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陳地反應

京中諸事處理妥當後,由欽天臨選的出發的吉日也到了,六皇子祭過旗後,便帶着衆兵將離京東去。

李瑤琴聞得沈秋君一同前往,不由暗自豔羨。

李瑤琴自嫁入定國公府後,日子過得倒是不鹹不淡的,自己小院裡的事務自然手到擒來,井井有條,林景周對她亦是恩愛有加,那兩個通房不過是有名無實罷了,故也使得院裡衆丫頭們不敢有絲毫的非分之想。

讓她難熬的是每日婆婆面前的晨昏定省。剛嫁進國公府,林夫人就將她的規矩挑得一無是處。

李瑤琴當年初穿越過來時,雖是八九歲的孩童,但因心智是成年人的,故顯得格外的聰慧早熟,且又因前世通過書籍影視,對於規矩一事多少也懂得些,自然不會真象小姑娘一樣,處處唯教導嬤嬤爲尊,又因其聰穎,一些不足之處,也能通過其機敏的表現,讓家人及教導嬤嬤無話可說。

無奈林夫人一開始就看李瑤琴不順眼,這個態度下,雞蛋裡也能挑出骨頭來,何況李瑤琴規矩上的基本功確實不紮實,更是直接拿她當小孩子一般訓導,並以此爲由,輕易不許李瑤琴出門作客。

李瑤琴如今過得就是縮手縮腳的小媳婦日子,比之從前做姑娘時還要受約束,況且既然婆婆不喜歡她,她自然也不會對婆婆有好感,又少了些古代女子打內心裡對姑婆的敬畏之心,這心裡就更是怨氣十足,在林夫人面前,一時一刻都是煎熬。

自打得知皇上欲派人前去東邊時,李瑤琴便暗暗在林景周的跟前吹枕頭風,想着若是林景周能外派,自己也可能借機出去。天高皇帝遠的,自己才能真正當家作主,說不得還能有所作爲呢。

林夫人既然不放心李瑤琴,兒子院裡便少不了她的耳目,於是便敲打李瑤琴:外邊的事自有爺們拿主意,還用不着一個內宅的小媳婦來過問,況且兒子既然在外無法盡孝,兒媳是怎麼也要留下來掌管府中事務的。

李瑤琴這才作罷,不得不繼續忍受這種憋屈的生活,倒是李夫人得知此事後。反訓斥了女兒一頓,要她身在福中要知惜福,誰家媳婦都是如此過來的。一定要打心裡尊重孝敬婆母。

再說六皇子一行人,浩浩蕩蕩往東而去,卻並不星夜兼程,曉行夜宿倒也不覺得有多累。

沈秋君以爲是六皇子爲照顧自己纔會如此,倒有些不好意思。便勸說六皇子以軍事爲重,不要因小失大。

六皇子不以爲然道:“不急,鄭老將軍還能過幾個月才能起程呢,我們何必趕得如此急,反讓東陳以爲我們現在就與他作戰。我現在主要是押運糧草,路上還要暗暗安排下徵糧事宜。這次不是打一仗讓他退一退的事,而是要全面攻下東陳,倒不急在一時。糧草之事卻是馬虎不得的。”

沈秋君聽了,想到皇上對軍隊之事定有安排,六皇子也不敢自作主張,估計應無不妥之處,便也不再多言。只當一路賞着風景地往東而去。

六皇子一行人不緊不慢地行走不過十數日,東陳便知了消息。

陳王世子陳安政聽說。不由冷笑道:“誰說大齊六皇子不得帝心,如今這不帶人來報仇來了。”

前幾個月陳安政曾派人前去大齊,如今那些人杳無音信,再看如今大齊六皇子莊承榮親自帶人前來討伐東陳,他便猜測定是莊承榮知道自己策劃的事情報仇來了。

陳王沉默不語,思考半日,說道:“那莊承榮的性子雖說衝動古怪,但大齊皇帝及其羣臣卻不是傻的,定不會由着他的性子來。若是真爲了報派人劫持他的仇,來打一仗,爭口氣也就罷了,怕只怕大齊這次是決心收了我陳地,這場戰爭有的打了。”

陳安政忙道:“大齊前幾年天災也不少,如今雖好些了,但邊境四處還不算太平,他怎麼敢此時就與我們正面開戰?他的將倒有不少,卻無兵可派,偏就派了個沒上過戰場乳臭未乾的莊承榮帶了那點兵來,也太小看咱們了。”

陳王搖頭道:“自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莊承榮不過是一個押送糧草的先行官罷了,你不要對他再動什麼心思,免得將事情鬧大了,先暫時維持眼前的平和,利用這段時間,先將咱們內憂外患解決了,好全力備戰接下來的持久大戰。”

陳安政只得點頭稱是,方纔他確實想趁莊承榮不備先發制人,如今被父親一說,也覺得自己行事莽撞了,畢意莊承榮是在大齊腹地,他若真要半路偷襲,代價必是很大的。

陳王見兒子打消了念頭,便又命人立刻將大齊對各方的戰爭近況一一報來,他要好好思考一下,大齊皇帝此行派兵的意思及將派誰人來做統帥。

陳王君臣討論到很晚才陸續散去,陳安政便回了寢宮。

剛一進後殿,便看到一位凜然威儀身姿綽約的女子正含笑站在那裡,陳安政忙上前恭身道:“見過母親,這麼晚了,母親怎麼還不歇息?”

田王后攙起兒子,溫柔笑道:“我也沒什麼事,便過來等你們。雖說政事繁忙,你也要注意身體,有什麼事白天做不了,非要鬧到這麼晚。不要總仗着年輕,不拿自己的身子當回事,以後年紀大了有你後悔的。”

陳安政忙笑道:“多謝母親關心,只是最近因爲不少地方遭了災,偏邊上又有幾個部落不老實,等忙過這一陣子就好了。”

田王后嘆道:“這兩年事情是有些不順,你年輕倒也罷了,你父親如今也上了年紀,你要好好辦事,也好幫着他排憂解難。另外,也要勸着他,別在那麼拼命,要好好休養纔是,有什麼事也試着放手給底下的人。”

陳安政點頭道:“父親的性子母親如何不知,事必躬親,您放心,我定會時時勸着他的。”

田王后欣慰地笑了,一時又試探地問道:“你怎麼一個人回來了,你父親怎麼沒和你一起回來?也罷,我方纔親手做了點吃食,已經讓人送去你寢宮一份,你回去後好好嚐嚐,若是喜歡,母親明日還做給你吃。我親自送去給你父親,也好勸着他早早歇息。”

陳安政看了一眼旁邊幾個正捧着食盒的侍女,忙忙叫住正欲向外走去的田王后:“母親,不必了。父親已經吃過飯了,他還有要事要考慮,怕是一時半回不會回來的。您還是先回去休息吧。”

田王后頓了身子,擡頭時面上已然帶了微笑,說道:“他也是個頑固的,一件事不解決了,就寢食難安,這身子怎麼受得了,我更該去照顧他。”

陳安政不由垂了眼眸,說道:“父親此時正考慮要事,不許人過去打攪他,方纔兒子離去時,他已經叫人安排下後半夜伺候的人了,母親這幾年身子也不好,還是早早休息纔是。”

田王后眼睛便黯了下來,方纔還神采飛揚的一個人,好像一下子被抽去了所有的精神,頓時萎靡了起來,不過只一眨眼的工夫,她又變回雍容高貴的王后,低聲笑道:“有人能照顧他,我也就放心了。”說罷,慢慢轉身,挺直身子儀態端莊地走向自己的寢宮。

陳安政看着雖年近五旬容顏卻不曾減少多少的母親,不由嘆息,他既疼惜母親被父親的冷落,可也深深瞭解父親的無奈。

父親無疑是深愛着母親的,所以在母親被擄走後,父親深深地自責,並時刻爲救出母親而努力,後來也果真爲了救母親出大齊,放棄了諸多的利益,最終不得不蝸居在這小小的陳地,即便,父親仍然毫不猶豫地封了母親爲王后。

作爲一個男人來說,妻子被搶已經是極大的恥辱,如今救了回來,夫妻團聚,也算是上天有眼,可是,爲什麼母親要爲那個男人生子呢?

以母親的容貌,在那樣的亂世,想要保持清白,實在不易,如果僅僅是失貞,他與父親都可以不放在心上,可是她怎麼可以爲那個男人生孩子,而且還將他撫養到那麼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已經背叛了父親和他。

對於陳安政來說,他都時時有殺了莊承榮以泄恨的心思,所以能深深瞭解父親心中的疙瘩,越是愛的深,就越不容易原諒母親,離得近了心裡難受,可又捨不得真正遠離,只能這樣相愛相殺,彼此折磨。

父親雖有幾房妾侍,但無一例外都是田家的女子,由此可見,父親仍是在顧念着母親,以願極力維護他世子的地位,這也是他不願干預的原因。

此時陳安政看着母親落寞的背景,既有心疼,又有一種莫名的快感,又想起今日議事到現在的罪魁禍首,不由衝口而出道:“也怨不得父親這麼晚了還在燈下謀劃,實在是因爲接到線報:大齊六皇子莊承榮正帶兵來往陳地而來,想來兩國不久就要開戰了。”

第200章 處子之身第38章 打探神醫第139章 祖母習性第241章 慧及必傷第63章 糊塗一時第135章 做客沈府第216章 峰迴路轉第190章 不離不棄第309章 置換江山第315章 親眼目睹第167章 同流合污第50章 外祖田家第167章 同流合污第259章 太子請罪第2章 新帝登基第189章 瑤琴認命第192章 回憶往事第330章 上行下效第92章 有驚無險第227章 爭取地位第245章 瑤琴談茶第111章 叛民伏法第317章 事蹟敗露第290章 質問祖母第154章 祖傳寶劍第195章 此消彼長第10章 取名憐兒第168章 太子謀劃第206章 邊氏父子第332章 昭英除族第13章 月夜驚怕第257章 又出狀況第205章 看花了眼第17章 路遇鬥毆第24章 稚子之語第198章 太子推測第132章 沈母舊事第170章 把話挑明第154章 祖傳寶劍第173章 促成親事第261章 珠聯璧合第304章 三世承襲第184章 販賣消息第97章 六爺問道第186章 商量對策第67章 流言風起第4章 悲慘離世第231章 挑撥離間第339章 兵戎相見第91章 提前生產第129章 提前成親第187章 天作之合第28章 鞭打六爺第116章 美名傳揚第335章 桂哥無情第290章 質問祖母第202章 東征人選第224章 皇上賜名第83章 吳齊互鬥第308章 桂哥落水第86章 光風霽月第331章 慷慨就死第309章 置換江山第241章 慧及必傷第104章 又見穿越第241章 慧及必傷第23章 清晨鬧劇第263章 安政稱臣第311章 查看賬目第102章 沈家姐妹第108章 告誡江妃第77章 秋君反擊第68章 負荊請罪第188章 六爺吃醋第6章 重提規矩第120章 太廟事件第139章 祖母習性第196章 山中遇刺第63章 糊塗一時第207章 邊氏灰心第201章 周公之禮第275章 男兒重諾第9章 姐妹交鋒第193章 抱團取暖第97章 六爺問道第84章 拜訪王妃第236章 東陳覆滅第26章 指東說西第239章 幼年傻事第247章 前世侍妾第166章 太子進言第144章 難得清閒第136章 冤家聚頭第76章 沈父取捨第52章 請來神醫第89章 秋君戒備第201章 周公之禮第78章 齊妃內侄第8章 同道中人第292章 吳氏救子
第200章 處子之身第38章 打探神醫第139章 祖母習性第241章 慧及必傷第63章 糊塗一時第135章 做客沈府第216章 峰迴路轉第190章 不離不棄第309章 置換江山第315章 親眼目睹第167章 同流合污第50章 外祖田家第167章 同流合污第259章 太子請罪第2章 新帝登基第189章 瑤琴認命第192章 回憶往事第330章 上行下效第92章 有驚無險第227章 爭取地位第245章 瑤琴談茶第111章 叛民伏法第317章 事蹟敗露第290章 質問祖母第154章 祖傳寶劍第195章 此消彼長第10章 取名憐兒第168章 太子謀劃第206章 邊氏父子第332章 昭英除族第13章 月夜驚怕第257章 又出狀況第205章 看花了眼第17章 路遇鬥毆第24章 稚子之語第198章 太子推測第132章 沈母舊事第170章 把話挑明第154章 祖傳寶劍第173章 促成親事第261章 珠聯璧合第304章 三世承襲第184章 販賣消息第97章 六爺問道第186章 商量對策第67章 流言風起第4章 悲慘離世第231章 挑撥離間第339章 兵戎相見第91章 提前生產第129章 提前成親第187章 天作之合第28章 鞭打六爺第116章 美名傳揚第335章 桂哥無情第290章 質問祖母第202章 東征人選第224章 皇上賜名第83章 吳齊互鬥第308章 桂哥落水第86章 光風霽月第331章 慷慨就死第309章 置換江山第241章 慧及必傷第104章 又見穿越第241章 慧及必傷第23章 清晨鬧劇第263章 安政稱臣第311章 查看賬目第102章 沈家姐妹第108章 告誡江妃第77章 秋君反擊第68章 負荊請罪第188章 六爺吃醋第6章 重提規矩第120章 太廟事件第139章 祖母習性第196章 山中遇刺第63章 糊塗一時第207章 邊氏灰心第201章 周公之禮第275章 男兒重諾第9章 姐妹交鋒第193章 抱團取暖第97章 六爺問道第84章 拜訪王妃第236章 東陳覆滅第26章 指東說西第239章 幼年傻事第247章 前世侍妾第166章 太子進言第144章 難得清閒第136章 冤家聚頭第76章 沈父取捨第52章 請來神醫第89章 秋君戒備第201章 周公之禮第78章 齊妃內侄第8章 同道中人第292章 吳氏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