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四章 複雜紛擾

這道奏本出現在司禮監,內閣,迅速被抄錄簡略,送往京東大營方向。

這道奏本的嚴重還不在於這些大人物的聯名,而在於奏本里的內容。

現在內閣以及六部等的諸位大人還在返回的路上,內閣中書就迫不及待的抄錄送過去,可見不一般。

宴席結束,朱栩的鑾駕在京東大營停留了一陣,與張筠啓程回京。

這次大演武的基本目的已經達到,後續的影響力還會慢慢發酵,未來十年,只怕東南半島都會很安靜。

倭國現在陷於島原之亂,即便沒有朱栩的暗中推波助瀾,德川幕府想要解決也要三五年甚至更久,前前後後動用數十萬大軍,消耗的國力不知道多少,根本無力再次入侵朝鮮。

現在大明面對的唯一麻煩,就是察哈爾!

察哈爾現在的總體實力並不強,難以處理在於,他們是遊牧民族,茫茫大漠可以隨意來去,若是不能一戰而勝,就會向成祖一樣,五徵大漠也未能克盡全功,死後十幾年就出現了土木堡之敗——大明從此一蹶不振!

朱栩必須要勝,徹底解決察哈爾!否則未來十年,大明將沒有足夠的力氣與察哈爾周旋。

從朱栩得到的情報來看,黃太吉雖然在漠西站穩腳跟,得到準噶爾的支持,但還沒有能力反攻回來。準噶爾不止內部紛擾不斷,四周的威脅也到處都是,想要出現歷史上鼎盛一時的準噶爾汗國,還有幾十年的路要走。

所以,三面合圍,是有可能徹底剿滅察哈爾,將漠南劃入大明版圖的!

沒有像來時那麼隆重,乘坐龍攆,而是坐了馬車。馬車裡,朱栩斜躺在張筠的腿上,猶自皺眉思索。

多爾袞與沈.陽方面聯軍五萬,土木堡的滿桂三萬,加上趙率教的三千鐵甲騎兵,兩百門大炮,林林總總也能湊個四萬人,祖大壽的泰寧衛與科爾沁等聯軍,勉強也有四萬,這就是十三萬大軍!

大明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這樣的規模作戰,並且騎兵居多的情況!

朱栩眯着眼,右手有節奏的拍着腿,心裡轉悠個不停。

“尼克魯,應該快回到察哈爾了吧?”朱栩低語。他很好奇,這個時候,林丹汗會怎麼做,靜觀其變還是先發制人,亦或者——議和?

不一會兒,曹化淳從簾子外面說道:“皇上,安達山近來活動比較多,朝廷內外有些人已經被查實受賄,向他出賣了情報。不過影響不大,錦衣衛那邊請示,是否進行清除。”

朱栩面色如常,道:“不用,由着他們,讓錦衣衛盯着。恩……傳旨察哈爾:順平王忠孝有加,衛邊有功,賜蟒服,銀三萬,着即刻進京面聖,領賞。”

外面的曹化淳楞了一會兒,道:“遵旨。”

張筠眨了眨眼,看着朱栩的臉,疑惑道:“皇上……不是要討伐察哈爾嗎?這樣,那個順平王還會來嗎?”

朱栩看着她,伸手摸了摸她的俏臉,道:“開戰總要有藉口,這就是個藉口。”

張筠極其聰慧,立即明白了,俏臉欣喜的道:“臣妾明白了,皇上肯定順平王不敢來,正好以此藉口討伐。”

朱栩笑而不語。目光看向窗外,他倒是希望林丹汗大膽的來,他會毫不猶豫的懸其頭於旗杆之上。

但以他‘慣於殺使’的壞名聲,林丹汗應該是百分百不會入京。

可惜。

朱栩心裡暗歎,嘴角微翹的緩緩閉上眼假寐。

安達山這個時候也在回京的路上,坐在馬車裡,如熱鍋上的螞蟻,焦躁難安。

不得不承認,察哈爾對建奴是有懼意的,哪怕建奴已經今非昔比,可當聽到多爾袞已經率兵北上,安達山還是心驚膽戰,六神無主。

他左右有兩個親衛,其中一個道:“臺吉,這件事必須儘快通知大汗。明人也就火炮犀利,可火炮笨重,在大漠難行,我們最大的威脅,還是建奴的騎兵!”

另一個也道:“臺吉,建奴騎兵若是再配上火炮,只怕我們不敵。”

安達山看了這兩人一眼,沉着臉沒有說話。

除了有數的那幾個人,沒有誰比他更瞭解察哈爾的真實情況。由於大明的刻意封鎖,外加不斷的挑撥,察哈爾看似不斷的壯大,實際上真正的戰力並沒有增加多少,能湊個三萬能戰之人已經是極限!若是再剔除傷兵,重患之類,怕是隻有兩萬人!

兩萬人,如何應對大明的十多萬聯軍!

安達山這個時候也有些埋怨起林丹汗了,太過急切,不懂得韜光養晦,這麼早就引起大明的忌憚,決心討伐。若是再能穩個三五年,大明國力虛弱,察哈爾恢復過來,此消彼長,何懼大明!

‘希望國師有辦法。’

半晌,安達山還是沒有說話,心裡輕嘆了一聲。

安達山這邊憂心忡忡,朝鮮的兩位國主就更是頭疼萬分,難以抉擇。

他們對大明的情況很是瞭解,從十年前大明就一直在幫助朝鮮,可以說竭盡全力,更不要說早期保衛朝鮮,與倭國的三次大戰,都充分說明大明護佑朝鮮的決心。

可現在大明國內天災連綿,國庫空虛,需要裁軍來節省開支,明朝兵部,內閣的龐大計劃他們也都瞭解,說到底,他們也怨不得大明這個時候抽身而出。

可事關朝鮮國祚延續,他們不管如何,也不願,更不能放駐紮在平壤的明朝三萬大軍離開。

他們要緊急與國內商討,在大明內閣裁軍計劃確定之前,決定到底該如何做!

他們還在路上,一隻只信鴿就飛向山海關,然後會在一個個驛站轉向朝鮮。

畢自嚴等內閣輔臣比朱栩更早回到京城,回到內閣。

畢自嚴班房,他看着鄭友元遞過來的奏本,神色凝重。

鄭友元看着畢自嚴,面色冷靜,道“大人,這是手抄本,原本在司禮監。想必皇上很快就會看到簡略,不知道這件事會不會令他震怒。”

畢自嚴沒有說話,靜靜的看着這道奏本。

這道奏本的內容是關於剛剛演武的火器,也就是火炮。奏本上言稱‘戰場成敗,在於人心,不在利器。火器之大,過傷天和,非聖人所爲’,‘一炮飛出,數十人殘肢斷臂,人命如草芥,漫天大火,慘叫而絕,何有德焉?’

洋洋灑灑數千言,大概意思,就是軍器局研製的火炮,威力太大,有傷天和,不應該存在於世界上,請求封禁,永遠不再開啓,使用。

當然,他們也不是這樣說說的,還舉出了幾個列子。

若是這些大炮落在叛軍手裡,或者敵對國家,那大明如何抵擋?若是叛軍,敵人以此攻打京城,皇宮又該如何?

因此,在還沒有流出的時候,請朝廷封禁,燒燬圖紙,緝拿工匠,永絕後患!

畢自嚴看着這道奏本,反反覆覆的看了兩遍,臉色也變幻了幾次,始終都沒有張口。

沒多久,孫承宗拿着一樣的手抄本走進來,看着畢自嚴道:“看過了?”

畢自嚴放下奏本,嘆了口氣,道:“六部尚書沒有表態,倒是有幾個侍郎很是贊同,寫了副奏。”

鄭友元給孫承宗搬來凳子,悄然退了出去。

孫承宗也放下奏本,看着畢自嚴,沉吟一聲,罕見的沒有開口說話。

畢自嚴與孫承宗眼神交匯,接着,繼續沉默。

兩人都是讀書人,進士出身,而今都是飽讀詩書,滿腹才華,若非入了官場,定然也是一方大儒,大家。

畢自嚴是徹徹底底的文人,從他內心深處來講,是贊同這道奏本的。大演武展現的火炮威力太過可怕,以往還不覺得,現在卻有些悚然,令他感覺危險,心裡憂慮。

孫承宗雖然是文官,可也帶兵多年,雖然知曉武器的重要,可是今天大演武的火炮,讓他心悸,同時還在擔憂,短短几年已經如此,如果繼續發展下去……

單想一想就不寒而慄!

好半晌,孫承宗開口道:“皇上銳意發展火器,並且認爲它是未來戰爭的決定性武器。”

畢自嚴擡頭看了眼孫承宗,神色平靜,沒有言語。他明白孫承宗的意思,所以纔沒有說話。

儒家以‘仁德’治天下,凡不合‘仁德’二字便極力排斥,斥之爲‘邪端’,非‘正道’,隨之趕盡殺絕。

但眼下的情況是,當今這位皇帝陛下,對‘奇技淫巧’異常熱衷,他們根本無力反對,甚至簡單的制約都不行。尤其是在一些軍國大事上,由於他的觀點,想法往往能在後面得到印證是對的,他們就更沒底氣。

要知道,當今這位——從未錯過!

一次都沒有!

面對如此目光如炬,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們這些臣子是相當的不容易。

畢自嚴與孫承宗等人內心時常也感到慶幸,雖然當今這位強勢無匹,半點聲音聽不進去,可到底不是太祖,成祖,沒有不分青紅皁白的就大開殺戒,至少對他們這些身邊的近臣該有的禮數從未缺過。

又好半晌過去,畢自嚴深吸一口氣,道“這件事,內閣不表態。”

‘不表態’何嘗不是一種表態。

孫承宗看着畢自嚴,提醒道:“皇上的性格你是知道,你不表態就等於是反對,皇上心裡……是有賬本的。”

當今皇帝大度的時候令人心驚,對很多他們認爲是‘忤逆’大罪的事情揮揮手就算了,完全不放在心上。可在他們看來是某些不值得在意的小事情上,分外的‘計較’,經常會秋後算賬。

孫承宗話沒有說透,他早就隱約的感覺到,乾清宮對這位‘畢首輔’是有不滿的,也不能說是不滿,應該是對他的能力的一種‘質疑’,若是到了時間,機會合適,畢自嚴‘突然’致仕,告老還鄉他不會有多意外。

畢自嚴何嘗不知道,不過有些事情,他該堅持的會毫不猶豫的堅持到底,對着孫承宗的好意他只能心領,擺了擺手,道:“眼下不是說這些的時候,休息半個時辰,咱們繼續開會,要儘快達成今年‘新政’框架,免得人心浮動,朝秦暮楚。”

孫承宗見如此也沒有多說,看着畢自嚴,欲言又止,最後還是走了。

他本來想給畢自嚴透個關於察哈爾的底,眼見畢自嚴一堆煩心事,還是嚥了回去。

內閣現在忙的腳不沾地,急匆匆的再次與六部尚書,各地總理大臣,巡撫等開會商議,他們都在擔心騰出手裡的朱栩會插手進來,到時候他們就沒有了話語權,太多的事情由不得他們,所以在搶先下手。

一干大人們扛着巨大的壓力,在各種問題上爭鋒相對後又相互讓步,希望能儘早達成各方都認同,能夠持續前進的‘新政’方案來。

京外的百姓們自然熱鬧,大明演武,萬邦來朝,這是盛世之兆,鞭炮齊鳴,喧囂嬴蕩。

朱栩在入到城門口,纔看到司禮監送出來的奏本以及簡略。

坐在搖搖晃晃的馬車上,朱栩看着這道奏本,也算是感慨萬千。

對於‘奇技淫巧’的深惡痛絕,對於‘仁’的無限拔高,應該是封建王朝發展的一道嚴重桎梏。這種‘桎梏’明隱的出現在方方面面,其中最爲顯眼的,就是對‘匠藝’的貶低與阻礙,到了火器這裡,則上升到了恐懼。

‘現在的火炮怕是與後世的原子彈一樣,令人恐懼與忌憚……’

朱栩能明白這道奏本里的擔憂,但是這些人沒有說明白另一個問題——大明封禁了,是不是就表示其他國家就不會出現?若是出現了怎麼辦?到那時怎麼保衛大明?

這完全是自廢武功,故步自封,停滯不前,甚至是惡意倒退的存心找死之舉啊!

朱栩搖搖晃晃,回憶起一些不堪的記憶來,心裡陡然惱怒,擡頭看向前面,道“內閣那邊什麼態度?”

曹化淳坐在外面,聞言道“內閣還沒有反應,估計是留中不發。”

“傳旨!”

朱栩目光微冷,語氣冷漠的道:“嚴厲斥責這幫人,火炮已經遍存於世界,我大明今日毀,西夷明日來攻,如何抵擋?海上如何建長城?我大明是否要永遠如豬羊一般被人圈禁,任意欺凌,苟且偷生?目光短淺,自私狹隘,以一己私心拋卻家國之責,妄言國事,不體上心,毫無格局,其心可誅!”

張筠眨了眨眼,剛纔有那麼一剎那,她也覺得這些大人們上書說法是對的,再聽着朱栩之言,心裡一驚,連忙抿了抿嘴,低下頭。

真要是如朱栩所說,那就太可怕了,不敢去想。

曹化淳在外面嚇了一跳,這些話要是真的明旨而發,只怕會逼死奏本上的不少人!

猶豫了一會兒,曹化淳道:“皇上,語氣,是否要委婉一些?”

“不用!”

朱栩道:“你親自擬旨,拿給朕看,然後送去內閣,再讓內閣寫一道相似的斥責詔令,工部,吏部也寫一份,然後在明天的報紙上登出來,給朕好好殺一殺這幫人的懦弱無能之氣!”

“遵旨。”曹化淳心裡嘆了口氣,很是無奈。

每次皇帝看重,着力發展的事情,總有人跳出來反對,唱高調,結果就被皇帝打臉,而且是那種居高臨下,無可反駁的打臉。

用力越狠,反作用力就更大,對於將‘清譽’視爲重過一切的大明文人來說,羞憤自盡都不奇怪。

可這種反作用力不同於作用力,反作用基本上是無差別的傷害,地圖炮,這會讓那些人保守的讀書人更加堅定的抱團,遠離朱栩,大力的唱反調。

也就是一段小插曲,朱栩壓根就不在意,這道旨意既是給內閣六部那些大人看的,鮮明表達他的態度,也是給朝野那些思想開明,有眼光的人看的,至於那些死抱着舊教條不放的人,朱栩打算由着他們抱到死——救不了了。

在朱栩的馬車進宮的時候,朝鮮的二位國主也沒閒着,在六部,內閣等地穿梭,求見,希望能說服大明一些重臣,同意大明的軍隊繼續駐紮平壤,保衛朝鮮,以防倭國再次入侵。

可是,得到的迴應多數是失望的,剩下的是含糊不清,難給肯定

第1253章 孫傳庭帶來的驚恐第四百一十九章 激戰第1258章 絕無僅有的威勢第六百二十九章 只欠東風第兩百七十六章 晉王府第一章 王爺寫聖旨第1490章 妖孽縱橫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複雜局面第七十三章 張皇后的擔憂第五百五十八章 資本主義萌芽第四百五十七章 餘毒未清第四百一十九章 激戰第1226章 孫承宗的意味深長第1497章 貸款陷阱第1267章 跨越式發展(又是六千字大章)第1350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一十章 打的說不出話第1283章 燥熱的日子第1339章 尋找駱養性第兩百四十九章 朱栩的反思第五百一十三章 威脅信王第兩百三十五章 反對聲浪(第三更~)第兩百二十五章 禽獸不如第兩百九十六章 緊迫感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的戰場第1312章 在乎帝心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尼拉第九百二十七章 爭論(第三更求月票~)第1264章 打出去的難堪第七百七十三章 金與銀第七百八十二章 引‘狼’入室第1214章 一炮驚天第九百二十章 內閣宣言第1171章 擺不直的偏見第九百一十章 貪婪第四十章 出家 (求收藏,推薦票票~~~)第1200章 漫天要價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的思想萌芽第八百三十四章 更進一步第兩百三十二章 張維賢的覺悟第1262章 辯論楔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諸王反對第1260章 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第一百一十一章 還是漕運第九百三十四章 已閱,不回第九十二章 惠民商會(求收藏~突破~~)第九百八十四章 複雜紛擾第一百三十一章 獄中熊廷弼第五百二十四章 鄉間見聞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旱來臨第兩百七十三章 活埋第四百四十四章 水災第四百四十章 東廠降格第八百七十章 童謠第1453章 驅逐性移民第一百七十七章 獻策宋康年第三百八十八章 朋黨的可怕第五百九十九章 危機顯露第四十七章 表兄(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九章 清道夫第八百零零九章 目標靖王第八百五十六章 倭寇第七百七十三章 金與銀第1486章 渲染威脅第三十八章 教訓(求收藏,推薦~)第八百二十七章 煮酒論天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言官悍將第兩百七十五章 勸進第兩百六十二章 潰不成軍第1427章 泛舟湖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已經不同了第八百一十一章 再翻不了身第五百九十五章 被襲第九百四十二章 試驗田第1127章 甩手掌櫃第1501章 蒙古入關第1373章 進退之議第1537章 一場大雪第兩百三十章 魏忠賢的手段第六百二十四章 魏忠賢的局第九百六十六章 察哈爾第七百二十八章 萬國商會第1455章 閒聊下的大事第三百五十五章 殺氣第1285章 一場好戲第三百二十二章 激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擴充信王權力第三百九十二章 裁都察院第1454章 移民亂象第兩百六十四章 信王當政第四百一十四章 明緬之戰第1305章 平王要說話第兩百八十五章 孫承宗入宮第五百六十章 姐妹花第九百七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戰略部第兩百三十九章 趙南星的惡意第四百七十六章 欲伐遼東第七百三十七章 插滿大明旗幟
第1253章 孫傳庭帶來的驚恐第四百一十九章 激戰第1258章 絕無僅有的威勢第六百二十九章 只欠東風第兩百七十六章 晉王府第一章 王爺寫聖旨第1490章 妖孽縱橫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複雜局面第七十三章 張皇后的擔憂第五百五十八章 資本主義萌芽第四百五十七章 餘毒未清第四百一十九章 激戰第1226章 孫承宗的意味深長第1497章 貸款陷阱第1267章 跨越式發展(又是六千字大章)第1350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一十章 打的說不出話第1283章 燥熱的日子第1339章 尋找駱養性第兩百四十九章 朱栩的反思第五百一十三章 威脅信王第兩百三十五章 反對聲浪(第三更~)第兩百二十五章 禽獸不如第兩百九十六章 緊迫感第五百一十八章 新的戰場第1312章 在乎帝心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尼拉第九百二十七章 爭論(第三更求月票~)第1264章 打出去的難堪第七百七十三章 金與銀第七百八十二章 引‘狼’入室第1214章 一炮驚天第九百二十章 內閣宣言第1171章 擺不直的偏見第九百一十章 貪婪第四十章 出家 (求收藏,推薦票票~~~)第1200章 漫天要價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的思想萌芽第八百三十四章 更進一步第兩百三十二章 張維賢的覺悟第1262章 辯論楔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諸王反對第1260章 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第一百一十一章 還是漕運第九百三十四章 已閱,不回第九十二章 惠民商會(求收藏~突破~~)第九百八十四章 複雜紛擾第一百三十一章 獄中熊廷弼第五百二十四章 鄉間見聞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旱來臨第兩百七十三章 活埋第四百四十四章 水災第四百四十章 東廠降格第八百七十章 童謠第1453章 驅逐性移民第一百七十七章 獻策宋康年第三百八十八章 朋黨的可怕第五百九十九章 危機顯露第四十七章 表兄(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九章 清道夫第八百零零九章 目標靖王第八百五十六章 倭寇第七百七十三章 金與銀第1486章 渲染威脅第三十八章 教訓(求收藏,推薦~)第八百二十七章 煮酒論天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言官悍將第兩百七十五章 勸進第兩百六十二章 潰不成軍第1427章 泛舟湖上第五百九十八章 已經不同了第八百一十一章 再翻不了身第五百九十五章 被襲第九百四十二章 試驗田第1127章 甩手掌櫃第1501章 蒙古入關第1373章 進退之議第1537章 一場大雪第兩百三十章 魏忠賢的手段第六百二十四章 魏忠賢的局第九百六十六章 察哈爾第七百二十八章 萬國商會第1455章 閒聊下的大事第三百五十五章 殺氣第1285章 一場好戲第三百二十二章 激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擴充信王權力第三百九十二章 裁都察院第1454章 移民亂象第兩百六十四章 信王當政第四百一十四章 明緬之戰第1305章 平王要說話第兩百八十五章 孫承宗入宮第五百六十章 姐妹花第九百七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戰略部第兩百三十九章 趙南星的惡意第四百七十六章 欲伐遼東第七百三十七章 插滿大明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