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0. 激將
“李總,這麼說,咱們今後還要搞渦輪增壓嘍?”
老樑又問了一嘴,其實渦輪增壓這東西,老早就有汽車企業在用了。
最早是歐洲人在用,可是後來歐洲人發現這東西,用到汽車上之後,動力是爭強了,可是油耗卻一點都沒少,而且後期的維護保養還特別麻煩。
那渦輪可是非常金貴的,再加上那時候的材料不過關,一般四萬公里就要換一顆渦輪,而一輛新車四年之後的殘值,能不能比一顆渦輪值錢還是個事兒。
於是很快歐洲人就拋棄了渦輪增壓發動機,後來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日系車爲了和歐洲品牌拼性能,又再度把渦輪增壓給引入到自己的發動機上。
曾經造就了一時的輝煌,大名鼎鼎的本田紅頭巾,三菱EVO,斯巴魯的翼豹,日產戰神GTR,都是那個時候鼎鼎有名的渦輪增壓發動機。
這些發動機不但造就了日本車的輝煌,又重新把渦輪增壓器帶回到了汽車人的視線範圍之內。
只可惜,好景不長,這些渦輪增壓發動機輝煌了不到十年的時間,也被日本的廠商拋棄了,原因很簡單,就和歐洲廠商多年前遇到的問題一樣,材料不過關,後期的維護成本太高。
到目前爲止,世界上量產車裡依舊在堅持使用渦輪增壓器的也就那麼幾家,三菱的EVO,斯巴魯的翼豹,還有就是奧迪。
但是普通的家用轎車,一般都不會裝這玩意,畢竟家用的一般都是買菜車,沒誰會開着買菜車出去飆車。
所以裝一顆渦輪,有點得不償失。
而且到目前爲止,在國內銷售的渦輪增壓車型,就只有奧迪一家。雖然大衆一直在宣傳,渦輪增壓就是高科技的代表,可是這也就能糊弄一下不懂行的外行。
至於懂車的人,一般都不會相信奧迪那一套,尤其是搞汽車研發的,和開過奧迪車的。
這年頭的奧迪,因爲一直是官車的首先車型。所以在國內已經是成了氣候,被很多人視爲不弱於奔馳寶馬的高端車型,而且還帶渦輪。
可是開過奧迪車的人都知道,現在奧迪帶渦輪的兩款發動機和這兩款,都有燒機油的毛病。
而且在寒冷的地區,因爲燒機油的問題。一旦進入冬季,因爲摩擦不均勻,經常會面臨拉缸的危險。
一旦要是發生這樣的問題,那麼換髮動機就是必不可少的步驟,德國佬宰起華國人來,可是從來不手軟,換一臺發動機。他們敢跟你要十四萬。
所以這年頭,出了家底豐厚的商人,一般普通人是不敢買奧迪車的。
老樑搞了這麼多年的發動機,奧迪車也沒少摸過,對於奧迪的毛病他在清楚不過,作爲一個發動機工程師,他所瞭解的就是,奧迪的發動機之所以有這樣的毛病。和他們裝的渦輪有着很大的關係。
現在這小李老闆居然說要去搞渦輪增壓發動機,他就不能不但心了,如果咱們的發動機搞出來,也有和奧迪一樣的毛病那可咋辦?
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目前世界上能夠生產製造車用渦輪增壓器,而且玩的最好的,就那麼幾家企業。
頭號NO.1是美國的霍尼韋爾。這家公司可是這個行業裡當仁不讓的巨無霸,人家生產的渦輪,主要是用在飛機,艦艇。和軍用車上的大傢伙。
至於家用車用的渦輪增壓器,對他們來說完全就是小菜一碟,可有可無的東西。
第二把還是美國的,是博格華納,這家公司和霍尼韋爾比起來,就有點不着調了,渦輪增壓也搞,機械增壓也搞,變速器同樣搞,樣樣搞,樣樣都不精,但是好歹也算是有些名氣。
然後就是德國的盧克,雖然是一家德國公司,可是在這個領域和前兩家比起來,完全是不值一提。
最慘的就是第四位的三菱,他們的渦輪增壓器,全部是照着美國佬的扒下來的,甚至比起盧克還是不如,但是即便如此,他們的渦輪增壓器,已經足夠笑傲亞洲了。
至於國內,那就只能用呵呵兩個字來形容了,到目前爲止,別說是車用渦輪增壓器,就是一直吵嚷了很多年的飛機,和船用的渦輪增壓器,都還沒搞定。。。
坐在對面的小李老闆,居然說要去搞渦輪增壓發動機,這不能不讓老樑覺得,這個年輕人是不是有點太好大喜功了。
老樑有老樑的想法,可是李逸帆也有自己的想法,現在這年頭,乍看起來渦輪增壓器就是個雞肋,也就能糊弄一下國內對汽車文化根本不瞭解的民衆。
在國際上,渦輪增壓一直都不是主流產品。
可是幾年過後,隨着石油價格逐步的向上攀升到一百美元一桶以上,歐洲,美國對汽車污染和排量限制的越來越嚴格之後,渦輪增壓器必將會成爲未來汽車發動機發展的主流。
因爲對排量要求的限制,在不加大排量和缸數的情況下,要保證發動機的功率不變,甚至還要比以前有所提升,那就不能不在發動機的外掛上下功夫。
而後世,諸多的汽車工程師們總結出來的幾個重要的外掛就是,渦輪增壓器,機械增壓器,和直噴技術。
這其中,首當其衝的就要數渦輪增壓器。
隨着材料科學的不斷完善,渦輪增壓器的壽命已經不再是問題,十年之後,渦輪的壽命,已經可以達到和發動機同步,終生免維護的地步。
而且渦輪工況散熱的問題,隨着法雷奧研發的渦輪冷卻系統的誕生,也不再是困擾汽車企業的難題。
所以在那個羣雄並起的年代,你研發的新車,如果發動機上面要是不帶個T,你根本都不好意思和人家說,你這是新車。
而在這個領域裡,一直堅持使用渦輪增壓器的大衆,則是成爲了享受最大一塊市場蛋糕的勝利者。
正因爲大衆的成功,才惹得福特,通用等等企業,紛紛加入,最後就連一貫保守的日本人都坐不住,也加入了戰團。
甚至就連很多國內的汽車製造企業也紛紛給自己的發動機加了外掛,所以對於李逸帆來說,與其等到那時候手忙腳亂,還不如現在就開始未雨綢繆。
“沒錯,我們就是要搞渦輪增壓,而且不光是渦輪增壓,機械增壓,我們也一樣要搞,還有直噴技術,我們同樣要搞。老樑,你肩上的擔子不輕啊!不過你也不要有什麼負擔,現在這些技術,只有大衆一家在埋頭搞,其他的企業都在觀望,但是咱們也一樣要跟進,我在歐美那邊有關係,也能搞到不少技術,到時候我會把那些技術整理一下,然後拿過來。。。”
李逸帆的斬釘截鐵,讓老樑有點發懵,這老闆不是瘋了吧。
“怎麼?老樑你信不過我?”
李逸帆當然能明白老樑的神色是什麼意思,其實他的猶豫就是源自於他的不自信。
大衆現在在搞TSI,就是把機械增壓,渦輪增壓,還有缸內直噴技術整合到一臺發動機上,這些技術雖然還沒搞成,但是深諳廣告之道的大衆,卻已經把這些技術炒作了好幾年了。
他們從2000年開始着手研究,然後就一直在不間斷的在各種媒體上曝光宣傳,雖然還沒成功,但是他們這麼一宣傳,卻讓忽悠住了很多不懂行的人。
我靠,這麼多沒聽說過的技術整合到一起,那有這些技術的發動機,不得很牛B?不對,是非常牛B?
就是靠着這樣的曝光洗腦,大衆就已經在人們不知不覺之間,樹立了自己高大上的形象。
而且每年的年度財政報告一出,就會到處吹牛B,說我們今年打算投十個億美元,在這TSI的項目研發上,明年我們還打算在投入十個億云云。
消費者並不知道啊,一聽投資十個億,我靠,這技術肯定老牛B了吧?悄悄,得投資十個億呢?
而且這樣的數字,對於打算模仿,山寨他們的後來者們,也起到了很好的阻嚇作用。
中小型的車企,一聽說大衆投資十個億,就算有貓膩,可是實際砸下去也得五個億吧,到時候成果如何,還不好說,咱們還跟嗎?算了,看看再說吧。
而大型車企,比如日系車商,和美國車商,對大衆的那些技術,根本就看不上。
所以大衆的一系列說辭,只能糊弄住,老樑這樣比較單純的國內從業者。
一聽說李逸帆也要搞TSI,再想想人家大衆的投入,他還真是有些爲難,老闆真的有這麼多錢嗎?
人家大衆可都砸了好幾十個億呢,還是美元,還沒搞出來,咱們能行嗎?
而現在李逸帆要做的,就是要帶着老樑大門打破這種對自己的不自信。
“老樑,我今天就把話撂倒這,錢,咱們最不缺的就是這玩意。技術資料,你放心,我有門路給你搞來,剩下的就要看你們這幫工程師,有沒有骨氣和能力了,憑什麼德國人能搞的,你們就搞不出來?”