二十萬大軍,外加總督府,近四十萬,朕就全託付給老將軍了。”

朱栩語氣平靜,絲毫沒有皇帝給偏遠將領過多兵權的警惕與擔憂。

秦良玉神色微變,猛的單膝跪地,沉聲道:“臣縱然馬革裹屍,定不負皇上所望!”

朱栩嘴角動了動,心裡有些難受,這位老將軍歷史上可不就是馬革裹屍了,七十多了,垂死在沙場上,留萬世英名,蒼涼可敬。

他自然是不希望秦良玉還是這個結局,好在現在情勢大改,秦良玉應該不會還是那樣的境遇。

“免禮。”朱栩壓着內心的波動,扶起秦良玉。

秦良玉內心震動,看着眼前的皇帝,她道:“皇上乃聖明英主,臣感激肺腑!此去定然保西南無憂,保大明江山社稷穩固,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朱栩看着秦良玉,老將軍已經兩鬢皆白,目光堅毅如鐵,他神色從容一笑,道:“老將軍也無需多有壓力,朕在西南部署了四十萬大軍,賊寇終究是賊寇,成不了氣候的。”

秦良玉聽得出皇帝這是在寬慰她,越發感激,道:“是,臣銘記皇上叮囑。”

朱栩點頭,忽然又道:“老將軍可有適齡的孫女晚輩?”

秦良玉先是一怔,旋即神情動了動,擡手道:“回皇上,臣家沒有孫女。”秦良玉這句話倒是假的,她姓秦,是馬家人,雖然嫡系後輩沒有,可兩大家總能找出合適的晚輩。可她聽的分明,皇帝這是有意在擡高她的身份。同時她也知道,京城裡有不少人忌憚她這個大明邊陲之地手握重兵,威望隆重的女將軍,作爲臣子,她要爲皇帝分憂!

朱栩也只是靈光一閃,沒有多想,不知道秦良玉話裡有假,不無遺憾的道:“嗯,老將軍此去一路保重,若有需要,可走錦衣衛密奏,直接呈送京師。”

秦良玉深知皇帝對她的信任,這開始於幾年前十里亭的親自迎接。

她深深的看了眼朱栩,擡手道:“臣告退,請皇上務必寬心。”

朱栩點頭,道:“老將軍慢行。”

秦良玉沒有再說,退了幾步,上了不遠處的馬車,馬車很快走動,帶着秦良玉快速離開。

曹化淳劉時敏曹變蛟等人站在不遠處,看着皇帝立在那久久不動,神色都有些疑惑。

雖說秦良玉是難得的一女將,可皇帝的重視似乎有些過了?

好一陣子朱栩纔回過神,輕吐一口氣,這一次的一別,想要再見就不那麼容易了,不說西南是多事之秋,依秦良玉的年紀,朱栩也無法讓她長途跋涉來京城。

“走吧,回去吧。”朱栩轉身走了幾步,對着曹化淳三人道。

軍改會議相對來說容易一點,畢竟木已成舟,無非就是正式的確立,向天下宣告,補充旁枝末節,可接下來的政改會議就麻煩的多了,不只是人事,還涉及到方方面面,複雜的很。

——

ωωω☢ t tkan☢ C ○

五千字大張!!求月票,求訂閱!

第1508章 亂象紛呈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皇后生產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緩則圓第八百五十一章 拔除第一百五十九章 葉向高致仕第1144章 來自明朝的干涉第五百三十一章 決意下江南第五百六十一章 登徒子皇帝第1452章 人口太多了第八百七十章 童謠第1360章 花錢買情報第1348章 圍獵第七百五十五章 雖遠必誅第六百九十八章 這塊地朕都要第1236章 朱栩要保人第九十八章 文會第六百六十四章 招標第1312章 在乎帝心第六百九十八章 這塊地朕都要第三百一十三章 勝了第1149章 死傷過半第1377章 血腥戰術第一百四十七章 張皇后打廣告(呼喚訂閱~~)第1405章 世界貿易大會第四百五十七章 餘毒未清第1438章 眺望漠西第1477章 舉報信第六百零八章 這只是開始第八百零零一 ‘人質’交換第九百一十九章 豪情萬丈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盡其然第1226章 孫承宗的意味深長第1162章 重懲不貸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從下手第1165章 投誠第1159章 磨了多年的刀第八百二十五章 內閣與六部的鬥爭第兩百八十八章 諸王第八百七十章 童謠第一百四十章 槍炮的威力(求訂閱~)第七十三章 張皇后的擔憂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議第1487章 大明的對外影響第四百六十一章 六扇門第四百八十三章 瀋陽第六百四十五章 柳如是的請求第三百二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七十九章 流言第八百五十三章 畏罪第六百二十六章 有喜了第二十章 不好預感第1467章 樂觀的南直隸第1383章 風雨飄搖的幕府第五百一十五章 海參崴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複雜局面第九百四十六章 大宴第四百五十六章 官商集團第1256章 新勢力第四百二十三章 袁崇煥死了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洲的生意第三百八十章 十里亭第1479章 如朕親臨第三百四十五章 裁撤第九百六十五章 揚帆第七百四十六章 無路可逃(第六更~)第1205章 兩大機構成功第1253章 孫傳庭帶來的驚恐第1513章 遍地烽火第1457章 不妥協第八百三十七章 該下猛藥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變通之說第1198章 節點第九百三十章 看國旗去第九百零一章 洪武號第三百八十二章 朱由檢心思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路向北第七百一十三章 入閩第八百六十五章 大婚之日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千古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稚嫩的想法第三百九十八章 擴充信王權力第1245章 逼入牆角第二十七章 綁架(求收藏,求推薦~)第九百二十一章 六部宣言第1271章 洪承疇救駕第一百九十一章 信王的遭遇第一百四十九章 拜師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出手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上策略第三百六十一章 再殺第一百二十章 出手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勝第七百六十二章 炮轟王城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盡其然第七百八十四章 必須與朝廷態度一致第一百七十七章 獻策宋康年第八百零零六章 大理寺換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京師的波濤洶涌第十七章 絕望的朱由校第五十一章 籌錢的方法
第1508章 亂象紛呈第一百四十一章 張皇后生產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緩則圓第八百五十一章 拔除第一百五十九章 葉向高致仕第1144章 來自明朝的干涉第五百三十一章 決意下江南第五百六十一章 登徒子皇帝第1452章 人口太多了第八百七十章 童謠第1360章 花錢買情報第1348章 圍獵第七百五十五章 雖遠必誅第六百九十八章 這塊地朕都要第1236章 朱栩要保人第九十八章 文會第六百六十四章 招標第1312章 在乎帝心第六百九十八章 這塊地朕都要第三百一十三章 勝了第1149章 死傷過半第1377章 血腥戰術第一百四十七章 張皇后打廣告(呼喚訂閱~~)第1405章 世界貿易大會第四百五十七章 餘毒未清第1438章 眺望漠西第1477章 舉報信第六百零八章 這只是開始第八百零零一 ‘人質’交換第九百一十九章 豪情萬丈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盡其然第1226章 孫承宗的意味深長第1162章 重懲不貸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從下手第1165章 投誠第1159章 磨了多年的刀第八百二十五章 內閣與六部的鬥爭第兩百八十八章 諸王第八百七十章 童謠第一百四十章 槍炮的威力(求訂閱~)第七十三章 張皇后的擔憂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議第1487章 大明的對外影響第四百六十一章 六扇門第四百八十三章 瀋陽第六百四十五章 柳如是的請求第三百二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七十九章 流言第八百五十三章 畏罪第六百二十六章 有喜了第二十章 不好預感第1467章 樂觀的南直隸第1383章 風雨飄搖的幕府第五百一十五章 海參崴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複雜局面第九百四十六章 大宴第四百五十六章 官商集團第1256章 新勢力第四百二十三章 袁崇煥死了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洲的生意第三百八十章 十里亭第1479章 如朕親臨第三百四十五章 裁撤第九百六十五章 揚帆第七百四十六章 無路可逃(第六更~)第1205章 兩大機構成功第1253章 孫傳庭帶來的驚恐第1513章 遍地烽火第1457章 不妥協第八百三十七章 該下猛藥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變通之說第1198章 節點第九百三十章 看國旗去第九百零一章 洪武號第三百八十二章 朱由檢心思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路向北第七百一十三章 入閩第八百六十五章 大婚之日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千古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稚嫩的想法第三百九十八章 擴充信王權力第1245章 逼入牆角第二十七章 綁架(求收藏,求推薦~)第九百二十一章 六部宣言第1271章 洪承疇救駕第一百九十一章 信王的遭遇第一百四十九章 拜師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出手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上策略第三百六十一章 再殺第一百二十章 出手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勝第七百六十二章 炮轟王城第九百三十二章 不盡其然第七百八十四章 必須與朝廷態度一致第一百七十七章 獻策宋康年第八百零零六章 大理寺換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京師的波濤洶涌第十七章 絕望的朱由校第五十一章 籌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