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職場必修禮儀

深諳職場禮儀,你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在職場中,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尊重每一位同事,包括你的上下級,尊重他人的和習慣。正如我們自己不喜歡被“冒犯”一樣,尊重別人,別人纔會尊重你。懂得職場禮儀,將使你的職業形象大大提高,從而讓你在職場中左右逢源。

在辦公室裡,經常能看到這些現象:有的人嘴巴很饞,好吃零食,經常在辦公桌上“儲備”一點兒食物,一有時間便“墊補墊補”;有的人是暢銷小說的愛好者,每有一卷在握,便會極其投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即使是上班時也欲罷不能;有的人夜生活過得如火如荼,要麼搓麻將,要麼看電視,要麼上夜店,玩得昏天黑地,待到上班了,“瞌睡蟲”也隨之而至,昏昏欲睡……吃東西、看小說和睡懶覺等這些習慣都是疏於自律、不懂得辦公室禮儀的表現。優秀的員工應該是嚴於律己的人,遵守辦公室禮儀是一個人職業化的表現。

以下是講述如何運用辦公室禮儀,從而讓年輕人遊刃於職場的法則:

1.坐、站的姿勢必須端正,不能表現出懶散的形象。

2.外表要乾淨、整齊。

3.做事態度要積極主動,始終給人以精力旺盛的印象。

4.每天要擺出輕鬆、愉快的姿態。

5.在辦公室不坐在桌子上吃東西,嚼口香糖。

6.講話時不要有緊張的表情,要鎮定溫和。

7.求同事幫忙時要禮爲先。

8.遵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用希望別人對你的方式來對待別人。

9.經常使用“謝謝”、“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

10.對領導和長輩多使用“您”的稱呼。

11.保持自己的座位乾淨整潔,不弄亂別人的座位。

12.經常整理自己的辦公區域,順手幫鄰座收拾一下。

13.工作時間不閒聊。

14.不偷聽別人談話,不談論別人的。

15.切忌捕風捉影,不傳播小道消息。

16.未經別人允許,不輕易使用別人的辦公設施和文具。

17.不私自拆開別人的信件、包裹等個人物品。

18.不嘲笑他人。

19.不在辦公室大聲喧譁,影響他人工作。

20.工作時間慎打私人電話。

21.尊敬上級領導和其他部門的領導。

22.對同事和領導使用恰當得體的稱呼。

23.開會時把自己的手機關機或者調到靜音狀態。

在一個團隊裡,以懂禮、守禮的形象面對同事,不但可以突出自身品位與修養,增加個人魅力,獲得好人緣,也是一個優秀的職業化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職業素養。

禮儀點睛

辦公室內的形象禮儀決定着一個人的人際關係,也關係着辦公室的氣氛。講究辦公室禮儀不僅能使你獲得良好的人緣,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還可以彰顯你的個人魅力、品位和修養,使你贏得同事和上司的稱讚。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知名禮儀專家金正昆曾說過一句話:“辦公室禮儀是一個要求自己和對待別人的問題。”不懂得辦公室禮儀不僅影響其他同事,也影響自己的工作。辦公室禮儀最重要的是從我做起,從日常工作中的細枝末節做起。注重職場禮儀才能贏得成功的機會,因此,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一定要熟記於心。)第二節尊重,是與領導最好的相處之道

當你想起一個很好的方案時,一時高興直接越過你的上司,走進了頂級領導的辦公室,這時候不管你的方案做得多麼優秀,即使得到了頂級領導的高度認可,你也輸了一半,因爲你的“越級”顯示出你對上司的不尊重。

在工作中要想與上司和諧相處,除了要服從上司的工作安排外,關鍵問題還一定要請示你的上司,表現出足夠的尊重。不越位的心理基礎就是對上司的尊重。只有謙虛守禮,盡心盡力,才能得到領導的重用、關心和愛護,上下級關係才能做到良性互動,才能更爲融洽和諧。

南齊的王僧虔楷書造詣極高,許多官宦人家都以懸掛他的墨寶爲榮,一時之間,流傳着一種說法:王僧虔楷書不輸王羲之,乃當今天下第一!

當朝皇帝齊太祖蕭道成素來愛好書法,對王僧虔的盛名一向很不以爲然,於是下旨傳王僧虔入宮“比試”。在大臣、隨從的簇擁下,君臣二人屏息凝氣,飽蘸濃墨,各自揮毫寫下一幅楷書。擱筆之際,齊太祖頭一揚,雙目緊緊盯住王僧虔,問道:“你說我們兩人,誰第一,誰第二?”

王僧虔額頭冒出了冷汗,齊太祖的書法雖有一定功力,但畢竟稱不上爐火純青。可是這位自負的皇帝又怎會甘心位居人後呢?昧着良心說謊,承認齊太祖技高一籌,固然不會得罪人,但這樣的事他根本不屑去做。

尊重能夠增進你與上司之間的感情,化解矛盾衝突,贏得上司的好感,美化自己在其心目中的形象。出於對齊太祖的尊重,王僧虔纔會在衆目睽睽之下保全其“威風”,而不是傲慢地指出齊太祖不如自己。

一般而言,上司在方方面面都應比下屬高出一籌,如工作經驗豐富,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看問題有全局觀念等。但人無完人,上司一樣會有缺點,會犯錯誤,這是無法避免的。當上司犯了一些錯誤時,有些下屬就會覺得上司水平太低,於是開始表面服從,心裡卻不予尊重,甚至頂撞、搶白上司,時時處處表現出自己高出上司一籌。要知道,缺乏對上司最起碼的尊重,會使自己與上司的關係嚴重惡化。何況,不尊重他人本身就是缺乏修養的表現,會導致同事關係不和諧,這樣的人在一個團隊中是不受歡迎的。

當然,尊重不是無原則地討好、獻媚。奉承有時會讓上司滋生驕傲情緒,也會讓整個團隊瀰漫着一股不正之風。當上司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時,要掌握分寸巧妙地提醒,善意地規勸。一個好的下屬,對上司應該是敬而不諛的。

王僧虔沉吟片刻,突然朗聲長笑:“臣心中已有分曉,臣的書法在大臣中排名第一;而皇上的書法,絕對是皇帝中的第一!”齊太祖聞聽此話,先是一怔,繼而很快理解了王僧虔的良苦用心,王僧虔爲自己留足了面子,又不失氣節。齊太祖不由得哈哈大笑,王僧虔也鬆了口氣。

禮儀點睛

關心的話語,會使他人深深地感到他們自己的成就與付出已得到了大家的共享和認可,也因此而更欣慰。讚美他人的成就時,還可表示你的信任。比如,“鄭總,大夥兒私下裡都在誇您的成就,有您這樣的帶頭人我們前途會更美好的……”等等。當你學會真誠地讚美別人,你的職場生涯就會順暢很多。)第三節領導的“痛處”你莫揭

俗話說:“打人莫打臉,揭人莫揭短。”這句話旨在告訴我們要學會保全他人的“面子”。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可以吃悶虧,也可以吃明虧,但就是不能吃“沒有面子”的虧。如果你不顧別人的面子,總有一天會吃苦頭。因此,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一定不要在公開場合說別人,尤其是上司的壞話。

被擊中痛處,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件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萬不能用侮辱性的語言加以攻擊。據說,在龍的喉部以下約一尺的部位上有“逆鱗”,如果不小心觸摸到這一部位,必定會將龍激怒。事實上,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逆鱗”,就是我們所說的“痛處”。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窮哥們兒到京城找他。這些人滿以爲朱元璋會念在老朋友的情分上給他們封個一官半職,誰知朱元璋最忌諱別人揭他的“老底”,以爲那樣會有損自己的威信,因此對這些“來訪者”大都拒而不見。

有位朱元璋兒時的好友,千里迢迢從老家鳳陽趕到南京,幾經周折纔算進了皇宮。一見面,這位老兄便當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來:“朱老四,你當了皇帝可真威風呀!還認得我嗎?當年咱倆一塊兒光着屁股玩耍,你幹了壞事總是讓我替你捱打。記得有一次咱倆一塊偷豆子吃,揹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子還沒煮熟你就先搶起來,結果把瓦罐打爛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喉嚨裡還是我幫你弄出來的……”

在現代的文明社會中,雖然上司不可能像朱元璋那樣對“冒犯”他的人進行人身迫害,但要想處理好與上司的關係,就千萬不要傷害上司的尊嚴。

這位老兄喋喋不休嘮叨個沒完,朱元璋卻再也坐不住了,心想:居然當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處,讓我這個當皇帝的臉往哪兒擱。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這個窮哥們兒殺了。

禮儀點睛

任何人都會犯錯誤,包括你的領導,也有說錯話的時候。那麼,當領導說錯話的時候,你該怎麼辦?

最不應該做的是當衆讓領導丟面子或事後與同事談論領導的錯誤,用嘲弄的口吻四散傳播,並用貶損領導的話來表明自己的聰明和睿智。)第四節別替領導做主

身處職場,千萬不要在不該說話的時候說話,不該做主的時候做主。你必須知道,無論你幫領導管了多少事,也無論你的領導多糊塗,他畢竟還是你的領導,大事小事畢竟還得由領導來做主。

“糟了!糟了!”王經理放下電話,就叫了起來,“那家便宜的產品,根本不合規格,還是原來林老闆的好。”接着,王經理狠狠捶了一下桌子,“可是,我怎麼那麼糊塗,竟寫信把林老闆臭罵一頓,還罵他是騙子,這下麻煩了!”

“是啊!”秘書張小姐轉身站起來,“我那時候不是說嘛,要您先冷靜冷靜,再寫信,可您不聽啊!”

“還好我沒有發那封信。”張小姐得意地接着說。

“沒發?”

“是啊!我猜到您會後悔,所以壓下了。”張小姐轉過身,歪着頭笑笑。

“壓了三個禮拜?”

“對!您沒想到吧?”

“我是沒想到。可是,我叫你發,你怎麼能壓住?那麼最近發往美國的那幾封信,你也壓了?”

“我沒壓,”張小姐臉上更得意了,“我知道什麼該發,什麼不該發……”

張小姐被記了一個小過,是偷偷記的,公司裡沒有人知道。

張小姐跑去總經理的辦公室訴苦,希望調到總經理的部門。“不急,不急,”總經理笑笑,“我會處理的。”

張小姐不但錯了,而且錯大了,她非但錯在不懂人情,更錯在不懂職場的規則。經理畢竟還是她的領導,也畢竟還是經理做主。出了錯,經理最先承擔。

上司往往反感下屬的自作主張,其實不在於下屬的擅自決定給工作帶來的損失。上司在意的是下屬越權行事的行爲,以及這種做事風格所反映的下屬心中對上司的態度。

不要以爲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不要以爲自己的主張很正確,你就可以擅自做主。很多時候,即使你所決定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即使你的主張真的很完美,但是話從你的嘴裡說出來,最後的效果就會不一樣!

“你做主,還是我做主?”王經理霍地站起來,沉聲問。

張小姐呆住了,眼眶一下溼了,兩行淚水滾落,哭着說:“我……我錯了嗎?”

“你做錯了!”王經理斬釘截鐵地說。

隔了兩天,總經理果然做了處理——張小姐接到一份解僱通知。

禮儀點睛

在職場上,你必須時刻牢記這一條:上司永遠是決策者和命令的下達者,無論你有多大的把握,無論你代替上司決定的事情有多細微,都不能忽略上司同意這一關鍵步驟。否則,當上司意識到本應由自己拍板的事情,被下屬越俎代庖,他所產生的心理上的排斥感和厭惡感,以及對於下屬不懂規矩的氣惱,足以毀掉你平時在他心中樹立的良好形象。)第五節把忠告和進諫變成提醒

向上司、決策者貢獻自己好的建議與計劃,是我們應盡的職責。然而,我們在獻計獻策的時候,往往會遇到不受重視、不被採納的苦惱。尤其是當一個經過自己潛心研究,周密思考,確信是一個非常合理、非常優秀的建議和計劃被上司斷然拒絕的時候,我們的苦惱會更大。領導之所以拒絕你,是因爲他與你身份、地位的不同,存在一些微妙的心態。因此,如果你有很不錯的想法要告訴上司,就得需要一點兒策略。

美國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恃才傲物,對別人的意見根本瞧不起,要麼不採納,要麼不理睬。許多人都覺得他是“一扇老橡木做的門”,任何新鮮的意見都會被毫無例外地拒之門外。

但有一次,威爾遜單獨召見豪斯,豪斯看準機會,儘自己所能,清楚明瞭地陳述了一個政治改革方案。由於精心研究過,自認爲切實可行,說得也理直氣壯。然而,豪斯還是得到了和其他人相同的命運。威爾遜當即說:“在我願意聽廢話的時候,我會再次請你光臨。”但是,數天之後的一次宴會上,豪斯很吃驚地聽到,威爾遜總統正在把自己數天前的建議公開發表。這件事啓發了豪斯:原來總統不願意第三者在場的時候,才“接受”別人的意見,且私底下即使被說服了,還要裝作不承認,這可能是一切偉大人物共同的特點吧,因爲他們總認爲自己比別人要高明許多。

通過這件事情,豪斯先生學到了把意見悄悄“移植”到總統的心中,如果總統對他的計劃感興趣,然後就會把他的計劃作爲總統自己的“天才構思”而公之於衆,使總統覺得是他本人想出了這個好主意,這就是最好的進諫辦法。

對大多數人而言被人比下去總是件不舒服的事,而超越主宰自己命運的人不是愚蠢就是自找倒黴。那些自認爲優人一等的人往往令人嫌棄,尤其易於招來上司的嫉恨。財富、性情和氣質等被人超越,許多人並不太在意,但是卻沒有人願意在智力上被人超越,上級更不願如此。要記住,領導者總希望自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能高人一籌。

1914年春季,豪斯奉命赴法國做外交上的接洽。出發前,威爾遜表面上同意了豪斯的計劃,但是態度極其謹慎,離正式批准還差得很遠。豪斯到巴黎後不久,給總統寄回了同法國外長的談話記錄。在信中,豪斯把經總統謹慎同意的計劃,說成是“總統的創見”,並熱烈讚揚說,這是“天才,勇氣,先見之明”。看了信,威爾遜總統毫不猶豫地正式批准了這個計劃。計劃的順利實施,不僅給兩國帶來巨大的利益,而豪斯也爲自己實際發揮的作用由衷地高興,威爾遜也更加喜歡豪斯,對他更加倚重。豪斯也從來不表示某項計劃是他想出來的。豪斯曾說:“我不願意說那些計劃是我的創造,我的計劃充其量只是一粒種子,它要長成參天大樹必須有空氣、土壤、水分和陽光,而總統就是這些條件。公平地說,把種子變成大樹的是總統,我只不過把種子種在總統心中。”

整個威爾遜執政期間,豪斯這種簡單而有效的“種子移植”的策略對威爾遜的影響,比當時所有政治家加在一起的影響都大。有人開玩笑說:“豪斯發明了‘思想試管嬰兒’,威爾遜則是這次偉大試驗的母體。”

禮儀點睛

我們每個人都有面子,尤其是領導者。他們更注重自己的面子,因爲他們還管理着其他下屬。試想,如果你是領導,每天有人對你指手畫腳,或者幫你拿主意,幫助你發號施令,你是什麼感受?所以,細心的員工,要懂得從領導的角度想問題,懂得不隨便給領導提意見,而是用委婉的口氣,向他提出建議。)第六節多請教,給他人留下好印象

小李和小陸是同一所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他們的成績都很優秀。兩人被分配到同一家單位。一年以後,小陸被提升爲部門主管,小李則被調到公司下屬的一家機構,職位沒有實權,地位明升暗降。同在一家單位,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原來,他們被分配到該單位後,領導各交給他們一件工作,並交代他們可以全權處理。

小李接到任務後,做了精心的準備,方案也設計得十分到位。他一心投入工作,全然不記得要向領導請示一下。領導是開明的,既然說過讓他全權處理,自然也不干涉,但也沒有和下面人交代什麼。等到小李把自己的計劃付之於實踐時,各部門人員見他是新來的,免不了有些怠慢,小李心直口快,與一個人頂了起來,這可惹了麻煩,因爲這人正是公司總經理的親信。後果可想而知,他的工作處處受阻,最後計劃中途“流產”。

而小陸接到任務後,經過周密分析調查,提出了若干方案給領導看,又向領導逐條分析利弊,最後向領導請教用哪個方案。這時,領導對他的分析已經信服了,當然採取了他所推薦的那個方案。這時他又問領導如何具體實施。領導說:“你自己放手幹吧,年輕人比我們有幹勁。”小陸連忙說,自己剛來,一切都不熟悉,還得多聽領導的意見。因爲小陸的態度謙恭,意見又到位,領導很滿意,當即給幾個部門的主管打電話,讓他們大力協助小陸的工作。因爲有了領導的交代,加上小陸在實施自己的方案時又時時注意與各部門人員的協調,所以他的工作完成得又快又好。

造成小李和小陸兩種不同待遇的原因就是:小陸注重和領導與同事的溝通,即使這件事他已經成竹在胸,但他還是去徵詢了領導的意見,很虛心地請求領導的幫助,給領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也利於他的工作的開展。而小李卻忽略了這一點。

當然,即使是領導,也可能在某方面的能力並不如你,但是作爲領導,他定然有自身的長處,多向他請教不但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有助於做好工作,還能給領導留下良好的印象。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爲呢?

你或許會想:如果我總是向領導問問題,會不會顯得我很沒能力呢?當然,這種擔心也不是多餘的,如果你請教領導的問題經常是那些很簡單、很基礎的問題,而且事無鉅細都要去問,領導肯定會懷疑你的能力,而如果你請教的問題是一些帶有自己想法的,甚至是建設性的,領導不但不會懷疑你的能力,還會覺得你這個人很聰明,非常值得培養。

有心的上司都很希望他的部下來詢問,部下來詢問,就表示他在工作上有了不明之處,而上司予以回答,就能減少錯誤。

禮儀點睛

一般人都愛犯一個毛病,就是自以爲最瞭解自己。事實上,我們對自己的所知極爲有限,幾乎無法具體地描述自己的個性、能力、優點和缺點。正所謂“當局者迷”,當你以爲“這就是真正的自己”時,通常只看到“有意識的自我”和“行動的自我”,但這些都只是自我的一部分而已。要想更好地瞭解自己,在工作中少走彎路,那就要多向別人,尤其是領導請教。)第七節時機不宜,懂得設法迴避

當羅斯福繼麥金萊就任美國總統之後,他的老友菲萊邱到華府拜謁他。而後菲萊邱自述他到總統的府邸謁見羅斯福的情形:“我那位老友站着向我微笑,把手搭在我肩上,說:‘你需要什麼?’當他問我此話時,哈哈大笑起來。但是,我覺得他這一笑是爲了掩飾一些厭惡。或許我不是唯一急於加入政治生涯的人,因此,我也笑着表示,我並不需要什麼。而他顯然就此寬心多了,說道:‘怎麼可能!你是這些人中唯一的人才,其他人不是做官升職,就是入了監獄。’當時我認爲,我到此拜謁已令他十分高興了。雖然我知道我時刻都可獲得一個好差事,但是,我認爲假如我能無求於他就告辭了,那麼,我與羅斯福的交情將會更進一層。所以,我就此告退了,帶着一本西班牙文的自修字典,回到家中開始準備外交的職務。大約於一年之後,我從報紙上看到一則要派遣一位美國的第一公使前往哈瓦那的公告。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機會,我一向對古巴頗爲熟悉,而且我一直在研讀西班牙文,我認爲我早已非常熟悉那個地方了,其餘的事情就更容易,我只須再到華府,把我的衷心希望及以往的研究告訴羅斯福即可。果然我的目的達到了。”

這就是菲萊邱之所以能出任古巴公使,繼而得以展開他歷久且光輝的外交事業之故。也是他用以毛遂自薦的另一種方式。當初,他感到羅斯福的心中隱約藏有一點兒莫名的反感,於是,立即伺機引退,以等待另一個時機。這就是他於日後自我推薦得以成功的妙策。而他只帶着一本西班牙文的字典回去自修,準備外交上的事務,也就是他順利地擔任古巴公使的基礎。

由於時機不宜,領導表現出抗拒、反感之意,這類的障礙是時有之事。然而,遇有此種障礙之時,有遠見的下屬必定立即設法迴避。

菲萊邱說:“我不願意做別人也想做的事情,但是,我常參照別人的方法去完成我想做的事情。”這句話正是我們所謂的“讓步”訣竅之最好的詮釋了。

想要取得領導的認同和支持,最好的方法,就要懂得如何站在領導的立場,爲領導着想。自己所堅持或是爭取的事情,如果也保障領導的權益,當然就容易取得領導的認同。

禮儀點睛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相輔才能相成的,所以就要思考,如果換作自己,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自己纔會被認同?懂得退讓一步,獲得領導的支持,一切事情纔有可能在良性循環的軌道上順利進行。)第八節危急時,別忘幫同事一把

潘敏在某家塑料製品企業經營部工作。一天,經理心急火燎地過來問:“楊麗呢,她的那份合同做好了沒有?”

今天恰巧楊麗出去辦事,臨走時對潘敏說了一下。潘敏便說:“楊麗剛剛出去,您需要哪一份合同書?”

“就是與宏達塑鋼窗廠簽訂的那一份合同,真是越到節骨眼兒上越找不着人!”經理說道。

“楊麗一會兒才能回來,我先幫您找一下吧。”經理走後,潘敏馬上給楊麗打電話,找到了那份合同,並及時給經理送了過去。

關鍵時刻潘敏解決了難題,楊麗非常感動。此後兩個人的關係非常密切,成爲紅粉知己。

在工作中,一個人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同事遇到困難時幫同事一把,不僅播下人情,得到同事的感激,還爲彼此的關係抹上蜂蜜,使彼此的關係融洽而甜美。況且,幫助別人搬開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也是爲自己鋪路——幫助同事即是幫助自己。在幫助別人時,任何一種努力都不會白費。幫助同事,既贏得了同事的尊重,也容易得到老闆的器重,因爲你在幫助同事的同時也向老闆展示了你的能力。

在同事有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是我們分內的事情,切不可以此作爲人情記在心頭,更不要沾沾自喜,時常將對別人的幫助掛在嘴邊。這樣的人,別人也不願意接受他的幫助。

同事間的相互幫助並不一定表現在工作上,有時生活中的小事更能給人以極深刻的印象。

熱心幫助同事,可以贏得同事的感激。你的熱心會使同事也樂於幫助你,更能爲你營造一個融洽的辦公環境。

曉莊在一家單位的計算機房工作,對計算機比較精通。開始的時候,其他科室的同事家裡的計算機出了毛病後喜歡找他幫忙。曉莊經常對那些他曾幫助過的人說:“某某某,你還不請我吃一頓,你少花了好幾十塊錢呢!”有時沒有飯局就直接到別人家裡,弄得別人特別反感。從此之後,很少有人請他去幫忙了。

瑪麗是一個單身女子,住在紐約的一個鬧市中。有一次,瑪麗搬一個大箱子回家。電梯壞了,瑪麗只好自己扛着箱子上八層樓。約翰與瑪麗是同事,但瑪麗平時看不起約翰,有時還對他冷嘲熱諷。

因爲約翰平時沒事總是不在辦公室,工作很差,有時還會弄巧成拙。此時,恰巧碰上約翰,約翰想幫瑪麗把箱子搬上樓去。瑪麗很難爲情,約翰卻主動上前,將箱子搬上樓去。事後,瑪麗對約翰表示感謝,並開始重新認識他。

禮儀點睛

不論是朋友之間,還是同事之間,抑或是上司與下屬之間,都可以和諧相處,只要你樂於助人,尤其是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你熱情地給予幫助。因爲他們從你身上,處處得到尊重,時時獲得感激,這對一個人而言,他有了人格上的自我滿足,人家自然樂於與你共事,與你做朋友。)第九節不要到處散佈謠言

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喜歡到處散佈流言飛語,每天不是東家長就是西家短,沒完沒了,讓人厭煩。一些原本平淡無奇的事經過他們的傳播也會極富“色彩”,這樣的人唯恐天下不亂,作爲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千萬不要與這些人爲伍,不要隨意散佈流言飛語,即使有人跟你說,也要做到左耳聽右耳出,不要受到這些事情的干擾。

流言飛語會對人們的工作、生活產生不良影響。有一位趙小姐就遇到過這樣的痛苦經歷,下面我們來聽聽她的講述:

我爲人善良,但很要強。我既想在事業上有所作爲,又不想讓他人說三道四。說來有些慚愧,高考落榜後,我進了一家工廠。一進廠,廠裡就組織我們一同來的40個女同事進行培訓。

四個月以後,只有我一人分到科室工作,其他全下車間。我很高興,在科室工作許多事要從頭學起,我虛心向老同志請教,勤奮學習,細心觀察別人對問題的處理方法,現在能很好地勝任自己的工作。我不笨,辦事也有一定的能力。

就在工作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聽到別人議論我,說我是靠不正當手段進科室的,說我與上司的關係不一般等閒話。我的上司有能力,但名聲的確不好,而且經常開過頭的玩笑。我對他也很看不慣,但畢竟是上司,又能怎麼樣?

可是有些同事總是背後議論我的品行,他們這些無中生有的議論,實在影響我的情緒,讓我心理壓力很大。我沒有使用任何手段使自己分到科室工作,我自認爲是憑自己的本事得到這一份工作的。可是“人言可畏”啊!自從聽到傳言之後,我感到孤獨、煩惱,工作積極性也不高了,精力很難集中起來,我該怎麼辦呢?

上例中的趙小姐就是一位典型的被流言飛語所傷的受害者,男女關係是愛好散佈流言飛語的人最喜歡傳播的消息之一。

作爲公司中的一員,時刻與同事相處,對於同事的品質應該有所瞭解。切不可把雞毛當令箭,把流言飛語當做真事來傳。

如果自己不能時刻覺察到自己有這個毛病,那麼,請同事來提醒你,糾正它。加入傳閒話的行列實在是極愚蠢的行爲,害人又害己。

所以,當有同事在你面前說別人的壞話、散播別人的謠言時,不要隨聲附和。你要想:他可以對你說別人的壞話,也完全可以在別人面前說你的壞話,如果你附和了他的話,也許他就會把你的話添油加醋地說給別人聽,破壞你與別人的關係。總之,對待這種人是離得越遠越好。

禮儀點睛

“流言止於智者”。對別人如此,對自己也該這樣。如果自己被傳流言飛語,被誤解、誣陷的時候,不必過度緊張,也不用急着辯白。被別人背後議論無人可以例外,你需要做的是保持心平氣和。)第十節心平氣和地與同事溝通工作

人與人交往需要溝通。在工作中,無論是員工與員工、員工與上司,還是員工與客戶,都需要溝通。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有效的溝通能保障與同事、老闆之間的信息暢通,有效的溝通能促進效率的提升。一名優秀的員工絕不會是一個性格孤僻,拙於溝通的人,而應當是一個善於與人進行良好溝通的人。

在一個團隊中,溝通應當遵循簡單的原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應直截了當,心裡想到什麼說什麼,不要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這樣會減少溝通的成本。言不由衷,會浪費了大家的寶貴時間;瞻前顧後,生怕說錯話,會變成謹小慎微的“懦夫”;更糟糕的是還有些人,當面不說,背後亂講,這樣對他人和自己都毫無益處,最後只能是破壞了集體的團結。正確的方式是提供有建設性的正面意見,在開始討論問題時,任何人先不要拒人千里之外,大家把想法都擺在桌面上,充分體現每個人的觀點,這樣纔會有一個容納大部分人意見的結論。因此,對一名團隊成員來說,溝通能力是一種至關重要的能力。

溝通對於整個團隊工作效能的提升十分重要。如果員工之間處於一種無序和不協調的狀態,互相推諉責任,這樣的內耗既損耗了別人的時間,也消耗了自己的精力。在這種團隊中,不可能出現高效能員工。我們要實現合作關係,就必須杜絕上述想法或行爲出現,爭取在不損害自己利益的基礎上充分保證別人的利益。

因此,在工作中,我們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談論別人感興趣的話題

一個優秀的員工應當具備出色的溝通能力,爲此,他必須是一個“話題高手”,善於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如果我們想在溝通中更好地影響他人,就應當養成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的好習慣。

2.80%的時間傾聽,20%的時間說話

一般人在傾聽時常常會出現以下情況:

(1)很容易打斷對方講話。

(2)發出認同對方的“嗯……”、“是……”之類的聲音。

較佳的傾聽卻是完全沒有聲音,而且不打斷對方講話,兩眼注視對方,等到對方停止發言時,再發表自己的意見。更加理想的情況是讓對方不斷髮言,愈保持傾聽,你就越容易掌握控制權。

在20%的說話時間中,提問的時間又佔了80%。提問越簡單越好,是非型問題是最好的。說話應以自在的態度和緩和的語調,這樣一般人更容易接受。

3.善於運用溝通三大要素

人與人面對面溝通的三大要素是文字、聲音以及肢體動作。行爲科學家經過60年的研究發現,面對面溝通時三大要素影響力的比率是文字7%、聲音38%、肢體語言55%。

因此,在與人溝通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語言——姿態、語氣、語調、面部表情、說話方式等。一個溝通高手懂得如何進入別人的世界,使別人喜歡自己,從而博得別人信任。

當今社會,高效的溝通能力是成功人士和優秀的員工必不可少的職場技能。當今社會是一個依靠團隊共同協作贏得成功的時代,因此溝通就顯得尤爲重要。在國內外那些知名企業裡,在優秀的團隊中,積極做好同事協調溝通工作的,必定是那些最優秀的員工。可見,能否有效溝通已經成爲衡量一個員工是否優秀的標準。

禮儀點睛

溝通不是工作的開始,也不是工作的結束,它是貫穿於所有工作當中、持續不斷的過程。在這個注重團隊精神、講究協作的現代社會中,不講溝通技巧的人是無法勝任任何一項工作的。所以作爲一名員工要有意識地、積極地與身邊的同事們做好協調溝通工作,以使整個部門、整個公司的業務能夠順利展開,以促進企業的發展。)第十一節熱心勿過度,探清虛與實

你的同事小王,是個很優秀的北區主管,在公司業績領先。但他最近有點消沉。下班以後,在辦公室,他過來找你聊天。

小王說:“我用了整整一週的時間做這個客戶,但客戶的銷售量還是不高。”這時你怎麼理解這句話?怎樣來回應呢?你是建議他怎麼做嗎?你是點頭傾聽嗎?你是和他一起抱怨銷售政策嗎?

其實這句話蘊含了很多種不同的感情成分,有抱怨、無奈、徵求建議、希望指導等。能聽懂這句話表面的意思是“初級水平”,關鍵是聽懂他這句話背後可能隱藏的內容,瞭解他的想法和內心。

如果用不同的方式來說這句話,那麼它所表達的意思就不盡相同,比如:

小王說:“嗨,我用了整整一週的時間,做這個客戶,也不知道怎麼搞的,銷售量還不高。”這樣的說法,對方可能表達的是無奈,小王不知道怎樣來做這個客戶,他已經沒有辦法了。

小王說:“看來是麻煩了,我用了整整一週的時間,做這個客戶,客戶的銷量還是不高。”這樣的說法,可能小王是想切換這個客戶了,沒準他心中已經有候選客戶了。

小王說:“說來也奇怪,我用了一週的時間做這個客戶,銷量還是不高。”這樣的說法,可能小王想從你這裡得到建議,希望和你探討一下,怎樣做這個客戶。

也就是說,對方表達的“信息”是同樣的,但是因爲表達的語氣不同,所以帶給你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在實際工作中,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給對方迴應最多的是“給出建議”。當對方僅僅是向你表達他對工作的抱怨、不滿情緒時,你給出了指導的建議。這時他可能會想:“就你厲害,就你能幹,難道我不知道怎麼做業務嗎?你又不是銷售經理,上個月你的銷售額,還沒我的高呢,憑什麼指導我?”

但是對方不會和你說他此時的感受,表面上他會附和你的說法,但其中有很多的不耐煩,最後的結果是你好心幫他,可是還落下了壞的印象-好爲人師。這樣是很不值得的。

所以,當同事跟你訴說他們自己的“煩惱”時,一定要弄清楚他們的真實目的,然後再決定是給他們提供建議,還是隻需要傾聽。

禮儀點睛

在交際中,只有懂得傾聽的人才會獲得朋友。不僅僅是因爲你傾聽了對方的的煩惱,還因爲傾聽的人才能夠在聽的過程中摸清對方說話的大意,從而懂得對方的真正意圖。

如何有效地傾聽呢?

1.給予及時的迴應

談話時,應善於運用自己的姿態、表情、插入語和感嘆詞。如微笑、點頭等,都會使談話更加的融洽。

2.必要的沉默

沉默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手段,它就像樂譜上的休止符,運用得當,則含義無窮,可以起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但沉默一定要運用得體,不可不分場合,故作高深而濫用沉默。

3.不要隨便打斷對方講話

當對方由於情緒激動等原因,語言表達有些混亂時,你也應該耐心地傾聽。千萬不要在對方沒有講完時,隨意打斷別人的話語。

第10章 做客待客禮儀第12章 應對突發事件禮儀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8章 餐桌就餐禮儀第12章 應對突發事件禮儀第6章 職場必修禮儀第7章 商務應酬禮儀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6章 職場必修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6章 職場必修禮儀第4章 與人面談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9章 日常交往禮儀第4章 與人面談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8章 餐桌就餐禮儀第2章 個人儀表禮儀第12章 應對突發事件禮儀第7章 商務應酬禮儀第7章 商務應酬禮儀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2章 個人儀表禮儀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4章 與人面談禮儀第2章 個人儀表禮儀第8章 餐桌就餐禮儀第7章 商務應酬禮儀第6章 職場必修禮儀第2章 個人儀表禮儀第6章 職場必修禮儀第8章 餐桌就餐禮儀第12章 應對突發事件禮儀第7章 商務應酬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第9章 日常交往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12章 應對突發事件禮儀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第6章 職場必修禮儀第10章 做客待客禮儀第10章 做客待客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第6章 職場必修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8章 餐桌就餐禮儀第4章 與人面談禮儀第9章 日常交往禮儀第2章 個人儀表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10章 做客待客禮儀第9章 日常交往禮儀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10章 做客待客禮儀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9章 日常交往禮儀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8章 餐桌就餐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12章 應對突發事件禮儀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10章 做客待客禮儀第9章 日常交往禮儀第7章 商務應酬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7章 商務應酬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9章 日常交往禮儀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4章 與人面談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4章 與人面談禮儀第8章 餐桌就餐禮儀第6章 職場必修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
第10章 做客待客禮儀第12章 應對突發事件禮儀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8章 餐桌就餐禮儀第12章 應對突發事件禮儀第6章 職場必修禮儀第7章 商務應酬禮儀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6章 職場必修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6章 職場必修禮儀第4章 與人面談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9章 日常交往禮儀第4章 與人面談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8章 餐桌就餐禮儀第2章 個人儀表禮儀第12章 應對突發事件禮儀第7章 商務應酬禮儀第7章 商務應酬禮儀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2章 個人儀表禮儀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4章 與人面談禮儀第2章 個人儀表禮儀第8章 餐桌就餐禮儀第7章 商務應酬禮儀第6章 職場必修禮儀第2章 個人儀表禮儀第6章 職場必修禮儀第8章 餐桌就餐禮儀第12章 應對突發事件禮儀第7章 商務應酬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第9章 日常交往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12章 應對突發事件禮儀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第6章 職場必修禮儀第10章 做客待客禮儀第10章 做客待客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第6章 職場必修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8章 餐桌就餐禮儀第4章 與人面談禮儀第9章 日常交往禮儀第2章 個人儀表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10章 做客待客禮儀第9章 日常交往禮儀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10章 做客待客禮儀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9章 日常交往禮儀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8章 餐桌就餐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12章 應對突發事件禮儀第11章 爲人處世禮儀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10章 做客待客禮儀第9章 日常交往禮儀第7章 商務應酬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7章 商務應酬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9章 日常交往禮儀第3章 與人會面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4章 與人面談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第1章 序言 學好禮儀,提升職場競爭力第4章 與人面談禮儀第8章 餐桌就餐禮儀第6章 職場必修禮儀第5章 電話溝通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