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芸娘一說出方鵬的來路,直接就嚇了騰神婆和村長、支書他們一跳。
就算是方鵬又裝又解釋,但是風十七的名頭太大,那傢伙可是終極殺手,據說是十九世紀全世界最會花樣殺人的東方人,甚至有人說他殺起人來會抽風,整村整村的人都殺只留小蘿莉的,這樣的無恥殺人狂……他徒弟能是省油的燈,老老實實的不害一個性命?
看到大夥的神色不對,方鵬知道再解釋下去,估計只會越描越黑了。沒辦法,攤上這麼個師父他能解釋嘛?風十七的名頭是擺在那兒的,誰讓他年青的時候去非洲那邊,整村整村的幹掉了不少無辜的黑人兄弟呢?到現在,聯合國都有這些案例的記載啊,只不過,聯合國的記載方式是關於飢餓和疾病,但是,明眼人誰知道,這是那個姓風的冷酷殺手手筆啊!
想到這兒,方鵬趕緊站了起來,這時對大夥說道:“好了,時候不早了,我們大夥也不要扯得太遠了,各位鄉親,要不請你們告訴我如何去北山村吧,我這就過去跟她們交涉交涉,看看能不能找個折中的辦法,以免大家再起衝突、影響鄰居之間的和穆感情哪。”
騰神婆這才清醒,畢竟這個殺手的徒弟不是寨子裡的敵人,萬幸的是這人還跟自己是一條線上的同盟啊!只要不得罪他,惹得他抓狂估計寨子目前還沒什麼危險吧?於是,她趕緊滿臉堆笑,這時點頭哈腰的說道:“小方哪,這樣做實在是辛苦你了,真是麻煩你了!”
她餡媚的對方鵬表示了一番,這才仔細的將如何去北山村的路線,給他認真的分說起來。
方鵬聽了騰神婆的介紹,便對大夥說道:“大家就在寨子裡等我吧,我去去就來。”
他說着便朝村委辦公室外面走去,一邊的杜芸娘見狀,這時起身對方鵬說道:“方鵬,你等一會,要不這樣吧,讓我跟你一起去北山村打個轉得了。畢竟你現在不能濫殺無辜,要對付這些女人就有些難度了。如果我去的話,我至少能助你一臂之力。”
方鵬聽了,不以爲然的笑道:“不用了杜姑娘,你中的蠱毒己經很深了,我怕你隨時會失控、到時後果就更嚴重。我們還是分開行頭吧,就按我開始說的方案去做,讓騰婆婆和村長支書,用一切方法幫你控制蠱毒,其他的交給我來辦吧。”
杜芸娘默默凝視着方鵬,直到這個時候,她才明白這個一度被她認爲很無良的殺手,其實很有擔當。她明白去北山村並不像方鵬說得那麼輕鬆,殺人跟說服和征服人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如果要殺光北山村的人,也許方鵬能輕輕鬆鬆的做到,但是要說服並征服她們,最終達成北山跟黑鴉寨之間的和平協議,這對誰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辦到的事。
她正在感慨,就聽方鵬這時仍然若無其事的看了看自己,然後又對頗爲緊張的文卉霽說道:“你們不用爲我擔心,我會很快回來的,到時候給寨子裡一個滿意的交代。”
爲了表示誠意,騰神婆這時立刻點頭,她說:“小方,你去北山村吧,我們這就派人去‘烏鴉山’、找‘蠱果老’,先讓他想辦法壓制住杜姑娘體內的蠱毒,然後再想法根治。”
方鵬點頭,他鄭重的對騰神婆說道:“騰婆婆,我朋友的蠱毒就靠你們了、大家回頭見!”
騰神婆、村長、支書包括村裡的婦女主任等,這時都恭恭敬敬的對方鵬點頭,大家一起站了起來,這時都跟在他身後,一直將他送出寨子、直到方鵬出了村口大門,這纔回去了。
方鵬別了大夥之後,走出寨子便按照照騰神婆告訴自己的路線,直接來到了之前他們乘車進寨子的那條路上,然後,再順着這條路再朝深山裡面走去。
騰神婆告訴過他,順着這條路往裡走,然後再經過一條往北的岔路,就能到北山村。方鵬四下打量着,就發現這裡山清水秀,樹木參天而起,鬱鬱蔥蔥一直延綿到小溪兩側的山嶺上去了,如果不是才離開了黑鴉寨、該寨又種蠱成風,方鵬真以爲自己來到了人間仙境。
他們雖然是清晨就進的明江苗寨,但是折騰到現在,時間己經不早了。方鵬看了看己經西斜的太陽,再看了看錶發現己經到了下午四點多鐘了。他順着這條山路往裡走,就發現這條路雖然挺寬,但是己經不通汽車了。因爲,路面的正中,鋪着一排供人行走的青石板。
青石板高出路面足有一塊石面,上面爲了防滑,雕琢出的淺淺紋理都己經被人的腳步消磨殆盡了。這種情況說明,要麼這條路行走的人一直挺多。要麼就是這條路的年代己經久遠,累積的磨損也十分可觀了。而且,看得出之前這整條路,都鋪滿了這種寬闊平坦的石板。
作爲一種天生而原始的材料,這種石板在南方比較多見,一般都是石匠從山上採下的頁岩。然後在它天然生成的厚度上經過簡單的加工,便用來當成最初的石料來源。這些石板用途很廣,在過去,一度被當成很多建築不可缺少的基礎材料。當然了,在鄉間民居之中,它們最常見的勝任,無非是鋪設道路、架設成階梯、碼頭、或者成爲溝渠的簡單橋板等等需要獨立堆砌的地方。當然了,其他還有一些比較複雜的工藝,比如給大戶人家的花園徑庭,橋拱扶手、以及製作雕欄什麼的,甚至是給陵墓立碑、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因此,在中國的古代,其實有一個正兒八經的職業,就叫做石匠。而石匠之中,也分爲幹粗活和精細活的。精細的能將石板琢磨出花來,堅硬的石板在他們手上如同白紙,能展示出令人驚歎的藝術圖案。粗活往往是負責量多面廣的活計,比如這種鋪路石板,就會歸到粗活一類。這就是簡單的將青石板表面鑿出一些防滑的紋理,然後將邊緣因材琢平、令鋪在路面的每塊石板之間,能夠大略的相互吻合就行了,根本就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
在汽車沒普及的年代,南方的山野往往都是走馬車,或者是擡轎行走。因此,就算現在農村人還稱公路爲“馬路”,其實就是老一輩人叫出來的稱謂。
因爲,在那個時候道路上經過的是馬車、或者騎馬擡轎者,但凡運物或者出行,馬車基本上是最普通而常見的交通工具了。所以,大些寬暢的道路,纔有了“馬路”一說。
古時候,有規模的官方道路,便稱之爲“官道”。這種所謂的“官道”,在某些定點的位置會有官方“驛站”,也類似於之前隨處可見的“招待所”和“辦事處”,公務人員可以免費入住,驛站給你開具入住證據,交換公文等等。但是,因私入住就必須花錢了。
在那個時候,因爲交通的不便利,路上的吃住因此就成爲了一個相當重要的細節。所以,道路上的驛站就成爲一個重要的點。而這種道路,往往也就是聯通各個洲縣之間的大道。
方鵬四下觀望,就發現這條寬暢的大道,規模跟傳說中的“官道”完全有得一比了,而這一線石板,當初肯定理鋪滿了這條道路的。這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就算這不是官道,但是修築這條大道的人,也是將此當成這種規模來施工的。施工都至所以這麼做,無非是因爲裡面還有一個規模龐大的城鎮,或者是有一戶足夠支付過個建築龐大開支的富戶。
方鵬很清楚,後者的可能居多,因爲在這樣的深山老林子裡,如果真有這麼大規模的村莊和寨子,那麼日積月累,肯定就會發展成一個類如明江苗寨似的經貿集散地了。
而黑鴉寨和北山村的特殊條件,註定這裡無法出現類似的大村大寨。畢竟,無論是黑鴉寨還是北山村,他們都低調隱忍,不想出現在衆人的眼前、太過招搖而引人注目了。
方鵬一邊東張西望,一邊朝着裡面走去。又隔了一會,就看到道路驀然朝北方拐去,而之前的老路卻繼續前延,出現了一個比較明顯的“三岔口”了。
方鵬站在路口四面打量了一番,找到那條往北延伸的道路,就繼續往裡走去。
天色漸漸的暗了下來,山野間開始籠罩起淡淡的煙葛,方鵬走了一會,就發現本來只鋪了一線的石板,這時候慢慢的又鋪滿了,整個道路便成了一個鋪滿石板的大道。
大道朝前延伸,只見最前面是一株巨大的樟樹,這株樟樹一看就年代久遠,不知道生長了多長時間了。遠遠望去,只主幹斑駁陸離,樹下盤根錯節,整棵樹分明就是一部寫滿歲月年輪的活史書。山風吹過,遠處的松濤和樟樹樹冠上的枝葉混響,令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