怖的雜誌上發表醫學著作,難度實在太大了。
這麼多年,在這些影響因子巨大的雜誌上發表論文的華夏學者非常少。
羅子凌一聽很少有華夏學者在這些雜誌上發表文章,頓時就沒了什麼興趣。
但那人告訴羅子凌,說既然在研究治療癌症的藥物,那可以準備這方面的文章,到時可以向這些著名雜誌投稿。其他專業成就,也可以通過論文的方式體現出來。
國內的醫學研究成果,大部分發通過發表文化及課題成果的方式展現出來,主管部門也是通過課題評審及論文發表的情況,對一項成果做出評價。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課題,沒論文,那即使我們取得再多的成就,也是得不到認同的?”羅子凌大爲驚訝。
衛生部門的官員有點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表示原則就是這樣。
羅子凌也沒問太多,只是表示他明白了。
羅子凌從來沒寫過醫學論文,但他清楚論文對一個醫學生的重要性。
既然有這樣的規則,那他就要先去適應,在適應並掌握了規則的情況下,再想辦法改變。
鮑勃挺有興致地對羅子凌說,如果羅子凌能攻克治療癌症的難關,或者打開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鑰匙,那獲得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也不是難事。
鮑勃覺得,羅子凌和羅連盛在傳統醫學方面取得的成就已經很不簡單,只是他們爺孫倆太低調,沒有把自己的成果與大家共享,沒有把自己的成果介紹給大家。
就比如他們所掌握的神奇針法,能治療很多疾病,這種針法如果廣泛宣傳,被很多人熟知和接受,那知名度肯定會越來越高。
羅子凌被鮑勃說的有點心動了。
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這誘惑來的太大了。
華夏人獲得諾貝爾獎者不少,但以華夏籍身份獲得這個獎勵的只有莫先生和屠女士。
他們的獲獎,引起國人的巨大轟動。
而他們獲獎的年齡都不小了。
羅子凌才二十幾歲,如果二十幾歲就獲得這個獎勵,那絕對能將他的人氣推到更高的層次,在華夏都沒有人可以相比。
“儘可能把精力投到這方面去,攻克一兩個難關,衝擊一下諾貝爾獎也是有可能的。”羅子凌相信自己和爺爺羅連盛的醫術及製藥水平。
他覺得,攻克幾個其他醫學家沒有解決的難題,並不是難事。
在陪鮑勃和德曼遊覽了故宮,陪他們吃了晚飯後,羅子凌就回去找爺爺羅連盛說這些事情。
聽了羅子凌的話後,羅連盛有點驚訝地說道“你對這些有興趣了啊?”
羅連盛一直超凡於塵世之外,現實中的利益他沒什麼興趣,即使現在到燕大做事情,他對什麼職稱待遇也沒什麼興趣去關心。
他還以爲,羅子凌對這些也沒太多興趣。
他想不到,自己的孫兒居然有這麼多的想法。
“既然有這些想法,那多爭取一下,也沒什麼不可以的。我們現在這個團隊,並沒投入太多精力,已經取得了很不錯的成就,如果再努力一下,那成就會更加的大。你就用我們集體的成就,去換取你需要的東西吧!”羅連盛給予了羅子凌以鼓勵。
“那我們一起努力!”羅子凌頓時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