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太子反應

賢王見手下一個個喜形於色,不由得苦笑。

他的人還沒有找到機會給李意書做套呢,李意書就無意間撞到太子的人賣東西給北蠻人,如果說這事放在前幾月,賢王自然會瞅着這個機會,指使人與李意書一起將太子告發。

因爲當年太祖打天下時,曾被北蠻背後偷襲,所以莊氏建立大齊後,就下令不許大齊將東西賣給北蠻。

十數年下來,可苦北蠻人了。不說兵器等,便是尋常果腹禦寒的糧食布匹也不寬裕,尤其是在春夏換季之時,皆面臨斷糧的窘境,而秋冬之季則緊缺棉衣。所以這個時候往往會有大齊的百姓爲了賺得高價利錢,偷偷賣東西給北蠻人。

而朝廷自然不會坐看百姓陽奉陰違,那兩季之時,便會嚴加看防,一經發現,便會嚴厲處理,有時爲了震懾百姓,還會以通亂叛國罪論處。

如今身爲一國儲君的太子,竟然也會爲了謀利而與北蠻人交易,違背祖宗家法,真要揭露出來,也夠他受的。

可惜,現在賢王什麼也不能做。

他因爲府裡用度太大,銀錢上一時張羅不上來,便也想到這個捷徑,今年過年時節就悄悄指示手下人利用職務之便,偷偷賣些物資給北蠻,沒想到他們做事倒是麻利,已於兩個月前找準買主大嫌了一筆,不然賢王哪裡能有閒錢尋到那些江湖人去劫殺六皇子。

他的人當然會做事妥穩,但是一經告發太子,太子必不會痛快承認,到時皇上免不了讓人細查,這種情況下,賢王不敢保證自己的人不會露出蛛絲馬跡。

賢王明白,皇上可以默許他們兄弟之間爲了皇位而動些手腳,相信算計,但是這個是原則性的問題,他決不能犯,被皇上知道了,他只怕也就失去了奪嫡的資格。

賢王投鼠忌器,默想半日,不得不提筆告知手下的人:一定要設法保住李意書,而且務必勸告他不許將此事聲張,便以後與北蠻人做生意之事,卻是不要再有了。

着人送走信後,想到失去如此好的扳倒太子的機會,賢王心裡特別難受,只好安慰自己:至少李意書已經看清太子鼠目寸光不堪大任的真面目,將來定會影響到其父城安伯,近而影響到朝中一些文官,總算是有得有失!

過了好幾日,吳天佑才慌慌張張地跑來告訴太子:與北蠻的交易的事情敗露了。

太子一聽慌了神,連聲埋怨道:“看你出的什麼生財的好主意,如今可要怎麼辦纔好?”

吳天佑被太子教訓了一頓,心神倒是穩了許多,忙道:“如今李意書已經被賢王的人搶去,如果他二人聯手告發的,事情可就不好收拾了,不如請徐戒幫着出個主意。”

太子大聲斥道:“關鍵時刻,舅舅總出這些餿主意。當年祖父在北蠻人那裡吃了大虧,徐戒本就是祖父的人,若是被他知道我竟然爲了私利違背祖父之言,你打量他不會心裡有疙瘩嗎?”。

吳天佑不由急得團團轉,忽然眼睛一亮,對太子笑道:“北邊本就有很多將領是聽命於賢王的,他們如今將李意書搶到手中,按着賢王沒事還要來挑太子爺的錯的性子,這次怎麼倒悄無聲息,莫非賢王也曾做過那種事?”

太子略一思忖,不由拍手笑道:“果然蹊蹺!原來堂堂的賢王也不是那麼幹淨的人,我看八成就是這樣子,所以他不敢挑起事來,免得父皇真派人去查訪,露了他的底子。”

吳天佑越想也越覺得有道理,又道:“賢王必也惱怒李意書的,但仍要保他,看來是想通過他,結交朝中文臣世家。”

太子冷笑道:“李意書擋了我的財數,況且又有那樣一個大把柄落在他的手中,我怎能讓他就這麼逍遙在外,我聽說他倒有個嫡妹如今已經長大,若是我納了她,將來成了一家人,豈不是皆大歡喜?”

吳天佑忙道:“這些世家最是高傲,庶女倒也罷了,那嫡女必是死都不會嫁人爲側室的,還請殿下三思!”

“舅舅此言差矣!”太子搖頭笑道:“我的側室可不是普通的妾室,那是要上玉碟有封誥的,若是她是個絕色的,以她伯府嫡女的身份,做個正三品的良娣倒也使得。不要說什麼伯府千金,她若是將來嫁不成世子,熬一輩子也未必能熬到三品誥命,且不必說,若她真是個好的,將來我登基後,說不定一品的妃子也做得。”

吳天佑無法,只得低頭想了一下,道:“聽說城安伯的嫡女年紀尚幼,未足及笄,殿下此時上門提親怕有些不妥,還是從長計議纔是。”

太子便道:“時間等不得,我得在李意書的事情傳來之前,就將親事定下,等城安伯府知道真相後,就不好辦了,現在就派人好好盯着他府上,若有些異動馬上告訴我,說不定就有奇遇呢。”

所謂無巧不成書,如果李瑤琴老老實實在家呆上兩三個月,也許真讓太子尋不到什麼機會,可偏偏李瑤琴算着日子,知道哥哥此時定是遇到麻煩了,再怎麼說也是兩世的兄妹,她也真當李意書爲哥哥,故此時心中不安。

其實也怪前世李意書被賢王的人說動了,認爲皇上必不會現在就舍了太子的,故如果太子所行之事傳到皇上耳中,爲了皇家的體面,也不過是暗暗懲罰太子,但是做爲知情人來說,被滅口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事情已過去很長時間,太子的人也必會將漏洞填補好,而且他手中還真沒有什麼證據,說不定反會被扣一盆子屎。

所以李意書只得與賢王的人一起裝聾作啞,心裡卻明明白白,太子決不是明主,然此事實在不易宣之於口,故前世對李瑤琴也是含含糊糊,並曾說得明白,以致於有些誤導了她。

李瑤琴越香越擔心,便想去寺院爲兄長祈福。

不過現在,她可不敢再去廣源寺,因爲前世就是廣源寺的僧人說她命格奇特的,幸好京城內也有一家小寺院,名聲倒不錯,多是一些不方便出京的貴婦早晚過去燒柱香。

李夫人聽說後,倒也覺得可行,雖然她仍然不方便同去,便想着最近女兒比之前要乖覺了很多,那家小寺院多有王妃貴婦們時不時過去,定然不會出錯,多多派了丫頭婆子們跟着去,想來應無礙。

李瑤琴前腳出了伯府,後腳太子就得了消息,心中暗喜,覺得倒可以來段游龍戲鳳的戲碼了。

偏巧今天沈麗君也來到小寺院,爲兒子祈福。

兩隊人馬同進到了寺門,李瑤琴只得下了車,侍立在院門,靜候賢王妃先行。

沈麗君眼睛都不瞟一眼地帶着人走了過去。

雖然這幾日賢王認爲李意書已經是自己的人了,對城安伯府要客氣些,但是沈麗君卻認爲李意書已經失了告發的先機了,又得罪了太子,他以後只得投靠於賢王,驟然對他家熱情,反讓人以爲賢王府就是如此現用現交,再則看到李瑤琴楚楚可憐的樣子,她就心裡不舒坦,故仍是待李瑤琴如故。

在這個特權社會,李瑤琴也無法,只能遵從這個社會的生存法則,直到沈麗君一行走過去,這才隨後跟着進了寺院。

寺院雖小,倒也五臟俱全,也有兩三個小院子,沈麗君便選了東邊較大的那的,李瑤琴只得去了西院。

兩邊剛準備得差不多時,太子就帶人過來了。

寺院主持倒是頗有些吃驚,因爲這寺院太小,故大多隻有些女眷前來,少有男子過來的,且又聞聽太子名聲不雅,便欲阻擋。

太子笑道:“前幾日太子妃曾派人來這裡求平安符,不知可好了沒有?”

這可是睜眼說瞎話,太子妃這幾日哪裡派人來過?

太子旁邊的侍從吩咐道:“還不快拿來,殿下正好順路捎着。”

主持無法,只得退回大殿去爲太子妃祈平安符。

這邊,太子便去了西院。

聽見說太子前來拜會,又道略知北邊的一些事,怕是李意書有些麻煩了。

李瑤琴聽說後,不由恨得牙根癢癢,前世也是如此騙得她相見,差點惹出麻煩來,今生她已知哥哥有驚無險,自然不會再上他的當了。

於是想了想,讓人悄悄去找主持出面,又派人前去向沈麗君求助,這才命人向太子說明道:“礙於規矩,此時不方便與太子相見,若有什麼話,還請對城安伯說吧。”

太子聽了咬牙,沒想到李瑤琴也是個心冷的,聽說自己親兄長出了事,竟然無動於衷,便笑道:“什麼規矩不規矩的,你家小姐不過一個小姑娘罷了,哪裡用得着避嫌,見見又何妨。”說罷,便帶人往院裡闖去。

此時,沈麗君也得了太子闖去西院的事,心腹說道:“王妃要不要去管一管?萬一那伯府小姐真被太子壞了名聲,將來兩家做了親,於咱們王府不利啊。”

沈麗君笑道:“管自然是要管的,只是現在時候不對。再說也不知那李小姐是什麼脾性,貿然進去管,萬一壞了她的好事,倒是好心辦壞事了,等她派了人求助,或事情真不好了,再說吧。”

第72章 夜入金家第55章 姐妹情深第7章 罪魁禍首第27章 事情有異第83章 吳齊互鬥第173章 促成親事第45章 開誠佈公第225章 嬤嬤傳話第143章 婆媳過招第269章 沈老太太第279章 終於到來第200章 處子之身第246章 意書再勸第104章 又見穿越第205章 看花了眼第109章 六爺誇功第41章 指點銀樓第318章 做實劣跡第281章 順應天意第301章 昭英歸來第64章 官媒上門第299章 事情餘波第130章 昭寧娶親第25章 擇木而棲第234章 陳王殞子第250章 殺雞儆猴第164章 求爲媵妾第197章 成全太子第336章 煉製丹藥第288章 公主正名第262章 事情轉變第275章 男兒重諾第159章 昭英離京第340章 交換條件第164章 求爲媵妾第40章 女婿人選第256章 親事被拒第183章 退與不退第207章 邊氏灰心第262章 事情轉變第61章 不明之火第33章 獻防箭衣第149章 環兒求情第237章 無欲則剛第322章 二次進宮第76章 沈父取捨第243章 賢王問道第210章 六爺受阻第222章 正史野史第144章 難得清閒第174章 婚禮簡辦第30章 登高望遠第81章 翁婿夜見第308章 桂哥落水第312章 代母受過第253章 較量結果第233章 夫妻離心第18章 莊園新居第265章 皇后之位第248章 賞梅偶遇第54章 商議慶生第333章 度化桂兒第197章 成全太子第234章 陳王殞子第74章 東宮之言第135章 做客沈府第18章 莊園新居第24章 稚子之語第12章 彼此交底第53章 惜君受教第311章 查看賬目第107章 出乎意料第210章 六爺受阻第73章 天家兄弟第60章 寬衣解帶第340章 交換條件第32章 打發釘子第338章 鬆哥被擒第312章 代母受過第49章 賠償昭寧第48章 匕首由來第117章 麗君受挫第86章 光風霽月第90章 盜取錦匣第120章 太廟事件第188章 六爺吃醋第95章 瑤琴反應第189章 瑤琴認命第100章 相談甚歡第203章 造化弄人第297章 遍邀羣芳第261章 珠聯璧合第59章 兩相辯論第80章 離心離德第201章 周公之禮第178章 納妾提議第136章 冤家聚頭第111章 叛民伏法第115章 貞烈女子第6章 重提規矩
第72章 夜入金家第55章 姐妹情深第7章 罪魁禍首第27章 事情有異第83章 吳齊互鬥第173章 促成親事第45章 開誠佈公第225章 嬤嬤傳話第143章 婆媳過招第269章 沈老太太第279章 終於到來第200章 處子之身第246章 意書再勸第104章 又見穿越第205章 看花了眼第109章 六爺誇功第41章 指點銀樓第318章 做實劣跡第281章 順應天意第301章 昭英歸來第64章 官媒上門第299章 事情餘波第130章 昭寧娶親第25章 擇木而棲第234章 陳王殞子第250章 殺雞儆猴第164章 求爲媵妾第197章 成全太子第336章 煉製丹藥第288章 公主正名第262章 事情轉變第275章 男兒重諾第159章 昭英離京第340章 交換條件第164章 求爲媵妾第40章 女婿人選第256章 親事被拒第183章 退與不退第207章 邊氏灰心第262章 事情轉變第61章 不明之火第33章 獻防箭衣第149章 環兒求情第237章 無欲則剛第322章 二次進宮第76章 沈父取捨第243章 賢王問道第210章 六爺受阻第222章 正史野史第144章 難得清閒第174章 婚禮簡辦第30章 登高望遠第81章 翁婿夜見第308章 桂哥落水第312章 代母受過第253章 較量結果第233章 夫妻離心第18章 莊園新居第265章 皇后之位第248章 賞梅偶遇第54章 商議慶生第333章 度化桂兒第197章 成全太子第234章 陳王殞子第74章 東宮之言第135章 做客沈府第18章 莊園新居第24章 稚子之語第12章 彼此交底第53章 惜君受教第311章 查看賬目第107章 出乎意料第210章 六爺受阻第73章 天家兄弟第60章 寬衣解帶第340章 交換條件第32章 打發釘子第338章 鬆哥被擒第312章 代母受過第49章 賠償昭寧第48章 匕首由來第117章 麗君受挫第86章 光風霽月第90章 盜取錦匣第120章 太廟事件第188章 六爺吃醋第95章 瑤琴反應第189章 瑤琴認命第100章 相談甚歡第203章 造化弄人第297章 遍邀羣芳第261章 珠聯璧合第59章 兩相辯論第80章 離心離德第201章 周公之禮第178章 納妾提議第136章 冤家聚頭第111章 叛民伏法第115章 貞烈女子第6章 重提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