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二聖臨朝

沈秋君不由冷笑:“你師弟在你師父心中的份量倒是重的很,只是我沒有令師的神通,可以預知百年後的事情,我怎知你不是爲了救出你師弟而隨意編造的謊言,這可是你們師徒一脈相承的傳統了。再則楊家說到底不過是臣子,你怎麼就能肯定我會爲了他一家而放過你師弟呢。”

空靈道長笑道:“娘娘的疑問,家師也早就想到了。家師說縱觀德妃娘娘的這一生,怕是對當年之事頗多悔悟,而且雪香雪柳兩個丫頭是娘娘的心腹,當年都因對娘娘的忠心而不幸殞命,想來重來一次,德妃娘娘必會有所補償的,以一個沒對娘娘構成實質性傷害的人,來換取娘娘對忠僕的補償之心,且又能保得後世子孫江山穩固,這筆買賣還是很划算的。德妃娘娘您說呢?”

沈秋君聽到空靈直呼自己爲德妃,腦中只覺轟的一下,炸開了花,半響方平復下來,心中暗道:自己方纔猜得不差,那虛清道人果然知道自己前世之事,沒想到他倒真有幾分神通。

沈秋君暗自思量:若真是如此,看來他說楊家將蒙冤被滅滿門之事,怕是真會出現,前世雪柳爲了自己枉自送了性命,自己重生後也曾暗自發誓要一起好好地活着,如今雖說算是實現了,可她的後人真要被自己的後人給誣陷滅了滿門,說到底仍是自己對她不住了。

何況依着這道人所說,楊家不保,大齊江山也不會穩固。雖說子孫自有子孫福。可她心裡還是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將家業千秋萬載地傳承下去的。

空靈見沈秋君凝思不語。便知師父的話起了作用,又笑道:“我師父言道,娘娘當日含了怨憤,怕是心中不能平靜,後世之事雖因天機不可泄露,而不能使娘娘一睹爲快,不過前世之事倒可以讓娘娘一觀,以解娘娘心中的鬱氣。”

看到沈秋君好奇地看向自己。空靈便笑道:“小道臨來時,師父曾將鎮山寶鏡交由小道帶在身上,說是可以看到過去未來。”

說道這裡,空靈面帶赧顏:“只是小道愚鈍之資,不能使其顯現其功能,倒是小道師弟天賦異稟能將其開啓,使娘娘可以看到您前世所遭遇的一切。”

沈秋君聞言,淡然說道:“不必驗證了,我相信你師父說的話了。我會放了空渺的,也希望你師父能遵守約定。到時幫楊家度過劫難,也解了我大齊之危。”

空靈有點不敢相信。看沈秋君確實不是說笑,忙喜道:“娘娘只管放心,只要娘娘放過我師弟,將來解劫之事,便會着落在他的身上,只是娘娘確定不去了解當年娘娘遭難之後的事情?”

沈秋君冷笑:“我瞭解與不瞭解前世之事又能如何呢?我不是活在前世,我現在活在當世,便只想過好現在的每一天,至於前世諸人的結局如何,和我現在的生活沒有一絲的關係,我沒有必要總在心間惦記着前世之事,增加心中的負擔,影響了今生的生活。”

空靈不由讚道:“倒是娘娘心胸開闊,小道自嘆不如,佩服之極。”

沈秋君說道:“不是心胸開闊,而是前世今生的諸人各有其對錯,如今也都有了結果,至於前世他們過得好不好,我都已不在意了,我在意的是現在,不管怎麼說,我今生都是極其幸運和幸福的,若還念念不忘前世的種種恩怨,倒是辜負了老天對我的厚愛了。我還裡還有一句帶給你師父:他是世外高人,不要再插手人世間的事情了,否則好心辦了壞事,亂了人間自有的規則,怕會是妨礙到他的修行吧。”

空靈忙吶吶答應,沈秋君便招手讓楊遠進來命他放了空靈,莊承榮在院裡聽了,也就由着沈秋君作主,一時神情有些萎靡的空渺也被放了出來。

莊承榮便把空靈空渺叫到跟前,說道:“這次皇后發善心放了你們,你們趕緊有多遠滾多遠,若是再撞到我手中,大羅神仙也救不了你們。還有,回去告訴你們師父一聲: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他就在他的深山老林裡好好修行得了,不要再出來,更不要再放他的徒子徒孫們出來禍害人間,若是我再聽說虛清道長及其門下在那裡招搖撞騙,必見一個殺一個。”

空靈忙道不敢不敢,然後又對楊遠叮囑幾句,告訴他世代遠離京師,後代或可避過滿門被殺的災難,若是不然,到時自有空渺幫着解去劫難。

空靈說罷,便拉着師弟趕緊溜之大吉。

楊遠此時回身跪在沈秋君跟前說道:“娘娘爲了解楊家後代之災,而放過屢次針對您的空渺,實在讓臣心中惶恐。”

沈秋君則笑道:“你不必如此,其實對於這等玄幻之事,我也不是十分相信的,但凡事總有萬一,倒不好直接否定此事的發生。那空渺是可恨,可他的份量卻遠遠不及你夫妻二人。你跟隨皇上多年,出生入死,立功無數,雪柳不僅一直忠心於我,更曾對我捨命相救。你們夫妻對我和皇上如此忠心耿耿,教我如何能眼睜睜看着你們的後代蒙冤被滅門?雖不知這事情有幾分真,只求個心安吧,將來萬一被空靈師兄弟言中,若能化解,也不枉了我們主僕君臣一場。”

楊遠做爲一個曾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人來說,並不相信空靈師兄弟之言,只當是他們爲了救出空渺性命而隨口胡言的,不過沈秋君的選擇,終是說明她更看重於他夫妻二人,這不能不讓他感動。

而雪柳本就是沈秋君身邊的忠僕,知道此事後,更是感動得無以復加,直言道:他們願意爲大齊朝邊境安穩,世代守在邊關,且寫下家族遺訓。要楊家子孫發重誓世代效忠於莊氏一脈。

女人有時感性總是多些。沈秋君見雪柳如此。自然也是一番感動,於是又特意讓莊承榮搬給楊家一份免死金牌,言明楊家若獲罪,也要看在其祖先楊遠夫妻的份上,留下一根苗以傳繼香火。

爲了百年後未必會發生的事情,沈秋君主僕二人竟然如此鄭重其事,莊承榮與楊遠二人只是苦笑,不得不依了妻子。

其後。楊遠夫妻果然請離了京城,來到邊關,盡心守衛大齊邊境,屢立奇功,後來被封國公和國公夫人,其後人亦是謹遵祖先之訓,一心盡忠大齊皇帝,後來更是在朝中出現動亂時,進京勤王,楊家也因此出了一位皇后。家族一度達到鼎盛時峰,而所謂的滅門之災亦因得人相助避了過去。終未辜負沈秋君夫妻和雪柳夫妻的主僕情誼。

此是後話,不再贅述,只說當日莊承榮留下人來清理靜雅山莊,他則同沈秋君母子一同回到京城。

京城的文武百官們對於皇后母子的動靜早就已經知道了,但因是關着皇權之爭,在優劣未分又未牽扯到自己時,他們也樂得裝聾作啞。

當聽說皇上與皇后攜手同歸時,他們不由個個張大了口,一時又糾結這皇后太子起兵,他們是否要上斬彈劾呢,看皇上的意思,明顯是要化干戈爲玉帛的樣子,那禮部尚書王青被急召入宮,又是爲了哪般呢?

第二日,一上早朝,衆臣心中的疑惑便得到了解答。

因爲莊承榮頒下一道旨意來:沈秋君乃是得天而授的天命皇后,故其身份地位不同於其他皇后,應與皇帝並肩而站,方不違了天意,故上尊號爲“懿宸皇后”,以彰顯其地位的尊貴不凡,並在朝堂上與皇帝有同等的權力。

莊承榮原本認爲自己處處高擡沈秋君,世人便不敢小覷於她,但通過煉丹事件,他看出無論自己如何愛寵於她,世人始終把她做爲自己的附屬,所以纔會有沈秋君在莊子上指揮不動人的尷尬。

可在他的心中,他與沈秋君是夫妻是對等,這樣高低立現的局面不是他想要的,況且如果不是因爲人們處處把沈秋君看作低自己一等,那麼也就不會產生誤會,以致於發生昨日的兵戎相見相見了,所以通過苦苦思索,他終於想到這麼個辦法來。

這是亙古未有之事,衆臣們本能地想要反對,可看到與皇上同坐在龍椅之上的皇后,他們不得不閉了口,隨後在王青一干人等參拜懿宸皇后的歡呼聲中,他們也不得不隨了衆,誰讓他們灘上這麼一對不靠譜的帝后呢。

莊承榮對眼前的一切極爲滿意,又接着追贈皇后祖父爲信王,祖母爲信王妃,因皇后與沈侯爺的反對,倒沒有封賞沈侯,不過卻賞了沈夫人見皇上皇后可以不跪的特權,於是沈家一門雖只位居侯位,在京城的風光卻是無一家能與其相比。

至此,御史言官們便只好把參劾皇后太子起兵的摺子悄悄燒了,以至於這段史事在後人眼中竟成了一個千古謎團。

據大齊史記載:高宗皇帝莊承榮雖爲懿宸皇后上了尊號,許其參與朝堂之事,但懿宸皇后對朝政之事並不感興趣,只是在高宗皇帝偶然的行爲不當時,纔出面勸說,倒讓不少大臣感念其慈悲美德,這二聖臨朝一時倒成了一段佳話。

此後十餘載,太子可以獨當一面時,高宗皇帝便禪位於太子,他夫妻二人則暢遊大齊的壯麗山河兼探訪百姓疾苦。

太子即位,是爲仁宗皇帝。仁宗皇帝乃是高宗長子,寬和仁厚,上對父母孝順,下對百姓體恤,中對弟妹友愛有加,又廣開言路,積極聽取他人鑑言,時人稱其有其母的仁德慈厚,又有其父的聰明才智,故大齊朝在其治理更是步入輝煌時代。

而懿宸皇后沈秋君的傳奇經歷,亦成了一個不可重複的神話,讓無數人津津樂道。

第239章 幼年傻事第94章 牝雞司晨第105章 這不科學第28章 鞭打六爺第99章 小六遠行第153章 昭英回府第96章 橘生淮北第220章 他山之石第48章 匕首由來第259章 太子請罪第292章 吳氏救子第84章 拜訪王妃第71章 沈府對策第206章 邊氏父子第252章 歌姬琴兒第202章 東征人選第273章 寶藏鑰匙第78章 齊妃內侄第174章 婚禮簡辦第227章 爭取地位第310章 誤會一場第272章 世襲罔替第12章 彼此交底第157章 秀梅心事第341章 二聖臨朝第169章 執子之手第226章 秋君生子第94章 牝雞司晨第260章 蘭兒許親第167章 同流合污第251章 苗家敗落第197章 成全太子第64章 官媒上門第75章 逐漸明瞭第22章 趨吉避凶第279章 終於到來第242章 沈母擔憂第283章 解開迷津第65章 推拒親事第38章 打探神醫第232章 綁縛陣前第2章 新帝登基第82章 鞭打賢王第172章 天命皇后第163章 北蠻反應第97章 六爺問道第107章 出乎意料第54章 商議慶生第229章 手心手背第166章 太子進言第295章 發嫁姬妾第339章 兵戎相見第248章 賞梅偶遇第195章 此消彼長第14章 僧道讖語第153章 昭英回府第79章 金二殞命第80章 離心離德第56章 期望落空第182章 假設之事第40章 女婿人選第245章 瑤琴談茶第328章 尋機進宮第256章 親事被拒第237章 無欲則剛第209章 雙方動作第32章 打發釘子第116章 美名傳揚第10章 取名憐兒第68章 負荊請罪第108章 告誡江妃第96章 橘生淮北第237章 無欲則剛第329章 事情不成第240章 齊小侯爺第269章 沈老太太第225章 嬤嬤傳話第72章 夜入金家第15章 前世事消第152章 大嫂有喜第300章 好事成雙第72章 夜入金家第136章 冤家聚頭第310章 誤會一場第254章 蘭兒論嫁第324章 笑談親事第230章 以死相挾第117章 麗君受挫第292章 吳氏救子第137章 討要香囊第87章 秋君受邀第343章 小六番外二第266章 柳暗花明第248章 賞梅偶遇第42章 昭英送禮第137章 討要香囊第120章 太廟事件第148章 母子離心第219章 仙人相助第36章 各自謀算
第239章 幼年傻事第94章 牝雞司晨第105章 這不科學第28章 鞭打六爺第99章 小六遠行第153章 昭英回府第96章 橘生淮北第220章 他山之石第48章 匕首由來第259章 太子請罪第292章 吳氏救子第84章 拜訪王妃第71章 沈府對策第206章 邊氏父子第252章 歌姬琴兒第202章 東征人選第273章 寶藏鑰匙第78章 齊妃內侄第174章 婚禮簡辦第227章 爭取地位第310章 誤會一場第272章 世襲罔替第12章 彼此交底第157章 秀梅心事第341章 二聖臨朝第169章 執子之手第226章 秋君生子第94章 牝雞司晨第260章 蘭兒許親第167章 同流合污第251章 苗家敗落第197章 成全太子第64章 官媒上門第75章 逐漸明瞭第22章 趨吉避凶第279章 終於到來第242章 沈母擔憂第283章 解開迷津第65章 推拒親事第38章 打探神醫第232章 綁縛陣前第2章 新帝登基第82章 鞭打賢王第172章 天命皇后第163章 北蠻反應第97章 六爺問道第107章 出乎意料第54章 商議慶生第229章 手心手背第166章 太子進言第295章 發嫁姬妾第339章 兵戎相見第248章 賞梅偶遇第195章 此消彼長第14章 僧道讖語第153章 昭英回府第79章 金二殞命第80章 離心離德第56章 期望落空第182章 假設之事第40章 女婿人選第245章 瑤琴談茶第328章 尋機進宮第256章 親事被拒第237章 無欲則剛第209章 雙方動作第32章 打發釘子第116章 美名傳揚第10章 取名憐兒第68章 負荊請罪第108章 告誡江妃第96章 橘生淮北第237章 無欲則剛第329章 事情不成第240章 齊小侯爺第269章 沈老太太第225章 嬤嬤傳話第72章 夜入金家第15章 前世事消第152章 大嫂有喜第300章 好事成雙第72章 夜入金家第136章 冤家聚頭第310章 誤會一場第254章 蘭兒論嫁第324章 笑談親事第230章 以死相挾第117章 麗君受挫第292章 吳氏救子第137章 討要香囊第87章 秋君受邀第343章 小六番外二第266章 柳暗花明第248章 賞梅偶遇第42章 昭英送禮第137章 討要香囊第120章 太廟事件第148章 母子離心第219章 仙人相助第36章 各自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