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接手匈牙利中央銀行

謝廖沙的大規模投資行爲爲蘇聯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與此同時,因爲歐亞天然氣管道龐大的需求,帶給了蘇聯佔比重最大,同時也是就業人口最多的重工業大筆的訂單。幾乎一夜之間,蘇聯一些大型的工廠全都滿負荷的運行了起來。

都說投資,出口,和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三架馬車,在謝廖沙看來,大規模的資金刺激確實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不過這種效果如果沒有後續的政策進行配合,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因爲歐亞天然氣管道工程帶來的大批訂單,重工業終於可以暫時的擺脫虧損狀態。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導的話,一旦有更多的殭屍工廠恢復產能,那麼現在去的的這些成績很快就會被再次打壓下去。爲了讓自己的投資能夠產生最大的效益,謝廖沙所選擇的工廠都是有實力的大型國有企業,比如烏拉爾重型機械廠這樣的。而那些地方自治州所屬的鋼鐵廠等企業,根本就別想獲得訂單。謝廖沙會讓他們繼續自生自滅。

在大批的失業人口重新獲得了工作的情況下,整個經濟體的購買力也在逐漸的升高。在蘇聯因爲國土實在過於遼闊,所以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獲得土地並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而板建房的出現更是讓住房成本降低到了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很多沒有獲得分房資格的年輕人也不在等待那些可望不可及的公寓式住宅了,他們可以選擇在近郊買下一塊土地,然後搭建一座板建房當作自己的家。雖然這種住房還有着這樣和那樣的缺點,但是畢竟有了一個可以安家的地方了,因此很多工作了幾個月的年輕人都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棟住宅。儘管這種住宅實在是有些過於的簡陋了。

由於謝廖沙的介入,蘇聯的情況要比東歐大部分國家稍微好上一些。雖然東歐各國已經發生了顏色革命,**一個接一個的喪失了政權,可是對於那些西方的大財團和資本家來說,東歐依舊是一塊投資的禁地,這裡的通脹水平,鉅額的外債,以及新興政權的穩定性讓西方的投資者始終心存忌憚,誰知道他們到這裡投資之後,**政權會不會捲土重來把他們的投資收歸國有呢?這種可能性哪怕只有百分之一也足以讓西方投資者將東歐視爲投資的禁地了。

而謝廖沙作爲一個穿越人士卻沒有這番顧慮。隨着哥倫比亞銀行和休克療法在波蘭初步取得成功,越來越多的東歐國家在向西方求助無門之後,開始把目光轉向了哥倫比亞銀行。傑弗裡·薩克斯自從受僱於哥倫比亞銀行之後就一直在東歐各國遊走,努力的勸說東歐各國的政要們接受哥倫比亞銀行的改革方案。除此之外嚐到了改革甜頭的瓦文薩也成爲了哥倫比亞銀行的擁護者。作爲一個和**政權鬥爭了將近二十年,並且獲得了諾貝爾*的政治家,瓦文薩西方和東歐各國有着良好的聲譽。他所出來的話自然還是有些分量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東歐各國之中經濟實力最強的民主德國正在和聯邦德國眉來眼去,兩德統一已經被提上了日程。刨除了東德這個有着富家子孿生兄弟的國家之外,各國之中自然要以波蘭作爲改革的風向標。首先波蘭是各國之中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而且也是最早發生顏色革命並且取得成功的國家。波蘭在改革之後所採取的新政策自然會成爲東歐各國仿效的對象。

作爲談判對手,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並沒有太多的優勢。匈牙利幾乎就是一個農業國,除了葡萄酒和鋁礬土比較有名氣外,其他的簡直一無是處,倒是捷克斯洛伐克因爲斯柯達工廠的存在,還有一些跟哥倫比亞銀行討價劃價的餘地。

作爲波蘭的鄰國,波蘭幾個月來經濟情況的變化讓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如果在政權交接之後,新興的政府不能夠扭轉局勢,徹底的改善經濟,那麼他們改革的意義又從何談起呢?正是因爲有着這一層緊迫感,所以他們其實比哥倫比亞銀行更加的焦急。

因爲捷克斯洛伐克有可能分裂成兩個獨立的國家,所以米哈依爾首先把談判的重點集中在了匈牙利的頭上。作爲談判的一方,匈牙利的處境並不怎麼好,本身就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談判條件,而自身有沒有什麼豐富的資源,所以匈牙利政府幾乎全盤接受了哥倫比亞銀行的改革條件。

按照哥倫比亞銀行的要求,匈牙利中央銀行同樣要由哥倫比亞銀行進行託管,同時立刻停止發放新的匈牙利國債,而已經發行的國債則由哥倫比亞銀行負責償還。而作爲談判的另一方,哥倫比亞銀行答應在年底之前穩定匈牙利的經濟,並且降低現在匈牙利國內的通脹水平到一個安全的級別,同時還會保證降低匈牙利現在的失業率。在緊迫的現實情況的逼迫下,匈牙利當局痛快的在合作協議上籤了字,而這也就意味着繼波蘭之後,東歐又有一個國家被來自美國的私人銀行買下。

哥倫比亞銀行的在東歐的大手筆投入整個西方的投資界感到非常的震驚,以私人銀行買下一個國家並非沒有先例,歷史上顯赫一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曾經承包了英國的中央銀行,成爲了英國的大債主,而摩根財團也曾經憑藉着一己之力將美國從破產的邊緣拉了回來。但是在二十世紀末這一幕再次上演的時候,人們還是不了避免的將哥倫比亞銀行視爲了羅斯柴爾德、摩根之後的又一跨國財團。

哥倫比亞銀行在東歐的大筆投資同樣讓美國政府感到吃驚,他們倒是希望哥倫比亞銀行能夠配合美國政府在東歐地區的國家戰略,可是作爲一家非上市的私人銀行,美國政府就連哥倫比亞銀行背後的股東是誰都無法查清,因爲哥倫比亞銀行的控股方註冊地在英屬維爾京羣島以及巴拿馬,至於這兩個國家之後的控制者是誰,除非英屬維爾京羣島以及巴拿馬修改銀行法,不然美國政府根本無從得知。

第二百八十一章 謝廖沙的態度第七十三章 債王第八十章 戈爾巴喬夫當選第五章 一戰成名第四十九章 軍事基地第六十一章 回國第二百三十七章 農業部糧食生產局局長第二百一十五章 逃離莫斯科第二百零一章 雅可夫的請求第一百七十八章 波斯灣海戰 一第二十三章 救人第三十一章 不成功的參觀第七章 賭城之旅第七十二章 人才之爭第一百八十八章 謝廖沙的調查組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線索第六十六章 威逼第一百九十六章 石油和天然氣康采恩第一百章 威脅第二百三十五章 鬆採沃兄弟會第四十七章 艱難的決定第二十章 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一百五十一章 銀行歸屬問題第八章 麥德林集團的困境第七章 異想天開的聯繫第三十一章 耶利欽第三十五章 波蘭行第三十五章 波蘭行第四十六章 亂局第一百零一章 比爾·格羅斯的建議第九章 見好就收第二十七章 哈默同志第五十二章 克格勃主席的關注第二百二十八章 各顯神通 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兩德合併的機遇第一百零七章 金錢的奴隸第十七章 獅子大開口第二十六章 歷史的必然第二十五章 汽車貸款第六十一章 糖衣炮彈第二百三十五章 檢舉信第二百九十章 不平靜的莫斯科第一百八十章 波斯灣海戰 三第七十六章 經濟學家蓋達爾第一百七十九章 波斯灣海戰 二第十九章 釣魚第二十一章 訓練任務第八十二章 請總書記放心第三十六章 錄像帶第一百一十九章 危機感第二百五十六章 蘇共二十八大第二百三十九章 深夜交易第二百三十章 傳奇交易員第三十三章 騙局第一百七十九章 魚子醬大案第六十章 校園生活第七十二章 未來理想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購接觸第六十章 校園生活第一百二十五章 波蘭客人第一百零一章 創業艱難第一百二十四章 高頻交易第一百零四章 安主席的青睞第二百三十八章 波羅的海之路第一百三十七章 危機應對第一百四十章 熊孩子第四十七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二十章 耶利欽的艱難抉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頑固的伊萬科夫第一百一十七章 密謀對抗第二百零二章 海上行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購接觸第二十章 報復第三十七章 毀屍滅跡第六十章 丘爾巴諾夫的差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的線索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威特復國戰第六十三章 告別第六十八章 街頭槍戰第六十一章 槍林彈雨第六十四章 關塔那摩之戰 七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成功的刺殺第六十一章 關塔那摩之戰 四第四十六章 浮出水面的律賊第二百四十五章 天然氣的野望第一百二十六章 無情的魯比克第一百一十五章 羞辱第一百四十五章 搶功勞第二百一十四章 白紙一張的經濟特區第25章 生意太好怎麼辦第一百二十三章 加琳娜的保證第一百四十一章 頑固的伊萬科夫第一百八十一章 薩莫特洛爾油田到手第一百六十四章 尤里的小心思第二百三十章 無謂的掙扎第六十六章 戈爾巴喬夫訪英第三十六章 出遊遇襲第二百二十一章 空難第二百一十八章 洛克比空難第二百一十章 廉價航空策略
第二百八十一章 謝廖沙的態度第七十三章 債王第八十章 戈爾巴喬夫當選第五章 一戰成名第四十九章 軍事基地第六十一章 回國第二百三十七章 農業部糧食生產局局長第二百一十五章 逃離莫斯科第二百零一章 雅可夫的請求第一百七十八章 波斯灣海戰 一第二十三章 救人第三十一章 不成功的參觀第七章 賭城之旅第七十二章 人才之爭第一百八十八章 謝廖沙的調查組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的線索第六十六章 威逼第一百九十六章 石油和天然氣康采恩第一百章 威脅第二百三十五章 鬆採沃兄弟會第四十七章 艱難的決定第二十章 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一百五十一章 銀行歸屬問題第八章 麥德林集團的困境第七章 異想天開的聯繫第三十一章 耶利欽第三十五章 波蘭行第三十五章 波蘭行第四十六章 亂局第一百零一章 比爾·格羅斯的建議第九章 見好就收第二十七章 哈默同志第五十二章 克格勃主席的關注第二百二十八章 各顯神通 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兩德合併的機遇第一百零七章 金錢的奴隸第十七章 獅子大開口第二十六章 歷史的必然第二十五章 汽車貸款第六十一章 糖衣炮彈第二百三十五章 檢舉信第二百九十章 不平靜的莫斯科第一百八十章 波斯灣海戰 三第七十六章 經濟學家蓋達爾第一百七十九章 波斯灣海戰 二第十九章 釣魚第二十一章 訓練任務第八十二章 請總書記放心第三十六章 錄像帶第一百一十九章 危機感第二百五十六章 蘇共二十八大第二百三十九章 深夜交易第二百三十章 傳奇交易員第三十三章 騙局第一百七十九章 魚子醬大案第六十章 校園生活第七十二章 未來理想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購接觸第六十章 校園生活第一百二十五章 波蘭客人第一百零一章 創業艱難第一百二十四章 高頻交易第一百零四章 安主席的青睞第二百三十八章 波羅的海之路第一百三十七章 危機應對第一百四十章 熊孩子第四十七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二十章 耶利欽的艱難抉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頑固的伊萬科夫第一百一十七章 密謀對抗第二百零二章 海上行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購接觸第二十章 報復第三十七章 毀屍滅跡第六十章 丘爾巴諾夫的差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的線索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威特復國戰第六十三章 告別第六十八章 街頭槍戰第六十一章 槍林彈雨第六十四章 關塔那摩之戰 七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成功的刺殺第六十一章 關塔那摩之戰 四第四十六章 浮出水面的律賊第二百四十五章 天然氣的野望第一百二十六章 無情的魯比克第一百一十五章 羞辱第一百四十五章 搶功勞第二百一十四章 白紙一張的經濟特區第25章 生意太好怎麼辦第一百二十三章 加琳娜的保證第一百四十一章 頑固的伊萬科夫第一百八十一章 薩莫特洛爾油田到手第一百六十四章 尤里的小心思第二百三十章 無謂的掙扎第六十六章 戈爾巴喬夫訪英第三十六章 出遊遇襲第二百二十一章 空難第二百一十八章 洛克比空難第二百一十章 廉價航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